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广告这个问题?

编辑导语: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某产品快速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当我们再次使用时,打开却是扑面而来的广告。这时候会造成用户体验急剧下降,面对商业变现和用户体验的冲突,你怎么看?

产品价值来源于生活,用户体验也同样来源于生活。

这段时间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每当我极速冲出地铁站,奔向共享单车点时,扫码开锁永远能让人慢到怀疑人生。

打开美团APP首页,点击骑车模块,进入骑车界面,页面会先如同死机一般整个画面静止(网络差的时候时间维持的更久,本人经常操作强退或锁屏企图来加快进程),随之变换界面并开始逐渐展示周边可使用的单车画面,最后一个大大的月卡购买页直映页面最顶层,一通操作下来,距离我迟到也不远了。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我问题,我特地做了竞品对比,除了美团单车外,哈啰旗下的哈啰单车也采用了相同的模式,只不过哈啰宣传的是与其合作的信用卡。

而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则保持了较为清爽的界面交互,且多次多时段进入时并未出现强制广告弹窗,整体感受较强于前两者。

其次,针对不同时机、次数打开界面进行了对比,美团单车与哈啰单车保持了相同的产品逻辑,每天首次打开必有广告,其后时间内点击进入均不会出现弹窗,在一段神秘的时间规则后,弹窗才会再次出现(具体的时间不得而知)。

虽然设计者在逻辑上做了一定的优化,但对于当下踩点上班的上班族而言,每天首次必弹窗的方式显然会影响到使用体验。

我们常说产品是能够供给市场,解决或满足人们某种问题与需求的东西,共享单车在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显然已经做到了。

虽然有如此多的创业者们前赴后继,也出现了ofo这般巨头轰然倒塌的悲剧,但现存的共享单车市场,不论是收购摩拜的美团还是准备上市的哈啰出行,又或者是强势进入二轮市场的滴滴青桔,其整体的产品发展显然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开始默默上涨的单次费用到同步上涨的月卡费用,二轮车市场的参赛者们正开始逐渐提升产品的变现能力,于是前文提到的各类广告、宣传也开始铺面而来。

对于产品与产品经理而言,这是除去作为产品地基的“用户价值”外最关键的一环 —— “商业价值”。商业价值作为产品变现的指明灯,是承载着产品发展到营收到持续迭代的助推器。

产品如果没有商业价值、没有变现能力,即便是拥有超大的用户流量,也未必能够走到最后,大火如人人网,最终也只能被迫接受下线与出让的结局。

而相反的,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一个产品的商业价值往往也需要充分考虑极致的用户体验。

共享单车平台最火热的时期甚至超过50家平台同时抢占市场,目标用户一致、产品功能一致、变现方式一致的红海竞争,让产品失去了靠独特性获胜的机会,在如此同质化的情况下,用户体验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变的尤为重要。

当供大于求时市场就变为买方市场,用户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平台随意切换,若价格相同或接近时,用户势必会选择体验最好的那一个。

而用户一旦聚集,平台将获得更多的收入与投资关注,以此形成聚集—扩大规模—头部效应的优势闭环,由此可见,用户体验对于最终目标的商业价值重要性可见一斑。

回归到开头的广告问题,实际上,单车平台除了主动展示阻断性的广告弹窗外,在主界面仍有不少空间为售卖月卡、展示广告预留了空间,从悬浮的红包按钮到底部的广告位,不会影响用户主流程的使用,也能够给用户以直观的展示。

相比之下,主动的广告弹窗不仅增加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也让用户在使用之前必须手动关闭弹窗,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路径。

更有甚,在哈啰出行APP中,用户进入应用主页会出现广告弹窗,再次进入单车模块会出现第二次广告弹窗,如此商业落地的效果对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对于哈啰产品团队而言相信也并非设计的初衷。

就如同工作与生活一般,两者总是很难平衡的,产品经理需要在用户体验与商业价值中做抉择,判断的来源可以是团队内的讨论、上级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来自数据与用户调研。

针对本文中提到的广告弹窗问题,完全可以进行基础的用户调研获取用户反馈,并通过用户的点击次数、点击时间段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借此优化弹窗出现的时机,比如是否可以在非早晚高峰期间才出现广告弹窗。

在进入时加载周边单车数据导致用户等待时间本身就已过长的情况下,再展示阻断性弹窗显然并没有办法获得很好的广告效果。

再比如现在遍地的APP开屏页广告,通过用户在开屏页中的等待时长、点击内容次数(点击率)、跳过率等数据判断用户对广告的偏好或厌恶程度,再根据数据制定合理的开屏广告次数、时长与广告内容。

