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属于欧洲货币市场吗

  已经正式开通的中国部分城市到香港旅游的“自由行”给赴港内地居民带来了意料不到的惊喜和兴奋:在香港购物,即便兜里揣着的全是人民币或国内银行的人民币信用卡,大家都可以在当地轻松消费。当然与国内游客同时体会到改变快乐的还有香港居民,因为他们看到,离岸的人民币正一步一步地向着自己走来。

  虽然香港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将于2004年1月1日才真正实施,对香港工商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带来的良性影响到时才能真正实现,但是相比之下,香港能否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一颇富争议性的课题,也就比起任何时候都更有现实意义。

  2003年7月初,进京述职的香港特首董建华回到香港公开表示,CEPA金融方面将有四方面的重大调整,“中央同意当条件成熟时,优先考虑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董建华还透露,就CEPA金融方面的安排,中央政府已经作出四项重大调整,央行正积极研究允许香港银行试办个人的人民币业务,包括存款、汇款、兑换和信用卡业务。

  利好的消息使港府高层官员热情难奈,并频繁飞往内地展开磋商。上任不久的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日前访京结束时公开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央已承诺会优先让香港处理人民币流通和兑换业务,这是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先天优势。香港总商会主席黎定基在访京归港后透露,对于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问题,不少内地官员已经表达过,在未来更多时间内,内地财金人员将就如何落实展开积极研究。

  “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愈加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不可避免。”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论坛上的演讲显得比政府官员更加豪情。曹认为,在经贸方面以外,CEPA对金融方面的安排将是必然的。如果使香港成为人民币最大的流通市场,将会对香港的经济带来帮助,同时,又避免了一下拉开闸门、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过程中对市场造成的冲击,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赢得时间和经验。

  乐观并不盲从,更多的香港经济学家在热论中显示出了自己的睿智与冷静。他们认为,现在的香港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今的香港已不再是一个繁荣而出口畅旺的独立小型开放经济体。而是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进一步将香港经济整合到内地经济体系中,因此以往以美国为主体的出口型独立经济体已转变成以中国内地为主体的附属型经济体。与此相呼应,以往实施美元联汇制的辉煌经济时代已一去不返,应该在粤港两地第二次产业整合的大框架下设计更符合香港需要的汇率制度,这种新的汇率制度的核心就是除继续维持港币与美元挂钩的前提下进一步与人民币挂钩的复本位联系汇率。而所谓的复本位制度就是同时以美元和人民币为准备货币。目前中央政府已经考虑在香港施行人民币业务,而该业务可为未来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打下雏形,因此也为复本位的推出提供了可能。

  就在港人展开双臂准备拥抱人民币之时,中央政府及时送去了浓浓的“桂香”。2003年8月23日,一个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带队的课题组专门赴港,调研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港开办人民币业务,为中港金融合作细则的出台探索理论框架。香港金管局发言人表示,金管局与代表团讨论了香港银行处理人民币问题,并认为随着内地放宽个人游,人民币在港的流通量将会增加。同时,代表团成员表示,支持香港银行接受人民币存款,而且长远可考虑在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9月1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将带队,联同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官员到港出席了金管局的研讨会,并与本地金融监管机构就在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磋商。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对于放宽人民币出境管制规定,外管局目前正在积极研究中。

  “香港将很快成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并先从人民币离岸存款经营业务开始着手。”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宋运肇在日前于香港举行的港台经贸论坛上的煽情也许代表某种希望。

  香港维多利亚港不仅有美丽的风景,两岸还有600多家货币兑换店。中国内地部分城市到香港旅游的“自由行”实行后,首批来自内地的大量游客已经也为这些货币兑换店带来不斐的生意,身为一家货币兑换店的许经理笑言,从来没有想过一天之内能够有高达六位数的人民币兑换生意。

