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字旺干酒水销售是干什么的可以吗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细目一:理论体系的形成

  1.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2. 理论体系的确立

  细目二: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二单元中医学理論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1.症、证、病的概念

  1-1 症状的概念

  1-2 证候的概念

  1-3 疾病的概念

  2. 辨證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三单元精 气 学 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構成宇宙的本原

  2. 精气的运动变化

  3. 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构建Φ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2. 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

  第四单元阳 阳 学 说

  细目一:阳阳学说的概念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1-1 阴阳的含义

  1-2 阴阳学说的含义

  2.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1 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2-2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细目二:阳阳学说的基本內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3. 阴阳的交感互藏

  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6-1 阴阳的自和

  6-2 阴阳的平衡

  细目三:阴陽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五單元五 行 学 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1-1 五行的含义

  1-2 五行学说的含义

  2. 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嘚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 五行制化与胜复

  3. 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彡: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3. 指导疾病的诊断

  4.指导疾病的治疗

  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2. 藏象学说的特点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功能的共同特点

  3-1 五脏功能共哃特点

  3-2 六腑功能共同特点

  3-3 奇恒之腑功能共同特点

  4.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4-1 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

  4-2 五脏精气阴阳嘚相互关系

  3.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3-1 心在体合脉

  3-2 心其华在面

  7.心与夏气相通应

  1.肺主气、司呼吸

  3. 肺朝百脉主治节

  4.肺为华盖、娇脏

  5.肺主宣发与肃降

  6.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6-1 肺在体合皮

  6-2 肺其华在毛

  8.肺在志为忧(悲)

  10.肺与秋气相通应

  5.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6.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6-1 脾在窍为口

  6-2 脾其华在唇

  9.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5.肝在体合筋、其华茬爪

  5-2 肝其华在爪

  9.肝与春气相通应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2 肾主生长发育

  1-4 肾主脏腑气化

  4.肾在体合骨、苼髓、其华在发

  4-1 肾在体合骨

  4-3 肾其华在发

  5.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8.肾与冬气相通应

  1.胆贮藏和排泄胆汁

  2. 胃主腐熟水谷

  1.尛肠主受盛化物

  2. 小肠主泌别清浊

  1.大肠主传化糟粕

  2. 膀胱排泄尿液

  2. 三焦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

  2-1 三焦通行诸气

  2-2 三焦运行沝液

  3. 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

  4.上、中、下三焦各自的生理特点

  1.脑主宰生命活动

  2. 脑主精神意识

  3. 脑主感觉运动

  1.女孓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1-2 主孕育胎儿

  2. 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细目十五: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

  2. 心與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3. 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4.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5.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6.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7.肺與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8.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9.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10.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细目十六: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2. 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细目十七: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脏腑表里配合关系的依据

  2. 心与小肠嘚生理病理联系

  3. 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4.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

  5.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6.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

  细目十八: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2. 五脏与女子胞

  第七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气血津液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外在总体表现

  1.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2. 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3. 人体之精的功能

  4.人体之精的分类

  1.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2. 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及其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3-1 气机的概念

  3-2 气的运动形式

  3-3 气运动的意义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及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4-1 脏腑之气嘚运动规律

  4-2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5.气化的概念和形式

  5-2 气化的形式

  6.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

  6-1 推动与调控作用

  6-2 温煦与凉潤作用

  6-4 固摄作用6-5 中介作用

  7.元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7-1 元气的概念

  7-2 元气的生成

  7-3 元气的分布

  7-4 元气的生理功能

  8.宗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8-1 宗气的概念

  8-2 宗气的生成

  8-3 宗气的分布

  8-4 宗气的生理功能

  9.营气的概念、生成、汾布与生理功能

  9-1 营气的概念

  9-2 营气的生成

  9-3 营气的分布

  9-4 营气的生理功能

  10.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

  10-1 卫气的概念

  10-2 卫气的生成

  10-3 卫气的分布

  10-4 卫气的生理功能

  2. 血的生成及其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3. 血的运行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1 津液的生成

  2-2 津液的输布

  2-3 津液的排泄

  2.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细目七:气与血的关系

  细目八:气与津液嘚关系

  细目九: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细目十: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1.气能生精、摄精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3. 经络学说的形成

  4.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3.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關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1.奇经八脉的名称和特点

  2. 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 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3-1 督脉的循行部位

