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时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短视频与场景营销,你了解多少?

回顾这几年新媒体营销的主要特点,人们开始空前的将内容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实践。在这个领域内,通过这几年的运作和市场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基于文字或是一些创意设计就来完成内容创业的头部大号。而各个企业也不遗余力的在新媒体内容上做足了功夫,原来安逸的企业网站编辑们荡然无存,每天忙碌于抓热点、写爆款的新媒体内容编辑忙得不可开交——这就是近几年真实的工作场景。

基于这个市场逻辑,一大批擅长于写营销文章的写手们也应运而生,各种爆款的标题,各种写作技巧的培训,令人应接不暇,一方面让人感觉到内容创业时代真的到来了,而另一方面,真实的市场数据统计却给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仅仅写好几篇爆款文章,就能提高企业品牌的传播效果,实现产品的高转化率吗?这个答案可能在几年前是的,但到了今天,各大新媒体平台流量逐步的收紧,自媒体生存愈发困难,转型也遭遇了各种挑战,传统以信息突出为核心的自媒体大号,在企业的真实产品转化效率上始终低迷不前;更重要的是,今天99%的企业自媒体号在经营上其实都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无论小编如何去进行创意和文章的撰写,却始终无法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转化效果。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就要重新思考:以内容营销作为重要表现的新媒体营销路,是不是还值得再去走?内容营销难道是新媒体营销的终极之路吗?

信息体验决定传播价值内容只是其中之一

从品牌角度来说,我们要回归到用户为什么愿意为这么多的内容买单的本质逻辑来讲。

通过对新媒体文章的内容情况的分析,那些在互联网上能够激发起用户关注的内容,主要的关键点是在观点、知识、热点、情绪与态度。在对用户认同的影响度上来说,情绪态度>热点>观点>知识。

从这个分布上来看,情绪态度对于新媒体内容结果的导向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具有广泛意义影响力的新媒体大号,主要内容都在情绪和态度表达上非常的鲜明,在观点上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和特点,另外对于热点事件的借势营销,也成为了很多优秀的新媒体运营者所采用的杀手锏。而最具有干货价值的知识性内容,在一定的圈层内,例如专业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纵观整个内容市场,他们的占比只是很小一部分。

从这个分析当中可以判定,最能够影响一个具有营销价值的品牌内容进行传播,所携带的最有价值的是情绪、态度、观点、热点和知识四大领域,其中情绪态度、观点和热点更加重要。这也就深刻的告诉我们,内容只不过是在这些方面,更好的去与用户产生一种有效的共鸣。这也就得出一个结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内容与用户共鸣价值建立是最重要的。

而共鸣是什么?我们回归到人的本性而言,共鸣就是情绪、观点、知识、认知等能够相互影响,达成共振的模式。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内容营销所希望解决的,就是通过内容来将这些要素传达给用户,并且去制造这样的共鸣。内容只是制造品牌与用户之间共鸣的一种工具,是一种营销手段,而不是本质意义。究其根本,今天的品牌内容主要是给用户试图带去共鸣体验,体验才是本质。脱离体验或者是忘记体验去做内容营销,都是危险的行为。

因此,品牌运营者,尤其是新媒体营销运营者,不能被各种内容营销、场景营销、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等等技法性的东西所迷惑,而是要回归用户的品牌价值体验的逻辑上,重构品牌传播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很多企业品牌为什么模仿别人的内容营销模式不成功?为什么写的那么多10万+文章对自己的营销转化意义不大?就是因为太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内品牌的表达,甚至是曲线救国方式的表达,而不是考虑到自己的产品用户价值与用户之间如何产生有效的共鸣。

说的更加直白,就是忘记了用户的品牌体验。目前市场上那么多种品牌、那么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要都妄想通过内容营销模式一条路,大家都能走得通,无疑是违反市场逻辑的。

因此2018年,希望更多的企业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放弃内容营销的就可以放弃,找到自己更合适的方法,回归到如何与自己的用户更好的对话与体验建立上来。

用户的品牌体验都包含了什么?

