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沪惠保比去年涨了11块钱啊,有什么新增的项目嘛?保额是多少呀?

上个月底,沪惠保回归,

5月25号上午10点启动预约投保,上线5小时,预约投保人数就破百万了,这人气丝毫不亚于去年沪惠保。

不过,今年的沪惠保相较于去年的价格涨到了129元/年,只贵了14块。

而且比起去年,增加了15种海外特药费用和2种CAR-T治疗药品费用的责任,

要知道,去年这两种责任的费用可是很高的,看来又是保司要割腰子的一年。

惠民保运营了几年依然热度不减,“顶流”实锤。

但不为人知的是,惠民保火爆的背后,是保司入不敷出的窘境。

涨价对惠民保来说,是个选择题。

其实对于惠民保,未来面临着两个选择,

但无论怎么选择,都会有利有弊。因此,对惠民保来说,它未来的路,都不太好走。

一、惠民保问题重重的现状

惠民保发展到现在已经两年有余了,在设计之初,目的是普惠大众,介于医保和百万医疗之间。

近几年惠民保在全国遍地开花,凭借着低门槛、低保费、政府指导的优势,很多人都参与进来。

根据中国保险网公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惠民保覆盖28个省、244个城市,参保人数超过1个亿,保费规模超过140亿。

在惠民保攻城略地的同时,惠民保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已经赔穿了的惠民保

保费便宜,门槛又低,大量带病人士和中老年人都会投保惠民保来增加保障,随之而来的就是可能会出现超赔的风险。

根据这几年各地惠民保发布的理赔数据,惠民保不是大家所想的颇有盈利,真实情况是快要赔穿了。

以火爆的沪惠保为例,虽然去年的保费收入达到了8.5亿左右,但是人家赔的也多啊。

其中公布的数据来看,10个月赔付超过6.13亿。

按照这个趋势来看,沪惠保估计会把大部分保费都赔出去。

其实不赚钱还好,起码还能基本保平。

很多城市的数据就不是很乐观了。

我们再来看几个城市惠民保公布的数据:

深圳市惠民保,可以说是老祖宗了,从2015年至今,保费从20元涨到39元,投保人数也从400万增加700万。

在过去的6年中,它累计收取了9亿的保费,但是赔偿了11.11亿,妥妥地入不敷出。

还有广州穗岁康,2021年参保人数约309万,保费收入在5.94亿左右,近一年赔了4.7亿。

加上运营成本啥的,其实很多地方的惠民保都是亏钱的。

在惠民保的定价中,关键因素是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历史赔付数据。

而事实上,很多惠民保产品的定价远低于成本,定价都是在几十和上百之间。

比如:今年深圳惠民保中的深圳重疾险的价格39元。

那为什么把价格定的这么低,图什么?

原因很简单,两个字:获客。

这其实是保司之间的一种不良竞争,通过惠民保业务开扩出新市场和客户,变相用低成本获得新客。

这种方式对保司来说,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总比送油、送米和送家电来的直接一点。

为了抢占市场,不惜大肆开展价格战,直接影响市场秩序。

去年,银保监发布了一份文件,其中提到了这么一条:

对低价恶性竞争、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重点查处。

惠民保除了赔钱的风险,还有就是不对续保做承诺。

买一年就是一年,下一年能不能买没有准信,而且更不可能承诺保证续保。

令人担心的是,惠民保风风火火搞了一年、两年、三年,然而产品却不断地在亏损。

如果有一天惠民保退出了市场,那么对于那些不符合健康要求和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群体来说,他们应该怎么办?

比如益阳的益惠保,20年9月发布了落地消息,卖了没几天,结果就这么停售了。

对于那些已经购买的人来说,由于停售,很有可能错过买其他商业保险的时机,留下这一地鸡毛,谁来负责?

惠民保是保司和政府联合主导的产品,所以很多产品在宣传时,经常利用政府的名字营造出一种很靠谱的感觉,不可避免就会夸大宣传。

有政府的支持,保司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宣传机会呢?

过于宣传低价,反而淡化了免赔责任,

过于强调百万保额,淡化了赔付比例。

讲真,惠民保也不是万能的,怎么可能几十到一百的产品就能做到尽善尽美?

比如,有些城市的惠民保都不保外购药,不保医保目录外的费用等。

作为一位消费者,肯定更信任有政府在背后撑腰的产品,然后由于一些特地的夸大宣传,混淆了消费者的理解,以至于在不清楚责任的情况下直接闭眼入。

最后发生理赔了,结果预期和责任完全不一致,引发理赔纠纷,骂骂咧咧留下一句:呸,保险都是骗人的!

