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DP增长目标为5.5%,你怎么评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曾凌轲

昨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就2022年我国GDP增速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等设置了新的目标,并在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减税降费等多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

昨日中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对报告进行了进一步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设定5.5%的GDP增长目标有多重考虑

问:报告说,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结合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请问这样的设定有什么特殊考虑吗?

答:我国经济近两年平均增速比2019年6%的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从世界范围看,主要经济体两年平均经济增速普遍比疫情前放缓,且放缓幅度大于我国。

今年5.5%左右目标的设定,首先考虑了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经济稳是基础。经济如果不稳,就业、收入都很难稳得住,一些风险隐患也会显现。今年实现5.5%左右的增长,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就有基础,经济运行就能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次,也考虑了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与“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过去两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5.1%。疫情前的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6.5%,当年实际增长6.1%。“十四五”规划虽然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但要求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这些因素,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5%左右,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长水平,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发展共识。

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销售以拉动消费

问:未来将通过哪些渠道来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答:报告提出,要“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并部署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这一块是消费恢复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二是稳定增加大宗消费。去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井喷”,全年销量达到352万辆,增长1.6倍,今年要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还要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三是发展社区消费和县乡消费。采取的举措包括加大城市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快递配送,以便利性、可及性的提升促进消费。此外,还要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更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防止“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倾向

问:疫情持续了两年多时间,有些国家逐步放宽管制措施。下一步我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和举措是什么样的?

答:当前全球疫情走势仍存在很大的变数,给我国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处置聚集性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可能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防疫情输入。近两年来,中国境内发生的40多起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经过基因测序分析和流调追踪排查,都是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所以要把口岸城市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人、物、环境”同防力度,守好疫情防控国门,坚决避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扩散。

二是精准实施防控措施。针对一些地方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要求各地建立有关问题反映、核实、纠正专项工作机制,严格做到“三不得”:不得突破现有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封城封区,不得非必要、不报批中断公共交通,不得擅自增加对服务业的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出现“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

三是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截至去年底,我国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85%,今年2月底已超过87%,要继续推进加强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

四是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积极推进新冠病毒变异研究和防范,加大疫苗适应性和特效治疗药物研发力度,力争尽快找到控制疫情的利器。

CPI预期涨幅3%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

问:去年报告预期CPI涨幅为3%,但实际涨幅为0.9%。今年报告对CPI的涨幅预期仍为3%,今年实际CPI是否还会继续维持低增长态势?

答:去年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平均上涨0.9%,与市场供给较为充裕、农业再获丰收特别是生猪生产形势较好、猪肉价格走低有很大关系。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市场运行调节,加大能源原材料等的保供稳价工作,也为物价形势平稳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国工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数量保持在高位,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供给有保障,为今年CPI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但也要看到,近期国际能源等价格高位上涨,加大了向国内输入传导的压力;受气候因素等影响,不排除国内部分农产品如蔬菜等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同时,2020年对2021年的翘尾影响为-0.1个百分点,但去年价格对今年的翘尾影响有0.9个百分点。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比去年有所扩大,但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报告将今年CPI涨幅目标设定为3%左右,充分考虑了影响物价的各种潜在因素,留有一定余地,也与去年目标一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必须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问: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设定为5.5%以内,高于去年5.5%左右的要求。这个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答:今年稳就业任务较去年更加艰巨。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增加到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承载数亿人就业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较多困难。报告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比去年5.5%左右的要求更高。这主要考虑到就业攸关民生和社会稳定,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压实各方稳就业的责任。

为此,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并在税费支持、特殊困难行业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等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稳就业需要。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就业目标。当然,调查失业率是对全年而言的,不排除个别月份会高一些。我们将强化工作举措,使失业率尽可能低一点。

在疫情和外部打击的影响之下,中国2021年GDP创下新高,获得很好的成绩。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相比2021年GDP增长8.1%的成绩,上述目标还是有点低调了。对此,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尽管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不少,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14万亿元,比2020年GDP增长了13万亿元人民币。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中国经济的韧劲很强,我们市场主体活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很强。这也是我们今年GDP目标增长5.5%左右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dp增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