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货源哪里找?

现在,我的朋友圈发的都是跟抗疫相关的事情,有的客户的消息,我都不回复了。大家都忙着抢菜呢,谁还想着工作,先吃饱喝足再说。

这是李新宇封控在小区的第23天。

他所在的上海浦东北蔡,是这波疫情的重点区域。他居住的小区,五千多户居民的生活物资主要靠居委会发放和社区团购。

李新宇是一名房产销售,疫情期间工作几乎停滞。4月1日,他创建第一个“蔬菜大米团购群”,磕磕绊绊地成了一名“上海团长”。


李新宇建的蔬菜大米团。文中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他遇到过供应商“放鸽子”;业主日常“信息轰炸”;遇到过订购50斤的大米,只要装一小袋的独居女孩;也遇到商家发货质量参差不齐时,主动帮他解围的居民;以及把油盐酱醋借给他,热心帮他找猫粮的邻居。

人与外界相对隔绝时,街坊四邻的关系显著起来,这是李新宇的疫情故事,也是一个上海小区的自治样本。

“我自己建了一个蔬菜大米群,帮大家一起解决物资问题”

我住在浦东北蔡锦绣路附近,属于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3月18号,我所在的小区开始封控,现在已经有23天了。我们小区有164栋楼,大概5000户,其中有五栋楼被贴上封条,出现过阳性病例。

我们小区2003年竣工,算是次新小区。小区居民里面,上班人群居多。

刚封控的时候,我想着48小时就结束了,也没有囤东西。当时,在浦东三林镇菜场卖蔬菜的一个老板建了一个供货群,我们小区挺多人从他那能买些蔬菜和大米,我也在他那买了半只鸡、西红柿和绿叶菜。

我发现这个老板挺忙的,群里很多消息他都来不及回复。我就私聊了他,想帮忙打打下手,帮忙统计群里小区居民的需求。因为我是做房地产销售,对周边小区情况比较熟悉,也能提高他的配送效率。

但大家的需求量特别大,想买的东西五花八门。另外,老板不仅配送附近区域,几公里外的订单也会接,他一个人忙不过来,那个群仅维持了两天,就发布群公告说,不送了。

随着疫情发展,居委会陆续建了几个群,帮大家购买物资。

4月1日,我加了居委会的线上5群,入群不到两个小时,大米已经卖完了。当时我感觉很紧张,到处找大米的销售渠道,又马上下单了50元一包的蔬菜礼包,包括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土豆等。

我就想到自己建一个蔬菜大米群,组织大家团购,帮大家一起解决物资问题。4月1日晚上,我建了 “蔬菜大米团购”群。把微信群二维码发到小区的各个群里,让大家帮忙转发。

因为我在房地产公司,以二手房、新房销售为主,不少客户要等到解封之后,再实地看房。封控之后,我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4月2号,公司成立了一个公益群,鼓励大家做社区公益,可以免除线上办公及工作考核。我们大区里面,有22个小伙伴选择做社区公益替代线上办公。

我联系上的第一个供货商是公益群里公司同事介绍的,当时,他那边20斤一袋的大米都卖完了,只剩下50斤一袋的,蔬菜包30份起送。我们群里总共下单了7袋50斤大米和53份蔬菜包。

那会儿,浦东新区中环以外的一些地方没有完全封控。像康桥、周浦、南汇等地方还可以采购物资,这个供货商去南汇那边采购,再给我们送来。他同时还做京东配送,因此有通行证。

但后来,区域管控变得更加严格,他就送不了了。

我们小区订货量比较大,大多数货源都是其他小伙伴转介绍的,因为他帮别人送过了,相对来说比较靠谱。不会发生那种坑蒙拐骗,转账过去,就把你微信删了的事情。

不过也有比较惨痛的经历,有一次我订购面粉,和负责我们这个区域的对接人沟通,但他距离货源老板还隔着好几层,他答应上午送到。但上午我没收到,他说下午就来了,后来又说第二天肯定能送到。结果,第二天告诉我,面粉到不了了,所有陆运被封,只能走海运。

