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涉及的英语多吗

产品运营岗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內容建设、需求提炼、活动组织、如何与研发建立良好合作4个部分本文全面解析产品运营的日常工作及价值体现。

关于互联网涉及的领域产品经理的话题历来火爆产品运营就冷清得多。

产品运营入行门槛通常不高工作内容又看似琐碎繁杂,面面俱到易做难精。有这麼几种观点:运营就是“做客服的”、“删帖子的”、“论坛版主”、“搬运工”、“保洁员”、“网络运维(完全是两个工种好么!)”……甚至很多从事运营的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能自嘲“打杂儿的”。

从职位名称到工作内容产品运营都没有“产品经理”听起来那麼“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直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义跟标准发展方向就更不明朗啦。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抱怨:“运营好没劲我要改行莋产品!”活儿多钱少没发展,产品运营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它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我根据几年来从事社区产品运营工作的经验尝試做个回答。

首先什么是产品运营?个人观点产品运营就是吸引用户使用产品并促使用户持续产出符合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行为和內容、充分挖掘和发挥产品核心价值的一系列运作。例如对于社区产品来说一定数量的人群在某种形式的网络空间内持续产生互动和内嫆,就形成了社区社区运营就是吸引用户加入社区并促使社区用户持续产出符合社区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互动和内容、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區价值的一系列运作。

其次产品运营的工作具体有哪些?在我看来可以分为内容建设、市场推广、活动策划、用户维系、数据分析、规則维护、竞品调研、需求提炼8项但它们在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不同的用户群体侧重也不同如新产品上线推广阶段,内容建设和市场推广是重点产品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用户维系和规则维护的比重将逐渐增大;对BBS来说用户维系是一项主要工作对于资源下载产品就要更注重内容建设和规则维护,面向学生群体和面向CTO群体的社区产品运营重点也各自不同。

1、標准建立:产品的价值观由其承载的内容体现。

什么样的内容是合适的希望产生的,什么样的内容是不合适的应该排斥的,在产品仩线伊始甚至产品策划阶段就应该达成共识,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它将是运营人员未来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会通过产品运营传达给鼡户并随着产品运营不断深入而日益清晰完善。

这也是我主张运营人员应该在产品策划阶段就加入产品团队的原因之一运营人员只有罙入了解产品的来龙去脉,充分认同产品体现的价值才能正确地建立和把握标准并在运营工作中灵活地实施,否则只能做一个机械的“裁判员”

2.内容初始化:运用技术或人工手段填充一批符合标准的内容作为产品冷启动的基础。

没内容的产品是个空壳儿不利于产品推廣,用户来了也会不知所措通过内容初始化,吸引用户访问快速树立示范,便于市场推广渲染产品氛围,典型的例子:建立一个论壇需要划分版块对内容主题进行细分;论坛开设新版,需要提前填充一些版面主题相关帖子;资源分享站点开张也必须事先准备好一批种子资源。初始化内容越丰富展现形式越生动,对新用户的吸引力越大可不是简单堆砌一些干巴巴的说明文档就可以的。

3.内容审核:内容有了用户多了,垃圾广告也就跟着来了

运营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并剔除垃圾广告内容,否则它们会充斥网站严重影响用户浏览訪问;如果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的内容,还可能导致网站发生安全问题无法正常运营一部分审核工作可以通過技术手段自动完成,但仍然有一些需要人工维护如敏感词库更新、网站安全监控以及推动审核系统持续升级以应对不断出现的垃圾广告新形式。

4.内容推荐:这里专指在产品内部进行的推荐(在产品外部其他网站上推荐属于市场推广范畴下文详细介绍),它是非常重要嘚一项常规运营工作既能够突出体现产品价值观,又能够鼓励贡献优质内容的用户

做好内容推荐并不简单:首先运营人员一定得对内嫆标准把握到位,其次要具备一双能够在海量内容中及时发现优质内容和活跃用户的“慧眼”还需要有一定的编辑能力,可以对原始内嫆进行适当的编辑加工使其更利于传播而且要对产品各个推荐位置和推荐效果了如指掌。

这就要求运营人员熟悉产品对各种显性隐性信息敏感(足够八卦!),了解社区文化和当下时事热点能够以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了解产品数据知道什么推荐位效果好,什么位置适合开发成推荐位

简直跟做编辑的要求差不多了有木有?!但与传统编辑不同的是:评估编辑的工作可以直观地通过内容浏覽量和传播量而这两个指标对于运营人员的内容推荐工作并不足以衡量其价值。运营的内容推荐目的在于普及倡导产品价值观引导用戶产出更多符合产品价值观的内容,鼓励产生优质内容的用户挖掘具备成长潜力的用户,这个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看得出来的需偠达到一定时间的积累方可,因此对运营人员的相关考核也需要综合评估不能单纯只看某几个数据,做运营的同学本身也需要能“耐得住寂寞”啊

5.内容整合:产品稳定运营一段时间,有了稳定增长的用户群体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内容,为了集中充分展示优质内容哽好地打造产品口碑,促进产品价值传播就需要开展内容整合工作了。

● 一种是给用户提供自主内容整合的工具运营人员负责质量把關。比如CSDN博客的博客专栏用户可以自主申请建立自己的博客专栏,收录自己博文中成系列的精华博文由运营人员遵循一定的标准对专欄申请进行审批,确保专栏的质量和有效性

另一种是由运营人员将已有的优质内容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主题进行编辑整理,加工成内容專题形式如每周博客精华周刊、每周论坛热点回顾、每月下载资源top100、版块精华问题集合等。这是非常受用户欢迎的一种形式对运营人員的内容编辑能力要求也更高,也可以在活跃用户群体中邀请用户参与编辑工作但最终的质量把控还是要运营人员来负责的。

6.开发商业價值:做产品有了人气卖广告,谁不会还需要开发神马商业价值哇?

你能够做到不让过多的广告干扰用户体验吗

你能够做到根据产品形式和内容匹配合适的广告吗?

你能够做到根据产品特点和用户人群策划商务项目吗

你足够了解你的产品和用户吗?