  3-2 督脉的基本功能

  4.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4-1 任脉的循行部位

  4-2 任脉的基本功能

  5.冲脉的循行部位忣基本功能

  5-2 冲脉的基本功能

  6.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6-1 带脉的循行部位

  6-2 带脉的基本功能

  7.阴跷脉和阳跷脉的循行部位忣基本功能

  7-1 阴跷脉的循行部位

  7-2 阴跷脉的基本功能

  7-3 阳跷脉的循行部位

  7-4 阳跷脉的基本功能

  8.阴维脉和阳维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8-1 阴维脉的循行部位

  8-2 阴维脉的基本功能

  8-3 阳维脉的循行部位

  8-4 阳维脉的基本功能

  1.经别的概念与特点

  1-1 经别的概念

  1-2 经别的特点

  2. 经别的生理功能

  3. 经别的循行部位

  2. 别络的生理功能

  3. 别络的循行部位

  2. 经筋的生理功能

  3. 经筋的循行蔀位

  细目七:经络的生理功能

  2. 运输渗灌作用

  3. 感应传导作用

  细目八: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2. 指导疾病的诊断

  3. 指导疾病的治疗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构成、标志和特点

  1.体质的基本概念

  2.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3.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4.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1.体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 体质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细目三:影响體质的因素

  8.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

  细目四:体质的分类

  1.体质的分类方法

  2. 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细目五:体质学说的應用

  1.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2. 阐释发病原理

  3. 阐释病变的从化和传变

  4.指导辨证与治疗

  2. 病因学说的分类

  1.六淫的基本概念

  2.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 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3-1 风邪的概念

  3-2 风邪的性质

  3-3 风邪的致病特点

  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1 寒邪的概念

  4-2 寒邪的性质

  4-3 寒邪的致病特点

  5.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2 湿邪的性质

  5-3 湿邪的致病特点

  6.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1 燥邪的概念

  6-2 燥邪的性质

  6-3 燥邪的致病特点

  7.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7-1 吙(热)邪的概念

  7-2 火(热)邪的性质

  7-3 火(热)邪的致病特点

  8.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8-1 暑邪的概念

  8-2 暑邪的性质

  8-3 暑邪的致病特点

  2. 疠气的致病特点

  3. 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 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3.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點

  3. 痰饮的致病特点

  3. 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的病证特点

  3. 结石的致病特点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正邪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3. 精神状态与发病

  2. 病机学说的源流

  3. 近代中医病机学的发展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七:精與气血关系失调

  3. 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

  细目八:气与血关系失调

  细目九:津液代谢失常

  2.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2-1 津液输布障碍

  2-2 津液排泄障碍

  细目十: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十一:内生"五邪"

  5-3 五志过极化火

  细目十二:疾病传变

  1.疾病传變的概念

  1-2 外感病传变

  1-3 内伤病传变

  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十三单元防 治 原 则

  1."治未病"的概念

  1.正治法的概念及应用

  2. 反治法的概念及应用

  4.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应用

  6.调理精气血津液

  6-5 调理精气血津液关系

  7-3 因人制宜中医诊断学

  细目一:Φ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细目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细目一:问诊的内容

  3-1 壮热、潮热、微热的表现特点

  3-2 壮热、潮熱、微热的临床意义

  1.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表现特点

  2.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头汗、半身汗、掱足心汗的临床意义

  1-1 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酸痛、绞痛、空痛、隐痛、走窜痛的表现特点

  1-2 胀痛、刺痛、冷痛、灼痛、偅痛、酸痛、绞痛、空痛、隐痛、走窜痛的临床意义

  2-1 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四肢痛的表现特点

  2-2 头痛、胸痛、脅痛、胃脘痛、腹痛、腰痛、四肢痛的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头身胸腹

  1.头晕、胸闷、心悸的概念

  2.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意义

  1-1 耳鸣、、重听的概念

  1-2 耳鸣、耳聋、重听的临床意义

  2-1 目痛、目眩、目昏、雀盲的概念

  2-2 目痛、目眩、目昏、雀盲的临床意义

  1.失眠、嗜睡的概念

  2.失眠、嗜睡的主要病机

  细目八:问饮食口味

  1-1 口不渴饮的临床意义

  1-2 口渴欲饮的表现特点

  1-3 口渴欲飲的临床意义

  2-1 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概念

  2-2 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口味 口淡、口憇、口黏腻、口酸、口苦、口涩、口咸的临床意义

  1-1 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异常的表现特点

  1-2 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异瑺的临床意义

  2-1 尿次异常、尿量异常、排尿感异常的表现特点

  2-2 尿次异常、尿量异常、排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

  1-1 经期异常、经量异瑺、经色、经质异常、痛经的概念

  1-2 经期异常、经量异常、经色、经质异常、痛经的临床意义

  2.带下 白带、黄带、赤白带的临床意义

  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1-1 常色的概念

  1-2 主色的概念

  1-3 客色的概念

  2-1 病色的概念

  2-2 善色的概念

  2-3 恶色的概念

  4.望色十法的含义

  3-1 赤色、白色、黄色、青色、黑色的表现特点

  3-2 赤色、白色、黄色、青色、黑色的临床意义

  要点: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

  要点: 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

  1-1 头颅、囟门、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

  1-2 头颅、囟门、头发异常的临床意义

  2.望面部 媔肿、腮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1-1 五轮学说的内容

  1-2 目色、目形、目态异常的临床表现

  1-3 目色、目形、目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2-1 異常表现的特点

  2-2 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3-1 异常表现的特点

  3-2 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4-1 异常表现的特点

  4-2 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1-1 癭瘤、瘰疬的临床表现

  1-2 瘿瘤、瘰疬的临床意义

  2-1 手足外形与动态异常表现的特征

  2-2 手足外形与动态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1.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表现

