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可以给企业带来那些方面的优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型升级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在商业世界中,您应该制定最佳策略,使您的品牌更有利可图。幸运的是,在技术创新的帮助下,您现在可以将您的企业转变为更成功的企业。增强业务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数字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成为实现业务目标的良好投资。这是发展业务的正确解决方案吗?

什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对贵公司系统实施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转型咨询,您可以开始将您的业务迁移到云基础架构并改善您的业务运营。

通过数字化企业转型,您可以获得规划、思考、实施和运行事物的综合指南,以在数字文化中取得成功。强大的领导力、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以及管理和发起变革的能力是有效的数字业务战略的关键因素。

实施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对您的业务、团队和客户都有好处。它可以成为您增强公司功能的强大策略。

此外,您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如云计算、移动应用程序和电话、物联网 (IoT)、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字孪生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型升级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好处?

让我们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以及您应该关心的原因。根据数字化转型专家的说法,以下是需要考虑的几点:

提高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

数字化转型过程是自动化的,因此您的企业可以提高效率。通过这种数字化战略,您可以访问 ML 和 AI 等新技术。因此,您可以轻松处理数据并提供更好的见解。它可以帮助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型升级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当您在公司中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时,培训员工至关重要。增强团队的技能是有益的。有了这个,他们就会有动力去提高他们的表现。

通过为您的团队提供数字体验,您可以提供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创造力的机会。如果您对您的团队进行数字化转型教育,您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提供更好的设施。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好处是它可以帮助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使用数字业务模型可以帮助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因此,您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体力劳动、改善服务交付并为员工提供便利。自动化还可以减少错误,从而改善您的业务服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型升级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通过数字化转型,您可以访问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的云系统。因此,您可以增加业务收入。您可以了解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以及它如何为组织增加业务收入。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型升级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数字化转型伴随着客户分析,可帮助您改善客户体验。客户希望获得快速交货和透明交易,这是事实。通过数字化转型流程,您可以改善用户体验,从而为您的企业赢得更多潜在客户。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型升级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如果您想拥有一个实用的商业模式,那么在您的企业中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您的最佳选择。它可以降低机器和服务的成本,使您可以节省更多。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降低运营成本的一个例子。

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您可以进行高效的风险管理。您还可以使用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来帮助您改善业务运营。此外,它还可以减少您的业务的潜在损失。它还可以为您提供预测分析,以便您可以规划和实施更有效的策略来满足您的客户并有效地管理风险。它还可以帮助您改善客户转化、获取、保留和收入扩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型升级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在数字化转型专家的帮助下,您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功机会。您可以拥有数字产品,因此您的客户可以轻松访问您提供的产品。它还可以为您提供出色的自定义。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型升级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改善团队协作,从而提高业务生产力。

采用业务敏捷性实践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如果您想推动数字化转型,您应该采用业务敏捷性。它是您的企业快速变化或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有了这个概念,您就应该知道如何快速灵活地处理资源和运营,从而为您的业务创造最大价值。

采用业务敏捷性意味着您的组织能够:

快速适应内外部市场变化

灵活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

在不牺牲质量的情况下,以具有成本效益和生产力的方式领导和适应变化

业务敏捷性在组织的各个层面培养协作、参与和创新的文化。

在您的业务中使用数字流程时,您可能还会遇到数字化转型挑战。这些挑战包括:

在向客户快速交付软件应用程序方面,企业承受着市场压力。有了这个,公司可以使用工具和运营最终状态来提高性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数字化转型愿景可以融入您的业务优势和能力中,以提高转化率。您还可以使用关键绩效指标来更好地了解业务的哪些部分需要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挑战是文化挑战。数字化转型需要流程和结构的改变。有了这个,您需要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制定劳动力过渡计划。您应该与您的员工就数字化转型目标、战略和时机进行沟通。

数字专业知识和 IT 基础设施

一些企业将不灵活的技术用于单体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转换技术可能是一个挑战。

大多数企业都有用于优化部门内部目标的组织结构。数据在团队中不可见,这可能导致工作流程不灵活。

有了这个,您应该制定必要的策略来克服数字化转型挑战,使您的业务更有利可图。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云计算

如果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就需要云计算。它是通过基于 Internet 的服务器进行存储、维护、处理、管理、数据安全和数据分析的过程。

数据存储在云中,因此您可以有效地管理管理、简化流程、优化成本、提高生产力并改善数字体验。

云计算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服务,包括软件即服务 (SaaS)、平台即服务 (PaaS) 和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云计算可以为您的企业带来好处。它可以增强您业务的灵活性,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并行协作。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如果您想让您的业务更加成功,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您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使业务流程自动化,从而为您的业务交易节省更多时间、金钱和精力。

参与数字化转型可以使您的企业在特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它可以帮助您的组织轻松适应市场变化并不断增强您的业务运营。医疗保健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在有效管理和改善患者体验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您想成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您应该了解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包括文化、数字孪生、隐私、数字产品管理和增强智能。

数字孪生:数字孪生被称为现实世界系统的数字表示。它通过促进实验和收集数据以进行更详细的业务决策来支持数字化转型。

文化:抵制变革是人类的本能。因此,您不应忽视数字化转型的文化方面。学习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文化和流程以推动成功。

隐私:管理隐私对于成功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您不应该放弃您的企业和客户的安全保障。

