稀台NFT有哪些关键应用场景?

9月5日,库币公链负责人Lou受邀出席全球区块链与数字金融峰会主题为“NFT在不同场景中的投资与应用新风口”圆桌会议,对于如何解决NFT流动性溢价问题,Lou表示“NFT带来的流动性溢价,是支撑它作为一个资产价值的核心所在,不过就目前来看,NFT的流动性还很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实现应用场景赋能是关键所在,从多 维度给NFT带来发展,同时扩大NFT接受度和提升认知水平,增加关注者的基数。比如将其作为抵押资产来生成流动性更好的衍生品,亦可创新性的把NFT与DeFi两个具有先进理念的纵深结合起来”。

ShshiSwap 创始人表示,合约审计已经完成。48小时后将可以进行迁移。迁移将先从 SUSHI – ETH 池开始,然后是新加入的 5 个池子,最后是其余池子。LP token可随时赎回,不存在任何风险。

9月5日,库币公链负责人Lou受邀列席环球与数字金融峰会主题为“NFT在差别场景中的投资与运用新风口”圆桌会议,关于怎样处理NFT流动性溢价问题,Lou示意“NFT带来的流动性溢价,是支持它作为一个资产代价的中心地点,不过就现在来看,NFT的流动性还很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完成运用场景赋能是关键地点,从多 维度给NFT带来生长,同时扩展NFT接收度和提拔认知程度,增添关注者的基数。比方将其作为典质资产来生成流动性更好的衍生品,亦可立异性的把NFT与DeFi两个具有先进理念的纵深结合起来”。

本站仅汇总数字经济及相关趋势,科普相关行业知识,不建议不指导持有任何同本国实体无关的数字货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图片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以及许多相关书籍、杂志、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数字新浪潮下的科技神话如此迅速地跌落神坛了吗?

自去年8月以火箭般速度闯入大众视野和交易市场以来,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已经成为艺术收藏市场的新星、潮流圈的社交货币及投资界的新宠。

但进入5月, NFT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则伴随着“交易量跳水”“智商税破灭”“抛售”等关键词。 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数据显示,5月19日全球NFT交易额约3767万美元,较5月1日数据下降约92%。

而据谷歌数据,NFT的全球热度指数自今年1月中旬后便逐步下滑,5月第二周NFT全球热度指数较1月中旬下降近7成。

有人坚信NFT的价值,有人则质疑其科技的幻象外衣;有人认为泡沫破灭了,也有人认为目前只是周期性波动。 当前的NFT行业宛若一个矛盾综合体。

即使是从业者,关于NFT价值和未来的答案也并非确凿无疑。对一个脱胎于新时代的新行业,变化袭来的速度和频次难以捉摸。而如果NFT确有价值,其要如何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又如何在经历指数级增长后维持自身价值?以及对普通大众而言,其真价值在何处?

5月17日,在NFT行业持续受币圈风波影响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继3月后再度电话专访了上海宁丰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冉炜(以下称Michael)。此前他在社交领域、支付行业深耕多年,此后又在NFT艺术平台TR Lab担任首席技术官,推出了艺术家蔡国强首个NFT作品,如今转向元宇宙方向创业。

上海宁丰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冉炜。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在两次对话中,他谈论了NFT的泡沫、价值与应用、当前的困境、行业未来等话题,并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币圈断崖下跌牵连NFT

“但不代表行业本身是错误”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股三大指数近期齐跌,波及加密货币无疑是造成NFT近期动荡的重要因素。 其中,加密货币市场中第三大稳定币UST和其姊妹代币Luna的“价值脱锚”宣告着此轮动荡的剧烈。据Coindesk数据,5月10日起,UST和Luna出现明显跌势。5月16日,本应锚定1美元价值的UST一度跌至每枚6美分的历史最低,跌幅达94%。截至5月20日下午5点45分,Luna跌至单枚0.000152美元,几近归零。

NBD:你怎么看当前NFT交易市场的大动荡?

Michael: 首先,NFT以月为单位的周期性波动其实已经发生过好几次。这次加密货币市场的下跌确实对NFT影响很大。通常,当散户手中有多余的闲置加密资产,二级市场又处于牛市时,大家会倾向拿价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资产去买NFT。但 当整个加密货币市场萎缩时,大家就会恐慌性地抛售手里的NFT,换成价值更稳定的加密货币。

所以我认为只要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回暖,NFT行业也会随之回暖。但现在比特币的价格也受影响,所以整个NFT市场一片恐慌。

NBD:当前连稳定币都在跌,在加密货币的信用受损的情况下,玩家以后会对其价值和稳定性有顾虑吗?

Michael: 我觉得可以用股市类比一下。2018年之前,曾经很多人也认为股市相对加密货币而言更稳健,但近两年, 至少在美股市场,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市场相对美股而言反而是更稳定的。

从过往经验来看,加密市场每经历一次波动,不论是监管层面、资金规范性还是市场稳定性,其表现都会更规范。比如2011年、2015年、2017年、2021年的周期性波动后,比特币的市场表现都更好了,现在一些国家也开始接受加密货币作为法定支付货币。

这一轮的震荡其实源自一些较新的赛道,比如去中心化金融、算法稳定币市场等。 这些赛道大规模成长也就是一两年前开始的。但对于比特币、稳定币这些已经长期建立了多年共识的赛道,我觉得可以恢复。

就像20年前的互联网大崩盘,但互联网本身并没有彻底死掉。现在回过头看,1999年的互联网市场和2017年的加密货币市场其实都存在非理性上涨,这会导致报复性下跌。 但这不代表行业本身是错误的,也不代表新技术本身有问题。

现在的NFT大多是金融炒作

超2千万美金的像素头像、超9千万美金的艺术作品,NFT的天花板曾在狂热浪潮中不断被抬高。即使在金字塔下端,大众消费级NFT的热度同样不减。例如今年冬奥会期间,单价99美元的冰墩墩NFT在二级市场一度暴涨数百倍。如今, 曾经火爆的IP系列NFT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在危机面前,IP光环也并不护身。

NBD:什么样的NFT算是有价值的NFT?

