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学会装各种软件?

"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建议大家多看看。想学黑客技术,先学黑客精神。本篇带你开开眼界......"

Java也是好的入门语言。它比Python难得多,但是生成的代码速度也快得多。 它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计算机语言,不止是用来入门。
但是注意,如果你只会一两门语言,你将不会达到黑客所要求的技术水平, 甚至也不能达到一个程序员的水平——你需要学会如何以抽象的方式思考编程问题, 独立于任何语言。要做一名真正的黑客,你需要学会在几天内通过一些手册, 结合你现在所知,迅速掌握一门新语言。这意味着你应该学会几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如果要做一些重要的编程工作,你将不得不学习C语言,Unix的核心语言。 C++与C非常其他类似;如果你了解其中一种,学习另一种应该不难。 但这两种都不适合编程入门者学习。而且事实上,你越避免用C编程,你的工作效率会越高。
C非常有效率,节约你的机器资源。不幸的是,C的高效是通过你手动做很多底层的管理 (如内存)来达到的。底层代码都是复杂极易出现bug的,会使你花极多的时间调试。 如今的机器速度如此之快,这通常是得不偿失——比较明智的做法是使用一种运行较慢、较低 效率,但大幅节省你的时间的语言。因此,选择Python。
其他对黑客而言比较重要的语言包括 Perl和 LISP。 Perl实用,值得一学;它被广泛用于动态网页和系统管理, 因此即便你从不用Perl写程序,至少也应该学会看。许多人使用Perl的理由和 我建议你使用Python的理由一样,都是为了避免用C完成那些不需要C高效率的工作。 你会需要理解那些工作的代码的。
LISP值得学习的理由不同——最终掌握了它时你会得到丰富的启迪和经验。 这些经验会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一个更好的程序员,即使你实际上很少使用LISP本身。
当然,实际上你最好五种都会(Python,Java,C/C++,Perl和LISP)。 除了是最重要的黑客语言外,它们还代表了截然不同的编程思路和方法,每种都会让你受益非浅。
这里我无法给你完完全全的指导教会你如何编程——这是个复杂的技能。 但我可以告诉你,书本和上课也不能作到(最好的黑客中,有许多,也许 几乎都是自学成材的)。 你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语言的特点——只是一些皮毛, 但要使书面知识成为自身技能只能通过实践和虚心向他人学习。 因此要作到 (一)读代码及(二)写代码。
学习如何编程就象学习用优美的自然语言写作一样。 最好的做法是读一些大师的名著,试着自己写点东西,再读些,再写点,再读些,再写点…… 如此往复,直到你的文章达到你体会到的范文的简洁和力量。
过去找到适合阅读的好的代码是困难的,因为几乎没有大型程序的源代码能让新手练手。 这种状况已经戏剧性地发生变化;开放源代码软件,编程工具和操作系统(全都由黑客写成)现在已经 随处可见。让我们在下一个话题中继续讨论……