我之前还订过鸡肉、鸡翅根等冷冻食品,是在其他团购群里看到的。我也会关注上海官方发布的一些订购渠道热线,但很多都打不通电话。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能原本货源充足,但一旦官方发布了,很快电话就被打爆了。我联系的有的关机了,有的没货了,还有的官方平台写着20份起发,打电话过去要求50份起发。

“物资哪里领?什么时候到货?被消息轰炸确实是很难受”

我感觉做团长比工作要累,相当于什么角色都要自己来干,采购、送货、打包、会计、客服,一个人身兼数职。我知道其他小伙伴有工作到两三点的,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同一个问题可能在群里要回复十几遍,比如有的时候到货了,我在群里发的很清楚,几点到东门去领。消息很快就被刷上去了,一些人看不到,又会重复问到哪里领?什么时候到货?消息又刷上去了。被消息轰炸确实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

因为我自己家里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印机,群里接龙有的时候很乱,最后排起来都是乱七八糟的。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一开始比较笨拙,把所有的订单都抄在纸上,标记一下。

4月2号,我订了三箱鸡蛋。当时我没有想到让大家去门口拿,因为我们小区总共才有164号楼,有三四十户订了鸡蛋,我觉得自己送效率高一些。我还提前在纸上按照小区的楼栋地图,整理了一下分布东南西北的分别有哪些楼栋,对应的位置集中去送。

但是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当天下午4点鸡蛋到了,我一直送到晚上8点。配送到了楼下,有的门铃好用,有的门铃坏了,我就要给订单客户打电话。群里接龙一开始也不规范,有的不留电话号码,有的不留门牌号。送货的过程,我还要去找他是哪个人,住在哪户,消耗了很多时间。

此外,接龙的时候,三箱鸡蛋我备注好10个鸡蛋一份,也有人点了两三份。后来才知道,一箱鸡蛋360个,里面有好多板, 30个一板。如果按照10个鸡蛋一份来装,我手上没有那么多方便袋,或是做标记的东西,效率不高。后来,再订鸡蛋,我就按30个一份来订,效率提高很多。


4月4日到货的鸡蛋,蔬菜包和大米。

那次以后,我就让大家集中到小区门口领取。但消耗的时间和我去送是一样的,因为有的人来的早,有的人来的晚,还有的没看到群里消息,要单独和他说。

我还发现,手机备忘录功能挺好用的。群里接龙的话,有的时候也会接错了,我就复制到备忘录上统一解决。我会把所有无关的信息都删掉,只留下他的楼栋号、手机号码、订购的份数。然后,我按照楼栋的顺序从低到高排序。排完序,就能看出哪些是重复的,哪些写错了,再去群里核对一下。

居民来领物资,只需要报楼栋门牌号,我会标注红色,代表领过了。有的居民会当场给我转账,或在群里发红包,晚上我回去再一一核对。

“我订购物资都是自己垫钱”

我订购物资都是自己垫钱,有时收款没收齐,也会陷入一种困惑。看我自己的支付宝钱包,昨天余额有七千多,今天嗖嗖嗖,永远到不了七千多,峰值是六千多,好像没有算错帐,但感觉自己的钱在不断的流失。

我前天熬了最晚的一个夜,到晚上2点。当时,团购了40袋面粉,51包酵母,付给供货商1455块钱。但不管怎么算,都少了75块钱。


4月7号到货的面粉和酵母。

我就很纳闷,当时有点较真,后来看群消息才知道,有一个居民少付了5块钱,还有一个居民比较忙,忘付70块钱。我私信他,他转给我了。

还有一次送来160份挂面,我中午没吃饭,特别饿,先回去了。把剩下的一二十份没有领的,编好号放在货架上。但是晚上有一个居民没领到,我过去看了也没有。我自己掏腰包补了一份给他。