Michael: 说实话我现在看不太懂。我们退回20年前,看看美国股市的千禧年大崩盘。那次股市崩盘中90%的互联网公司都死掉了,活下来的亚马逊、谷歌、Oracle的股票也腰斩再腰斩,但最终这批坚持做价值互联的公司活了下来,成了今天的行业标准。

这些公司的经历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 如果NFT本身是有价值的,就需要身处其中的企业去做技术创新、底层基础设施、拓宽应用场景。 而不是像现在,大量金融玩家用金融方式运作NFT,这样我们的确很难看到其价值。

如果要单纯地把NFT当作一个金融工具,那我更看好比特币、以太币这种同质化资产,因为 非同质化资产的流动性幻想会给人非常强的欺诈感。

NBD:相较比特币、以太币等同质化代币,非同质化代币更容易出现泡沫吗?

Michael: 是的,NFT行业有个词叫 “流动性幻象” 。如果我有一个比特币,我不用担心市场认不认可它的价值,或者它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够不够。但如果我有个蓝筹NFT,结果第二天这家公司爆出丑闻,那么就算明面上我手里的NFT价值没有立刻下跌,它的流动性也会变得很差。我很难变现,这就是隐形的资产损失。

“无聊猿游艇俱乐部”系列NFT近期交易情况。图片来源:Opensea官网截图

“无聊猿”只是一个被运作的IP,它的价值背后没有一套金融系统做支撑。 这其实和你在美术馆买天价画一样,你很难判断它的真实价值是否体现在纸面上。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一个人可以在价值一亿的画和一亿人民币现金中任意选时,大多数人会选现金,因为人民币是同质化代币,它的价值是更确定的。

我再举一个非“无聊猿”的例子,Azuki,一个日漫风格的NFT,前段时间也很火。 后来其创始人的一次反向营销造成很大负面,它的流动性暴跌。一款市值过亿的NFT项目,竟然这么容易受某一个人的影响。

在这次市场动荡中,Azuki受影响也很大,一度跌到六七个以太币,现在涨回13个左右(注:Azuki系列不少NFT曾卖出过1000以太币级别的价格)。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曾经的一个优质项目,现在已经有成为二流项目的趋势了。

所以我觉得 多数NFT的价值其实是源自两年前开始的业内造富神话。它们的内在价值主要是金融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Azuki系列NFT价格变化情况。图片来源:Opensea官网截图

NFT要找到实际应用场景

纵观过去一段时间内的NFT神话,大多出现在拍卖收藏领域。 大众消费级NFT则以品牌联名居多。缺乏使用价值一直是NFT被质疑是“智商税”的攻击点。 不论一项技术具备何等革命性,如果不能落地在消费市场带来确切的产业升级,那就如同空中楼阁。下一次行业大动荡也一定还会出现。

NBD: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现NFT的价值?

Michael: 这次市场波动实际上也暴露了NFT行业积攒的一些问题,比如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实际应用的场景。像之前大火的NFT新项目Otherdeed,到现在地板价已经跌了百分之七八十。它是为一款元宇宙游戏开发的,但游戏上线后其实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多惊喜。

自诞生至今,NFT行业爆发主要都基于其强金融属性,也就是造富属性,这也是早期阶段其很难摆脱金融风险的原因之一。 至于什么时候NFT能迎来价值大爆发,那就是当NFT技术真正被应用在去中心化身份验证、元宇宙游戏、元宇宙资产管理、虚拟资产管理和实体资产映射服务等领域,以及那些我现在甚至想象不到的场景中时。

就像互联网技术之于电商,你现在回到1999年告诉当时的人们未来可以用手机点外卖,他们是不会相信的。同理,我们今天所想的NFT应用场景可能在20年后回看也很初级。我还是坚信这个行业会找到它的价值所在,但这需要非常多的优秀工程师,以及一大批有商业敏锐度的人共同努力。这很难,所以大家现在也很迷茫。

NBD:现在市面上有各种NFT,比如IP联名NFT,这算是有价值的NFT吗?

Michael: 我觉得不算,但我认为这类NFT的出现有积极作用。首先就是能让更多普通人开始体验NFT。

问题在于,推出这些NFT的博物馆、品牌,如何把相关的权益赋能给持有NFT的人,现在他们买了就是放在手机里。 我说的赋能不是指挂在咸鱼卖掉,那它就还是单纯的金融产品。

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我把所有的内容都赋予了金融属性,那是不是那些不懂金融,搞不懂NFT的艺术家反而吃亏了?那我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目前来讲, 我不敢确定把金融属性加到一个NFT里和文化、艺术、潮牌结合一定是一个好的方向。

TR Lab曾于去年7月推出蔡国强首个NFT项目《永恒的瞬间:101火药画的爆炸》。图片来源:TR Lab官网项目介绍

还得经历两三次暴涨或归零式大轮回

基于“预期”和“共识”的资本市场往往敏锐又敏感。股市涨跌轮转,行业的诞生和消亡也均有过程。能提供使用价值的公司会被市场留下。如何判断NFT行业的未来?或许需要先明确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认定它有或没有价值。

NBD:这次市场动荡对NFT的影响很大,未来NFT行业本身要怎么提高自身稳定性?