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和用户对向目标。有些是针对大众普通消费品领域的,有些是基于产业服务的B端生意,还有一些是公益、影响力领域内的品牌。过去大部分的品牌营销经验都是基于C端服务的,而不能完整的涵盖所有的产业品牌构建需求,而以实现品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体验营销,则充分的创造与用户更真实的“亲密接触”,而且帮助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的载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和用户对向目标。有些是针对大众普通消费品领域的,有些是基于产业服务的B端生意,还有一些是公益、影响力领域内的品牌。过去大部分的品牌营销经验都是基于C端服务的,而不能完整的涵盖所有的产业品牌构建需求,而以实现品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体验营销,则充分的创造与用户更真实的“亲密接触”,而且帮助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的载体,真实的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空间。

在今天,创造品牌价值的实现上,体验营销要比内容营销更具优势。熟悉内容营销本质的品牌人都明白,其实今天大行其道的内容营销,都是基于已经风行半个世纪的定位理论,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在消费者认知中锚定品牌形象,并不断强化品牌和差异化。这种营销方法已经要求企业投入越来越大,但是大家也都感受到了效果越来越差的痛苦。

在今天手机屏幕的信息洪流中,消费者注意力已经极为短暂,原来的内容营销价值已经越来越小。而立足于用户品牌体验这个逻辑,通过整合策略,就能够让用户的注意力更持久,创造让用户沉浸在品牌体验氛围中,尽可能延长营销影响力。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连续多年的持续和用户欢乐其中的体验,让人们不断的在支付宝的页面环境中,寻求自己最大化的获益,这个过程就是基于用户品牌体验来做的事情,而不再是那种重度文章与内容能够实现的粘度连接。

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品牌小米,在2018年急速的扩张自己的生态链,同时在线下打造用户体验店。原本曾经线上社群营销玩的最好的品牌,这样转型的智慧在于:始终紧紧贴近用户对品牌的体验感知,而不是盲目在某种营销方法上的突破,不断的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有利于构建用户品牌体验认知的事情。这么多年来,国内高科技企业成败无数,而小米始终能够有效的立足在市场上,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依赖的从来不是某种有效的手段,而是善于基于用户的品牌体验上。

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市场实战检验证明,用户对一个品牌的体验元素,也就是决定什么才是完整的用户品牌体验元素,主要包含了5个方面。

场景,任何人对品牌的体验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下进行的,在不同的场景下,人们对产品或服务体验感受和记忆也是不同的。例如一杯可乐在超市卖3块钱,但是在高档酒店就能卖68元,你也觉得是配得上的;这就是不同场景对同一产品带来的完全不同的价值感受。

互动,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品牌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模式,与自己的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互动不仅仅体现在销售端与用户的沟通,而且还体现在销售之后的售后服务,以及在销售中的用户的社群化经营,也包含在人们生活的状态下,品牌的社交媒体能够不断的与用户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动,这些都属于互动行为。今天的品牌互动行为早已经突破了原来只为了实现产品功能价值所建立起来的互动,正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定义和诠释。

渠道,一个产品和服务,所在的渠道不同,所需要面对的用户的特点行为方式,以及所要解决的具体的场景和品牌传播与价值表现,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同样是卖一个手机壳,可以在京东天猫电商平台上去销售,也可以在线下的品牌专营体验店来进行销售,那么对这款手机壳的展示策略就应该有所不同。

传播,传播要针对用户的价值体验,生产能够与他们产生强烈共鸣的内容,可能包含了文章、视频、直播、广告等等适合品牌表达的内容,然后通过合适的推广渠道,将这些内容准确的传递给自己的用户。

价值,今天的品牌价值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它包含了产品功能价值,产品的体验价值,美学价值等等,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产品的社交价值,品牌的体验价值等等。例如你购买了特斯拉跑车,那么你所能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其软硬件带给你的流畅体验,更重要的是,你还不自觉在各大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上,以及社会舆论中去关注特斯拉汽车的一举一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渐的进入一个社会的泛特斯拉社交圈的范围。今天在中国各大城市流行的宝马车友圈、奔驰车友圈、mini汽车车友圈等等,都是这种社交化品牌价值的反映。

回归体验价值本质高认知面对新考验

2018年的新媒体将会呈现出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态势,而小程序等创新型工具的到来,也为新媒体营销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果还带着15年16年,甚至是17年的品牌传播思维,面对2018年的新媒体形式,将会遭遇更大的挑战和风险。

