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扣中的指标炒股公式如何下载到电脑桌面?

波段操作,紧跟主力资金流向,在个股的上涨波段的起涨点买进,在波段相对高点抛出,只做个股的上涨波段,不做下跌阶段和盘整阶段,从而获得远远超越大盘指数涨幅的收益率。

去年2020年12月正式从工作了15年多的地方离职,变成职业股民心里过程差不多经历三个阶段,今天聊一下,也正好作为一个自身发展的记录。

离职前的心里准备阶段。在正式离职之前难免会精心分析离职炒股是否可行,其中最重要是跟家里人商量,取得家庭的认可和支持。

在一家中美合资公司全权负责北方地区市场和销售,Base北京。顶峰时期团队人数差不多30人左右,工作收入不错(具体金额不说了,免得被喷)。大牛市缘故,投资收益过去五年远远超过了工资收入,这是一个基本面。

家里人一开始坚决反对,毕竟工作收入很高。从过去五年经历看,工作并不影响炒股获益。离职不但增加风险,影响现金流持续投入,更影响投资心态。实事求是,这一点很在理,一开始我也无法反驳说服自己,来回讨论了大概一年时间。

工作所在行业细分市场日薄西山,公司压力非常大,加班到深夜、周末出差家常便饭。从投资角度看,这艘船到处漏水,夕阳西下,他的股票是万万碰不得的。身在其中明显感知是,首先是公司已经连续多年营收大幅下滑,持续两年亏损。每一个人都非常辛苦,但辛苦没有什么毛用,气氛非常压抑,团队士气低落,上下互相指责:上层指责团队不专业不努力不作为,下层指责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其次,最高管理层人员更换频繁,过去基本上一年一换。每换一次,组织结构、关键岗位以及主导思想变调整一次,状况越来越糟糕。再次,产品质量问题频出,新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其实在我看来这才是关键,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在纷纷转型,积极拥抱新变化,大规模投入产品研发,我所在的公司迟迟无法完成转身。想起巴菲特说过,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少有成功的案例。从根本上说,在老产品鼎盛时期,新产品或者新增长点没有得到培育的公司,迟早会被淘汰掉。

所谓幸福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企业也一样,这段经历给我投资带来极高的价值,这是后话。

长期高压、高强度导致身体健康极速下滑,一次体检指标终于又让我再次全面检视自己未来发展:工作前景注定没落,收入肯定大幅受限,同时身体开始吃不消。显然职业炒股的机会成本大幅降低了。在老婆最终坚决支持下,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离职过程很顺利。话说离开自己奋斗15年多地方,有一些惆怅、一些兴奋,挺复杂的心理过程。

第二阶段职业转换期,时间很短可发生的事情较多,尤其心里层面。当公布离开公司,身边很多同事都非常不理解,家里各种亲戚不理解,他们会非常好心好意地提醒你,这么做不好、有风险,然后会举出一个又一个案例来试图说服你。在很多人眼里,离职炒股确实是不务正业,毕竟自己也经过长达一年的心里挣扎。

这个时期开始重新规划和整理家庭资产负债表。我的做法是,首选留足家庭未来三年的全部现金支出,这部分资金以现金存款形式存在,确保至少三年不出现被迫卖出。

其次,做好预期管理。降低自己尤其家人对未来的预期,做好最坏的心里准备,最坏的情况是自己还得从新去找工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强化系统训练、阅读,加强身体锻炼。在转换前三个月,最重大成就是体重恢复到大学时期,体检各项异常指标恢复正常。

体重降低关键其实是健康生活习惯,控制吃、迈开腿,坚持一个月就见成效。可见做正确的事情,坚持做,效果不期而至。

第三阶段,享受投资、学习、工作的生活。每天保持良好作息时间表,晚上保持在十一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早上六点半到七点起床,做一些简单的锻炼,就开始进入一天的工作学习。

早上起床基本上都是先扫一眼各大媒体平台的早间新闻、关注公司清单新闻、关注各类博主更新,差不多会花掉一个小时,重点是浏览,重要长内容收藏,稍晚处理。这个时候孩子也去上学了,开始跟老婆慢慢吃早餐、阅读消化收藏的内容。

早餐结束就开始按照一天的工作,主要是阅读和笔记。阅读分为几大类:一类是关注公司年报及数据整理,这段时间这工作占比较多。一类是商业传记、经典价值投资、历史等,这类花时间多,印象比较深的有格鲁《使日十年》等。还有一些著作如《巴菲特股东信》、贝索斯股东信、值得反复读多次

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些感悟需要及时记录,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投资体系会单独开篇详细来介绍,简单总结是:不借钱、不做空、不懂不做,适当分散。我越来越感觉到投资业绩,最后其实是投资人品性的反馈

