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广告公司之间怎么区分?

摘要:作为工作、生活、休闲、娱乐必经的重要场景,电梯广告开始成为都市人群接触的主要媒介之一。

作为工作、生活、休闲、娱乐必经的重要场景,电梯广告开始成为都市人群接触的主要媒介之一。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中国电梯媒体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围绕中国电梯广告行业现状、受众情绪、典型企业、广告传媒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解读。

中国登记电梯数量已破600万,电梯广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18年,中国登记电梯数量已经突破600万,并保持持续上涨趋势。电梯台数的增长及覆盖面积的增大为电梯广告的覆盖和扩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电梯广告的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梯广告市场规模达175亿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188亿元。电梯广告市场规模增速整体放缓,但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目前电梯广告的渗透率仍有待提升,发展空间较大。

电梯广告常见投放场所为商用写字楼、社区公寓、酒店宾馆、商场超市中设置的电梯。广告投放方可根据各场所常见出入人群的不同实现用户细分,针对目标群体实现广告精准投放。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五成用户日常接触电梯广告4~6次,82.5%受访用户表示愿意观看电梯广告,这种高频高触达的电梯广告有助于提高用户的转化率。电梯广告在中国一线城市新中产群体中的转化率及最终购买力居首(79.0%),在二线城市其广告转化效果也仅次于互联网广告。显然,电梯广告通过高效植入城市人群生活轨迹给品牌带来迅速的曝光,并最终实现变现,在广告成效上电梯广告优势凸显。

从效果来看,电梯广告具有高关注度、高到达率的优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互联网广告,电视广告和电梯广告的广告到达率位居前三,周到达率依次为89%,77%,76%,而在广告关注度方面,电梯广告居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电梯广告处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干扰度较低,广告内容更加容易受到受众关注。在广告到达率相差无几的前提下,高关注度是电梯广告的核心竞争力。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益于线上流量见顶、技术融合的机遇,在广告行业整体下行的趋势中,生活圈媒体依然保持着逆势增长。电梯媒体作为生活圈媒体重要部分,在2018年整体市场增速仍高于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媒体,正处于结构增长期。未来,中国电梯媒体存量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随着国家对建筑物电梯配备要求的规范加强,梯媒行业发展基础稳固,后劲充足。

电梯广告覆盖人群规模将超6.5亿,中产家庭人群是主要受众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梯广告覆盖人群预计将超6.5亿人。随着互联网线上红利的触顶,线上成本提高,许多正统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将目光聚焦于线下。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电梯媒体资源将进一步被拓展,电梯广告也将覆盖更大规模的人群。

受众群体方面,2019年,接触电梯广告最多的是月收入为5001~10000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多为中产家庭人群,年龄主要集中于31~40岁。另外,中国电梯广告受众人群主要分布于一线城市,占比29.6%。其次是二线城市,占比38.7%。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整体来看,中产家庭人群是当前电梯广告的主要受众。随着下沉市场媒体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拓展,电梯广告覆盖三四五线城市人群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场景方面,2019年,中国电梯广告受众接触电梯广告最多的场景为社区公寓楼,65.4%的受访网民曾在写字楼接触到电梯广告,写字楼和商场超市都是接触电梯广告的高频场景。广告形式方面,2019年,电梯广告受众接触到的电梯广告表现形式主要为框架海报(85.1%)、电子屏(65.6%),而电梯内投影作为一种较新颖的广告投放形式,出现时间相对较晚,因而覆盖点位相对小,受众接触较少。

此外,受访网民对电梯广告效果持正面评价。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网民认为电梯广告能有效提高受众对广告商品的记忆度和关注度。整体来看,受访网民对于电梯广告各项效果的评价都大于3分,即大多数电梯广告受众对广告效果都持正面评价。

阿里、百度、京东先后入局,开辟梯媒+互联网新模式

我们知道近年来,电梯媒体发展速度加快,电梯广告行业竞争越趋激烈。2018年7月,分众传媒发布公告,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关联方将以150亿元人民币入股分众,交割完成后,阿里将以10.3%的股份总数成为第二股东。三四线城市电梯媒体市场惊人。

你不在乎的三四线城市电梯广告市场份额如何?