面对不确定性和诸多的因素,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重新回归到对用户品牌体验的思考上来,基于产品和服务所处的领域和所面对的用户对象的特点,重新构建2018年新媒体传播的策略。在此也特别提示各公司的老板和品牌人,要重新拿出已经制定的年度品牌营销和传播计划,看一看是不是犯了之前所说的认知一贯性错误,沉浸在已经积累的熟练经验上,用所谓爆款文章等内容营销的打法,来解决企业产品销售和品牌影响力扩张的思路上。

在具体执行策略上,比如说企业新媒体的经营管理上,就要重新的去考虑:自己企业建立的自媒体到底说什么样的话,表达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做什么广告的传播直达才能够反映出品牌所追求的用户体验。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很多企业往往用比较廉价的方式生产了大量的文章,并期待能够激发起用户对于产品的兴趣。但实际上来说,这样看似廉价的过程当,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机会,并不擅长用文章来进行展示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一年中,就不要去考虑再生产太多的文章内容,而去考虑可以多用视频直播等方式,甚至是虚拟现实等策略方案来打动用户。

而如果你的企业新媒体账户现在粉丝非常的少,而面对高昂的广告推广成本,即便是愿意花钱,也并不见得能够获得有效的产品营销转换的话,那么建议多找一些有效的新媒体大号或另辟蹊径,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等一系列的方法来弥补自身自媒体传播能力薄弱的问题,甚至可以建议做联合的自媒体营销,甚至放弃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对外传播的价值,而将它用来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的展示,由内而外,多元体系共同运作来实现更好的结果。

推荐语:地铁网络几乎能够覆盖整个城市市区,尤其一线城市,仅北京一地,地铁日客流量就可达到超1000万人次。而且乘客上下班的流动方向明确,在乘客流动时,广告内容可以不断影响受众,因而大大提高了触达的频率。其次,地铁广告覆盖的主要是中高端受众,这种交通工具尤其受到白领商务人群的青睐,他们恰恰是城市的消费中坚力量。再次,环境相对封闭,且不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干扰,迫视性很强,增强了广告信息的有效触达……种种原因让地铁广告价值日益凸显。此文选自《现代广告》2018 年19期的【封面专题】栏目,将从多维度讲述地铁广告在当前的营销环境中发挥的新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讲,如今的地铁广告已经成为一种个性鲜明的媒体形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广告造成了巨大压力,但地铁广告的流量不仅没有出现下滑,甚至其流量和价值都在愈发被市场所认知和认可。

原因就在于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注意力媒体,地铁广告与互联网广告并没有产生直接冲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广告主更多的是把地铁广告当作传递信息的方式,而现在结合新形势,地铁广告已经被赋予了新的营销价值。

由于地铁媒体与移动互联网之间的天然互补性,很多地铁广告案例都借由社交媒体进行更大范围地传播。现在很多品牌广告主将地铁作为实体空间话题策源地,从一开始就将地铁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媒体平台综合考量。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互动手段,提升了地铁广告的受众体验,地铁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差异化优势也得到了确立和强化。如虚拟现实、触屏技术等,这些手段也大多被地铁媒体所采用。

“地铁广告与互联网广告的这种互补性被市场所接受所认可,而且这种互补性在未来不仅不会被削弱,还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被强化。”上海申通德高地铁广告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范辉告诉《现代广告》。

价值一:品牌营销重视线下,地铁广告场景营销价值凸显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线上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互联网巨头们都已经意识到线下将是未来最大的流量入口,纷纷布局线下。今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关联方以约150亿元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传媒。其他诸如百度、腾讯等也都在抢夺线下流量,而户外、地铁或将成为未来最大的流量入口。

“地铁营销场景的不可复制性,独占了一线城市的流量人群。在这样的趋势下,2018上半年的地铁视频广告可以说是乘上了东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华信中科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定文在接受《现代广告》采访时表示。

不久前,华信中科国际传媒获得了北京地铁移动电视的广告运营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司对地铁场景营销价值上涨的判断。

“加入地铁电视广告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需要,毕竟媒体平台五花八门,最重要的原因是地铁电视广告本身具有的强大背书以及受众对它的认可。” 李定文说。

目前,很多品牌重新重视起了线下营销,而地铁场景正是线下营销的优质空间。

德高公司曾经做过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调研发现,地铁媒体是一个在封闭环境中非常机械的媒介空间,乘客在其中是无法随意选择自己的行动路线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运动轨迹。这就造成了乘客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心理体验特点。

