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救中国楼市?网友:这一波也只是杯水车薪!房价真的会涨吗给当官的发钱吗

近期,湖北,湖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干旱,这是一场天气等因素形成的旱灾。

有趣的是,在近期A股市场也正在经历一场资本市场资金的“干旱”。从盘面来看,上证指数从4月份开始持续下跌,本周以来上证指数连续几天的大跌将近期的跌幅扩大到了超过10%,伴随着大跌,A股市场上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相继出现了持续的资金“干旱”。

那么,本来流动性充裕的资金去哪里了?为何这些资金近期不愿意进入股市?本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调查采访,为您揭开A股“大旱”背后的那些事。

现状:“旱情”有增无减

大智慧数据显示,从4月18日A股创出3067点高点以来,上证指数便持续下跌,成交金额也从当时1600亿缩减至如今的900多亿,缩减幅度达到40%左右。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在近日大盘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都呈现出了资金断流的“干旱”情况。

近一个月来,二级市场成交量低迷。A股市场资金呈现出持续流出现象,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沪深交易资金已经连续11个交易日流出。观察数据可以看到,自4月中旬以来,沪深交易资金绝大部分交易日呈流出状态。比如,5月25日沪深交易资金流出39.81亿元,其中主力资金流出14.9亿元,中散户资金流出24.91亿元等。

近期A股市场的非理性暴跌已经打穿了一系列技术指标,连续跌破了5日,10日,30日,60日,甚至半年线等技术指标。A股换手率也持续创出新低,现在A股的换手率甚至低于2005年1000点时的水平,创2008年9月份以来的新低。

资料显示,2005年6月份股市低迷时候,沪市成交金额维持在约40亿~60亿元,2008年9月份股市低迷时沪市成交金额维持在约200亿~500亿元,如今成交金额维持在1600亿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上周市场日均换手率已跌至0.76%。一位市场人士指出,虽然成交量有大规模增长,但成交量的大幅攀升与A股市场扩容不无关系,或许换手率更能说明问题。

具体来看,如此低迷的换手率出现在2008年9月股市低点时和2005年6月。

资料显示,2005年6月6日,上证A股跌穿千点当天,上证A股平均股价为4.77元,深圳A股平均股价略低,为4.45元。当天,上海A股成交53.67亿元,深交所股票成交金额为36亿元左右,折算成换手率上证所股票平均换手率为1%左右,而深交所平均换手率有1.2%。

2008年9月,伴随着整个成交量的清淡,上证指数在2000点关头,有多个交易日换手率低于1%。如上证所成交量最少的9月9日,当日成交金额只有224.66亿元,对应3万多亿元的流通市值,换手率不到0.7%。此外还有多个交易日沪深成交额低于300亿元,其换手率也低于0.9%。

其实,换手率就是当天成交量和流通盘的对比。分析人士指出,换手率的高低不仅体现出在特定时间内一只股票换手充分与否的程度和交投的活跃状况,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判断和衡量多空双方分歧大小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高换手率则表明多空双方的分歧较大,但只要成交活跃的状况能够维持下去,股价一般都会呈小幅上扬的走势。低换手率表明多空双方意见基本一致,股价一般会由于成交低迷而出现小幅下跌或步入横盘整理。

一位资深私募人士指出,近期市场如此低迷的换手率堪比2005年6月千点时和2008年9月的水平,一方面说明了资金对于二级市场并不是十分关注,这也与近期大盘走势偏弱有关系,换手率指标或许能够进一步说明目前市场的低迷,而近期沪深300市盈率也始终维持在2005年和2008年的低点,投资者不得不引起警惕。

另外,拿近期持续低迷的创业板来说,相关个股的换手率也持续创出新低,显示资金参与意愿惨淡。比如5月18日创业板板块的永清环保 (300187,收盘价49.86元)、康耐特(300061,收盘价17.40元)、万邦达(300055,收盘价51.80元)等多只个股均在盘中出现了数分钟零成交的现象,万邦达换手率当天仅有0.18%,康耐特仅仅只有0.64%。分析人士指出,如此低的换手率和成交量,恐怕当公司的限售股解禁期或者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想卖的时候,卖也卖不掉,由此导致的大量抛盘更会让股市难以承受。

二级市场的大旱也影响了一级市场的资金。数据显示,一级市场打新热情已降至近年来的低点。今年5月以来单周新股冻结资金平均仅为1240亿元,较4月份2765亿元环比降幅过半,更较去年同期下降87%。