这就是惠民保的现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前景一片光明,

像价格战、赔钱、不保证续保、夸大宣传等,都是惠民保发展的道路上的荆棘。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希望惠民保能够披巾斩棘,持续的走下去。

只是希望他走得能更健康。

仔细思考惠民保的现状,

其实最根本的矛盾点就是“钱“,根源问题在于其定位的模糊性

它到底是该走政府指导的普惠型惠民项目,还是保司主导的能盈利的项目?

前段时间,部分城市常态化核酸检测收费引起很大争议,受到了很多普遍的关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免费核酸检测的的话,费用可是不低的,那这笔钱该由于谁出?

地方政府还是医保基金?

网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做核酸的企业,感概地方政府欠债,如此大规模的普惠政策项目,要花的钱真的得不少。

同样的,如果惠民保走政策项目的话,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向医保方向靠拢,那就由政府兜底,政府是实行强制缴纳将惠民保变成地方补充医保。

政府可以动用个账资金采购,有政府的背书在,保费人数和规模肯定不少,这也是惠民保可以持续走下去的重要原因,保费上需要维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在价格上肯定采用无差别定价,在面对高风险人群,可以以补贴的形式降低他们的购买门槛。

为了提高保障动力,免赔额得降低,加大医保外报销和既往症用户的报销比例,当然,政府还得合理制定理赔规则,按照之前的赔付标准,政府财政容易出现赤字。

不过这样做会大大地消耗医保基金,直面一个现实的问题:医保基金还有钱吗?

这个答案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数,具体可以参考这篇:

如果惠民保走政策性项目,会让本不富裕的医保基金雪上加霜。

很明显,这条路走不通,那走商业方向呢?

如果向商业方向靠拢,那么保司主导的惠民保得盈利才行,政府的指导为辅,继续维持当前的模式,只不过需要政府对保司的高赔付率进行补贴。

商业保险以盈利为主,当前的保费肯定不适用,上涨保费是保司必然的选择,在保费上,保司可以对用户进行差价定价,进行根据用户的风险确定保费,年纪越大,保费越高。而且中老年人和既往症用户大概率不会纳入保障范围之内。

为了盈利,保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明确告诉大家,做不到。

惠民保之所以能卖这么火,最大原因是它的投保门槛低,允许带病投保,没有年龄、职业要求,无需体检,甚至连既往症都能赔。

这可以说是活菩萨了,以前被商业保险拒保的人,现在都转向惠民保了,导致出险的人变多,有些保司不仅没赚到钱,甚至超赔了。

那如果把投保门槛提高,这个方法可行吗?

比如:65岁以上的老人不能买,和商业保险一样设置健康告知门槛等。

这样一来,惠民保和商业保险的区别就缩小了,这样还惠民吗?

这样做相当于砸了自己经营起来的口碑。

扪心自问一句:合适吗?

既然提高门槛责任不行,那可不可以把责任减少了?

比如之前赔付比例为70%,减少20%,之前免赔额1万,现在提高到2万。

这样一来降低理赔金额,二来提高理赔门槛,保司超赔的概率大大地降低了。

不过,惠民保的保障本来就一般,大多数产品只能报销医保目录内的费用,现在减少保障责任很可能失去大部分的受众群体。

对带病投保等人群来说,从雪中送炭变成了雪中送火柴了。

现在用爱发电的方法很难行的通了,

没有盈利的产品,难以持续发展。

惠民保一开始是靠低价来占据市场的,但是很多保司都亏损了,想要持续发展,涨价是必然的,不过涨多少,怎么涨,是问题的关键。

话说回来,大家本来就是奔着低价去的,一顿操作,保费和规模肯定会降低,可赔付人群变窄,之前的发展模式就不可持续,保司法想要开阔市场,需要更多的营销。

如果提高投保门槛、减少保障责任和涨价这三种方法不符合惠民保的性质,那么还能走停办这一条路。

既然赚不到钱,又不能阻止亏损,对于保司来说,停办惠民保是最直接干脆的降低损失的方法。

但,你希望惠民保停办吗?

不希望吧,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达则兼济天下的正义感吧,更多时候想的还是那些比较困难的人群。

当然惠民保也可以走商业和公益之间的路线,继续维持当前的模式,以商保为主体,但依靠政府背书来推动市场发展。

惠民保能不能坚持下去,赔付率至关重要,而影响赔付率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参保人员人数,加入的人越多,基数越大,收到的资金越多,越不容易被赔穿。

从受众面上来说,一二线城市持续性不会太差,只要政府宣传给力,惠民保稍微涨涨价(保证保司不能太亏)等还是能够运营的下去的。

三、一二线城市惠民保对比,他们产品如何?

