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都有很多跨境初创项目找到浩方集团寻求合作?

  原标题:跨境电商“抢滩”东莞

  原标题:跨境电商“抢滩”东莞

  文/广州日报记者李直建 图/广州日报记者卢政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外界常以此来形容东莞制造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当前,跨境电商无疑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东莞正是全国跨境电商的重要货源地,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东莞是制造业基地,有大量的产品为跨境电商作支撑。”前日,在第三届东莞跨境电商O2O外贸交易会(以下简称“网贸会”)上,深圳市蓝思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并透露已在东莞凤岗建立了3万平方米的仓库,计划逐步将深圳的仓储业务全部转移到东莞。当天,来自珠三角地区的1000多家跨境电商销售商参加了网贸会,与东莞的制造业企业、电商产业园区直接对接。无疑,珠三角地区的跨境电商企业已开始抢滩东莞。

  四成制造业企业开启跨境电商业务

  网贸会在今年进入第三个年头,这场展示东莞跨境电商生态产业链发展的盛会吸引了1000多家跨境电商销售商、300家制造企业、12家行业协会和30家知名大中型跨境电商服务商参与。值得一提的是,1000多家跨境电商销售商来自珠三角各市,尤其是深圳的14家销售总额超过100亿元的大电商也来到了现场,与东莞制造业进行互动对接。显而易见,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对跨境电商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东莞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沃土。”东莞市副市长杨晓棠表示,外界往往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形容东莞制造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6月~10月,东莞市跨境办开展了“东莞市制造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情况大调查”,面对面访问764家东莞制造企业的高层人员,并于本月形成了《东莞市制造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情况大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被调查的764家制造业企业中,有347家企业已经开启了跨境电商业务,占比44.42%。暂未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中,超过半数(50.84%)的企业的表示有计划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对于已开展了跨境电商业务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近两年的销售收入变化很好地说明了跨境电商的发展态势。

  趋势:跨境电商、物流巨头陆续进军东莞

  就在上个月,深圳市蓝思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在凤岗建立了3万平方米的仓库。“在深圳找一个3万平方米的地方非常困难,而且租金要比东莞贵很多。”蓝思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深圳市蓝思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信息及电子消费品、杂货,年销售规模有5亿~7亿元。

  该负责人还透露,接下来会在凤岗设立分公司,逐步将仓储业务全部转移到东莞,并同步开展营运业务。

  除了蓝思之外,浩方、有棵树、通拓、三态、迈峰乐、价之链等国内排名前列的跨境电商都已经或者计划在东莞建立法人机构、开展采购、销售、数据、创投、供应链、人才、仓储等业务。

  跨境电商不断进军东莞市场,而与这个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物流企业也不甘示弱。全球物流行业的市场领导者DHL也出现在了第三届网贸会的现场。DHL区域销售部经理黄轶告诉记者,公司的业务今年年初进入了东莞,已经有跟超过20家企业合作,其中就包括了业务量排在前十的电商。

  每年1.5亿元的电子商务发展资金

  “东莞有一流的跨境电商营商环境,我们率先启用了全国统一版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率先推动了“三互”大通关模式改革,通关便利化走在全国前列。”杨晓棠表示,东莞有庞大的服务支撑体系,集聚了像汇富、一达通、启盈、东轻等400多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能为跨境电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目前,东莞已经形成了市镇两级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政策,并将物流、金融、人才等其他方面的促进政策惠及跨境电商产业。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深圳电商大咖对东莞青睐有加。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政府设立了连续三年、每年不少于1.5亿元的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今年11月,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关于加快推动东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扶持电商龙头企业发展、打造东莞电商品牌、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等。

  另外,《东莞市加快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36套产业政策均有涉及跨境电商的机制安排,涵盖了平台、园区、海外拓展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按照规划思路,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将以城区中心园区为发展龙头,在虎门、松山湖、厚街等具有优势特色产业镇区分批建设系列网商产业园,形成1个中心N个基地的发展布局,打造“政府主导、邮政运营、企业参与、一站服务”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已经拥有各类跨境电商企业5000多家,涵盖物流、支付、第三方平台、运营服务等各个重要环节。但跨境电商企业也存在一定恶性竞争,园区发展定位有待更加明晰。

  就在前日的网贸会上,包括光大we谷产业园在内的5家园区签订了东莞园区联盟合作备忘录,接下来相关部门和协会将联合园区、电商企业抱团取暖,共享资源,联合招商。位于松山湖的光大we谷产业园有六大主导产业,电子商务就是其中之一。产业园项目总经理林建强透露,产业园目前已签约有10多家电商。

  东莞市跨境电商协会会长肖华彬介绍,希望通过园区战略联盟,吸引更多的深圳知名电商在莞建仓,以促成东莞制造业与知名电商的深度合作。

Shopee是东南亚及台湾地区的跨境电商平台,已开通的站点有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巴西及中国台湾。总部位于新加坡的Shopee,在中国上海、深圳及香港均设立了办公场所。

Shopee是新加坡上市公司Sea旗下的电商业务产品,Sea(冬海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有三部分,它们分别为:Garena(游戏),Shopee(电商)、AirPay(支付)。

Sea于2017年10月在美国上市,首日涨8.4%,市值达到51.7亿美元。而Sea旗下的Shopee电商平台,目前在东南亚的发展现状,也可以说是一马当先。

Sea在上市前,创始人李小冬(Forrest Li)持股20.7%,拥有44.9%的投票权;腾讯持有39.8%股权,拥有29.8%的投票权,为Sea最大股东。

2020年Q1,Shopee总订单数同比增长111.2%,蝉联东南亚购物类App下载量及月活跃用户数第一。Shopee在2019年的Q2、Q3以及Q4季度,这两项数据也排名第一。