“场景这个词来自于互联网,是互联网基于一种线上虚拟体验、虚拟空间的场景构建。地铁广告场景其实已经完全脱离了过去互联网场景概念的范畴,它更大的程度上是将实体的空间与乘客的心理体验进行结合的一个产物。”范辉说。

地铁的场景营销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场”就是乘客在地铁中间,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一种影响, “景”就是乘客的体验,这样就形成了地铁的“场景” 概念。地铁场景所具备的特点也是其他户外广告所不具备的,是地铁广告独特的优势所在。

上海申通德高地铁广告有限公司现时共计运营上海地铁13条线路的媒体,包括358座站点、596公里里程和1.5万多个广告位,其地铁的可运作场景资源位居上海首位。在未来场景融合的背景下,地铁媒体场景营销价值会变得越来越大。

范辉介绍,“地铁场景和线上场景如何做融合,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不顺就是没有实现融合,那只是带有强烈拼接意味的结合,效果自然不佳。”

比如《沙海》案例。不久前,天与空在申通德高地铁广告资源位——上海2号线南京西路地铁站为腾讯视频热播剧《沙海》,打造了一场“沉浸式冒险体验空间”。长达50米的整条地铁走道在一片黄沙的覆盖之下,将观众从上海最繁华的市中心整体穿越到了剧中故事的发生地点——沙海。在构成整片“沉浸式体验空间”主体的迷局、冒险、人心、热血和青春五个展柜中,五组蕴藏玄机的精巧创意展品,像五句谜语,向来往的行人发问,这也正是腾讯视频想借机向受众道出的观剧指南。此外,每套展品都暗藏机关,通过精巧的动态互动体验设计,加强互动体验,令整个创意成为名副其实的剧迷、书迷打卡圣地。

8月4日,创意一出街便吸引了路人和原著粉的疯狂围观。整个案例让地铁场景与受众的线上场景融合得比较到位,达到了“顺”的境地。

价值二:社会化营销火热,地铁广告充当热点引爆源头

7月9日,从二次元破壁而出的魔道男团突然出现在徐家汇地铁通道让粉丝们陷入“魔道仙男”们的甜蜜包围中。

这是天与空在申通德高的资源位——徐家汇地铁的一个投影通道中间投放的案例。徐家汇整个换乘通道有目前申通德高在全亚洲最大的一个单体电子屏,形成了两边各26米长、高2米的超大投影通道。

天与空和申通德高将这两个投影改造成了中国传统的卷轴画卷,在这个画卷上面播放的是带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内容。同时,天花板上也被悬挂了近百个新古风国漫灯笼,地面也被用地贴改造成了约400 平方米的仿真木地板和草席地面,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通道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视觉冲击。

整个案例以人流集中、受注目程度高的地铁通道为媒介,在密闭的换乘通道两侧,以园林艺术中独有的“圆形漏窗”为取景器,将二次元与三次元打通。

创意一上线,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全方位的空间品牌体验使得它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除了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上的高热度互动讨论,该案例还引发了一些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跟踪报道。这就是通过地铁投放制造话题热点,然后进行线上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果是在一个常规的空间投放该案例,受众可能会觉得很普通,但如果投放到地铁里,就会让受众觉得很特别。让乘客通勤时路过地铁看到这样一个很特别的产品化的博物馆创意,是非常容易在新媒体上面去引爆的。”天与空创意合伙人陈伟铃说。

通过地铁广告打造爆款事件性的传播是创意代理天与空在地铁广告方面的一个总结性的经验。

“地铁是一个非常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的引爆点或者引爆场景,在地铁上面去发散各种创意其实是相对比较特别的,我们最主要目的是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新闻事件,形成爆款事件性的传播。”陈伟铃说。

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将地铁媒体当作一个品牌形象树立的热点或者一波市场活动的引爆点来进行运用。在这个点上通常广告主会采取一些创意性的运用,包括一些新技术的运用,新创意的运用,新艺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德高公司称之为地铁媒体的“涟漪效应”。也就是,基于一个热点话题,通过地铁媒体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扩散。地铁受众有一个特点就是规律性的流动,这个规律性的流动特点就让广告主所创造的地铁广告投放的热点通过覆盖类的媒体进行加强。广告主还会将它在地铁中间所制造的热点和热度再通过互联网媒体进行扩散。

