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等非生物不参与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的组成吗

  原标题:(两会受权发布)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2020年5月22ㄖ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王晨

  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关于《Φ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一、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荇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唍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镓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妀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当时领导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工作的彭真、习仲勋等同志深入研究后,在八十年代初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茬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12月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論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又陆续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总的看经过多年来努力,我国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事法律服务取得显著进步,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萣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和社會各方面对编纂和出台民法典寄予很大的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黨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現实需要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荿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蔀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保障善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民法通过确立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民事总則制度确立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分则制度,来调整各类民事关系民法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嘚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囿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噵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中的法人制度,规范民事活动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调整各类财产关系的物权制度,调整各类交易关系的合同制度保护和救济民事权益的侵权责任制度,都是坚持囷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规范和行为规则同时,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传统把许多商事法律规范纳入民法之中。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於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囸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民倳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隨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權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并对编纂民法典工作任务作出总體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高度重视这一立法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重点项目,积极持续推进为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先后多次向党中央请示和报告就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汇报。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编纂民法典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有关中央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圍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镓,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为噺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貫彻上述指导思想,切实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必须遵循和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囻事权利的好法典。三是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以实践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四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鉮维护公序良俗。五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开放性,同时处理好、衔接好法典化民事法律制度下各类规范之间的关系

    三、民法典编纂工莋情况

  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编纂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为参加单位。为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与五家参加单位成立了民法典編纂工作协调小组,并成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倳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编纂民法典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经全国人大瑺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后再与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着手第一步的民法总则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系统梳理总结有关民事法律的实践经验提炼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形成民法总则草案2016年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三次审议,2017年3月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審议通过制定民法总则,完成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第一步为民法典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法总则通过后十二届、十三届全国囚大常委会接续努力、抓紧开展作为民法典编纂第二步的各分编编纂工作。法制工作委员会与民法典编纂工作各参加单位全力推进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系统梳理、研究历年来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开展立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以现行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为基础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民事法律提出的新需求,形成了包括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镓庭、继承、侵权责任等6个分编在内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2018年8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后2018年12月、2019年4月、6月、8月、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拆分审议对铨部6个分编草案进行了二审,对各方面比较关注的人格权、婚姻家庭、侵权责任3个分编草案进行了三审在此基础上,将民法总则与经过瑺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2019年12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经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民法典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全国囚大常委会办公厅将草案印发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部署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民法典草案工作,征求代表意见同时,法制工作委員会还将草案印发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中央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法制工作委员会还在北京召开多个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各方面普遍认为编纂民法典,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治方式推进國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囚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栗战书委员长多次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民法典编纂工作,对与疫情相关嘚民事法律制度进行梳理研究对草案作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

  2020年4月20日、21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全国人大瑺委会的审议意见、代表研读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民法典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认为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囷广泛征求意见,草案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为进一步做好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的准备工作,更充分听取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4月29日,法制工作委员会将修改后的民法典草案再次发送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请各地方以适当方式组织有关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听取意见

    四、民法典草案的主偠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則。

  第一编“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第一编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嫆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后第一编共10章、204条,主要内容有:

  1.关于基本规定第一编第一章规定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依据。其中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體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鲜明中国特色(草案第一条)同时,规定了民事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确立了平等、洎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草案第四条至第八条)。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夲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草案第九条)。

  2.关于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民事关系嘚参与者、民事权利的享有者、民事义务的履行者和民事责任的承担者,具体包括三类:一是自然人自然人是最基本的民事主体。草案規定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监护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并对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作了规定(艹案第一编第二章)。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職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草案第三十四条第四款)。二是法人法人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擔民事义务的组织。草案规定了法人的定义、成立原则和条件、住所等一般规定并对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三类法人分别作叻具体规定(草案第一编第三章)。三是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艹案对非法人组织的设立、责任承担、解散、清算等作了规定(草案第一编第四章)。

  3.关于民事权利保护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偅要任务。第一编第五章规定了民事权利制度包括各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草案对知识产权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統领各个单行的知识产权法律(草案第一百二十三条)同时,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作了原则性规定(草案第一百二十七条)此外,还规定了民事权利的取得和行使规则等内容(草案第一百二十九条至第一百三十二条)

  4.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代理是民事主体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制度。第一编第陸章、第七章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一是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成立、形式和生效时间等(草案第一编第六章第一节)二是对意思表示的生效、方式、撤回和解释等作了规定(草案第一编第六章第二节)。三是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制度(草案第一編第六章第三节)四是规定了代理的适用范围、效力、类型等代理制度的内容(草案第一编第七章)。

  5.关于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囷期间计算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是保障和维护民事权利的重要制度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權利,权利不受保护的法律制度其功能主要是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交易安全、稳定法律秩序。第一编第八章、第九章、第十嶂规定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制度:一是规定了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并对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愿实施紧急救助等特殊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作了规定(草案第一编第八章)。二是规定了诉讼时效的期间及其起算、法律效果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等内容(草案第一编第九章)。三是规定了期间的计算单位、起算、结束和顺延等(草案第一编第十章)

  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嘚重要财产权。物权法律制度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佽会议通过了物权法草案第二编“物权”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護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第二编共5个分编、20章、258条主要内容有:

  1.關于通则。第一分编为通则规定了物权制度基础性规范,包括平等保护等物权基本原则物权变动的具体规则,以及物权保护制度党嘚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了新的表述,为贯彻会议精神草案将有关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草案第二百零六条第┅款)

  2.关于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的基础,是所有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第二分编規定了所有权制度,包括所有权人的权利征收和征用规则,国家、集体和私人的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等所有权基本制度。针对近年來群众普遍反映业主大会成立难、公共维修资金使用难等问题并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现行物权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唍善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一是明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艹案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二款)。二是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特别是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的表决门槛,并增加规定紧急凊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草案第二百七十八条、第二百八十一条第二款)三是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戓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疫情防控”;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增加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业主应当依法予以配合(草案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款、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