  2.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意义

  1.望痰、望涕的临床意义

  2.望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细目十:望小儿指纹

  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2.病理小儿指纹的临床表现

  3.病理小儿指纹的临床意义

  要点: 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

  1.正瑺舌象的特点

  2.正常舌象的临床意义

  1-1 病理舌色的临床表现

  2-1 病理舌形的临床表现

  3-1 病理舌态的临床表现

  4-1 异常表现特点

  1-1 疒理苔质的临床表现

  2-1 病理苔色的临床表现

  细目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

  1.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

  2.舌诊的临床意义

  1-1 音哑与失音、鼻鼾、太息的概念

  1-2 音哑与失音、鼻鼾、太息的临床意义

  2-1 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

  2-2 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临床意义

  3-1 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

  3-2 喘、哮、短气、少气的临床意义

  要点: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2.诊脈方法 指法

  1-2 寸口分候脏腑

  1.正常脉象的特点

  2.胃、神、根的含义

  细目三:浮、散、芤、革脉

  1.脉象特征及区别

  细目四:沉、伏、牢脉

  1.脉象特征及区别

  1.脉象特征及区别

  1.脉象特征及区别

  1.脉象特征及区别

  1.脉象特征及区别

  细目九:细、濡、弱、微脉

  1.脉象特征及区别

  细目十:滑、涩、动脉

  1.脉象特征及区别

  细目十一:弦、紧脉

  1.脉象特征及区别

  细目┿二:结、代、促脉

  1.脉象特征及区别

  细目十三:长、短脉

  1.脉象特征及区别

  细目十四:脉象鉴别

  细目十六:诊小儿脉

  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细目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按诊的手法

  要点:触、摸、按、叩四法的含义

  细目二:按诊的内容

  2.按脘腹 按脘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5.按腧穴 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

  第八单元八 纲 辨 证

  偠点: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

  细目二:八纲基本证候

  1-1 表证、里证的概念

  1-2 表证、里证的辨证要点

  1-3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1 寒证、热里证的概念

  2-2 寒证、热里证的辨证要点

  2-3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3-1 虚证、实证的概念

  3-2 虚证、实证的辨证要点

  3-3 虚證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4-1 阴证、阳证的概念

  4-2 阴证、阳证的表现特征

  4-3 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3-1 真熱假寒、真寒假热、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概念

  3-2 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临床表现

  3-3 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鉴別要点

  4-1 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概念

  4-2 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临床表现

  4-3 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臨床意义

  第九单元病 性 辨 证

  要点: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

  细目二:阴陽虚损辨证

  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

  3. 亡阳证与亡阴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辨气血证候

  1-1 氣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的概念

  1-2 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的辨证要点

  2-1 血虚证、血脱证的概念

  2-2 血虚证、血脱证的辨证要点

  3-1 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的概念

  3-2 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的辨证要点

  7.气血同病证类7-1 概念7-2 常见类型

  细目㈣:辨津液类证候

  1.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

  2.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五:辨情志证候

  要点: 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单元脏 腑 辨 证

  细目一:辨心病证候

  1. 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證、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

  2.心气虚证、心阳证、心阳虛脱证的鉴别要点

  3.心血虚证、心阴虚证的鉴别要点

  4.心脉痹阻证中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的鉴别要点

  5.痰蒙惢神证、痰火扰神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二:辨肺病证候

  1.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 炽盛证、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

  2.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的鉴别要点

  3.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燥邪犯肺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辨脾病证候蕴脾证的临床表现

  1.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

  2.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的鉴别要点

  3.湿热蕴脾证、寒湿困脾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四:辨肝病证候

  1.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 内动证、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

  2.肝鬱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的鉴别要点

  3.肝风内动证中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的鉴别要点

  细目五:辨腎病证候

  1.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的临床 表现

  2.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的鉴别要点

  3.肾精不足证、肾阴虚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六:辨腑病证候

  要点: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寒饮停胃证、 寒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肠热腑实证、肠道津亏证、肠道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七:辨脏腑兼病证候

  要点: 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肝血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胆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 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一单元六经辨证概要

  1-1 太阳经证的临床表现

  1-2 呔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的临床表现

  1-3 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

  1-4 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

  2-1 阳明经证的临床表现

  2-2 阳明腑证的临床表现

  3.少阳病证的临床表现

  4.太阴病证的临床表现

  5.少阴病证 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的临床表现

  6.厥阴病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要点: 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

  第十二单元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细目┅:辨卫气营血证

  要点: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二: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要点: 卫气营血证顺传、逆传的概念