数字产品管理:数字产品管理是从项目到产品的转变。您应该设计产品以增强客户体验并通过数字渠道进行交付。它是关于设计产品和了解您的行业。

增强智能:超越人工智能;增强智能允许机器和人类协同工作。它呈现和收集数据以帮助个人增加知识。

当您开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时,您应该熟悉其支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柱包括体验、变革、人员、创新、领导力和文化。

通过了解您的目标和正确的技术,您可以成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它,您就可以为您的企业树立一个好名字。您可以获得客户的支持并为您的品牌获得更多销售额。如果您想要实用、有效和优质的策略来发展您的业务,可以咨询“Teamface企典管理咨询”获取免费解决方案。

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您的企业成功。它配备了更高级的功能来自动化您的业务流程。它还可以为您的组织提供许多好处,例如增强团队协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力等等。立即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您的业务水平。有了这个,您可以发现新技术,赋予您的团队权力并以最佳方式实现公司的目标

文/吴树贵《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20年第1期

摘要:供应链是由诸多上下游企业因利益攸关而构建。供应链的形成和运行具有买方驱动、自发构建、协同作业、持续改进等特点。现如今竞争已从企业之间延伸到企业的供应链之间,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供应链运行效率高低,二是供应链的持续优化能力;三是对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利用能力。打造一个服务于采购招标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其本质是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供应链管理。深入研究用户的业务场景,对底层架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以及运行方式进行高度统筹的“顶层设计”。数字化赋能必须聚焦供应链伙伴企业的协同作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包括供应商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利用。

现今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和企业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贸易战撕裂了全球化形成的稳定供应链体系,导致产业布局的深层次变革。如今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像是对贸易战撕裂全球供应链的一种预判防范和应对布局,既维系了沿线国家既有产能的存续,又促进了新产能的发展,推进的成效有目共睹。
企业是产能的载体,不可能置身于供应链之外而存活,因此无论是从宏观层面或是从微观层面,企业都必须重视供应链。从宏观层面看,供应链实质上与产业布局密切相关,不仅关系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还关系到相关企业在物理空间的定位,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的互认,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从微观层面看,单一的企业需要顺势而为,重新定义供应链伙伴企业之间关系,确定共同目标:即共同降低全链的成本,合作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并对其持续优化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而互联网正是信息传递和多方协同的“天赐”利器。企业同处“供应链竞争时代”和“数字化时代”,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数字化如何服务于供应链竞争?或者说如何在赋能供应链的过程中发展数字化?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供应链的成因、价值追求,然后就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以及实施的路径探讨。

1  供应链的成因和价值追求
美国全国采购管理协会编撰的《采购手册——专业采购和供应指南》给出如下有关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由多个组织整合的联合体,以最大程度满足消费端客户、最大程度降低各组织的成本为目的,共同管理由源点到最终消费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产品流。”[1]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教授马丁·克里斯托弗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一书中也给出了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诸多组织形成的网络,这些组织因参与不同阶段的生产活动,以上下游的方式链接,向最终消费者交付以产品或服务为形态的价值。”“管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关系,以求交付超棒的客户价值,且持续降低供应链整体的成本。”[2]这两个定义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
(1)供应链是由诸多企业整合而成的联合体;
(2)组成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全链伙伴企业的成本,以期为最终用户提供最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3)为达此目的,全链各伙伴企业必须精诚合作,高效协同。
关于供应链的成因,可以从它的运作模式着手分析。一个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运作都是比较复杂的。但无论规模大小,皆可大体抽象为“企业经营三部曲”,即“采购”、“加工”和“销售”。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经营“三部曲”

可以发现,就制造业企业而言,一家企业的采购,就是它的上游企业的销售;而它自己的销售,则是它的下游企业的采购。产生链状的采供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交易关系的确定构建了供应链

