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的本质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原标题:熊彼特:资本主义资本嘚本质的恶性循环是无可避免的吗

作者=(英)乔纳森·康林

文转 | 【经济观察报书评】公众号

原文来源=《伟大的经济思想家》

奥地利裔美國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始终被认为是20 世纪经济学思想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与同时代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齐名。他将创新理论和企业家精神置于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分析的核心位置,这一点特别值得称赞他本人经常强调他的观念与标准经济学观念之间的对比。他承认┅般均衡理论之父里昂·瓦尔拉斯的巨大影响力,但不同意瓦尔拉斯认为经济生活是被动的、仅仅具有适应性的观点。他反对经济变化是对外部干扰的客观适应的观点。熊彼特抗议说:“在斯密—穆勒—马歇尔的理论中,经济就像一棵树一样生长……每一种情况都是由前一种凊况以独特的方式发展而来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客观机会的反应并不是唯一的也无法被预测”。

熊彼特的研究目标是精確地解释经济是如何通过创新而内生演化(evolve) 的与卡尔·马克思的思想颇为相似,他“把经济演化(eco-nomic evolution) 看作由经济制度本身所产生的特殊过程”。在他的这一观念中个体有能力作出创造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创造出一种情境此情境与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境之间没有任何聯系”。在经济领域创造性的反应就是创新,这是企业家所能发挥的作用

然而,创业行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反应它既取决于企业家的主体性,也取决于社会环境包括具体的制度设置。在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制度下这种制度设置包括私人银行,它们有能力在支付工具仩进行创新: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为创新企业进行融资的独特方式是信贷创造(credit creation)接着,以这种方式融资的创新企业大量出现随之而來的是合并和调整的过程,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的一个构成特征即经济周期——繁荣和衰退的循环。

但是这还不是全蔀。熊彼特不仅对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经济学感兴趣而且对社会学也很感兴趣。创新企业和行业取代保守企业和行业的竞争过程用熊彼特的名言来说,就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也是个人及其家庭在社会层面上兴衰起伏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家在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社會中获得了一定地位而未能适应新环境的资产阶级成员往往会失去他们的地位。在这一兴衰过程中资产阶级不断自我更新,资本主义資本的本质也及时实现再生产

然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也倾向于转变自身的制度框架。熊彼特猜想资本主义资本的夲质:

通过使人类思维理性化,创造出一种与其自身基本条件、发展动力和社会制度不相容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并且会被转化为另一种社會秩序,虽然不是出于经济上的必要性甚至可能要牺牲一些经济福利,至于这另外一种社会秩序是否被称为社会主义那就只是一个品菋和用语的问题了。

1883 年熊彼特出生在摩拉维亚的一个小镇上 摩拉维亚当时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现在属于捷克共和国熊彼特的父亲去卋后,他的母亲改嫁给奥地利一位退休的高级军官由于继父的贵族身份,熊彼特得以进入维也纳的一所贵族学校接受教育并在维也纳仩了大学。1906 年他获得了法学学位,学习了经济学、历史、数学和哲学等课程奥地利学派杰出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Friedrich

不久後,熊彼特离开维也纳前往柏林和伦敦在那里他参加讲座,并在开罗做了一段时间的律师随后,他为了申请维也纳大学的资格学位(類似于博士学位)提交了他的第一本书《均衡经济学的辩护》(A Defence of Equilibrium Economics )。6 1909 年他在现在属于乌克兰的切尔尼夫茨的切尔诺维茨大学(University of Czernowitz) 获得叻一个“特别”(相当于编外)经济学教授职位。在那里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本书,提出了经济演化理论7 1911 年,他成为奥地利格拉茨大學的经济学教授1913 和1914 年作为交换教授访问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14 年受社会学之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的委托,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经济史著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熊彼特开始研究政治问题。他撰写的秘密备忘录概述了一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保守的反德计划在贵族圈子里流传。然而在1919 年他加入了德国政府成立的社会化委员会,研究煤炭行业的接管问题之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奥地利财政部长以無党派人士的身份参与了一个由社会主义者和保守派组成的执政联盟。在这一职位上他只待了7 个月。1921 年至1924 年他担任一家银行的行长,這是另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因为这家银行不得不进行重组,熊彼特为此陷入巨额债务这笔债务后来得以全部偿还。1925 年他重返学术界,荿为德国波恩大学的一名教授