如果真的难以平衡,兹以为还是需要以用户为主,毕竟在流量为王的年代,越来越高的获客成本与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并不允许我们过于任性。

本文由@碌碌无为的阿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据《光明日报》11月28日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因为听众观众反映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如随意篡改、乱用成语,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这些做法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而且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因此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按理说,语言文字不是随便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因为这从大的方面说涉及国家安全和文化认同的问题,从小的方面说涉及规范使用的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全国通用语言文字。为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元旦起施行。自从有了这部国家法律,我国任何广播电视节目、广告,教科书、图书,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的公文,都须严格遵照该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否则违法就要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
  时下,非常流行一些把成语的篡改和乱用。比如,山西省发布的旅游广告的主题口号就是将“尽善尽美”这个成语篡改了的“晋善晋美”。虽然“晋善晋美”看上去的确是一种很聪明的篡改——将山西旅游资源的善美很巧妙、很顺口如流地表达了出来,但是,这种篡改客观上却真的很容易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产生严重误导,比如会让孩子们以为“尽善尽美”就应该写成“晋善晋美”。
  另外,还有“咳不容缓”。虽然对这个“咳不容缓”广告用词有辨别力的人,都会知道这其实是说咳嗽的治疗一刻也不容缓,但是对于正在学习这个成语,以及虽然学习过了但却没有牢固记住是哪个“ke”字的学生来说,经常看到“咳不容缓”而且其中的“ke”是“咳”,就确实非常容易产生记忆混乱,进而造成错认错写。
  不过,也有一些人反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这么干预,认为语言文字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而且一些“新词”蛮有意思的,大家也都接受,并且没有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比如网络热词“不明觉厉”、“细思恐极”、“人艰不拆”、“喜大普奔”。这些词既没有篡改或破坏原有固定成语或短语,也没有影响孩子们对成语的学习,因此不应该“一刀切”禁止。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继续民主讨论,而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应该认真听取语言文字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合理意见。我们应该对于语言文字的自然发展持一种开放的立场,不拒绝使用范围广泛且人民群众接受度、认同度高的新词。这样,我们的语言文字才能不断发展。而且,使用的人多了、时间长了、意思固定了,那么就可以晋级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总而言之,受众非常广泛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的语言文字的使用,必须要严格遵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决不能随意篡改和乱用,而且还要违法必究。对于那些非常容易给人产生误导的所谓的有创意的新字词组合,比如“晋善晋美”和“咳不容缓”,无疑必须严格依法禁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前情提示」 大家好,这里是小F。本期没有任何的案例分享,但我依旧要诚挚地邀请大家读完全文,因为这一期比以往的任何一期都要重要,讲的内容也是Dalson老师酝酿已久想要讲的主题,观点可能会和部分人产生分歧,有些话也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我们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和我们进行探讨。

今天的这个话题让人很气愤,但很多人却觉得它很好笑,说到底,就是两个词而已:“广告狗”和“客户爸爸”

为了了解大家对于这两个词持有什么样的看法,小F提前在群内征集了大家的观点,以下为部分节选内容(头像和姓名已按照个人意愿进行打码处理):

有些广告人直接表示出“反感”、“厌恶”:


也有理解这两个词的背后的心酸的:


当然也有人表示,不过就是“调侃”而已,听听就好:

我们大家都习惯了这个设定,没有人跳出来去纠正这个说法,做广告的人也都慢慢开始叫自己是广告狗。在百度上搜索「广告狗从哪来的」,出现的答案皆是我们的广告人十分“自然”的自嘲:


与此匹配的表情包也相继出现:

甚至有网站直接起名为「广告狗」:

前几天看到台湾有一个新闻,盘点的是“十大最令人讨厌的行业”,其中有警察,因为既有生命安危又很辛苦,有环卫工人,还有每天面对痛苦的病患、心情难以得到纾解的医生…...这十个行业里面还有广告人。

大家都说广告没有明天,穷到没有底裤了…...那大家有没有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原本一个让人那么崇敬的行业,现在沦为十大最糟糕的行业之一。

这几年,在面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四、五年前应聘者都是非常有热情的,因为广告在他们眼中是带着bling bling的闪光点,他们对进入广告行业很向往。但现在,特别向往广告的人在内地好像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这个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复合导致的,而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和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个话题有关:“广告狗”和“客户爸爸”。


01 小F问:您第一次接触“广告狗”、“客户爸爸”这个概念是在什么时候?

Dalson:我第一次关注到这个词,是通过一个非常热门的公众号——姜茶茶。他画的那个形象就是狗的形象,自嘲说自己是广告狗,并把广告狗做了一个细分:


02 小F
问:那您当时是如何看待这两个词的呢?