供应链的形成是由上下游诸多企业因相互需要而构建,是一个伙伴企业利益紧密关联、却又是既不具有上下级行政关系又无决策核心的存在。与单一企业间竞争不同,这样一个通过市场行为自发构建的体系如何与同类市场体系进行竞争,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核心研究课题。坚持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服务采购招标和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化采购系统建设必须体现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构成了对供应链核心价值的认知以及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1.2供应链的价值追求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两个维度,一是供应链运行效率高低,高效率协同作业是降低全链伙伴企业成本和提升全链的效益的不二选项。二是供应链的持续优化能力。供应链一旦不能持续优化,必定导致竞争力的消退。所谓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支持供应链在这两个关键维度持续提升竞争力。打造一个服务于采购招标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深入研究用户的业务场景,并从供应链核心价值构建的角度予以了解。对供应链的形成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从中概括出几个关键词:需求牵引、买方驱动、自发构建、利益相关、协同作业、吐劣纳优、持续改进。
(1)需求牵引、自发构建。不同企业之所以成为供应链上的伙伴,首先是因为相互需要,继而通过市场交易行为而构建成特定的供应链。“交易行为”通常是由买方驱动,即作为需方的采购方企业发起交易活动以汇聚有能力的供应企业,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采购方驱动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在如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交易多由买方发起;买方决定交易的标的物、交易方式、时间和地点;卖方在获知交易信息之后做出响应。尽管采购方拥有对成交对象的选择权,但供应方也拥有是否参与交易的选择权。选择权的行使是依据各自的利益取舍,其间没有强迫命令,而是公平交易。从交易的发起,到选择交易对象,都是围绕“交易”这个节点发生并结束的,也正是在“交易”这个节点,采供双方结成了供应链意义上的伙伴企业。
供应链是一个客观存在,每个企业都置身于一个甚或多个供应链。供应商也会有自己的供应商,不同层级的供应商形成的不仅是“供应链”,而是一张“供应网”。每个企业都追求降本增效。就采购方企业来说,传统的做法是压低上游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以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向下游企业的销售价格,以争取更大利润空间。现实情况是很少有人采用这样的手段。有研究证明,在一个交易节点上的压价和涨价,其结果都会以某种方式或路径出现在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
(2)利益相关、协同作业。进一步分析“交易”这个节点不难发现,但凡交易必定需要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协同作业;但凡协同作业,必定需要信息的交互以及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反馈。存在一个简单的却又不容忽视的事实,即交易标的物的复杂程度,与参与交易的角色数量、交易项目实施的难度,参与各方的协同难度,形成了正比的关系;即标的物越是复杂,导致需要参与的角色即人员越多(如复杂设备的采购招标需要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各方协同作业的难度越大,效率越低。参与交易各方(各角色)之间的协同作业效率和总的交易成本成反比,即协同作业效率越低,交易成本越高。这个事实说明,交易节点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参与交易各方协同作业的效率,这个效率的高低对于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正是信息化需要发挥作用的关键切入点。电子化采购招标系统的建设要抓住这个切入点,帮助用户把协同作业的效率提上去,把交易成本降下来,方能体现自身的核心价值。
(3)吐劣纳优、持续改进。供应链优化和可持续采购是当前供应链和企业采购的关切。因为采供双方结成了供应链意义上的伙伴企业关系后,并非一劳永逸、万事大吉,需要持续进行“供应链优化”。就采购方而言,意味着对供应商进行“吐劣纳优”,即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吸纳新的优秀的供应商,保证“可持续采购”。在信息化系统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的今天,“供应链优化”也必然包含信息化的推进和完善,即信息化系统的更新迭代与时俱进。
上述分析说明,供应链的核心价值(即竞争力)在于其运行中能够达成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而决定供应链整体运行是否高效率低成本,交易过程之中各方协同作业的效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持续提升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正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互联网是信息传递和多方协同的天赐利器,但是用好信息化手段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场景有深刻到位的认知。打造电子化交易平台必须对供应链的核心价值,对供应链高效运行的关键节点准确把握并精准施策。可得出其中逻辑关系如下:
1)采供企业因交易而构成供应链;
2)交易过程需要采供各方的协同作业;
3)协同作业必须进行信息交互和信息处理;
4)协同作业的效率与整个交易成本成反比;效率越高成本越低。

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
互联网是多方协同的天赐利器,商业领域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迄今为止仅仅是在 2 C 领域小试身手,而大展宏图的机会留给了B 2 B,留给了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交易和协同,即供应链管理。当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降低成本,供应链追求的是全链伙伴企业成本的降低;二是协同作业,供应链从构建到运行需要全链伙伴协同作业;三是数据资源汇聚和利用,供应链运行过程数据汇聚、分析和再利用对于供应链的可持续至关重要。
2.1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化系统
传统经济学认为,分工产生价值,协同带来效率。纵观供应链的伙伴企业,都是为最终产品的完成而实现专业分工。但是供应链的定义和实践证明,没有协同的分工,不可能带来价值,高效率的协同才有可能带来高价值。高效率的协同作业有赖于信息和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充分性。一方对信息和数据的处理,需要及时被传递到相关的协同方,这也是供应链运行的价值所在。如果用“知”代表信息和数据,用“行”代表对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和反馈,一个服务于供应链的数字化系统,就应该是一个“知行合一”的系统;它要助力供应链各利益攸关方协同作业、提升效率就必须做到:
(1)以知促行:信息和数据即时传递,敦促相关各方进行业务协同;
(2)即知即行:功能强大的应用支持对获得的信息做即时处理;
(3)即行即知:一方对信息的处理即刻就反馈到其他相关各方,敦促相关各方进行业务协同。 
数字化系统建设首先要瞄准这个切入点,提升整个协同过程的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处理和反馈,真正做到“即知即行”和“即行即知”循环往复,形成闭环。
鉴于供应链建构的关键节点是采购交易,而采购交易的启动,需要经过企业内部对所需采购物品的需求汇总、采购计划的制订,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管理层的批复等等环节,因此,协同作业始于企业内部的协同。数字化系统建设对于支持内部协同往往比较重视,也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真正要提升全供应链(网)的协同效率,数字化系统一定要尽可能延伸至尽可能多的供应链伙伴企业。
信息化建设实施之前,确实需要对现行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进行梳理和优化,而且从提升管理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梳理和优化必须经常或不定期进行。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何时梳理或是否优化到位,关键在于信息化系统能否及时支持这样的梳理和优化,能否随着业务的发展而更新迭代和与时俱进。
解决之路在于对底层架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以及运行方式,进行高度统筹的“顶层设计”。首先,企业,包括招标代理机构,可以按照“适用即可”的原则选用应用模块,无需过多过度的功能配置,这是一条投入少、上线快的信息化建设捷径。采用“积木式”构建方式,保留了随时添加功能模块的便捷,而相匹配的运营模式保证了系统能够与时俱进,应对业务形态的发展变化随时进行更新迭代,及时满足供应链运行和管理的新需求。