Michael: 我现在不敢做预测。但我觉得需要继续吸引资金、优质人才进入这个行业,然后不断试错。试错的意思就是不断有新项目迅速成长或者迅速陨落,然后市场不断迭代,劣质项目消失,优质项目浮出水面。

就目前而言, NFT还并没有朝一个能让人看得清的方向、能真正创造现实价值的方向发展,所以它还需要更多的资金、人才,然后和现实世界更紧密地挂钩。 参考对象就是比特币。比特币曾经也跟今天的NFT一样,找不到什么现实价值,但是经历几波轮回后,当比特币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场景中,用户就多了,整个产业也变大了,加上它和金融系统挂钩更紧密,它的价格就不大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增长或下跌。

但NFT目前还什么都没有,现在就一小撮人在玩。我觉得 可能NFT行业还会经历2到3次的大轮回,就是行业暴涨或者归零,才能看清这个行业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NBD:对于一个方向不清晰,还有周期性波动的行业,要如何吸引资金和人才?

Michael: 早期就得靠金融手段,借助金融手段先让某一批NFT项目出圈。 其实“无聊猿”已经差不多做到了,大批名人都买了。接下来就是金融的炒作造富,从而吸引大量从业者进入行业,然后经历一波洗盘。 其中99%的项目会死掉,一些不坚定的从业者会离开,剩下的人继续做,然后再循环。 经历几波洗盘后,这个行业就会慢慢变成一个可以持续吸引优质人才和资金的行业。这个过程比特币之前已经经历过了。

NBD:但这一切都要基于NFT本身是有价值潜力的?

Michael: 对的。我们的假设前提就是NFT能够为元宇宙创造价值,或者能为未来的游戏以及未来的去中心化金融市场创造实际的价值。

我个人觉得NFT的未来还是有无限可能性的,现在市场还非常早期。但我说的未来可不是未来12个月或者24个月,可能是未来20年。 未来多久能到不好说,但未来价值一定存在。

编辑|王月龙 杨夏(实习) 盖源源

腾讯云区块链从元宇宙和区块链切入,为读者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至信链将如何支撑起元宇宙体系,以及未来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元宇宙也是如此,下面讲讲我个人对元宇宙的理解,元宇宙的英文名称叫Metaverse,区别于当前真实的宇宙Universe,Universe是由原子组成的物理宇宙,Metaverse是比特组成的数字宇宙,当前我们在物理宇宙中从事生活、生产,这里有我们的资产、人际关系等等。未来在元宇宙中也会如此,我们会在这一数字宇宙中从事生 产、创作、教育等等,拥有我们全新的人际关系,和千变万化的数字资产。

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还是数字世界的现实化?

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只是简单的数字孪生,把线下的搬到线上去,显然元宇宙不会这么简单,这样的世界更接近于斯皮尔伯格先生拍摄的《头号玩家》,有大量原先只存在与数字世界中的IP内容融合在其中,在一个数字空间下共存,给了人物和道具展开互动,其中包含了社交、游戏、创作、经营等等,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进步,将数字世界现实化,让大家真正可以生活在数字世界里。所以,相比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我个人认为的元宇宙应该是数字世界的现实化。

数字世界的现实化,需要很多技术支持,区块链一定是数字世界现实化的核心支撑。 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

其一,区块链通过技术实现数字资产的私有制,这一点将极大的激励用户从事价值创造;

在当前的信息互联网下,很难对某个特定的数字内容实现资产级的确权,信息被任意复制,被修改,盗版猖獗,大量的数字版权无法得到保护,资产得不到保护,收益无法保障,创作者的激励就是不充分的,创作市场就无法真正的繁荣。

区块链技术(比特币)在2008年诞生后,其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对资产实现了确权,确定了资产的明确权属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础,俗话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当前社会通过法律保障的资产的私有制,激励着物理宇宙中的人们努力从事生产和创作,形成繁荣的市场经济。在元宇宙世界中也是如此、通过技术和法律保证各类数字资产的私有制,才能力激发人们在元宇宙内的生产和创造,才能元宇宙中实现分工协作,提高细分领域的生产力,形成繁多的元宇宙的职业,从而产生大量的数字资产,数字商品,供更多元宇宙居民消费和娱乐。

其二,区块链可以实现价值(资产)流转趋向于零边际成本,推动元宇宙资产自由流动。

信息互联网最伟大的价值在于通过TCP/IP协议实现了信息流转趋向零边际成本,如此才有了我们当前繁荣信息互联网的生态。

区块链将作为一种新的协议,一种面向资产的协议,将实现价值(资产)流转趋向于零边际成本,未来元宇宙中不管是任务皮肤、宠物、游戏道具、土地等等全都是个人资产,这些资产是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快速流转的。比如,由A制作某个道具,出售给B应用在各个场景中,B加工后又可以出售给需求C。极低成本的交易摩擦和充分的交易市场,将带来元宇宙中繁荣的数字经济。

如何理解非同质化通证技术(NFT)?

说完区块链,我们再看看基于区块链的非同质化通证技术是什么?