随着中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供需所求,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体出现,楼宇电梯媒体在各类户外媒体百家争鸣的中国市场作为一个新型户外媒体脱颖而出,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引领着户外媒体发展的新方向。

电梯媒体发展迅速,目前国内最大的梯媒以分众、华语等为首,也有区域公司如河南郑州的广新广告,广东珠海的希尔传媒,还有广东深圳专注于中小城市数字化智能化5G网络等梯媒联盟经营的深圳淘屏;已经覆盖到全国各大中小型城市的中、高档写字楼、高档小区等场所。根据尼尔森的调查报告,电梯媒体的到达率和眼球份额分别为74%和19%,广告效果远高于其他线下媒体。因此,梯媒成为连续三年来增速第*的户外媒体。

现状:一二线城市两大梯媒竞争呈白热化

谈到电梯广告,那么就不得不谈到中国的电梯行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高层建筑投资比例在增加,加速了电梯的需求量。中国电梯需求从2011年的37万台提升至2018年的94万台,预计2020年我国 电梯需求量将在110万台左右。电梯楼宇框架的增量空间在于国内电梯需求量的增长,一般而言进行广告投放的电梯每部安置2块,剔除不适合投放的电梯部数, 年楼宇电梯广告版位的增量分别约为

据分众传媒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自营媒体资源中电梯海报点位193.8万个,电梯电视点位70.1万个。前瞻产业研究院曾估算分众传媒的电梯覆盖量约83万台,(估算方法如下图)。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公开数据来看,分众与新潮虽然已占领一二线城市电梯广告的半壁江山,但随着梯影传媒、京东钼媒等新兴媒体纷纷入局,面对线下流量这块大蛋糕,梯媒行业的竞争呈现白热化。分众传媒专注高端写字楼,面向的是头部品牌商。

疑问:三四五线城市是否会成梯媒开拓的新市场?

近年来,三四五线城市凭借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众多品牌掘金的新市场。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报告得出,2022年我国中产阶层占比将大幅提升,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最主要力量。其中,三四五线城市的中产阶层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三四五线城市也将为国内输出大量新中产阶层。收入的不断提高,也让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消费信心显著提高,购买欲望一度超过一线城市。

从任何角度去看,三四五线城市都是广告主必争之地,也是未来5年电梯广告市场千亿级金矿的集中地。相关机构预测,电梯媒体5年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现在的2~3倍。

目前电梯广告企业覆盖电梯总数量仅为20%,并且大部分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三四五线城大量电梯未被覆盖。并且中国现有1200个的三级城市广告市场也还没有被充分满足,其潜在需求规模惊人。

(1)电梯广告还有没有市场?

前瞻经济学人APP发布的文章"2018年中国湖畔大学学员所在行业解读之——梯媒:梯媒广告优势突出,差异化竞争共享市场红利"提供了电梯广告的相关解读。

首先,电梯广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人们在坐电梯的时,由于手机信号不好,且担心坐过楼层,大部分人会选择放下手机,此时人们很容易会被电梯里的广告所吸引了;第二,尽管人们单次浏览广告时间不长,但是一天中接触同一广告的频率较高;第三,投入成本相较于电视视频等广告要低得多。

其次,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17消费者广告关注度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人们在观看电梯海报广告和电视广告时受手机的干扰相对较小,远低于电视、地铁、候车厅和公交广告;此外,在观众对不同广告关注度的调查中显示,人们也更愿意主动关注电梯广告。

再次,从不同媒介对广告变现的贡献来看,客厅电视广告和电梯广告的变现贡献率并列第*,均为18%。由此可见,电梯广告是促进消费者进行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就是说,电梯广告正成为人们更愿意接受的广告形式,正日益成为广告商的重点投放领域。