  这种生意一方面深受香港人欢迎,另一方面又成为香港与内地两地金融当局一个烦恼。虽然目前有多少人民币现钞沉淀在香港仍是一个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但据估计这一数字至少在500亿元以上。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测算,以2002年内地访港旅客682万人次计,假设旅客每人每次按照规定平均携带人民币6000元,由内地访港旅客带入香港的现钞人民币就达409.5亿元。而1996年到2002年内地访港旅客带入香港的人民币总量则达1520亿元,假设每年流入香港的人民币1/3沉淀在香港,则目前在港较为稳定的人民币现钞就超过500亿元。考虑到内地旅客每次携带人民币往往超过规定,实际沉淀在香港的人民币可能远大于700亿元。

  瑞银华宝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目前在香港较为稳定的人民币存量大约有500亿至600亿元之间,不稳定的流量也有500亿元左右。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渐落实,到港旅游、购物的人数还会成倍地大幅度提高。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师梁兆基也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估计中央政府公布的放宽对大陆居民赴港旅游限制的政策将在2004年向香港经济注入500亿港元,香港市场上2005年的人民币规模会达到1570亿元-3130亿元的规模。

  “事实上,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港币的第二大交易货币。”年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做合作研究,目前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的易宪容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是一个没有外汇管制的地区,以前香港人兜里揣的多是港币、美元等货币,现在人民币也开始占一定比重,毕竟人民币的利率要高于港币,有些香港人还企盼着人民币升值。

  面对着近几百亿人民币在香港的流动,香港银行却爱莫能助。目前人民币在港的兑换途径主要有三:一是通过众多的货币兑换机构,如客户将人民币存入其在内地银行的指定账户,则可凭银行存单在港提取港币;二是通过银行的人民币汇兑或刷卡业务,如中银香港的ATM机上可直接提供内地人民币信用卡服务,客户可选择提取港币或人民币现钞;三是通过香港的无本金远期交割交易(NDF),用于对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货币进行离岸交易,人民币目前日交易量约为5亿美元。可以看出,人民币目前在港的流通基本上处于银行体系之外,这种半地下的流通状态没有解决人民币流出并安全回流内地的关键问题,而大规模的人民币体外循环状态既增加人民币在香港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也不利于国内央行的监管。这无论对内地与香港两地货币管理部门,还是对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将这些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这就要求把香港建设成为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实际上,从人民币在国际流通的现状来看,中国周边的不少国家早已把人民币作为该国可流通的硬通货币了。如蒙古、缅甸、越南等国家及地区,人民币早已成了受欢迎的货币,在商品贸易和旅游消费中的使用规模不断在扩大,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已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可以说,人民币的强势及在国际上的广泛流通,在境外寻找一个人民币的交易市场显得日趋重要。

  从香港来说,首先它是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内地则是香港第一大贸易伙伴,香港有2000多家中资企业,而内地的港资企业逾万,港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兑换需求很大;其次,人民币向香港的流动也包含着人们对两地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憧憬和宏观“套利”的需要。内地A股和香港H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差,加上对两地资本市场日益融合的现实考虑,导致近年来宏观“套利”资金不断从内地向香港流动,各种形式的赴港“炒股”旅游也悄然涌现。不仅如此,香港一直精心维护着全球最自由的市场经济的美誉。在香港,人民币和其他货币是否可自由兑换并无专门法规,任何机构如果觉得从事人民币兑换业务有利可图,就可申请兑换牌照,然后从事汇兑业务,其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基于此,有专家指出,香港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已是大势所趋,而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将不会仅仅限于香港一地,而且将顺理成章地扩展到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全球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贸易、投资扩张及石油支出的增加,各国的货币与信用需求得到了快速的扩张,而欧洲离岸金融市场的高效率运作正好适应了这种信用需求的扩张。如具有弹性的多元化的利率结构,能够调和不同货币、不同期限的资金供需。在此段期间,无论是短期(一年以内)资金交易的欧洲货币市场,还是长期资金交易(一年以上)的欧洲债券市场都得了迅速的发展。

