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企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碳达峰、目标愿景的提出,为推动气候环境治理和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道路方向,意味着我国将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引导民众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引领全球在“后疫情时代”实现绿色、低碳复苏,对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朱术超)

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表明,核能是世界发达经济体最大的低碳能源选项,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核能贡献了一半的低碳电力,帮助全球降低了二氧化碳的长期排放增速,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碳达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推进能源革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也同样离不开核能。

截至2020年底,全球在役核电总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发电占比10.4%。通过对全球核电的分析可以看出,核电发电量占比在每个国家情况不太一样,世界平均水平10.4%,排名第一的法国占比70%,中国只有4.78%,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比远低于世界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核电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核电的起步和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在运机组48台,排名世界第三;在建11台,排名世界第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用“积极”的字眼来形容核电发展工作安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年)》也提出:到2030年,能源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提出了实施非化石能源跨越发展行动。

我们对核能中长期发展趋势有这么几个基本判断,一是国家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将核电作为碳达峰主力能源发展,核能利用在我国能源体系中战略地位愈加明显;二是核能技术创新在核大国间竞争全面加剧,加快核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是发展必由之路;三是市场多元化需求推动核能技术多用途推广;四是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可带动多个产业发展,新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成为促进核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五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已赢得良好口碑,核能“走出去”仍有市场空间。

在发展方向方面,我国核电战略目标是致力于成长为世界核电运营管理的领跑者。具体目标是到2050年我国成为核电管理、体系、标准、产品和人才的重要输出地,成为世界核电运营管理的领跑者。

核电企业发展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经过分析研判,我国核电企业普遍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为迎接挑战,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

面临市场化电量规模扩大、电价持续下行的双重挑战

中国经济和电力供求关系进入了新常态,竞价上网、限制上网电量等措施的实施,使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降低了核电利用水平,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2020 年全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7089 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81.14%,红沿河、昌江、防城港等核电机组设备利用率较低,部分机组设备利用率低于70%。2020 年核电设备利用小时为7184 小时,同比提高95 小时。核电与其他形式电源在电力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电量比例逐步上升。部分核电企业2020 年市场电量为20%左右,个别省份(福建)接近50%。核电交易电价既低于核电标杆电价,也低于煤电标杆电价,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各核电厂参与市场化电量的份额逐年增加。市场化电量的平均交易电价减少约5~8分/千瓦时。

一是组织购售电合同谈判,保持基础电量消纳规模最大化;二是稳定市场化电价;三是主动争取部分直接交易电量参与售电市场交易,寻求更优的交易价格。

核电发展面临公众接受度挑战

公众担忧、恐核心理是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福岛核事故的发生,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恐核心理,核电“邻避效应”日益凸显。2015 年8 月,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做的2600 余份有效调查问卷中,60%的受众表示未被告知核电的安全性。在受访的人群中,表示支持核电发展的人并不希望核电站建在自己家门口。近年发生的广东江门“反核燃料厂事件”、江苏连云港“反核废料事件”等说明民用核设施的“邻避效应”依然严峻。公众对核电的理解及支持已经成为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

一方面积极开展环保科普宣传,提升公众认知和认同,营造与周边公众良性互动的氛围;另一方面是与地方共同建设“零碳未来城”,打造“零碳能源、绿色发展”国家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压力巨大,核电多元化发展需求增加

能源领域碳排放是全球碳排放的主力,推动能源体系革命性变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低碳转型,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目前到碳达峰只有不到1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只有30年,时间紧、压力大,“十四五”必须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保障碳达峰及后续的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十四五”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这期间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压力巨大,核电作为碳达峰到碳中和主要能源之一,多元化发展压力巨大。

一是推进屋顶光伏和光伏车棚等非核清洁能源建设;二是积极开展核能供热/供冷/供汽、制压缩空气、制氢等核能多用途利用;三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稳步开拓国内外核电行业增量市场。

核电人才竞争激烈,人才引进培养需多元创新

目前,除中核、中广核之外,国内五大发电集团或多或少涉足核电产业,其中,国家电投相对靠前,拥有了自己的三代非能动系列技术,华能控股建设了高温堆,大唐、华电、国家能源集团也参股投资了不少核电项目。可以说,五大发电集团对核电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华能、大唐、华电、国家能源集团经十几年的努力,开发了不少核电厂址,但是目前国内核电专业人才数量有限,集中在几家早期核电基地,未来核电人才竞争激烈。

一是实施年轻人才引进计划,拓宽年轻人才储备渠道,完善相应机制,二是设置“优才通道”、建立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选拔机制,采用多种形式,加速中青年人才培养。