NFT是一项基于区块链的记账技术,之前有听行业内的同僚说在中国我们不应该这么叫,应该叫NFA、NFC等等,其实在我看来它只是一项技术,叫法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合规、合法的框架下使用这项技术,用以发展我们自己的数字经济和价值网络。

非同质化通证技术是一项记账技术,记的是什么账呢?记的是资产。人类的资产核心可以抽象成两类,一类是 非同质化的 ,此类资产不可拆分,两两不同不可等价,此类资产均可以采用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来进行记账,常见的非同质化资产包括物理类的房产、土地等,数字类的票据合约、版权专利等等。一类是 同质化资产 ,指可以拆分,可以等价交换的资产,这类资产均可采用FT(Fungible Token 同质化通证)技术进行记账,FT类的资产包括了物理的(货币、黄金)、数字的(数字货币,债权股票等)。

非同质化通证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高效低成本。说到低成本,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区块链因其冗余存储和多方共识,其实是一个成本并不低的交易系统,其实,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成本,区块链的技术成本相比我们现在社会的交易成本是小巫见大巫的。

我们生活中的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张五常老师在有本书中描述过,交易成本的构成非常复杂,张老师描述到:“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在其他的相关材料中,张老师估算当前社会下我们的交易成本占比接近交易标的额的50%,这50%的成本全部用在保障一个交易顺利进行,这些成本可能会被区块链技术大幅降低。就像在信息互联网诞生之前,我们的通信成本是很高的,每分钟电话费都是很昂贵的,但到了信息互联网下,我们的信息交流成本无限趋近于零,基于区块链的价值互联网也是如此,我们会把资产的交易成本优化到一个非常非常低的水平。

元宇宙、区块链、NFT三个概念相互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想象中的元宇宙就像冰山,看见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看不见的部分才是很重要的部分,我个人很粗暴地将元宇宙分成了三个层:前端表现层、价值传输层、技术支撑层。

前端表现层 ,如同斯皮尔伯格先生拍的《头号玩家》,我们通过硬件设备可以进入看到感受到的这个绚烂的数字世界。

价值传输层 ,采用同质化通证(FT)或非同质化通证(NFT)等各种区块链记账技术和DID(分布式身份)技术实现元宇宙中大量资产的确权和流转。

技术支撑层 ,有高性能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显示技术共同组成元宇宙的技术支撑。

首先,我抛出一个个人观点, 没有区块链的元宇宙是具备极大风险的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当前信息互联网下,一家公司做了的APP应用是无区块链的中心化数据维护模式,那么理论上来说,该应用内的数据是可以被这家公司修改的,用户的APP账号可以被查封的,用户在其内社交关系可以被消除的,这是就是我们当前web2.0信息互联网的现状。中心化数据维护容易带来作恶的问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元宇宙在未来的重要程度是可以等价于甚至是在某种程度超过我们当前的物理宇宙,元宇宙中会承载人们更多的资产、社交关系、生活时长等。我们生产、生活的重心都会向元宇宙转移。大家想想,这样的一个数字世界如果是中心化的,这是风险极大的。如果有一家公司要作恶的话,他们是完全可以清除掉你的资产,限制你的表达,消除你的人际关系,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可以想你当前 在物理世界中的人际关系、资产被消除会是怎么样一种可怕的结果。

因此数字世界现实化需要区块链这项技术来实现数字资产的确权,实现数据归属用户自身(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法理上),通过DID实现你的账号隐私归属于你,你的身份数据归属于你。

简单说,在数字世界里信息是可被擦除的,未来元宇宙信息是不允许被擦除的,因为宇宙要符合最基本的物理定律,比如时间是单向流动的,发生的事情是不可修改的,只有这样,元宇宙居民的利益才不会被某些大公司损害。区块链恰好是一个“时间单向流动”,抗篡改的信息技术,因此区块链一定是元宇宙的核心支撑技术。

至信链在数字藏品业务赛道的落地案例

说完了宏观的概念,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一些业务层面的落地案例。

至信链是腾讯牵头与多家公信力机构成立的合规开放联盟链,对外试点开放基于非同质化通证技术的数字藏品的底层能力,目前至信链上已经有了相对繁荣的价值互联网小生态。

至信链已经支持了十多个数字藏品项目落地,为QQ音乐、小红书、酷狗、阅文集团等合作伙伴支撑数字藏品产品方案。

QQ音乐,建立了QQ音乐的数字收藏品平台,胡彦斌老师在上面发行了第一个音乐数字藏品。还有腾讯幻核APP基于至信链建设了数字藏品平台,敦煌研究院腾讯携手,一起做了线上公益活动,我们共同发行了9999枚敦煌莫高窟156窟数字壁花藏品,莫高窟的156窟此前从来没有面向过网络世界,利用新技术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十分有意义。

腾讯内部企业文化的场景,如果有腾讯同学的朋友圈,大家可能被刷屏了。我们在今年11月份腾讯成立23周年之际,面向腾讯7万名员工,每人发放了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数字企鹅藏品,千人千面,且每只数字企鹅都有不同的稀有度,有6个属性,非常可爱,在员工中激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以前大家找我们团队都问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非同质化通证(NF)T,现在都不问了,大家都知道了。数字藏品的应用落地让区块链真正的破圈,走入了C端用户的视野中。

另外,小红书和至信链也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小红书基于至信链共建了数字藏品平台,小红书的入口优先级很高,如果你有藏品的话可以在个人主页看到一个R-Space入口。

以前大家说小红书里都是精致的小哥哥、小姐姐,在里面展示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好玩的东西,不久之后这些用户就会开始分享数字手办、数字藏品、数字商品,这是非常好的场景,小红书也是非常适合数字藏品业务的平台。

国内的NFT业务格局及数字藏品落地的意义

在Wbe3.0的发展上,我们几乎是全面落后与西方的,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NFT赛道上看到了国内市场开始活跃,开始有我们中国力量下场, web3.0价值互联网中国并没有缺席,国内格局目前是大厂在前面跑,创业公司在后面追,京东、阿里巴巴、百度、网易、微博等等巨头无一缺席,而且我们也惊喜的看到,有一大批创业公司开始涌入这个赛道,有了好的VC有了好的创业者,中国的Web3未来可期。

腾讯云区块链会积极为各友商点赞,在我们看来,数字藏品、元宇宙等Web3的赛道下,大家远没有到开始竞争的状态,还在处于大量的市场教育、用户教育、概念普及阶段。每个入场的伙伴,每个入场的公司都,每一个为中国价值互联网贡献的个人, 我们都应该为他们点赞。