如果你也是技术控,也在潜心研究股市里的技术操作,不妨关注公众号(南萧复盘),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对自己和世界了解越少,越容易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真正的成功,来源于长久的积累和量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我姐夫炒了几天股票,就赚了几十元后销户退出了。因为他有很清醒的“认知”——股市风险太高,自己能力不够。
我有个朋友纯粹是新手小白,但是他由于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虽然他有百万现金,但他在2015年行情顶部时,却只拿了几千元炒股。因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投资水平,所以2015年的崩盘,他只亏了1000元。而很多炒股高手当时却一夜爆仓,由中产变贫农。
炒股赚的是什么钱?赚的是认知的钱。绝大多数人对股市的认识都很肤浅,甚至有很多错误的认知。因此他们在股市上最终亏钱是再正常不过了。
在股市上“认知”正确,并不等于炒股技术很高。“认知正确”的意思是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并只做自己能力以内的事情。

这两个例子说的是“认知”首先是正确地给自己打分,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就不会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就不会冒过高的风险。即使投资水平很低,也不会在股市上亏很多钱。

股市上的“认知”包括两部分。

绝大多数股民在市场中都没有做到正确认知自己。在这点上基民就做得好多了,基民知道自己投资能力不行,把钱交给了基金经理。虽然基民也不是全都赚钱,但是赚钱的基民比例明显是要大于股民的。

我在刚入市时对自己就有很正确的认知,我当时在石油行业工作,我就买了上海石化。因为买自己了解的公司的股票会心里踏实。结果,我多次买这只股票从来就没有亏过钱。因为我对它的业绩发展很清楚,当这只股票被炒高时,我心里清楚上海石化的业绩绝对不值这么高的股价,于是我就卖出了。当这只股票暴跌时,我心里明白上海石化并没有股价显示得那么烂,我就能死拿住甚至会加仓。因此,我总能在这只股票的高点附近卖出,低位附近买入。

可是后来,我却因为学习了所谓技术开始失去了这份正确的认知,经常去买那些自己看不懂的公司和自己不了解的行业的股票,从那以后我的投资收益就不再稳定了。有的年份甚至损失惨重。

后来,随着投资失败案例的增多开始反思自己。意识到技术分析的缺陷不足,认知到市场上有很多理论和方法都是错误的。然后开始写笔记反思自己的错误理念——这就是认知的提高过程。

比如,我认识到自己炒股时,容易冲动而频繁操作。

于是我减少看盘时间,把自己的时间放在玩游戏上,这样就能大幅减少看盘时间,增加持股时间。由原来的几天交易一次,转变成一二个月交易一次,现在已变成一二年交易一次。

我意识到自己在投资中反应很慢,容易慌乱。

于是我就在交易前给自己制定详细的交易计划,事先考虑后买入后发生的种种可能变化,并且制定好种种应对措施。这样做了以后,我在交易中的反应明显加快,因为一切都是按计划来的。心态也好了很多。

我认知到自己在重大决策时犹豫不决,容易失去机会。

我就在电脑旁放一个闹钟。当钟响后就立刻行动。

可见我在投资时的缺点还是很多的。但我都认知到了,并进行了纠错。

幸好我在投资中还有一个优点,喜欢深度的思考。

我意识到自己这个优点,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资料时经常能想到比其它一些分析者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当然有利于我的长线投资。

当我经过不断的挫折和反思过后,我的认识大幅提高。

从那以后,我的投资收益就开始稳步回升。

我们绝大多数人为什么认知提升有限?主要是因为不喜欢反思,或者反思不够深度。更有很多人把自己投资的亏损总是归结于外因。这样的人的股市投资认知是很难提升上去的。

2 正确认知自己所做的事情(市场和股票)

绝大多数股民都对市场有很多肤浅的甚至错误的认知。例如 ,不少股民都认为小资金就应当重仓买卖、频繁交易,认为只有这样的才是小资金散户的出路。他们认为做股票投资组合是大资金应做的事情。

这样的荒谬的认知就好比说:因为我穷,所以我必须要赌博!

正确的认知是无论资金大小,都要分散风险,都要做股票组合。如果因资金太少,无法做股票组合,那么就应当投资于基金。

当我在散户时间有了这个正确认知后,我就开始了股票组合,我都是至少持有10只 股票,从此我的投资收益稳定提升。账户收益大涨大跌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投资其实是比的谁对投资这件事情认知得更深刻,认知更接近投资的本质。

比如,有一年有家比亚迪准备对自己的几个部门进行分拆上市。当时这家公司的股价是60多元。

我有个朋友知道这个消息后居然对我说:这是个坏消息,会使公司收入减小。

他说自己原本看好这家公司,现在改变了看法。

他这明显就是个错误的认知。

我告诉他这是一个偏于利好的消息。分拆会使公司效率更高,而且公司也会有持股的,并不会使公司收入降低。

几天后比亚迪突然开始大跌,在跌停板那天,我以55元多的价格买入。我的认知是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很强,未来业绩提升是早晚的事情。只要肯于慢慢变富,就不用担心眼前的股价涨跌和收益得失。

果然,半年后这家公司的股价涨了三四倍,我的正确投资认知获得了回报。

文章作者:孟可的思想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成率怎么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