FAQ(常问问题解答)
问:你能教我做黑客吗?问:那么,我要如何开始?问:我得什么时候开始学?现在会不会太迟了?问:要学多久才能学会黑客道?问:Visual Basic及Delphi是好的入门语言吗?问:你能帮我“黑”掉一个站点吗?或者教我怎么黑它?问:我怎么样才能得到别人帐号的密码?问:我如何入侵/查看/监视别人的Email?问:我如何才能在IRC聊天室里偷到频道op的特权?问:我被黑了。你能帮我避免以后再被攻击吗?问:我的Windows软件出现问题了。你能帮我吗?问:我在哪里能找到可以与之交流的真正的黑客?问:你能推荐一些有关黑客的好书吗?问:成为一名黑客我需要擅长数学吗?问:我该从那种语言学起?问:我需要什么样的机器配置?问:我得因此憎恨和反对Microsoft吗?问:但开放源代码软件不会使程序员丢饭碗吗?问:我要如何开始?哪里有免费的Unix?问:你能教我做黑客吗?
答:自从第一次发布这份文档,我每周都会收到一些请求, (频繁的话一天几封)要我“教会他们做黑客”。遗憾的是,我 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个;我自己的黑客项目,及我作为一个开放源代码倡导者 的四处奔波已经占用了我110%的时间。
即便我想教你,黑客也依然基本上是一项自行修炼的的态度和技术。 当真正的黑客想帮助你的时候,如果你乞求他们一汤匙一汤匙“喂”你的话, 你会发现他们不会尊重你。
先去学一些东西。显示你在尝试,你能靠自己去学习。然后再去向你遇到的黑客请教特殊的问题。
如果你发E-mail给一位黑客寻求他的帮助,这是两件首要记住的事情。 第一,写出来的文字显得懒且粗心的人通常非常懒于思考且非常马大哈,不能成为好黑客—— 因此注意拼写正确,使用正确的语法及发音,否则你可能会无人理睬。 第二,不要试图要求回复到一个ISP帐号,而那个帐号与你 的发信地址不同。这样做的人一般是使用盗用帐号,不会有人有兴趣为虎作伥帮助窃贼的。
问:那么,我要如何开始?
答:对你而言最佳的入门方式也许是去参加LUG(Linux用户组)的聚会。 你可以找到在 LDP的综合Linux信息页面上找到类似的组织;也许有一个在你家附近的, 而且非常有可能与一所大学或学校挂钩。如果你提出要求,LUG成员兴许会给你一套Linux, 当然此后会帮你安装并带你入门。
问:我得什么时候开始学?现在会不会太迟了?
答:你有动力学习的时候就是好时候。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在15-20岁之间开始感兴趣的,但 据我所知,在此年龄段之外的例外也是有的。
问:要学多久才能学会黑客道?
答:这取决于你的聪明程度和努力程度。大多数人只要他们专注, 就能在18个月到2年之间学会一套令人尊敬的技能。但是,不要以为就此结束了;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黑客,你要用你的余生来学习和完善你的技术。
答:不,因为他们不是可移植的。他们不是那些语言的开放源代码实现, 所以你被限制在厂商选择支持的那些平台里。接受这样一种垄断局面不是黑客的态度。
Visual Basic特别糟糕。它是Microsoft的私有语言这个事实就足够让它脸面全无, 不像其他的Basic,它是一种设计糟糕的语言会教给你坏的编程习惯。
其中一个坏习惯是会依赖于单一厂商的函数库、控件及开发工具。 一般而言,任何不能够支持至少Linux或者一种BSD,或其他第三方操作系统的语言,都是 一种不适合应付黑客工作的语言。
问:你能帮我“黑”掉一个站点吗?或者教我怎么黑它?
答:No。任何读完这份FAQ后还问这个问题的人,都是无可救药的蠢材, 即使有时间指教我也不会理睬。任何发给我的此类E-mail都会被忽略或被痛骂一顿。
问:我怎么样才能得到别人帐号的密码?
答:这是骇客行为。滚得远远的,白痴。
问:我如何入侵/查看/监视别人的Email?
答:这是骇客行为。在我面前消失,混蛋。
问:我如何才能在IRC聊天室里偷到频道op的特权?
答:这是骇客行为。去S吧,冥顽不灵的家伙。