作为一种普惠性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对服务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它低价格、低门槛、高保障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在医保内、外高额的医疗负担。

目前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的惠民保,为了方便大家,我特意整理了全国30个城市的惠民保的信息,

我们先来看下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惠民保:

再来看下个二线城市的惠民保:

成都、杭州、南京、苏州。

武汉、重庆、长沙、大连。

厦门、合肥、沈阳、青岛。

常州、济南、西安、兰州。

哈尔滨、长春、南宁、昆明、南昌。

东莞、合肥、天津、芜湖、珠海。

在这份最新的一二线城市惠民保表格中,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惠民保保费相差不大,基本是在100元左右。

不过相对比前几年几十到一百之间的惠民保来说,价格提升了不少。

比如2020年的苏州苏惠保的价格是49元/人,保障一年,而2022年最新的苏州苏惠保价格提升到了79元,保费涨了30元。

保费上涨除了上面说的和保司超赔有关以外,保障内容也增加了不少。

2022年最新的惠民保,相比前几年的产品来说,保障内容更加丰富了。

首先,之前很多城市的惠民保不会把特效药费用列出保障范围,现在的一二线城市惠民保基本都有,而且保障力度也很强。

以重庆渝快保(升级款)为例,

31种肿瘤特药+11种罕见病特药,都在保障范围之内。

年免赔额0,保障金额高达50万,在特定药店就可以报销。

肿瘤特效药的自费费用,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以肺癌靶向药中价格比较低的易瑞沙为例。

单盒价格2300元左右,一个月疗程大约要7000元,如果医保报销90%,每个月还要承担700元,一年下来也要8400元了。

把这些肿瘤特效药纳入保障范围,对带病投保的人群来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其次,有的城市的惠民保增加了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CAR-T治疗药品费用保险金。

以上海沪惠保为例,都这两项都纳入保障范围了,要知道这两个项目自费下来,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也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起的。

相信去年一针120万的天价药让很多人吃了一惊,

如今把这些昂贵的特效药纳入保障范围,无形中帮助了很多家庭。

最后,有的城市的惠民保增加了新冠肺炎补贴和超高自费医疗补贴等,

以东莞市为例,在责任中有超高基本医疗费用补偿。

这样的责任大大降低了因病致贫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不管是保障范围还是保障力度,都越来越强了。

惠民保发展到现在,来到了左右为难的窘态,

像商业方向靠拢,“惠民”就名不副实了。

像医保方向靠拢,保司都赔成那样了,未来还能继续办下去?

惠民保低保费、高保障,是一款很好的产品,

我们普通人要是遇到了,一个字“投”就完事了。

对于惠民保目前遇到的瓶颈,

公子希望惠民保能早日克服,给普通家庭提供更好的保障。

最后,只希望它能存在久一点

195元保额300万,这款城市普惠保险贵不贵?哪些人能买?谁最需要?

16:51 来源: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16:51

城市惠民保在今年继续有着小高潮。

据“北京普惠健康保”官方微信消息,自7月26日开放投保以来,截至7月30日11时,该产品的参保人数突破60万。

这是针对北京医保参保人推出的,一年保费195元,能获得医保目录内外最高300万元的医疗保障。

随着各地惠民保自去年开始各地爆发,价格也越来越亲民,百元以下、百元左右的并不少见。相较典型的大城市专属普惠保险,比如深圳的365元保300万、上海的115元保230万元,北京普惠健康保的价格195元保300万,价格并非最高也非最低。其有哪些保障优势,又有哪些不足?小记带您对比一二。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由于这些城市普惠保险仅限当地医保参保人,不能跨地区投保,因此每人都只能投保本地的产品。不过,通过对比其他地区的普惠保险,可以对本地的保险的保障有更充分了解,对是否满足自己需求也有更深体会。

三大保障责任:医保内、医保外、特药

北京普惠健康保由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由北京银保监局负责监督,是一款城市定制型的普惠商业健康保险。

北京普惠健康保覆盖三大保障责任:

一是医保目录内住院+门诊个人自付费用:超出北京市当年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即可报销,最高可赔付100万元/年,健康人群赔付80%,特定既往症人群赔付40%。

二是医保目录外住院个人自费费用:最高可赔付100万元/年,健康人群只需满足2万元的年度免赔额、特定既往症人群满足4万元的年度免赔额就可获得赔付,健康人群赔付比例为70%、特定既往症人群赔付比例为35%。

三是100种海内外高额特药费用:其中25种国内特药最高保额为50万元/年,75种国外特药最高保额为50万元/年,合计最高保额100万元/年,健康人群的年度免赔额为2万元,给付比例为60%,特定既往症人群的年度免赔额为4万元,给付比例为30%。