图3 积木式应用模块,按需增减,独立迭代

2.2  数据为供应链持续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供应链持续优化,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供应链的形成、运行和管理中,担当采购角色的企业自然而然地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在供应链的持续优化过程中,采购企业的引领作用同样不可缺席。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已经被采购企业视为供应链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供应链持续优化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对现有供应商进行业绩考核,对新的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评估。需要建立客观可行的评估(或考核)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评估(或考核)体系。
(2)对被评估对象进行“全流程”和“全方位”的业绩表现记录。这些业绩表现记录将尽可能是量化可运算的,且是全流程的和全方位的。强调“全流程”和“全方位”是因为简单的抽样调查或考核,很容易因为所选的“样本”的质量高下和数量多寡导致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发生偏差。对于采购实施团队的考核评估,也需要有一个标准和评估体系,需要有团队业绩的数据支撑。
(3)对企业的采购战略、价格和财务政策进行回顾和评估。对于企业采购战略、价格和财务政策的回顾和评估,除了市场环境变化和宏观经济波动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对供应商考核和对采购团队的绩效考核,尤其是对采购团队的绩效考核,这是确保企业采购战略、价格和财务政策得到忠实履行的重要手段;反过来也是回顾检讨采购战略、价格和财务政策,是否有偏离或失当之处的便捷之道。
以上考核评估需要有客观、真实的数据作为第一要素,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采购工作效率,完整记录工作的业绩,积累交易数据。在信息化相对比较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要满足过程数据的输入和汇聚。过程数据是指系统的每一个用户在参与流程作业时行为记录以及所输入的信息本身。这类过程数据具有“区块链”的属性,因为没有单独的用户可以随意修改其已经汇聚而成的数据链,由数据链而产生的结果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如果过程数据的产生是全方位和全流程的,则结果数据更客观更真实。用这样的数据作为考核和评估的基本要素,考核评估的结果也是真实可信的。
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进行供应商考核评估,数据的汇聚由于缺乏采集“多节点”和过程数据,无法保证真实性和客观性,多半是考评人给出的主观印象分;即使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手工统计、分析、运算都是令人望而生怯的工作,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提高考核评估的效率,除了利用数字化系统收集信息和数据之外,还需要有一个数字化的供应商考核评估工具。这个工具不仅连接“多节点”的分值数据以及其他过程数据,而且可以联通电子化采购系统、OA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同时还可以选择拟对其进行考核的供应商,根据不同的考核评估目的,便捷地搭配组合考评维度并设定各维度的权重,组建参评小组并赋予每个参评人分值的权重,汇聚相关的过程数据,形成一个适宜的考评方案并付诸实施。
供应链的持续优化还需要“纳优”,因此还需要寻源,并对外部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评估考察。显然,这项工作没有内部数据可以依赖;而外部信息和数据如何获得,就成了一大难题。因此,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要避免陷入“信息孤岛”的窘境。
采购企业建设的数字化供应链关联系统,要与第三方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对接,从第三方平台获取相关的供应商资源和数据资源。隆道云建设诸多平台级数据库(企业库、产品库、价格库、专家库等等)可以向采购企业提供更多的、可辨识可匹配的优质供应商资源。分库建设的数据资源,实质上“库库关联”,可以让用户十分方便地从任一维度发起搜索,寻找更多的供应商资源。当然,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源获取供应商,更重要的是提供数据资源。

当市场竞争日益演变为企业供应链体系之间的竞争,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为急迫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因此与日俱增,而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为此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支撑。通过对底层架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以及运行方式,进行高度统筹的“顶层设计”,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和持续优化,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企业(包括招标代理机构)可以按照“适用即可”的原则选用应用模块,无需过多过度的功能配置。如果业务有发展,或是工作流程、管理机制有变化,可通过模块的添加、模块升级迭代,工作流配置工具等进行所需的调整。其次,可以按需对各个应用进行及时的升级迭代,用户无需费神。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愿望正变得日益强烈,本文希望提供一条投入少、上线快的数字化建设捷径,满足企业对供应链运行和管理的新需求。

吴树贵(1955-),男,浙江大学管理科学和工程专业硕士,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访问学者。曾任浙江省机电设备招标局局长。现任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董事、必联公司和隆道公司创始人和总裁、石化行业供应链管理特聘专家、电子招标采购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电子招标采购领域。

数字营销的运营体系就像正二十面体,从任何角度看到的都是相似的外观,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本质。

Gartner今年的CMO营销支出调查中,统计了包括北美和英国各行业的600多位营销管理者,最终结果以帮助企业通过更透彻地了解营销优先级和预算分配来确定其支出和优先级。

市场营销技术(Martech)预算继续攀升,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2017年预算中,技术占预算总额的22%,占营销费用总预算的29%,这让Martech成为营销资源和项目投资中的最大单项,甚至高于公司内部员工薪水开支。

拥有一整套相配套的应用程序、市场与客户数据分析工具,从而解决顾客体验(CX)、消费者忠诚度以及消费者留存增长等问题,将会成为决定一个市场营销战略是否强有力的关键技能点。

HubSpot副总裁和Martech大会主席Scott Brinker指出,市场人员之所以专注于提升数据分析技能和熟悉营销科技工具其实都是为了创造商业价值,包括获客、留存和增长那么有购买行为的客户。

这是为什么呢?不妨跟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一探究竟。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数字营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口”。