其中,阿里巴巴在数字藏品方向上做的很好,阿里把数字藏品应用在双十一的销售中,推动很多奢侈品品牌发行了数字藏品,用户买该品牌的物理商品,平台增送数字藏品,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实物销售,这是非常好的营销场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数字藏品的合规落地意义重大,这是第一次为国内的联盟链带来了规模化的合规资产,资产对于链非常重要,中国区块链有了规模化的合规资产,就如同鱼儿有了水,这才催生了活跃的区块链生态,比如有了元宇宙峰会这样的大会,有了各行各业的公司参与进来,互动娱乐、内容、IP、技术公司等等,大家一起为中国的元宇宙和价值互联网添砖加瓦。

因此,我个人也更愿意把2021年定为中国区块链元年,因为这一年国内的区块链开始找到了正确的落地方向,以前国产联盟链在做什么?我们在用封闭的区块链来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解决痛点,我们在做存证、在做溯源,在跟数据死磕,磕得很辛苦也很尴尬,会让很多人怀疑区块链是不是没有价值?区块链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其实都不是,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对方向,我近期又有了一个新的感悟,网络技术我们可以粗浅的分为以TCP/IP协议为底层的信息互联网,和以区块链协议为底层的价值互联网,信息互联网的本质是对“信息”这一对象实现可编程,如此我们拥有了易用的APP服务,有了大量的信息内容的分发和消费。价值互联网的本质是人类对“资产”这个对象实现了可编程,因此出现了数字藏品出现了以太坊网络上的Uniswap这一500行代码即可承载上千亿元交易额的交易协议。所以,之前的尴尬是我们在用价值互联网的技术解决信息互联网的问题,属于会错了意,有点对牛弹琴的意思。不应该把区块链当成一个工具,应该把区块链当成一片土壤,我们在土壤上去培育全新的花花草草,培养花花草草的时候,脑子里要想着核心是“资产”,资产是区块链落地的“牛鼻子”。

现在找到了合规的资产,我们终于找对了,开始在合规的方向下探索中国特色的价值互联网。

前面说了很多数字藏品的案例,趣链、网易的同事也说了数字藏品。在至信链上已经落了非常多数字藏品的案例,我们也在合规框架下接入更多更有意思的web3场景。

NFT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更多其他场景中

但价值互联网有数字藏品就够了吗?是远远不够,这只是非同质化通证技术落地非常初期的表现、是第一阶段,后面还有很多场景可以让我们做。

比如说互动娱乐,目前游戏是线上世界最大的互动娱乐方式,但用户花了钱买到了道具,在用户协议里居然规定,游戏道具并不属于用户而是属于这家公司,这是比特世界(数字世界)的现状,但在原子世界不是这样的,我花8块钱买你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水杯,这个水杯一定是属于我的。

数字世界存在一个窘境,我们没有一项合适的技术来标记一个数字内容的权属,现在有了区块链技术、NFT技术,我们终于可以低成本标记用户对某一数字资产的权属,用户花钱买到的商品,哪怕是一个纯数字化的商品,这个东西也会完全属于他自己。所以,一旦实现了数字商品的物权标记和转移,这在互动娱乐或在游戏生态中是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改变的:

(1)用户会有获得感和真实的收益,道具属于用户后,未来在合规的框架下玩游戏,把游戏的道具玩得等级很高,一个更有钱的玩家买走道具用户是可以合法的获得应得的收益,这也是一种 play to earn模式。

(2)基于链的游戏道具,可以在多个不同的游戏之间流 转,这种在互动娱乐的生态下会变得非常有意义,可以想象一下打通了多个游戏,大家的道具可以在多个游戏里流转,不同的IP可以在同一个数字空间(同一个同屏)出现。 这不就是斯皮尔伯格先生的《头号玩家》么,大量的不同世界的IP内容同时出现,只不过我们暂时没有VR眼镜和头盔而已。 AR、VR是生产力型的技术,一定会有技术突破的那一天,但区块链生产关系型的技术,是难以被直观理解,具备反常识反直觉特点的技术,所以,这类技术要反而要先行,要有战略布局,同时生产力技术一定是建立在关系型技术铺垫好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所以,我们认为互动娱乐会是区块链技术落地破圈的重要方向,上述描述的场景在合规的框架下都是可以实现的。

除了游戏道具外,权益凭证,各类的门票、电影票、会员卡、域名、商标等都可以用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来标记。

近期我们也在和一些金融机构沟通,他们有大量的合规金融资产,看是不是可以放在区块链上做合规的上链,上链后做合规框架下的流转。

比如说保险单、金融合约以传统纸质的方式流转非常容易丢弃和篡改,如果以信息化的手段承载,流转为很受限,放在链上打通的是线上的生态,对金融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是非常好的场景。

简单介绍一下 至信链,现在目标是成为一条合规、开放、应用、低成本的一条开放联盟链 ,服务分成两部分:

链服务,有存证服务、NFT服务、KV服务、版权保护、版权交易、DID服务。22年Q1我们会支持用户自定义部署合约,目前支持docker和EVM的合约,我们也支持合规框架下的钱包客户端,访问链甚至gas的计费模式等,以及全实名的区块链账户模式。

基于 至信链生态实现数字资产跨应用流转

至信链上会诞生很多有意思的web3的应用,且相互之间是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的,基于链上统一协议的应用是可以实现相互打通的,可以在 用户身份用户资产 两个维度实现互通:

(1) 身份打通 :区块链账户绑定的是用户身份,链层的身份是可以应用层实现打通的。

(2) 资产/数据打通 :基于一条链的多个应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多应用使用了同一个数据库,因此用户资产作为核心数据也是可以实现多平台互动的。目前至信链正在推进“同名转移”的能力,比如我在腾讯内部的数字藏品平台有我的企鹅数字藏品,是可以转移到我小红书数字产品的平台上的,这样就实现了数字资产的跨平台流动。在传统的web2.0下,烟囱式的模式下,应用间的数据和资产是极难打通的,所以,资产和数据的跨应用流动也是web3的优越性体现,这一场景意义重大。

比如在小红书APP上有很多用户,我希望在上面找伴侣,来到主页就可以看到个人的数字藏品,比如数字艺术品、公益捐款数字证明、腾讯司庆数字企鹅藏品等等,基于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的数字藏品是无法造假的,因此数字藏品可以较为真实的标识身份,这样小红书上的用户就会对个人有一个较为清晰和真实的了解了,真实、透明可能会帮助更快的相亲成功。

近期也在和高端汽车品牌聊,后续这些品牌卖车的时候会同步送你一个非常精美的汽车数字藏品,这个藏品可以跨应用流转,转到微信、小红书等等,未来腾讯也在不断输入新的更多社交方面的展示窗口。

小红书/抖音上会有很多晒车、晒奢侈品的用户,内容消费用户其实并不知道这些奢侈品是租来的还是借来的,如果此时UP主的主页有一个这个车的数字藏品,那就证明你是真的有这个资产,从而证明了你在某个方面的身份。因此在合规框架下、非交易场景下其实也可以有的很多有意思的场景。

最近我们也在想一个场景,做NFT的电影票,现在很多人并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就会在豆瓣上随意评论,这会较大的影响一个电影或某个内容的口碑,未来写电影的影评需要,授权平台查询你的电影票数字藏品,有的这个票才证明你看过这个电影、才能写有效影评,在很多场景下区块链技术都让能数据和信息更加的可信。

游戏场景中,基于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的道具资产真的归属于用户后,可以实现在多个游戏间流转,实现真正的“元宇宙”,实现多种IP的同屏娱乐,同屏竞技。道具所有权归属于用户后,用户也会用脚投票,去到真正给予他更多获得感的游戏平台上。

基于至信链的用户隐私身份体系

近期,我们正在推动建设至信链的用户隐私身份体系, Web2.0的信息互联网是烟囱式的,每个应用都会独立地获取用户的身份和数据,相互之间打通的成本高。

但是在Web3.0下,不管在法律层面、技术层面,用户的数据、用户的资产、用户的社交关系全都应该属于用户自己的,我们要通过法律和技术的双重手段保障数据的私有制。

具体怎么做呢?至信链正在推出合规的区块链钱包(暂不支持藏品的异名转赠交易,不支持同质化通证资产),钱包是用户身份的承载。用户可以来钱包里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至信链会将用户认证信息转发至官方的身份认证机构做核验,官方机构核验信息,确保其是一个真实合法的用户后,机构会通过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技术为用户颁发带有数字签名的身份凭证,如证明王乐庆是大于18岁的合法用户等,这类的一系列证书,后续认证机构也会由多个,可能有教育方向、身份方向等各种各样方向的认证机构来颁发DID凭证。

如此模式下就算至信链也是不知道用户的具体隐私信息的,我们知道用户是一个可以使用区块链网络的合法用户即可。

颁发凭证以后,钱包里有用户的身份、用户的道具资产,如果他想玩游戏,可以使用钱包和游戏做一个认证连接,连接后钱包经过用户授权向游戏同步一个最小可暴露信息的凭证,游戏无需知道知道这个用户是谁,不需要知道他的身份证号等等,游戏应用只需要知道这个用户是否成年等信息,就可以让用户开始使用。

后续基于至信链还有更多有价值的Web3.0应用场景

信息互联网是面向信息实现了可编程,因此我们有了当前繁荣的互联网应用生态,而价值互联网是面向资产实现了可编程,同样的,底层技术的更新会来带又一次应用的繁荣。除了资产跨应用流动和隐私身份保护体系外,至信链上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有意思的价值互联网应用场景,下面为大家简单的列举几个。

token的缩写,指的是链上的同质化通证(Token),类比于以太坊上的ETH,比特币链上的BTC。链上需要通用Token来实现各个场景下的价值交换,如NFT的购买,如不同类型通用Token之间的兑换交易等等,通用Token的可编程特性是区块链的核心特征,如uniswap是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其智能合约仅用500余行代码和十几人的小团队,实现了传统世界需要 几千人上万人才可以完成的交易所的逻辑,当前uniswap每年的交易额也有几百亿美元,这一资产可编程的特征也极大的表现出了web3的优越性。

那么至信链上需要什么样的FT呢,答案是很明显的,只能是人民币。 经过论证,我们得出,利用当前腾讯的支付牌照即可在合规框架下实现人民币上链数字化。 当前微信支付中的余额是由用户通过绑定银行卡充值后产生的,用户在微信支付内的资金转移记录均是由微信支付来记录的,只有提现时才会与银行进行清结算。 所以,这一套逻辑可以由微信支付来搬到链上,依然是用户通过银行卡充值余额,微信支付在链上发出对应金额的数字人民币给到用户的区块链地址,用户间的交易之前记录在中心化的数据库,现在记录在了区块链上,提现时再发起清结算,与当前流程并未太大差别。

通用Token上链后会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价值互联网场景。

钱能不能像水龙头里面的水一样,持续不断的在两个账户间流动,这样做有什么价值呢?