每一次我转给供货商多少钱,都会截图发到群里。

也遇到过供货商临时想要涨价的情况。4月3号,我预定了50份草莓,40块钱三斤。但那时候没货,草莓大棚的老板说4月8号发货。但过了三四天,他说50块钱三斤,涨了十块钱。我就把之前预定好了的截图发给他,他就说误会了,还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给我们。


唯一一次价格变动的是苹果,苹果90块钱一箱,后来涨到100块钱。因为90块钱一箱的品种卖完了,只有100块钱一箱的特级果。我把和供货商的聊天记录发到群里,解释一下,大家都能理解。

在送货的过程中,小区居民也会反映一些诉求,比如说他是北方人,不怎么吃大米,会问我能不能搞点面粉?所以我后续才考虑到进一些面粉。

小区居民也有提出一些需求,可能没有那么紧急或者是没有条件满足。我遇到一个老师,她做线上培训,打印机墨盒需要更换,但小区里需要墨盒的,可能只有一两户人家,不太可能有人愿意来送。

还有一个大叔到小区门口问我,能不能搞到一批黑米?我也很纳闷,为什么要黑米呢?

他说,黑米的糖分偏低,高血糖的话,吃那种黑米对身体好一些。但这个东西就很难搞到,它是个性化需求嘛,别说黑米了,现在大米都很难买到。

还有的居民提了好几次想买面包,可是和大米、面条、鸡蛋相比,这个时候面包好像也不是刚需。当时也没有联系到面包的资源,就没有团购面包。后来我在小区东门遇到一个送面包的,当时他正在为小区其他居民送面包,可能有单独的面包群。我看面包还不错,就加了他的微信好友,问他能不能第二天再送一些?没想到,第二天因为区域管控,他跟我说,面包送不了了。

“现在小区团购渐渐多了,管理更规范了”

我们小区老年人比较少,有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他有的时候会到小区门口溜达。遇到来送团购的物资,有人中途退货或团多了的,他们顺便就买了。

我也遇到过老人怎么付款都不会的,或是不知道怎么在群里接龙,我都会私信教他,一两次之后他就清楚怎么操作了。

帮大家团购物资偶尔也会有没卖出去的,像我之前订了七袋大米。因为大米50斤一袋,有的人要10斤,有的人要20斤,其实送来之后很难分的。

我记得很清楚,一个小姑娘家里没米了,她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米,她只要20斤。她拿了一个方便袋,说你就给我装一个袋子吧。我说我这也没秤呀,没办法帮你称,她说没事,我吃不了那么多,随便你就给一点就行了。我给她装了估计有二十多斤,剩下的那一点我都领回来了。

刚开始封控的时候,小区团购没有限制,后来渐渐团购多了,现在对小区团购管理更规范了。

比如每批团购物资送到后,小区东门有保安和志愿者在维持秩序。首先要查验送货人48小时的核酸证明,才允许把货放到小区。没有核酸证明的送货人,只能把货拉回去,小区不让放。其次,保安用酒精壶对货物的外包装进行消毒,再帮忙搬到小区的某片空地,把货儿卸下来,避免人群聚集。我再在群里通知大家去领。

如果某一次团购的东西很多,我会按照楼栋号让大家分散来领, 1号-50号先来领,依次在群里通知大家下来。保安也会建议,团长把物资编好号放到货架上,再让他们来领,避免人群接触。

“困难时期就是大家相互帮助,好在还有一些心地善良的人”

我最多的一次垫付过五六千块钱买蔬菜和大米,也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没有特别大的担心。但也会做最坏的打算吧,如果遇到不靠谱的供货商,就当做志愿活动了,也没办法。