数字营销的运营体系就像正二十面体,从任何角度看到的都是相似的外观,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本质。

不同领域的营销人谈及数字营销,都会提到“数据驱动”“分析洞察”“客户价值”等相似的方法论,但是到操作层面,互相的领域却又是如此陌生,很难想象一个微信营销的专家,能够在几个月内迅速掌握电商营销的本质和执行生态体系。

现如今,数字营销能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过往广告主利用信息不对称做营销,最终达到溢价的方式逐渐消退,消费者越来越难以被打动,能打动消费者的卖点也更加个性化。

因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CX,Customer Experience)是数字营销的理论基础和营销人的最大诉求。

为了让广告主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提升广告主对消费者信息的触达效率,数字营销的首要任务就是“测量”。

一、数字营销的首要业务目标:更准确地测量“触达和转化”

在营销效果上,广告主普遍会关注Awareness(品牌或产品知晓度)和Conversion(点击或销售转化率)。

比如,在秒针营销科学院主办的营销科学大会上,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品牌营销及媒介部及消费者洞察部副总裁何亚彬曾说过:

品牌就是要占据心智空间和物理空间。消费者在电视上看到广告,在商店看到货架上的商品,就会想到这个品牌,这就是品牌占据了他的物理空间。他在电视综艺上看到这个品牌,被它传递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所打动,买了应该不会太错,这样购买就形成了。

秒针十几年来,在Awareness(品牌或产品知晓度)的测量上,从最基础的真实曝光量到TA Reach(目标人群到达率)甚至品牌植入的监测分析不断进化,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评估需求。

在Conversion(点击或销售转化率)的测量,最基础的点击率、到达页访问等测量已无法满足广告主们对效果链条追踪的需求,秒针目前正在为广告主们普遍关心从广告到电商的销售转化和线下销售转化研发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开始从提供AdTech(广告技术),就是刚刚说的最简单的加码监测技术,到提供MarTech(营销技术),随着互联网发展,秒针为广告主更准确地测量“效果转化”, 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升级营销技术,与假流量博弈,让广告主的营销评估建立在真实的数据基础之上。

最早的时候,我们只要监测曝光量、点击量。但由于整个互联网广告里面的异常流量太多,像机器人流量,流量造假等现象,导致我们收集的流量非常多。

因此我们可以对这些流量进行不停的交叉重叠对比,把假流量标记出来,生成黑、白名单供客户参考。

比如现在有些网剧非常火爆,但全网的流量是有限的。这就会出现广告主买的是A剧上的贴片广告,但卖流量的因为A剧流量不够,把广告贴在其他地方来充当A剧流量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帮客户识别谎报流量,识别它们投放的广告是否在正常时段播放,以避免广告和暴力等负面内容放在一起。

例如:我是卖吉利刮胡刀这样的男性用品,那么“TA”就是男性。我需要知道广告受众是否是男性人群,以此完成定向精准投放,我们称之为TA触达。

比如:用户在一些网站的注册信息为男性,经常观看体育、汽车、科技频道,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足球相关内容,那这个用户就会被标记为男性,之后如有剃须刀、男装、男性化妆品等等品牌投放时就可以向他推送广告。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企业级的服务,服务对象里有CMO(首席营销官)、CDO(首席开发官)、CIO(首席信息官)。

我们最直接服务的是CMO,那我们一定要知道CMO的KPI。

以宝洁为例,在过去10年当中,CMO最核心的KPI是目标人群到达率(TA Reach)。

所以我们就干了一件事,就是找到路径去满足其目标人群的到达率

我们一定要建立这种思维逻辑:

你跟客户谈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他需要达到的KPI是什么,然后跟着他的最高级KPI找到所有解决方案,不断采集和分析数据,帮你的客户不断优化效果。

二、数字营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口

在有迹可循的资料中,“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由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4年提出,主旨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驱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形成企业自身特有的差异化竞争力。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和实际落地,“数字化转型”从2016年开始备受关注,各种数字化驱动的创新不断出现, 中国在电商、社交、职能制造等领域甚至走在世界前列。

但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时,企业通常会遇到三个核心问题:

  1. 如何收集汇总和运营自己的数据?
  2. 如何建立数据运营团队?
  3. 如何在短期内快速展现成果,在企业内部建立信心?

这三个核心问题,通过“数字营销”都能给出最佳答案。

数字营销在国内已经开展了超过20年,生态圈上下游的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大部分有了自己独立的数字营销团队,执行层面的各种职能被高度细分,DSP(需求方平台), DMP(数据管理平台),ADX(广告交易平台),ATD(代理平台), OTT(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OOH(out-of-home,不仅包括传统户外广告outdoor,还包括新兴的环境媒体广告ambience)…这些数字营销新角色不断出现,整个中国的数字营销生态圈是以极度激进的状态进行着自我更新。

数据是数字营销的出发点,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广告主从以往单一、昂贵,存在合规风险的个人可识别数据,向着大数据量、成本低、容易收集、合规的数字数据 (Digital Data)转型,以往大型广告主收集到T级别的消费者数据需要数年时间,而在今天可能只需要几天。

这些数据帮助广告主获得了对于目标消费者更全面的洞察、更广的覆盖范围,更低的数据运营成本,同时也是开展其他数字化转型业务的基础

由于数字技术迅速迭代,需要从业者有强大的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造就了数字营销人的创新思维、适应变化、以结果为导向的特征,他们是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对数字化最理解,善于运用数据快速决策的一批人。