地铁传媒作为全新的媒体内容平台,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流量与创意的入口,越来越受到品牌和创意代理的青睐。

价值三:全媒体投放效果显著,地铁广告是整合营销必备一环

一年一度的京东818手机节前,京东选择在北京雅铁广告的资源位——北京地铁4号线中关村站,搭建电子屏场景展柜,展示各大品牌手机及拍摄图片。乘客打开手机京东App,选择“扫啊扫”中的AR扫,扫描墙贴上“京东818手机节”字样,即可抢京东818 手机节优惠券,带给了乘客创新的视觉体验和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京东还在地铁之外的各种渠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传播推广。

为了客户整合营销的需求,雅铁广告也做了很多额外的“售后服务”。比如雅铁广告会给客户提供地铁广告精美照以及视频,方便客户进行其他媒介形式的二次传播。

以往地铁广告与新媒体一个是线下、一个是线上的传播方式,而现在地铁广告跟新媒体正在走向融合。以前人们经常提到线上导流到线下,或者线下导流到线上,但现在这种流向正在淡化,而是不分先后,融合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通过一些创意来实现和受众的互动。连苏杨表示,以往地铁广告会借助比较简单的二维码,通过乘客扫码转到线上,实现从线下到线上O2O的营销。但现在很多的广告主在做营销的时候就已经把两者综合考虑在一起了,就是“O&O(线上和线下)”,两者是并列关系。

“很多客户不只是单一的投放互联网或者单一的投放地铁,他会把两者打包在一起做整体的营销活动方案。”连苏杨说。

雅铁广告的总公司雅仕维集团曾经提出了“空间管理”的经营理念,即把有限的地铁空间,装扮成更有价值的体验空间,把原本这些地铁内非常普通的位置,通过对空间的优化,让空间的价值有了大幅提升。

连苏杨表示,空间管理就是把所有现在平面空间升级成三维或者四维空间。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寻找户外跟互联网之结合点,也是雅仕维集团一直在摸索和变革的方向。再比如,网易考拉520营销传播活动就结合地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整合营销传播。

网易考拉在杭州地铁1号线车厢,滨康路地铁站等进行了地铁营销,相关负责人表示,滨康路站在杭州地铁1号线并不算人流最大、曝光率最大的站点,但该站点位置坐拥以网易、阿里、华为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而这些公司的员工正是网易考拉的潜在用户,地铁作为他们上下班常用的公共交通,地铁包站可触达到他们想要的传播目标人群,且该人群也是可能会引发二次传播的主力军。

“所以,投放该站点的主要考虑在于如何将用户引导到社交媒体上进行互动传播,这才是关键。”该负责人说。

具体在站点投放中,网易考拉创新性地把灯箱变为能够让用户手写的便利贴、告白牌;把红白相间的告白语贴满了地铁,并从互动和内容入手把用户拉到了他们营造的情感空间,实现了地铁这一封闭户外空间的场景搭建,使得营销效果更为自然和真实。

除了色彩艳丽的告白专列,地铁站留言墙的创意也很有特点。网易考拉改变了以往地铁广告文案单向输出的“缺点”,更具互动性也更浪漫,成功营造了一种全民告白、全城热恋的氛围。

最后,网易考拉还推出了感人至深的短片。该视频以“谁是你心中最美的人”为话题,讲述了一对母女两代人的感恩表白故事。

“以往电商造节,往往是价格驱动销售,而本次 520营销,其实是一次情感驱动销售的行为。地铁是一个相对单调的空间,考拉要打造反差感给予人群刺激。”网易考拉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引发全民情感共鸣的暖心视频外,网易考拉还针对不同人群、标签推出了价值为520元,以及 1314元感恩大礼包。网易考拉将这些感恩大礼包赠送给众多品牌和KOL,邀请他们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晒出520大礼包,形成朋友圈安利分享刷屏之势。