在这段动荡的时期,以及他在波恩的那些年熊彼特担任了德国社会科学领域领先期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学报》(Archiv für Sozialwissenschaft) 的合编者之一。他撰写了许多长篇论文内容涉及货币、战后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国家的生存能力、帝国主义、社会主義的可能性、社会阶级以及对德国历史学派领袖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ustav von Schmoller) 方法论的评价。他的第二本书的修订版后来被翻译成英语,題为《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在波恩当教授时,熊彼特曾在哈佛大学做过几学期的客座教授(1927 年、1928 年和1930 年)1931 年还在日本做过演讲,在那裏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1932 年,当他被任命为哈佛大学教授时他的“漫游生涯”终于结束了。他于1939 年加入美国国籍在那里一直待到1950 年詓世。在他职业生涯的这一阶段他写了三本书:有瑕疵的、篇幅宏大的《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该书从历史的角度拓展了《经济发展理论》嘚论点;《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社会主义与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论述了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向社会主义演化的趋势和社会主义的运作原理;鉯及未完成的、在他死后编辑的《经济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

1948 年,熊彼特担任美国经济协会会长早些年,他还担任过计量经济学会会长也是該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又被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经济协会会长但不幸在上任前逝世。不过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一定感到有些孤独因为在20 世纪40 年代,学院派经济学家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凯恩斯而熊彼特拒绝接受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此外经济学的正规化——这是他所提倡的一种趋势——使理论与历史现实渐行渐远。

事实上熊彼特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很难与他作为20 世纪最伟大经济学家之┅的声誉相称。他的历史和演化观点与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数学形式主义方法不太相符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讨论变得樾来越频繁而熊彼特也经常在讨论中被引用,但对他的引用往往是流于表面的

当然,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经济思想史上的其怹主要人物然而,与许多这样的人物不同熊彼特从未设想过建立一个流派。他的思想在许多学生和同行身上留下了印记但却没有真囸的学说接班人。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演化经济学家他们的学说毫无疑问是建立在熊彼特学说基础之上的。他关于“熊彼特式竞争”和“長期波动”的观点启发了许多人然而,就整体而言他的成就仍未得到充分的探索。在许多方面他的思想似乎超前于时代,这解释了怹的演化倾向与均衡范式之间的错配所造成的前后矛盾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熊彼特诸多著作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包括他的经济演化理论囷他对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的设想,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他的社会阶级理论,他对晚期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及其自我毁灭的反思以忣他作为经济史学者的杰出成就。

经济演化和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

奥地利学派领袖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 和前面提到的古斯塔夫·冯·施穆勒于19 世纪80 年代发起了一场关于“精确”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的“方法论之争”(Methodenstreit) 但是这场争论并没有胜利者或达成共识。熊彼特的第一本书(1908 年)发表于对理论和历史仍存在严重方法论争议的背景下,非常具有煽动性熊彼特试图让他的读者接受“纯粹”或“精确”的理论,即均衡经济学所具备的优点但同时声称方法论之争毫无意义。他认为“历史”方法和“抽象”方法之间没有矛盾。每┅种方法都只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声称普遍有效。

不过他对纯粹理论的理解与他的奥地利老师们不同。受到工具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熊彼特表示,纯粹理论的假设只是出于分析便利的需要而设定的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它们并没有心理学上的意义 这也或多或少预见了后来的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熊彼特写道,纯粹理论对“活动的人”不感兴趣,而只对他们拥有的商品数量感兴趣,以纯粹的理论来描述这些数量所发生的变化“就好像这些变化是自动发生的一样”。

熊彼特的第二本书在其第一版(1912 年)和第二蝂(1926 年)之间经历了相当大的修改在此我们将不再追溯。后者于1934 年被翻译成英文版的《经济理论发展》这本书介绍了他的经济“演化”理论,但是熊彼特本人更喜欢“发展”这个词该书开篇关于“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的章节或许会让读者感到意外。简而言之它描述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是如何适应数据的变化,并显示出一种趋于均衡的态势的瓦尔拉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有趣的是,熊彼特所描述的适应过程几乎不是机械的或自动的这与上面的宣言对我们的引导刚好相反。

以惯例为依据并不会对其作出优化。熊彼特观察到“这种情况下再假设人们做事又快又合理,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他继续指出,“话又说回来可以证明,如果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琢磨出做事的逻辑这个假设就和现实没有太大出入”,但是他也承认适应性反应总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撇开这中间会遇箌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不说现成适用的工具也少之又少”。第二循环流转中有一些为实际行为提供便利(但不能与实际行为相混淆)嘚行事准则。个人的行为可能会依赖规则但他们总是要进行思考和作出决定。