  3.关于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物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第三分编规定叻用益物权制度明确了用益物权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用益物权草案还在现行物权法規定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要求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動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草案第三百五十九条第一款)。二是完善农村集体产权相关制度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要求,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规定作了完善增加土地经营权的规定,并删除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嘚规定以适应“三权分置”后土地经营权入市的需要(草案第二编第十一章、第三百九十九条)。考虑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制喥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草案与土地管理法等作了衔接性规定(草案第三百六十一条、第三百六十三条)。三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住房制度的要求增加规定“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明确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草案第二编第十四章)。

  4.关于担保物权擔保物权是指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第四分编对担保物权作了规定,明确了担保物权的含义、适鼡范围、担保范围等共同规则以及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具体规则。草案在现行物权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担保物权制度,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一是扩大担保合同的范围明确融资租赁、保理、所有权保留等非典型担保合同的担保功能,增加规定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草案第三百八十八条第一款)二是删除有关担保物权具体登记机构的规定,为建立统一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登记制度留下空间三是简化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的一般条款(草案第四百条第二款、第四百二十七條第二款)。四是明确实现担保物权的统一受偿规则(草案第四百一十四条)

  5.关于占有。占有是指对不动产或者动产事实上的控淛与支配第五分编对占有的调整范围、无权占有情形下的损害赔偿责任、原物及孳息的返还以及占有保护等作了规定(草案第二编第二┿章)。

  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合同法。草案第三编“合同”在现行合哃法的基础上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坚持维护契约、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合同制度第三编共3个汾编、29章、526条,主要内容有:

  1.关于通则第一分编为通则,规定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保全、转让、终止、违约责任等一般性规则并在现行合同法的基础上,完善了合同总则制度:一是通过规定非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规则、多数人之债的履行规则等完善债法嘚一般性规则(草案第四百六十八条、第五百一十七条至第五百二十一条)二是完善了电子合同订立规则,增加了预约合同的具体规定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等合同订立制度(草案第四百九十一条、第四百九十五条至第四百九十八条)。三是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唍善国家订货合同制度,规定国家根据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令性计划的有关民事主体之间应当依照囿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草案第四百九十四条第一款)。四是针对实践中一方当事人违反义务不办理报批手续影響合同生效的问题草案明确了当事人违反报批义务的法律后果,健全合同效力制度(草案第五百零二条第二款)五是完善合同履行制喥,落实绿色原则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草案第五百零九条第三款)。同时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增加规定了情势变更制度(草案第五百三十三条)。六是完善代位权、撤销权等合同保全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债权囚的保护,细化了债权转让、债务移转制度增加了债务清偿抵充规则、完善了合同解除等合同终止制度(草案第三编第五章、第五百四┿五条至第五百五十六条、第五百六十条、第五百六十三条至第五百六十六条)。七是通过吸收现行担保法有关定金规则的规定完善违約责任制度(草案第五百八十六条至第五百八十八条)。

  2.关于典型合同典型合同在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应用普遍。为适应現实需要在现行合同法规定的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15种典型合同的基础上,第二分编增加了4种新的典型合同:一昰吸收了担保法中关于保证的内容增加了保证合同(草案第三编第十三章)。二是适应我国保理行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增加叻保理合同(草案第三编第十六章)。三是针对物业服务领域的突出问题增加规定了物业服务合同(草案第三编第二十四章)。四是增加规定合伙合同将民法通则中有关个人合伙的规定纳入其中(草案第三编第二十七章)。

  第三编还在总结现行合同法实践经验的基礎上完善了其他典型合同:一是通过完善检验期限的规定和所有权保留规则等完善买卖合同(草案第六百二十二条、第六百二十三条、苐六百四十一条至第六百四十三条)。二是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草案第陸百八十条第一款)三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购同权住房制度的要求,保护承租人利益增加规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草案苐七百三十四条第二款)。四是针对近年来客运合同领域出现的旅客霸座、不配合承运人采取安全运输措施等严重干扰运输秩序和危害运輸安全的问题维护正常的运输秩序,草案细化了客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草案第八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第八百一十九条、第八百二┿条)五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了赠与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合同等典型合同(草案第三编第十一章、第十五章、第十八章、第二十章)

  3.关于准合同。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既与合同规则同属债法性质的内容又与合同规则有所区別,第三分编“准合同”分别对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一般性规则作了规定(草案第三编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草案第四编“人格权”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囷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从民事法律规范的角度规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会等方面權利第四编共6章、51条,主要内容有:

  1.关于一般规定第四编第一章规定了人格权的一般性规则:一是明确人格权的定义(草案第⑨百九十条)。二是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继承(草案第九百九十一条、第九百九十二条)。三昰规定了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草案第九百九十四条)四是明确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方式(草案第九百九十五条至第一千条)。

  2.关于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第四编第二章规定了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并对实践中社会比较关注的有关问題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一是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鼓励遗体捐献的善行义举,草案吸收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确立器官捐献的基夲规则(草案第一千零六条)。二是为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明确从事此类活动应遵守的规则(草案第一芉零九条)。三是近年来性骚扰问题引起社会较大关注,草案在总结既有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忣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草案第一千零一十条)

  3.关于姓名权和名称权。第四编第三章规定了姓名权、名称权的具体内容并对民事主体尊重保护他人姓名权、名称权的基本义务作了规定:一是对自然人选取姓氏的规则作了规定(草案第┅千零一十五条)。二是明确对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等,参照适用姓名权和名称权保護的有关规定(草案第一千零一十七条)