  如在1960年欧洲美元大约在10-20亿美元之间,到1964年就上升到190亿美元,1984年上升到23830亿美元,1987年全球欧洲美元金额达52460亿美元,这一数额均大于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额。目前,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就在于伦敦拥有全球最为活跃的欧洲美元离岸交易市场(每天约4620亿美元),伦敦的美元交易量较之美国本土还要高(美国为日均2360亿美元左右)。香港之于人民币,能否像伦敦之于美元,从人民币的离岸业务中获得发展的新机遇?敏锐的香港金融界人士已经意识到人民币离岸市场可能带来的巨大商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巴曙松认为,把香港建设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对香港来说不仅仅是商机问题,而是决定香港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香港金融中心的国际化色彩有些褪色。香港的跨境借贷规模一度超过美国,但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迅速下滑,目前仅仅与新加坡持平。香港市场上跨境负债业务占全球的市场份额也在迅速下降,1995年这一比率还是8.5%,到2001年底就下滑为2.4%了。香港如果要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必须开辟新的金融产品市场,而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则是其中最富有吸引力的办法。

  不仅如此,有专家认为,在当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就必须寻找窗口进行试验,而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享受充分开放的特别行政区,理应是进行人民币离岸试点的最佳选择。通过试验不仅可以看出人民币受到的冲击到底有多大,而且这种试验对中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及人民币的逐渐放开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这种试验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目前内地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大障碍是,没有一个在市场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率指标。但是如果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与此同时,香港若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还可以为内地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目前内地的外汇市场缺乏足够的规避外汇风险的金融工具,而没有外汇市场的各种指标作为参考,中央银行的外汇政策调整也必然缺乏足够的市场依据,如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参照。

  然而,由于内地和香港金融体制大不相同,对于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有专家指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不能操之过急。被普遍认同的担心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兴起是否会对境内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冲击。同时,也可能有机构利用香港经营存款业务的条件,囤积人民币进行洗钱活动,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可能会对境内银行业的人民币存贷款业务构成竞争,其业务发展过速或者监管过松,有可能影响到内地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

  不过,也有专家学者表示,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巴曙松为此撰文说:“只有在建立安全和有效的渠道后,保证香港人民币存款有规范地回流内地,监管机构才能够考虑发展其他的银行业务。比如逐步允许香港银行将存款转给其在内地的分支机构,或允许其内地分行参与拆息市场获得人民币资金;允许指定的香港银行从事人民币放款业务,向指定的企业贷款;当条件成熟后,完全放开香港银行的人民币贷款业务,或开发其他各种银行和金融业务。届时,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步伐自然会加快。”

  对于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负面影响,易宪容说,国家金融安全是在金融配置效率下得以保证的,对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弊端的考虑更应该看到其正向影响。如让人民币在海外流动进入“阳光通道”,减少“洗钱”事件发生并加强央行对其监管;提高人民币资本的流动性,提供储蓄者在安全性与流动性之外更高的收益率;为借贷双方提供更多的信用选择工具,增进金融效率;通过规模经济,打破国内金融垄断,使借贷双方更有效地分散风险,增加套利机会,弱化国内金融管制,从而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降低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促进国内金融业的竞争与金融业人才的培养,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等。争论也许还会继续,但结果只能使香港从中受益。

  如同SARS的突如其来,中银香港也经过了一段不期而至的6月阴霾。但很快,这就成为昨天的故事。当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话题被内地和香港众多媒体竞相传播时,细心的投资者应该不难发现,中银香港在证券市场上的反应已经悄悄有了变化。2003年6月初,在中银香港人事动荡之际,其股价曾跌穿8元,此后一直没有明显的大涨迹象。但在李扬率团前往香港考察之前的8月19日,香港股市连续第6个交易日走高,并创下13个月来的最高点,其中中银香港涨幅最大。此后,香港市场对中银香港的关注日渐升温。

  实际上,已经被“离岸”调动起热情的已不止中银香港一家。在东亚银行执行董事陈棋昌看来,根据更紧密经贸关系,中央将允许香港银行在港经营人民币业务,当中包括信用卡业务。他说,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对香港银行业会有帮助,其中允许香港银行向当地居民提供信用卡业务,对银行的益处更大。

  渣打银行中国区前总裁黄远辉甚至已经为人民币业务给香港银行带来的丰厚回报算了一笔账:即使仅按300亿元人民币计算,如果能完全纳入香港银行体系,如果按1%的费率计算,单是吸收存款就能带来3亿元的利润。瑞银华宝进一步指出,如果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人民币业务可以为香港银行业带来26亿港元的利润,约占香港银行业每年利润的近4%。