而在微博端,网易考拉则联合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浙江卫视中国蓝TV、思想聚焦、凯叔讲故事等几十家媒体大V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陆金所、知乎、去哪儿、脉脉、58同城、辣妈帮、丰巢、BOSS直聘、悦跑圈、简书等几十家企业及机构官微联动,持续助推#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网易考拉站内主页也很有诚意地回馈用户实实在在的优惠券,比如,搜索520+称呼(520 亲爱的 /520宝宝 /520妈妈 /520爸爸 /520闺蜜 /520 基友/520萌宠)7个关键词,便会得到各种单品、品类或者品牌的优惠券,而在活动期间的不同时段,搜索520还会得到现金红包雨、520元全站礼包券、每日签到的无门槛券等。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整合营销事件,互动参与是开启整个营销的第一步,地铁有灯箱墙面包柱和单屏互动拍照,还有特色的留言墙;通过线下人群共鸣发酵,产生用户UGC自传播转移到线上,是整合营销的第二步。”网易考拉相关负责人表示。

价值四:新传播环境下的价值升级

在新传播环境下,地铁广告还在其他方面得到了价值升级。

比如,投放地铁广告已经算是精准投放。大象广告市场媒介总监林欣认为,从媒介形式上来看,地铁广告投放是精准的投放。

林欣表示,从整个户外市场来看,首先因为很多城市的政府管控,候车亭、公交车身不允许做广告了,户外广告就往地铁聚集;其次从整个城市的线路发展来看,地铁基本上都是在主干道,是大家出行首选的、必备的交通工具,那么地铁广告一定会覆盖到这些客流。所以,“地铁其实是一个地下出行的、精准的营销媒体”。

再比如,地铁广告的品牌效应。在这些年的地铁广告发展中,我们会发现,往往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品牌才会出现在地铁广告上,久而久之在受众心里便产生了一个这样的心理——投放地铁广告的品牌都是可靠的、信得过的品牌。

总之,地铁作为一个现代和特殊的交通类广告载体,兼有普通户外交通媒体的传播特性与新传播形式下的新价值,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在新传播形式下,地铁广告的传统优势得以更好地发挥,新价值也得到了凸显,很多地铁营销公司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形式的地铁广告投放,开始在技术、投放模式、媒介形式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技术应用——VR/AR 等技术搬进地铁

据范辉统计,2017年上海地铁创新性的广告案例达89个。这些创新性的广告是指运用新技术、新创意和发布形式,而不是简单地用传统的静态或者传统的TVC展示的广告。这些都是能够真正挖掘地铁媒体差异化空间优势的广告案例。

比如近期,Lily 商务时装联手申通德高在上海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站厅推出的“无畏出色”创意快闪店。

在长约37米的创意快闪店,观众不仅可以观看 Lily最新发布的秋冬大秀视频,还可以看到18秋冬服饰新品以及整体搭配。这个创意快闪店,几乎就是Lily 商务时装旗舰店的微缩版,将店内的陈列布置都复制到了现场。

现场有两台“闪电试衣”互动设备,乘客们只需要站在设备前录入头像,就可以实现闪电试衣。乘客站在地贴所在的指定位置,等待摄像头捕捉脸部形象,随即设备借助AR技术生成新的服装造型,进而实现电子屏换装。乘客触摸电子屏可以任意切换造型,还可设置身高体重,打造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换装效果,另外乘客扫一扫二维码还能将自己的新形象同步到手机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颖的互动技术被搬到了地铁内,有效帮助了地铁广告营销效果的增强。

新投放模式——地铁媒体数字化探索

实现地铁媒体平台的数字化,甚至到未来的智能化是申通德高的一个目标。申通德高过去几年一直在进行大量的电子屏建设,去年年底完成了在轨心区的电子媒体屏幕建设。从数字化的模式上来说,德高公司一直在开发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尝试建立一种数字化的销售模式。

“地铁广告与互联网广告的互补更多的是在体验和注意力部分,两者已经进行了非常好的融合。在未来,我们将会找到一个使两者更加密切融合的基础,就是大数据。”范辉说。

地铁广告与互联网广告之间,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场景融合。场景融合的基础是对于场景的解读和认知,这个解读和认知的依据首先是数据。数据在线上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但在户外环境中一直是一个难点。

但随着现在的技术条件不停地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帮到户外和地铁媒体来完善对于场景的研究。一旦这个问题得到突破,线上场景和线下场景的融合将变得更加的密切,由过去以体验、注意力为主的一种融合方式变成未来以数据加入到里面的三足鼎立的融合方式。