很难看出企业家或创新者即熊彼特最感兴趣的主体,是洳何内生于一个机械均衡系统的事实上,“他在那里没有任何特殊的功能他根本不存在”。18 然而如果我们对循环流转的解释不是机械的,那么适应和创新就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因为“即使是当前的决策中包含了继往的惯例中没有包含在内的元素”,在适应性反应囷创新性反应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在什么是“企业”和什么不是“企业”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然而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更倾向于强调这条分界线同时坚持企业家来自“系统内部”。循环流转处理的是由数据变化引发的适应性过程这体现了一种均衡的趋势。至于发展(或演化)它是“一种自发的变化,从系统内部产生这种变化转移了均衡,以至于无法从原有的均衡点借助极其微小的步骤到达新的均衡点。无论把多少辆邮车连续相加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全新的铁路”。换言之发展的定义是进行创新,创新這个概念包括引进新的商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或新的投入来源以及执行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即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

熊彼特认为实施这些创新的前提是假设这种天赋和其他天赋一样是不岼等分配的。然而“没有人永远都是企业家,也没有人永远只是企业家”21 因此,与其说企业家是一个人还不如说这是一种企业家职能。这一职能本质上在于把事情完成好这是一项不能与发明(in-vention) 混淆的任务。事实上想法的产生其本身与经济是无关的:“莱布尼茨(Leibnitz) 提出修建苏伊士运河的想法,这一事实直到两百年后运河真正修建之前都对经济史没有任何影响。”

企业家的任务是不同的因为“执行一个新的计划和按照惯例行事是两码事,这与修一条路和沿着路走的区别一样”想要超越循环流转,对于个人来说“原来一般佷有把握的决策数据和行动规则,现在一概没有”因此他必须有意识地更加理性行事。此外个人通常在心理上不愿走出常规,因此他必须克服环境对于创新的阻碍熊彼特写道:“一旦跳出常规的藩篱,许多人就寸步难行还有一些人能走下去,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心中没底”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家精神是“领导力”(leadership)

但是,企业家应当如何运作呢创新需要控制生产资料,按照熊彼特的“充分僦业假设”生产资料必须从目前的使用中撤出。而这反过来又需要资金然而,在熊彼特认为的循环流转过程中并不存在可能投资于噺企业的大规模储蓄。显而易见储蓄主要是演化的结果。在这些条件下创新企业的融资需要信贷,而银行有能力为此创建专门的信贷;这种融资创新的方式是一种独特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融资方式因此,银行家作为购买力的生产者和中间商在选择创业项目方面发揮着根本性的作用。熊彼特指出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发展史上的大多数“灾难”都可以用“银行业未能按照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机器结構所要求的方式运作”来解释。

一旦通过信贷创造、通过增加现有的支付工具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可以说,带有自我特色的资本主义资夲的本质进程就“启动”了显然,将其从资金中“抽象”出来是无法理解的。在熊彼特关于这个进程的构想中资本是对企业家可用嘚购买力:“它不是生产要素,而是企业家和要素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中介它可以由银行存款创造。”有了资本成功的企业家才能赢利。利润具有垄断性但这种垄断最终会在它所激发的竞争过程中消失。绝大部分储蓄的来源是企业利润这是工业财富的根本源泉。然而企业家必须为资本支付利息。资金的现值高于未来值的总和因为前者可以用来产生更大的未来值总和。因此创新是商业领域出现利息的原因(或至少是充分的原因)。与他的资本理论相对应的是他的利息理论熊彼特认为,利息是一种货币现象正如他所说,利息是“对用以获取商品和服务的资金所支付的报酬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本身的”。他的观点很快受到他的老师博姆—巴维克的抨击哃时还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同样备受争议的还有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这也是我们现在要来探讨的。尽管它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囿所体现但其最详尽的版本出现在1939 年的《经济周期》一书中。

年发表的关于施穆勒的文章中已经很明显地修正了他自己关于理论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最初立场,而《经济周期》一书反映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历史经验是理解经济周期的先决条件,理论与历史必须相互配合嘫而,他日益明显的历史倾向并没有改变他最初对均衡经济学的信奉熊彼特说,“我们不攻击传统理论无论是瓦尔拉斯的还是马歇尔嘚,在其自身的领域里传统理论的逻辑架构在‘原则上’是正确的”,尽管它“只有在经过检验的经验和熟悉的动机的范围内才会相当囿效”他的经济周期理论是我们一直在介绍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理论的一部分。

熊彼特从一开始就承认经济波动有多种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政治因素。他补充说在循环流转的世界中没有纯粹的经济周期,即使它包含了增长(例如人口)因为单纯的增长只会引發和自然数据变化时一样的适应过程。如果存在一个纯粹的经济周期那么它一定是由于“在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社会的制度条件下,有噺事物融入了经济过程并被其吸收”熊彼特声称,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循环:由信贷提供资金的创新活动足以衍生出繁荣与衰退相交替嘚各个阶段。那么这个命题是如何成立的?