最重要的是,数字营销有着行业公认的效果评判标准,数字技术本身就具有可证伪,可定量,和销售渠道可打通的特性,加上秒针系统这样第三方监测与评估服务商的存在,企业有着清晰的短-中-长期定量考核体系,可以全方位证明数字化营销的有效率。

综上,“数字营销”并不应该只被视作营销词汇,而应该和Fintech(金融技术),Digital Management(数字化管理),e Commerce(电商)等领域一起,被视作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且是帮助企业快速积累转型资源的最佳切入口,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在执行层面,数字营销对消费者的识别和营销从“人”转向“设备”

传统的数据驱动营销,对于消费者的识别来自营销反馈和广告主内部管理流程,是从呼叫中心、调研、线下等方式获取的,都是描述消费者“人”的PII数据(PII, Personal Identify Information),营销方式也相对单一而固定,电子邮件、呼叫中心、直邮等触点形式的单接触成本相对昂贵。

数字营销对于消费者的识别则源自数字技术。以程序化广告为代表的触点形式日新月异,社交媒体、短视频、OTT、OOH、穿戴设备等新型营销方式不断出现。

这些触点形式更为精确,单接触成本更低,更易引起消费者的互动,而且最重要的是营销效果在微观层面全程可测量。

2. 在战略层面,数字营销帮助广告主构建了“流量经营”体系

在策略层面,数字营销帮助广告主构建了基于销售漏斗的流量经营体系。

如今,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广告主需要精细化操作自己营销产生的流量,才能有效提升营销效率。

(1)漏斗的前端被称为流量发生

广告主通过单触点成本极低的广告形式,在各种终端(如PC、手机、智能电视、户外等),通过各种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等)给消费者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达成的是品牌告知的目的,让消费者了解品牌,产生对于品牌的初步好感。

(2)漏斗的中部是广告主的流量池

在此阶段,广告主通过自身官网、APP、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与消费者进行双向互动,让消费者建立和品牌之间的感情、信任和忠诚度。

(3)漏斗的后端是流量转换

广告主要以消费者不反感的形式,将其引导至各类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完成最后的临门一脚。

尽管销售漏斗理论已存世并运用数十年,但由数字营销构建的“流量经营”体系和传统漏斗的最大差别在于全程微观可测量、可优化,广告主可以实时看到投入产出比,从而调整自身策略和执行。

今天消费者能从太多渠道获得碎片信息。在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广告主通过数字营销的手段,能在跨终端、跨平台,用贴合消费者当前需求的个性化内容,以统一的品牌形象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更好地挖掘消费者需求并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

要实现以上两个目的,广告主需要掌握的营销资源大致分为三类:数据、内容和触点。

大数据技术发展进步、大量来自UGC(用户原创内容)的内容、以及更多平台和终端触点形式的出现,造成了广告主营销资源从量变到质变的大爆发,这就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营销技术(Martech)和广告技术(Adtech)是过去几年在数字营销生态圈非常热门的词,这些来自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实现的是数字营销资源的整合,更有效地连接了广告主和消费者,并为广告主构建了完整的数字营销能力矩阵。

除了提升营销效率,CMO(首席营销官)负责的数字营销也是由更高层面的CEO/CGO(首席增长官)牵头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在数字营销运营过程中留存的数据、人才和效果监测体系是企业转型的重要资源。

  1. 数据:数字营销中积累的广告监测、网站分析、线下门店、CRM(客户关系管理)、社交媒体数据,都是企业收集成本最低、数据量最大且和销售关联程度最高的数据源。
  2. 人才:市场上数以十万计,对于数据有深刻理解,习惯于拥抱变化,接受以结果为导向的数字营销人才是数字化转型中最容易积累的人才宝库。
  3. 效果监测体系:除了对营销效果的评估,同样可用于验证其他转型模式的有效率。

因此,我们称数字营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口

国内数字营销在过去几年飞速发展,在《2019年数字营销趋势报告》中,针对超过110位大型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负责人的调研,有超过79%的广告主表示会追加数字营销的预算,平均增长比率超过20%。

虽然今天数字营销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它仍然代表了行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然而,数字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领域高度细分、技术迭代过快,造成大部分营销人对于数字营销的理解,都只是在自己领域的附近展开。

虽然国外有相对完整的诠释,但由于国内外生态圈的巨大差别,这些理论体系在国内并不完全落地。

国外数字营销生态圈是围绕着Facebook,Google这些行业巨头展开的,在国内的则是以BAT为中心的。

我看过一个艾瑞的数字:BAT拿走了中国互联网营销生态系总预算的6成以上。

对比Facebook和Google,国内的BAT有着更丰富的布局,更强的野心,以及和广告主若友若敌的博弈关系。此外,国内生态圈也以极度激进的状态进行着更新,比如2年前谁都不会想到今天抖音的崛起,改变了国内整个生态系的格局。

在广告主的甲方视角,往往只能看清数字营销的一头(预算)和一尾(定量考核),中间实现过程过于碎片化,缺乏一根主线进行串联,技术快速迭代也造成大量信息不对称和经验盲点,在数字营销的投资容易脱离最佳路径,缺乏远见性,造成大量试错成本。

作为数字营销行业领先者,我们联合了品牌星球、第一财经、数据侠等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数字营销行业图谱”。