问:我被黑了。你能帮我避免以后再被攻击吗?
答:不行。目前为止,每次问我这个问题的,都是一些运行Microsoft Windows的菜鸟。 不可能有效的保护Windows系统免受骇客攻击;太多缺陷的代码和架构使保护Windows的努力有如 隔靴搔痒。唯一可靠的预防来自转移到Linux或其他设计得至少足够安全的系统。
问:我的Windows软件出现问题了。你能帮我吗?
答:当然。进入DOS方式,然后键入“format c:”。你遇到的任何问题将会在几分钟之内消失。
问:我在哪里能找到可以与之交流的真正的黑客?
答:最佳办法是在你附近找一个Unix或Linux的用户组,参加他们的聚会。 (你可以在Metalab的LDP站点 找到一些指向用户组的链接。)
我过去曾说过不能在IRC上找到真正的黑客,但我发觉现在情况有所改变。 显然一些真正的黑客的社区像GIMP及Perl,也有IRC频道了。)
问:你能推荐一些有关黑客的好书吗?
关于Python的介绍,请访问在Python站点上的 入门资料。
问:成为一名黑客我需要擅长数学吗?
答:不用。黑客道很少使用常规的数学或算术,不过你绝对需要能逻辑性地思考和进行精密的推理。
尤其是你不会用到微积分或电路分析(我们把这些留给电子工程师们 :-))。 一些有限数学(包括布尔代数,集合论,组合数学,图论)的背景知识会有帮助。
问:我该从那种语言学起?
答:HTML——如果你还不懂的话。市面上有一大堆的封面精美,宣传得天花乱坠的 糟糕的 HTML书籍,不幸的是很少有好的。我最喜欢的是 HTML: The Definitive Guide。
但 HTML 不完全是一种编程语言。当你准备开始编程时,我推荐从 Python起步。 你会听到一大群人推荐 Perl,并且 Perl 依然比 Python 流行得多,但是 难学得多且(以我之见)设计得不是很好。
C 确实重要,但它要比 Python 或 Perl 难多了。不要尝试先学 C。
Windows用户不要满足于 Visual Basic。 它会教给你坏习惯,而且它不可以移植,只能在Windows下运行。避免它。
问:我需要什么样的机器配置?
答:过去个人电脑能力相当不够并且内存小,结果给黑客的学习过程设置 了人为的障碍。不过一段时间以前开始就不是这样了;任何配置比一台 Intel 486DX50 好的 机器都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开发工作,X,及 Internet 通讯,同时你现在买的最小的磁盘 都大得富足了。(依Barret之见,现在要至少Pentium 166MMX才够。)
选择用来学习的机器时重要的一点是注意配件是否是Linux兼容的(或BSD兼容,如果你选择学 BSD)。同刚才提到的一样,大多数现在的机器都是符合的;唯一的值得注意的区域在于 modem和打印机;有些具备为Windows设计的配件的机器不会在Linux下工作。
关于硬件兼容性有一个FAQ;最新版本在 这里。
问:我得因此憎恨和反对Microsoft吗?
答:不,你不必如此。不是因为Microsoft不令人讨厌,而是因为黑客文化早在 Microsoft出现之前就存在了,且将在Microsoft成为历史后依然存在。 你耗费在憎恨Microsoft的任何力气不如花在爱你的技术上。写好的代码—— 那会相当有效地打击Microsoft又不会让你得到恶报应。
问:但开放源代码软件不会使程序员丢饭碗吗?
答:看起来不太可能——目前为止,开放源代码软件产业似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 减少就业机会。如果写一个程序比起不写来是纯经济收益的话,那么在写完后, 程序员应该得到报酬不管程序是否是开放源代码。 并且,无论写出多么“免费自由”的软件,都存在更多对新的,定制的软件的需求。 我有这方面更多的论述,放在开放源代码 网站资料中。
问:我要如何开始?哪里有免费的Unix?
答:在本份文档的某个地方我已经提到过何处可以得到最常用的免费Unix。 要做一名黑客,你需要自立自强,以及自学能力。现在开始吧……