可以看出,与其他商业健康保险不同的是,北京普惠健康保,对于恶性肿瘤、肝肾疾病、心脑血管及糖脂代谢疾病、肺部疾病等5类特定既往症人群,均“可承保可赔付”。既往症患者不仅可以参保,参保后因既往症发生的费用也可报销。不过,特定既往症人群与健康人群在保障程度上有所不同,体现为免赔额更高、赔付比例更低。

优势:保障医保内住院+门诊、特药100种

与深圳、上海等做的较好的大城市定制化普惠保险相比,北京普惠健康保的保障内容有差异化。

(深圳专属团体医疗险)

北京普惠健康保的独特保障体现在:一是在医保目录内,多数地区惠民保更多仅保障住院费用,北京普惠健康保则既保障住院、也保障门诊,覆盖的责任更多。

不过,其医保内责任的免赔额稍高,一般医保内住院费用的免赔额为1万,其免赔额与承保期间当年的北京市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挂钩。以2020年为例:城镇职工为3.95万元,城乡居民为3.04万元。

二是特药保障范围扩大到100种,其中包括25种国内惠民常用抗癌和地产药品,以及75种海外特药。海外特药来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机构可提供的特殊药品,适用于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白血病、甲状腺癌等36种重大疾病。

不过,相较其他城市的普惠型保险产品,北京普惠健康保的保障也有自己的不足,即没有覆盖质子重离子治理保障。质子重离子治疗是国际公认对癌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消除恶性肿瘤,副作用小,但其治理费用偏贵,因此很多地方普惠保险会将其列入保障范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和上海的普惠型保险,都强调可以用个人医保账户支付,北京普惠健康保则未提及这一点。不过,北京医保个账资金可以自由支取,因此是否支持个账支付这点,差异并不大。

哪些人能买?谁最需要?

北京普惠健康保的投保人群是北京医保参保人,只要是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在保状态的参保人员均可参保,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该产品的投保人不限年龄、不限户籍、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况,无需体检,高龄老人、高危职业、既往症人群均可投保。

因较商业健康保险来说,其投保人群更广泛,加之价格也更低,因此特别适合被商业健康保险拒之门外的既往症患者,以及高危职业和高龄老人等群体。

此外,如果北京医保的参保人,自身没有重疾险或百万医疗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也可以考虑投保,进而转移大病等情况造成的高额医疗费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普惠健康保的投保日期截止到今年9月30日,不过为了与社保衔接,其承保起始日期为2022年1月1日,保障期为2022年全年。这意味着自今年10月到12月期间,保障是不起效的。不过其对首年投保的客户,赠送起保前3个月增值服务,包括出院后5次复查陪诊或上门护理。也就是,其增值服务的期限为投保期结束后至2022年12月31日。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月27日上午,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发布,作为上海首款专属惠民保产品,“沪惠保”为本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罹患重病大病时,在现有医保之外,再增加一份大额自费医疗费用的补充保障。“惠民保”产生的背景,其发展模式,和未来前景如何?近日,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善诊·海唯共同发布了《惠民保前世、今生、未来——”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研究报告, 系统地回顾了惠民保的发展历程,详细探讨了2020 年惠民保呈现出的快速推进、爆发增长的态势,以及其发展状况、商业模式,并进一步展望了2021 年惠民保是否仍能持续发展以及将呈现出哪些特点。

惠民保险作为一项由政府、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共同助推的新型健康险模式,集普惠属性与商业属性于一体。自 2015 年深圳市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来,惠民保产品于 2020 年快速推进。

其高速发展的趋势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共同作用。多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多份文件,针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提出具体规划与详细构想。

回顾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该险种虽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其赔付金额在医疗支出中的作用仍然有限,因此,在发展传统商业健康险的同时,开发适应我国居民医疗需求,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型健康险产品是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必然趋势。

惠民保作为普惠保险在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探索,既是社商融合健康险的典型模式,也是适应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需要的新探索。同时该产品定价低廉、核保宽松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普惠性,而大多数惠民保险附加的健康管理服务更有利于为居民打造健康管理网络,切实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

2015年至今惠民保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探索、爆发三个时期。

(一)萌芽期:2015年

2015年12月深圳市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是深圳市政府指导下,平安养老保险公司设计推出的首款针对特定城市定制的医疗保险,是惠民保产品的雏形。该险种以低廉的保费撬动高额的保险保障,2015年至2020年,项目参保人数分别达486万、504万、625万、705万、752万,最高覆盖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总数的/share/init?surl=hQxmcTk4l64HfL70hNMyCQ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沪电股份还能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