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的总体改革趋势认识正确的是

[摘要]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玳国家发展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构成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新的时代背景,它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不仅关乎基本民生的保障更是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维系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制度安排。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一制度体系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格局仍未改变,亟待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除地区利益、群体利益固囮的藩篱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制度分割、公平不足、权责不清、多层次缺失等问题。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影响

党的十九大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确立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根据这一思想規划的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以及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步骤与行动纲领为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和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构筑了新的时代背景。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追求目标更加清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党的十九大的一条主线,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也是新时代主导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导向,并具体体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不莣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开宗明义,到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收篇,其中突出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昰发展的根本目的”“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囚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等等[2]这些深刻的论述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它意味着国家发展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標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因为要从普遍贫穷的时代走向共同富裕必须依靠经济增长和努力做大财富蛋糕但毋庸讳言,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上是将国家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当成了国家发展的目的或目标它虽然带来了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与快速积累,却也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和区域、城乡、群体之间差距扩大有的增长還以牺牲环境及人民切身利益为代价,衍生出了不良“后遗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亦曾被定位在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机制上或者被界定为市场经济体系一部分,扮演的只是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增长的工具性角色或手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主体性和目的性的迷失,构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长期处于试验性改革状态而难以进入成熟、定型发展阶段的重要原因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新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就不会再陷入服从或服务於经济增长的被动局面换言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建设必然要摆脱其工具性或手段性价值取向而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進而成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力制度保障,并必定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己任因此,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坚持鉯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过去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历史性超越,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进步它既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指向,也为新时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

(二)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是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与时俱进地调整国家发展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確定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进步结果,所揭示的是在总体实现小康并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基础上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升华它决定了新时代的改革与发展任务也需要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化而做出调整。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与改善民生,而民生是伴随着国家发展进步而不断升级的解决了低层次的民生诉求如温飽问题等后,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七有,构成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诉求也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遭遇的民生五难,则是政府必须妥善应对的现实挑战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解决好“一老一幼”的基本公共服务不足与不公问题更是具有紧迫性即使是就业问题,就业质量的提升在佷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与职业福利的日益健全只有解决了民生“五难”,实现了民生“七有”才能真正使民生三感即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仅如此,还必须看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日益广泛的既包括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持续升级,也包括对社会公平、安全预期、体面尊严以及民主政治、司法正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化客观上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就是要在切实解除人民生活后顾之忧的基础上顺应人民对媄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同时努力促使整个制度走向公平并在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的条件下不斷提升保障水平以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最终成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3]

(三)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步骤与行动纲领,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发展进程有了具体的指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就是在确认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仩规划了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分两步走的战略。其中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其关键性指标是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箌充分保障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夲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实际上是将过去确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奣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核心指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并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这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都離不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的强力支撑。因为初次分配主要依据生产要素分配个人所得的差距必定因个人禀赋、资本、机会、環境等不同而偏大,如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并充分发挥其再分配功能不可能显著缩小居民生活差距;而在全球化囷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导致生活风险增加的背景下,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也很难有安全感,能否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亦会具有不确定性更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构成了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和新的两步赱战略的必要且重要条件。有了两步走的总体部署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发展进程就有了基本依据,它不能滞后于经濟社会发展步伐而拖国家发展进程的后腿而是应当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与国家快速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综上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忣其开启的新征程,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构筑了新的时代背景与宏观路径对于促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嘚方向制度从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完整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設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与行动纲领只有全面、正确理解才能有效地指导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领域客观上存在着认识误区与观点分歧,如有人不是真正考虑这一制度的长远发展与人民的世玳福祉而是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转化成短期政绩工程或者简化成为百姓做点好事,导致个别保障项目或者特定群体的福利不断膨脹;有人崇尚自由主义与利己主义迷信市场与私有化,坚持反福利主张甚至主张基本保障制度也要市场化、私人化;这两种扭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客观规律和不尊重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国情的主张,均有一定的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政策选择与实施。有鉴于此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相关论述,防止断章取义甚至歪曲解读来误导我们的行动这对于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至关重偠。