《认知迭代》专栏·第01篇

审校 | 思艺 编辑 | 斐洛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是《教父》中一句经典台词,我知道一眼洞察很酷,但是这些人都是怎么做到的呢?洞察能力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为了彻底弄清楚,我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学习探究。要深刻的理解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输出它。所以,我决定把关于学习、认知、心智、思维的一切真相整合阐述给你。

洞察本质的前提,并不是智商

很多人认为,决定洞察力的是智商,但这世上很多的事情还轮不到我们拼智商。

智商这东西就像是人类大脑的CPU,先天决定,但你拥有什么样的软件,是一堆木马还是Adobe家族,Office家族?却是可以通过后天练习得到的。

其次,洞察力背后的实质是逻辑的底层能力,是你的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

你能从不同的事物中对比,从表象看到一个系统,你能从复杂的现象中剥离变量纳入思维模型的系统当中,得到一个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但你能解析事物本质的前提是,拥有足够多的思维模型去作类比和对比。说白了,就是你的知识储备够不够。

在逐渐内卷化的现状之下,职场竞争、社会竞争日益白热化。

谈到学习,越来多的人拥有知识焦虑,而植发广告又无处不在地加深我们的焦虑。

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娱乐、广告、科技等海量信息,我们的大脑就像内存不足的手机,打开APP不断闪退,遇到复杂任务直接卡死。

我们无论如何都读不完这世上所有的书。

这只会让我们更加焦虑。先上图感受。

从1543年科学大革命起,人类知识大爆炸,呈指数级增长,世界信息总量更不必说,我们一辈子都无法穷尽。当然,还有那些高富帅、白富美还比你努力的人,对你的知识体系进行碾压。

线性学习追不上指数增长的知识。

落差如此之大,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想要拥有半秒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首先得解决如何学习的基础问题。

Q1:如何解决巨大的现实落差?

有人说:这还不简单?无非是加快学习速度。但是,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该怎么加速?学习更多的知识,难道就能缩短差距?

而以下的内容也许能帮我们解答这些疑惑:

从心智计算理论,扒一扒学习这事

首先直击核心问题,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因为只有理解它的本质,才能加速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

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还记得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中那只小狗吗?像不像我们的应试教育?把题海战术、知识灌输、强化训练运用得淋漓尽致。

很惭愧,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所学的大部分高数、化学、物理知识,我承认是我接受的刺激强度不够。

但与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的观点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

因为人,才是学习的主体。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建立了人脑认知模型:他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接收信息、编码和贮存记忆、提取记忆作出决策,指导外部的行为。

这就是认知科学中十分重要的:

认知:是心智中的表征结构以及在这些结构上进行操作的计算程序。

我们将心智/认知与计算机做如下类比:

转换到心智系统的认知过程就是:

  • 心理表征+计算=心智(认知)

演绎、推理、匹配、类比、循环等等思维过程就是心智的[计算加工]。

这个易于理解,但心理表征是个什么东西?

认知差距的玄机:心理表征

回到赫伯特的人脑认知模型。它本质上是将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通过简化、抽象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过程:

信息输入→加工→贮存→输出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这个信息输入是什么?就是[表征],英文直译是表现; 描述; 描绘; 可以理解为以一物描绘另一物的结构。

Q2:什么是[心理表征]?

认知心理学对心理表征的定义为: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刻意练习》中解释:表征是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举个例子:一提到梵高的《星空》,你是否已经在脑海里看到那幅经典的油画形象?即使每个人脑海中的形象不同,但那就是《星空》在我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我猜你想问,不过是一个输入信息而已,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它?

Q3:为什么[心理表征]如此重要?

[普通人与高手之间的差距,

就在于心理表征之间的差距]。

学习领域的经典《刻意练习》作者提出:

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的解释更通俗。他说:“专业人士在基础训练时,学的是什么?答案是“套路”(表征)。”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表征)。”

什么是套路?套路就是围棋的定式,篮球的挡拆,商业的模式,科学的定律。

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心理表征?因为从认知科学来看,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创建更多有效的心理表征。

由1个国际象棋实验引发的思考:

国际象棋大师亚历山大阿廖欣在1933年可以惊人地同时下32盘盲棋挑战世界纪录!认知科学家赫伯特和比尔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国际象棋大师究竟是能够回忆每个棋子的位置,还是只能记住当时的整个棋局,把单个棋子的位置作为更大整体中的一部分而记住的呢?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摆出2盘棋局,一盘真实对局,另一盘是随意摆放棋子。让大师和新手记忆棋局中棋子的位置,结果是什么呢?真实棋局中大师记住了约2/3棋子的位置,而新手只记住了大约4个。

似乎大师记忆力惊人?但在随意摆放棋子的棋局中,大师和新手却都只能记住2-3个棋子。实验证明答案显然是后者。

每个棋局就像一个数据块,一位棋手训练成国际大师的时候,他已经积累了至少5万个这样的数据块。

这就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心理表征能使大师着眼于全局来观察,看到一片森林,而并非新手眼中的一棵棵树木。既然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是我们逆袭的路径,问题来了,该怎么建立心理表征?