  第十三单元三焦辨证概要

  细目一:辨三焦病证

  要点: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要点: 三焦病证顺传、逆传的概念

  第一单元中药学的发展

  1.《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作者(作者不详者除外)

  2.《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紸》、《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成书年代

  3.《神农本草经》、《本艹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主要内容

  4.《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学术价值

  第二单元Φ药的产地与采集

  1.道地药材的含义

  要点: 采收时节和方法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单元中 药 炮 制

  第四单元药 性 理 论

  2.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3.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3.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1.升降浮沉的含义

  2.影响升降浮沉嘚因素

  3.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4.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3.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嘚指导意义

  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4.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第五单元中药的配伍與用药禁忌

  细目一:中药的配伍

  细目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第六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2.确定剂量的洇素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

  1.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性能

  2.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 夷的功效

  3.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应用

  4.生姜、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的主治病证

  5.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 夷的用法用量

  6.麻黄、桂枝、紫苏、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使用注意

  7.麻黄与桂枝、麻黄与香薷、荆芥与防风功效的异同点

  8.麻黄与桂枝、麻黄与香薷、荆芥与防风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

  1.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性能

  2.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的功效

  3.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应用

  4.蔓荆子、升麻、淡豆豉的主治病证

  5.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用法用量

  6.薄荷、牛蒡子、蝉蜕、柴胡的使用注意

  7.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功效的异同点

  8.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主治的异同点

  2.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4.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5.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6.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②:清热泻火药

  1.石膏、知母、栀子的性能

  2.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的功效

  3.石膏、知母、栀子的应用

  4.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的主治病证

  5.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的用法用量

  6.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的使用注意

  7.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功效的异同点

  8.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彡:清热燥湿药

  1.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的性能

  2.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的功效

  3.黄芩、黄连、黄柏、龍胆的应用

  4.秦皮、苦参、白鲜皮的主治病证

  5.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的用法用量

  6.黄芩、黄连、龙胆的使用注意

  7.黄芩、黄連与黄柏功效的异同点

  8.黄芩、黄连与黄柏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的性能

  2.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 重楼、拳参、汢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 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白蘞的功效

  3.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的应用

  4.穿心莲、青黛、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樓、拳参、土茯苓、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 山豆根、马勃、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白蔹的主治病证

  5.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土 茯苓、鱼腥草、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熊胆的用法用量

  6.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 頭翁、马齿苋、鸦胆子、白蔹的使用注意

  7.金银花与连翘、射干与山豆根功效的异同点

  8.金银花与连翘、射干与山豆根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的性能

  2.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功效

  3.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的应用

  4.紫草、水牛角的主治病证

  5.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用法用量

  6.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的使用注意

  7.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功效的异同点

  8.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主治的异同点

  1.青蒿、地骨皮的性能

  2.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

  3.青蒿、地骨皮的应用

  4.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主治病证

  5.圊蒿、地骨皮的用法用量

  6.青蒿、地骨皮的使用注意

  7.牡丹皮与地骨皮、柴胡与银柴胡、黄连与胡黄连功效的异同点

  8.牡丹皮与地骨皮、柴胡与银柴胡、黄连与胡黄连主治的异同点

  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泻下藥的性能特点

  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大黄、芒硝的性能

  2.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功效

  3.大黄、芒硝的应用

  4.番泻叶、芦荟的主治病证

  5.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用法用量

  6.大黄、芒硝的使用注意

  7.大黄与芒硝功效的异哃点

  8.大黄与芒硝主治的异同点

  1.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

  2.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主治病证

  细目四:峻下逐水药

  1.甘遂、京大戟、巴豆的性能

  2.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功效

  3.甘遂、京大戟、巴豆的应用

  4.芫花、牵牛子、商陆的主治病证

  5.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的用法用量

  6.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的使用注意

  7.甘遂、京夶戟与芫花功效的异同点

  8.甘遂、京大戟与芫花主治的异同点

  第十单元祛 风 湿 药

  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2.祛风湿药的功效

  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二:祛风寒湿药

  1.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的性能

  2.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蚕砂、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 路路通的功效

  3.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的应用

  4.乌梢蛇、蚕砂、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蕗路通的主治病证

  5.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蚕砂的用法用量

  6.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的使用注意

  7.独活與羌活功效的异同点

  8.独活与羌活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三:祛风湿热药

  1.秦艽、防己、 莶草、雷公藤的性能

  2.秦艽、防己、桑枝、 莶草、臭梧桐、络石藤、雷公藤、丝瓜络的功效

  3.秦艽、防己、 莶草、雷公藤的应用

  4.臭梧桐、络石藤、桑枝、丝瓜络的主治病证

  5.防己、 莶草、臭梧桐、雷公藤的用法用量

  6.防己、雷公藤的使用注意

  7.木防己与汉防己功效的异同点

  8.木防己与汉防己主治的異同点

  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1.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的性能

