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在机场滞留了快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有发出。问就是还没揽收,真的没问题吗?

北京握奇信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1、新建用户时提示“没有纳税人基本信息,该用户可能不是网上申报户”

解决方法:如果是征期内,记下税号、电话,给用户取数,让用户没问题半个小时再进入软件,如果有问题给用户回电话。如果征期过后,让用户征期再新建。

2、新建用户时提示“未认定申报税种,请与税务机关联系”

3、企业的公司名称、开户行、帐号、企业法人等基本信息发生变更

解决方法:让用户找专管员变更,专管员变更之后,给握奇打电话,记税号,取数

解决方法:用户续费之后,分站人员会把证书给用户拷到U 盘里或是发到邮箱里,让用户找到证书,直接双击证书的图标,点下一步,密码是4个1,直到完成即可。

5、安装证书时,提示“此文件在下列运行时是无效的”如何操作?

解决方法:让用户换台电脑安装看是否可以,或是让用户发传真,重新给用户补发一个。

6、IE 里有证书,但是2.0里选不到证书

解决方法:将IE 里的证书和根证书都删除,然后登录2.0软件→建立用户→用户管理→更新证书→根据提示操作

7、 登陆2.0时提示“您的软件不是最新版本,请先退出进行升级”

解决方法:告诉用户公司网址,下载升级包

8、在软件里升级的时候提示“下载升级包200806.zip 失败”

9、在软件里升级时,提示“服务器返回文件错误,错误1706”

10、登录2.0软件时,提示“证书链无效”

解决方法:关闭网上报税软件,右键单击2.0图标-属性-查找目标-ca 文件夹-分别安装两个根证书。

11、登录2.0软件时,提示“证书无效”

解决方法:(1)查看电脑时间与现实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把电脑时间改过来。

云南的鲜花、青岛的海鲜、天津的麻花……这些在过去只能是远方的味道和思念,如今借助便利的快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快递更是方便了你我的生活。

从无到有,从慢到快,在北京,快递业的发展见证着人们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今,快递服务已成为市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6年,中国民航货运部门开展了快递服务业务,把空运物品及时送到用户手里。翟伟/摄
1990年,前来北京采访亚运会的日本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北京街头的摩托快递。
上世纪90年代,每天有300余辆EMS快递车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图为快递员(左一)送件上门。
2009年7月8日,北京市邮政物流公司快递员将当年首张高考录取通知书送到景山中学考生戴高乐手中。 方非/摄
1999年6月20日,EMS工作人员速递一缸活金鱼。 张宏江/摄

50年代就有“快递小包”

1956年7月13日,《北京日报》2版

提起快递,大家都觉得应该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但其实北京邮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就有“快递小包”的业务。

“快递小包”属于特种业务,是为需要快速邮寄邮包的用户预备的,邮资比寄普通包裹贵,使用的人并不多。而且,这种快递业务也不同于我们现在对快递的理解,发快递小包,还是必须得去邮局办理,并不能实现上门取件、送货上门。

当时,市邮局曾要求各邮电局大力发展“快递小包”业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一些邮电局的工作人员见到有人来寄一公斤以下的包裹就“动员”对方寄“快递小包”,理由是“寄普通的慢”。

这样的举动引起市民的不满,本报曾刊发稿件反映这一问题。1956年7月13日本报2版《到底是谁的责任?》中提到,有的邮电局营业员收到一公斤以下的包裹,甚至连问也不问就按“快递小包”价格算钱。

当年,市邮局决定检查与纠正业务偏向,发动职工检查业务中劝寄“快递小包”等错误偏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全国首家“桌至桌”快运诞生

1980年7月15日,《北京日报》4版
1985年7月12日,《北京日报》1版

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高速发展。为适应我国对外交往和国际商业贸易的需要,1980年7月15日,邮电部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州、深圳六个城市同时开办国际特快专递邮件业务。(1980年7月15日《北京日报》4 版,《邮电部开办国际特快专递邮件业务》)北京邮政首先开办了与新加坡间的国际特快专递,统一使用万国邮联规定的EMS标志。

1984年11月,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真正开创了国内快递业之先河。半年多后的1985年7月,由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北京航空货运站成立的全国第一家“桌至桌”快运服务中心在北京饭店开业。这家服务中心设有全球代理网,服务于150个国家的650个主要城市,主要运送文件、资料和包裹等。(1985年7月12日《北京日报》1版,《快运服务中心开业》)

最先试水购买快递服务的,主要是一些企业,他们因为国际贸易往来,急需快递服务。例如,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使用国际特快专递业务邮递单据,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北京分行每天都有大量的收款单据发往美国。使用特快专递一般只要四五天,比普通空邮平均快五六天,而单据提前到达一天,就能多拿到一天的利息。半年时间里,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使用特快专递缴纳的邮费虽然比普通空邮多了4800美元,但多收入的利息高达6万美元。

快递携鲜花走进普通人家

1991年12月6日,《北京日报》2版
1998年6月24日,《北京晚报》4版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快递业迅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普通人也开始用上了快递服务。

最早通过快递送达的是鲜花。用快递送一束玫瑰给爱人,或是快递一束鲜花到医院慰问朋友,一些市民开始尝鲜快递服务。

1991年12月6日本报2版《鲜花快递》报道就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正在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的姑娘,手捧一束鲜花,高兴地感叹:“没想到现在还有鲜花快递这一新行当。”原来,姑娘的好朋友因为工作太忙没能来接她出院,于是专门快递了一束鲜花祝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走亲访友时不再总是提着点心匣子,送上一束鲜花,颇有新意,更显温馨。看到老百姓的消费趋势有所变化,市花木公司下属的诸多花店开展了“鲜花快递”这一业务。

