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如何理解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十所试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单位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建校90多年来,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弘扬“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名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为安徽省属高校之最,被誉为安徽高等教育的“母体”和基础教育的“母机”。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将其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效构建了“顶层设计、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平台搭建、过程指导”的“五维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形成了“三创理念引领、四级平台支撑、五个融合促进、六送举措扶持”的“3456”创业生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学校始终聚焦教师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融互促,着力打造双创教育的师范特色,致力于新时代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广大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安徽师范大学现象”。

“五维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一)抓顶层设计,健全“双创”体制机制

学校落实“一把手”工程,设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组,成立正处级建制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保障有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纳入每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深入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协同育人。

(二)抓教学改革,提升“双创”教育质量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进课程、进课堂、进实训、进竞赛,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深度融合。围绕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实践”3个维度,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小班化教学、个性化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强化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推行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和弹性学制。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2个学分创业必修课和2个学分创新思维与创业训练系列选修课。引入MOOCs平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选课学生累计达30000 余人次。《创业基础》《管理沟通》《企业战略管理》等自主建设课程获批安徽省级质量工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示范项目。

学校承办“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三)抓队伍建设,夯实“双创”育人基础

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聘任校内双创导师208人,拥有各类就业创业职业资格证书110人次。入选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人、全国首席职业指导师1人、省级“筑梦”创业导师百人团1人;7人获安徽省高校教师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金奖、2人获银奖,学校连续四届获最佳组织奖。选聘校外兼职导师80人,共同组建人工智能、教具研发、文化创意、数学建模、创业实践、创新实践等6支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形成了专兼结合、特色明显、优势互补、校内外共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团队。

(四)抓平台搭建,拓展“双创”活动载体

学校全面开放校内30多个省级以上高端科研平台,构建多维协同的“双创”实践平台集群,实现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发展。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和创业孵化规律,搭建“学生—学院—学校—社会”四级递进的创业实践平台链条。构建“学校+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校级创业模拟实训活动,开办院级创业意识培训班、创新创业培训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战能力。建立“学校+社会”协同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机制,出台就业创业导师聘任管理办法,邀请创业导师与创业学生结对帮扶指导。依托部门、学院、社团3个主体,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交流、创业大赛3大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覆盖面达到80%以上。

校园双创活动“创业沙拉”气氛火爆

(五)抓过程指导,完善“双创”服务体系

设计开发“创在师大”创新创业教育专题网站,充分运用易班、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和创新创业典型,为学生提供线上咨询、培训与指导。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下“四个课堂”联动的培养计划方案,构建校院两级、涵盖从创业意愿筛选到包装孵化的全流程线上线下一体的指导服务体系,打造融政策支持、机构辅导、资源对接全流程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一)教师教育与双创教育互融互促,打造“双创”教育师范特色

近年来,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师范大学传统学科专业优势,将立德树人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师范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坚持价值引领,确立互融互促育人理念。师范专业强调以德为先,学校将德育融入双创教育,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以双创教育“培养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创新思维的引领者、传播者和启迪者。

二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互融互促育人举措。学校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设立教师教育特色通识课程模块,拓宽培养口径;设立领导力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管理能力;设立跨学科专业选修模块,拓宽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用学术论文、专利、竞赛等成果获取学分,推进创新实践;以专业教育引领二三课堂,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扎实基础。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教师教育实训中心两大实践平台,致力于新时代创新型教师职前和职后培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是构建协同育人共生体助推互融互促新发展。构建学校与政府、高校、中小学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协同育人共生体,打造创新实验区。依托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和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打造全省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地。依托附属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成立教育集团,打造集团化办学新标杆。

(二)实施“3456”工程构建大学生创业生态链

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打造 “3456”工程,构建集理念引领、平台支撑、教育促进、项目扶持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生态链,在校园内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

一是坚持以“三创理念”引领创业。着力用创意、创新、创造的理念引领和带动大学生创业。通过双创课程的教学和培训,在创意端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依托高端科研平台和实验室组织学科竞赛,在创新端促进学生开展新行动;以双创品牌活动和孵化基地为载体,在创造端推进学生转化新成果。