Shopee的母公司Sea,从商业构思到落地雏形再到规模企业,一路成长,可以说是并不容易。Sea起初并不叫Sea,它是从GGgame到Garena再到Sea,这样蜕变而来。

在这背后,有三个人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及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三个人分别是陈欧、李小冬、冯陟旻,而且,他们当中有两个人是中国人。

陈欧:中国四川人,1983年出生,16岁就早早出国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计算机学士。

陈欧在中学时代,有一个很多青少年都有的特点,就是喜欢玩游戏,但他与多数人不同,他不仅喜欢玩游戏,而且游戏玩的特别好,更让人讶异的是,陈欧还是一名学霸,拿过奥数一等奖,还拿过电竞职业魔兽争霸第四名。

在新加坡读大学期间,因陈欧对游戏的执念及热爱,让他于2005年,在大四仅靠着一台笔记本,创办了在线游戏对战平台GGgame,GG的意思其实就是good game。在GG游戏平台,cs1.5与魔兽争霸就位列其中。

2006年,23岁的陈欧申请斯坦福大学MBA,2007年,陈欧被成功录取。也正是因为到斯坦福读MBA的历程,陈欧经过中间人介绍认识到了李小冬,陈欧与李小冬在饭桌上的交谈,促使了李小冬做出了加入GG-gamey的决定。

因为那时,国内有浩方、vs之类的游戏对战平台,而在东南亚地区,这是一个空白区域。陈欧除了是学霸、除了是高阶玩家,他的商业嗅觉也是十分敏锐。在创立了GGgame游戏平台之后,陈欧还把这个平台运营的风生水起。

李小冬:出生于中国的天津市,据资料显示,其为新加坡籍,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系。

李小冬毕业后曾在Viacom Media Networks、CorningInc及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任职。期间因不满自身当下现状,便于2006年考入斯坦福MBA继续深造,比陈欧早了一年入学。

在李小冬决定加入了GG-gamey之后不久,2007年3月,GG-game公司注册成立,李小冬占股30%,担任CEO。陈欧占股35%,剩下的35%股份归属投资人以及用于员工激励机制。

在公司成立后不久,陈欧去斯坦福读书,2008年他卖掉自己持有公司的股权,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GG-game。而后,在李小冬的带领下,GG-game改变原有业务模式,专注游戏开发与运营业务,公司也早已改名为Garena。

GG-game对战平台的运营模式难以持续是必然的,站在今天的角度往回看,包含GG-game在内的所有的游戏对战平台,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

它们像是过去到现在的过渡,它们的局限性太强,对战平台主打的匹配、联机、交流功能,太容易被替代,被整合到游戏本身的框架之中。

在改变了运营模式之后,2010年Garena拿下了英雄联盟在东南亚的代理,随着时间的推移,Garena在东南亚一系列亮眼的表现,吸引了腾讯的注意,腾讯从2013年开始,便对其进行多次投资。

2017年5月,Garena再次改名,公司名称正式更为Sea,并于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5年,李小冬在Garena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创立了主打移动端的电商平台Shopee。

冯陟旻:中国江苏人,2000年获政府奖学金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就读计算机科学专业。

冯陟旻在大三时,便获选NUS的海外分校项目 (NOC) ,他一边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一边在硅谷的公司工作。毕业时成绩优异,获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后经过8轮面试,进入国际顶尖咨询公司麦肯锡。

冯陟旻在麦肯锡一待就是7年,后来他离开麦肯锡,加入德国初创企业孵化器Rocket Internet,并在其孵化的电商平台工作,冯陟旻先后在东南亚地区的电商平台Zalora以及Lazada担任区域董事经理职务。

因对Lazada发展的不满,冯陟旻在经过思考之后,选择离开Lazada,而后在李小冬的盛情邀约之下,他加入了Garena。2015年Shopee应运而生,冯陟旻成为Shopee的CEO。

冯陟旻在Lazada的工作经历,让他在加入Shopee之后,对Shopee整体的业务规划都十分清晰。之前在Lazada走过的弯路,也让冯陟旻在Shopee的运营布局上如鱼得水。

实,在当年的东南亚地区,谁都不明白东南亚电商该怎么去做,基础设施匮乏,电商服务生态缺失,相应的人才又少之又少,在这个市场发展电商,大家都还处在一个试错阶段。

这里,关于陈欧离开GGgame,根据外界的声音来看,有两种版本。

陈欧去斯坦福是为了公司发展,想给公司获取更多资源,但是,在陈欧离开之后,李小冬排挤元老,去“陈欧化”,擅自将公司改名为Garena,架空了陈欧的权利,对外宣称自己就是公司的创始人。后来陈欧选择放弃公司,并卖掉股权。

陈欧去斯坦福读书,因为时差、精力等等原因,没有参与过公司运营,也无心管理公司,于是陈欧主动联系到李小冬,表示想卖掉自己的35%股份。因为当时公司还实现未盈利,但李小冬出于仁义,凑出来了70万美金买下了这35%股权。

关于网传的两种版本,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话说回来,李小冬、陈欧虽不能强强联手,但他们如今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大有建树。

每一家公司的发展,总要经历那么几个关键的、决定生死的创世时刻。时代赋予了人们巨大的机会,优秀的人,能够成就强大的企业,甚至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只愿意用坚实的双手将勇敢者高高举起。为什么要了解一家公司的过往,因为这能给人以赞许、鼓励及警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量创客是不是跑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