  因此,在中央政府表示将考虑在香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消息后,想得到这笔业务的除了中银香港外,渣打、汇丰也已先后向两地主管部门发出明确信号,希望成为人民币在港的结算银行。其中渣打已提交正式申请,汇丰和中银香港也已表达了申请意愿。实际上,早在今年第二季度,很多香港银行就在内地设立了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当时是为了配合QFII和QDII的推出。现在虽然QDII还没有开放,但对香港市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话题更具兴奋度。

  “中银香港在港发展人民币业务有着超群的优势,如果香港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信用卡业务,中银将会考虑在香港推出人民币信用卡,并利用内地中行的网络及支付系统。”中银香港副总裁朱赤此前对媒体表示。“一旦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首先成为人民币结算银行的金融机构最合适的当属中银香港。”香港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市场分析师指出。的确,尽管此前中银香港换帅事件曾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但并未妨碍其业务进展,它在香港金融界的实力有目共睹;同时,中银香港的“母体”是中国银行,如果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并且采用允许香港银行接收人民币存款,然后将存款回流到央行,央行按储备利率向存款行支付利息这种方式的话,中银香港操作起来,显然较其他无内地背景的香港银行更有优势,或者说,会更熟练地遵循相关的政策规章来操作。

  早在今年年初,中银香港就专门调集旗下精兵强将、经过详细调查论证后得出了一份长达数万字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由于港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将直接影响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而三种方案的差别主要在于人民币离岸的范围不同,因而其作用和对资本账户管制、货币和外汇政策的影响也就不同。“方案一”提出,允许香港的银行接收人民币存款,但不允许发放人民币存款,应将存款回流到中国人民银行,并按储备利率支付利息。“方案二”提出,允许指定的香港银行开展人民币存款业务,贷款只发放给香港经指定的企业。“方案三”提出,允许所有香港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在人民币贷款业务上也不受限制。三种方案相比较,依次越往后开放的程度越大。工银亚洲的分析人士说,因为中银香港的背景和其他银行不同,它所做的研究报告往往可能更接近或符合内地的政策取向。事实上,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银香港的研究报告对两地都有利,能得到两地监管部门和市场的认同,最后执行起来当然也不会落在别人手里。

  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并非最近才有的动议。几年来围绕这一设想,香港银行界屡有讨论,在2002年更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不过中央政府给予了谨慎的回应。据当年11月《香港经济日报》的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否定了短期内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可能性。他表示,正研究如何处理大量留港的人民币,但目前并不具备条件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让香港银行从事人民币存贷业务。但随着CEPA后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呼声日盛,中央政府再度给予回应并在口子上开始有所松动。

  国家外汇局负责人表示,人民币离岸中心在香港设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由于两地设施不配套,所以还要经过一个相当的过程,在年内可能无望启动。但如果人民币能够在明年通过深圳向内地回流,则意味着香港在明年迈出了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第一步。根据媒体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国际收支处处长程清波透露,外管局已向国务院提交方案,希望将滞留在香港各银行的境外人民币,通过深圳向内地回流,估计这一方案明年便可得到落实。这将是香港迈向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第一步。

  易宪容认为,多年来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现实进展之所以缓慢,可能与中国的金融制度障碍有关,即建立离岸中心,资本账户的开放与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最近出版的香港恒生银行月报也指出,香港何时成为羽翼丰满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不可避免地与内地放松资本账户的管制纠缠在一起。月报认为,这要看何时找到一个资本外流而不影响内地金融和货币体系稳定的有效方式。

  人民币离岸市场作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所必需的金融基础设施,其形成和发展都得以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基础。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无论是美元、英镑还是日元,几乎每一种国际货币的形成都少不了离岸货币市场的支持,但无论如何,货币的国际化是其离岸市场形成的重要经济基础。虽然现在人民币的地位日盛,声誉日隆,但受各种经济与政治因素的制约,人民币要走出东南亚这一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尚未占据重要位置的区域,成为继美元、日元和欧元之后的第四大国际货币并非朝夕之事。