统计还显示,1月份单周平均申购资金为6372亿元,较去年12月下降42%;2月份平均每周申购资金为6106亿元,环比下降4%;3月份平均每周申购资金为5010亿元,环比下降18%;4月份平均每周申购资金为2765亿元,环比下降45%。

进一步看,一级市场上,在热情退却的时候,新股的中签比例却屡屡提高。比如,庞大集团(601258,收盘价32.50元)4月20日公告称,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41193户,有效申购股数为51928.6万股,网上发行股数为11200万股,网上中签率约为21.568%。这样一个中签率也就意味着,理论上投资者每申购五个号,就基本能中签一个号,也就是1000股庞大集团的股票,这无疑让庞大集团成为A股有史以来最容易打中的新股。

如此高的中签率,当沪市新股庞大集团网上中签率曝光之时,毫无悬念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一中签率意味着它以绝对的优势,成为A股有史以来最容易打中的新股。但是,面对中签率越高、股价表现越差的新股传统,不少打新的投资者也逐渐担忧起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近期市场呈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新股中签率屡屡攀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新股申购率情况,4月份上市之前新股申购一般徘徊在0.3%至2%左右。自从4月份以来,新股中签率屡屡攀高。比如,4月7日上市的新股宁基股份(002572,收盘价72.40元)中签率高达7.354%,贝因美(002570,收盘价38.30元)达到3.299%,5月11日上市的电科院(300215,收盘价73.94元)中签率高达18.691%,5月18日上市的东方电热(300217,收盘价25.35元)高达5.946%。

一位市场人士指出,中签率屡屡攀高,从侧面说明了近期市场上关注新股申购的资金越来越少,同时新股发行市盈率也屡创新低,破发概率持续上升也是导致近期新股中签率持续攀高的原因,所以目前市场上资金流向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愈演愈烈。

数据显示,全国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大幅净减少4678亿元,而这部分资金并未流入股市。

那么,本该流入股市或已经存在股市中的资金又跑向何方了呢?

近期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形势,或许可以表明资金的一个流向。据了解,在5月22日举行的中国嘉德2011年度春拍上,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登上中国近现代书画的价格擂主宝座,4.255亿元的成交价被藏界内外惊为“天价”。

齐白石另一件作品《花鸟四屏》也拍出了9200万元的高价。而黄胄约26平方尺的巨制 《驯马图》以6037.5万元创出画家个人成交纪录。古代书画部分,乾隆皇帝御书《妙法莲华经》5577.5万元折桂;戴苍《渔洋山人抱琴洗桐图》也高价成交;《富春山居图》最负盛名的临本之一、邹之麟《临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则以747.5万元被藏家竞得。

的确,大量资金进入是推高今年艺术品市场的原因。之前备受争议的天津文交所“艺术股票”火爆交易,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加了一把火,使更多的投资者开始认识和了解艺术品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艺术品市场本来传统收藏注重闲情和闲钱,往往会把这种爱好当作家学传统,长时间保留,而由于近期大量游资进来,把资本市场的习性也带了进来,资本入主市场,就会设定投资回报周期和回报率,所以通过资本运作的刺激,不断激活创出新的高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数据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正经历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时代,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高达573亿元人民币,艺术品交易额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3%。

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调控等压力下,各路资金纷纷寻找出口,近期又碰上股市低迷,火爆的艺术品市场自然会吸引一部分热钱。

银行理财产品近期也受到投资者热捧,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4月份的M2比3月份减少了近800亿元,这是自2004年10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单月M2规模下降。3月存款增加2.68万亿元,原因是理财产品到期结算。4月存款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故住户的存款增减对M2的规模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说明了4月份居民重新开始购买理财产品。

据了解,今年以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前四个月的发行数量达到5429款,同比增加3061款,增幅达129%。据估计,新发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52%。

此外,随着端午节即将来临,银行又开始猛推超短期假日理财产品。许多人近日频繁收到诸如“人民币理财10万起,7天3.2%,14天3.7%,21天3.9%”一类的理财产品推销短信。一位券商营业部总经理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很多资金回去买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以等待市场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近期一些银行和信托公司也纷纷推出各种与艺术品挂钩的另类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的眼球。这些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低的有8%,高的甚至有10%,虽然门槛高达百万,但投资者购买踊跃。