举一个例子,大家每个月都会收到工资,每个月5号,我们就会收到银行的短信提示说,工资已到账。但是,大家要想想,当前到账的工资是上个月的工资,我上个月辛辛苦苦打工一个月,工资要这个月才到账,用简单的经济学知识理解一下,其实公司通过资金账期小小的“割”了你一把,资金是有使用成本的,至少这里面你损失了对应的利率。

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流支付,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你本月对应的工资可以像一个水龙头中的水一样一点点的,不断的的流到你的账户里,这样的情况下,打工人就可以不再被割了。

流支付这一功能的成本很高,不具备使用条件。在web3下对资产实现可编程后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场景,这也是区块链对资产流转实现零边际成本的优势体现。

流支付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如当前的所有订阅服务,都是使用前付费,比如我在腾讯视频看一步付费电影,我要付5块钱才能看,我付款后看与不看这个钱都和我无关了,有了流支付,我看一分钟就付一分钟的钱,看一小时就付一小时的钱。因此流支付在在音乐,会员等等场景下都将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信息互联网下,应用间的数据打通难度很大,在价值互联网下,基于链上的智能合约的代码是可以完全公开的,因此不同智能合约间是可以相互调用的,智能合约之于区块链就如同应用(APP)之于操作系统,我们可以将区块链理解成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不同的智能合约就是基于操作系统的一个个独立应用。当前,QQ的后台服务是无法去调用微信后端的,但是sushiswap(ETH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合约是可以调用uniswap的合约的。这样的调用有什么好处呢,举一个例子,1inch是一个交易平台聚合项目,1inch最大的价值是聚合了多个交易所,来为用户提供一个最优的交易价格,1inch就是通过分别调用uniswap和sushiswap进行比价,哪个平台的价格优惠就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在价值互联网下,平台间不在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可以相互联动起来的有机生态,多个应用如同乐高积木一样,可以紧密的组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

价值网络积木的特性最大的价值在于每一个已经诞生的智能合约应用都可以潜在的服务于未来诞生的其他应用,这将为价值互联网后续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势能,诞生很多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华丽的应用和服务。

分布式数字资产抵押平台

如何来衡量我们的社会真正的过渡到了数字经济时代,我个人的一个定义是,当我们的主流金融机构能够接受数字资产的抵押借贷业务时,才能说,我们进入的数字经济,因为借贷抵押是金融中最基础也是最为核心的一个业务逻辑,当前的抵押借贷还是基于工业时代的生产要素进行的,如房产、土地、设备的抵押借贷。

当前,如果我们拿着一本自己写好的小说、一副自己创作的艺术画或是一个发明专利,是没法在银行借到钱的,借不到钱我们就只能以当前的生产力从事生产,而不能进一步加速生产进程。

至信链所希望实现的场景是,用户或平台可以将其数字内容通过非同质化通证技术确权为数字资产,通过多方位的数据维度和市场获得一个较为公允的交易价格。

银行主体可以基于至信链来搭建一个用于抵押借贷的智能合约应用,一些较为主流的数字资产可以便捷,高效的在该合约中完成抵押借贷。从而创作者或内容企业可以加速发展。

当前阅文集团正基于至信链在推动各类IP资产的资产化,希望不久后,我们可以协同合规金融机构跑通这一有价值的场景,为中国的数字经济添砖加瓦。

分布式数字资产碎片化平台

一部知名小说上链后变为一个非同质化数字资产后,其流动性是较低的,假如阅文集团和天蚕土豆(小说作家)将斗破苍穹小说上链后成为一个代表其版权的非同质化数字资产,该资产的价值可能上千万,高价值资产是难以流动的。

所以增加其流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一资产碎片化,份额化,如果公司上市一般,这也是一种碎片化。

有证券机构牵头,基于智能合约,用几百行代码即可实现碎片化这一复杂的业务逻辑。将斗破苍穹非同质化数字资产份额化后,小说的粉丝,或者中大型投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创作者或内容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后续小说产生了影视和游戏方面的收益,投资者又可以获得投资收益。

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理想的模型,真正的落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考虑,但是推动人类的智慧创作成为资产,对创作者有良好的激励,这将更好的激励更多的智慧创作,为人类社会带来进一步的繁荣。

合规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

当前,至信链上是没有数字商品/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市场的,确实二级交易,就缺少市场化的价格发现机制,确实价格发现,就无法有效的激励生产端或创作端,因此我们也在和多个国家级的交易平台接洽沟通,尝试由国家平台来承担二级交易,实现价格发现和创作进一步激励的目的时,我们也要通过价格控制和高交易手续费以及交易税金的手段来扼制炒作。

区块链(至信链)将对腾讯现有业务来带巨大变化

在web2信息互联网下,腾讯通过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而今底层技术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区块链支撑下的价值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将远大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过渡,这其中的变化有机遇,也有挑战,那么价值互联网下腾讯的船票会是什么呢?

先分析一下腾讯当前的主营业务,四驾马车分别是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社交网络,金融&企业,我们来看看,随着价值互联网的发展,至信链开放联盟链对当前主营业务会有怎么样影响和改造。

首先,游戏业务,元宇宙是游戏业务阶段性的一个终点,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IP,多场景的融合,大家回想一下《头号玩家》就能有一个具体的体会。

那么元宇宙中的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道具,不同的IP人物是如何出现在同一个屏幕或同一个生态中的呢?回溯一下前文,我们知道,应用基于链上相同协议发行出的NFT资产是可以跨应用流动的,如果我们腾讯所有的游戏接入了至信链,我们后续的道具和角色及场景均通过非同质化通证技术确权,那么理论上来说就实现了腾讯是游戏大联通,我们制定好底层和表层的标准后,在通过标准开放接入更多中长尾厂商,那么一个没有VR头盔的元宇宙就会逐步成型,实现如此局面后,只需进一步布局等待硬件成熟,即可过渡到真正的元宇宙。