贸易战和单边主义导致部分关键设备进口困难

2020年度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当前,全球经贸摩擦形势严峻,大国竞争呈现扩大趋势,我国企业已经成为被制裁的焦点。核电企业一些关键设备过去依赖进口,短期内很难改变。

一是开展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同时联合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二是围绕“卡脖子”问题,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开展重大科研攻关。

未来我国核电企业间竞争会更加激烈,核电传统经营模式将面临极大挑战,未来核电企业需要在三个方面不断升级。

一是核电企业在“十三五”的基础上,赋予“核电发展”新的内涵,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推动数字型管理建设,抢占智慧核电的高地。调动一切内外部资源,推动核电新厂址开发,推动建设“零碳城市”。

二是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实现核电管理世界领先。通过“数据贯通、数据标准化治理、数字电厂建设”,扎实推进建设智慧文档利用平台,实现“最多点一次”,实现数字备件,将可预知备件的需求从源头进行精细化管控,实现“谁购买谁锁定”,实现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电厂仓库、无人仓库配送柜和配送三者有机结合,实现由传统的“上门领用”向“配送上门”转变。

三是升级产业,以多元发展助力公司发展。推进核能供暖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多个项目实现正式供暖;推动厂区光伏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多个核电基地厂区现有资源的开发;提出能源综合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设想,开展“5G+综合智慧能源管理”项目研究。

不论是仍在继续的疫情,还是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都让埋头追求发展的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绿色低碳发展融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势将为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低碳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企业的共同参与,对大型公司而言,则意味着要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仍然需要在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围绕着绿色低碳发展,诸多企业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取得的成就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借鉴意义。在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法律及企业事务官柯睿格、艺康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孔听云、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王安民、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战略与发展部负责人熊宜,与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张海濛,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

为了简洁及表述清晰,对话经过编辑。

张海濛:第一个技术问题问一下柯睿格,百威是怎样减排的?我们如何处理所有的二氧化碳?我们能够在发电时、在水泥生产过程中,获取二氧化碳,再把二氧化碳倒入啤酒中吗?这是一个脱碳的好方法吗?

柯睿格:我认为有很多脱碳的方法。我们在啤酒中使用二氧化碳,我们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百威位于武汉的啤酒厂将成为我们在全球250家中的首家碳中和工厂。我知道这听起来不太严肃。我们喜欢啤酒冒出的泡泡,在中国卖出了很多啤酒,也生产了很多啤酒。但在今年碳中和目标的背后,我们也要认真对待许多事情。

张海濛:艺康是可持续发展和水处理方面的领先企业。从艺康的角度来讲,对于双碳目标,你们有什么解决方案?尤其是在技术应用,以及整个最新的发展方面带来了哪些新东西?

孔听云:艺康一方面是为工业提供全面的水解决方案,在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中,10%是和水的使用、运输和废水利用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将这方面工作做好,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

艺康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面的水的管理,我们的理念主要是三个“R”:第一个是减少(Reduce)、第二个是再利用(Reuse)、第三个是Recycle(再循环)。我们是围绕这三个“R”来进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水资源的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

按照现在业务的基础和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在2030年为全球节省11亿吨的水,这会带来450万公吨全球气体排放的减少,从而致力于减碳的目标。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还用到了很多创新方式,比如说大力加强固体无磷的方案。因为固体运输的过程中,会减少容器空桶的使用和堆放,可以推动减碳。

数字化方面也是我们特别重要的手段。因为数字化能够加持我们的解决方案。艺康也推出了“数智慧”解决方案,通过完整的Know How去给客户通过数据变成信息,来变成Insight,变成一个很好的服务。

另外艺康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有一部分业务,就是清洗消毒方面。以前我们审核一家酒店,包括餐饮、餐厅的时候,每年会通过一摞纸,一个个地去检查。现在我们都是采用数字APP的方式。所以每年对一个小的餐厅和酒店,也会节省起码100公斤的纸张。这些所有的方方面面,都是艺康通过创新和数字化的方式,结合自己传承的业务模式,为减碳贡献一份力量。

张海濛:接下来问到中核集团的王总,在脱碳过程中,主要的一项任务是将中国以燃煤为导向的发电结构转移,谈得比较多的是风电、太阳能等能源,核电大家说得少一点。想听听中国在核电脱碳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安民:双碳目标是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这也将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变革。

中核集团作为中央企业,也是能源企业。我们做好双碳工作,不仅仅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调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对于双碳目标应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中核集团要做好双碳工作,最主要的还是发展核电。大家知道核电是清洁能源,在双碳目标下,核电将作为稽核能源、主力能源。比如说中核集团研制的华龙1号,也是国家的名片,一年的发电量100亿千瓦,它能减少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7000万棵。