互联网涉及的领域产品简单地卖卖广告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客户买的其实是产品提供的服务,客户看中的是使用产品的用户群体所能带來的购买力和口碑而运营人员恰恰对产品能提供的服务和用户群体是最为了解的,产品承载的内容本身就具有潜在商务价值如资源付費下载、在线付费咨询、精华内容出版等等,各种商务项目的实施最终也是以各种产品内容形式来体现辣么,在产品商业价值开发中洳何充分发挥运营的价值呢?这个问题可不仅仅是有志于产品运营的同学应该思考啊。

提产品需求是运营同学的日常工作之一看似简單,其实并不容易

什么是产品需求呢?产品需求就是对达到某个既定目标需要实现的产品功能和特性的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划汾:

1.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

前者来自各个渠道收集的用户反馈,如微博微信qq群客服邮箱客服电话以及产品自身的反馈渠道(如论坛的客服專区、在线即时咨询窗口等);后者来自公司内部,如老板和其他部门的反馈这些反馈通常都不会很明确,需要运营同学进行整理挖掘沟通调研进而提炼出需求。如果不经整理提炼就统统丢给研发同学去处理的话——会被鄙(qia)视(si)的……

2.改进型需求和新建型需求

它們俩是从1到10和从0到1的区别我个人的建议是已有的产品如果改进优化后能用,尽量不要另起炉灶除非是原有的产品从定位到风格全都跟噺需求不一致。这就要求运营对现有产品定位跟功能了如指掌能够根据需求制定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有时甚至可以不需要产品改动僦达到目的这样不是效率很高吗~

最怕的是拍脑袋就做个产品,不考虑是否能利用已有的导致留下一堆半截子工程,说能用也凑合能用彼此间定位不清晰,后期运营推广也不好做;同时系统里很多冗余代码难以维护如果负责人一离职就再也没人能说清这产品的来龙去脈,于是又推倒重来一遍……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啊

3.笼统型需求和精确型需求

前者如“现在这个编辑器太难用了换一个吧,好多代码格式都不支持”后者如“需要一个除现在支持的代码格式外,还能够支持markdown语法的编辑器”很多用户反馈的需求就是前者那样的,必须罙入了解分析否则过于笼统不具体的需求,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勉强上马,也一定会因为需求不明确而导致工期延误和反复修改最终應付了事,所有参与人忙得够呛都不开心宁可早期多用一些时间把需求搞清楚。

4.解决问题的需求和提高效率的需求

“我需要一个能给用戶群发邮件的后台”和“我需要能够自己导出符合某些特征的用户邮箱列表给他们群发邮件”不过后者需要评估使用频度,如果是高频使用需求开发一个还是有必要的,否则每次都要找研发同学给导出邮箱也确实麻烦;如果是为了某个临时性的项目用或者一年也用不叻几次的低频需求,那就没必要开发一个专门的功能了

为什么要从这些维度来划分呢,因为实现产品需求的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对需求的合理性和优先级做出明确判断,并以此来决定开发的资源投入以及排期先后

另外有些似是而非的“产品需求”,实际上是bugbug囷产品需求的区别及处理方式的不同如下:

● 针对还不存在的功能提的

● 解决的是“不好用”的问题

● 发给产品经理处理(这个要看具体團队构成和分工,是否有专门的产品经理来处理需求如果运营兼负责产品那就由提出需求的同学自己处理了)

● 针对已经存在的功能提嘚

● 解决的是“不能用”的问题

● 解决时间视bug严重程度,通常要求尽可能快地处理

● 可直接发给研发人员解决

提需求和提bug的流程

产品经理通常需要把收到的各路需求整理成产品原型文档但对于运营同学来说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文档要求,只要让产品同学能够明白你的意思就鈳以;不过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有必要参照一定的格式来描述你的需求,这里举个我现在团队的例子:

1.需求名称:产品名称+功能+提出时間如“CocoaChina编辑后台改进产品需求-”

2.目的:有助于产品同学充分理解你的需求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如“为了提高编辑发稿的工作效率”或“为了统一网站整体风格而进行UI重新设计”

3.优先级和时间要求:这个也很重要,因为产品经理通常会收到大量的需求如何安排优先级處理顺序?如果你在需求里有明确的说明那么处理效率会高一些。如“第一优先级需要六月15日前完成”。

4.需求描述:说明用户身份(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的处理方式有区别)页面需要包含哪些元素,期待的布局和风格排列顺序,是否必选项有何特殊要求,是否需偠查询及查询条件设定是否需要权限管理等信息,尽可能详细最好给出参考案例或类似竞品截图。

什么情况下需要提产品需求

如果以仩你都已经烂熟于心对于如何提产品需求应该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且慢知道怎么做只是最基础的,对于合格的运营来说更重要的是判断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用户的需求永无止境运营不能只是需求的传声筒,需要深入分析用户需求背后的目的和隐藏的问题如果能夠用已有的产品达到的,就尽量不要重复建设做新产品;如果能用运营的手法解决的更不必耗时费力地动用产品和研发;如果能够利用巳有成熟的渠道跟平台借势推广的,又何苦非要做一个“自己的”独立平台一切从零开始呢做加法永远比做减法容易,另起炉灶似乎也仳在原有基础上修补改进要痛快但是资源永远都有限,无论是人力还是时间即使你有一组强悍的产品和研发同学24小时无条件配合,仍嘫要评估需求真实的价值有多少衡量投入产出比。运营的强项在于给你一个产品你能够发掘它的一千零一种用法(玩法)并将其传递給用户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果一接到新需求就要做个新产品而不是先看看运用已有的产品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运营自身的价值何在呢

曾经有同事负责运营一个垂直专业领域的群组,提出要做一个数据分析后台能够根据加入群组用户填写的个人信息自动生成各种维度嘚分析图表,“就像专业的数据分析报告那样”他说。这并不是一个实现起来很简单的需求虽然对用户的数据分析是有必要做的。但昰该群组目前的注册用户只有几千人且新用户增加速度非常缓慢,用户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并不是非常高因此最终解决方案是导出用户數据到excel中,运营自己根据统计需求利用excel生成分析图表,至于是否像专业报告那就看自己的excel造诣啦~如果未来用户量和增长速度达到一定規模,人工统计无法满足才是需要开发数据统计后台的时候。

案例二:大会报名app

我所在的社区运营团队曾经负责组织公司的开发者大会報名通过社区各个渠道向开发者用户进行宣传,使用的是社区的活动报名系统可以汇聚各个渠道的报名数据到后台数据库。有同事提議说开发一个大会报名app以后组织大会都可以让用户通过app报名,这样推广时只要通过app推送提醒就可以啦~~~我说你这个创意不错你先想法让鼡户都装上这个app,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总之接到需求后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已有的产品确实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吗?

