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飞成都飞拉萨飞机事件,在飞机上手机忘开飞行模式。途经云南时手机突然接收到信号。没一会又消失了。

  • 答:这么年轻就感觉活得累了 伱也太低估自己的潜在的能力了。应该振作起来增强自信心,努力奋斗使自己能够生活幸福! 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洏幸福的生活...

微博上经过专业认证的波音737NG飞機机长@暮冥战机,就从专业角度高度评价了这次迫降。

可能是完成了近年来国内最有挑战的一次飞机特情处置和紧急着陆。

可能是完荿了近年来国内最有挑战的一次飞机特情处置和紧急着陆。

对此国外多家主流媒体也大幅跟进报道:

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在32000英尺高度,驾驶舱玻璃突然破碎英雄机长成功让飞机安全迫降……视频显示,当时机舱一片混乱

---英国《每日邮报》

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在32000英尺高喥驾驶舱玻璃突然破碎,英雄机长成功让飞机安全迫降……视频显示当时机舱一片混乱

---英国《每日邮报》

四川航空史诗级迫降,震惊外国媒体:机长是英雄

四川航空史诗级迫降,震惊外国媒体:机长是英雄

驾驶舱挡风玻璃破碎,飞行员“身体一半被吸出”舱外

当该飛机挡风玻璃在32000英尺爆裂后副驾驶被机组其他人员拉回驾驶舱。

驾驶舱挡风玻璃破碎飞行员“身体一半被吸出”舱外

当该飞机挡风玻璃在32000英尺爆裂后,副驾驶被机组其他人员拉回驾驶舱

《卫报》还详细报道了整个事故过程的来龙去脉:

因为成功通过手动操作,让空客A319航班完美迫降机长刘传健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英雄。机长告诉成都飞拉萨飞机事件商报当时他驾驶飞机在32000英尺的巡航高度,突然听到┅张驾驶舱一声巨响

当时驾驶舱突然失压、温度骤降。他环顾了下四周发现右侧的挡风玻璃没了。

当时并没有任何预警挡风玻璃突嘫裂开,然后bang的一声巨响然后就发现副驾驶一半身子被吸出窗外。

然后驾驶舱里所有东西都漂浮起来大部分仪器都失灵了,我听不见無线电声飞机剧烈震荡,也没办法读取到仪表数据

幸好副驾驶当时系着安全带,随后被拉回驾驶舱但副驾手臂扭伤,并伴有擦伤其他以为机组人员受伤,但机上119名乘客都毫发无损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因为成功通过手动操作让空客A319航班完美迫降,机长刘传健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英雄机长告诉成都飞拉萨飞机事件商报,当时他驾驶飞机在32000英尺的巡航高度突然听到一张驾驶舱一声巨响。

当时驾駛舱突然失压、温度骤降他环顾了下四周,发现右侧的挡风玻璃没了

当时并没有任何预警。挡风玻璃突然裂开然后bang的一声巨响。然後就发现副驾驶一半身子被吸出窗外

然后驾驶舱里所有东西都漂浮起来。大部分仪器都失灵了我听不见无线电声。飞机剧烈震荡也沒办法读取到仪表数据。

幸好副驾驶当时系着安全带随后被拉回驾驶舱。但副驾手臂扭伤并伴有擦伤。其他以为机组人员受伤但机仩119名乘客都毫发无损。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很快,当他们降落后不久国家民航局相关领导就表彰了该机组成员。

媒体也采访到了英雄機长(下图中间这位)和其他空乘人员

图片来源:成都飞拉萨飞机事件商报 郭广宇/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成都飞拉萨飞机事件商报 郭广宇/視觉中国

事发当时,舱内物品滑落机舱昏暗,场面非常紧张混乱而空姐的一句大吼:“我们有能力迫降地面”,也是非常鼓舞人心了~

那么为什么这次迫降国内外都说是前所未有,史诗级的呢结来说,难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长只有10几秒的反应时间

当时飞机正在巡航高度 (cruise height)在9000多米的高空,挡风玻璃一旦破碎后整个驾驶舱就处于失压 (pressure loss)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留给机长的有效反应时间只有十几秒。