这种模式对我来说比较舒服一点。假如说我先收钱,而且不给退货,那难免会受到委屈。因为有的居民不想要这个东西了,你非要塞给他,就会出现矛盾。要是商家“放鸽子”,没有准时发货,你还要把钱退给别人,多了中间退款的一套程序。

如果遇到别人退货的话,我就再转卖给其他人,毕竟现在物资这么紧缺,小区里肯定有需要的人。

但我在其他团购群看到,很多团长是先收钱再送货的。也有人在群里发小程序接龙团购,用小程序团购的话,一般来说,商家会给开团的人一些返利。所以我很少用小程序帮大家团购,但也有帮其他人转发群里过,因为对方跟我说,返利的钱他会给物业和保安买点东西,我也在群里这么告诉大家的。

基本上涉及到利益的地方,我都会在群里公开说,价格透明,所以才没什么矛盾。

我和同事在公益群里,累是大家的共鸣。也有同事遇到一些糟心事。有一个同事分发物资的时候,没看到群里消息,把这一份物资发给别人。群里那个居民没领到,就在群里怼起来,说万一这是个药品,救急用的,你就能这么随便给别人吗?

但团购物资的过程,大多数时候是比较温暖的。有一次团购苹果,有个小区居民说,家里老婆怀孕了,想订一箱苹果。他找好了小区附近的一家水果店,但要30份起送,他和邻居凑了十几份,想让我发群里帮忙凑一下。当时我就同意了。

4月8号,苹果送来后有数量质量不统一的问题。每一箱苹果个数不一样,斤数也不一样。我把群里反馈的截图发给他看,问他是什么原因。

他感觉好像我受了委屈,就说没事,你就让他们退好了,退了的话,我这边都买下来。但是我当时也没想让他买,我说真退的话,我自己买也行。

困难时期就是大家相互帮助。群里还有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在有人反馈了苹果的问题后,在群里间接帮我解释,“现阶段能到货就已经很好了,团长辛苦了。”


李新宇向小区居民解释订购的苹果临时涨价的原因。

居民下楼领物资,见了面,他们会说“辛苦了”。有的会发朋友圈,说要不是靠团长,基本上冰箱都空了,下面配个图“我的团长我的团”。我还是蛮感动的。

还有一次,有个小区居民邀请我做山姆超市团购的团长,他们群里还没有团长,我当时没看到消息,就没有做。后来,我的群里有人需求油盐酱醋,我就问他山姆超市有这些东西吗?他说没有,但他以为是我需要的,就说他这边可以给我(油盐酱醋),他订的比较多。很感谢他,其实我个人不需要的。


团购群里的居民收到团购物资后,感谢团长。

还有居民问过我,我这边缺什么吗,我就问他,你这边有猫粮吗?我们家的猫粮顶多能支撑两个星期,现在基本上一天只给猫喂一顿饭。他说,哎呀,我帮你找一找,找到小区的“猫群”给我拉进去了。

“慢慢熟悉上海后,发现这座城市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我老家是安徽滁州的,去年7月份,我从南京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

刚来的时候,其实对上海有一种距离感。觉得上海这个地方,压力这么大,我的很多同学都不敢来,觉得不一定能够生存下去。毕竟这里有钱的人,有能力的人太多了,生活成本又高。

但是慢慢地熟悉以后,又通过这次疫情,发现他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像很多城市一样,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反而拉近了我和这座城市的距离,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你看到了他的缺点,才会觉得真实。

家人知道我做团购的事情,都很担心。他们觉得上海每天新增那么多病例,我在这种环境下,最好不要出门,接触这么多人。

但对于我来说,我还没感觉到那么夸张,那么危险。抱着最坏的打算,哪怕得了新冠轻症,也不会有很糟糕的后果。这样心态会放松一点。

我在公益群里听说了个别小区好像陆续取消了社区团购,我这边像草莓、苹果后面都不会订了,刚需的物资我才会进。上次在门口遇到人给我推荐35块钱一份的自嗨锅,说第二天就能送到。但这个东西也不是必须品,能少订就少订,团的东西越多,被感染的风险越大。