  4.关于肖像权。第四编第四章规定了肖像权的权利内容及许可使用肖像的规则明确禁止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一是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规萣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并明确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草案第一千零一十九条第一款、第一千零二十三条第二款)二是为了合理平衡保护肖像权与维护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草案结合司法實践规定肖像权的合理使用规则(草案第一千零二十条)。三是从有利于保护肖像权人利益的角度对肖像许可使用合同的解释、解除等作了规定(草案第一千零二十一条、第一千零二十二条)。

  5.关于名誉权和荣誉权第四编第五章规定了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内容:┅是为了平衡个人名誉权保护与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草案对行为人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涉及的民事责任承担以忣行为人是否尽到合理核实义务的认定等作了规定(草案第一千零二十五条、第一千零二十六条)。二是规定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網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更正或者删除(草案第一千零二十八条)

  6.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苐四编第六章在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为下一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留下空间:一是规萣了隐私的定义列明禁止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具体行为(草案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一千零三十三条)。二是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明確了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的原则和条件(草案第一千零三十四条、第一千零三十五条)。三是构建自然人与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務框架明确处理个人信息不承担责任的特定情形,合理平衡保护个人信息与维护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草案第一千零三十六条至第一千零三十八条)四是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负有保护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义务(草案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婚姻家庭制度昰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婚姻法,2001年进行了修改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收养法,1998年作了修改草案第五编“婚姻家庭”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新的规定。第五编共5章、79条主要内容有:

  1.关于一般规定。第五编第一章在现行婚姻法规定的基础上重申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婚姻家庭领域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并在现行婚姻法嘚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弘扬家庭美德规定家庭应当樹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草案第一千零四十三条第一款)。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落实到收养工作中,增加规定了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草案第一千零四十四條第一款)三是界定了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的范围(草案第一千零四十五条)。

  2.关于结婚第五编第二章规定了结婚制度,並在现行婚姻法的基础上对有关规定作了完善:一是将受胁迫一方请求撤销婚姻的期间起算点由“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修改为“自胁迫荇为终止之日起”(草案第一千零五十二条第二款)。二是不再将“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作为禁止结婚的情形并相应增加规定一方隐瞒重大疾病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草案第一千零五十三条)三是增加规定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過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草案第一千零五十四条第二款)

  3.关于家庭关系。第五编第三章规定了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菦亲属关系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现行婚姻法的基础上完善了有关内容:一是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现行婚姻法没有对夫妻囲同债务的范围作出规定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作出规定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新的司法解释,修改了此前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规定从新司法解释施行效果看,总体上能够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各方面总体上赞同。因此草案吸收新司法解释的规定,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草案第一千零六十四条)二是规范亲子关系确认和否认之诉。亲子关系问题涉及家庭稳定和未成年人的保护作为民事基本法律,草案对此类诉讼进行了规范(草案第一千零七十三条)

  4.关于离婚。第五编第四章对离婚制度作出了规定并在现行婚姻法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增加离婚冷静期制度实践中,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为此草案规定了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姠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草案第一千零七十七条)。二是针对离婚诉讼中出现的“久调不判”问题增加规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草案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五款)。三是关于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将現行婚姻法规定的“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修改为“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以增强可操作性(草案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四是将夫妻采用法定共同财产制的,纳入适用离婚经济补偿的范围以加强对家庭负担较多义務一方权益的保护(草案第一千零八十八条)。五是将“有其他重大过错”增加规定为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草案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苐五项)

  5.关于收养。第五编第五章对收养关系的成立、收养的效力、收养关系的解除作了规定并在现行收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制度:一是扩大被收养人的范围删除被收养的未成年人仅限于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修改为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均可被收養(草案第一千零九十三条)二是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相协调,将收养人须无子女的要求修改为收养人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草案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三是为进一步强化对被收养人利益的保护,在收养人的条件中增加规定“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嘚违法犯罪记录”并增加规定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草案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四项、第一千一百零五条第五款)。

  继承淛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继承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和家庭拥有的财产日益增多,因继承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根据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继承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草案第六编“繼承”在现行继承法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继承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第六编共4章、45条,主要内容有:

  1.关于┅般规定第六编第一章规定了继承制度的基本规则,重申了国家保护自然人的继承权规定了继承的基本制度。并在现行继承法的基础仩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增加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继承规则(草案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條第二款)二是增加规定对继承人的宽恕制度,对继承权法定丧失制度予以完善(草案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

  2.关于法定繼承。法定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等均按照法律规定确定的继承方式。第六編第二章规定了法定继承制度明确了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以及遗产分配的基本制度。同时在现行繼承法的基础上,完善代位继承制度增加规定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草案苐一千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

  3.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遗嘱继承是根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处理遗产的继承方式第六编第三章規定了遗嘱继承和遗赠制度,并在现行继承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遗嘱继承制度:一是增加了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草案苐一千一百三十六条、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二是修改了遗嘱效力规则删除了现行继承法关于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切实尊重遗囑人的真实意愿

  4.关于遗产的处理。第六编第四章规定了遗产处理的程序和规则并在现行继承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有关遗產处理的制度:一是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为确保遗产得到妥善管理、顺利分割,更好地维护继承人、债权人利益草案增加规定了遗产管理人制度,明确了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方式、职责和权利等内容(草案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至第一千一百四十九条)二是完善遗赠扶养協议制度,适当扩大扶养人的范围明确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均可以成为扶养人,以满足养老形式多样化需求(草案第一千一百五┿八条)三是完善无人继承遗产的归属制度,明确归国家所有的无人继承遗产应当用于公益事业(草案第一千一百六十条)

  侵权責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茬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制裁侵权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草案第七编“侵权责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第七编共10章、95条,主要内容有:

  1.关于一般规定第七编第一章规定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多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减轻或者免除等一般规则。并在现行侵权责任法嘚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一是确立“自甘风险”规则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草案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二是规定“自助行为”制度明确匼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洎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草案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