整体来看,电梯广告的优势仍在,且始终是广告商投放的重点领域。电梯广告依然有市场。此外,随着三四五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住宅小区和写字楼数量的增多,电梯广告市场仍在较大增长空间。

据统计,目前我国电梯超过了600万部,每年还在增加约60万部,未来五年电梯总量会超过800万部。数字化联网会让其中50%也就是至少400万部电梯具备广告价值。

(2)巨头之争,三四五线城市成为众多品牌掘金的新市场

从行业内的两大巨头分众传媒和华语传媒(优质资源整合服务商)的发展来看,分众现阶段能覆盖逾300个城市的2亿城市中产人群。其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全面扩张并加大已进入城市覆盖密度,增加框架、视频、影院等媒体数量,更是喊出了"希望打造500城500万终端覆盖5亿新中产的办公楼、公寓楼与商场影院的生活圈广告平台"的口号。

近年来,三四五线城市凭借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众多品牌掘金的新市场,权威机构表明,目前三四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相当于北京市年的水平。而新一轮的消费升级也让广告主开始关注有钱、有闲的小城受众群体。相关机构预测,电梯媒体5年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现在的2~3倍。

业内:看好未来三四五线城市梯媒广告市场

根据梯媒市场的现状以及三四五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可以肯定的是梯媒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三四五线城市的梯媒市场份额到底如何?

全球华人总裁卓越行销力导师暨中国广告传媒培训第*人,品牌竞合力暨切割领导力艺术创始人兼总教练,打造中国实战狼性广告销冠特种兵总教练,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院长彭小东导师:当下的三四线城市梯媒市场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三四线城市城区小,老楼房较多,电梯房偏少,这是限制三四五线城市梯媒发展的一大因素;

第二、过去三四五线城市的本土客户并不认可梯媒,认为做广告要越大越好;

第三、由于三四五线城市市场太小,导致城市公司规模上不去,直接限制了服务跟不上一二线城市。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快销品牌及中高端品牌已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这是品牌抢占市场的大趋势,也是未来梯媒走向三四五线城市的趋势。再者,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更多的一二线品牌以及一二线城市取得成功,三四五线城市未来一定会随着发展而引进商机。

要进攻三四五线城市梯媒市场,除了广告效应好,还有服务要跟上,也就是说要以市场为导向。河南十八城文化传媒就在这两点上做到了极致,才能在梯媒行业中占有一定比例份额。比如框架广告的唯*性、强制性与液晶视频的生动性相互结合,从而给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广告体验效果。一二线城市一直是行业巨头重点开拓的市场,虽然饱和度还不够,但随着5G和物联网的到来,其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大。为了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分众也逐渐在布局一二线城市,深耕省内地级市,可见三四五线城市的梯媒市场未来可期。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行业的规则。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江湖。在传统互联网广告江湖中,谷歌走了之后,百度一枝独大,虽然360搜索、神马搜索也想抢占一杯羹,但似乎很难动摇百度的地位。

然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一不小心,信息流广告就被今日头条抢去了,小弟单挑大佬,这江湖纷争让另外两大巨头找不到北。不过,这两大巨头却不也甘心,去年底一个投资了分众,一个间接投资了快发云,实现了间接的进入了线下广告。百度当然也不甘心,先后投了新潮传媒、梯影传媒,在梯媒里面似乎又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还有华语、城市纵横等梯媒在一旁看着好戏。

而统计,目前分众、新潮在全国电梯市场的占有率,不足20%,还有80%的市场空白呢,而这些空白的市场,以三四五线城市居多,而这将是下一个群雄逐鹿的新场景。

三四五线城市广告市场是空白吗?

不是空白。他们如何突破瓶颈?如何做大做强?

那么三四五线广告公司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发展呢?

彭小东导师及其团队近年来培训咨询服务的大部分三四五线城市广告传媒公司,经过2年多的深入合作和了解,彭小东导师认为这些城市的广告市场潜力很大。只要能改变思路,就可以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广告公司要做好,一定要有好的媒体阵地。哪些是好的媒体阵地?哪些是还可以拓展的媒体阵地?

