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基金什么时候火的


在“群雄逐鹿“的中国资管界,东方红资管走出过不少行业领军人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领军人物却都选择“出走”:前有王国斌卸任董事长创立君和资本;后有陈光明与傅鹏博共建睿远基金;再到去年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公募权益部总经理林鹏奔私,创立和谐汇一资产。

近期,东方红资管又一位“元老级人物”饶刚离职。据悉,饶刚是国内最早一批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有近20年投研经验,2015年加入东方红资管,后任公司副总经理。有消息称饶刚辞职的下一站是“老领导”陈光明的睿远基金。而东方红资管向《今日财富》表示,饶刚因个人原因离任。

1 东方红“中生代”登场

根据公告,此次人事变动后,副总经理张锋将任首席投资官,统管公司总体投资策略。

据同花顺iFunD数据显示,张锋的基金产品几何年化回报为10.02%,其管理的产品多为券商资管私募基金产品,目前在管产品共9只。截至3月19日,FOF类产品近三年总回报22.27%,同类排名29/101;混合型近三年总回报21.22%,同类排名79/351;股票型近三年总回报37.93%,同类排名15/54。长期业绩居市场前列,但在今年市场大幅回调下,产品回报不佳,掉至尾端,上述三类产品今年以来同类排名分别为:122/125、351/357、52/67。

面对外界质疑,张锋向《今日财富》表示,经过二十余年的磨砺,东方红投研团队已形成了基于深度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理念。对于未来投研,张锋坚持立足三点:一是价值投资理念之下的多元化,二是投研高度融合,三是专业化基础之上的规模化

“坚持价值投资下的多元化理念。”《今日财富》发现,东方红资管旗下权益类产品较为普遍的投资特点是:同一只基金产品中,相同细分行业的股票持有不超过两只,合计持仓不超过15%。这种不压赛道,分散投资的投资策略在目前市场中并不主流

某业内人士称,这非东方红公司的硬性规定,更像是一种投研“印记”。但由于持有股票主要为“基金重仓股”,在今年春节假期后的市场大幅回调中,东方红旗下基金同样面临大幅回撤。

饶刚走后,原公募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胡伟将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协助固收业务。

数据显示,胡伟任基金经理约10年,统管过基金共37只,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34%,任职产品中最大回撤2.52%,业绩处于市场中游。胡伟表示,“为持有人带来了中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当然,在“灵魂人物”大量流失之下,仅依靠内部培养难以为继。

去年12月,东方红资管在医药研究领域引入强援补短板,获原中泰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大消费组组长江琦加盟,担任公司权益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成立独立的医药研究小组。

近日,原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胡雅丽加盟东方红资管,任公司总助、权益研究部总经理。

“过去十八年,我的从业经历集中在头部证券公司的研究业务条线,大部分时间坚持做一线卖方研究,后来从事了一段时间卖方研究管理工作。亲历了中国资本市场走向规范发展的过程,非常看好资产管理行业的广阔前景。经过近团队20余年的发展,东方红形成上下统一的价值投资理念、良好的投研文化和团队氛围,在国内资产管理机构中独树一帜。”胡雅丽向《今日财富》表示,加盟东方红后,将继续以买方研究为方向精进业务。

资料显示,胡雅丽曾是新财富白金分析师,年连续9年《新财富》金牌分析师“家电行业”第1名,曾任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师(MD)、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在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功底和市场影响力。

3 业绩冲高回落,暂缺“扛鼎”之作

动荡之余,回首过去,东方红资管在2017年迎来高光时刻,其偏股类基金平均业绩高达53.21%,远远跑赢当年上证指数6.56%的涨幅。

2017年全市场业绩排名前十的偏股混合类基金中,东方红资管一家独占6席,其中由林鹏管理的“东证睿华”和“东方红沪港深混合”分别以67.91%、66.7%的收益率包揽了2017年偏股基金的冠亚军。但在“灵魂人物”陆续出走后,业绩逐渐回落。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截至2021年3月22日,东方红资管旗下可查询到近1年收益率的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21只(去除C类份额),仅3只进入同业排名前100,9只进入同类排名前1/4,除“东方红领先精选混合”、“东方红策略精选”两只基金排名居末位外,其余产品排名皆处于中上游。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2017年夺得偏股基金收益率冠军的“东证睿华”如今近1年收益率排名被甩开至在500名以外,截至2020年末,其规模相比2017年末已下降31.65亿元。