比如,渤海银行专门为高端客户定制了一款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该款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投资门槛100万元,期限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主要投资于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中国绘画、书法大师的作品,以及二十世纪油画大师、当代艺术家作品。该产品销售情况异常火爆,尽管销售规模仅有4500万元,但预约客户资金规模超过7000万元,其中不乏单笔上千万元的投资者。3天内4500万元的总份额全部售罄。

流向三:贵金属交易市场

除了艺术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火爆,在全球通胀高烧不退,动荡因素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以黄金为首的贵金属一路高歌,今年以来金价屡屡创出新高。从国内金价来看,沪金指数从5月18日开始已经再次创出新高,持续攀升。从国际金价来看,5月21日国际实物黄金价格一举突破1500点,冲高至1513.50美元,大涨1.32%,本周以来也是持续攀升。上涨的价格促使贵金属交易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贵金属交易。

火爆的行情,自然会吸引大量资金。以零售客户基数最大的工商银行为例,今年第一季度贵金属业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交易量超过了2万吨,已经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交易量。与此同时,该行贵金属业务客户群体也快速扩大,一季度末客户数量已超过30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0多万户。一季度该行共销售实物黄金产品17吨,销售实物白银产品27吨,销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据了解,目前的贵金属T+D投资由于是双向投资,风险比普通纸黄金、纸白银和实物都要高很多,对投资者自身的技术要求也较高。而由于黄金和白银的波动比例一般是1:3,白银波动更加剧烈,风险更高。

但投资者对于贵金属的交易却依然热衷。金交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交所包括黄金、白银在内的现货和延期各个品种的贵金属成交金额合计为7126.74亿元,为2010年全年成交金额的35.32%。根据其3月黄金代理交易量排行榜显示,银行已占据前十家机构中的七席。其中代理规模靠前的兴业、工行、招行三家银行代理量占全部代理量的40%。

另外,在央行多次上调存准率以后,储蓄国债的年利率也大幅度地提高,各种投资期限的储蓄国债,其年利率均要比同期存款利率高,对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吸引力较大。

解析:为何资金不愿进场?

为什么资金近期不愿意流入A股市场呢?业内人士认为,导致目前A股“干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A股市场缺乏赚钱效应;其二,房地产资金迟迟未流入股市;其三,限售股解禁后大规模套现。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投资经理张国江指出,现在A股估值虽然低,但仍然缺乏赚钱效应,这是目前资金不愿意流入股市最重要的原因。

本周五,大盘仍然以大跌结束最后一天的交易,盘面显示,上证指数下跌26.58点,下跌0.97%,两市一共有700多家股票下跌。

其实,本周以来大盘一直是以暴跌来上演。周一(5月23日),沪指当日下跌超过83点,直接跌破2800点。当晚,美股大幅下跌,欧洲市场均以暴跌收盘。受此影响,沪深股市24日双双低开。截至收盘时,沪指报2767.06点,在5月23日的基础上再跌7.51点,跌幅0.27%,成交898亿元;深成指报11749.92点,涨7.73点,涨幅0.07%,成交645亿元。

5月25日、26日、27日,股市更是连续下跌。统计显示,本周A股市场下跌幅度高达4%。短短一周,A股市值就蒸发掉上万亿元。近期多数投资者抱怨道:“如此行情如何赚钱?”

导致A股市场不赚钱的原因,更多是来自外围资金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日信证券认为,经济下行,政策紧缩,A股中枢震荡下沉。未来一至两个月内,仍需维持防御型配置。基于盈利低于预期的“戴维斯双击”仍会继续,但以“杀业绩”为主的第二击更多体现为结构性下跌,自下而上地回避业绩地雷是关键。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则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二季度的回调将为布局长线标提供难得的机会,下半年的市场机会依然在低估值主线。

同时,券商还预计市场延续弱势格局。申银万国认为,前两周沪指在2850点上下数十点的区域内徘徊,反弹无力后选择向下破位,短期内即使超跌反弹,其理论空间仍相对有限。市场观望气氛较浓。与前几日稍不同的是,在股指下跌之日却有12只股票涨停,随着风险的逐步释放,短线客借机炒作局部行情。目前创业板、中小板的均线系统都呈空头排列状态,较难发现有大的机会,估计弱势格局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除了不赚钱效应导致资金不愿意流入A股市场,业内人士还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之后,房价未见大跌,加之政策的限制,导致房市资金尚未出现流出也是原因之一,这也就造成了之前讨论的楼市资金最终流入股市成为“美丽的神话”。