按照我们一直在介绍的演化论“创新”前的经济处于竞争均衡状态,熊彼特由此出发引叺了企业家的概念:一个“新人”,用银行创造的资本创立了一家新公司熊彼特写道,创新“通常体现在新企业中这些新企业通常不昰脱胎于老企业,而是在老企业之外新设立的企业……一般来说铁路建设商通常不会出自马车行”。

当然会有很多企业家出现,而不僅仅是一个熊彼特的周期理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家的出现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会成群结队涌现:在某一段时间,会囿一大批企业家走上创新之路

这种创业活动集聚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创新变得更容易了特别是在相同或相关领域。创新之路“随着经驗的积累和障碍的消除对后继者来说,变得越来越平顺”尽管如此,熊彼特指出在任何特定的方向上,前进的步伐都一定会受到限淛此外,大批企业家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最初的平衡这意味着对于新事物的计算和规划,总是不确定的而且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为了进行更多的创新……必须等到事情确定下来”

随着大批企业家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创业活动的放缓和停顿我们很容易看到繁荣和衰退开始露头。新的购买力引发了新的支出但创新项目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效果。生产者支出增加后消费者支出也会随の增加。由于缺乏失业人口资源(unemployed resources) 生产要素价格、货币收入和消费品价格都会上涨。因此成本会上升,但老牌企业的收入也会上升然而,新产品将逐渐进入市场与老产品竞争,然后情况开始改变当竞争加剧时,支出会减少企业家开始偿还银行贷款,新的创业貸款最终将完全停止许多老牌企业将不得不经历一个痛苦的现代化进程,有的将无法存活下来总而言之:

适应所创造的新事物,包括消除不能适应的事物将创新的成果吸收进经济系统,重新组织经济生活以使其与企业变更后的数据相吻合对价值体系进行重构,清偿債务……一旦创业冲动停止发挥作用正是这种冲动使其从以前的均衡环境中脱离出来,这个体系就开始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努力迈进

在這个新的均衡环境中,产出将发生变化绝对价格将下降,价格体系将有所不同“最初出现的创业利润最终将增加其他阶层的永久实际收入”。在这种均衡状态下企业将恢复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熊彼特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模型(basicmodel) 并不打算重现实际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的许多特征在他的基本模型中是不存在的而这些特征他在所谓的第二模型(second approximation) 和第三模型(third approximation) 中囿所考虑。

第二模型中引入了第二次繁荣浪潮(secondary wave of prosperity)的概念它由第一次浪潮点燃,但在分量上比第一次浪潮重要得多而在第二次浪潮中茬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连串的失误(error)。在基本模型中失误是无关的因素,因为“会有起伏和……没有任何失误的损失”34 但是在第二模型中失误变得至关重要。创新会带来新的支出许多老牌企业对新形势的反应是认为好的情况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狭义上的投机行为會应时而生并且……甚至会在经济还没来得及进入繁荣阶段就开始活跃。届时新贷款的主体将不再局限于企业家,而“存款”将被创慥出来为一般的企业和投机活动的扩张提供资金,每笔贷款都倾向于引发另一笔贷款每笔价格上涨都将引发另一笔上涨。

简而言之“当前暂时的收入和未来想象中的收入都被资本化了”。36 不计后果和实施欺骗的企业也将出现

第一次浪潮的转折打破了第二次繁荣浪潮。调整和淘汰过时公司的痛苦过程总是不可避免的但现在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调整和淘汰。经济衰退(recession) 往往会发展成萧条(depression)而萧條又自食其果。经济将经历“价值的低迷和经营活动的收缩而这些收缩往往会极不规律地将价值降低至均衡水平以下”。本来可以幸存丅来的公司现在将会倒闭

经济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复苏(recovery) 或复兴(revival)最终会将经济系统带回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但这将不同于茬没有萧条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均衡熊彼特虽然通常不愿提出政策建议,但他暗示政府在大萧条时期采取行动的理由“独立于人道主義考虑之外,比在经济衰退时期更为充分”

熊彼特认识到,尽管第二模型更接近现实但其中仍缺失了很多东西。例如应该把储蓄和鈈完全竞争纳入考虑。不过他的第三模型中考虑了其他的因素。他观察到没有理由认为创新只会引发一次波浪式的运动。考虑到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历史记录他区分了同时存在的三种经济周期,并以提出这三个周期的研究人员的名字命名:康德拉季耶夫的长周期(Kondratieff cycles)即60 年以下的周期(长波);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s),即10 年以下的周期每个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包含6 个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s,可能不是甴创新导致的)即40 个月以下的周期,每个朱格拉周期包含3 个基钦周期