天才背后的秘密:刻意练习

作家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著名畅销书《异类》中提出1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太令人兴奋了!似乎我们已找到超凡的路径,但别高兴得太早,《刻意练习》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

你一定常有以下的问题:

为什么有人可以迅速掌握技能,自己却举步维艰?

为什么工作十年的人很多,成专家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有人年轻有为不自卑,自己却如此平庸?

① 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不同。习得一门乐器,擅长国际象棋等所需的时间并不相同。比如记忆类专家技能习得只需要数百小时。

② 练习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并不是投入时间就有结果。有针对性的练习和不断调整策略,弥补漏洞的「刻意练习」方式,与没有方法的[天真练习]有本质不同。

我们上面一直提到的刻意练习是个什么玩意?刻意练习和练习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还有最重要的:

Q4:[刻意练习]的本质是什么?

《刻意练习》在书中告诉我们以下两句话:

这2句话中有3个核心[概念]:

有效、心理表征、长时记忆。

书中告诉我们:具有卓越才能的人,在进行钢琴、象棋等专业活动时,能够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对接起来,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形象来说,就是他们工作记忆的内存条能够调用一块SSD硬盘——即长时记忆。

这种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可以通过难度适中的任务进行刻意练习,在每次练习中收到反馈,并有足够次数的重复练习,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它。

因此,在继续了解刻意练习的方法前,我们不得不先弄明白另一件事情。

99.9%的人不懂记忆

Q5:什么是 [工作记忆] 及 [长时记忆]?

在古希腊神话隐喻中,[记忆]是除了不朽以外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人类所能拥有让文明之火延续的唯一能力。

我们首先得明白,学习与记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但学习≠记忆。

学习的过程有记忆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获得的知识技能要依靠记忆来储存,否则记不住,学了也等于白学。

我知道你也许并不想成为记忆专家,不想了解过多专业名词,也不一定要探究记忆的原理和机制。

但只有把记忆搞清楚,我们才能从生理意义上理解什么是学习。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记忆主要分为三类: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的说法逐渐替代了短时记忆,但也有研究认为短时记忆属于工作记忆的一种,在本文,我们着重讲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为简化理解路径,暂且不表。

2.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中, 对信息暂时储存与操作的能力。这是容量有限的系统。例如,请你心算(10-25)÷3=?,这个过程中,你对10-25=-15和-15÷3=-5的记忆为工作记忆。

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容量似乎无限,可以视作对过去事件和已学知识的存档。例如,你可能记得自己小学二年级开学第一天在书桌上偷偷地刻了一个“早”字。

不妨再次让我们对心智和计算机做个类比,也许就更能理解记忆类型间的关系。如果说[长时记忆]是人脑的[超大容量硬盘],那么[工作记忆]就是人脑的[高速内存]。

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思维的黑板”(blackboard of the mind)。具有1个[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指导整个[工作记忆]加工的认知系统和3个子系统。

1.[视觉空间画板](VSSP)是平行于[语音环路]对视觉和空间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的系统。

3.[情景缓冲器](Episodic buffer)则是对语音和视觉等信息进行混合处理操作,通过中央执行系统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整合成完整连贯的情景。Episodic是一个戏剧术语,指舞台情节,缓冲区表示容量有限。

你不妨试着把工作记忆的过程比作一个舞台剧,把心理表征比作演员,也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对于长时记忆来说,又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是指知识性的,语义性的记忆。通常这是储存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比如说,客观事实,原则,方法,定义等等。比如你的电话号码是135xxx,勾股定理,1+1=2,这个公众号有干货等等