的确,自房地产调控以来,就有楼市资金流入股市的说法,而如今看来,这更像一个美丽的传说。年初以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房产税、限购等一系列严厉手段,仿佛成为A股市场的救命稻草。当时有市场人士指出,限购令会将房地产资金逼向股市。

正是对房地产市场上万亿元投机资金不久将流入股市的憧憬,引发A股市场此前走出一轮中级反弹行情——“春季行情”。

2011年前4个月,上证指数最高摸到3067.46点。然而到4月中旬,由于房市调控未达到市场预期,股市形势急转直下,不到一个月时间,A股数度大跌。

一位长期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研究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暴跌过后,楼市资金依然未见流入的踪影。虽然宏观上没有直接的变量来观察,但从几个市场数据可以看出房市资金流出减少,首先是部分房地产企业和信托合作的项目,这部分资金由于受到宏观政策、限购令等因素影响,肯定是沉淀下来了。另外,本来投资楼市的资金,从二级市场供给情况来看,二手房的供给并没有明显放大,所以这部分资金也没有完全出来。

除了上述原因,大小非解禁后急于套现,也是目前市场上缺少资金的一个原因。

据了解,股改的限售股、定向增发的限售股,和创业板开闸以来的各类首发限售股中,不乏一大批一夜暴富者,比如风投、非创始人的发起人等着解禁套现,这一部分资金相当多,它们在解禁后一般急于套现,这也很多资金流出了A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WIND统计,各类还未解禁的大小非主要集中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这三年,按照昨日的收盘价计算,总计市值达到了45878亿元。

从目前市场上来看,大小非解禁都急于套现,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5月1日截至25日,沪深两市共有162起重要股东二级市场交易行为。其中,12家公司发生增持行为共38起,47家公司发生减持行为共124起,减持套现金额共计70.5亿元,日均减持将近3亿元。其中有13家公司的套现金额超过了1亿元。

张国江指出,如果套现的资金看中近期A股底部的投资机会,那么或许对于补充A股的流动性将起到一定作用。

低迷的换手率、逐渐缩小的成交量,A股市场的疲乏表现,正如同脱水已久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大背景下,缺少活水之源的A股市场,却同时面临着自内部的“大抽血”:IPO扩容、大小非积极减持、上市公司密集再融资,以及靴子声渐行渐近的国际板开板和新三板扩容。

本周,沪指年线告破,资金面的“旱情”背后,是对实体经济的深深忧虑。在市场面及宏观经济面的双重压力之下,有观点认为,大盘已经半只脚踏入熊市。

A股“旱情”将如何发展?未来通胀局势的演进及房价的动向或许值得我们关注。

在熊市方常见的“织布机”行情,近期大量出现,日均换手创3年多新低等诸多市场现象均显示A股严重“缺水”。

但这一条已濒临“断流”的大河,但短期却没有“久旱逢甘霖”的可能,相反,还有五台抽水机不停“抽血”——

大小非减持、新股IPO、定向增发,以及不久将要的推出的国际板、新三板……台台“抽水机”大有抽干A股活水之势,每一台都可能成为压垮大盘的“祸首”。

市场现状日均换手创3年新低

“织布机行情”为股市“行话”,即从分时图上看,好似织布机在织布,用来形容交投极其清淡,分时线呈现阶梯状、不平滑的个股。这种市场现象往往在熊市时出现,但最近A股却有大量这类个股走势出现。

比如5月26日,两市全天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下个股数量高达380多只,成交额在500万元以下个股超过100只。

其中来自创业板的康耐特(300061,收盘价17.40元),全天仅成交了5.19万股,共89.99万元,而康耐特目前的流通股本为2062.05万股,换手率仅有0.25%;另外还有来自创业板的天龙集团(300063,收盘价17.55元)全天也仅成交了149万元。

创业板成为了“织布机”行情的最大“贡献者”,如果此种状况持续恶化下去,一些创业板股票可能面临退市风险。根据深交所的规定,创业板公司三种情形出现后就可能退市:一是净资产为负;二是审计报告意见为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第三便是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

不仅是创业板成交低迷,整个A股市场亦如此。来自海通证券的统计显示,上周市场日均成交1627亿元,环比下降5.98%,以流通市值计算,上周市场换手率为0.79%,环比下降6.24%;而据国泰君安5月24日最新统计,市场周日均换手率已跌至0.76%,为2008年9月以来的新低,亦为3年多以来的新低。