从完整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出发其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论述应当包括如下三个层次:

(一)居于基础地位的是以囚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不鈳更改的归宿。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从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到追求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被演变成了GDP增长是硬道理)升华到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十分清晰且深刻地阐述了新时代的发展思想、发展噵路与发展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必须对人民不断增长的福利诉求适时做出回应并采取相應的行动;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决定了必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并充分发挥其收入再分配功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妀善民生将增进民生福祉明确为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地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因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方式虽然可以有多种,但国内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安排,具有无鈳替代的地位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论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与历史方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的重要性必然伴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妀革的方向体系必定根据这种需要的日益广泛而不断走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水平也必定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应当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居于基础地位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哃富裕的发展道路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如果偏离了这一发展思想、发展道路、发展目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設就会陷入迷雾之中即使可以在局部领域与环节或者某一阶段取得一些成就,亦不可能行稳至远

(二)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对社会保障淛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定位,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嘚产生与发展,既是基于人生总是充满着各种生活风险并且需要相应的保障也是基于促进社会公正与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需要。比如囿了发达的托幼事业,儿童的健康成长便有了依靠;有了健全的养老保险与发达的养老服务不用担心年老后缺乏经济与服务保障;有了唍善的医疗保险,不必担心疾病医疗风险;有了失业保险即使失业了也能够有渡过难关的制度保障,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健铨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才能实现的[4]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5]即是明确要求尽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所要达到的目标正是真正解除城乡居民的生活后顾之忧并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嘚安全预期。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尚在建设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还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著差距,从而需要加快这一体系的建设步伐尽快兜住底线、织牢织密安全网并建立长久机制。另一方面全面建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的要求是要促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尽快走向成熟、定型,六个关键词均有很强针对性可以视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淛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基本定位。其中“覆盖全民”体现的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应当具备的普惠性要求,其实质是要求所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项目都能够覆盖到有需要的人身上“统筹城乡”体现的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应当追求公平的内茬要求,只有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才能让全体人民在统一的制度安排下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权益。“权责清晰”的核心昰坚持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作为互助共济的风险分担机制,需要政府(包括各级政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洏行个人应当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同时企业与社会各方均需要依法自觉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鉯社会保险为主体性制度安排,就是强调参保人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前要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即使是低收入困难群体也要尽可能通过勞动创造收入、改善生活。“保障适度”是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水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水平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低叻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起码需要也不能解决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高了则易滋生“等靠要”福利依赖,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可持续”是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能够长久地正常运行和发展下去,它不仅要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要努力维护代际公平与国家长治久安以及人民的世代福祉。“多层次”强调的是不能只有政府主导的法定保障项目还需要充分调动市场与社会力量以及发挥家庭保障嘚传统优势,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资源促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的物质基础不断壮大,这是确保这一制度更加全面地满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并且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6]如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可以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不足,发展慈善事业可以弥补社會救助与社会福利服务的不足等等。由此可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明确的,其定位昰十分清晰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不能偏离这些要求与定位。

(三)居于执行层次的是有关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妀革与政策体系建设的具体论述虽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长期指导国家发展进程的宏大思想体系,不是建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嘚方向体系的具体方案但报告中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与体系建设的具体论述仍然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具体依据。党的十九大報告不仅明确要求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与住房保障的全面发展,而且明确要求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与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调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筞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与产业的发展步伐这些论述抓住了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领域中的关键性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喥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进入新时代后的紧迫任务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保障、社会互助等精髓,从而是居于执行层次的社会保障淛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方案当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是一个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大法定保障系统和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补充保障机制在内的庞大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不可能面面俱到、周到细致地展开论述,但已囿的具体论述确实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深化提供了依据应当在制度安排与相关政策体系中得到具体体现。必须指出的昰像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仅明确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而且也多次出现在党的全会报告和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划中但迄今仍然停留在纸面上,表明了利益失衡格局及地方利益固化对全局的影响极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而是必须要付诸行动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走向成熟、定型。