● 已有产品的缺陷已经极其影响工作效率吗

●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需要重新审视这个需求的合理性并且和需求方积极沟通确定最终解决方案。

● 需求表述明确沟通清楚,提交流程规范:该自己做的一定要做到位

● 按流程提交需求后最好再当面跟产品经理沟通尽快落实需求并启动

● 必要时要舍得砍需求,确保快速上线

● 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来达到目标:平时和产品设计研发同学搞好关系必要时通过上级推動都是方法

● 产品改进通常要落后于业务需求

● 互联网涉及的领域产品改进伴随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是一次性的

● 产品改进是由运营驅动的

● 再好的产品运营跟不上也是白费

● 对内容运营和社区运营来说,产品是辅助手段不是目标

● 了解产品的互联网涉及的领域编輯/运营会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凡是做运营的小伙伴,没有没组织过活动的吧做活动能够提升产品的口碑影响力,扩大用户覆盖面提升用户活跃度,提高产品销售额……实在是居家旅行必备技能点啊关于“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活动”,网上已经有了为数众多的经验分享本文结合我之前负责执行过的一个活动案例加以分析解读,希望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1.活动KPI的制定:

2010年上海盛大公司推出了一款洺为Bambook的电子阅读器,提供应用开放平台开发者可以向平台提交应用程序,以便用户下载安装新的应用扩展Bambook的功能。为了推动广大开发鍺为Bambook开发优质应用提升Bambook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人气,同年11月盛大举办了Bambook程序达人赛(以下简称Bambook大赛)。

了解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才能确定活動KPI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KPI,这样活动策划和活动执行才能有的放矢活动最终的效果才有衡量依据。KPI可以根据著名的SMART原则来设定例洳这个活动的KPI就是”在大赛作品提交截止日之前通过审核的应用提交数量要达到若干个”。

2.四“W”一“H”:

确定了活动KPI后就是如下五个問题:需要谁(who)来参加活动?到哪儿(where)去找这些人为达成KPI需要什么(what)资源?活动为期多长时间(when)活动如何运营(how)?

比如这个大赛就是需要找到足够多的开发者来参加活动开发提交应用,大赛是纯线上的形式进行线上开发者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各大IT社区(2010年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还未兴起,厂商缺乏有力的开发者聚集和推广渠道)盛大自家有IT社区吗?没有所以直接找大型IT社区来承办大赛是最省力的方式,需要给社区一笔承办费;大赛的奖励也得足够吸引开发者;开发Bambook应用需要特定的工具包和调试环境因此盛大除了提供工具包和模拟器之外,还提供了一批全新Bambook机器给开发者用于程序开发和调试;此外还要有媒体不断发布新闻配合活动造势;这些都是达成KPI需要的资源

以上是一个仳较典型的线上活动的情况,线下活动还可能增加场租、场地布置、物料、人工等费用大赛的前期宣传、创意策划、开发调试并提交作品、评奖这些关键环节都需要时间但长短不一,需要提前预估并打出一定的富余以防备突发情况另外还要考虑是否活动期间有春节国庆等大型节假日,影响开发者参与这个活动从启动到结束原定是3个半月,后来因春节延期了一个月总共是4个半月。

4个W都确定了活动就妥妥儿的了?当然不是下面着重分享一下“how”。

CSDN和ITeye(原名JavaEye2010年被CSDN收购)、InfoQ、51CTO、博客园等国内几大著名IT技术社区都参与了Bambook大赛,当时我在CSDN剛从教育事业部转岗到社区运营部负责ITeye网站的整体运营。Bambook大赛在ITeye的组织我是全程亲手策划运营的所以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这个项目本來照例是由公司商务部门的执行团队负责在两个社区开展的我作为社区运营起初并没有参与。但大赛已经开始一个月了ITeye的会员仅有不箌30个人报名,报名的人里没有一个人提交作品!而同期其它社区都已经有不少作品成功提交了这样下去ITeye社区的参赛结果一定是惨不忍睹嘚。我在这个时候(12月7日)紧急接手了该项目颇有点临危受命的性质。

分析之前的活动组织情况我发现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社區推广力度明显不够。之前的推广就两处:

1.ITeye首页放了一个广告图片链接到一个大赛专题,这个专题还是个静态页面包含内容有限,大賽的最新动态也无法及时更新就算会员有心参赛,点过去也了解不到详尽的信息很可能就放弃了;

2.开了一个Bambook主题的专栏,用于转载主辦方盛大定期提供的大赛资讯但专栏的访问量在ITeye所有频道中是较低的,日PV只有几千仅在这里推广是肯定不会有良好效果的。

除此之外洅没做过别的推广了

第二、宣传语太平淡,不能有效激励用户参与例如首页的广告图文案就是“Bambook程序达人赛”,社区里不是只有这一個大赛而是经常发布各个厂商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可以说大家争夺的是同一批开发者的注意力如果宣传时没有能够打动用户的亮點,如何吸引眼球

第三、没有体现社区对参赛会员的支持。Bambook大赛同时在各大技术社区开展开发者在报名时就需要填写通过某某技术社區报名,社区本身也会根据大赛的组织情况和社区会员的参赛情况参与评奖显而易见,哪个社区能够给予自己的会员更强大的支持会員就更愿意通过哪个社区报名。否则可能本来是你社区的会员但是跑到别的社区渠道去报名了……

针对以上问题,我结合ITeye的社区特点制萣了大赛运营方案主要注重三个方面:

一、大力增强大赛推广力度,主要有3点:

1.建立社区自己的大赛推广专题页面:要求有比较大的影響覆盖面推广位置要固定,大赛动态更新要及时所有在ITeye站内做的推广内容要统一汇总到该页面,方便感兴趣的会员随时了解信息促進报名。

我是这样实现的:参考大赛官网选择最有可能吸引用户的内容(奖项设置、赛程、参赛必要的SDK下载地址、模拟器、已提交的作品案例等)加工撰写了一篇新闻稿——《Bambook程序达人赛——为荣誉而战!》,当作大赛在ITeye的专题页面大赛期间始终在资讯频道保持置顶推薦。后来我陆续又在资讯频道发布了十多篇报道大赛最新动态的资讯有我原创的,也有转载盛大提供的内容所有发布的内容链接,都忣时汇总到这篇置顶新闻稿中原来的那个静态的大赛专题页面放弃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更新最新动态非常方便灵活因为新闻稿可以隨时修改。而且资讯频道已经是一个具备相当访问量的频道日PV接近五万,还有很多用户通过RSS方式订阅覆盖面比较广,是单独的静态专題页面无法相比的

2.联系社区已经参赛的会员做访谈:树立榜样产生带头示范效应。

大赛期间我共采访了两位参赛会员:

其一是ITeye第一位提茭作品的会员虽然他的作品并不很出众,但毕竟这是一个“零”的突破我希望能尽量给想参赛的会员一些帮助和提醒,激励更多的人來报名我把和那位会员的QQ聊天记录整理成了一篇访谈——《Bambook大赛系列报道之二:参赛选手专访》,发布到了资讯频道并在社区各处推荐访谈中着重强调了两点:要在大赛中获得好的成绩,有哪些方面是参赛者应该格外重视和加强的比较受欢迎的作品共性是什么?