打个比方,北京有颐和园,颐和园每平方米种一棵树,华龙1号一台的发电量,等于种了24个颐和园。所以清洁能源还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将按照国家的核电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进核电发展。

浙江多年来很重视核电的发展,中国大陆第一台核电秦山一期,就在嘉兴海盐县。现在秦山有九台机组满功率运行,而且现在核电运行管理水平也非常高。中核集团24台机组运行,有22台取得了国际核电运行组织WANO的满分。秦山核电1985年开建,1991年发电,至今三十年。所以中核集团为我们减排降耗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从我们国家来说,现在核电装机容量只占到发电装机的2.4%,但是发出的电占到整个发电量的4.5%。这一比例是什么概念?就是美国现在有100台核电机组,占到美国电力的30%;法国有58台核电机组在运行,它的核电占到73%;韩国国土面积比较小,但是有30台核电机组运行,核电发电量占到35%。

按照专家的预测,我国如果按照目前每年6到8台机组的(速度)建设,到2030年,核电将达到1.5亿万千瓦,这也只能在2030年时占到整个发电量的10%,也就是达到目前发达国家平均的20%的一半。

另外,加大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快堆、高温气冷堆,还有小堆方面,加快了研发力度,有的已经开始了商业化建设。所以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方案。同时,核电也不光是作为单一的电力工业,现在也是多方面为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做贡献。

比如说冬季供暖的问题,这个对于我国,特别是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是关系到民生的热点问题。现在我们研制了燕龙泳池堆,有40万千瓦的功率,它可以在一个30万人口的小城市,解决供暖,同时它也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64万吨。所以一个燕龙泳池堆,相当于减少32万吨燃煤,也相当于1.6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所以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我想核工业66年的发展,特别是1985年开始,建了秦山核电后,被国家领导誉为“国之光荣”。我想我们在双碳目标下,还会有更大作为。

张海濛:我刚才做了一个计算,中国总的碳排放量100亿吨。如果这一台机组干掉800万吨,差不多一千多台机组就解决问题了,为什么不做多一点,10%就到顶了呢?你们碰到了什么难题?

王安民:因为核电的发展比较敏感,特别是十多年前受日本福岛事故的影响,一些人对核电的安全性有一些疑虑。我们自己要做好核的科普和宣传,打消疑虑。

现在已经是三代和四代先进的核电技术,日本的那个是60年代中期开建,70年代运行的,在安全性等各个方面,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方面,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张海濛:请问施耐德的熊总,你们对中国和世界的脱碳方案有什么进展?

熊宜:施耐德一直是做配电和能源管理为主,我们将电力用好,提升用电效率。以前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做所谓的能效提升等很多项目,很多年前就开始做了。在利用新技术方面,施耐德的一些综合性的管理系统和数据,能够将石碑耗能的预测和复合曲线更加精准地预测到。

同时配合到可以使用新能源替代的地方,比如说有些省可以区分开,哪些是可再生能源的供电,哪些是传统火电的供电;有些省区分不出来,有些省和工业园区会自己做微电网系统,用光伏风电发电,用软件和数字化系统去调度。

一个数据是火电装机和用电量,以及新能源(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和用电量)这两个数字不呈比例,也就是新能源的消纳方面怎样更优化?在火电供应有一定的瓶颈时期,用自由发电和储能供电,这些方案是我们做得比较多的。

前两个月我们帮助一个比较小的制造业企业,搭建了一套综合能源管理的系统,能够帮助他们调度。一个是它原来的空调、冷机、风机大耗能设备的起停,还有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去匹配负荷。这样新能源的消纳率,从原来的20%至30%能够到70%,利用新能源来供电,这样能源成本节约30%左右。对于这一企业来说,一年可能就节约100到120万的钱,但是这是从小做起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要用电,首先是要健康和安全,其次才是能效的提升,再其次是新能源的消纳和替代,最后才是进行碳汇,买一些森林碳汇和交易。但是用电安全和稳定是最重要的。像港口、机场和一些基础设施,它不能有风险。

新能源的使用波动可能比较大,负荷不像原来的电网供电成熟和稳健,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让它的用电更好,比如说对电力资产的健康、用电的质量进行优化,这样一些方案也是很有意思的。

张海濛:我们讨论一下企业自己本身的排放怎么办?因为我一直有一个看法:决定过去十年企业能否成功的是,顺利拥抱数字化变革的程度。未来十年的成功可能取决于拥抱可持续发展革命的程度。

第一步是企业自己得有一个目标,既然国家有目标,行业也得有作为。据我所知,跨国企业在设立目标方面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在去年国家宣布目标以后在跟进。我想听听看,在座的几位企业自己本身设立目标的过程中,思考路径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困惑,最后为什么设立了目标?