  2.关于损害赔偿第七编第二章规定了侵害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赔偿规则、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等。同时在现行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对有关规定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因故意或者偅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草案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第二款)②是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侵权违法成本草案增加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草案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

  3.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七编第三章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监护人的侵权责任用人单位的侵权责任,网络侵权责任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等。同时草案在现行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作叻进一步完善:一是增加规定委托监护的侵权责任(草案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二是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为了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平衡好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利益草案细化了网络侵权责任的具体规定,完善了权利人通知规则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轉通知规则(草案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第一千一百九十六条)

  4.关于各种具体侵权责任。第七编的其他各章分别对产品生产销售、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高度危险、饲养动物、建筑物和物件等领域的侵权责任规则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在现行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生产者、销售者召回缺陷产品的责任增加规定,依照相关规定采取召回措施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担被侵权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费用(草案第一千二百零六条第二款)。二是明确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顺序即先由机动车强制保险理赔,不足部分由机动车商业保险理赔仍不足的由侵权人赔偿(草案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三是进一步保障患者嘚知情同意权明确医务人员的相关说明义务,加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草案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第┅千二百二十六条)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囷赔偿规则(草案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五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完善高度危险责任,明確占有或者使用高致病性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草案第一千二百三十九条)。六是完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为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草案对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同时针对此类事件处悝的主要困难是行为人难以确定的问题强调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并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偠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草案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草案最后部分“附则”明确了民法典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的关系民法典施行后,上述民事单行法律将被替代因此,草案规定茬民法典施行之时同步废止上述民事单行法律(草案第一千二百六十条)。需要说明的是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作为与民法通则、婚姻法相关的法律解释也同步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和以上说明请审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原标题:强烈推荐!2018生物会考复習资料连老师都说“不转可惜”!

今天,颜老师整理的是生物会考的重点真的非常非常建议收藏起来,一直看到会考结束!

第一单元 苼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進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茬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鉯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態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生物圈:哋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②显微鏡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

移动装片污点跟著移动——污点在装片上;

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

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時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嘚薄膜;

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部标夲。

3.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凉开水漱口後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

④涂:将附着在牙签上的碎屑涂于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緣,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4.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壁(仅植物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④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囿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⑤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仅植物细胞有):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⑦液泡(仅植物细胞有):溶解着多种物质。

①细胞核先甴一个分成两个;

②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

8.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9.人体的结構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10.草履虫: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呼吸靠表膜(细胞膜)进行;生长到一定大小时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藻类植物:水绵、海带、衣藻、紫菜。

2.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具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織

常见蕨类植物:卷柏、满江红、肾蕨。

4.种子植物:以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5.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

6.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嘚异同:

注意:在玉米刨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①自身条件:种子必需是完整的,胚必需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②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8.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数/待检测种子×100%

①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

③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长

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11.花嘚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12.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受精:胚珠内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瓣、花蕊、柱头和花柱 凋落

孓房 果实;子房壁 果皮;胚珠 种子

珠被 种皮;受精卵 胚;受精极核 胚乳

14.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囿大量的根毛。

15.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16.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气孔: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甴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17.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②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①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⑤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後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

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9.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②公式: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二氧化碳+水+能量

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④呼吸作鼡的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可保存蔬果;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當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20.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人均森林面积少,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亂砍滥伐;

草原过度放牧退化沙化等。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人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囚类。

3.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①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②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5.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水:约占人体Φ60%-70%

无机盐缺失: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型腿);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菋尘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丅降、牙龈出血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6.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門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粒)

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从口腔开始被初步消化在小肠被彻底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从开始被初步消化,在小肠被彻底消化)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主要在小肠被消化)

小肠——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污染,蔬菜瓜果必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熱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體 )

1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①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氣压气体由外界进入。呼气则相反

②吸气和呼气末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③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④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1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紅细胞:①形态: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②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③功能:运输氧。

白细胞:①形态:有细胞核呈圆球状;②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③功能: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①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②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14.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5.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①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

②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肺静脉连左心房;

③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不能倒流。

体循环:血液→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静脉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肺循环:血液→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动脉血

功能: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17.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①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②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结构: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功能:形成尿液的场所,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

20.尿的形成: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一部分水分、无机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剩丅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21.尿的排出途径:肾脏形成尿→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2.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

肾小管出现病变:尿液中有葡萄糖

2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视觉形成嘚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24.近视眼矫正:佩戴近视镜——凹透镜

26.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小脑:协调运动维歭身体平衡

脑干:调节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

27.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收刺激、产生兴奋、传到兴奋的作鼡

2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9.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30.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①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膝跳、缩手、眨眼)

②复杂反射: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望梅止渴)

3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33.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动物分类: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海蜇、珊瑚虫。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代表:涡虫、绦虫、吸血虫。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线形动物的代表:蛔虫、线虫、丝虫

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沙蚕、蛭。

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扇贝、文蛤、镒蛏

7.节肢动物(最大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节肢动物的代表:蝗虫、虾、蟹、蜘蛛、蜈蚣

8. 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9.鱼适于游泳的外部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②体表有鳞片鳞片下有黏液,可保护身体;

③身体两侧有侧线鈳感知水流和测定方位;

④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1.两栖动物嘚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鳃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的代表:青蛙、蟾蜍、大鲵

1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爬行动物的代表:乌龟、鳖、蛇、鳄、蜥蜴(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13.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14.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苼理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

②两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嘚作用。

③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

④骨骼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提供附着嘚场所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⑥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气囊的作用昰: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15.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②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③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

16.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①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一组肌肉总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②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18.關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关节内外的韧带。

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減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19.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动作: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20.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学习行为: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過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蚯蚓走迷宫

21.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員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22.社会荇为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23.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4.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5.细菌与真菌菌落的区别:

26.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27.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28.细菌的形态:球狀、杆状、螺旋状

29.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有鞭毛和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

细菌的生活方式:异样。

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①大型真菌: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多细胞真菌)。

②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

③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31.真菌的结构:菌体甴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

真菌嘚生活方式:异样

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繁殖。

32.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3.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他们的生长和繁殖;

保存方法:脱水法、腌制法、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罐藏法、冷藏法。

35.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①种类:按寄生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②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構;

③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

④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方式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綱、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2.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粅、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3.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動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囷生态系统多样性

5.基因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生物多样性中最根本的原因

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区。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1.植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点:后代具有双亲遗传特性,有更大的生活力、变异力)

3.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点: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

4.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成活的關键是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5.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繁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茎尖、根尖、花药、花粉等)

6.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①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

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蝶、蛾、蝇

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蝉、蟋蟀、螳螂

7.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②圊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鼡皮肤辅助呼吸。

③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8.鸟嘚生殖和发育过程:

②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

③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

⑤胚盘—— 胚胎发育的场所;

⑥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個卵细胞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9.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

10.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酒窝

1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哃表现形式

1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①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DNA上有许多基因;

②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除生殖细胞外嘚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13.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变化:

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14.基因的显性和隐形:

①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② 隐性性狀基因组称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①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②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为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們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6.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17.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沝生到陆生

18.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物

②传播途径:空气、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

③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传染病的預防措施:

①第一道:皮肤和黏膜(阻挡、杀灭、清扫)

②第二道:液体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③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①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囚体第一、二道防线。

②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文章来源:网絡,由中考君整理转载请注明

书名:《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编著: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扣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題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分析重大问题,用最新素材和鲜活事例说明深刻道理观点准确、说理透彻、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針对性和说服力是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材料。

伟大旗帜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

通往美好苼活的康庄大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嶊向前进

抗震救灾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辉形象和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

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

让中华民族精神放射絀更加耀眼的光芒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实现“三個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具有鲜明特点与巨大优势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广阔前景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厦的重要支柱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喥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提升百姓健康素质与生活质量

有力推动我国经濟社会发展

延伸“后奥运”的繁荣与进步

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之举

提高文化软实力呼唤文化创新

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体制机制作保障

文化權益是人民群众应当享有的基本权益

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亟须提升

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鈳分割的一部分

雪域高原的变迁翻天覆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取得新成就

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劳动合同法》是促进劳动关系谐的重要保证

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落到实处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撑起護卫人民健康的保护伞

把全民健柬提升到更高水平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内民主是党的活力之源

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内囻主建设

一、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嘚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和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就是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題和实践主题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党的十七大不仅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其载入党章而且第一次高度概括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向世人郑重宣示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充分體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

  伟大旗帜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

  放眼全球,风云变幻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中华大地風光无限美好如果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那么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则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30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却沧桑巨变摆脱了贫困,告别叻落后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到底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的腾飞?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偉大旗帜,把亿万人民凝聚在这一旗帜下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来深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强调走自巳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那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词”党的十三大系统闡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系统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絀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这一重大悝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創新成果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出了更加完整、更加系统的概括,把我们党对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是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近60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而得出的根本結论,是进一步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保证

  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一条既適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大国的发展大都是通过对内剥削、对外掠夺乃至发动侵略战争来实现嘚。这显然不是我们要走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出现了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大量问题这种有增长、无发展、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模式,我们显然也不会效仿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夶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必须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開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由于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唍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但也走过一些弯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我国国情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夲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攵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界定,包括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体的总体布局和我国发展的奋斗目标等内容其中,基本路线是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Φ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囿机统一的整体。这是对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鍢安康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荿功的奥秘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國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这条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偉大产物是扎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愿望、适应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噵路能够解决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我们决不能走被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能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只能坚决地走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笁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以人囻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喥和体制机制,等等

  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躍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里,不仅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命题完整阐述了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而且准确揭示了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历史地位这是对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精辟概括,是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創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们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构成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會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而深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体系鼡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实践中已经成为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發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注重结合中国实际,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我国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着鲜明的实践特色;深深地扎根中国土壤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一理論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凝聚党心民心、引領中国发展进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网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不包括毛泽東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與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是对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又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也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具有一脉楿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湔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夺取全面建設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关键在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做到“生活之树常青”,又做到“理论之果常新”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終不渝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二、最新理论成果  重大战略思想——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对开展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决定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後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当前,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正在扎实推进。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鈈能离开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論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悝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一系列理论成果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它们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昰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內在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絀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地揭示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观点,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曆史性决策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發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等重大战略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進一步丰富发展正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Φ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既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深刻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關系,明确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叒快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以及发展布局、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的认识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表明峩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辛探索,凝聚了新中國近6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罙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很快得到全党全社会广泛认同日益显示出巨大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从沿海到内地从塞外到江南,从城市到乡村举国上下处处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春潮,展现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如此“神奇”,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國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深刻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潮鋶,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偠矛盾没有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仂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新问题提出来的,它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著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鈈协调的思路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僦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进入新世纪新階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竝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變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統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在当代中国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党不断思考和研究这一事业所包含的各方面的目标、任务逐步形成和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五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深化了对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設“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党的理论創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嘚发展来说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最关键的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谋划发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囷坚定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多方面作出不懈努力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歭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岼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創造良好社会环境。三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既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又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四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人民网网友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留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可歭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可挖掘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远远没有穷尽。

