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与城镇固定资产的投资乘数上升下降的原因分析?

【摘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已经把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消费倾向可以透视居民收入增加后用于消费的比例,显然消费倾向越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越大,这一点可以通过乘数效应的计算来反映。本研究利用连续几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计算了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不同消费倾向,得出城镇居民消费乘数为3,农村居民以更大的消费倾向带来的消费乘数为5,从而揭示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会带来对GDP增长更大的政策效应。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王少琳;邵毅平;;[J];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Z1期
薛义,黄丽娟,张淑华;[J];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08期
纪良纲;李西梅;;[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李静;;[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彤;;[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吴光振 通讯员 陈全意;[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N];上海证券报;2010年
林松娟 记者 谭迎春;[N];黑龙江日报;2010年
郭社发 本报记者 李健;[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朱朝星 实习生 毛凤;[N];开封日报;2009年
苏剑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游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毫无疑问,疫情肯定会对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别忘了,从长期看,它只是短期因素,是催化剂,而非根本。“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预期,大众应该从2017年开始就有明显的感受,当前疫情并没有影响本来的经济运行周期规律。甚至传统的U型增长规律、复苏周期时长规律正在被现实打破。为何这么讲?

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规律

经济就是一个消费提供“需求”,拉动上游投资生产提供“供给”的一个循环机器。唯有全社会(大多数人)具有消费能力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经济的循环。否则,就是劳动、商品、资本过剩。具体而言:

1.如果利润下降,资本就会抽离实体,去虚拟市场,制造虚假繁荣。

2.收入上涨,会提振消费,形成正向循环;反之,如果收入下滑,则消费萎缩,形成负循环。

3.如果继续印钞解决债务、投资,那么通胀必将持续上涨,会在相应的抗通胀资产中淤积更多泡沫。

4.货币根据安全、流动性、收益综合权衡流向。超发货币通常会先后流向各类抗通胀资产、高收益偏好类资产、原材料、物价、工资”。

5.所有行业生产率的提高都会制造过剩、挤出就业,技术和社会结构、文化的改变产生新需求,以上二者催生新行业。

现状如何?各家相似的困境。

次贷危机以来,虽然因部分技术运用带来了增长,但整体消费规模的减少,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一些经济体靠虚拟经济支撑、一些经济体靠公共投资支撑,眼下所见的局部繁荣,都是短期疫情局部需求扩大、局部补空的结果,甚至局部增长也出现巨大分化。

一方面,相对于有效需求,劳动、资本、商品都过胜了,导致实体经济因购买力不足而利润下降;

另一方面,全球化下,所有开放经济体都得了同样的病,叫“分化病”。因而所有开放经济体都一致的出现上层通胀+增值,而下层通缩+借债的“冰火两重天”现象。短期内,疫情更严重影响经济活力。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大众都可见美国的分化,欧洲、其他地区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只是表现形式上有区别,一些是美式自由“激烈”的流露,一些是隐藏在舆论背后可见的“含蓄”罢了。

比如,经济复苏的数据统计就验证了这一点,原本以为,在复苏阶段,会出现传统预测的U型标准增长,然而,事实是出现了全新的K型增长,而且是世界普遍现象:

图:摩根大通提出的疫情后的K型增长图;来源:Nicolas Gavrilenko

然而,能完全怪罪于疫情吗?疫情只是一个恰逢其时的“天降替罪羊”,私以为资本主义内生的分配问题才是核心。无论是通过实体还是虚拟市场,资本所有者本身的优先分配权,以及其通过杠杆加成,攫取了经济增长的多重收益,使得底层大多数成了“The Others”。

怎么办?殊途同归的解决方法。

对经济的调节。全世界都是“货币先行”,靠央行当扛把子,央行的看家本领就是印钞(量宽)、放水(降息)、公债。而宏观调控都已经普遍遵循“实用主义”原则,特别严重时,有的是发巨额失业金,有的是减税、反垄断,有的是“造信心”。除了“造信心”,其他背后都是债务。此外,宏观再分配制度体系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已经非常成熟,发展中经济体则尚处于准备阶段。

因此,问2021年经济如何?就要回答以下问题。

1.为何实体投资利润会下降?

2.相对于售价,投资生产成本增加了,增加的是什么成本?

3.全部搞虚拟经济不行,欧美就业早就崩了,人口规模大的经济体,实际失业率是多少?又该如何鼓励小微创业吸纳就业?

4.消费者消费不振,即为何可支配收入减少了?

5.优化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各项改革如何推进,如何实施才能惠及有实际需要的群体?顶层构架层面的再分配制度如何出台?何时出台?

6.非理性债务赛跑何时退烧?(各家都在靠债务过活。正常逻辑下,债务就是向未来借钱,要么靠未来增长周期的收益来化解,要么靠“量化宽松”来补充。强如美元可以靠“薅羊毛”缓解,但这个趋势能持续多久?其他货币就更不好说了。短期债务可救命,长期过度债务可能是毒药。但在生存面前,目前还看不到任何一家有减少量宽药量的趋势,反而是加大药量,眼下可见的就有大洋彼岸拜登的几个“万亿级”救命“梭麻”。

因此,总结来看,短期内,克服了疫情影响的经济体,最多可能恢复到“疫情前三年的平均增长水平”,“产品供给型”经济体恢复优先于“服务供给型”经济体。再远一些看,不解决以上这几大问题,经济难言有根本性的改善。

私以为,任何经济体,过了人均1万美元的关口,只谈经济增长、人均收入都是不够的。有勇气和务实的应该多谈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房价收入比等,这些数据更有生活气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资产投资超过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