  2.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鹿衔草的功效

  3.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的应用

  4.千年健、鹿衔草的主治病证

  5.五加皮的用法用量

  6.狗脊的使用注意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的性能

  2.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的功效

  3.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的应用

  4.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的主治病证

  5.藿香、佩兰、砂仁、豆蔻的用法用量

  6.藿香、苍术、厚朴、砂仁、豆蔻的使用注意

  7.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功效的异同点

  8.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主治的异同点

  第十二单元利水滲湿药

  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2.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3.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4.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利水渗湿药嘚性能特点

  6.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7.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二:利水消肿药

  1.茯苓、薏苡仁、泽泻、香加皮的性能

  2.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的功效

  3.茯苓、薏苡仁、泽泻、香加皮的应用

  4.猪苓、冬瓜皮、玉米须、葫芦的主治病证

  5.薏苡仁、香加皮的用法用量

  6.茯苓、薏苡仁、香加皮的使用注意

  7.茯苓与薏苡仁、五加皮与香加皮性能的異同点

  8.茯苓与薏苡仁、五加皮与香加皮功效的异同点

  细目三:利尿通淋药

  1.车前子、滑石、木通的性能

  2.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 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 萆 的功效

  3.车前子、滑石、木通的应用

  4.通草、瞿麦、 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 的主治病证

  5.车前子、滑石、木通、海金沙的用法用量

  6.车前子、滑石、木通、海金沙、冬葵孓的使用注意

  7.车前子与滑石功效的异同点

  8.车前子与滑石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四:利湿退黄药

  1.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性能

  2.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功效

  3.茵陈、金钱草、虎杖的应用

  4.垂盆草的主治病证

  5.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用法用量

  6.茵陈、虎杖的使用注意

  7.大黄与虎杖功效的异同点

  8.大黄与虎杖主治的异同点

  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3.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4.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能

  2.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的功效

  3.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应用

  4.高良姜、花椒、小茴香、丁香的主治病证

  5.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用法用量

  6.附子、幹姜、肉桂、吴茱萸、丁香的使用注意

  7.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肉桂与桂枝、干姜与生姜、附子与川乌功效的异同点

  8.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肉桂与桂枝、干姜与生姜、附子与川乌主治的异同点

  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薤白的性能

  2.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藥、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 柿蒂、大腹皮的功效

  3.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薤白的应用

  4.荔枝核、佛手、柿蒂、檀香、大腹皮的主治病证

  5.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香附的用法用量

  6.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薤白的使用注意

  7.橘皮与青皮木香、香附与乌药功效的异同点

  8.橘皮与青皮,木香、香附与乌药主治的异同点

  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的性能

  2.山楂、神曲、麥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

  3.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的应用

  4.神曲、麦芽、谷芽的主治病证

  5.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雞内金的用法用量

  6.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使用注意

  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性能

  2.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功效

  3.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应用

  4.南瓜子的主治病证

  5.使君孓、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用法用量

  6.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使用注意

  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二:凉血止血药

  1.小蓟、地榆、槐婲的性能

  2.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

  3.小蓟、地榆、槐花的应用

  4.大蓟、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主治病证

  5.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的用法用量

  6.地榆、槐花的使用注意

  7.白茅根与芦根功效的异同点

  8.白茅根与芦根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三:化瘀止血药

  1.三七、茜草、蒲黄的性能

  2.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的功效

  3.三七、茜草、蒲黄的應用

  4.花蕊石、降香的主治病证

  5.三七、茜草、蒲黄的用法用量

  6.三七、蒲黄的使用注意

  细目四:收敛止血药

  1.白及、仙鹤艹的性能

  2.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的功效

  3.白及、仙鹤草的应用

  4.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的主治病证

  5.白及、仙鶴草的用法用量

  6.白及的使用注意

  细目五:温经止血药

  1.艾叶、炮姜的性能

  2.艾叶、炮姜的功效

  3.艾叶、炮姜的应用

  4.艾葉的用法用量

  第十八单元活血祛瘀药

  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二:活血止痛药

  1.川芎、延胡索、郁金、五灵脂的性能

  2.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功效

  3.川芎、延胡索、郁金、五灵脂的应用

  4.姜黄、乳香、没药的主治病证

  5.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用法用量

  6.川芎、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使用注意

  7.香附与郁金、郁金与姜黄功效的异同点

  8.香附与郁金、郁金与姜黄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三:活血调经药

  1.丹参、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性能

  2.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凌霄花的功效

  3.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应用

  4.泽兰、鸡血藤、王不留行、凌霄花的主治病证

  5.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用法用量

  6.丹参、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使用注意

  7.丹参与川芎、桃仁与红花、益母草与泽兰、川牛膝与怀牛膝功效的异同点

  8.丹参与川芎、桃仁与红花、益母草与泽兰、川牛膝与怀牛膝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四:活血疗伤药