2.[程序性记忆]是指大脑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自动执行既定的步骤。例如早晨闪转腾挪避开堵塞驾驶汽车上了高速,但却记不起过程的具体操作。例如分享这篇文章给朋友,并迅速在手机上噼里啪啦打出:“好文共赏!”,但不会想是先按h再按a再……是怎么做的。

  • 比如DOTA操作规则十分复杂,但是你却可以很快学会,可如果现在跟你说把F闪换成D,甚至游戏操控的方向颠倒,虽然不过是加一个逆向规则就能操作,但是大脑完全无法反应过来,因为你玩游戏时正是用的程序性记忆。

不过,即使是长时记忆,也需要被提取到工作记忆中进行处理,才能被人类所使用。

你需要先把2×3=6这样的陈述性记忆转化成语音(如脑海中默读二三得六),或视觉图像到情景缓存器处理,再由中央执行系统统一调配运算更复杂的计算内容。

很多人可能懵了,你隔靴搔痒了半天,[心理表征]和[长时记忆]到底有什么关系?

Q6:[心理表征]与[长时记忆]的关系?

首先,在一切记忆类型里都可以建立心理表征。但是只有在长时记忆中的心理表征才有意义。

因为工作记忆存储时间极短,在工作记忆中建立的心理表征随着工作记忆的消逝将会消逝得无影无踪。

  • 比如现在我报银行卡密码给你,但你恰巧没有手机,在ATM前兴奋之余你可能会在心中复述默读那串号码,在工作记忆中建立了密码的心理表征。可如果你不转变为长时记忆,过会就忘得无影无踪(怪不得别人)。

而在长时记忆中,心理表征被保存下来。因此,如何将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成为建立[有效心理表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于是,我们无形中回答了开篇问题:

怎么加速学习进程?无非是训练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通路。

现在,请你跟着我一起开启上帝视角,重新审视到此为止的所有[概念]及[联系]。

给大脑装上高级“软件”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仍将大脑与计算机作类比,看看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认知这个世界的。

  • 工作记忆=内存,长时记忆=硬盘;
  • 心智=程序,心理表征=数据结构;
  • 心理表征+计算=心智;
  • 数据结构+算法=程序。

我们每个人的这台心智电脑非常极端,内存(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最多只允许4个数据结构同时运算(心理表征/记忆模块)。

但硬盘(长时记忆)空间极大,接近∞TB,有更多的数据结构(心理表征)储存在里面,可以供内存(工作记忆)提取运行程序。

而有的数据结构优美,储存合理调取快。有的数据结构存储散乱,提取时间太长,程序卡顿,一打开全是木马和弹窗小广告。

想要电脑心智/认知工作效率高,怎么办?又有人说了这还不简单,换CPU啊!

虽然人丑换脸可以。但很遗憾,我们每个人头上的大脑袋却没法换“绝顶聪明基因”。

不过也别太灰心,我们还可以给大脑安装高级的“软件”武装自我。

只要程序/软件装得好,旧电脑也能吊打全是垃圾软件的新款电脑,比如一台装了Office Excel的电脑和一台只有科学计算器的电脑对于工作数据的处理速度简直是云泥之别。

因此电脑心智/认知的运行效率取决于:

1.内存的容量和频率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流体智力即智商有关

2.硬盘中(长时记忆)有没有更多易于调取、逻辑清晰的数据结构高质量、有效的心理表征),以形成更好的程序/软件。

现在破案了,通俗地说,刻意练习的作用,就是创建高质量、有效的心理表征,并通过练习,将其写入长时记忆,使得心理表征能够迅速被调用到工作记忆中。

那么,你一定关心接下来的3个关键问题:

Q7:什么是高质量、有效的心理表征?

Q8:长时记忆该如何培养?

Q9:刻意练习练什么?怎么练?