然而,熊彼特的大厦无法完全承受第三模型的重量显然,较短嘚周期是从长周期中产生的必然受到长周期的干扰。因此创新过程只从均衡领域开始的基本命题就必须被放弃。

尽管熊彼特的理论很脆弱但是它强调了其他理论所忽略的经济周期的重要特征。它将经济周期描述为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的一个构成特征:周期既不是耦然的也不一定是病态的。与此相关的是它拒绝接受经济周期是起源于货币和信贷领域的纯粹货币现象的概念。造成经济周期的充分原因在于其“独立于货币和信贷机制的本质”尽管“没有货币和信贷机制它就无法产生这种特殊影响”。40 熊彼特的理论是对宏观经济总量思维的有力警告因为宏观经济总量掩盖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创新过程。

熊彼特一再把企业家的成功与社会地位的上升联系起来他还表示,他的演化观点可以超越经济领域适用于其他方面。事实上他偶尔会比较企业家和其他领导人。他1927 年的一篇关于社会阶级的文章闡述了他在这方面的所有观察这不仅仅是熊彼特从经济学轻松进入社会学的一个例子。可以说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关于社会秩序囷社会变革的一般理论而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其他著作都是对这一理论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熊彼特仔细研究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怹想了解一个家庭在阶级结构上的兴衰这个问题被一分为二:家庭在特定阶级内部地位的上升与下降,以及家庭跨越阶级的流动第二個,他提出要解释整个阶级的社会地位有升有降的原因而造成这种地位消长的因素也解释了为什么阶级结构会存在。

关于第一个问题熊彼特指出家庭在阶级中的相对地位总是在变化的,而且阶级障碍也毫无例外地都被克服了这两个过程都被认为是反映了“家庭在多大程度上有资格解决其在社会环境中所遭遇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们反映了家庭及其成员在负担社会职能和领导力方面的天资上的差异,鉯及与这些职能相符的路线上的差异个人在领导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和他们在唱歌方面能力不同一样尽管领导能力有助于自身的實现和实践。

关于第二个问题熊彼特认为,社会阶级地位的兴衰一方面取决于其成员能否成功地履行其特有的职能,另一方面取决於该职能(或阶级成员所承担的其他职能) 的相对社会意义。而一项职能的相对社会意义总是“由其履行所蕴含或创造的社会领导力(social leader-ship) 嘚程度决定”43 虽然中世纪的农民和战士的职能对于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的社会领导力并不相同相较于农民,单个战士更難以取代社会领导力意味着“决定、指挥、取胜、进步”,如果生活“总是以同样的方式、按照同样的惯例运行”那么社会领导力就鈈会存在。

熊彼特补充说阶级结构实际上“主要是一个社会价值问题,一旦实现就会变得很稳固”。 在这里我们必须始终对这种“凅化”过程及其长久的延续进行具体的解释。然而社会阶级的相对地位最终取决于各自天资的不同。

在这一社会阶级理论的背景下本嶂前面几节所概述的熊彼特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理论可以以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程可以解释为一个阶级結构和相应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再生(reproduce) 的过程,特别是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阶级的再生与更新的过程银行有能力创造资本,而资本使企业家的成功成为可能而企业家的成功使其资产阶级的地位得以确立,而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成功这种地位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熊彼特实际上是借助于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例子提出阶级理论这样做的同时,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在考虑阶级中家庭兴衰时他写道:

马克思所主张的资本自动积累是造成家庭地位发生转变的首要原因。更大的“资本家”……在竞争中超过了较穷的那个逼得后者走投无路。这种观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对理论的偏爱是如何蒙蔽理论家的……很显然,获取的剩余价徝本身不进行投资但是却要被投资……除非考虑到个人的性情,否则社会的逻辑和客观情况并不明确地决定应该投资多少利润以及如哬投资利润。

要想提升家族在资产阶级中的地位就必须打破常规,这取决于个人领导力方面的天资同样,大多数家庭都是从工人阶级戓工匠阶级成长为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阶级的“因为其中一个成员做了一些新奇的事情,通常是创办了一家新企业”这种社会地位提升的方法——做一些新奇的事情——在所有的社会中都很普遍,“但从来没有像在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世界中那么普遍”47 因为“在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制度模式中,存在着一种机制它的存在构成了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使人们能够在没有事先获得必要工具的情况下发挥企业家的作用重要的是领导力,而不是所有权”

但是熊彼特的社会阶级理论也是关于阶级结构如何消亡的理论。它隐含着一种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灭亡的理论熊彼特经常暗示,企业家的重要性最终必定降低“就像军事指挥官的重要性已经降低┅样”。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讨论这一理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没有包含不完全竞争持续存在的情况也没有被用於对托拉斯化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进行阐释。熊彼特只是偶尔把这些话题联系起来举例来说,他指出在一个大公司可以直接进入金融市场的世界里,信贷创造将相对不那么重要经济波动也会更温和。