行业图谱从不同纬度描绘了国内数字营销生态体系的运作体系,梳理对于数字营销的认识和思维框架。

通过三张图,我们希望能够减少行业信息不对称,帮助广告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的可执行框架,更有效地布局数字营销战略。

1. 中国数字营销地铁图:描述国内数字营销的知识图谱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公司规模、战略、营销预算,选择营销tactic(战略)。

数字营销是一个复杂的运营体系,每一个领域都不是独立作战,相互间有着强烈的连接关系。地铁图的定位是国内数字营销的知识图谱,描述了这些领域的相互关系。

要完成广告主对消费者的有效触达,遇到的主要执行问题是由数据,内容,触点的量变和复杂化,造成的管理和运用的质变。

因此,在技术层面,数字营销解决的是数据、内容、触点三个板块的连接、管理和优化,之后所有技术领域和节点都是围绕这个命题展开。地铁图把所有数字营销的运作环节分类成:

  • 2个角色:广告主,客户(B2B受众称谓)/消费者(B2C受众称谓)。
  • 3大板块:数据、内容、触点。
  • 13个领域:第一方数据运营、第三方数据、数据中台、数据分析、营销咨询、程序化广告、直效营销、客户体验、搜索引擎营销、社交营销、内容管理、用户体验、商业交易。
  • 77个节点:构建每个技术领域的落地技术。例如CRM、DSP、DMP等技术节点。
  • 6个延伸:数字营销周边对接的不同数字技术领域,共同构成数字化转型的版图。

整个营销大概有77件事情要去做,秒针今天只是做了这个领域里广告监测这一块。

如果从技术手段角度来说,我们积累了12年,但仍不敢说自己是完美状态。如果从营销角度来说,它的基本方法论,也是国外讲的最多的客户体验,客户从我这知道你这个品牌到买产品,可能会经历一个不同的阶段。

2. 中国数字营销拓扑图:描述广告主构建数字营销能力的架构

数字营销拓扑图描述的是从IT角度,建设数字营销能力的架构

中国数字营销拓扑图描述了广告主构建数字营销能力的架构,从执行层面的视角,看待数字营销资源的整合过程:

  • 数据源:广告主获取数据的形式,包括第一方数据(自有数据)、第二方数据(电商,社交)、第三方数据(外部大数据);
  • 数据管理:在获取数据后进行的数据治理,和三种进行数据管理的数据中台模式;
  • 数据洞察:在数据中台上建立分析能力,现有比较成熟的4种洞察工具和13种洞察服务;
  • 内容:营销内容的产生、采购和管理的7种技术节点;
  • 跨渠道营销管理:整合数据、内容、触点资源的两种技术:针对直效营销的营销自动化(Marketing Automation)、针对程序化广告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Ad Serving);
  • 触点:6种提供客户体验的营销方式,程序化广告、直效营销、用户体验、社交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和商业交易;
  • 销售管理:对于消费者采购周期较长的耐用消费品(汽车、房地产等)和B2B营销,广告主对于商机和销售的内部管理体系。

再往前走就是精准投放。精准投放背后有非常复杂体系在支撑,这个体系基本上两块:

一块是数据,对广告主来讲,要玩转数据,就要有非常完整的闭环。

在行业标准为40毫秒的基础下,数据从哪儿来,如何管理?数据管理完之后如何做分析?数据最后怎么输出?以上分别由数据中台、一套无比复杂的方法论来解决。所以,大家会发现整个数据的实现,即在40毫秒之内让你看到广告,背后有一套非常复杂的技术逻辑。

还有就是内容的匹配与输出,内容和数据在这里是做完整合再做投放。

再往前走是直销营销或者CRM营销,这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数据库营销是一种精准营销。通过收集手机号打一些电话做销售,包括线下的会议,最后引导到销售者自己的销售平台。比如:携程,用自己的APP在官网上进行个性化之后,再引到销售平台完成销售,这是客户决策链的长度,背后有无数技术做支撑。

精准营销只是数字营销的一小块,还有一块叫做动态定价,是数据驱动的一些模式。像携程,它很多时候跟酒店是这样谈的:你告诉我底价多少,多出来的价格全算我的。

最后需要线下做销售,也是非常复杂的。作为商家,比较喜欢顾客使用微信支付,因为微信支付会有ID,拿着数据就能追溯到这个人在微信公众号上有没有跟你做互动,就能知道自己在微信做的社交引导最后有没有引导到销售上。

所以,整个数据闭环是贯穿在这里面的,直到最后实现千人千面的营销。

今天所有的营销,在过去叫做流量红利,但今天流量红利这种事情很少发生。对广告主来讲,数据驱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闭环,主要完成的是整个营销的精细化操作。

可是,在预算非常大的情况下,如何完成所有过程的精细化操作呢?