接下来,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最低级的知识:是彼此毫无联系的知识

在解答什么是高质量、有效的心理表征之前,我们先感受下什么叫无效。

电影《后会无期》中说:“知道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心理写照:

  • 我明明学了很多,一遇到问题还是不会解决。
  • 他用简单知识解决了问题,为什么我没想到?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是因为,你所谓的“知道”往往只是“听过”,但仅此而已,这就是无效。

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在《哲学的故事》中写道:

“最低级的知识是彼此没有联系的知识,科学是有部分联系的知识,哲学则是完全相联系的知识。”

请先记住「联系」二字。学完“然并卵”的很大原因,在于你的知识不成体系,简直就是毫无联系。

如果知识没有联系,你从来就没有在学习。

你产生的只不过是一个个知识荒岛。

再回到这个灵魂追问本身,什么是高质量、有效的心理表征?

首先,有效可以理解为有意义。

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也称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强调联系二字。

1.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信息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即学生能够理解知识。

2.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 比如,等边三角形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一般三角形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层层递进: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xx代表什么。当我们学习外语单词时,都是在进行表征学习。

譬如我给你看下面这2个图画/符号:

也许你只知道这图画/符号一个是韩文一个是日文,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你它们的意思都是猫。当你认识后,你就完成了一次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有意义学习的另一类较高级的形式叫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比如你会总结各类猫的表征中的共性,形成猫的概念。

3.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达的,可以分为两类:

(1)非概括性命题 (2)概括性陈述。

总之表达≥2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命题。

比如“猫吃鱼”,“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表征构成概念,概念构成命题,我们便是这样理解世界的。

已掌握的概念、命题会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新、老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类型:

那这些关系有什么用?懂得概念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知识系统。碍于篇幅,此处不表,下一期我们可以聊聊这件事。

所以,最低级的知识是彼此没有联系的知识,这并非危言耸听

就好比商业圈大热的“熵增理论”,指孤立热力学系统的熵不减少,总是增大或者不变。

似乎你知道这个结论就学会了,但请你告诉我,熵是什么?

说实话,在这些概念和你已有的其他概念产生关系前,你并没有产生任何新的认知。

因为他们都不过是由概念、命题所构成的陈述性记忆,仅此而已。

谢春霖先生在《认知红利》中指出:

  • 那应该怎么学才能产生复利效应,让你的知识量呈指数增长呢?那你就要把新学到的知识,放到自己原有的知识储量中去,然后和其他知识产生关联。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们一直在提新旧知识的联系,才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进而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

这里的旧知识(已有的知识体系),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已有的都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观念,所启发的新知能好到哪里?

往往我们说一个人固执,就在于他已有观念陈旧还偏偏不愿更新。当然,科学家早已认识到这个关键,因此提出了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认知结构变量。

所谓高质量心理表征的关键,就在这里。

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会影响有意义学习和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1、可利用性2、可辨别性 3、稳定性

1.可利用性是指你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在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对于新的学习能提供最佳关系和固定点。这对于新知识的同化非常重要。

  • 举个例子,有人建立了新型互联网理财碰不得的观念,结果错失了余额宝等产品的高利率互联网金融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特别赚钱,结果P2P暴雷血本无归。后来不知道该信哪个观念,懵了。因为这些观念本身是不严谨和不可靠的,没有抽象概括指到本质,就无法起固定作用。

2.可辨别性说白了就是通过不断举例子、对比来加深理解新旧观念间的异同,清晰区别新旧观念。

3.稳定性是指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巩固程度,就是你记得牢不牢。

(接下来是掌握洞察力,关建中的关键!

1、既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

2、又能容纳诸多案例,具有适当包容水平

3、同时又经得起考验非常稳定

以上三点合一的观念/概念/命题/心理表征?

如果有,把它们变成我们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不就可以在学习中身轻如燕?