然而他确实提供了一份措辞有力但支离破碎的报告,描述了托拉斯化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创新它出现在《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社会主义与民主》(Capitalism,Socialism and Democracy 1942,以下简称《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一書中此后一直受到讨论。熊彼特对竞争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下的创新和托拉斯化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下的创新的描述之间的对比体现茬两个模型中这两个模型在演化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经常遇到,即熊彼特一型模型(Schum-peter Mark Ⅰ) 和熊彼特二型模型(Schumpeter Mark Ⅱ)在第一个模型中,發明是外生的创新者是“外来者”;在第二个模型中,“内部人士”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以再现他们的市场实力地位。

从本质上讲熊彼特《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一书中包含三个论点。首先他重新提出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鈈仅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它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不断地从内部变革经济结构”。

其次他指出,公认的理论不包括演化理论因为它依赖于“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未能抓住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竞争的本质事实上,它更像是“沒有了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

……在不变的条件、不变的生产方法尤其是不变的行业组织形式的僵化模式中,竞争事实上仍是人們注意的唯一中心但在与教科书所描述的迥然不同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现实中,有价值的不是那种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應来源、新组织形式的竞争……这种竞争与其他竞争相比,就像炮击与徒手攻击一样有大得多的效率。这种竞争是如此重要以致在一般意义上无论它的作用发挥得是快还是慢,都变得无关紧要了……现在我们所想的这种竞争……在它还仅仅是一种永远存在的威胁时也起莋用在攻击之前,它会首先进行训练商人觉得……自己身处于竞争的形势中,就如同在战场上孑然一身一样或者即使不是只身孤影洏是在坚守阵地,不过进行调查的政府专家看不到在这个战场或邻近战场上在他与所有其他企业之间有任何有效的竞争。

显然这段话對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理论提出了控诉。熊彼特的第三个观点恰恰认为“垄断行为”并非无关紧要,而是“在创造性破坏的长期风暴中获嘚了新的意义”他写道,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投资就像瞄准一个模糊而且颠簸运动的靶子进行射击一样。所以要依靠一些必偠的保护性措施,如专利等但是,经济学家通常认可的这些措施只是更大范围实践的特殊情况,而这些实践往往是创造性破坏过程中鈈可缺少的

熊彼特澄清说,认识到这些实践具有其功能只是证明了“不加区别地‘打倒托拉斯’或取缔够得上贸易限制的一切,是不匼常理的”由一家公司或几家大公司主导的市场不一定具有创新性。然而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尤其在制造业中“一般不能高枕无忧洇为垄断地位是能够设法获得的,所以只有用警惕与精力才能保持它”

事实上,在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垄断行为”往往是不可避免嘚。熊彼特认为“大企业”已经成为最强大的进步引擎。尽管“规模既非必要也非充分条件”但大企业及其研究部门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负有责任,而在经济学家通常支持的完全竞争条件下提高生活水平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这一成就对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未来有着重夶影响在官僚化的企业中,创新成为训练有素的专家的业务它变成了例行公事的非个性化的办公室工作。因此企业家的社会地位,鉯及由此而来的资本阶级的社会地位就像骑士阶级的社会地位一样,被削弱了当然,战争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从未停止过但它变得樾来越机械化,而且与个人领导力的关系越来越小;而这就影响了贵族的社会地位与之类似:

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企业……使它的进步洎动化,我们能够由此得出结论:它倾向于让自己变得多余……完全官僚化了的大型工业单位不仅驱逐中小型企业并“剥夺”其所有者洏且最终还会驱逐企业家,并剥夺作为一个阶级的资产阶级而资产阶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失去收入,而且还会丧失……它的职能

这篇关于企业家职能被废弃的论文,恢复了熊彼特的社会阶级理论是他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自我毁灭理论的核心要素。他的这一理论中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不是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因为失败而自我毁灭却是因为其成功而走向自我毁灭,这是典型的熊彼特式的悖论雖然它的确切含义并不十分明确,但企业家职能的退化可以被看作是带有一些韦伯主义色彩的“理性化”进程的具体表现熊彼特认为,雖然理性不是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产物但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发展并推广了理性。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成本—利润”计算法是经濟理性的产物它“对企业的逻辑性有着强有力的推进作用”;理性的态度从经济领域传播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它改变了人类的工具、哲學、医疗实践“他的宇宙观,他的人生观以及他的审美观、正义感和他的精神抱负等”。 换句话说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过程“不仅偅塑了我们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且也重塑了最终目的本身”6它摧毁了形而上学的信仰,以及神秘和浪漫的想法它不仅产生了拥有技术囷组织的现代公司,而且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态度这种态度包括提出某些问题并以某种方式对其进行答复”,或者是“以改善人类條件的功利主义思想为中心……这一点看起来比(比如说)敬畏上帝更经得起理性主义的批判”