彭小东导师认为:好的户外媒体,应该从这些方面来评定:

一、地段是否有足够的流量;

二、尺寸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

三、场景是否有强制观看性;

四、规模是否有足够多的曝光点位;

五、广告能否形成互动,

六、是否具有数字传播属性。

结合彭小东导师近年来对三四五线城市了解及经验,三四五线城市要想做大做强,有几块是可以考虑的:

一是电梯广告。因为分众、新潮等在一二线城市的榜样,所以三四线选择电梯肯定是没有错的。但因为5G时代即将来临,数字化媒体必将是未来的趋势。智能数字媒体新增加了电梯LED数字屏、电梯投影数字屏,将有利于帮助这些城市快速打造新媒体广告之王。尤其是传统的梯媒框架广告!

二、墙体广告。现在知名品牌纷纷下沉,一些电商品牌也喜欢做墙体广告,这个也是可以考虑的。不过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主要还是依靠当地资源。

三、公交广告。乡镇媒体;

广告公司深耕三四五线城市户外阵地,这是我们中国中小民营广告企业可以很好生存的土壤和根基。

(敬告:请勿以此做为投资参考!)

因此我们中国三四五线城市广告传媒公司的老板们或者是想进入广告行业的创业者,尤其是越偏远越贫穷的地方我们目前要赶快抓紧时间跑马圈地,占地盘,当然同时也要吸取我们一二线城市广告传媒公司老板们的经验和教训,要专业专一敬业事业职业,广告销售要流程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员工要培训和培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你比如分众传媒他把专业的电梯广告创意设计文案就外包给专业的公司。彭小东导师23年一线实战广告传媒成功经历,16年广告传媒行业培训咨询成功阅历以及对多家广告传媒公司的服务,可以比较快速的让一个个外行人员快速切入广告行业,并且通过已成熟的广告销售盈利创新模式及商业模式,快速复制到各个广告传媒公司,这是目前比较少有的,也是彭小东导师毕生所追求。业绩为王数据至尊利润说话,打造广告销售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专业,职业,事业,专一!

5G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讲,彭小东导师觉得一定是一次机会,智能化,数据化,互联网+,大数据这对于我们来讲绝对不遥远也根本不会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和套话。梯媒广告唯*增长机会,你抓住了吗?还在等什么?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城市的广告传媒公司死亡还是生存?选择大于努力!

三四五线城市的广告传媒公司我们有独有的天时地利和人和。守好并精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到一米宽一千米深,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当在一个城市有足够的点位时,广告主就自然而然来了。我们各地合作伙伴签约一些长期的品牌公司比如电信、银行等,他们长年投放的品牌广告。为什么呢,因为对这个品牌公司来讲,虽然是三四五线城市,但也面临着业绩压力、面临着竞争压力,你不做广告,客户就跑到竞争对手去了。

而要做广告,现在户外能成规模的广告有哪些呢?户外的大牌基本都被拆除了,剩下没有拆除的还能有多少价值?灯箱广告资源少,广告也不可能长期做,而且更换内容也非常麻烦。那么未来真正能成规模、长期有收益的媒体阵地,无外乎上面所说的电梯等阵地了。如果还有机会,就抓紧抢占地盘吧。

新媒体的涌现和发展带来了“一场真正的媒体革命”,这场革命也波及到了广告业务。近日,电梯广告“大佬”分众传媒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尽管营收还是保持了增长,但净利却遭遇了拐点。

分众传媒也在不断进行业务方向的转型,比如将主要客户重心逐渐从快消品行业转到了互联网行业。这和大部分的广告主现在更倾向移动互联网投放也有直接关系。

近期,电梯广告却又出现一股“逆流”。作为财经新媒体头部品牌“财经早餐”推出的旗下付费产品“财经秘书”采用了洗脑普及式营销方式,大举投入线下电梯广告。

笔者从网络上搜索到的视频原文

舍弃自身最擅长造势的新媒体领域,舍弃自身平台的用户资源,放弃时下火热的线上投放方式而选择这样的“以旧攻新”“以弱胜强”的举措,这家新媒体翘楚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兵家长于何事,则常取何法。