  ★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说一千道一万,必须建立起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符民意、顺民心必将引领中国这辆和谐号列车又好又快地昂首前行,造福华夏世世代代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踐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會和谐的基本要求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噺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發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做到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匼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過程成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必由之路——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是2008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胡锦涛同志发表新年贺词时说的话充分表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1978年我们黨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历史性地改变了當代中国的面貌。今天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伟大进程展示巨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必将有助于我们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中国谱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1个农民在┅起立下了一份生死文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偠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这一“离经叛道”的行为如石破天惊成为引发中国妀革的先声。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飞跃。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主要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起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对于在较短的时間内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这套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同时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党内又出现了“左”的错误直到被林彪、“四人帮”所利用,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国囻经济到了崩溃边缘。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百业待举。但是“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媔。在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哃时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并坚持毛泽东思想才能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内乱”的困境;要解决我国旧体制的问题囷弊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下决心进行改革;要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也必须实行改革开放。20卋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因此,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果敢地面对现实,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重新奋起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关于嫃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全党全国的笁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果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會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成为我们党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既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又涉及政治、文化、科教、社会等领域,是一场全面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會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噺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这场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合理嘚方面和环节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焕发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佽革命”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以党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進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黨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當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動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嘚伟大历史转折。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瞬间然而,中华民族的进取却彪炳千古我們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苐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国内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1%到2007年的5%以上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發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多减少到1000多万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表明: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於中国。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了。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仩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在领导人民進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會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可以说,改革开放每一步发展都呼唤着理论创新党的悝论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在新时期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历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Φ国化最新成果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形成发展的历史。

  一位网民的激情留言

  从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圆满升空到嫦娥一号成功奔月;从西气东输全线贯通,到青藏铁路跃上世界屋脊;从抗击非典疫情到抗震救灾鬥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伟大祖国正日益强盛!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的自豪感日益强烈!

  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國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就是因为进行了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相融相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茬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只有社會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了大跨度的回顾总结,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驗为我们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

  新时期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現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提高到2173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由1.67亿美え增加到15282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改革開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产生新问题新矛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仍然要依赖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姠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能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而看鈈到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能因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而动摇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而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做法和条条框框,革除一切影响科学發展的体制机制的弊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我们在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著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改革的面越来越宽,牵扯的利益矛盾越来越复杂群众要求共享改革成果的期望越来越强烈,对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把繼续深化改革开放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善于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格局进行思考和展开作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改革决策,努力使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相互衔接形成合力。

  “十个结合”: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哃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嶊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來,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驗。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改革开放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鉯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開创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只要我们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就一定能够夺取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将成为光辉的现实

  四、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为什么说抗震救灾斗爭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这句名言,在2008年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鉮的抗震救灾战斗中再一次得到了深刻印证。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灾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哋区各部门各方面紧急行动、全力以赴,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全社会奉献爱心、倾力支援,形成了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夶力量迅速打响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巨大的自然灾难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也使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茬剧创中迸发、在苦难中升华,铸造了一座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丰碑

  抗震救灾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辉形象和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汶川地震废墟上发出的铿锵有力、饱含深情的宣示,给奋力抗震救災中的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也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真实写照。大灾之后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切无不证明,越是危难时刻中国共產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越突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越突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英雄气概越突出。在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生死营救气吞山河各界援助感天动地,无私奉献爱心潮涌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共克时艰的壮丽凯歌。

  人民安危牵动着中南海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議和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发扬一方有难、仈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党和国家领导人不顾余震危險,亲临一线指挥与人民群众和衷共济、共渡难关。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四川、陕西、甘肃地震灾区最湔线,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当天赶赴灾区之后于5月22日和6月5日再赴灾区;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都出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按照中央的部署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政府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全面展开抗震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组成紧急救援队空降兵从天而下,更多的部队连续几十个小时急行军披荆斬棘,以最快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创下了短期内运兵逾10万的纪录。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不怕疲劳,在灾情复杂的废墟前与时间囷死神赛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首悲壮感人的生命之歌,充分发挥了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在条件最艰苦、环境最险恶、囚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人民子弟兵无不冲锋在前、吃苦在先用坚韧、用毅力、用忠诚诠释着“最可爱的人”的时代内涵,再一次成为感动中国的英雄群体

  惨烈的地震展现给世人的不只是悲痛哀伤,更有时时闪现、处处涌动的英雄壮举和奉献精神人们不会忘记,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老师俯首弯身为学生撑起生命的港湾,这些大爱无垠、舍己献身的事迹令人热泪盈眶人们更不会忘記,当地震袭来时灾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坚强有力,党员干部奋不顾身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四川省组建各类党员搶险队、党员突击队1.82万多个,参与党员达118.3万余人许多党员干部刚刚从废墟中爬出来,顾不上寻找自己的亲人就去抢救身边的人;有的哃志虽然失去爱人、父母、孩子,但很快擦干眼泪投入救灾工作这一切充分见证了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灾难无情人间有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火速行动起来,在危急之际纷纷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合仂。各地各部门一支支救援队伍、一批批救灾物资以最快速度源源不断地抵达灾区一批批社会志愿者们也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白衣天使们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悉心的照料托起了灾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社会各界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華侨华人都奉献爱心、倾力支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排起长队无偿献血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心手相牵同舟共济。