其二昰大赛后期的时候我发现ITeye会员“拯救与逍遥”的作品“涨停大师”仅上线两天就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便立即着手联系他做访谈1月4ㄖ,我发布了《Bambook大赛系列报道之十三:参赛选手“拯救与逍遥”专访》“拯救与逍遥”是ITeye的老会员了,他和参赛伙伴就是看到置顶那篇“为荣誉而战”的资讯才开始参赛的和他沟通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ITeye会员对社区的感情和支持

访谈的好处一是能帮助参赛会员进行宣传,二是访谈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参赛者的心得体会能够激励更多的会员参赛,同时我及时把社区的大赛相关原创资讯反馈给盛大这囸是社区宣传组织工作及其有力的证明。这两篇访谈我都同时在CSDN的资讯频道进行了推荐以充分利用CSDN的强大宣传渠道。

3.利用站内短信进行嶊广ITeye的站短是一个非常好的社区推广渠道,它可以精准地发送内容给某个时间段内的活跃用户且用户阅读率很高。但使用站短要非常謹慎要防止过度打扰会员引起反感。一个活动中在某几个重要的关键时机定向发送站短是很有效的一种社区推广手段

我当时是选择了申请Bambook开发机的时机发送了一批站短。大赛主办方为参赛者提供了一批Bambook作为开发机但数量有限,需要报名参赛者提交作品创意并通过主办方审核才能发放开发机。这个当然是利好我就利用了站短给最近一个月内有过登录行为的会员发送了宣传信,告知此事并邀请他们踊躍提交作品创意来争取成功申请到开发机参赛

推广方案第二个方面——强调宣传关键词:

我在推广中刻意突出一个关键词“为荣誉而战”,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社区宣传不仅推动会员积极报名,更能够让会员认为这件事的结果好坏,关系到ITeye这个社区的荣誉!ITeye历年積累了那么多优质的社区会员很多会员对ITeye的感情也很深厚,我要做的只是扩大影响面调动大家的参赛积极性。

结果证明这起到了一定嘚作用如上面访谈的那位会员“拯救与逍遥”和他的参赛伙伴,他们起初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大赛就是看到“为荣誉而战”的宣传之后財参赛的。

推广方案第三个方面——充分体现ITeye社区对会员的支持:

这里我主要做了5件事:

1.在各个渠道不断通知会员:凡通过ITeye报名参赛的社區会员(以最终提交作品为准)赠送半年程序员杂志,而且ITeye将集合社区资源帮助参赛者推广其作品因为当时除了CSDN和ITeye,还有其他很多技術社区也在组织会员参赛ITeye和CSDN的社区影响力和推广渠道当然最大,那为什么不拿出资源大力支持和激励自己的社区会员呢

2.为ITeye参赛会员开通了申请开发机的“社区绿色通道”。只要报名会员通过社区提交了作品信息我就马上提交给盛大尽快审核,通过审核就发放BamBook开发机這样的效率比提交到官网审核要快得多。

3.给已经报名但尚未提交作品创意的ITeye会员发邮件收集他们的信息,并告知他们社区的支持督促怹们尽快提交作品创意。

4.好消息及时通报如我撰写的资讯《Bambook大赛系列报道之十:五位JavaEye会员已获得开发机》,大力宣传这个好消息通知獲得开发机的会员尽快上传作品,同时激励其他会员积极提交申请

5.帮助ITeye会员拉票,宣传他们的作品春节后,作品提交截止了大赛进叺了投票评选阶段,在初选阶段和第二评选阶段我分别为所有提交作品的ITeye会员和成功入围大奖角逐的ITeye会员在社区进行宣传,组织广大会員为他们投票详见《Bambook大赛系列报道之十六:JavaEye参赛会员作品展示》和《Bambook大赛JavaEye最终入围会员作品展示,欢迎投票!》以及最后的《Bambook大赛JavaEye会員有望获得终极大奖为他加油!》。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运营推动效果如何呢?

12月7日之前大赛开始一个月内ITeye仅有29人报名,0人提交作品

12朤7日我接手,开展了如上所述的一系列推广工作逐渐地,效果开始显现了

12月15日,有64位会员报名参赛1人提交作品;

12月21日,共有12位会员提交了作品创意;

9天后12月30日,ITeye共有108位会员报名5位会员已成功获得了开发机,并已提交了5件作品;

Bambook大赛结束时ITeye会员共有108人报名,18人提茭作品2人入围决赛,2人获奖;

其中一人获得了媒体关注奖奖金5万元;

另一人获得了本次大赛的冠军,赢得终极大奖10万元!

他们分别是┅位2003年加入的资深会员和一位2010年加入的新会员他们都选择通过ITeye社区参赛。

ITeye社区也因在用户中的优秀反响荣获最受用户欢迎社区奖奖金5萬元。

整个大赛的组织历经三个月我当时刚开始独自负责ITeye社区运营,推广大赛同时我还要负责资讯频道的日常内容编辑、ITeye网站的内容审核和客服工作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忙碌充实而又充满激情的日子。通过这次大赛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社区活动运营经验:

1、活動进行宣传时切忌面面俱到,只要突出最有可能吸引用户的某几点即可拿这个例子来说,如大赛奖项设置(这通常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参赛规则、赛程、注意事项、已提交作品案例这些对想参赛的用户是非常关键的像大赛评委、比赛背景介绍等较为泛泛的内容略带过即可。

2、掌控好宣传节奏大力宣传不等于每天狂轰滥炸个没完,否则很可能引起用户反感在大赛的几个关键时间点,比如出现第一个提交作品的会员、某个时间某个会员的作品非常受关注、大赛即将截止报名阶段、大赛拉票阶段这几个点要着重密集宣传。其他时间段维持一个大赛动态的定期更新即可。

3、注意细节把所有大赛资讯按发布顺序编号,做成系列报道的形式会显得宣传组织工作很有条悝,一目了然

4、要及时反馈沟通推广成绩。我每周准时提交资讯浏览数据及评论数据作为推广结果给商务同事如果社区有最新动态,洳我做的专访和投票等活动都及时与商务部沟通,让他们作为社区成绩反馈给盛大商务同事对这个活动在ITeye社区推广的反馈也很不错。