同时,游戏道具,游戏资产上链资产化后会让用户有巨大的获得感,非同质化通证(NFT)代表了资产的所有权,这是当前用户仅有游戏数据的操作权所完全不同的。用户在游戏场景下获得的道具数据提升后通过合规的、官方的交易平台,也可以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通过收益合理分配来优化腾讯与玩家的关系,这也是当前区块链游戏Play To Earn的核心逻辑,也是元宇宙中嵌入经济模式的核心逻辑。(当游戏业态中,平台拿走了全部收益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我一直有讲到,底层远比表层更重要,也比表层更难理解,更反直觉。 这里的底层就指区块链为代表的价值流转层。 表层的渲染技术和VR等显示技术是较为好理解的生产力技术,这里的发展格局和技术突破都是行业可以看得懂,且线性发展的,而底层是需要我们提前布局,提前思考,现认知的一项非对称性发展的技术,如果在这里我们缺席,任由欧美大力发展,未来的结局必定是被欧美卡住脖子,我们大量应用如果基于欧美主导的链搭建,这样的局面会让我们非常被动,不上链我们会落后与时代,上链我们会逐步被他们扼住咽喉。

其次,社交网络业务,在前文至信链隐私身份体系的描述中我们已经能基本明确,在后续的发展中,用户的账号数据,社交关系等数据不论是在法律上,还是技术上都将真正的属于用户,当前腾讯各类业务都极大的受益于社交网络,这一核心依托在未来会逐步的消失,账号和数据归属于用户后,用户可以向任意应用去主动授权其关系链,关系链带来的收益加成将不再是某一个公司的专属优势。Facebook之所以全面转型元宇宙,全面拥抱价值互联网,也有这方面的影响吧。

网络广告业务,当前腾讯有相当部分的广告收入来自于效果广告的推送,用户数据私有制后,该类型业务也会受到影响。在广告业态中会有全新的变化,通过至信链数字藏品业务,会有诞生全新的广告推送逻辑,用户收藏的数字商品在链上是公开的信息,可通过用户持有的数字藏品来判断用户的某个特性身份,比如,用户有某汽车品牌的数字藏品可证明他可能是一个车主,用户有某个门票数字藏品这可以判断他的爱好等等,基于非同质化通证技术会有合规的,全新的广告营销方式。

最后,金融&企业业务,前文描述过,web3.0价值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面向资产的可编程,实现基本的建设后,基于区块链底层可以在合规框架下推出很多非常耳目一新的自动化、智能化金融服务,如流支付,如分布式抵押借贷等等服务。在企业服务方面,腾讯智慧产业事业群最大的业务方向是推动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上云,在后续的企业服务中,腾讯可专注于为B端客户提供价值互联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上链,推动企业进入元宇宙,这将是巨大的增量的业务场景。

腾讯全系生态基于至信链可逐步实现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过渡,面向价值互联网完成转型。

最后说一说我国区块链的现状,web3革命的爆发已成定局,在欧美等国积极布局的背景下,我们不能拒绝技术浪潮,我们需要布局,需要战略规划,中国的价值互联网、中国的元宇宙是诞生也会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每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极大的生产力释放,价值互联网也不例外。

当前,国内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存在诸多瓶颈,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缺乏合规的底层区块链平台。繁荣的生态是建设在良好的基础设施之上的,信息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建立也是建立在好的通信网络和移动端设备普及基础上的。价值互联网下,缺底层,就孵化不出好的应用层,我们需要在国家的牵引带领下积极建设合规的,易用的底层区块链平台,当前活跃的数字藏品业务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极小应用,我们需要加强区块链业务的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探索更多的好的区块链落地场景。在这一点上,今天参会的嘉宾责无旁贷,趣链的同僚、网易的同僚、万向、腾讯、阿里巴巴都要努力建设更多的合规的价值互联网应用场景。

至信链——合规开放联盟链项目在腾讯立项到现在差不多四年有余,我们在合规方面持续投入和积累,目前建成四大合规模式。

(1) 技术合规 ,采用了国产自主可控的底层区块链,腾讯云链,采用全实名的区块链账户,完完全全区别于公链模式,把实名认证、分布式身份、区块链账户做绑定,实现了可追溯、可监督,但是前端又是匿名的逻辑。

(2) 平台合规 ,完成了等保三测评,完成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中心的测评测试、网信办的区块链服务备案、大数据司法研究院的测评

(3) 模式合规 ,至信链,链的全模式都是以法币进行支付、单向消费,更多是数字商品的概念,限制对NFT商品的拆分,

(4) 业务合规 ,只做一级市场,不做二级市场等一系列合规逻辑。

这四年来,我一直在做区块链,看了很多区块链产品,我们要以技术的眼光,包容的眼光来看待,要认清现状,现状就是西方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是领先于我们的,站在区块链的角度来看以太坊就是一个是很成熟,很有生命力的区块链平台。

以太坊的特性是什么呢?是匿名的,无资质的,无许可的全球化价值网络。我在以太坊上建立uniswap(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不需要任何资质,甚至不需要暴露任何姓名就可以建立应用,是对传统金融系统、传统金融制度的彻底变革和颠覆。

至信链,有所不同,我们想基于至信链打造一个中国范围内的,合规易用的区块链底层平台。

至信链只做底层技术部分,在应用层上会协同大量有资质的机构,比如说银行未来做基于区块链的借贷、抵押平台,让证券机构来做数字资产的碎片化证券化等等,让合规的、持牌的交易机构来承担价值互联网下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

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合规的框架下和有资质的机构合作,让中国真正进入到价值互联网的时代,让wbe3的革命为我国带来巨大的技术红利,这是至信链区块链使命,也是我们腾讯云区块链的使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ft市场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