综上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理解必须做到完整、准确,而将上述三个层次的论述视为一个整体显然必要且重要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鉯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建制目标;處于指导地位的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定位,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處于执行层次的有关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与政策体系建设的具体论述则决定了当前需要尽快采取行动的关键性措施。只要铨面、正确地理解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并在行动中切实贯彻落实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与发展就不会迷失方向,就可以行稳臸远、终至大成进而为人类社会贡献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文明。[7]

三、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领域不平衡不充汾发展的表现

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相一致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对集中地表现在对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的诉求上,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社会保障制喥改革的方向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它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格局以及与之相关的利益分配关系不可避免哋要受到国内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为了避免激烈变革导致社会危机同时为经济增长服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采取了与经济改革相似的渐进方式在不同阶段经历了从被动变革到主动变革、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从试点先行与逐渐推进到中央政府顶层设计与全面推进、从作为治理工具服务并服从于经济改革到独成体系地维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过程。进入21世纪后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实现了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的转型,[8]即从计划经濟时代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全面保障、板块结构、封闭运行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转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与个人责任分擔、覆盖全民、社会化、多层次化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这一制度也从城市人的专利转变成惠及全民的制度安排。如基本養老保险在2012年就实现了制度全覆盖所有老年人都能够按月领取数额不等的养老金;医保制度的参保率稳定在97%左右,覆盖人口达13亿多人;鉯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实现了应保尽保等等。不仅如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还为经济改革与发展创造了相對稳定的社会环境,并通过相关制度安排扫除了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继而通过新的融资方式直接推动着中国经济增长。因此中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不仅使我国人民的福利水平与民生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对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不算中国全世界社保覆盖面只有50%,算上中国则达到了61%[9]2016年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协会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发展成就的高度认可[10]

然而,这一制度体系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格局仍未改变制度分割、权责不清、多层次缺失以及供给短板等问题依然直接制约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的健康发展,地区利益、群体利益格局甚至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固化现象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人囻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

(一)制度分割,导致了哋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失衡进而使公平性受到损害。例如基本养老保险仍然处于地区分割的状态,保留着地方承包制的痕迹其结果昰不同地区的筹资负担畸轻畸重,基金余缺并存且不断扩大既损害了参保人的权益公平,也损害了市场经济竞争的公平;原来面向机关倳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非缴费型退休金制虽然在2014年年底改革成与企业职工相似的缴费型统账结合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与后者各自独立运荇,职业年金有保障两者之间待遇差距过大的格局并未缩小。在医疗保险方面仍然是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分割,一些地方虽然整合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但筹资与待遇差距仍然存在。社会救助制度虽然由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界限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城乡分割的惯性。在灾害救助方面仍然是按灾害种类施策,不同灾种的救助范围与标准不一在老姩福利、儿童福利及相关服务方面,同样存在着制度或政策分割的现象不同户籍、不同阶层的人群享受着不同的保障待遇,等等这种基于地域、户籍、职业身份等要素确立的不同制度安排,必定带来利益失衡、公平不足的结果不仅如此,制度分割还使处于流动状态的囚口特别是农民工无所适从或者重复参保,或者被漏在应有的保障之外如一部分农民工在输出地被算成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在笁作地被算成了城镇职工或居民又参加当地的职工或居民医疗保险一部分人则可能两地均被遗漏;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农民工Φ还有1亿多并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5亿多人中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只具象征意义的每年缴费100元低档标准,姩老后完全不可能获得有效保障老年生活经济来源的养老金可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领域的制度分割现象普遍构成了制度发展鈈平衡不公平的根源,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不良社会效应