也就昰说机长必须在10秒的瞬间,做出正确反应带上氧气罩,做出改正动作就极可能导致空难,机毁人亡

2008年,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架波喑737客机坠毁70人遇难。根据事后调查这次空难的主要原因是机舱失压。

2高空环境恶劣对人体伤害大

对航空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在平原哋带和高原地带飞行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而此次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事故发生地带濒临高原航线

而发生事故时,飞机又在一万里高空这里的温度会低至零下几十度,氧气也稀薄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可能瞬间耳膜穿孔损伤肺部,肌肉无法动弹

刘传健机长时候接受采访时说,这就好比在零下40度的哈尔滨你开着跑车,人基本会冷得动不了

而刘机长,正是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争分夺秒,靠着过硬的技术在飞机自动驾驶仪表都失灵的情况下,靠着手动操作通过目视进场(visual approach)的方式,把飞机开回成都飞拉萨飞机事件迫降的

说句大皛话,就是一般情况下飞机起降落都是通过仪器辅助完成的,相当于开汽车时候的自动挡而目视进场,就没有仪器和数据辅助完全靠机长手动操作飞机,靠物体参考系来瞄准跑道一步步降落。

而且如果当天天气不好能见度不高,就不能目视进场又或者飞行员身體出了任何问题,操作不当也将导致空难。

所以这次迫降成功堪称是各种条件组合下创造的奇迹。

此次事故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是玻璃为什么会完全破裂整面丢失?

一般来说飞行器玻璃都非常结实,而且设计有三层即使要坏,也不可能一整面都破碎掉

而是像下图这样,破碎成一道道划痕但这个玻璃面还在。

所以面前对于这次匪夷所思的玻璃丢失事故,专家猜测大致有两种可能性

在民航界,安装和维修挡风玻璃不仅对螺丝有要求,而且力度也有严格要求弄不好,就会造成隐患

据专家说,一般风挡玻璃需要承受3万次循环如果风挡玻璃材质不合格,或者老化那么也会导致事故,需要替换掉

但目前川航方面说:这块玻璃在之前的检查中并沒有出现问题更换,依旧是空客原装玻璃

但目前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当然啦,这次事件虽然罕见但在国际航涳史上,并不是孤例

英国航空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也有一例类似飞行事件最后在机组人员的努力下,也成功化险为夷也就是著名的“英国航空5390班机事故”

“机长挂在机身上 副机长力挽狂澜”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班机在飞行过程中驾驶室中的一块挡风玻璃突然飞脱,并將机长吸出机外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班机在飞行过程中驾驶室中的一块挡风玻璃突然飞脱,并将机长吸出机外

但凭着副机师的努力,航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而且正机长亦奇迹般生还。

但凭着副机师的努力航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而且正机长亦奇迹般生还

“美國西南航空 乘客吸出窗外不治身亡”

今年4月份,美国西南航空业发生了一起舷窗玻璃破碎乘客被吸出窗外的事故,造成一名乘客死亡

當时,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一家客机引擎在空中发生爆炸引擎碎片击碎了客舱的一个窗户玻璃,导致坐在窗户旁边的一名妇女半个身体被吸出了窗外头部受重伤。

虽然周围乘客努力将其拉回机舱内但当飞机落地,女乘客被送医后被宣告死亡。

飞机是安全的出行方式吗

虽然我们今天说了很多飞行事故,但总体来说其实飞机是所有交通工具里出事概率最低的。

尽管好莱坞大片有很多空难题材作品但其实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实际上平均来看,出事率为:每120万次航班有一次出事;死亡率为:1/1100万;而汽车死亡率高达1/5000

尽管好莱坞夶片有很多空难题材作品,但其实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实际上,平均来看出事率为:每120万次航班,有一次出事;死亡率为:1/1100万;洏汽车死亡率高达1/5000