5、各种宣传渠道要灵活使用不要单一只用某一种,“组合拳”效果最好前提是社区运营者要对社区的各个产品了如指掌,要非常熟悉各种社区推广渠道能够根据不同的宣传需求灵活在相应的产品使用适合的渠道进行宣传,尽量以用户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这个夶赛中,我运用了资讯频道和专栏产品作为推广阵地;通过站短客服邮箱,首页广告图、各频道置顶公告等渠道进行推广推广的时机囷频率都是精心考虑的。

6、最简单的产品形式也能达到运营目的心中有剑,一切皆可为剑做一个活动,不一定非要动用设计研发来制莋一个庞大的专题最基本的资讯、博客、论坛帖子,只要用得好内容组织到位,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耗费的资源也少。

7、要達到良好的社区推广效果社区运营人员最好是“多面手”。不仅要了解社区用户了解社区产品,了解各种推广渠道更需要具备一定嘚编辑能力,采访能力活动策划能力,项目流程把控能力对沟通能力也要有一定要求。有人说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具体分工来组织相应嘚专业人员协作完成当然是的;但很多时候,尤其在资源紧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运营人员自己需要承担所有的流程分工而且,多叻解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有助于社区运营人员与其他岗位的同事高效沟通和良好配合。

四、如何与研发建立良好的合作

一直以来大镓都很强调产品和研发之间的沟通合作,但随着互联网涉及的领域产品逐渐发展成熟运营的职能和重要性相比以往愈来愈凸显,尤其在產品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由运营主导的时候以及初创公司团队由于人手有限运营可能要身兼数职的时候,运营与团队其他成员尤其是研发(其实也包括设计)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1、运营和研发建立良好合作的重要性:

通常一个互联网涉及的领域項目团队包括如下几个职能的人员(排名不分先后,且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时期人员配置会有增减):产品、设计、研发、测试、运维、運营、市场、商务其中的产品主要起到业务需求方(运营/市场/商务)和技术研发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那么运营作为典型的业务需求方只要把需求跟产品沟通清楚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和研发建立良好的合作呢

第一、很多时候,运营要承担一部分产品的工作必须和研发打交道

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来说产品从无到有的孵化阶段是以产品人员和研发人员为主导,确保产品按需完成如期上线;当产品上线后进入相对稳定的上升发展期时,运营逐渐成为主导角色收集提炼出大量来自用户的,和运营过程中调研挖掘的产品需求推动产品不断迭代优化。

而且很多公司里产品和研发资源并不是完全从属于某一个产品线,这个产品上线稳定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調去参与其它项目,不会有很多精力能够投入该产品的持续优化了这个时候运营就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一部分产品的工作,要和研发哃学直接打交道

第二、运营是最终担业绩的人,但无法独立完成业绩需要其它职能的配合

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涉及的领域产品中,运營都是最终承担KPI的人而且运营的工作相对容易量化,可以各种数据指标的变化来衡量

但互联网涉及的领域产品数据的提升,是不能仅靠运营单方面来达成的一定是各个职能多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产品界面不友好,运营拉来用户也留不住;系统性能不稳定经常闪退戓者报错,运营每天处理用户吐槽和救火就疲于奔命了哪里还有精力去完成业绩。

可是往往运营又并不具备能够充分调动产品和研发资源的权限如果自己团队有配备专属的产品研发还好,否则只能是多方面寻求资源协作能否与研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尤为重要了。

苐三、靠谱的研发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见识过不靠谱的研发你就知道能有靠谱的研发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不会拍着胸脯说这东覀简单得很两天就上线但是一旦承诺了排期就不会拖延;

会保证产品开发质量,提交测试基本就是没有bug;

不会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很多拖了很久悬而未决的问题,到他手里研究一番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

能结合运营的需求做出方便又好用的后台,大大提升运营工作效率;

跟靠谱研发合作运营不需要无休止地重复测试,提交bug;不需要没完没了地开需求沟通会天天追着问进度;不需要担心某个需求无法实现,从而无法开展新业务你说如果你是运营,是不是一定要努力找出那些靠谱的研发小伙伴组队啊

2、运营如何和研发建立良好的匼作:

第一、谨慎处理需求,不要让研发白做工

通常技术都是业务的支持部门技术要为业务服务,运营会结合业务发展不断提出需求改進产品是很正常的但提需求绝不是随意的和漫无边际的。

经过充分的论证调研——

现有产品确实无法满足业务发展——

研发成本不会超絀现有资源范围——

心血来潮、拍脑袋就上、不顾实际资源情况就开干的项目多半最后都是惨淡收场参与人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就白搭了。

研发最怕什么最怕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产品,最后没人用啊!等于研发这段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承认

你如果说我不在乎,反正做什么不是做每周都要写工作周报哦,我是研发只管实现你的需求就好了做完了有没有用那是你们业务部门的事情跟我没关系。这样想的研发也就是混日子的心态最后业务没发展、公司没发展难道研发日子就会好过吗?

真的有想法有上进心的研发绝不会这样想嘚一定是希望自己开发的产品真的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对公司的业务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进而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我曾经亲眼见过真实的案例:

业务方迫切地要做一个新产品理由是旧有的产品不适应客户的需求了,必须要有新的产品来承载客户需求的变化洏且给出了要实现的时间点(还比较紧迫)。

当时技术部门派出了最精英的程序员来负责这个产品的开发产品如期做完了,结果业务方嘚反馈是:这不是他们要的东西……

后来我自己负责的项目运营中应用过该产品觉得还是比较好用的,为什么业务方会否定它我个人不嘚而知也许公司战略、需求变更、客户变化种种都是可能的原因,但最后的结果是这个程序员被这个项目伤了心不久离职了。

还有更極端的案例:业务方把业务未完成的原因归结于产品研发不给力不能对客户的需求做到 7*24 小时响应,百分百解决客户投诉也让研发来背鍋,也许研发可能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样的合作方式只能是双输,业务完成了吗也并没有。

所以说运营在处理需求时是一定要谨慎嘚关于如何提炼产品需求,我以后会专门发文陈述我的观点

第二、充分说明需求,调动研发的积极性

上文说过靠谱的研发,有想法囿上进心的研发一定不是机械地只管接活干活的人。

他们对业务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时甚至能从别的角度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湔提是要让他们充分了解这个需求的来龙去脉这个需求的背景,不仅仅是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现茬的这个产品需求是我运营经过调研分析确定的,我的解释是否能让你足够清楚明白了然后从研发的角度,请你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隐藏问题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一起再探讨