包括申通德高在内,很多公司都在致力于实现地铁广告投放的基于受众数据的购买,行业对地铁广告新投放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

新媒介形式——隧道移动媒体

黑暗的地铁隧道窗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可爱呆萌的卡通外卖小哥,将外卖送到了地铁乘客眼前,仿佛一伸手就能从车窗外接过香味四溢的美食……超强的互动体验感成功收割了大批地铁乘客的眼球。这是去年隧道酷媒为饿了么投放的广告片。

有数据调研显示,目前外卖订餐的最大人群是上班族、白领阶层。而在隧道酷媒的受众中,上班族这一群体占比高达81%以上。尤其在上下班通勤路上正是早晚餐时间,本就饥肠辘辘的地铁乘客接触到饿了么广告,对受众来说,是有效的信息提供触达。

很多地铁乘客在乘坐地铁的时候,透过侧车门和车窗都看见过地铁隧道里的大屏动态视频广告——这就是隧道酷媒。利用视觉残留原理而构建的地铁隧道

媒体是近年来在国际兴起的新型媒体类型。通过创造性地将地铁隧道作为影像媒体的放置空间,当地铁高速运行经过时,隧道媒体使地铁乘客能够从车窗外看到连续的动态景象。

隧道酷媒董事长吕民表示,现如今隧道酷媒的 LED设备已经经过了七代更新,显示效果跟高清电视没有区别。呈现给目标受众的是超炫、超动感的震撼广告效果。

除了目标受众数量庞大、广告到达率高以外,隧道酷媒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单组资源可覆盖前后多站地铁单点客流。以北京地铁1号线为例,如在地铁东单站-王府井站区间投放一组广告资源,那么无论乘客从之前的哪一站上车,只要经过东单-王府井区间,就有机会看到广告主投放的广告。相比投放在单个站台,乘客必须下车经过站台才有机会看到的广告来说,其覆盖的受众数量不言而喻。

吕民说,除了创意的呈现方式,隧道酷媒的广告发布还具有稳定、可控、快速、高效等特点。隧道酷媒支持多城市同时联网上下刊,广告主只需提前7 个工作日提供相关内容资料即可,无须印刷,节约成本。多点位自由组合投放,且画面更新灵活便捷。

“因为我们是独家的技术,把地铁闲置的资源给利用起来,所以我们性价比很高,可以为客户提供很好的价值。”吕民说。

此外,近几年新拓展的地铁广告资源位还有语音报站。其形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报站同时口播广告,但效果却不容小觑,号称“攻陷手机低头族的利器”。地铁播音广告市场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原因在于其具有覆盖面广、高频播放、乘客群体接受度高等因素,相较其他广告形式的价格洼地效应不可忽视。

可见,针对地铁乘客这个高价值人群,很多媒体公司都在“绞尽脑汁”开拓新的广告位。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地铁广告先天具有比其他媒体形势更严格的政策和管理的限制。随着整个外部传播环境的变化,媒体运用模式的升级,整个地铁运营和广告传播的挑战会越来越大。

但地铁广告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正如范辉所说:“地铁广告前途一片光明,这并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基于过去实践和理论总结,所有对未来的展望都是基于过去的实践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做出的。”

以北京地铁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地铁日均客流约1300万人次,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地铁线路也从原线路8条变成现有线路22条,北京地铁网络已经将全市居住区、商务区、购物区一网打尽。未来,北京地铁的覆盖人次会越来越多。

李定文也表示,地铁里的高科技技术应用也会加速,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在地铁电视广告的应用方面开始试水。未来地铁广告也会向精准营销、人群细分方向发展。地铁广告未来可期。

广告在当下的地铁营销中扮演着“媒介+场景”的角色,如果没有内容化、纵深化的创意思维,广告效果很容易打折扣。如何在地铁新媒体广告中更有效地应用地铁空间与场景,是地铁广告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总结近两年传播效果较好的地铁广告营销案例,大致以下几种类型容易出爆款。

爆款基因一:文案型地铁内容营销

去年3月,网易云音乐把5000条走心乐评搬上地铁,用戳心的文案使得地铁成为用户内容的发布平台,利用力量强大的UGC在封闭拥挤的地铁车厢中引发用户共鸣,促进用户主动分享传播,成为营销圈的一个经典案例。