熊宜:我们的目标蛮激进,希望2025年实现全球的碳中和,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2050年实现供应链的净零排放。整个路径设计,其实十多年前就开始做了,从基础的东西做起。

比如说从研发用的材料,工业设备或者是配电设备的塑料,用的是不是可循环的塑料,从研发开始到生命周期都能被回收;第二个考虑运输供应链中的包装,是否利用到可回收的东西;再有就是工厂的能耗,现在的工厂基本上70%以上使用新能源;另外是供应商,我们制定了计划,从2021到2025年,供应链里前一千家的供应商,要求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最后是对外服务,原来一些产品我们也用六氟化硫这样有污染的气体,2025年我们希望全部替代为清洁的干燥空气,还有帮助客户管理碳排放。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和客户一起减少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实现对目标的承诺。我们有一个口号是:让更多人赋能。这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孔听云:可持续在很多年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彰显社会责任。而在当下,这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是企业的名片。

在这一点上,艺康2019年公布了自己的目标:2030年做到碳减半,同时100%的能源做到绿色、清洁。2050年做到净零碳排放。与此同时,艺康加入了联合国1.5度计划团体。

在这之前,艺康做了很长时间的数据收集、积累和分析,然后计算了Base Line,然后通过一些第三方机构,来给我们进行审核,给予我们帮助,使我们发展的路径有一定地规划和科学依据。

作为上市公司来说,不是说承诺之后就完了。我们每年除了年报以外,都有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在报告里会追踪和公布目标进行的程度。2019年,我们公布的时候,希望2030年实现60%的绿色能源的替代。最近发现动作比较快,已经实现很多了,所以我们调整了目标,2030年我们可以实现100%。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工厂大面积使用太阳能,使用其他清洁能源,我们所有的服务车辆采用电动。包括我们从源头(做起),艺康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亚洲研发中心,它最主要的工作是(研究)怎样通过更环保和降碳的方式,来帮助内部工艺流程(包括包装、产品)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所以从目标设置、过程管控,以及最后目标和进展的考核等,有一个体系的考证。同时领导都要签安全责任书,我们现在要签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书,来保证落地实施。

柯睿格:中国有九千年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而百威亚太是一家成立才两年的公司,两年前在香港上市。在此之前,我们作为一家欧洲公司在欧洲上市。我们在全球有大约250家工厂,其中29家位于中国。

你们也许好奇为什么一家啤酒公司会在这里谈论可持续的问题。大家可以想想啤酒是由什么构成的。首先是水,还有麦芽和啤酒花这些原料。然后大家可以再想想我们是怎样包装啤酒,然后如何将其送到消费者手上的。最后,大家可以想想,我们是怎么处理所有废物,或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的?如果你们能理解回答这几个问题,就能明白我们在几年前树立的2025年四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因为我们重视水域保护,重视培训农业生产者。我们在每一方面都设立了100%的目标。我们要100%使用可再生电力酿造。这就是RE100准则,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重视所有包装的循环使用。我们使用的是100%或大部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从啤酒的角度看,我们就是这样处理的,用这样的方式把啤酒送到消费者手上,并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百威的品牌历史可以追溯到1876年。我们还有其它的品牌,比如时代啤酒,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66年。因此我们想要尽力实现能延续到未来数百年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业务。

树立了目标,也在这方面取得一点进步。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在中国有3家啤酒厂已经实现了目标。有一家啤酒厂,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武汉啤酒厂,它会是我们250家啤酒厂中首家实现碳中和的啤酒厂。根据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政策,这样我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要与实现碳中和联系在一起,为整个社会创造效益。

因为我们确实无法解答所有问题,即使是啤酒方面。所以,我们会实行一些计划,例如,“100+加速器”计划。我们会和100家来自中国各地的、不同类型的、有不同想法的初创公司合作,解决我们正遇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有一些已经转变成了二十兆瓦的项目。这与我们之前提到的核电数量相比不值一提。但是在啤酒业务方面,这是相当大的项目。

有一家来自中国的初创企业提出了一个想法,后来我们在佛山的一家啤酒厂使用了一个电池组,可以重复使用实现能量循环,从而在啤酒厂创造了一种循环能量模式。

我们已经完成了很多这样的项目。我们有11家啤酒厂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许多与电网相连,并为中国贡献可再生电。我们已经将在中国的巴士都转为使用电能。还有更多其它方面的例子,我们非常希望对中国的规划目标和发展做出贡献。鉴于明确的政策指示,相信我们能够继续做出贡献。(财富中文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双碳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