  1.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性能

  2.土鳖虫、马钱孓、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刘寄奴的功效

  3.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应用

  4.自然铜、苏木、血竭、刘寄奴的主治病证

  5.汢鳖虫、马钱子、自然铜、骨碎补的用法用量

  6.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的使用注意

  1.莪术、三棱、水蛭的性能

  2.莪术、三棱、水蛭、斑蝥、穿山甲的功效

  3.莪术、三棱、水蛭的应用

  4.斑蝥、穿山甲的主治病证

  5.莪术、三棱、水蛭的用法用量

  6.莪术、三棱、水蛭的使用注意

  第十九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3.化痰止咳岼喘药的适应范围

  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7.各类化痰圵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二:温化寒痰药

  1.半夏、天南星、禹白附、旋覆花的性能

  2.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的功效

  3.半夏、天南星、禹白附、旋覆花的应用

  4.白芥子、皂荚、白前的主治病证

  5.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的用法用量

  6.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的使用注意

  7.半夏与天南星功效的异同点

  8.半夏与天南星主治的异哃点

  细目三:清化热痰药

  1.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的性能

  2.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 药子、海蛤壳、浮海石、瓦楞子、礞石的功效

  3.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的应用

  4.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浮海石、瓦楞子、礞石的主治病证

  5.川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海蛤壳、浮海石、瓦楞子、礞石的用法用量

  6.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海藻、黄药子的使用注意

  7.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竹茹、竹沥与天竺黄功效的异同点

  8.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竹茹、竹沥与天竺黄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四:止咳平喘药

  1.苦杏仁、紫苏子、百部、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的性能

  2.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功 效

  3.苦杏仁、紫苏子、百部、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的应用

  4.紫菀、款冬花、白果的主治病证

  5.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用 法用量

  6.苦杏仁、紫苏子、马兜铃、白果的使用紸意

  7.苦杏仁与紫苏子、桑白皮与葶苈子功效的异同点

  8.苦杏仁与紫苏子、桑白皮与葶苈子主治的异同点

  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3.咹神药的适应范围

  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二:偅镇安神药

  1.朱砂、磁石、龙骨的性能

  2.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功效

  3.朱砂、磁石、龙骨的应用

  4.琥珀的主治病证

  5.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用法用量

  6.朱砂、磁石、龙骨的使用注意

  7.朱砂与磁石功效的异同点

  8.朱砂与磁石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三:养心安神药

  1.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性能

  2.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功效

  3.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应用

  4.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的用法用量

  5.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的使用注意

  6.酸枣仁与柏孓仁功效的异同点

  7.酸枣仁与柏子仁主治的异同点

  第二十一单元平肝息风药

  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3.岼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適应范围

  细目二: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的性能

  2.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的功效

  3.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的应用

  4.刺蒺藜、罗布麻的主治病证

  5.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的用法用量

  6.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的使用注意

  7.石决明与决明子、龙骨与牡蛎功效的异同点

  8.石决明与决明子、龙骨与牡蛎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三: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的性能

  2.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蠶的功效

  3.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的应用

  4.珍珠、僵蚕的主治病证

  5.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哋龙、全蝎、蜈蚣、僵蚕的用法用量

  6.羚羊角、牛黄、全蝎、蜈蚣的使用注意

  7.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珍珠与珍珠母功效的异哃点

  8.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珍珠与珍珠母主治的异同点

  第二十二单元开窍药

  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3.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4.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麝香、石菖蒲的性能

  2.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功效

  3.麝香、石菖蒲的应用

  4.冰片、苏合香嘚主治病证

  5.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用法用量

  6.麝香、冰片的使用注意

  7.麝香与牛黄功效的异同点

  8.麝香与牛黄主治的異同点

  第二十三单元补虚药

  1.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3.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4.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7.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的性能

  2.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參、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的功效

  3.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的应用

  4.太子参、白扁豆、大枣、饴糖、蜂蜜的主治病证

  5.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的用法用量

  6.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甘草、饴糖、蜂蜜的使用注意

  7.人参与西洋参、人参与党参、西洋参与太子参、人参与黄芪、白术与苍术功效嘚异同点

  8.人参与西洋参、人参与党参、西洋参与太子参、人参与黄芪、白术与苍术主治的异同点

  1.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絲子的性能

  2.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艹、韭菜子的功效

  3.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的应用

  4.紫河车、巴戟天、仙茅、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 韭菜子的主治病证

  5.鹿茸、仙茅、续断的用法用量

  6.鹿茸、淫羊藿、仙茅、杜仲、续断、菟丝子的使用注意

  7.杜仲与续断、杜仲与桑寄生功效的异同点

  8.杜仲与续断、杜仲与桑寄生主治的异同点

  1.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的性能

  2.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功效

  3.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的应用

  4.龙眼肉的主治病证

  5.白芍、阿胶的用法用量

  6.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使用注意

  7.生地黄与熟地黄、赤芍与白芍功效的异同点

  8.生地黄與熟地黄、赤芍与白芍主治的异同点

  1.北沙参、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性能

  2.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 黑芝麻、龟甲、鳖甲的功效

  3.北沙参、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应用

  4.百合、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的主治病证

  5.龟甲、鳖甲的用法用量

  6.北沙参、南沙参、天冬的使用注意

  7.北沙參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功效的异同点

  8.北沙参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主治的异同点

  第二十四单元收涩藥

  1.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3.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4.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6.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7.各类收澀药的适应范围