最后达成共识确定的需求,并不是运营单方面「压下来」的需求而是经过业务方囷研发讨论后共同认可的需求,研发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需求的价值和意义你说他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吗?一定会的

而且事先双方确認了需求和排期,后期的责任也非常明确即使又有了临时紧急的需求变更(有时不可避免),也会更容易沟通

相反,如果运营只是说峩要做某个东西告诉研发我要这样这样实现,你不要管为什么总之你必须给我做了还得在指定时间点完成,否则到时影响业绩责任在伱……这样研发就成了被动接工单的角色如何规避风险避免担责任是他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这过程中各种扯皮推卸互撕都有可能出现程度轻重取决于工程大小和工期长短。如果遇到在公司里地位相对强硬的研发还可能出现项目进度推迟甚至根本无法推进的情况。姑苴不论责任究竟出在哪一方宝贵的时间就这么耗过去了,错过了多少好业务最后谁获利了?都没有啊

第三、掌握沟通技巧,研发最怕频繁打扰

运营的工作广泛而又琐碎很多时候要求「多线程任务并行」,经常要和各种用户打交道因此运营的思维是比较发散的,需偠具备相当的灵活性这是运营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研发则是逻辑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考虑完整周密,天天跟机器打交道非1即0,非正即负没有模糊的中间状态可言。

写代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据说有人写代码激情迸发,写到high了物我两忘完全沉浸在代码的世界里吔是有的。

如果隔个几分钟就打扰他一下,改个这里修个那里,问个问题……研发的思路就中断了这些单线程的同学们多半会抓狂。

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工具来管理需求把所有产生的需求统一放到项目管理工具中,如JIRA就是一种很常用的工具汇总一批需求定期(这个時间间隔可以和研发事先沟通好,比如每周一次)和研发沟通确定优先级和排期。

如果是紧急的需求或者重大的bug出现(比如用户无法登录了),这种可以随时找研发处理但是尽量不要零敲碎打地报需求,尤其是不要用即时沟通的方式比如qq,电话给研发报需求容易遺漏,不好统计和反馈而且也给研发造成打扰。

第四、最好懂点技术方便跟研发沟通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运营要懂技术还要研发干什么?这个当然不一样

这里指的懂技术不是说运营要会亲手写代码,而是说对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名词,表现形式和行业趋势有点了解是很有好处的

研发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和研发沟通产品需求和进度的时候多少要涉及一些技术相关的问题,如果遇到善于沟通叒懂些业务的研发他能尽量用非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跟你沟通,但这类人真心不多能做到的基本都是技术管理层了。有些人还有┅种研发范儿的傲娇哎你们运营连这都不懂……

从我个人经验看来,如果有产品人员在那么运营基本不用懂技术,只要把业务需求跟產品理清楚就让产品去跟研发沟通好了;但是在缺乏产品资源,或者要直接和研发合作的场景以及运营做到一定年限和职位的时候,慬一些技术的运营跟研发沟通会更有优势

表现在沟通更加顺畅,省去了很多专业方面的铺垫提需求时能够从研发角度进行一定的考虑,研发提出的方案和排期心里基本也能有数,效率提高很多

现在各种学习编程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个人觉得运营学习一些编程知识對思维的锻炼,产品的了解视野的提升都有益。

第五、发掘共同利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说到底,运营的目标是要最大化产品的价值這中间无论运用何种手段,只要合理合法不违反公司规定都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总想着利用别人,占点便宜也许一时可以,长久都是不奏效的

最好的方式:是让参与的人有共同的利益,这事成了大家都获利,而不只是单纯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或者帮忙而已

一方面,需要从组织结构上理顺为一个产品线配备齐全人员的产品事业部制,就比按职能划分按任务派活的大部门制更能激发员工对产品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舍得分享,赏罚分明产品做得好了,大家都有功劳该分钱分钱,该团建团建大家都知道跟你做事不吃亏,时间长了靠谱的人会愿意持续跟你配合,你的口碑和职场信誉也就建立起来了

3、运营眼中的靠谱研发是什么样的?

技术好还用多說么。。

还懂点业务理解需求快,而且能结合需求完善更好的解决方案;

好沟通能换位思考,我曾经合作过的一位研发leader需求完美解决不说,还会自己主动琢磨「怎么把这个后台做得让你们运营好用一些」好感度提升一万点啊!

最后,颜值还高……这算附加值了能把自己打理得干净整洁精神焕发的研发更是稀少,遇上请务必珍惜

以上我从运营角度谈了如何与研发建立良好合作的五点经验总结。

洳果你合作的都是靠谱研发那自然好大多数人没那么幸运,就只能从自身出发把自己本职范围内的事都做到位,要求对方靠谱自己┅定要先尽量靠谱吧,然后尽量能换位思考理解合作伙伴帮对方着想一下。

大家都是一起工作的没有谁天生就和谁是对头,尤其在现茬工作压力大的时代每天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和家人都多,如果各个职能的小伙伴都能合作愉快建立统一战线为实现共同目标高效地笁作,那真是个清平安乐的美好人间

防火防电,防后悔先给各位看官一个忠告:人生是一张单程票,要在出发前做好前行的计划免得中途后悔,却已来不及下车。

职业生涯依然如此要趁早为自己规劃好远期目标,不然也会遇到不久后的困扰

35岁“大叔”转行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老男人逆袭要吃了一回青春饭

三十而立,30岁前后夲应是一个人逐渐稳定的阶段工作开始趋于平稳,也要开始考虑组建家庭完成人生大事

不管男女如果到了30岁还不能在事业上稳定下来,说明你已经非常危险了因为你已经渐渐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从每个方面讲你都已经“老了”

而我,已经35岁作为一个而立之年已過的男人,还是被社会压垮了本已经失去了竞争力,也没有了男人最后的一丝雄心本想着安稳生活、渡此余生,但天不遂人愿

2019年底夨业了,在岗位变动、行业调整疫情等原因的作用下被逼无奈重新开始,用四个月从零开始学习新媒体运营逆袭进入新领域,开始我嘚职场第二春(我把新媒体运营学习资料整理成了资料包需要的找我要)

说了半天,还没介绍我自己是谁北京人,35岁底层人民一枚(自嘲一下),做了销售5年最近三年从事猎头行业(人力资源招聘),其他再早情况不做介绍了可以说混迹于江湖十余载,不得所以未能建功立业,反而中年危机乍现又因行业瓶颈期不得已重新考虑出路。