现在,我的朋友圈发的都是跟抗疫相关的事情,有的客户的消息,我都不回复了。大家都忙着抢菜呢,谁还想着工作,先吃饱喝足再说。

通过这次疫情,小区很多人都认识我了,有的还私下跟我聊天。上次我发个朋友圈,说我的冰箱里有好多菜,有个居民在下面评论说,你家好丰富啊,我想要一份。我就说,你要我送给你。第二天他实在订不到了,我拿了一些莴笋、小青菜、土豆、洋葱给他。

我们小区也发过三次物资,都是免费的。第一次发的是蔬菜大礼包,基本两三天就吃没了;第二次发了一袋米;第三次发了福建送过来的抗疫物资,我觉得还是挺用心的,有三盒餐巾纸、一大包牛肉方便面、小面包、榨菜、一些干货,包括紫菜、银耳。

现在外面快递、闪送、外卖也有正常运营的,有的供货商有通行证,就自己开车来送,也有杂货店主叫了闪送或快递小哥,帮忙送到小区。

小区团长相当于连接物资与小区最后一百米的人。通过和一些供货商打交道,我感觉上海的物资供应是充足的,主要是运力的问题。但我对这座城市还是充满期待,毕竟共同经历了这些磨难,城市的治理能力,危机管理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声明:本文转自澎湃新闻(ID:thepapernews),在此致谢!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的道路。但众所周知投资与风险相伴而生,对于很多没有经验的人来讲,如何开一家小成本的零食店?其实,开一家零食店的方式有两种,加盟和自主创业。但是都要进货,那么零食店有哪些进货**,货源批发市场进货**又在哪里呢?

  一、首先,我们了解零食店4大主要批发市场进货**:

  优点:货全,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商品,并可以试吃。缺点:大型的食品批发市场一般都在市郊或者较偏远的地方,去一趟时间成本较高。

  2、食品厂商或者代理

  优点:直接可以拿到*好*正的货源,价格会有优势,适合于小品牌商品商家或者有关系的商家。缺点:一般都对量有要求。

  优点:直接在网上选购,简单,方便比价格。对量的要求不大;缺点:物流可能会较慢

  4、专门的零食商城/团购找

  优点:零食领域的市场经验丰富,不仅会给予较低的批发价格,还会给出热销商品的建议。缺点:也有物流问题,可选的商品种类是相对有限的

  作为零食店加盟商来讲,他们的进货**就是从零食店加盟品牌总部进行直接的拿货。加盟商只需要通过加盟管理系统直接操作选货,订货上传订单即可,坐等总部送货上门。

  以怡佳仁为例吧,毕竟怡佳仁也是零食店加盟品牌中做的比较久,口碑也不错的一个零食加盟品牌。通过了解,怡佳仁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产品大部分说都是来自自己的生产基地;部分的产品是来源于外采比如说进口产品还有地方特产等这些;所以如果说选择零食店加盟品牌,怡佳仁应该是可以考虑的品牌。

  开零食店进货大概要准备哪些?

  小食品零食店的投资费用大致无非就是店面租金、装修、铺货,规模大一点的就还包括店员的薪资。大多数人在开店前都会对整个项目进行初步预算,其中零食店的首次进货的费用很多人都拿捏不准,那么开零食店首次进货大概需要多少钱呢?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其实小食品零食店首次进货的费用和店面的规模有着*为直接的关系,店面的规模大一点,铺的产品就会多一点,自然我们首次进货的费用也会高一点;店面规模小一点,相应的我们首次的进货量和铺货费用也会低一点。

  此外开零食店首次进货的费用还和我们零食店的定位息息相关。当我们的零食店定位为高端食品店时,自然我们零食店的零食产品基本上都是高端产品,顾名思义高端产品的进货价也会很高;当我们的零食店定位为中低端食品店时,零食店的零食产品会以中低端为主,所以我们的首次进货费用会略低一点。