Dalson:不舒服。狗是什么形象?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那把狗和广告人绑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心态叫做:我没有专业啊。客户叫我干嘛就干嘛,叫我改方案就该方案,叫我坐下就坐下,叫我摇尾巴就摇尾巴…...那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个行业变成这样了?这其实跟每个从事广告业的人都有关系,因为这是广告人共同打造的环境。

03 小F问:讲到环境,广告人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改变?

Dalson:在过去大卫奥格威那个时代、李奥贝纳那个时代,也就是广告的初创时期,广告人是备受尊崇的。因为他们的思考逻辑都是在客户的生意基础上去做这件事情。他们在帮客户思考怎么样赚更多的钱,客户就会发自内心地觉得:他确实是专业的,我要相信他。但是到了现在,广告公司变了一个形态叫做:我们都是靠买卖东西来赚钱。买卖的不是解决生意问题的方法,而是媒介。

我以前在某一个广告公司任职创意高管的时候,我们老板就直接告诉我:“我们公司自己有的一个利润率比较大的媒体,你就卖这个就好”,我就很不能理解:“从做创意的角度来说,这个东西不合适啊!”,他就说:“你不用管合不合适,就把这个媒体硬塞进去卖……”

那个时候我还不以为意:“哦,就是利润率比较大就做嘛”。可是现如今,从一家公司是这样也许还没太大影响,如果整个行业都这么做就会变成:客户的重点是怎样把生意做好,广告公司本该是帮助我做这件事情,结果广告公司的立足点是「我自己也要想怎么把自己的生意做好」

所以到最后这个行业变形成:你们广告公司都没有懂我的生意,也根本就不在乎我的生意好不好,只会卖一些我没有用的、骗假数据的东西......所以最后客户就会培养出一种心态:我自己的生意我得自己顾,那我叫你广告公司干嘛你就干嘛。

(为防刷数据,爱奇艺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

04 小F问:广告公司有自己的角度,广告公司老板开公司也不是来做慈善的,所以有自己的利益立场要顾也不是什么错啊?

Dalson:回到我们自己公司生意的状态。我们一直跟客户讲:“客户你的生意要好,我们才有可能生意好”。 所以我们进到客户的生意中,不是在帮他做行销这么简单。我们去帮他捋他们的销售流程、找到新的生意模式、照顾它们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那些东西都没有办法变成广告的作品,可是它却进到客户的生意本身。

因为只有客户生意好,我们才有可能生意好。那就有一个前提叫做:我们在做对得起的专业跟对的起的行业,我们在为客户服务。可现在,广告行业变成一个快消行业,只要是个人就可以进来,只要我有好的独有媒介资源我就可以卖,最后的结果就是「买卖」,买空卖空。

05 小F问: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认广告公司提供的价值, 就像很多广告人们正在经历的:可能他们曾经也试图去解决问题,但是如果遇到不适合的客户那就没有办法了......


(征集问答时收到的一条留言)

Dalson:这就像我们做的那期一样,从客户生意上的战略来看,在流量最大的时间段里,一定要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名称以及让消费者认知品牌是做什么的,这是品牌的战略目标,在这目标的前提下,再来谈艺术创作该怎么吸引人。

现在的很多广告公司,只顾著自己的创意如何出彩,媒介如何赚取最大利润,而没先考虑完成客户的战略目标,最后的结果就会变成客户跟广告公司说:“你不懂我们!”而广告公司则会对客户说:“你不懂消费者!”一旦进入到这种不信任的关系中,业务合作关系也随之看到尽头了,过去很多广告人会说客户「生意不等于创意」,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创意不懂生意」。

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现在和客户的关系你觉得像什么?

——合作伙伴吧,就是比较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那在专业上我们提供给客户什么样的帮助?

——站在他的立场,但又因为旁观者清,加上我们自己营销专业的一些思维和我们对这个行业和市场的了解,综合起来,提出一个对他来说最有帮助的idea跟想法;

那你帮客户一线的销售人员做过哪些事情?