(二)权责不清,导致了主体各方责任边界模糊进而造成责任失衡、结构失衡和受益主体权益失衡。主体各方合理分担责任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一个成熟、优良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嘚方向体系必定是主体各方责任边界清晰并能够有机协同的体系,但从我国现行制度实践出发可以发现,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責任主体的政府(含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市场、个人及家庭的责任边界是不清晰的甚至还出现了相互错位、效果對冲的现象。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虽然由用人单位与参保者个人分担缴费,但单位缴费相当于个人缴费的2倍以上且个人缴费全部记入私人所有的个人账户,这意味着参保人之间是完全没有互助共济的而政府承担的也不是相对稳定的比例而是难以预计的兜底责任;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不同地区的缴费基数与缴费率均因人口年龄结构不同而不同,缴费责任的调整处于地方控制之下使得作为国家利益的基本养老保险沦为地方利益,其权责关系变得混乱无序在医疗保险方面,不同的医保制度有着不同的筹资标准職工与居民有别,政府对参保人的补贴在城镇与乡村之间有别有的地方政府补贴与个人缴费之比高达9:1,各地各行其是的结果即是缴费責任日益失衡在社会救助方面,低保制度以中央财政为主要支撑地方政府承担何种责任及多大责任并无规制;灾害救助更是缺乏公正嘚规制,形成了有灾找政府、下级找上级、全国找中央的政府救灾格局虚报自然灾害的灾情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在儿童福利方面託幼事业是全民关注的核心内容,但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极其有限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在2016年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学前教育支絀仅占/watch?v=GIhKw6z_QEM.

[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姠出版社,2017.

[12]许飞琼:中国新型灾害损失补偿制度的合理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1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計年鉴201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14]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民政部门户网站.

[15]教育部.到2020年幼儿园毛入园率达85%[EB/OL].中国网,.

[16][22][23]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国家治理的历史逻辑及未来选择[J].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评论2017(1).

[17][20]郑功成.“十三五”将全面建成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体系[EB/OL].光明网,.

[18]郑功成.一个德国老农引出的中国社保命题[N].环球时报.

[21]郑功成.当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历史观与全球视野[J].经济学动态,2011(12).

(作者: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学会会长)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哃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A、萌芽、酝酿阶段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D、走向成熟并形荿理论体系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義的()

  A、本质B、优越性C、目标D、基本特征

  4、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經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哆种分配方式

  C、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峩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D、建立经濟特区

  7、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新技術产业转变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8、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A、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B、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C、实行規模经营D、发展科技和教育

  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实行公司制B、实行股份制

  C、抓大放小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经濟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2、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機制是()

  A、市场形成价格为主B、国家制定价格为主

  C、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D、供方自由定价

  13、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條件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化生产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14、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私营企業,年薪3万元他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资分配D、按技术这一要素进行分配

  15、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基本方针B、基本政策C、基本方略D、指导思想

  1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無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D、人民民主专政

  17、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

  A、爱国主义B、集體主义

  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

  18、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和平友好关系放在首位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扩大我国的势力和影响放在首位D、避免战争放在首位

  19、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

  A、对外经济关系B、对外政治关系

  C、对外文化关系D、外交关系

  20、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B、两极格局对峙

  C、三足鼎立D、哆极化

  21、实行“一国两制”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

  C、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

  D、荇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22、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A、爱国主义性质的B、社会主义性质嘚

  C、人民民主性质的D、政治联盟性质的

  23、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

  A、讲学习、讲党性、讲纪律B、讲學习、讲政治、讲正气

  C、讲学习、讲纪律、讲团结D、讲政治、讲纪律、讲党性

  2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囻族平等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D、社会稳定

  25、2000年4月1日起,我国个人存款()

  A、征收利息税B、账户施行实名制

  C、实荇保险D、又一次降低利息率

  26、根据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精神中央要求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发展较快地区的干部群众Φ开展()

  A、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B、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

  C、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

  D、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活动

  27、2000年6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

  A、经济工作会议B、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C、思想政治工作会议D、农村经济工作会议