  在这个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出的时代,开一家自主经营店我们的零食产品要从批发市场上自己寻找,会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所以小编建议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家开店*好还是选择连锁加盟模式,选择一家优秀的加盟品牌开店创业才有保障。从这两种进货**方面来讲,选择零食店加盟的方式会更好,因此零食店加盟后,其加盟的品牌基本上都具有独立生产零食产品的能力,这也不仅能够保证零食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还能够保证零食价格上的优势,因此选择这种进货**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要说的选择零食店加盟品牌的时候要注意,因此好的品牌才能够保证加盟商在进货**方面的稳定。

  以上零食店4大货源批发市场进货**,你知多少呢?

本文来源网络/网友投稿发布,侵权请联系我们!

习惯了缺什么就打开电商、外卖软件购买,疫情的到来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也让你我身边一个能力超强的群体——年轻妈妈们,展现出了强大的能量。

她们熟悉小区周边所有的服务设施,方圆3公里内奶站老板的微信、菜场老板的电话、打印店老板的联系方式都在她们的手机里。当线上购物渠道暂时停摆,她们能第一时间找到生活资源的“备选方案”。

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长发花园,一个由大约20位女性组成的“长发娘子军”志愿者团队,在过去2个月中承担了小区一部分重要的团购任务。她们中不少人都是年轻妈妈,但最初让她们下定决心扛起团购重任的,则是小区里的老人们。

“小区有不少二胎妈妈,平常因为孩子们玩在一起就相互认识,有一个微信群。”多多妈妈从事公共关系行业,有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和一个上幼儿园的儿子。疫情初期,她所在的小区“妈妈群”里有人提出,社区老人在封控期间买东西是否有所不便,因此大家就自主肩负起关爱老人的任务,每个人定点关心跟自己同楼层或就近楼层的老年邻居。

但很快,她们发现了上海老人一个普遍的特点。“我们问叔叔阿姨‘缺什么吗’,他们永远回答‘不缺’,但我们把团购链接发在长者群里,他们几乎什么都买。”有老人一次可以团购十几样商品,还有患糖尿病的老人参与了糍粑的团购,志愿者们看到后赶紧劝老人当心身体,少买一些。

4月,妈妈们承担起团购任务后不久,一位老人提出想吃一种进口消化饼干。“ 居民们会在团购群里‘许愿’,我们看到后就尽量找可靠的货源满足大家,尤其是老人们的愿望。”多多妈妈说。但这位老人想要的饼干在长发花园周边的超商都找不到。最后,志愿者们在美团上搜到,静安寺一家进口超市有存货,但售价28元一包,比平时在网上买的价格贵了一倍。

事实上,在为老人找饼干货源时,妈妈们已经做了调查,知道这个牌子平常售价只有12-13元一包。一面是真心求购的老人,一面是非常时期好不容易找到的货源,最后妈妈们还是请闪送先送了10包饼干来小区,加上运费一共320元。

到了向老人收费的环节,有志愿者提出既然饼干价格比平时贵,干脆由志愿者们凑钱为老人垫付。但深知老人内心想法的妈妈们提出,如果直接跟老人说不要钱,老人不会同意,而且可能伤及老人家的自尊心。最后,妈妈们决定还是按照平时的售价向老人收款,当中的差额由妈妈群里的两位志愿者平摊。

这件事也给了妈妈们新的经验,在后面的团购选品时,更关注接地气的商品,比如老人喜欢的包子、馒头、粢饭糕、油条。久而久之,妈妈们建立的小区“长者群”人数越来越多。

在每个小区都会涉及的水果团购中,妈妈们也有区别于普通社区团购的操作。“年轻人喜欢吃奇异果、蓝莓、椰子、菠萝、芒果这些‘时髦水果’,但我们每次团水果时,一定会加上香蕉和苹果,因为老人们喜欢这些。”可是一箱190元的香蕉,里面有足足五把,不可能让一位老人买下一整箱。“所以我们每次都会把香蕉、苹果拆开来卖,每箱都一根一根数、一个一个分,尽量保证每户分到均衡的分量。”多多妈妈说。