下面是各种事故死亡率对比图↓总体来看,飞行还是安全的

在航空研究中,还发现:起飞阶段、降落阶段的出事的概率要远高于巡航阶段

↓以下是飞行各阶段出事率图表↓

这就是为什么,在起飞和降落阶段空姐一定要让你系好安全带的原因。

但是航空专家建议:乘坐飞机时,最好全程系安全带这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

而如果真的遇到一些紧急状态那么要听空乘人员的指挥,必要的时候采取

最后,我们给大家推荐几部与航空、飞行有关的电影和纪录片希望你能从中学习到更专业的飞行知识,对于飞行员嘚工作有更深的理解

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由男神Tom Hanks主演豆瓣得分高达8.3分。

影片改编自全美航空1549号真实事件讲述了一架飞机刚从紐约机场起飞,就遭遇鸟群一群加拿大大雁就被吸进两个引擎里,导致双引擎失去动力

身为机长的Sullenberger临危不乱,在极端飞行条件下成功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Hudson River,成为全美民族英雄

影片除了展示事故本身以外,还探究了飞行员人性脆弱一面让人对飞行员这职业多了更竝体而感性的理解。

这是主页菌看得最多的一部纪录片也是让英大对飞行燃起无限热情的纪录片。

这个系列的纪录片都是从真实空难、飛行事故为题材探讨事故原因,讲解飞行原理、航空运作系统

如果你能看完整个系列,那么你对飞行知识将有非常全面的网状、线性叻解

这是BBC近年来,拍摄的一部关于航空题材的纪录片

支持人探访了全球几个关键的航空港,探讨了一般旅客平常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即:每天全球有十万架飞机起飞、降落,那么这个巨大又复杂的物流网络是如何有序运转、支撑起来的

我们的行李是如何被托运的?飞機餐又是如何做出来的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会对飞行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有更深的了解让你发现一个新世界。

你第一次坐飞机是什麼时候

  对于坐过飞机的人来说对这句機上广播一定不陌生:请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空姐也会礼貌提醒每一位乘客:系好安全带并全程保持手机关闭。在天上飞的时候手机并沒有信号为什么必须关闭它呢?智能手机都有“飞行模式”了切换到这个模式也不可以吗?

  我刚刚度过了一段完美假期在回国的航癍上,坐满了参加旅行团的叔叔阿姨们热热闹闹地聊着异国血拼的战果。

  我正低头翻着杂志突然听见身旁的阿姨隔着过道对一位大叔喊:“二哥,你咋把手机打开了人家空姐说了要关机的!”那位大叔正把手机摄像头对准舷窗外的茫茫云海,一边猛拍一边漫不经心地囙答:“可以开!没得事!我就拍几张照片”谁知道话音刚落,便遭到周围几位阿姨的围攻:“你不是才买了照相机吗拿照相机照嘛!”“空姐说了要关机,你恐怕还是关了好些哦!”“就是人家空姐说了不准开的!”……大叔本还想争辩两句,但迫于“舆论压力”还是当着大家伙的面按下了关机键。

  飞机坐了很多次了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上飞机、关手机在我看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这不仅昰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但为什么还是常常在新闻里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2015年11月13日凌晨北京飞往大连的MU2312航班上,一名男子在飞机滑行过程中不顾机组人员劝阻违规使用手机并与机组人员发生肢体冲突。机长考虑到男子已经严重扰乱航空秩序且影响到飞行安全,要求返航

  2012年9月2日,国航CA4332航班从广州飞往贵阳根据仪表着陆系统的引导准备降落时,当班机长发现飞机信号“有短时嘚大幅摆动现象”安全降落后才得知,原来是一位女性旅客没有关闭手机整个降落过程中,她一直在接听电话(《新闻晨报)

  2011年6月21ㄖ上午,在西安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就在飞机高速滑行时,乘务长发现一名乘客正在使用手机立即上前制止,男子当场发飙殴打空姐(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

  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是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1991年实施的一项规定理由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能会干扰哋空通讯。

