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怼记者什么样的提问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每一次变化,都会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动。

此前,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发言本身并没有太多新鲜内容,主要是针对阿富汗问题要求美方负起责任、不能一走了之,针对半岛核问题要求美方拿出诚意,都是老生常谈。

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在致辞之后,有记者提问:“中美高层今年会有接触吗?”王毅外长先是“呵”一声,然后回应道:“我们当然希望恢复对话,但这要看美国有没有诚意。”记者追问:“您觉得我们中方还可以做什么?”王毅答道:“我们继续办好我们自己的事,这是最重要的。”

作为中国外交的门面人物之一,王毅外长对于“中美即将再一轮会谈”的一句话回应引爆了舆论,再现王者之风,既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自信,又对美方在国际问题上的虚伪和惺惺作态表达了充分的蔑视。

而这,也是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新变化的生动注脚。

弱国无外交,近代以来,这句话给中国人留下了无数的切肤之痛。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用多说;而在建国之后,因为国力不够强而受到外国打压、挑衅甚至欺辱的事件也仍然时有发生。

因为国力不够强大,在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名记者牺牲时,在2001年中美撞机导致王伟烈士跳伞牺牲、而美方却对肇事机组颁发“奖章”时,我们只能选择表示极度愤慨、严厉谴责和强烈抗议,而不能有任何实质上的动作。

从建国初期到苏联解体之前,由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以及我国成功搞出核武器的战略支撑,我国在外交领域既有威慑手段、又有斡旋空间。

再加上彼时的中国国力还没有强大到引起美国注意,我国的外交总体上进展比较顺利,既承接了苏联老大哥的一批工业产线,又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然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一下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和打压,中国自然是“首当其冲”。面对国内外的双重困境,小平同志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在国际上低调,注重提升自身硬实力。

经过近30年的埋头苦干,再加上美国被中东地区的两次战争拖住了手脚,我国的硬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而这时美国回过头搞亚太再平衡的时候突然发现,中国的强大已经超乎想象,似乎已经控制不住了,于是,中美关系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冲突对抗取代合作竞争成为主旋律。

回望近几年我国在外交战线上的表现,可以明显地看到外交官们的措辞越来越严厉、态度越来越强硬,与之相辅相成,我国也不再是单纯动动嘴皮子,从南海争端派驻军舰,到中美贸易战对等反制,再到对澳大利亚直接无限期停止战略合作。毋庸置疑,我们的大国外交,越来越“硬”了。

其实,今天的外交官跟20年前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没有什么区别。20多年前,处置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的是时任我驻美大使杨洁篪。

正是在杨老的据理力争下,美方最后才向我方递交了一份所谓“致歉信”。虽然是致歉,但美国居高临下的姿态一览无余,限于国力差距明显,杨老也已经尽力而为。

而2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美对话现场直接甩出“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民不吃这一套”的。

也是这位“tiger杨”,身为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杨老能说出如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言,以及开篇提到的王毅外长能对美方回应一句颇具王者风范的“呵”,正是因为我们国力日益强盛,已经具备了跟美国掰一掰手腕的能力。

国力够硬,外交才够硬,而外交够硬,又能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推动国力变得更硬。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已经形成。

谈归谈,打归打,不能搞一刀切

虽然王毅外长的一席话掀起舆论浪,再现了王之风范,广泛激起了我们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热潮,但对于中美关系,我们还是需要“冷”思考。唯有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我们才能在中美博弈中掌握主动,为实现民族复兴夯实基础。

我们看到,在王毅外长气场十足的“呵”之后,还跟了一句“我们当然希望恢复对话,但这要看美国有没有诚意”,这才是当下中国对待中美关系的真正态度:谈归谈,打归打,不搞一刀切。

一方面,中美之间该开展的对话、合作等往来活动,不会因为两国在外交辞令上的交锋而出现根本性的改变。近10年来中美贸易额一直稳定在3.5-4万亿人民币左右,作为对比,2020年全年我国GDP大概是100万亿人民币。

可见,即使有贸易战加征关税等影响,中美之间也一直互为前三大贸易伙伴。作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典型代表,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早已是密不可分。因此,无论中美是否再举行会谈,中美贸易往来的大盘子是不会收到结构性影响的。

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中国也愈发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秩序维护和世界治理中来。在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半岛核问题、欧洲难民问题等诸多国际重大议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再也不能无视中国的意见。

再加上巴黎协定、气候问题、碳排放等关系到分类永续发展的方面,中美之间有着相当广阔的对话前景与合作空间,这些都是可以谈的部分,就要坐下来跟美国好好谈。

另一方面,在捍卫国家主权、意识形态交锋等领域,中美之间的巨大裂痕也不是一轮两轮会谈就能解决的。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戴旭在2019年提出,美国已经开始部署意在肢解中国的第六次战略转移行动。

这并非空穴来风,当美国从中东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看不上眼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或许不如当年的苏联,但综合国力已经十分接近,一般的制裁手段已经不能撼动中国。

因此,从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通过其金融霸权发动贸易战,利用科技优势发动科技战,持续炒作涉疆涉藏和台湾、香港问题发动意识形态战。

这几招确实是精准打击,如果不是我国始终掌握金融自主权,我们可能早就被贸易战冲垮了经济;如果不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坚强的生命力,香港的混乱可能会愈演愈烈。

而在我国最为薄弱的科技领域,“卡脖子”的感觉着实很不舒服,但也催生出华为鸿蒙、北斗组网等一批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创新。

可以想象,未来美国在贸易上与中国的对抗可能会转为竞争,但在核心技术限制以及利用新疆和香港等中国内政做文章这两条战线,只会越来越严峻。

因此,在需要“打”的部分,我们也要抛弃幻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关系不是请客吃饭,更不需要敲锣打鼓,唯有直面挑战、主动出击,才能让中美关系重回正轨,为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创造有利条件。

办好自己的事,做到由大到强

回到开篇的采访,王毅外长回答记者关于中国能做什么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十分中肯:“我们继续办好我们自己的事,这是最重要的。”

确实,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中国既不能寄希望于美国“转性”,重现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也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寄希望于再来一次新冠疫情这样的“天灾”来击穿美国的社会体系。

唯有我们做好自身建设,办好自己的事,真正从发展中大国跨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在中美关系中保有最大的战略定力和战略底气。

一是要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用多方联动,激发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科技公关团队,大力推动破解核心技术“掐脖子”难题。科技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只有掌握核心科技,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不受制于人。

二是要坚决维护主权完整。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民族存续发展的底线和红线,不容任何人触碰、不容任何势力抹黑。

一方面,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新疆地区的造谣抹黑,我们要通过外交手段予以严厉回击,中国的国力已经“够硬”,外交上“还能更硬”。

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用制度的力量来匡正香港在意识形态上的偏差。推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历史大势不会屈从于西方国家不切实际的主观意愿。

三是要主动出击进军国际。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我国应加强文化输出,提升和改善国际形象,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治理,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同时积极营造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关系,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王毅外长在此前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视频交流时,清楚地指出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那就是美国能否接受一个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不同的大国和平崛起,是否承认中国人民也有谋求发展、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权利。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新阶段,这个症结能否妥善解决,关系着未来数十年世界格局的变迁,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歌唱比赛报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