二是坚持以“四级平台”支撑创业。搭建“学生思创区—学院创业苗圃—学校创客空间—社会创业孵化园”四级递进的创业实践平台链条。学生思创区注重创业意识激发,学院创业苗圃或创客空间注重创业种苗培育,学校创客空间注重创业项目扶持,社会创业孵化园注重市场运作帮扶。

三是坚持以“五个融合”促进创业。始终将双创教育融入学校立德树人体系,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着力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与专业教育融合,着力在专业学习和实验实训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坚持与实践教育融合,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与职业教育融合,把双创浸润在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之中。坚持与自强教育融合,培养学生自强、独立、诚信、勤劳等优良品质。

四是坚持以“六送举措”扶持创业。通过“送场地、送指导、送培训、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跟踪扶持创业项目,为初创企业的成长保驾护航。每年遴选15-20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校内创客空间或校外创业孵化园,配备导师跟队指导。吸收创业学生参与创业模拟实训班,为其梳理学校和驻地政策。择优给予创业项目启动资金支持和融资帮助,依托学校科研平台为创业项目免费提供产品检测、研发、试验等技术支持和服务。


副省长王翠凤一行慰问指导我校创业团队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稳居安徽省属高校前列,就业创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6年荣获“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学校荣获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首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首批创业模拟实训定点培训机构”,获批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高校。近三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均位居全国师范类高校前两名。涌现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创业先锋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诸多创新创业学生典型。

学校深度融入和贡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凝炼形成纳米功能分子材料、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环境评价、旅游规划等一批社会服务优势领域,建成安徽文化研究院、长江流域生态研究院等一批重点智库、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精准对接和服务芜湖市及周边区域汽车、水泥、新材料、电子电器、旅游等支柱产业发展。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我校创新创业工作达300余篇次,创业教育典型做法“3456工程”,获省领导批示并被要求在全省推广学习,有力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为发挥好团的组织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坚定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引导团员青年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2020年10月至12月,学院团委书记秦洪庆,团委耿赛、王乐昌、刘彬、付文静、柳晓阳、殷佳珞、李亚楠及青年团员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

【第一期】秦洪庆: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秦洪庆指出,加入学生组织,成为学生干部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同学们服务。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正确的认识。首先应该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其次是同学们的“排头兵”“服务员”以及老师的“助理员”。做好学生干部,必须明确“四个一”,把学生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一门学问、一个舞台、一种生活。他分别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提升自己、如何做好自己三个方面向同学们分享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头衔只是一个称号,是种荣誉,但更是一种责任!培训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未来要担负起学校和同学桥梁的责任,做好上传下达,更好地展开学生工作。

第二期耿赛:明方向,定目标——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引领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第一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就业创业,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创业就业能力,耿赛面向学生第一党支部开展了此次学生党员培训班。他从创新背景、创业政策、商业模式设计、项目团队组建和运营、项目PPT制作、比赛路演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课程培训。从创新创业认知、创新资金扶持政策和商业计划书的总体框架”等方面让同学们对于创新创业有了深刻的认识,从商业模式设计中,指导同学们如何评估项目进行市场分析、如何推成出新创新创业项目、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项目并运营。此外,从“创始人领导力”等方面,通过典型案例,来告诉同学们创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诀窍,帮助同学们很好的理解创新创业,引起同学们创新创业的兴趣。

创业培训结束后,参加训练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同学均受益匪浅,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创新创业培训,更加深刻认识了创新创业,未来会学以致用,发挥自身长处,努力提高自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期王乐昌:铸魂强基,先锋领航——高校学生党员角色认识与作用发挥