必须通过数据,通过技术实现所有的闭环。

可能我们的广告主会说,这是矩阵式架构,听不懂。这时,我就告诉广告主,首先自己要有数据,你的数据从哪里来,有哪些技术帮你收集数据。

大家知道线下有智能探针,像优衣库,有很多线下智慧门店技术,从进门那一刻,你的手机就自动匹配智能探针了,还会有脸部识别。

优衣库每件衣服上都会加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它甚至知道你拿过哪一件衣服,试过哪一件衣服,你有没有买。最后对你进行精准营销,告诉你刚才看哪个商品现在降价。

你到一个酒店下单,但到最后一刻不要支付,然后大概在几个小时之内,携程会发短信告诉你,刚才你看的酒店有20块钱降价。这全部都是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的。

其实还是基于线上线下收集到所有的数据来进行的。

这块是数据,接着是数据的治理,这就涉及到能用的数据,当中还有很多过程,比如:反作弊、虚假作弊等。

虚假作弊可能几乎占了你所有数据的一半,所以你在用数据之前,要先把假数据全撇掉再做分析。之后,是统一数据的中台管理,再下去是运用我们的洞察工具做不同场景的分析。

就我个人而言,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但还需要一个数据分析团队,结合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行业专家,才能得到一些结论。

我们现在做的是广告监测,但实现的是数据能力,这也是我们在整个数字化转型大潮里面的定位。接下来就是做内容生产的厂商,我们是整个数字营销行业里的点钞机跟验钞机。第一个点钞做结算,第二个验钞看真假。

大家知道这个行业的印钞机是谁吗?内容。

虽然涉及到内容的环节很少,但它会拿走大部分的钱。比如头部综艺和影视剧的冠名植入费用动辄上亿。

不仅仅传统的电视节目总体收视率可以证明这一热门综艺节目的广告价值,现在,通过秒针系统的监测和社交媒体舆情数据,还可以得到围绕这一节目内容、明星嘉宾、植入品牌的社交媒体讨论热点分析,以及知道哪些人群在关注这一综艺节目,他们的年龄、地域、喜好、消费行为倾向等等。

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为广告主完成围绕这一综艺的目标人群画像,从而佐证冠名赞助等广告投放的预期回报。

接下来就是内容跟数据进行结合之后,通过一些技术实现千人千面。

所谓的“千人千面”相信大部分营销人都已经熟悉,针对每一个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在淘宝PC端经常可以看到,在手机端更明显,淘宝会记录用户的浏览轨迹来做定向个性化推广。

  • 例如:你搜索过冰淇凌,那么淘宝就会给你贴个性化标签“冰淇凌吃货”,那么你再次打开淘宝首页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广告都变成冰淇凌的;
  • 又例如:你搜索关键词A看了商家B的宝贝,那么你下次再搜索关键词A或相近关键词的时候,商家B和类似商家B的宝贝都会优先展示给你,这就是个性化,也就是精准导购。

为了达到“千人千面”,获得满意的目标受众到达率,同时控制广告投放成本,跨不同媒体的广告监测技术至关重要。

在秒针系统的多种专利技术中,跨不同媒体的广告监测技术决定了“到达率”。

传统上,由于广告主会在不同媒体进行投放,不同媒体之间存在受众人群重叠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目标受众,原本的目标是对他实现3-4次的广告触达,然而,在实际的投放中,他在不同媒体上看到了10多次同一个广告,这意味着投放成本没有很好地优化。

目前,秒针系统与国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及APP均对接合作,有效的将不同媒体的流量整合起来,实现了跨媒体、多KPI的投放综合优化,ROI显著优于传统投放。

这些触点是真实面对消费者的,他们从这些触点接到一些消息、一些内幕,以及广告推送,然后每一项里会有一些不同的小的节点。

3. 中国数字营销生态图:描述国内数字营销供应商体系

今天市场上的大型广告主,我们占了整个中国广告投放95%的数据。同样我们也能接触到广告生态圈95%的客户,所以我们基本上是站在整个行业的上帝视角看整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

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第三张图:中国数字营销生态图,即国内数字营销供应商体系。

按照地铁图的3个板块、13个领域、77个节点分类,在过去3个月,我们收集了441家从事数字营销的供应商名单。

由于时间有限,所列供应商恐难以代表整个生态圈,但我们努力找到每个节点的龙头企业并试图明晰BAT和头条在数字营销不同节点的布局。

美国营销技术协会公布的Martech 5000图罗列了在美国从事营销技术的5000多家供应商名单,作为数字营销的一个细分领域,这个数字比国内多将近百倍。

我们相信在数字营销全生态圈,国内供应商的数量同样会比国外少一个数量级,但国内的供应商正在经历行业属性化、技术细分化的过程,整个生态圈在未来数年将呈现持续飞速的增长。

通过这三张图,首先,我们希望能够减少行业信息的不对称

其实很多广告主会有被忽悠的经历,很多供应商故事讲得非常漂亮,导致广告主完全脱离实际。而我们是真正正正告诉我们的广告主,要实现目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其次,帮助广告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的可执行框架,更为有效地布局数字营销战略。

在营销理论中,大家会听到4P、4C等很多理论。但大型广告主只有一个理论,就是成本精算。就是我的预算是这些,我的预算是如何考核的,不同行业考核方式不太一样。

未来的营销一定朝着越来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媒体也会更加碎片化,这对营销者提出了更高效更智能管理消费者触点的挑战。

好在市场上还有像秒针系统这样的数据和技术服务提供商,能十几年如一日在面对营销提出更有挑战的难题时,通过技术和对数字营销的深刻理解,为行业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挑战永远都会存在,秒针系统也将不遗余力地与全行业共同进步,让广告主的每一分投入,都可测量、可优化。

*文章为讲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内容来源:近日,在创合汇科技创业营活动中,秒针系统总裁赵洁为20多位创业精英们带来了一堂以“数字营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口”为主题的数字营销课程。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讲者:赵洁;封图设计:子墨;责编:嘉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