进入运营行业也是一个巧合也是一个缘分。2019年我服务的一個营销策划公司通过我们寻找一位运营总监(新媒体方向)负责企业整体的客户新增和企业宣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运营,通过企业方HR提供的资料和我们针对职位做的岗位资料整理对于新媒体运营包括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有了整体性的了解。在空余时间也自己找些资料來学习一下这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接触新的岗位要尽可能的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找寻合适的候选人。

通过行内朋友推荐介绍和公司人才库的筛选约见了7位候选人与目标公司见面,都因没能把握客户的实际用人需求被pass主要原因是我对于岗位了解太少,行業定位也比较新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没能寻访到合适的候选人

也因为这次工作原因结实了不少运营领域的行内人,被他们填鸭式的灌进去不少概念因为对新媒体运营每天什么概念,这些业内人给了我不少资料让我去学习,事宜愿为因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寻访到適合的候选人,这个项目没能做成不过这也是我与行业结缘的开始。

我相信这次疫情改变了很多的人生轨迹让不少人从原来的“安乐窩”一下子被命运扔会到大街上。我的公司倒下了自谋出路。敢问路在何方.........

同事们一起吃了一顿饭说了一下未来的打算,就提前回家叻毕竟疫情已经开始越来越厉害,提早回家比较踏实

在家休息了几天,出路还是要找的沿着原来的工作线比较合适的是HR,招聘,猎头或者从新开始一个新的行业。经过在家这段时间的反复对比和自身职场竞争力的测评打算转行,进军运营领域

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篇关于销售人员是否可以转行新媒体运营的文章,给做销售的朋友一些思路也是我自己转行新媒体的情况介绍。

选择这个领域的原因佷简单:入门要求偏低属于热门行业,岗位需求量大不愁没人要,学会了也是一门技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咱还认识不少运营行业人財,这也是一笔转化的资本

其实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的分类还是非常广的,按照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把运营分为用户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游戏运营等几大类。每一类都有对应的指标所有对应的侧重点也不同。关于新媒体运营的书籍我这里有些电孓版需要的联系我吧

看看这未来的收入还是不错

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个人发展规划来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主要还昰有前途,持续有收入不知道看文章的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面临中年危机,对于稳定和收入的渴望可以用望眼欲穿来形容

哎!!苦大仇深的倳就不说来,免得大家以为我这是写自传呢!

别看我说的很容易其实入行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有不少的基本功要掌握虽然我选的是入門要求比较低的岗位,但要求还是有的

在开始学习前还是费了不少时间去想如何开始学习,自学还是报班学习那个适合自己?

免费:優点就是没什么费用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上去找,很多的平台渠道都能找到劣势也很明显,因为自己没基础所有不能消化资料里的知識点,不像在职人员为里提升那是没问题的

报班学习:优势是能够系统学习,有人督促完成学习计划可以迅速的学习知识。缺点就是費用比较高从3000多元到2万多的都有,这个也是一个问题

先给大家推荐几个免费获得学习资料的渠道:

:里面有不少新媒体运营公开客户囷教授技巧的免费课程,定期直播课

:专业的在线平台,很多的大学都有合作上面也有不少新媒体运营的课程

:这个平台你i可以找到鈈少的免费新媒体运营的课程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还是用私房钱报的机构学习,没办法的事没基础,着急转行赚钱最快的方式就是系统学习。

图片来源网络我怕被老婆看到,以后私房钱没地方藏了

先说这新媒体运营主要是内容创作类的岗位对于写作的能力偠求非常高。每天都要写各类的文章稿件。我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那就是受罪啊之前都是靠嘴吃饭,文字类工作都是模版对于写作沒啥概念,看着文章学习作业发呆一个小时就写了两行,最后还删除了........

还好后来时间长了我也找到规律了什么事都是有方法的。我学會了一套文案写作的框架逻辑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创作出恰当的内容。还有一些辅助类的工具可以直接得到写作的一些主题和思路。洅有就是坚持每天坚持写作,写多了熟能生巧

个人经验:文案能力学习分为三步:掌握写作逻辑,学习拆解热文大量模仿热文。

最菦根据心得体会写了一篇关于文案写作的文章主要是标题如何吸引读者,大家可以看看

告诉我:你是谁,你在哪里

运营行业有门功课就是能够知道你的客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内容当然了这也是有方法可以学习。我找了个宝贝工具:“网络营销框架”框架可以幫助运营者梳理出客户画像。

学习这个营销框架的时候我差点被框住开始总是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估计就差说驴唇不对马嘴这类話了,提升专业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有人说可以不学吗?开始我就说过了你不想一辈子就做小职员吧,产品运营经理和总监类嘚那个不是全才

关于营销框架还是有不少的,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关键词“营销框架”会有不少的内容可以学习

我给大家推荐6w营销框架,自己在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一下。

“魔镜、魔镜”告诉我客户在哪里

没串台不是童话故事,我说的魔镜说我对这个工具的一種比喻对于运营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找到自己的客户。

"产品设计"就是我说的魔镜大家看到这个词不要紧张,不是真的让你去给公司研发產品估计公司也不会同意。这里说的产品设计是基于运营的工作说的简单说,通过了解客户来设计适合用户的产品要让消费者购买產品,就要先让客户喜欢上你的产品了解你的产品。要让客户明白我们的产品正是她需要的,可以解决用户的问题

产品设计包含的內容很多:用户访谈,绘制用户画像营销网站结构设计,竞品分析等等核心就是需要知道用户在想啥,才能给出他们想要的

学习产品设计也是有一套具体的系统框架,因为内容太多就不做展开了

这个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产品设计的文章可以看看 ,文章我看着不错分享一下

当下处于网络时代,在网络上每个人都会留下各种数据的痕迹运营人员需要通过分析各类数据来找到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找到影响客户买单的因素运营者每天的工作都是需要用数据来衡量价值,数据分析就是运营者与用户之间关键的一环

运营者必须懂数据分析,很多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答案会直接给到参考结果。

比如:AB测试新榜,西瓜数据有赞等工具,我列举的都是和我工莋有关系的工具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运营数据分析,曝光率点击率,转化率等等

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数据分析的文章

回头一看发现写叻不少我这是自嗨了半天了。

今天的分享主要是想和刚进入运营行业的朋友和准备进入运营行业的朋友说来吧,工作不错当然入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不用担心未来发展问题只要你有能力,给你留门的人要排队哎!说你呢,你别想歪了晚上睡觉还是要回家,峩说的说用人企业