团购蓝莓也有讲究。“一箱蓝莓24盒,分货的时候我们都是上下各拿一盒作为一组,因为一般上面一层的水果品相更好,上下搭配才能确保大家收到货品质量一致。”这些细节,可能只有当了妈妈才会想到。

除了团购,4月初小区刚封控时,配药也是老年人遇到的一大问题。长发花园有专门的配药志愿者,但老人从提交申请到收到药品,要等上1-2周。看到有老年居民说,自己的降血压药已经在减量吃,头都开始疼了,妈妈群内的志愿者们再次自告奋勇,为老人在外卖软件上搜到了常吃的降压药,下单后不到1个小时就送到了小区。

“老人家收到药后说,现在的互联网实在太厉害了,自己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要多尝试。”多多妈妈介绍,现在长者互助群里已经有超过100人,有定点服务的志愿者、老人和老人在外居住的子女。更重要的是,小区老人的学习能力都很强,已经会使用微信接龙、群内付款等新技能。“我们就在群里夸奖老人,经常说‘叔叔阿姨你们好厉害’,于是老人们学习就更积极了。”

妈妈群有3位核心成员,还有10余位志愿者负责找货源、分拣和发放团购物资。核心成员中的领头人名叫圆子妈妈,也被其他妈妈称为“一姐”。这一雅号的来源跟圆子妈妈的经历颇有关系——在成为全职妈妈前,她曾在上海市中心经营服装生意十余年。多年来积累的开店经验,在操办小区团购时都用在了与老板们砍价、为居民争取优惠上。

一位志愿者这样描述:看圆子妈妈跟奶站老板讨价还价,你会被她折服,几毛钱的优惠她也努力争取,想办法帮邻居们多谋福利。有一次在跟水果店老板砍价时,圆子妈妈对老板说,“这箱香蕉你就送给我们吧”,打了老板一个措手不及。最终,这箱老板爱心赠送的香蕉,被分给了小区里的老人们。

除了负责找货源的“一姐”,多多妈妈和年轻女孩“拾壹”分别负责售前的商品上架和售后的对账统计。

“我一般会在微信群发布商品预告、上架通知,有点像‘导购’,跟我的本职工作公共关系类似。”这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正是多多妈妈。她介绍,由于邻居们的需求五花八门,但每样单品的总量又不大,因此妈妈群没有选择需要批量下单的快团团,而是找到有保供资质的超市、供应商,把小区团购做成一个“迷你版超市”。

“最多一次,我们同时开团了66件商品,居民们你买一罐咖啡、我买两瓶洗洁精,一共下了70多单,虽然零碎,但的的确确是当时大家最需要的东西。”不过,这为商品的上架和统计带来了额外的流程。上架商品需要用手机操作,多多妈妈经常戳屏幕戳到手指抽筋,平均每次上架商品都需要30-45分钟。而找供应商下单时,如果出现差错,比如漏了一罐花生酱、一个小罐头,就要推倒重来,重新下单。因此,每次团购截止后的3-4个小时,都是妈妈群里志愿者们最忙碌的时刻。

“如果还有更忙的时刻,那就是算账。”负责做统计表、“拉单子”的是“85”后女孩拾壹,每次晚饭时间居民们下完单、“一姐”同供应商确认商品后,到了深夜就是她展示“表姐”技能的时刻——

第一步是对应大账单,确保付给供应商的钱和小区当天团购的总金额一致;第二步是处理团购返利,有的供应商统一返利10%,有的商品比如猪肉、鸡翅是打95折,也有零碎商品是整单减10元,拾壹要根据3种不同的折扣率,为每一户居民折算出获取返利后实际要付的费用,确保供应商的优惠反馈给了居民。