选择有针对性的领域,并大举投入——这本来应是任何一家公司或者项目的营销法则。但“财经秘书”似乎有不同的思路。

财经秘书是一款由在财经新媒体领域知名度甚高的“财经早餐”四年磨一剑推出的付费产品,主打付费行业研报、专家咨询和线上秘书服务。

其针对的用户群体是财经领域的高净值人群——不管是中小企业主、公司高层决策者或是行业新人,亦或是有投资咨询需求的个人——这样的用户群体往往集中于网络渗透的前沿阵地,拥有极高的信息灵敏度,是线上产品的重度用户。

所以不管从基因还是产品性能来看,这都应该是一款极具创新性的线上产品,同时含有新媒体领域宝贵的强大变现能量。

对于这样一款产品,选择线上投放广告本来是顺理成章之举。

但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近期出现了铺天盖地的洗脑电梯广告——“做生意、炒股票、吹牛皮,找财经秘书。”

与当时“boss直聘”“铂爵旅拍”等广告引发全民热议类似,财经秘书的刷屏入侵,也引发了新媒体行业的议论和不解——众所周知线下广告投入大、变现弱,财经秘书到底为何要舍近求远?

承接此次广告投放的光学传媒也很意外,广告部陈姓负责人称:“现在的广告投放一般都会选择辐射相近媒体,比如你做电视剧的广告肯定去投视频网站,你做线下家装、招聘、展会活动的,肯定选择我们。但是新媒体来投电梯广告,确实少见。一般他们都内部消化。”

带着这些疑问与争议,我们开始与财经秘书团队联系和沟通,笔者才了解到一些端倪。

正是因为长于新媒体,财经秘书团队对于线上投放的收效、预期、门路和营销方案都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更知道线上广告的命门何在——架空实际,流于套路。

往往产品方选择线上投放广告都会采用软文手段——先利用话题炒作自身,再用“一顿操作猛如虎,一阵套路似海深”的软性植入打响品牌。

如此一来,倒是能取得不错的知名度,但是受众因为被软性套路,所以往往有种被“忽悠”的感觉,使得品牌的真诚度降低。

“现在点开微信里的文章,看标题已经不够了,有时候看了五分钟看到结尾才发现原来是个广告。倒不是说广告就不好,但是如果真的是赶时间想了解信息才去点开的文章,有时候真的挺愤怒的。”这是一位财经早餐用户曾经在微信后台针对软文投放写下的留言。

正是因为和这样的一线受众离得够近,财经秘书的团队在判断投放方向的时候,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财经秘书认为,传统的广告平台,尤其是电梯广告这样不占用核心资源的线下传播方式,能够真诚地拉近和用户的关系,拒绝套路,直截了当地提供用户对当下难题的解决方案。

财经秘书想要把让用户云里雾里地猜一篇文章到底是资讯还是广告的时间节省下来,让用户直接了解产品痛点。

这也是这个做信息内容出身的团队一片初心——节省用户时间,提高信息效率。

所以财经秘书放弃了好走的线上之路,选择看似“泥泞”的线下之途,颇有去繁求简、回归信息价值初心的诚意。

与众不同的“吹牛皮”营销

但财经秘书这条只有15s的广告引发的争议可不仅仅只有线下方式这一点。

“上班的时候看到这个广告,以为是教炒股的,结果说‘吹牛皮’……做什么的产品会教你吹牛皮啊?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我倒是在很多谈投资的场合听人吹牛,其实谈合作、生意啥的确实是都在吹牛,不过谁会把这个写到广告里呢……”

笔者特地收集了这段电梯广告投放楼层的住户对广告内容的看法。

其广告语中的“做生意”、“炒股票”都算是直接痛快的使用需求。而一句“吹牛皮,就找财经秘书”引发争议——既然要走真诚路线,为什么要把产品和常规想法中贬义的“吹牛”联系在一起?