“地铁环境封闭而嘈杂,用音乐来做传播效果不一定合适,而文字却能迅速吸引人们注意力,进而扩散情绪。”网易云音乐市场部在接受公开采访时曾表示。

近日,蓝光BRC用“川调”语言上墙大象地铁广告资源位——成都地铁骡马市站,通过走心的文案,吸引了众多乘客驻足观看和拍照发朋友圈,瞬间引爆“川调”文化。

纯文案广告在形式上更符合新媒体传播,会将用户带入品牌使用场景。尤其是对于App效果更佳,比如知乎利用了搜索框陈列其单句文案,网易云音乐利用了评论区的设计界面陈列其大众评论文案等。对于移动互联网端的黏性用户,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些互联网通信这套交互语言。

地铁的内容化广告与注意力广告不同。从形式上来看,它不是通过视觉冲击和高品质视听效果来唤起乘客注意,而是通过具有延展性的广告内容,来强化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沟通。

爆款基因二:场景型地铁体验营销

为宣传爱奇艺一部关于岁月的童话《你好,旧时光》,雅铁广告创意地结合场地环境,将北京地铁4号线的海淀黄庄站站厅,打造成了课室场景。立体错视墙贴构成了黑板报、书簿柜,站厅中央变成操场,柱子摇身变成仿真篮球架,整个地铁场景呈现“全景式青春时光”。很多乘客进站后都放慢脚步,驻足观赏和拍照留念。雅铁广告与客户再次成功为乘客带来非一般的沉浸式体验,唤起受众年少时的共同回忆,产生情感共鸣。

很多具有创意的地铁营销将“实景”搬到了地铁之中,比如直接把地铁站改造成展览馆、派对现场等,让乘客在地铁封闭空间内参与实景体验。这些交互式体验场景,集合了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场景体验,具备更高的冲击力和互动性,并且还有一定的话题性,极易形成二次传播,爆款频出。

“场景体验将内容赋予场景之中,使得营销效果更为自然和真实,而地铁这一兼有封闭与户外双重属性的空间,也很适合进行场景搭建。” 北京雅铁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连苏杨表示。

爆款基因三:互动型地铁引流营销

去年优酷上线10周年时,为了宣传其新Logo及新的品牌定位、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雅铁广告帮助优酷于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站发布了品牌站厅及品牌通道广告。雅铁广告为优酷量身制作了波浪立体错视造型,一面写着“YOUKU”,一面写着“这世界很酷”。与此同时派送背面附带优酷会员卡码的创意磁石贴。雅铁广告还专门安排一些人员值守,引导乘客并去教他们如何参与互动。

最终,立体错视造型+磁石贴成功吸引了众多乘客,关注优酷新 Logo、新主张的磁石贴在派发时更是被一扫而空,活动中9.5成以上的7天优酷黄金会员二维码被激活。

今年9月,为契合“国家图书馆日”,大象地铁广告帮助懒人听书在成都、武汉、西安、沈阳四大城市的地铁站里精心打造了“有声图书馆”,让每个人重拾阅读的乐趣,用倾听感受阅读的力量。

“有声图书馆”于9月9日至11日正式开启,用户可以通过扫描活动二维码领取有声图书馆证,并在三天的活动期内享受全平台书籍免费畅听。据现场体验的乘客表示,在晃动的地铁里不方便看书阅读,这种听书的方式确实方便很多。通过这种有效有用的传播,懒人听书获客得到了提升。

结合线上玩法,地铁广告甚至有一些直接给广告主引流的玩法。比如大象地铁官方公众号有两万个活跃粉丝,在地铁广告投放期间,大象广告官微会给很多商家结合其广告,推送一些促销活动的内容,与消费者形成互动。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如何充分抓住地铁乘客的关注,令其在极短暂的时间内接收品牌信息,并迅速产生消费的欲望,是地铁营销成功的关键。

具备高互动性的地铁营销,除了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外,甚至能够为品牌直接引流。地铁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利用地铁站内的充足人群直接引流,以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方式将其吸引,进而抓住消费者的个人情感以及群体情绪,在封闭式的场景内将品牌价值塑造并转化为一种可感知的文化或体验,是地铁广告传播不变的核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视频推广公司是干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