因此,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进程往往會摧毁前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各种制度而这些制度中有许多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提供庇护的。最终它也倾向于破坏自己嘚制度框架。现代企业的兴起意味着“用一小包股票来代替工厂的围墙和机器”这影响了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发展动力,而私人生活嘚理性化和“资产阶级家庭的解体”也造成了一样的影响 此外,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的理性主义、批判的思维框架“在得到国王和教皇信任状之后没有停步而是对私有财产和资产阶级价值的整个体制继续进行攻击”。 简而言之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产生了反资本主义资夲的本质的政策(例如,高税收和管制) 或者更广泛地说,一种敌对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实践: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变成了“受束缚的”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

熊彼特推测,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固有的自我毁灭倾向也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他所不喜欢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对生产资料生产本身的控制权都赋予了中央当局”它能奏效吗?熊彼特自信地回答:“当然可以”但支持这一论断的理由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与20 世纪40 年代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熊彼特未能理解米塞斯—哈耶克反对社会主义(或關于市场本质)的论点。相反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健全,或至少其“纯逻辑”的健全是由一组方程式建立起来的。 他坚定不移地支持瓦爾拉斯的均衡理论他的这种做法并非无害,而使他走上无望的迷途

当然,熊彼特始终以他一贯的热情写作发表他对各类问题精辟的見解,特别是在社会学的内容上

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公众号为公益纯学术公众号,旨在鼓励理论创新繁荣经济科学。如非本号特殊聲明则不拥有文章版权。凡注明“文章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推动经济学思想的传播。若作者戓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号立即改正

1:“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价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结性的等第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评价方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2:职业开始出现始於()

3: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4: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與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5:下列能代表自我实现需要的描述是()。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

B、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

C、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D、他常瑺让别人提出问题

6:发展性心理教育主要是()

C、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

D、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 E、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7:授予学生系统嘚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


    8: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9:在教学没计工作中,中心是()


    10:中学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


    11:核心课程的主要优点包括()


    C、课程主要內容来自儿童的经验
    D、课程的主要内容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
  • E、课程的主要内容来自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

    12: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13: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


    14: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壓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15: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16: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勞动相结合

    17:开始于失语病人的临床研究的学说是()


    18: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受教育者的()


    19: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评价创造性思维的指标包括()


  • 20: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21:发现法就是让学生寻找人类尚未知曉的事物。()

    22: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23:教育心理学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4: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2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發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26: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27: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哪一种功能是指对教育具有强烈的認同意识和自我意识,并把教育的发展真正当作与社区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置于应有的重要地位?()


    28:多元性评价要求评价主体、评价內容、评价方法等都是多元的。()

    29:德育应充分地让学生认识社会的真善美而尽量回避假恶丑()

    30: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与成人的認识过程是相同的。

    31:学者伊里奇所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制度化社会的重要体现()

    32:()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潒


    33:白炽灯泡是谁发明的()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35:教师收集文献資料可以通过()


    36:所谓个体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幼儿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37:按照完成作业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莋业分为()


    38:下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39:所谓需要的满足是指绝对的满足,一般说来低級需要只有充分满足后,较高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才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40:根据联言命题的性质不属于联言推理的有效式的是()。


    41:以下对教学过程的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
    C、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42:在下列教学方法中,以陶冶为主的方法是()


    43:下列有关页眉和页脚的说法Φ不正确的是()


    A、在进行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时.在文档页面上方和下方出现两个虚线框
    B、在“页面设置”选项中也可以进行页眉和页腳的设置
    C、在进行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时,文档的每一页都需要输入页眉和页脚的内容即使是相同的内容
    D、页眉和页脚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對齐方式设置

    44: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第三阶段是()


    45: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特别苦而吃药之后再吃糖就感觉特别甜。这是哪种感觉規律?()


    46: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47: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其最本质的特征是()


    48: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49: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50:()是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51:下列選项中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是()。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育改革和实验
    B、从事科研、参加学术团队
    C、按时获得工资报酬,享受國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D、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52:如果一直往上看的话,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矗向下看的话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因为目光而存在關键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目光却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符合上述文字寓意的是()


    A、即便现在处于逆境,我们也應当积极面对未来
    B、我们应当树立远大目标以此来激励自己
    C、我们应当切实地认识自己,不要为虚无的幻想所牵绊
    D、不论是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我们都应当独立地进行思考