别家做广告,都是把产品往高大上去塑造,“荣耀”“奢华”“极致”……类似词句随处可见,而恰恰针对商业精英的产品却在广告语中提到最市井的“吹牛皮”场景,财经秘书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对此,财经秘书的产品经理李姓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其实选择这样的广告宣传语,很需要勇气。但我们不仅有勇气,还有底气。这个底气就来自这个平台拥有丰富的用户量和用户信息服务经验。或者说,就是底气来自用户。”

李经理充满自信地回答,“我们因为真正地了解用户,我们本身就是创业者,所以我们知道吹牛皮其实是人与人信息交流同步时最容易碰撞出火花的时刻,我们不认为它是贬义词。在任何交流场景中,包括投资、客户关系等等都可以以吹牛皮来引出话题——这往往是商机发生的第一步。

财经秘书想要把握的就是和用户最切近的使用场景,哪怕是在饭桌和交际之中,资讯的价值和信息的意义依然是重中之重。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吹牛皮”又何尝不是一种商业智慧的体现?

要做独一无二的的行业颠覆者

在我们与这个算得上年轻的团队沟通的过程中,“财经秘书”到底是什么,能否成为颠覆者而非庸碌之辈——成为了我们和这个创业团队之间讨论最多的问题。

出于对理念的好奇,我们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多少希望听到一些对宏观行业的设想,但却得到了一个相对意外的答案。

财经秘书的诞生不像外界想得一样来自变现需要或者追随知识付费的热点,它主要是和公司创始人的履历有关,是情怀和行业调研的结合体。

财经秘书创始人许征宇曾是上市公司总助出身,因而极其了解一个投资人或决策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四年前其推出的财经早餐产品,就几乎颠覆了财经资讯的展现方式,一时间几乎市面上所有的财经媒体都做了自己的每日精选资讯来抗衡财经早餐对用户的渗透。

而且财经早餐—财经秘书这样的产品矩阵也是围绕着这位创始人一句“致力于提高一亿中产阶级的阅读效率”的公司使命来设计的。

“节约用户时间,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是一个秘书的最高境界。”——总是笑称自己不过是个资深秘书的许征宇这样解释了财经秘书产品的雏形理念。

极致地做好一个秘书其实并不容易。据调查,84%的企业家认为自己雇佣的秘书并没有带来自己所希望的工作效果。

“我可以百万年薪招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管理我的公司,但我给再高的钱我也很难招到一个真正合我心意的秘书。”调查中,某上市公司企业家透露出好秘书难寻的现状。

秘书早以成为比CEO更难做的职位。

那么想要做万千企业家、决策者的“财经秘书”岂不是更难了吗?

但是这个年轻的团队充满信心,产品经理李姓负责人认为财经秘书就是一款可以带来颠覆效果的产品——“它能带来最大的颠覆就是以往决策者雇佣一个秘书往往价格不菲,但是财经秘书的到来,可以让人人都用上一个秘书,用上一个好的决策辅助角色,把投资、决策和学习这样成本和代价极高的动作赋予更轻松的解决方案。这种效率的提升,可以带来颠覆性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可以见得,不管新媒体变现和信息付费的模式是否被验证,也不管投资领域的迭代进步是否可以通过资讯升级解决,财经秘书都早早地做好了成为行业颠覆者的准备。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今年“金九银十”招聘旺季,大厂抢人大战异常激烈。不少企业打出“最大规模”招聘旗帜,开放诸多全新岗位,还有不少企业出“奇招”揽才。从10月16日起,深圳软件产业基地、深圳软件园、深圳湾创业投资大厦、TCL大厦、深圳留学生创业大厦、深圳威新软件园等区域的100+电梯屏就齐刷刷登陆着一则“百万年薪”的招聘广告,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关注和讨论,还有人扫码了解广告真实情况。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热下,广告上的“拿深圳同等高薪,住长沙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梯广告 业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