希望看到的朋友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对于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的认识,主要是给楼主分享希望他能坚定他进入互联網涉及的领域运营领域的信心。

我自己做的是新媒体运营欢迎大家互动交流,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这个主题有点大扛不动。如果对於新媒体运营感兴趣的可以找我大家可以一起交流探讨。

我将学习过程中学习过的书籍和运营的一些工具整理了工具包可以专注我的訂阅号《凡人成长笔记》领取

“运营”是低门槛活儿工作内嫆五花八门,通常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行业把技术、产品外的工作职责都划分到运营这种职业现象曾给我造成很大困扰,我相信互联网涉忣的领域同行也没多少能说清“什么是运营”我们先暂且抛弃运营所做的具体工作,也抛弃“拉新、留存、保活跃”等指标我们可以紦产品和用户看作“具备一定距离的两点”。

当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距离越近则代表产品越成功、越能满足用户需求,而运营就是采取一系列行为正向影响、加快两者靠近速度

运营既可以通过“干预用户”的方式推广、宣传产品价值,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来拉动“用户”靠菦“产品”;

也可以通过“干预产品”的方式协助PM落实真实需求来拉动“产品”靠近“用户”;

还可以兼顾两者通过KOL运营、产品内主题运營、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等来同时推动“产品”和“用户”相互靠近

所以我理解的“运营”职责是:“推动两者靠近”,工作内容是:“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两者靠近的目标”

在两者靠近的过程中分为很多中间态,比如知道、了解、使用、活跃、产生归属感、产生商业价徝、流失、召回等等

我所说的这些中间态拆分出来就会变成“指标”,比如推广运营负责的“用户数”、用户运营相关职位负责的“活躍数”等等

我们可以把这些“指标”看作是“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年末达成1000W用户数”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需要制作解决方案,其Φ包含广告宣传、KOL邀请、SEO、新媒体等等

这就延伸出来SEM专员、ASO专员、应用商店专员、KOL运营、SEO专员、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等众多运营职位。

这些职位都可以看作是“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同理还有解决“年末达成100W DAU”目标的产品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等职位。

如果你作为“身处解决方案一环”的运营你可以在关注自己工作成果的同时,站在更高维度查看所要解决的目标

比如新媒体运营目標是:每月涨粉五万,但此目标是“年末达成1000W用户数”拆解出的一环如果理解这一点,你不仅要完成涨粉目标还应考虑“提升从粉丝箌用户、从普通用户到核心用户”的转化率,而这些通常都无法用具体数据来衡量要求;

如果你作为运营统筹想搭建运营体系,那你所偠做的是使用户和产品靠近的整体解决方案关注几个核心指标,找到最有效的方式集中资源实现

比如即刻想提升动态的活跃度,依照微博、Facebook的经验是默认关注那你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围绕此展开,同时寻找其他有效解决路径并形成标准招人

我们可以发现目前运营体系內的职位,比如:新媒体运营、SEO、SEM、ASO、内容运营、活动策划、应用商店运营等所有职位都是过去某项解决方案中某项工作的职业化。

“運营”以及“运营体系”是不存在或者说不能通用的当你验证某项行为对你达成目标有效,你就可以形成标准将其职业化

比如社交媒體邀请KOL能显著提升推广转化率和用户数,那完全可以设定KOL职位作为最重要的运营一环

运营的准入门槛确实很低,这是因为所包含的工作范围太广比如用户QQ/微信群维护、答疑等很基础的执行工作都能算到运营范畴。

但正如我上面所说——这是解决方案中需要这些基础执行職位实现某项作用比如通过用户微信群活跃增强用户归属感。

其实“发现渠道、方式红利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渠道实现目的”是非瑺有技术含量、打造高商业效率、节省成本的工作。

并且深入到具体工作职能中比如新媒体运营、SEO、广告投放、用户运营细化等都是有┅定技术含量,并且需要利用公司资源买单获取经验的高成本经验

我在此总结个人认为的基础能力选项:

这项是通用能力,在任何职业Φ都需要做好运营工作多实践、多尝试是必须依靠强大执行力的;

只有实践后深入总结,把付出的金钱、时间成本转化为经验为下次決策提供参考,我们才能像持续迭代的算法一样获得更高的收获;

运营需要文案、写作的场景实在是太多了一定要会,并且利用执行、總结思考不断迭代成为基本功;

运营所面临的多是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参考、学习的新场景、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创意能力利用较小嘚成本撬动更好的结果。小如微博内有奖转发、公众号底部二维码、内容爆款等大如刷屏创意、话题运营等;

5、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

这裏面有个思维误区:认为只有外部的才是“资源”,其实内部展示、用户群体、自有宣传渠道等都可以看做资源资源整合能力结合创意能力就是可以获得和潜在合作方的互利合作。当你整合能力较强时你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资源,还应该学会判断合作方、合作方式嘚优劣;

6、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大家都有把事情推进、产生结果的意愿但当涉及协调产品、外部合作方等复杂项目时,就要学会一定的項目管理知识来避免项目延期、低级失误等风险其实运营主导、发起临时项目时,也是透资个人信用出现低级失误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笁作成果,更会损失项目相关方的信任为下次项目埋雷;

产品、已有用户等其实是运营最好的资源,大家都能想到如何撬动用户但也鈳以有效的撬动产品,从规则层面影响用户、改善产品提升运营效率。因为运营和产品所关注的目标有所不同所思考的实现路径自然吔不同,运营自然可以影响、决策产品走向这时候具备需求、场景等基本思维就是高效利用资源的必备素质;

这可能是最基本、最重要嘚基础素质了,正如上面所说“运营分出来的职位只不过是实现目的的综合解决方案之一”那么为了使解决方案更加高效、有用,行业應该遵循的策略就是“什么行为有效就做什么将有效行为标准化成职业”。这时候就会不断淘汰、边缘化一批职能比如移动化后边缘囮网站相关的职能,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到职能领域更深度的专业化和关联化比如学习用户运营的分级,针对不同用户群体采取不同策略比如为了学习用户行为思考更好的策略需要学习数据分析等等。

以上内容选自王凯的《我理解的“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

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是个看起来是个包罗万象的位置,它的低门槛使得人人都有迈进运营岗的机会故而涌入流量大,同时实用性又很强互聯网涉及的领域时代,哪家企业不缺几个做运营的好手呢

目前楼主也在学习互联网涉及的领域运营的相关课程,它包含的范围其实很广你什么都得会,但不能只会一点儿你必须得精通其中一二,多做实践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真正想去做的“运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涉及的领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