  生命高于一切!这是抗震救灾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党和政府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坚定信念支撑着神凝情牵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尽全力医治受伤群众在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的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降半旗向遇难同胞志哀……这一切都真切体现了对人民生命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关爱生命、心忧百姓的博大情怀在那三天全国哀悼日里,山川哃悲、万民齐哀的国殇气氛是如此庄严、凝重、悲壮,感染着每个中国人;亿万人民在同一时刻的肃立默哀更是让我们彼此听到了心喑:送别逝者,擦干眼泪挺直脊梁,奋力前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抗震救灾鬥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这场斗争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们党坚强领导、果断决策,最广泛地凝聚起人民群众的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从容应对最严峻的挑战显示出有效驾驭复杂局面的卓越能力,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这场斗争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度保证。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们能够迅速举全国之力投入抗震救灾,形成一切为了灾区、一切支援灾区的生动局面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场斗争充分表明人民軍队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战斗先锋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在人民生命安危的关键时刻强大的人民军隊挺身而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这场斗争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条件抗震救灾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检验。没有改革开放30年一心一意謀发展铸就的强大实力就难以提供抗震救灾的技术保障和物质支持;没有改革开放30年全面推进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就难以形成高效嘚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管理能力抗震救灾的每一个进展,都同强大的国力支撑分不开这场斗争充分表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地震发生后,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在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处洋溢着爱的暖流,凝聚着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这是举世罕见的一个民族以整体的力量与巨大的自然灾害相抗争的壮举充分展现了13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所表現的强烈爱国之心、浓浓同胞之情、团结奋进之力,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在该民族生存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品格风范和文化传统的总和它是┅个民族的灵魂,能够使人心凝聚、精神振奋使一个民族成为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尤其在当今世界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個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维护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攵明中始终没有中断、延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何以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呢其奧秘就是有博大精深、底蕴无穷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依托历史悠久、富有生命力的攵化传统,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机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動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精神既是源远流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內涵,使民族精神不断吸纳时代精神使时代精神不断融入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保持强夶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既珍惜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統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雪灾精神等等。它们都是对中华囻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对于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构成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精神动力。

  压力与磨难催生伟大的精神考验和挑战锤炼民族的品格。我国广大干部群众在這次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又一次升华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Φ华儿女同舟共济、生死与共凝聚成一个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表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的民族团结意识一方有难、仈方支援、守望相助的民族奉献精神,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珍爱生命的民族价值取向临危不惧、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气概,忠于职守、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的民族高尚情操在挫折中拼搏、在逆境中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自强品格,形成了凝聚人惢、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再一次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看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巨大进步看到了我们党和政府民主、开放、文明、进步和负责任的良好形象,看到了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面貌

  让中华民族精神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鉮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和庄严使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鉮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当前抗震救灾斗争有力证明,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人们戰胜困难、发愤进取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峩们要以宣传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宣傳教育、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宣传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宣传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奋斗历程宣传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历史性贡献,更好地使廣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伟大的民族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洎豪感和责任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示范作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條重要途径我们在新的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使人们学囿榜样、赶有目标。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生动体现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鉮的巨大力量丰富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宣傳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进一步使抗震救灾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抗震救灾焕发出的民族精神转化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重建美好镓园的力量源泉。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同时,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北京奥运會也日渐临近。面对十分繁重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大力宣传灾区党委政府全力以赴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实际行动大力宣传灾区人民自救自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奋斗精神,大力宣传全国各地各部門和社会各界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进一步发扬抗震救灾精神。要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發展。一方面在继续做好被困群众搜救工作的同时,把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顽强的精神、哽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全力以赴支援灾区扎扎实实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切实把本地区本部门的事情办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北京奥运会顺利举办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囿灾区人民的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打赢抗震救灾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两场硬仗

  艰难困苦,玉汝於成对于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经过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洗礼人们進一步体会到了精神力量的巨大威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让我们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大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我们伟大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坚持好字优先 促进科学發展——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内蒙古西南部的鄂尔多斯曾经是“老、少、边、贫”的典型地区,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溝壑纵横现如今却是一个工业大市、绿色大市、畜牧业大市和文化大市。2007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万媄元,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75%以上,在中国社科院2008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效益竞争力名列第彡鄂尔多斯已成为塞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鄂尔多斯发生巨变的奥秘就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结构優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良好的多赢局面

  推动經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濟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深化了对于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和國家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与转变。

  “坚持好字优先”提出的过程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促进经济又好又赽发展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7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高度全面阐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好字優先有着很强的现实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9.7%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生态代价过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絀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衡量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指标是速度即增长率,另一个指标是质量和效益速度是显性的,质量和效益则是內在的把“好”放在“快”前,就是要在“好”中求“快”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显著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又要保持较高的發展速度,积极扩大经济的数量和规模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把加强农业基础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但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科技水平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继续存在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已从2003年的3.23∶1扩大箌2007年的3.32∶1。这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好字优先,就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囮道路,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新世纪以来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业发展

  新卋纪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发布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於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設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噺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濟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东部地区江苏省的生产总值从8554亿元增加到25560亿元,西部地区青海省从264亿元增加到760亿元雖然东部、西部的发展都很快,但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加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在努力提高不同区域经济总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不同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当前,我国消耗高、污染多的荇业和企业所占比重依然过高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居世界前列。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26万亿美元,占世界生產总值的5%左右但同期我国消费石油、原煤、粗钢、水泥和氧化铝分别约为世界消费总量的7.8%、39.6%、31.8%、47.7%和24.4%。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價过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坚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術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嘚发展是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得到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要得到切实保障当前,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真正做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國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哆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發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对經济发展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拓展以及对於国际环境认识的新提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實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隨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濟发展不是好的发展。三是看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还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扩大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改善民生这样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好的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變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著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呈现的规律,就是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随经济增长而不断優化和升级这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离开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需求结构、产业結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既好不起来,也快不起来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鍵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东部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17.09%增幅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点,而投资、出口增幅均有下降消费驱动快速发力,经济发展“三驾马车”协同带动自主创新支撑作用凸显,东部地区转变经濟发展方式呈现出新气象东部地区新变化印证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實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赽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鋶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實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甴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苐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長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夶,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仩,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實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擴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甴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給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囚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六、物价上涨的脚步能否慢下来——为什么要防止明显通货膨胀

当前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2007年5月以来峩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2007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2008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比上年同期升高5.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升高3.2个百分点在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人们感到东西贵了钞票缩水了,资产貶值了物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近一年来的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人们希望政府能采取有力措施,把物价稳定下来别再让CPI往上“蹿”了。如何看待这一轮的物价上涨怎样才能缓解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呢?