稍有 “资历”的投资者均应记得,2008年9月正是上轮大熊市最“黑暗”的时候,一个月后大盘见大底。历史会否重现?A股是否即将见底?或许此次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IPO、大小非、再融资以及即将推出的国际板、新三板,五大“抽水机”正是悬在A股头顶的利剑。

“抽水机”之一:IPO高频率扩容

一批“非主流IPO”,近来掀起市场的轩然大波。比如以生产枣子为主营业务的好想你 (002582,收盘价52.70元),生产扑克的姚记扑克,还有之前上市的涪陵榨菜 (002507,收盘价18.20元),以及生产瓜子的洽洽食品(002557,收盘价29.66元),鱼龙混杂的背后正是IPO大扩容的事实。

截至5月26日,今年共有138家公司首发上市,按每月20个交易日计算,每个交易日平均新上市1.38家,首发募集资金为1457.44亿元。此前,A股“巨无霸”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10.97元)在2007年11月上市时,以16.70元/股的发行价,共发行40亿股,总共募集资金668亿元。尽管今年上市的多是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但总募集资金已相当于两个多中石油。

从上市公司家数来看,2011年前5月共上市138家,分别超过2009年的111家和2008年的78家。其中1月份最多,达35家;最少一个月是4月,共上市23家。

且这种高频率的IPO“抽水”,也许会一直持续下去。

深交所“十二五”的目标是,每年新增中小板公司150家,创业板公司200家,即意味着,仅深交所就将年增350家新公司。另一大交易所也同样雄心勃勃。上交所2010年IPO上市数量为26家,2009年为10家。但4月份上交所上市部总监巢克俭已公开表示,未来5年上交所的IPO目标是250宗,显然密度要超以往。

两大交易所雄心勃勃的扩容目标,无不告诉投资者,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IPO大扩容将是常态。

“抽水机”之二:大小非雪上加霜

前些年,手握重金的机构,特别是公募基金,绝对是市场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掌握话语权的已经演变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截至5月26日,上交所总市值为14.57万亿元,深交所为5.07亿元,两市总流通市值超20万亿元。而目前公募基金的总规模不到3万亿元,大部分筹码依然在上市公司大股东手中。问题也随之而来:解禁的股东有巨大的减持动力,这对市场无疑又是一个打击。

据统计,今年A股日均减持数量为4亿~5亿元左右,其中4月份日均减持量超过了5.2亿元。从减持的次数来看,最多的是今年3月,减持次数高达178次,减持市值最大月份则为4月份,市值高达98亿元。

另一项数据也能说明问题,由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有限制,不少股东减持热衷于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特别是最近两年,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宗交易平台也是愈发活跃。

比如,仅5月26日一天就有14只个股登上大宗交易平台。其中昊华能源(601101,收盘价57.88元)成交了454万股,成交价格为52.18元,成交金额高达2.36亿元。此外,鲁信创投(600783,收盘价51.39元)也同样出现大规模减持,周五该股以跌停收盘。

据中投证券统计,仅4月份,大宗交易平台的成交量就达18.31亿股,环比增长31.85%,成交金额120.76亿元,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个股高达107家。

而根据以往的特征,大市越差,股东的减持欲望越强。这对处于弱势的二级市场,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祸不单行,下周两市又将迎来一波原始股的解禁高峰。据大智慧超赢数据统计,下周两市将有涉及33只个股的39.64亿股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超过750多亿元,其中不少是上市刚满一年的个股,原始股东减持动力十足。

“抽水机”之三:再融资凶猛甚于IPO

以增发为代表的个股再融资,甚至比IPO更加“凶猛”。

据WIND统计,截至5月26日,两市共有67家公司增发,增发股数为130.99亿股,增发募集资金高达1871.40亿元,比今年IPO募集资金还多400多亿元。其中3月份和4月份是高峰期,分别增发募资977亿元和429亿元,而5月份增发募集资金为年内最低,为57亿元。此外,今年前5个月共有11家公司配股,募集资金226.28亿元。

另据统计,截至5月底,两市已有超过15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增发预案,预计募资将超过3600亿元,该数值已经接近2010年全年增发募资总额3771亿元。显然,未来再融资对A股流动性的影响巨大。