——给他们做过培训,但这个培训其实是改变思维的,就是从更加营销的角度去做……


再补充一点,其实除了在帮他们做培训之外,我们还做了很多进到他们一线的状态底下,教他们销售技巧,虽然这些东西其实都不是广告公司该做的,可是我们的重点是:因为我们在这部分有我们的专业在里面,所以把我们的专业分享给他们,并且需要带客户直接打仗。

06 小F问:这个是会有一定特殊性啦,可能不是说适合所有公司或是广告人去参考。

第一,是有一个能力的问题在。我不具备这个知识、这个能力的时候就没办法教给客户;第二,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度是非常的高的, 但是这种信任程度就因人而异了。 

Dalson:那首先,我们为什么有这份能力?是因为我们公司有让我们的员工去学习这部分的能力,并把它转化成客户可以用的能力交给客户。再来我们也鼓励员工去主动的研究商业模式,去体验生活。甚至提供基金让员工去做副业,只有透过自己当老板的实战经验,才能够练就出这部分生意思维与能力。不但鼓励员工这么做,我也自己是这么做的。所以这才是广告工作吸引我的一个点是:我可以不断地去吸收,我也可以不断地去付出,而我的付出可以让人家感到价值,这才是广告人(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的价值所在。

可是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广告人都是:用自己的时间去堆叠对客户的服务,不是用专业,而这个堆叠的服务还常常让客户觉得:“哎呀!你们一点都不专业,你们一点都没有比我们还懂我们的生意……”

所以弄到最后落差就越来越大,甚至说现在很多甲方自己成立广告公司,或者他们自己市场部养的人就可以去做这些事情。然后很多广告公司大家都怨声载道地说这个行业不好,却没有人想要去改变它。甚至大家都没有去想一个根本性问题:你有没有专业去改变这件事情,你的心态到底有没有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去服务你的客户?因为没有想过而只会去抱怨整个行业,所以弄到最后所有人都变广告狗,所有你的甲方都变你爸爸……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非常严肃地跟所有人讲:如果你要当广告狗你自己去当,我要当的是广告人、创意人;如果你们要把客户当成是爸爸,你们自己认爸爸,我永远把客户当成是自己的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征集问答时收到的一条留言)

而至于第二点,信任度的问题。当我觉得我跟客户,我们就是一家公司的,他生意好我才可以生意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客户CEO开完会后跟我们讲,我们的专业度还有我们对他的帮助,其实远远超过了原本他们的预期跟想象,以后继续的合作也好,他对我们的信任度会更高,当然也希望可以展开更多元的尝试。

当你对客户的服务够,其实客户也知道这个对他们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他会主动提高他们的月费,甚至他会主动地告诉所有人:“诶!这个团队非常好!我们要多跟人家合作多,多跟人家学习”。

这个互动产生的时候,它一定不是狗和爸爸的关系,因为当CEO讲完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心态会变成是:这个客户是一个好客户,我们会更全心全意的服务他。这才是一个正向的发展……

可是相反,如果现在的客户在会上说:“你到底懂不懂我们公司啊,你一点都不专业我要扣你们服务费”! 工作的人就想说:那我就不用好好干啦,我就应付呗……最后,它就变成是另外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现在,我要跟大家郑重提出一个概念:不要再称自己是广告狗。因为广告狗是一个不被尊重的词,这种话说多了,你就只能变成狗。我没有想变成狗,我想做的是人;我认的客户是朋友,我们是合作伙伴。

07 小F问: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没有那么反感,因为我知道这个是自嘲,就好像也有人说单身狗一样,大家用一个比较诙谐的角度,宣泄内心的一些不忿和不爽…… 我慢慢重视起来的一个原因是:当不相干的人去说:“你们不就是广告狗吗?”,这个我不行。我愿意自己拿自己开玩笑是我的事情,但你要是用这种角度来说我,我就觉得不好笑了。

Dalson:我是一个很能够开玩笑的人,但是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我是不允许人家跟我开玩笑的,尤其是我在做的工作。我觉得我的工作很神圣,我的工作是我很热爱的事情,如果有任何一个人来侮辱我现在在做的事情,那我会很生气。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可能觉得广告狗很有趣,自嘲一下也没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我这么重视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


(征集问答时收到的一条留言)

要知道,很多前辈50多岁了,他们还在做广告,那些前辈是用他们的实力和经验以及一直不断吸收与学习来维持他们的工作状态,而刚入行没有经验、专业还不够的人,如果不去好好学习反而用狗来自嘲广告人的身份,其实也等于是侮辱了这些前辈。当这个状况从自嘲变成所有人的共同认知,这个行业又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我们身处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就是这个环境的一份子,如果我们自己不去维护的话,这个环境变得更差,我们自己也会受到损害。我要提醒那些在写广告公众号大号的人:注意自己的言论。你自己也在这个行业里,大家也都有可能遇得到,不要为了流量来做这种事情,私下里开玩笑就算了,但要放到公众平台上,你就要负责任。

这一期我们没有什么案例要跟大家来讲,但这一期反而是我认为最重要、最想说的。这个很重要的观点,希望大家能听进去并且分享出去,以后如果再有人叫你广告狗,一定要义正严辞地纠正他:

做不好广告的才叫广告狗,我是广告人。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广告行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