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项目属于省级项目吗

团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以2021年度“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为契机,同步实施“龙归故里”人才计划,在县域共青团改革试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青年大学生兴趣爱好、聚集分布、行为习惯等特点,打造“多元化引才、‘三端’式育才、用团情留才”工作模式,从事业平台、情感联络两个角度发力,努力凝聚打造“1+1+N”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吸引青年学生回乡发展。

(一)提早谋划,“多元”引才返乡建业

从活动宣传、岗位设置、政策支持等方面,多元化吸引人才关注家乡、回到家乡。多渠道宣传动员。依托创青春、青春九龙坡等团属官方媒体,并积极对接重庆日报、区融媒体中心、见十等主流媒体,加大活动宣传曝光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返乡青年加入。

多样化设置岗位。在各机关部门、镇街、社区、银行企业中,挖掘一批政务实践岗、兼职锻炼岗、公益服务岗、文化宣传岗、企业实践岗等多样化岗位,满足返乡学子的不同实习需求,实现“返家乡”社会实践专业对口化,同时强化实习单位、实习学生的社会参与感。

多政策支持保障。借助区内见习基地、共青团青年人才驿站等服务阵地,吸引大学生回乡实践见习。同时依托搭建好的“返家乡”平台,联动区人社局、区住建委等部门宣传相关人才政策,多角度思考配套服务,吸引八方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二)精细培育,“三端”服务青年成才

通过“前-中-后”三端,时刻抓好节点,全程化关心指导返乡学子实践,达到“三端”全方位服务的效果。“前端”注重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共青团牵头作用,到岗分配前举行岗位对接会,精准匹配实践岗位,各相关实习单位选派有经验的指导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中端”精心设置实践内容。团区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设计实践内容,倡导大学生参与“五个一”(一次主题团日,一次志愿服务,一次家乡调研,一次座谈分享,一篇实践心得)社会实践活动。

“后端”扎实开展总结交流。开展集中走访学习交流活动,培养返乡学子家乡情怀;举行总结座谈会,听取大学生的心得体会,及时总结形成经验成果。团市委副书记叶力娜参加2021年度总结座谈会,对返乡实践工作以及大学生给予了高度赞扬。

(三)用好团情,“倾心”打造青年返乡铁军

以保障暖人心。团区委设立“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资金,依托区青协,为返乡学子提供相关补贴、保险等,同时,在春节期间为返乡大学生提供节日慰问,发放慰问金。

以制度稳人心。打造一支“1+1+N”青年人才队伍,即:1个区青年志愿者协会,1个“返家乡”社会实践团总支,N个“单位+志愿者+学生”团组织(由1名实习单位指导人员、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1名“返家乡”大学生组成)。由团区委选派专人担任“返家乡”社会实践团总支书记,同时在团总支下成立临时团支部,由实习单位指导人员担任团支部书记,西部计划志愿者兼任团支部副书记、“返家乡”大学生兼任团组织干部;团支部书记一对一帮带,西部计划志愿者配合,培训指导返乡大学生。2021年度,已成立“返家乡”临时团支部74个。

以情感聚人心。返乡时间结束后,建立返家乡实践大学生联盟以及返家乡文旅志愿者小分队,参与到家乡共青团活动,构建团情、乡情桥梁纽带,形成青年大学生常态化联系机制,使其成为共青团工作力量的新的增长点。

以上举措建立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搭建起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社会化能力,服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好建功立业。计划启动以来,提供实践岗位102个,吸引报名返乡大学生近1000人,“1+1+N”青年人才队伍壮大至227人,开展共青团志愿服务活动165场次。同时,经过探索与创新,策划建立了“返家乡”大学生联盟平台,借助平台进行前中后全程化实践指导、管理与服务,常态化为返乡学子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人才返乡发展。如今,已有2021年暑期“返家乡”大学生何某(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在九龙坡区发改委办公室就职,更有多名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产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想法,准备回到家乡贡献青春力量,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北京)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学术报告综合楼工程(北京)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学术报告综合楼工程工程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项目阶段:开工在建工程投资:10000(万元)项目描述: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20000万元,总造价10000万元。 该工程计划新建学术报告综合楼,配套设施。主体为 框架结构。 截至2021年4月中旬,机电分包已确定,工期随总体进度. 截至2021年4月中旬,项目处于施工阶段,同时幕墙分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级重大项目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