答案是:不仅有,而且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都在使用!但你却还不知道。那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多元思维模型:抵抗复杂世界的武器

佛陀伽斯那在《百喻经》中讲过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 昔印度有瞽者四,相友善。然各自命为智者,人亦因以智者目之。一日,四瞽者立谈道左,有声跫然而至,询诸人,知其为象也。其一人曰:“象之形究何若,吾辈向者徒事臆测,今日可实验而知矣。”……四瞽者辩,纷呶不已;旁观者皆大笑。

那时课本告诉我们,盲人无法摸到大象的样子。有人摸到大象像堵墙,有人摸到大象像树干,有人摸到大象像水管,全凭想象,皆以偏概全。

盲人其实就是我们,大象就是这个世界,盲人摸象往往是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对世界的表征是极其片面的。

所以如果有人自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那很可能是因为他是个“瞎子”。

沃伦·巴菲特背后的男人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理论],他说: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查理·芒格

1个数学家也许总是以经济的角度看待问题。

1个经商者也许总是以利益的角度看待问题。

1个艺术家也许总是以美学的角度看待问题。

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思维定式单一地看待世界,因为单一模型单一方法会使人产生路径依赖。也许持续精进我们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更多的情况下是我们看不清世界的真相,甚至做出错误决策。

所以,多元是对单一的求解。

《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吴伯凡给了一个情境:“你不能手上只有一个锤子,你得背一个工具箱,不断往里面放进一些重要的工具,否则如果你下次遇到的不是钉子,而是一个易碎的宝藏,你只能用锤子砸开。”

因此查理·芒格强调:“你必须掌握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 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因为它们都是各个学科领域被反复验证过、相对稳定、能描述世界真相和规律的模型。

而这,就是上一章节所说的宝藏般的观念/概念/命题/心理表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够看得更远。每个重要学科领域的重要结论都是接近世界本质的,换句话说,只要没有出现新的理论,基本上你所看到的所有书籍知识只不过是这些重要结论的外延而已。

关于这点,中国古人早有结论: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查理芒格是多元思维模型最早的提倡者,他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掌握100个思维模型,你就可以比别人更聪明,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需要的是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然后将你的实际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悬挂在这个强大的思维模型架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现实的认知。”在那本著名的《穷查理宝典》中,他尤其强调了:

  • 工程学:冗余备份模型、倾覆力矩
  • 数学:复利模型、费马帕斯卡系统
  • 生物学: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
  • 社会科学:自我组织理论、层创进化理论、艾尔法罗预测模型

同一个商业问题,在普通人的眼中是生产力不足,在拥有生物学思维模型的人眼中,是生态位差异化的问题;

普通人认为维持公司平稳是目标,而拥有熵增思维模型的人,会利用耗散结构强调的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保持公司远离平衡,不停滞,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

在普通人眼中是运气的事情,但在拥有统计学思维的人眼中,实质是概率问题。

因此,往往不是某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很特别,思想很深邃。其实,不过是别人比你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模型(高质量、有效的心理表征)来理解描述这个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我猜你一定想问: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怎么记住那么多的思维模型呢?

这就涉及到我为自己挖的2个坑。

Q8:长时记忆该如何培养?

Q9:刻意练习怎么练,以及到底练什么?

“要拥有自己真正的能力,而不是鹦鹉学舌的知识。”“如果你想获得某样东西,那就让自己要配得上它。”

所以,不要把知识当作装饰,我将和你一起学习刻意练习和长时记忆的能力。解析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型,让我们都能配得上自己想要的那份“理想”。

不过,美好的事物总要留有期待,这期我已经说了太多太多,感谢你读到了这里。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那就让我们期待下次与你的相遇。

解析思维模型,洞察事物本质。

这里是思维研习所。再见。

你好,我是斐洛Philo

希望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和你一起追溯知识的源头。希望你会喜欢这些文字。

这是一个致力于解析思维模型、提供认知方法论及工具的地方,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你迭代认知的窗口。

我会继续做第二期,第三期,和第N期。如果你在这里收获了惊喜,并希望继续探索世界的真相。

有趣的灵魂应该看有价值的文字。

保罗·萨伽德《心智:认知科学导论》

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

戴维·奥苏贝尔《意义学习新论》

史蒂芬·平克《心智探奇》

考夫曼《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

分享和转发,是对我们更大的赞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查人的那个软件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