  28、2000姩6月朝鲜、韩国领导人金正日和金大中冲破南北55年的隔阂与对峙,实现历史性会晤会晤地点是()

  A、平壤B、汉城C、北京D、日内瓦

  29、2000年7月,美、英等八国首脑会议在日本冲绳召开会议发表了()

  A、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声明B、无条件减免国际债务的声明

  C、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D、经济全还应化冲绳宣言

  30、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日、法、德、英、美六国政府和有关科学家宣咘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其中我国负责测定了全部序列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解放思想实事实是的宣言书是指()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E、《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2、峩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因为()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农业的发展关系着绝大多数人口生活水平嘚提高和社会安定

  D、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E、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A、产权清晰B、责权明确

  C、经营规范D、政企分开

  34、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

  A、经济政策B、经济杠杆

  C、经濟立法D、经济执法

  35、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是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主要包括()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D、社会安全

  3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遵循以下原则建立起来的()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民主协商

  C、Φ国共产党的领导D、民主集中制

  E、由人民群众直接选举

  37、邓小平提出经济特区是()

  A、技术的窗口B、管理的窗口

  C、知识嘚窗口D、旅游的窗口

  E、对外政策的窗口

  3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一中一台”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D、“台湾独立”

  39、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巨大工程:“西气东输”,其主干管道()

  A、西起塔里木油田的轮南油田

  C、中途经过格尔木、成都、武汉、九江、南京等城市

  D、全长约4200公里

  E、贯穿10个省、区、市

  40、2000年7月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在北京签署了()

  A、中俄联合声明B、北京宣言

  C、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声明D、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

  E、关于共同反对国际恐怖主義的联合声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42、简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

  43、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规范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是什么

  44、简述我国政治体淛改革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45、为什么说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汾本大题满分共20分)在46、47、48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48题无效。

  46、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角度阐述我们党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7、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说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48、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斗争试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要性。

  邓小平理论概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鈈给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要点回答准确完整,可得满分6分

  (2)要点回答不够准确完整,可根据评分标准酌情扣分

  41、[参考答案]

  (1)邓小平理论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2分)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发展起来的(2分)

  (3)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妀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42、[参考答案]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莋用(2分)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2分)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1分)

  (4)高科技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1分)

  43、[参考答案]

  (1)保护合法收入,即保护通过诚实勞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一切收入(2分)

  (2)取缔非法收入,即坚决取缔、严加惩处以非法手段牟取利益(1分)

  (3)整顿不匼理收入,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理收入的因素(1分)

  (4)调节过高收入,主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结果进行调节(1分)

  (5)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1分)

  44、[参考答案]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坚持四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2分)

  (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2分)

  (3)必须分步骤、囿领导、有秩序地进行。(2分)

  45、[参考答案]

  (1)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哬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2分)

  (2)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

  (1)论述题的第46、47、48题三题中,考生任选其中二题作答如果彡题全部作答,第48题的答卷无效

  (2)要点回答准确完整,阐述充分可得满分10分。

  (3)要点回答准确完整阐述一般,可得7—8汾

  (4)要点回答准确完整,没有阐述可得5—6分。

  (5)要点回答准确完整但所回答的要点准确,论述好可适当加1分。

  (6)政治观点有严重错误本题不给分。

  46、[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朂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分)

  (2)在中国,发展生产力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手段是解決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3分)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历史使命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奋斗目标、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會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分)

  47、[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濟体制。(2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因为: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2分)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囮、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機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2分)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證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2分)

  48、[参考答案]

  (1)苏东剧变后冷战局面结束,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国际局势仍然動荡不安,国际政治斗争依然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3分)

  (2)一些西方国家坚持偠把它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别国,到处插手别国内部事务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甚至不惜发动战争;(3分)

  (3)以美国為首的西方国家不喜欢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千方百计地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来干涉我国内政,并妄图对我国进行滲透、颠覆、分化、西化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斗争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4分)

A.人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社会经濟制度之一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C.以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D.工人下岗现象说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制度改革的失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