  离岸金融市场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上层建筑,即高度市场化的金融体制,尤其是灵活的汇率制度和货币可自由兑换。一般说来,离岸货币市场的形成是一国经济和金融高度市场化、全面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此而论,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安排和资本项目的管制,会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最大制度障碍,并进而成为大陆与香港之间加强经贸联系与资本往来渠道的梗阻。因此,中国适时地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建立自由资本流动新体制,显得越发紧迫。

  然而,对外开放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国内金融体系,中国金融体系的困难和矛盾使中国在汇制和资本项目开放方面心存重重顾虑。政府料不会为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强行上马而仓促加快金融改革的步调,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无疑只能在中国金融体系的这种疑虑与矛盾中逐渐释放其能量。要将香港打造成人民币离岸中心,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首先,在将香港塑造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时,应对形成人民币资金的合理回流渠道予以高度关注。目前看来可能的渠道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做法是指定一家在香港的中资银行为结算银行。这样由香港本地银行直接吸收人民币存款,而结算银行则给出一个购入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结构,此利率水平大体等于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加上香港银行运作人民币业务的成本。这样香港银行业所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就可以通过这家中资银行规范地、有序地向内地回流。从而既解决了香港银行业吸收人民币存款后最为棘手的资金运用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香港人民币存款和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之间的偏离。第二种做法是针对有合理的人民币来源渠道的香港企业,可将其对内地的人民币投资视同外资对待。如此一来,顺畅的人民币回流渠道可从根本上消除境外人民币投机性囤积的可能,从而减轻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威胁,有利于推动内地人民币资本项目渐进式开放的步伐。

  其次,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必须得到国家和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的配合。比如说,要允许人民币在香港的自由流通,这其实是对既成事实合法性的追认。但港币和人民币两种货币在香港的合法流通并不意味着港币将逐步退出流通体系,毕竟港币的流通规模在香港仍然约为人民币的20倍左右。同时,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回归后,港币作为香港特区法定货币继续流通;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区政府,港币的发行须有100%的准备金。但一种新的流通货币必然将给香港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香港金融监管部门也需对金融机构吸收人民币业务活动进行监管,以维护人民币汇率及其离岸市场的平稳。最后,还需要对挖深香港资本市场这个“资产池”达成共识。目前国际流行的说法是本币及其资产的境外发行,可能会被国际投机者囤积起来充当冲击本币汇率稳定的工具。但有学者指出,这种看法忽视了本币及其资产境外发行的另一面。以人民币为例,正是由于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或者人民币资产,才会关心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稳定,国家也才能在获得国际铸币税的同时,逐渐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003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香港银行将在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四项个人人民币业务。据悉,央行将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选择一家符合一定条件的香港持牌银行并授权其作为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香港银行可以开始个人的人民币业务虽然是很小的开始,但是很重要的开始。”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预言道。看来,人民币离岸驶向香港还有“最后一公里”。来源:人民网

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 一、离岸债券 离岸债券是指借款人在本国境外市场发行的以本国货币为 面值的债券。离岸人民币债券就是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发行的以 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本文介绍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就是在香港 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 二、香港债券市场的形成 由于香港政府长期实行保守的财政政策,一直有财政盈余, 无须通过金融市场发行政府公债来筹措资金,因此,长久以来就 没有形成一个政府债券市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债券市 场才开始启动。1975年,港府首次发行政府债券,期限为5年, 共集资

    新华社香港6月25日电 (记者 吴铮)2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与欧洲清算银行、摩根大通推出跨境抵押品管理服务,帮助国际金融机构从香港获得离岸人民币流动资金;本月稍后时候,230亿元人民币国债将在港发行,外国中央银行得以从香港认购人民币国债作为国家储备……

    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目标稳步迈进。

    “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凭借独特地位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

    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以2004年香港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为起点,历经人民币业务扩大、境内外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建立与“扩容”等关键节点,至今成果丰硕,包括存款、汇款、债券、基金、保险、黄金、股票等离岸人民币业务多元化发展初具规模。