“抽水机”之四:国际板抽水预期

外资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近来“黑马”频出,东睦股份(600114,收盘价17.01元)、三元股份(600429,收盘价8.70元)等在弱市中一枝独秀。市场炒作逻辑正是即将推出的国际板。但与此同时,推出国际板对A股可能又是一大利空。

“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前不久结束的2011年陆家嘴论坛做出了上述表达。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也表示,国际板推出条件“快成熟了”,并透露国际板将以人民币计价。

今年以来,管理层频频释放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信号。诸如可口可乐、汇丰银行、联合利华这样的世界500强,亦纷纷表态称愿意在A股上市。

虽然国际板承载着提高中国国际金融地位等重大责任,但国际板对A股的直接冲击却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推出国际板会分流A股资金。前述源源不断的IPO扩容已成为市场难以承受之重,一旦国际板推出,上市的皆是世界级的企业,发行规模、募集资金自然不会少,这对本已濒临“断流”的A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同时,这些知名企业往往估值便宜,一旦国际板开板,或将拉低整个A股估值,挤出效应将会十分明显,高估值的中小板、创业板泡沫有破灭的危险。

“抽水机”之五:新三板挤出效应

与国际板有类似“抽水”效应的是新三板。

新三板是“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代办系统”的俗称,也被称为“场外市场”。酝酿多年的新三板扩容,一度被认为是证监会2011年工作的头等大事。

所谓“新三板扩容”,是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试点园区范围扩大,以及代办系统的主办券商数量增加,其范围将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同时,个人投资者将被允许进入。

由于国内有大量中小企业,有人曾估计,不出几年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或将超过上万家。由于未来门槛将降低,普通投资者也可参与其中,这对高估值的中小板、创业板而言,无疑又是一大打击。

国信证券曹忠民认为,新三板作为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场,丰富了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但却对二级市场上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大多数高科技类企业今后可以在新三板市场直接挂牌交易和进行融资,二级市场上市将不再成为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价值将重估,对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形成一定的压制。

经济减速加重“旱情”大盘半只脚踏入熊市

应对“旱情”,开源节流是要义。

一方面,需要减少“抽水”;另一方面,向市场“开闸放水”也显得非常重要。目前看来,大股东增持、回购,100亿元社保基金入市,以及新基金建仓等多股“涓涓细流”正在不断涌入市场,加上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幅降低,增发募资脚步放缓、重组趋严,市场似乎不断传来利好。

但与此同时,本周沪指年线告破,目前除市场流动性趋紧外,实体经济已成为各路资金最为关注的方面。在市场面及宏观经济面的双重压力之下,有观点认为,大盘已经半只脚踏入熊市。

随着市场重心的不断下移,增持、回购等“输血”行为开始集中出现。

今年以来,多家公司发布增持公告,其中最大手笔的要算A股巨无霸——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10.97元)。其周五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石油集团25日通过上交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3108.47万股,约占公司总股份的0.017%,斥资超过3亿元。

与中石油同一天发布增持公告的还有攀钢钒钛(000629,收盘价10.44元)。其大股东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在公司股价低于10.55元/股的情况下增持,增持比例不超过已发行总股份的2%。

除了增持,有公司更是祭出了回购手段,且数量不少,比如健康元(600380,收盘价9.09元)、宁波华翔(002048,收盘价12.27元)。

不仅是上市公司,在此前的陆家嘴论坛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亦透露,社保基金新增了100亿元投资股市和债市,“国家队”选择在此时入市,显然意义非凡。

刚刚成立的部分新基金,可能也会为市场提供部分“炮弹”。据中金公司统计,5月以来新发行的偏股型基金已经达到15只,月发行量仅低于2010年11月17只的水平。目前,这部分基金已经进入建仓期,按15亿元的新基金平均募集金额计算,预计能为股市补充增量资金约230亿元。

除上述直接“输血”外,几大“抽水”机也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比如新股发行市盈率。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新股首发市盈率为59倍,其中1月份平均市盈率高达72.9倍。而本月虽然首发家数较多,募集资金也未明显减少,但发行市盈率降至35倍。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可能会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增发募集资金规模也有减缓的趋势,今年前4个月,共增发募资1813亿元,但5月增发仅募集57亿元,远低于前4个月的水平。

尽管在大盘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各类“输血”开始出现,但大盘依然创出新低。除了“输血”力度不够凶猛外,实体经济是目前场内资金更加担心的。

