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泽千万民生的意义在于

原标题:推进民生项目实施 办好实事惠泽民生

“以前到了晚上村里就黑灯瞎火的,现在公路两边的路灯照得亮堂堂的,群众夜间出行方便多了。”12月4日,广安区大龙镇白沙村3组村民李洪江谈到村道两边新安装的路灯,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9月中旬,大龙镇投入民生工程资金88万元,在11个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810盏,惠及群众3万余人。

安装太阳能路灯是广安区实施省市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区实施省定和市定民生实事分别为23项和29项,目前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利益问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

及早谋划部署,迅速启动民生项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广安区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胡银平介绍,该区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每年初及早谋划部署、抓好统筹布局,无缝衔接推动民生实事尽早取得实效。

据悉,区目标绩效办在年初便向社会各界收集区内民生实事项目建议,综合考虑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及时谋划制定区定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在省、市下达当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后,该区庚即召开工作推进会,安排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实施责任,统筹项目实施资金,及时将目标任务下达到相关乡镇及部门。

同时,该区抢早行动做好保障工作,推动民生项目快速启动。区目标绩效办协调财政、住建、环保、发改等单位,启用民生工作“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流程,落实项目实施资金,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民生实事快速启动。

制定标准严管理,高效推进项目实施

民生工作无小事。如何确保民生项目高效推进?胡银平表示,广安区制定严格的实施标准,建立民生任务管理台账,制定民生任务倒排工期表,把任务落实到点,把时间具体到天,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取得实效。

记者得知,广安区按照标准逗硬实施每个项目,严防民生实事打折扣、搞变通。在因地制宜实施的同时,坚决守住民生工作底线,切实将民生工程打造为标杆工程,人民满意工程。该区对民生项目实施对账管理,积极规范补助类民生实事项目申领,对发放到户、到人的资金,坚持“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的阳光操作办法,严把申报关、审核关、发放关。同时,强化工程类项目管理,实行台账制管理方式,监管工程实施全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倒排工期表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在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区严格问效,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把民生工程建设为放心工程。坚持统一规划立项、计划下达、勘探设计、招标监理、资金管理及工程验收,高标准实施民生项目,高效率使用民生资金,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

强力督查督办,全力保障项目质效

“民生实施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拖延,必须加强督查督办,包括督进度、督资金、督纪律,才能保障项目落地落实。”广安区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主任牟云莲坦言。

据悉,该区按照“四不两直”的督查方式,建立“包干督查”相关制度,严格督查问效,加大督查加扣分比例,确保民生项目实施效果和质量。

在督促项目加速实施方面,该区按照“每月督查、每周询问、随时抽查”的方式加大督查力度,细化每个任务点办结时间,以工期倒逼进度,制发《督查通报》《督办通知》落实责任,确保全年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在督促资金按时拨付方面,该区通过足额安排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开支等方式,积极筹措民生实事项目资金,并督促区财政局及时下达资金及各责任单位及时拨付资金,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在督纪律强责任促作风方面,该区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保持民生实事项目考核较高的分值权重,对工作不力的单位采取通报批评、主要责任人会议检讨等方式,强化实施单位责任担当;对完成效果较好单位通报表扬,计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总分值,并作为年度评先评优重要参考,促进各项民生实事项目不折不扣落实。(广安日报 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 许婷)

(责编:高红霞、罗昱)

  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一直强调就业对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至关重要性。从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疆抓好就业这件大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就业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大局,是关系民生福祉、社会进步的“国之大者”,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共同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原则,锚定“稳就业”,大力推进就业优先和积极就业政策,克服重重困难,在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就业平台、提升就业服务、促进就业质量上持续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脱贫攻坚中,就业打开致富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乡村振兴中,就业浇灌幸福花,就业增收,落实落细,书写着幸福生活靠双手创造的美好篇章。 

  就业之路万万千,产业发展需当先。只有产业不断释放生机活力,就业压力才能得以缓解,就业质量才能不断提升,就业惠民才能得以实现。这是紧贴民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只有以产业拓宽就业空间,以就业促进产业活力,推动产业就业双向驱动,才能更好释放产业带动就业的民生效能。 

  壮大产业发展,就业更有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就是在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推动产业链延伸,就是在扩大就业良性循环。产业发展是技能技术升级的重要考场,产业结构变化深刻影响就业动向,延链、补链、拓链、强链的过程,就是带动就业,推动人才技能升级的过程。当前,随着新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稳就业保民生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更加有利于人才适应产业所需,适应市场所求,将技术技能转化为就业的“本钱”,找到自己施展拳脚的用武之地。所以,打牢坚实的产业基础才能不断扩大就业的海绵效应,放大就业惠民的积极作用。 

  做大产业才能扩大就业,这不仅是因果关系,也是市场化的必然规律。当前,新疆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打通产业与就业之间的障碍和门槛,发挥产业优势,整合市场优势,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增收,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发展,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民生之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