王乐昌用典型事例阐明了端正入党动机、增强角色认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争做合格共产党员的重要性,要求大家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要践行党章,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专题讨论环节,学院毕业年级兼职辅导员马美媛从毕业生党员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出发,结合“四讲四有”的标准,叮嘱同志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做一名政治合格、守纪合格、品德合格、履责合格的新时代共产党员。讨论中,王启真、肖瑶瑶、王玉山等三位优秀党员代表就自己的个人经历分享了一些成长经验,表达出了对学校、学院的感激以及今后争当合格党员的决心。

最后,王乐昌向所有党员提出了几点要求和希望。他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疫情常态化下,作为党员首先要坚定政治站位,把稳思想之舵,将个人志向与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结合起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跑出更好的成绩。

第四期刘彬:他律与自律——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刘彬组织研究生各班班委及同学学习了题为《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的材料,学习了他律与自律的规范准则。他指出,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学术研究者们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

此次培训会帮助学生明确了学术不端行为,端正了科研态度,并加强本学院科研方面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培训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要加强自身学术修养和对学术规范的认知,锻炼自己的学术道德意志,在现实的学术研究活动中能身体力行,将学术道德要求化为自觉的学术道德行为,实现学术道德之“知”与学术道德之“行”的有机统一。

第五期付文静:担当使命,提升本领——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培养与效率提升

为更好的提升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骨干的担当精神,付文静面向2020级全体学生干部开展了此次培训。她通过总结近期学生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强调了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全体学生干部做到“严于律己、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学习争先、谦虚谨慎、关心同学、宽以待人、相互配合、业务熟练、勇于奉献”十条要求,希望学生干部加强自我管理,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成为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硬的优秀学生干部。接着,2020级兼职辅导员孙润洲对学生干部进行办公软件操作方面的培训。最后,化工学院学生会李明哲就学生会与班干部之间的衔接工作做了简要介绍。

第六期柳晓阳: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大学生心理健康养成

为了让青年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在遇到心理危机时能更好地识别与应对,结合青马工程主题教育培训,柳晓阳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学生会学生干部开展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预防与应对等方面的培训。他首先介绍了心理危机的定义,并分别从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判断标准等为切入点深度解析了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充分利用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个案实践和权威研究数据就如何识别和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做了具体的讲解。本次心理专题培训的内容丰富,针对性、指导性强,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对今后有效预防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具有重要启示和促进作用。

通过此次“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心理健康培训”主题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的适应力、凝聚力、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同时,在当今社会压力日益大增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更应该做好心理调适,及时缓解压力,建立健康心理。

第七期殷佳珞:“助燃梦想、绽放青春“”——如何打造高品质创新创业项目

为更好的开展学院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赛事,引导同学们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创意思维深度融合,殷佳珞面向学院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了打造高品质项目,提升专业技巧的培训会。会上,她以“山东省医养健康创新创业大赛”“2020年山东省创客大赛”“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为例,向同学们分别介绍了各类科技创新赛事的规则流程,系统讲述了项目书的撰写规范、PPT的制作技巧及视频的制作方式。她指出,高品质创新创业项目要以专业课题为基础,以创意思维为依托,以饱满的展示内容为支撑,以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保障,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仔细打磨创新创业作品,向高水平、高品质创新创业项目推进。

会后,各团队成员均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赛事的流程,了解了PPT、视频等制作技巧,未来会进一步完善作品、突出亮点、争取在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得好成绩。

第八期李亚楠:生生不息,敬畏生命——珍惜美好生命,成就光明未来

为了提高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李亚楠面向2020级学生干部开展了“生生不息、敬畏生命”主题培训。会上,她以描述生命的三个词语:“美好”、“短暂”、“脆弱”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历指出生命的“美好”,表示生命像初升的红日、像破土而出的小草等充满欣喜和挑战。其次,用一个生命倒计时的互动小游戏激发出学生对于生命的“短暂”的感叹和沉思。最后,以实际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具体事例以及我国每年死亡人数的数据使学生深刻认识生命的“脆弱”。

培训会上学生积极互动、踊跃发言,并纷纷表示要珍惜生命、守护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拥抱美好的未来,培训效果良好。

(撰稿:殷佳珞;审核:孙明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