总体而言,东方红资管旗下基金业绩并不能算差,但对比2017年的出彩表现,近几年来不温不火的业绩和缺乏“扛鼎”产品的突围难以再激起投资者的追捧效应。

在“灵魂人物”持续出走的情况下,东方红的未来还需有人力挽狂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近日,东方红资产管理权益研究部医药组组长、基金经理江琦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前期下跌,当前医药板块配置价值凸显。从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创新成长趋势未变,前景广阔,我们依然可以在医药行业内部自上而下选出最好的子行业,自下而上挑选一些有长期成长空间的公司,追求公司收入和利润不断上涨带来的市值增长收益。

江琦拥有11年的证券从业经验,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本科、金融学专业硕士,曾担任海通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并曾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中欧基金从事专户投资管理。2020年12月江琦加盟东方红资产管理,担任东方红权益研究部医药组组长。

据江琦介绍,入行十余年,她覆盖的医药板块较全,横跨大医疗18个子行业。“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全的视角去看医药整个行业,我会把90%的时间花在研究医药行业中成长较快的子行业上。包括成长较快的医疗服务外包、疫苗、创新药、创新器械等等,以及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预示着未来创新的技术。”

对于未来投资组合的构建,江琦谈到,大部分仓位将用来配置医药行业里最有成长性的公司,小部分仓位配置经营稳定、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另一小部分仓位考虑低估值反转、具有弹性的公司。

江琦还表示,超额收益来自于对医药行业长期的耕耘,来自于深度的研究和前瞻性的研究。“研究是有复利的,通过不断的产业研究,可以不断地发现机会。二级市场是浮躁的,每个人都会寻找短期内很好的东西,但医药行业需要长期视野。”

医药投资要把握三类机会,今年更看好疫情恢复类板块

江琦表示,投资医药行业未来更多的是要寻找三类机会:

第一类是大部分的时间要去赚成长的钱,寻找好的行业和好公司,伴随它成长并获得收益;

第二类是医药行业中有很多现金牛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成长没那么快,但是能够稳定增长或是具有稳定的分红率,这也非常难能可贵;

第三类是低估值反转型的企业,这类机会通常来自于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公司转型明确或者成功概率较大,这些偏个股的机会也是值得寻找与把握的。

“我觉得医药行业是个值得长期配置的行业,医药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大方向来说,未来十年我们都要不断寻找科技、成长、创新的企业,但是每个阶段的驱动会有所不同。因此,虽然方法论不变,但我们的研究其实是在不断学习和更新的。”江琦说。

展望今年的医药板块,江琦表示,2020年及2021年疫情受益类股票表现更好,而站在今年的维度上,会更青睐疫情得到控制恢复类的板块。

举例而言,由于过去更多资源被投入到新冠疫苗中,很多疫苗接种受到影响,疫苗板块在过去两年中整体受到影响。而今年随着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普及,民众对于接种疫苗意识的增强,以及疫苗大品种的获批增加,疫苗行业或迎来加速增长。

又比如制药装备与医疗设备类企业。从十四五规划中可以看到两大趋势:一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的建设和推动分级诊疗,以满足对大型公共医疗事件的应对需求,医疗设备的需求会增加;二是国产替代的趋势非常明确,这将是未来五年的大趋势。

此外,“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也在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中被提及。疫情后制药装备、原材料等领域涌现出诸多卡脖子工艺技术的需求,这些可以逐步用国产化工艺来替代。因此产业链的上游,即供应链相关的装备及耗材,可能是未来三到五年中成长非常快的子行业。

江琦还表示,今年还比较看好一些低估值、有变化的板块和公司。以药店为例,药店是典型的疫情受损板块,但是药店的线下场景非常重要,随着分级诊疗和医药分开,未来处方药外流是大趋势,未来药店集中度提高趋势会更加明显,连锁化率将进一步提高。

医药行业适合长期持有,率先发现新趋势非常重要

2021年下半年以来,医药板块遭遇较大幅度调整,也让不少基民产生疑问,医药基金是否适合长期持有?主动管理型医药基金是否比被动型基金更具备配置价值?