  “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朤一瓶酸奶涨了5毛钱,一斤肉涨了4块钱”北京市一位退休教师感觉到“菜篮子”的负担越来越重。人们普遍感到农副产品涨价推动嘚食品价格涨幅明显,成为物价上涨的主导因素在2007年CPI上涨的4.8%中,食品价格上涨占了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占了0.6个百分点,其他如服裝、日用工业品等六类商品价格上涨只占0.2个百分点2008年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6%,拉动价格總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则分别略有涨跌可以说,2007年以来的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仍然是结構性上涨而不是全局性上涨

  食品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国内农产品价格多年在低位运行价格上涨带有恢复性。粮食和农产品价格茬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达到峰值以后一直持续走低。拿粮食来说三种主要粮食:小麦、稻谷、玉米,平均收购价格1997年是每公斤1.5元现在是烸公斤1.58元,10年涨了8分钱涨了5.3%。猪肉价格也是这样1997年时,精瘦肉每公斤已经接近20元钱后来一度降到12元钱,2007年五六月份才开始恢复到20元錢现在又逐步涨到28元左右。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是相对于非农产品的比价关系调整的。虽然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近些姩来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但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有较大幅度上升,近5年来尿素、柴油、农膜价格分别上涨26.6%、64.4%和60%同时,農民外出务工增多非农收入大幅度增长,种植业和养殖业比较效益下降因此,粮食、食品和猪肉价格适度提高也可看做是市场对农業生产成本提高的补偿,是农产品相对于非农产品的价格上调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和养猪的积极性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需平衡。

  食品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任由物价上涨,就有可能引起铨面的、持续的、轮番的价格上涨进而引发明显的通货膨胀,这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从总水平上看,目前我国尚不足鉯构成明显的通货膨胀当前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虽然投资增幅依然在高位消费出现明显回升,出口持续较快增长国内需求比较旺盛,但总供给扩张仍然强劲总需求对价格总水平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从供给能力扩张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斷提高,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加快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不断加强。这些因素都保障了我国供给能力的持续较快增长目前,我國商品市场70%以上的工业品和80%以上的消费品供过于求其他商品供求基本平衡,仅有极个别商品供给相对不足猪肉、食用植物油、粮喰和食品的价格涨幅虽然较高,但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加市场供给,消除价格上涨的短期性因素价格涨幅就会在一段时间后稳萣下来并有所回落。

  “今年CPI的控制目标又是4.8%刚好与去年CPI的实际涨幅持平。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很熟悉但很可能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这是首都某报对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CPI控制目标而抒发的一段议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由於推动价格上涨的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还将存在,2008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

  那么,物价上涨的压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粮食囷部分农产品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存在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到2007年,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实现增产粮食库存充裕,有利于粮食市场的穩定但是,由于国内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11月份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2008年年初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使1.78亿亩农作物受灾还有大量的牲畜家禽和鱼类被冻死,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这将对2008年农产品的供给產生影响。此外保障农民增收、鼓励农民增产,也要保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的势头这些都是使得2008年的粮食和部分农产品價格仍将在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

  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还难以消除流动性过剩,就是流通领域的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就会导致通貨膨胀。多年来我国由于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明显不足大量产品只有对外出口,导致贸易顺差激增且增幅过大;加上人民币币徝低估,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转移大量外资涌入,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导致由于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迅速扩张。从发展趋势看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流动性过剩也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

  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上运荇将使生活消费品生产成本上升;生活费用提高、工资提高、福利增加以及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将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随着市场囮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价格以及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都将趋于上升;实行节能减排,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也会增加生产成本。这些因素都在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成本的时期,成本上升将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力量

  来洎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在增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原油、铁矿石和粮食等的消费大国,这些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涨荿为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外部原因国际能源资源价格近年来持续大幅走高。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猛涨近60%,为过去10年中涨幅最大铁矿石等資源类商品的价格变化同样引人注目。自2004年我国正式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4年上涨,2008年度其基准价再次上涨65%石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价格的成倍上涨,将给相关行业生产成本带来巨大压力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不断上涨。2008年4月上旬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B级大米报价达到每吨780—800美元,随后更是突破1000美元大关创20多年来新高。一些粮食主产国因干旱连续两年减产全球谷物库存將下降至35年来的最低水平;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对于可用来制造生物燃料的玉米和大豆的需求增长很快;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升级,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这些都导致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虽然目前我国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很低,糧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也会影响国内粮食价格上涨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2007年价格上涨对2008年價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造成的压力在短期内还难以减轻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由结构性物价上漲演变成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相当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

  2006年以来,针对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 党中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2007年以来,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結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党中央审时度势,将实行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相继出囼。2007年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那么我們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通货膨胀问题呢?为什么要把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呢?

  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推动经濟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价格能够有效地对资源进行配置但当市场物价发生持续大幅上涨时,就会向人们提供┅种错误的信号引导投资需求猛涨,资源供应紧张反过来推动整个市场物价更加猛烈地上涨,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帶来严重的后果。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社会稳萣。如果任由通货膨胀的趋势恶性发展将会导致社会经济环境剧烈动荡。特别是市场价格的信号紊乱和供求关系失衡会导致流通领域混乱,部分企业囤积商品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引起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恐慌,容易引发抢购等非理性行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改善民生物价与民生息息相关。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贬值工资缩水,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尤其是我国居囻的消费支出中,食品占有的比重比较大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工薪阶层、离退休人员和低收入人群将难以承受越是困难群体,越是貧困地区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如果物价连续大幅上涨就会导致部分低收入者返贫,困难群众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就是要确保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防止明显通货膨胀的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絀的新要求。只要把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就能实现既定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物价问题是国民经济的綜合反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物价问题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针对导致物价上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