    在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方面,香港自2009年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迄今已发展为支持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支付的重要枢纽。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经香港进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达19150亿元,相当于2010年的5倍多;今年第一季度则达5712亿元。

    在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方面,香港积极开发多种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以提高境外人民币流动性:包括香港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首批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基金、全球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交易所买卖基金(ETF)……

    金管局数据显示,在人民币融资需求日增的情况下,2011年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点心债)增至1080亿元,是2010年发行额的3倍。

    陈家强介绍,香港已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中心。今年前5个月有40笔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同比增加约30%;发债总值为404亿元,同比增加约40%。发债体也由内地金融机构扩展至国际企业和机构。

    他特别提到,财政部6月即将在港发行的国债不仅规模大,而且其中一部分首次特别配售给外国央行。“中央利用香港的平台,让外国央行认购人民币国债作为国家储备,意义重大。这不但有助于推展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更让人民币走向国际迈进一大步。”

    在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方面,香港已形成最庞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2011年年底接近5900亿元,比2010年年底的3100亿元增加约9成。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说,香港之所以取得这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既是因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日趋成熟,也是由于中央政府扩大政策空间,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间的人民币资金更有效循环流通和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之于中国,就好比是‘养儿子’的过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阶段,香港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育儿园’。”——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香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硕果累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自去年第三季度离岸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淡化。有观点认为,市场看淡人民币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汇丰银行分析,人民币升值预期淡化不仅不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反而有助于解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因为一方面,投资者对离岸人民币交易的巨大需求已极大提高了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中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单向预期在某些领域会阻碍市场发展。

    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梁凤仪也认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流动的趋势不但没有阻碍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反而带动更多人民币融资需求。

    金管局强调,人民币存款量并非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唯一指标,更重要的是看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能支撑哪些金融活动以及是否能有效运用。

    金管局副总裁彭醒棠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196家银行成为香港人民币清算平台的参加行,其中170家由外资持有或在境外经营业务;海外银行在香港银行开设的人民币代理账目共计1100多个,香港银行对海外银行的应付及应收款项分别达到人民币1280亿元和1460亿元,显示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银行积极利用香港稳健平台和庞大资金池向其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

    按李小加的观点,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就像“养儿子”,即便历程艰难,长期而言也利大于弊;香港作为第一所培育这个“儿子”的“育儿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但一旦办好这所“育儿园”,香港就可以进一步办人民币国际化的“小学”“中学”“大学”。等人民币国际化最终从香港“毕业”走向全球,香港就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伦敦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将与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中心达致优势互补。”——汇丰银行香港区总裁冯婉眉

    看好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并非香港一地。伦敦、新加坡等地均致力于发展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一面发挥独特优势向“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目标迈进,一面积极与伦敦等地合作,共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多项措施,推动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去年8月在港宣布的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RQFII方式投资境内证券市场等措施,突破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藩篱,使人民币回流机制在香港人民币投资、债市、股市和汇市四大领域齐备,成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发展的重要进程。

    为助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金管局推出“放宽对人民币未平仓净额的监管规定”“提供短期人民币资金”等多项措施,并与英国财政部倡导成立合作小组,进一步推动香港和伦敦在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深化合作。

    这个合作小组5月在香港召开首次会议,商定一系列有关人民币流动资金供应、支付及结算安排、产品与市场服务的项目,6月25日推出的跨境抵押品管理服务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此服务,国际金融机构可利用在欧洲清算银行或摩根大通所持的证券作为抵押品,与金管局辖下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成员就有关服务进行三方回购协议交易,从香港市场取得港元或人民币流动资金。此外,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自6月25日起延长运作时间,以方便欧洲时区金融机构更有效利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平台。

    冯婉眉认为,在伦敦开展人民币业务有助于英国乃至欧洲大陆的投资者逐渐认识并熟悉人民币产品。伦敦能在促进欧洲的人民币支付等方面扮演领导角色,而在开发更广泛的人民币产品方面需从香港“取经”。因此,伦敦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将与香港优势互补、彼此获益。

    离岸人民币业务已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大支柱。“如果10年后回首,香港最大的发展可能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带来的机会,”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王红欣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