对此,江琦表示,行业主题基金难免会遇到长期投资价值的质疑。其实放眼2010年到现在,医药行业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2011年,第二次是在2018年(2015年下半年不算,因为那是全市场的波动),第三次就是2021年下半年到现在。

“所以为什么说医药行业投资大部分要赚企业成长的钱?就在于医药行业的长期成长前景是比较好的。根据《‘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高出工业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9%和13.8%,增速居各工业行业前列。医药工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江琦说。

江琦表示,主动管理型医药基金相比被动型基金有两个好处:一是在长期发展的大背景下,优秀的医药基金经理大概率能够抓住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和公司;而被动型的基金大多是根据市值大小来分布的,配置的企业生命周期有所不同。二是在向下波动的时候,被动型基金也有可能波动更剧烈。

江琦认为,在整个市场大环境的波动下,医药行业的波动确实会加剧,但是站在更长时间的维度上,医药适合赚成长的钱,这也意味着长期持有医药基金大概率将比短期持有产生更高的回报。

“投资者很难规避人性的弱点,难免会在市场短期好的时候冲进去,包括在市场火热的时候买入医药主题基金而后遭遇了大幅回撤。但站在更长的维度上,我相信大多数医药基金经理,他们有能力在下一波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选出当中更好的公司。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大家所持仓的公司,也是过去三年逐步被选出来的,只是选到最后大家的选择都差不多而已。至于说什么样的基金经理更优秀,我觉得率先发现这些趋势的基金经理更优秀,因为研究的深度和前瞻对于投资来说非常重要。”江琦说。

原标题:“科技牛”刹车,新发基金找新韭菜难了 | 基市评论

本周初,我们在评论与报道中均提示了市场风险。(详见《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募集超百亿 它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市场狂热时,投资者要冷静》)。

A股的表现很快验证了这种担心:在全球疫情阴霾笼罩资本市场的压力下,A股也未能独善其身。短期调整诱发获利了结,此前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回落明显,稀有金属、采掘服务、化学原料、计算机设备、航天设备、金属非金属新材料、半导体、电机等申万二级行业指数周跌幅纷纷超10%。

“科技牛”被紧急刹了车,让跑步入场的新手基民不太适应。没法躺着赚钱了,便换个策略:像炒股那样炒基金,收盘前半小时疯狂交易,导致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轮流崩溃。

这里要提醒一遍:持有期越短,赎回费越高。少于七天的投资者会被收取高达1.5%的惩罚性赎回费,这比场内的交易佣金高太多了。

赚钱体验的变差也使得情绪狂潮也有所消退。从过去一周新发基金市场来看,产品力与热度与之前相比明显降低。

这是一件好事。如果狂潮延续,无论产品好坏都能卖得出去,受伤的最终还是投资者。比如接下来的新发基金,产品之雷同令人惊叹。

国泰基金将发行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在这之前,国泰已经有一只国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基金(LOF)。

如果说国泰基金发的新产品还有那么一点区别,那么天弘基金的操作真的让人看不懂了。此前已经有了天弘中证计算机指数基金,下周还会发一个天弘中证计算机ETF。

ETF太火爆,基金公司已经顾不上考虑产品在内部的定位是否清晰,外部的竞争对手又有多少了。

再来看看主动型基金这边:

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蔡向阳又要发新基金了。之前的华夏翔阳两年定开募集了半个月,很快会来一只华夏睿阳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经理真的是马不停蹄。

东方红将发行均衡优选定开混合,拟任基金经理陈觉平与王佳骏。就在不久前,陈觉平独自发了一只东方红鑫裕两年定开信用债,王佳俊与徐觅共同发行了东方红安鑫甄选一年持有期混合,王佳俊独自发行的东方红匠心甄选一年持有期。

其实华夏基金可以向东方红学习一下。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做一下排列组合。A基金经理发一个,B基金经理发一个,A+B发一个,B+C还能再发一个。

看起来很无趣,但它们只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产物。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当下新发基金有多疯狂,将来清盘的时候就有多惨淡。2015年的那轮牛市里,诞生了大量看起来前景光明但食之无味的指数基金,最后都走向迷你基金,不得不转型或者清盘。那些用明星基金经理光环来打造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实际管理人已经换了好几拨。那些适应机构需求而生、面目模糊的债券基金,机构资金离开后只留下一个空壳。

而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需要的是能够穿越牛熊的陪伴。

最后,补充一个最新消息:广发基金周六发布了基金经理调整公告。年度冠军刘格菘旗下的两只基金增聘了基金经理。对于刘格菘来说,这是必然的调整。目前他的在管基金规模达到289亿元,涉及权益类基金7只,一个人的精力显然不够用了。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红基金怎么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