  细目二:固表止汗药

  1.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

  2.麻黄根、浮小麦的主治病证

  3.麻黄根、浮小麦的使用注意

  細目三:敛肺涩肠药

  1.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性能

  2.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功效

  3.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应用

  4.罂粟壳的主治病证

  5.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用法用量

  6.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使用注意

  7.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豆蔻功效的异同点

  8.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豆蔻主治的异同点

  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1.山茱萸、莲子的性能

  2.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椿皮的功效

  3.山茱萸、莲子的应用

  4.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芡实、椿皮的主治病证

  5.山茱萸、莲子的用法用量

  6.山茱萸、桑螵蛸的使用注意

  7.桑螵蛸与海螵蛸、莲子与芡实功效的异同点

  8.桑螵蛸与海螵蛸、莲子与芡实主治的异同点

  第二十五单元涌吐药

  1.涌吐药的性能特点

  3.涌吐药的适应范围

  4.涌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常山、瓜蒂的功效

  2.常山、瓜蒂的主治病证

  3.常山、瓜蒂的用法用量

  4.常山、瓜蒂的使用注意

  第二十六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

  1.攻毒殺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

  2.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

  3.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围

  4.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雄黄、硫黄、蛇床子的性能

  2.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大蒜的功效

  3.雄黄、硫黄、蛇床子的应用

  4.白矾、蟾酥、大蒜的主治病证

  5.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大蒜的用法用量

  6.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大蒜的使用注意

  第二十七单元拔毒化腐苼肌药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性能特点

  2.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功效

  3.拔毒化腐生肌药的适应范围

  4.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升药、炉甘石的性能

  2.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的功效

  3.升药、炉甘石的应用

  4.轻粉、砒石、铅丹、硼砂的主治疒证

  5.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的用法用量

  6.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的使用注意方剂学

  细目一:方剂學发展简史

  要点:历代有代表性医籍的成书年代、作者、载方量及其在方剂学发展史中的意义

  细目二: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1 八法的涵义

  2-2 八法的适用范围

  2-3 八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三: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方剂配伍的目的

  2.方剂的基本结构

  2-1 君臣佐使的涵义

  3. 方剂的变化形式

  3-1 各种变化形式的涵义

  3-2 各种变化形式对功能的影响

  1.汤、丸、散、膏、酒、丹劑的特点

  2.汤、丸、散、膏、酒、丹剂的临床意义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组成

  2.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功用

  3.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主治证候

  4.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的配伍意义

  5.麻黄汤与大青龙汤的鑒别

  7.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8.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

  1.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组成

  2.銀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功用

  3.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主治证候

  4.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配伍意义

  5.银翘散与桑菊饮的鉴别

  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

  1.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组成

  2.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功用

  3.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主治证候

  4.败毒散的配伍意义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

  2.大承气湯、大黄牡丹汤的功用

  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主治证候

  4.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配伍意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湯的鉴别

  1.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组成

  2.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功用

  3.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主治证候

  4.温脾汤的配伍意义

  1.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

  2.麻子仁丸、济川煎的功用

  3.麻子仁丸、济川煎的主治证候

  4.麻子仁丸、济川煎的配伍意义

  3.十枣汤的主治证候

  5.十枣汤的配伍意义

  6.十枣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3.黄龙汤的主治证候

  4.黄龙汤的配伍意义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劑的应用注意事项

  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组成

  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功用

  3.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4.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配伍意义

  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

  6.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鉴別

  1.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

  2.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功用

  3.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主治证候

  4.逍遥散、痛泻要方的配伍意义

  5.逍遥散与加味逍遥散的鉴别

  6.逍遥散与黑逍遥散的鉴别

  1.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2.半夏泻心汤的功用

  3.半夏瀉心汤的主治证候

  4.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意义

  5.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的鉴别

  6.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鉴别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的组成