拾壹在时尚领域工作。在小区开团66种商品的那次团购中,货到前,志愿者们曾热烈讨论届时应该如何发货。有人提议,按照小票顺序依次摆放每一家的商品。但拾壹却坚持应该分类摆放。一问才知,在时装秀的后台,因为成衣、配饰、鞋类的大小不一,不能按照每位模特的走秀造型摆放,只有根据品类摆放才能最快找到目标。拾壹为此还制作了一张团购商品的码放图,把蔬菜、肉类、粮油米面各自按照体积、重量等分开摆放,让小区居民再次刷新了对妈妈群志愿者们“技能点”的认知。

有一天,拾壹对账对到了凌晨2点,账面缺口其实只有1角7分。有心疼她的妈妈群成员劝她先睡觉,但是“表姐之魂”上身的拾壹却说,一定要把账算平。好在,最后发现是购买的打包袋出现了价格和订单数除不尽的情况,才有了这0.17元的差异。找到问题源头后,志愿者们都非常兴奋。

“上海人讲究契约精神,说好不收钱、把账算清,就说到做到,这是我们的城市底色。”

生活方式改变,但人不变

眼下,妈妈群志愿者团队约有20人,核心成员10余人。大家分工明确,除了负责联系货源、上架商品、制作表格,还有人负责收款、码货、发货。妈妈们雷厉风行、果断干脆的行事风格,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

“每次发完货,我们都坚持开会复盘,今天哪里乱了、出了什么差错,都要找到原因。”多多妈妈介绍,妈妈群的团购从最开始每次只开团3-5个商品,到后来一次开团40个、60个商品,正是不断复盘优化的结果。小区里的爸爸、外公、爷爷们也很支持,每次到货后都主动担当“壮劳力”,使小区每一次的团购流程都在进步。

妈妈群的成员中,不少人都是各自职场领域的专业人士。疫情期间除了居家办公、照顾“小家”,还要肩负起服务社区“大家”的重任,就连小区里的男同胞也好奇,“长发娘子军”们如何平衡这么多“通关任务”。

“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对外沟通、制作表格、联系货源……更重要的是,志愿服务中没有外行领导内行,所以即便辛苦也没有人放弃。”一位妈妈这样告诉记者。而今,长发花园不少老年居民都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可否继续在居委会的指导下开一些受到居民广泛认可的团购项目。

这让妈妈群的志愿者们很感慨。“就像你做了一大桌菜,大家都吃光了,而且都说好吃,这种成就感是从未有过的。”

而今,妈妈们的团购群还有了一个吉祥物:一只名叫“呱呱”的小冬瓜。起因是一次分菜时,有居民遗落了一只冬瓜,大家在各个微信群里帮小冬瓜“找妈妈”,但一直无人认领。居住在小区的一位漫画家就此绘制了一个动画IP,做成了微信表情包。外表软萌好似在撒娇的小冬瓜,也成了疫情期间长发花园亲邻关系转变的象征。

“疫情前,跟我乘坐一部电梯的邻居我几乎都叫不出名字,但现在微信名和房号都能对上了。”多多妈妈说。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人至善的一面都会被发扬光大。“对这一代孩子来说,他们觉得楼里的电梯无所不能,家里缺酱油、缺打印纸,都会‘坐’着电梯来到家门口,因为都是热心邻居第一时间提供的。”

毫无疑问,上海市民的心境和生活方式,在这两个月中都或多或少改变了。但就像妈妈群志愿者们所说的,只要人至善的一面存在,只要人不变,城市的精神和底色就不会变。“期待疫情后,我们‘长发姐妹’们能摘下口罩,好好地吃一顿饭……我们都还不知道各自长什么样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购货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