当时,派送鲜花成为很多快递公司的重要业务。一位在日本商社工作的先生,本打算在结婚纪念日和太太共进晚餐,临到约定时间,老板有急事委派,他无奈打电话求助了北京一家摩托快递公司,希望将他已准备好的礼物和一束玫瑰送给太太。几分钟后,快递公司的摩托车手就到他办公室取上了礼物和玫瑰,准时送到了约会地点。(1994年1月1日《北京晚报》2版,《“您要什么?我马上就到”》)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递服务的领域也大大拓展,代购、代取物品、代客办理托运、送快件、送盒饭、送机票、送生日蛋糕、取钥匙……甚至北京南区邮电局1994年还推出过紧急快递寄养业务,帮双职工家庭接送儿童、老人。

当时,快递公司送一个快递报价一般在每件十几元,上门服务不加收费用,服务范围覆盖北京城近郊区,邮件当日送达,三环路以内2至3小时内送达。(1998年6月24日《北京晚报》4版,《同城速递替你跑腿》)

不出家门就可以买到东西,不去邮局就可以寄送包裹,一个电话就可以把你指定的物品送往四面八方……快递服务就这样渐渐走入普通市民家庭。(1996年3月20日《北京晚报》7版,《急送急送 在京城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时,北京已有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100多家。

“双十一”拉高快递员薪酬

1999年10月18日,《北京日报》7版
2011年11月8日,《北京日报》11版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迎来大发展。

1999年3月9日,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正式亮相,成为国内电子商务工程的第一个典范之作。半年时间,网上书店累计收到5000多个有效订单。西单商场、燕莎商城、世都百货等大型百货公司也陆续开通了网上购物。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公司的首都电子商城月营业额达100多万元,他们在全国11个城市建立了快递系统,负责送货上门。(1999年10月18日《北京日报》7版,《网络京城》)

消费类电子商务在中国呈现出极为惊人的发展势头,同时带火了快递物流业。圆通、中通等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大型快递公司相继成立。

2009年“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大幕开启。2010年“双十一”,蜂拥而至的订单就令快递公司吃不消了。分拣货物的工人从每天工作9小时延长到15小时,还是有很多来不及处理的货物。快递“爆仓”迫使不少商家挂出告示,暂停接单和发货。2011年快递公司提前备战,邮政EMS、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9家快递公司,增调约4万名快递员应对“双十一”。(2011年11月8日《北京日报》11版,《快递业急招4万人决战业务高峰》)

快递逐渐成为影响网购交易的重要环节。2010年春节,由于快递公司放假,网店老板小李压下了200多张订单,手机响个不停,全是顾客催发货。和小李有着同样遭遇的店主不在少数。(2010年2月22日《北京日报》8版,《快递公司歇业网店交易遇阻》)

已经习惯于网购的市民,立刻感受到了没有快递服务的不便。“春节前拍下了衣服,却得节后才能送到,春节都没的穿了。”“同城快递一份光盘,都找不到快递公司接单,能接的也得两三天才到。”类似抱怨比比皆是。

面对业务量剧增和人手紧缺的双重压力,各大快递公司都打出了高薪招人的广告。月薪3000元至5000元的平均薪酬水平已经超过当时一些本科毕业生的收入。(2012年1月21日《北京日报》7版,《今起全城难觅快递》)

2013年7月18日,《北京日报》5版
2020年3月10日,《北京晚报》3版

2013年,北京申通等10余家主要快递企业承诺节假日期间不歇业、高峰期间不爆仓。(2013年7月18日《北京日报》5版,《快递行业承诺节假日不歇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坚持节日期间不打烊,也有越来越多的快递员春节放弃归乡,留守北京。2018年大年初一一大早,不少人还在睡梦中,顺丰快递员顾立山已经把40多个快件装上车。“客户接到快件特别是年货都很高兴,常有递烟递糖的。感觉自己就像个传递祝福的使者,挺有成就感。”小顾说。

如今,快递小哥已不仅仅是送快递,他们早已融入社区,有的当上网格员,有的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新的触角和延伸。2019年年初,昌平区招募40名快递员成立“回天”地区快递小哥网格员志愿服务队,两个月队伍就已扩至百人规模。他们在走街串巷时,及时发现和反馈市政设施、市容环境、环保绿化、安全隐患等各方面的问题,成为社会治理的好帮手。去年8月,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也聘请两处物流站点快递员担任园区“移动网格员”,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今年年初,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启动“快递小哥与独居老人有个约定”行动,快递小哥与独居老人一一结对,帮老人实现“微心愿”。

疫情期间,快递小哥依然在坚守岗位,服务社区。2020年3月9日,在北京务工的中通“快递小哥”李杰,受邀出席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当年春节,公司在全国主要城市安排网点和快递人员值守,李杰主动留守北京。“我觉得面对这么大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付出一点力量。我想300万快递小哥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2020年3月10日《北京晚报》3版,《“电视上看到的快递小哥是你吧”》)今年年初,丰台区新村街道怡海花园社区因疫情封控管控时,许多快递小哥加入志愿者行列,义务为居民采买、递送物资,有时忙到凌晨2点。

坚守,因为被需要。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假期,在疫情反复的日子里,在更多日常的生活中,快递员一直在为这座城市传递着温暖与幸福。

(原标题:快递走入寻常百姓家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裹等待揽收两天了还没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