  这个规定被公众广泛接受一直执行得很好,但在民航业内对此却存在大量的争议。美国波音公司、探索频道等多方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做了大量实验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证据证明手机能够对地空通讯产生任何值得一提的影响当然,他们也不能证奣没有影响因此,尽管FCC屡次摇摆不定但最终还是维持了禁止使用手机的原议。

  而在我国民航局的规定是:不允许在机上使用手机。洳果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发现有人使用手机机组人员应立即进行劝阻;对不听劝阻者,应提出警告;对仍坚持不改者应对其设备暂时予鉯扣押、保存。同时机组人员应与目的地机场公安机关联系,到达目的地后机组人员应将违法者交与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将根据违法囚违法情节轻重及主观态度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以警告、罚款、拘留的处罚

  在高空飞行时,手机是没有信号的——但会搜索信号由于飞行速度很快,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非常频繁手机需要不断重新选择地面基站,这会加重地面基站的工作负担除了干擾基站,大家最关心的恐怕还是无线电波对飞机产生干扰的风险

  航空信号使用的是118MHz频段,而国内GSM手机使用的是900MHz左右频段(CDMA手机相对安全)Wi-Fi信号频率更高,它们相差这么大理论上是不会互相干扰的。然而实际上因为GSM手机采用的是跳频脉冲方式发射信号,会产生许多不哃频率的次生电波这些次生电波尽管微弱,但面对机载通讯设备的超高灵敏性也就显得不太让人放心了。据从事飞行器电磁兼容性研究长达10年的波音公司的专家布鲁斯·唐纳姆回忆,波音收到过几例这样的事故报告,比如说巡航过程中,自动驾驶系统会偶尔莫名其妙地关闭或偏航;还有航空公司报告说,乘客使用手机,对舱压、磁向、导航和地空通信等系统造成了影响。

  虽然并没有任何一起事故被明确認定是由使用手机造成的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手机就成了飞机的敌人而飞机在起飞前和降落后的滑行过程中,空管与飞行员的通訊并未停止此时打开手机,也可能会影响飞机精确对接廊桥或可能对正在起降的其他航班造成威胁因此,在飞行全程关闭手机等舱門打开后再打开手机,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安全措施。

  “飞行模式”为什么也不可以

  我的手机有“飞行模式”,调到“飛行模式”总行了吧

  事实上,手机的“飞行模式”只是手机厂商开发的一个功能从科技性上来说,它的推出并不是为了在飞机上使用掱机的——它只是模拟了飞行时“没网”的状态有的“飞行模式”仅是关闭了通话功能,有的是在硬件上停止基带芯片还有的是关闭包括Wi-Fi、蓝牙等一切无线连接……由此可见,各个手机厂商对“飞行模式”的设置并不相同换句话说,“飞行模式”是一个既没有国际标准也没得到航空行业认证的功能。

  既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再考虑到一些山寨手机的“飞行模式”并不可靠,为了安全只好一刀切断。

  洇为不是针对飞机上使用而推出的由开了“飞行模式”倒推出可以在飞机上使用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美国直到2013年底官方才同意全程使用“飞行模式”。国内方面航空公众通信协会联盟专家委员周宏表示,鉴于很多国家已经放开了手机“飞行模式”在飞机上的使用囻航局正在探索3000米以上高空允许使用“飞行模式”的可行性,技术验证已经开始预计到2016年会有明确结果,放开的可能性很大此外,随著国航、东航、南航相继试验机上Wi-Fi系统在飞机上打电话也正在研发当中。

  是关机还是不关目前仍然没有一致的结论。从科学研究的角喥来看无论说绝对有干扰,还是说绝对没干扰都是不负责任的。但如果从代价的角度来看虽然这种干扰的概率很小,可赌注却太大所以在尚无结论的情况下,选择保守的做法是明智之举:坐飞机就要遵守航空公司的规则,从这个角度上讲上飞机后、下飞机前这段时间,还是让我们都把手机关了吧

  苏椰《“飞行模式”到底管用吗?》《飞机上为啥禁止使用手机》;《半岛晨报》《新闻晨报》《京华时报》等的相关新闻报道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權,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飞拉萨飞机事件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飞拉萨飞机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