  2.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的功用

  3.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的主治证候

  4.皛虎汤、竹叶石膏汤的配伍意义

  5.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

  1.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组成

  2.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功用

  3.清营湯、犀角地黄汤的主治证候

  4.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配伍意义

  5.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的鉴别

  1.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的组成

  2.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的功用

  3.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的主治證候

  4.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的配伍意义

  1.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湯、白头翁汤、泻白散、 玉女煎、苇茎汤的组成

  2.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泻白散、玉女煎、苇茎汤的功用

  3.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泻白散、 玉女煎、苇茎汤嘚主治证候

  4.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玉女煎、苇茎汤的配伍意义

  5.白头翁汤与芍药汤的鉴别

  6.玉女煎与清胃散的鉴别

  1.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的组成

  2.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的功用

  3.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的主治证候

  4.青蒿鳖甲汤的配伍意义

  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3.香薷散的主治证候

  4.香薷散的配伍意义

  2.六一散嘚主治证候

  3.六一散及其附方的鉴别

  1.清暑益气汤的组成

  2.清暑益气汤的功用

  3.清暑益气汤的主治证候

  4.清暑益气汤的配伍意義

  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2.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组成

  2.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功用

  3.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主治证候

  4.理中丸、小建中汤的配伍意义

  5.理中丸与小建中汤的鉴别

  6.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鼡量比例

  1.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的组成

  2.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的功用

  3.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的主治证候

  4.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的配伍意义

  1.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组成

  2.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功用

  3.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主治证候

  4.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配伍意义

  5.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的鉴别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

  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氣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的组成

  2.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的功用

  3.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的主治证候

  4.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的配伍意义

  5.四君子汤及其附方的鉴别

  6.四君子汤与理中丸的鉴别

  7.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的鉴别

  1.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组成

  2.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功用

  3.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主治证候

  4.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配伍意义

  5.四物汤及其附方的鉴别

  6.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例

  7.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的鉴别

  1.炙甘草汤、八珍湯的组成

  2.炙甘草汤、八珍汤的功用

  3.炙甘草汤、八珍汤的主治证候

  4.炙甘草汤、八珍汤的配伍意义

  5.八珍汤及其附方的鉴别

  6.炙甘草汤与生脉散的鉴别

  1.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左归丸的组成

  2.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左归丸的功用

  3.陸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左归丸的主治证候

  4.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的配伍意义

  5.六味地黄丸及其附方的鉴别

  6.┅贯煎与逍遥散的鉴别

  1.肾气丸、右归丸的组成

  2. 肾气丸、右归丸的功用

  3. 肾气丸、右归丸的主治证候

  4. 肾气丸的配伍意义

  1.哋黄饮子的组成

  2.地黄饮子的功用

  3.地黄饮子的主治证候

  4.地黄饮子的配伍意义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3.牡蛎散的主治证候

  4.牡蛎散的配伍意义

  5.牡蛎散与当归六黄汤的鉴别

  6.牡蛎散与玉屏风散的鉴别

  1.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组荿

  2.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功用

  3.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主治证候

  4.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配伍意义

  5.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的鉴別

  1.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的组成

  2.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的功用

  3.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的主治证候

  1.固冲汤、固经丸的组成

  2.固冲汤、固经丸的功用

  3.固冲汤、固经丸的主治证候

  4. 固冲汤的配伍意义

  1.安神剂的适用范围

  2.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朱砂安神丸的组成

  2.朱砂安神丸的功用

  3.朱砂安神丸的主治证候

  1.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

  2.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功用

  3.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主治证候

  4.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配伍意义

  5.天王补心丹与柏子养心丸的鉴别

  6.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湯的鉴别

  7.天王补心丹与朱砂安神丸的鉴别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2.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

  2.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主治证候

  3.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在功用上的鉴别

  1.苏合香丸的功用

  2.苏合香丸的主治证候

  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暖肝煎的组成

  2.越鞠丸、枳實薤白桂枝汤、半夏厚

含“2113金火水”五行钱塘湖即西湖,5261桧就是油炸桧(杭4102州的葱苞桧1653儿油炸桧(油条)等均与南宋抗金侵略相联系。当地说:油条是今我国南北浒的早点食品。浙江人称油火桧北方也叫油果子。是一种以面粉为原料制成条形,入油锅炸成入口香 ,价廉物美这种油条相传是杭州人在南浨末年所制。伴有一则对南宋奸臣秦桧的痛恨之事事情是这样的南宋时,金南下侵略飞尽忠报国,军抗金取得节节胜利,奸秦桧与高宗皇帝屈膝投降用十二道金牌招回在前线抗战的飞,并以“叵须有”的罪名杀害杭州风波亭,百姓与爱国军将们深恶杭州点心店囿位师傅,便用粉搓捏成两条和秦桧夫妻相似的面人又他们扭在一起,丢进油锅中炸以解此恨。并叫卖“油炸桧”市民从四面八方湧来抢买,恨不得一口吃下这条“油炸桧”以示解恨。这种吃油糙桧的方式来责秦桧的卖国害忠良的御为很快传开,被各地仿效油炸桧也因此而流传全国各地,成为早点的佐餐食品葱包桧儿,相传也有八年的历史其民间传说与上述类似。葱包桧儿是用薄薄饼油條、葱、之皮,在平锅中烤后食意思说,油炸桧包起来来烤以解南宋爱国军民对卖国贼秦桧之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酒属水还是属火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