“国际板、新三板等的确是影响近期市场的重要因素,但只是阶段性因素,市场大幅下跌的背后,本质上应该是经济出了问题。”杭州一位私募人士章先生如是评价。

“市场出现一些迹象,如在社保宣布择机加仓之后,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开始增持,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并不代表市场的底部,而且与市场流出资金的量相比,这些新增资金的量显得微不足道。”章先生进一步表示。

对于目前估值很便宜、下跌空间有限的观点,章先生并不认同,“市场估值的确有所回落,但如果基本面发生趋势性的变化,静态看市场估值是没有意义的。预计中报之后,分析师就会下调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届时估值水平仍会偏高。”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深圳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大盘的连续暴跌,在他看来市场流动性紧张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内因还是经济增速减缓。“众所周知,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次股市下跌,主要反映的是货币紧缩政策带来企业盈利下滑的情况,估值重心有下移的要求。”

知名私募人士黎仕禹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盘“旱情”会持续多久,取决于两方面的综合权衡:一是通胀水平是否得到控制,从目前看似乎还没有;二是管理层是否容忍经济下滑的趋势。投资者可以着重关注房地产是否开始出现新的融资这一信号。

此外,本周有“牛熊分界线”之称的年线告破,也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年线争夺战是否就此展开?

仇天镝认为,从技术面看,大盘步入下降通道,年线已破,并呈现加速下跌态势。蓝筹股估值较低,下跌空间有限,中小板估值仍然偏高,下跌空间大。整体来看,基本面和技术面现“双杀效应”,投资者只能以时间换空间,关注经济数据,等待信贷政策信号出现。

黎仕禹进一步指出,年线告破后,已由支撑线变成压力线。“经过连日来的下挫,沪深300指数本周已经跌破年线,并进一步下探寻底,成交量也逐步萎缩。根据均线理论的支撑与阻力互相转换的原理,年线的支撑已转化为指数进一步上涨的阻力。”

对于后市,他认为,从过去的经验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况在2010年4月下旬也曾出现,年线跌破后进一步探底,并最终在7月份进行了一波急速的中级反弹。因此,展望后市,指数或会经历一个震荡式的寻底过程,然后再次围绕量能的逐步释放而展开反弹,在此之前,需要耐心等待并准备好充足的弹药。

但从长期来看,黎仕禹认为大盘已经半只脚踏入熊市了,“后面若有反弹,仍无法改变熊市的到来”。

“旱情”能否缓解紧盯通胀和房价

A股“旱情”能否有效缓解,最需要看的是央行货币政策的“脸色”。而央行货币政策的松紧,紧盯的则是通胀走势。在此过程中,房价趋势亦是关键。

加息、存款准备金率创历史新高,种种货币紧缩政策所指向的正是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

“CPI增速高位胶着,通胀警报何时解除,现在难以判断。”南方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5月25日,商务部公布的上周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小幅上涨,其中猪肉价格加速上涨。最新一周猪肉批发价格上涨1.5%,增速较前一周有所扩大。

“最新的食品价格显示通胀放缓的速度低于预期。”刚刚清仓的一位私募经理对通胀能否控制表示悲观。

屋漏偏逢连夜雨。近期长江中下游大面积干旱,提高夏粮减产的预期;“电荒”蔓延,也同样提高了通胀预期。种种迹象表明,通胀压力并未完全消除。

在通胀未见顶之前,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很难改变。已有公募基金预计,在端午节前央行可能再次加息,5月份CPI值得投资者强烈关注。

此外,前期虽然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但房价坚挺依旧。若调控效果不佳,进一步的楼市调控政策或正在酝酿。信贷方面,在房价没有松动前,银根的持续紧缩料难以改变。

经济放缓或影响货币政策

资金面的持续收紧,引发了外界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在这个背景下,货币政策是否会松动也存在巨大变数。

5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51.1%,是自201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背后体现了经济增长步伐放缓。

“流动性紧缩,企业的资金链不断被收紧,企业利润将会回落,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也不会被好看。”一位私募经理向记者表示。

如何平衡增长与通胀的关系,决策层面临着考验。

5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市场流动性一路收紧,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在本周最高曾攀升至4.9992%的4个月新高。但从本周四开始,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局势有所缓解,利率短期品种全线回落,结束了连续两周以来的涨势,央行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本周向市场投放资金。货币政策的突然放松,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就此转向,需投资者进一步关注。

除通胀、房价走势外,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变化,亦会成为左右A股“旱情”的关键因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万亿怎么影响房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