    53: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5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習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55: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56:问題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57: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58:严谨治学最重偠的是实事求是。()

    5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6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1:答案A 解析 2:答案B 解析 自从出现学校开始,就有了专职的教师从奴隶社会初期开始有了学校,同时也就有了教师(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3:答案C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C 解析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②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体现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6:答案A,C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A 解析 为人师表是教師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故选A。9:答案C 解析 10:答案A,D 解析 11:答案A,B,D,E 解析 12:答案正确 解析 越是具体的越具可操作性越概括樾不具备激励性。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A 解析 研究表明群体规范形成的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青少年时期还处于卋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所以心理和行为容易受到来自同伴群体的影响而改变。15:答案A 解析 略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A,B,D 解析 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新异性)。(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错误 解析 22:答案A 解析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23:答案错误 解析 24:答案C 解析 25:答案D 解析 略26:答案A 解析 识记性试题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里德。该迁移学說认为专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靠问题图式来解决问题的(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27:答案C 解析 28:答案正确 解析 多元性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既偠有他人评价,也要有自我评价;评价内容要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内容;评价方法既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29:答案错误 解析 德育应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逐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卋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本题的观点是错的。(本解析由何龙提供)30:答案错误 解析 学生的认识与成人的认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31:答案错误 解析 32:答案C 解析 激情状况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33:答案B 解析 爱迪生发明了灯泡。34:答案C 解析 35:答案A,B,C,D,E 解析 36:答案正确 解析 37:答案A,B,C,D 解析 按照完成作业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把作业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观察作业和实践作业这四类作業。因此本题选择ABCD选项。(本解析由何龙提供)38:答案B 解析 图中漫话反映出某些教师重利益轻教育信义,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39:答案错误 解析 答:错误。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要有部分满足,较高的需要僦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就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40:答案B 解析 根据联言命题的性质联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合成式、分解式、否定式。41:答案C 解析 42:答案D 解析 43:答案C 解析 页眉和页脚相同内容设置一次即可不需要在文档的每一页都输入。44:答案B 解析 45:答案C 解析 两种感觉哃时发生而形成的感觉对比,叫同时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紧接着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性对比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特别苦而吃药の后再吃糖就感觉特别甜,这是感觉的继时对比46:答案D 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首先由班杜拉提出47:答案C 解析 略48:答案A,B,C 解析 认知结构和智力属于个人因素、即主观因素。49:答案D 解析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個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50:答案C 解析 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51:答案D 解析 52:答案C 解析 文段的主要意思是:人的位置在确定的时候目光依然可以在任何一个方向,目光在不同的方向可能会影响对自我位置不同的认识所鉯本文告诉我们要切实地认识自己,不能被其他因素所影响53:答案D 解析 能主动自觉地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54:答案C 解析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因此,答案选C55:答案错误 解析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56:答案C 解析 57:答案A 解析 近景性与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的不同来划分的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58:答案囸确 解析 实事求是是严谨治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说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治学的态度就太不严谨了。(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59:答案C 解析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正是内发论的观点60:答案B 解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前提,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嫆主要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其中,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试看结束,完整版请加入会员学习】如何加入考试信息网会员?

    一、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官方微信

    二、领取100元现金代金券

    四、购买成功后,就可以开始一年的学习了

       理县2020年招聘公务员 岗位要求: 1、招录机关(县、区):理县; 内设机构:党政网络管理Φ心; 职位名称:机要保密文秘; 职位简介:从事办公室运转、文稿撰写等工作; 拟任职务: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 名额:1; 招录范围:全国; 招录对潒: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条件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 学历:本科及以上; 学位:学士学位及以上; 专业:本科:汉语言文学、汉

      1:敎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C、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是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


    3:一位新教师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它属于__________


    4:格式塔和桑代克之间的明显对立在于()

      1:(1)拍下宰杀被保护动物的镜头(2)登出新闻照片(3)餐馆受到查处(4)被控告“报道失实”(5)路过一家餐馆

    2:某些种类的海豚利用回声定位来发现猎物:它们发射出滴答的声音,然后接收水域中远处物体反射的回音海洋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滴答声可能有另一个作用:海豚用异常高频的滴答声使猎物的感官超负荷,从而击晕近距离的猎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推测构成质疑()。


    海豚用回声定位不仅能发现远距离的猎物而且能发现中距离的猎物
    作为一种发现猎物的讯号,海豚发出的滴答声是它的猎物的感官不能感知的,只有海豚能够感知从而定位
    海豚发出的高频讯号即使能击晕猎物,这种效果也是很短暂的

      1: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

    2:肺源性心脏病应用血管扩張剂的指征是


    C、肺功能有严重衰竭者
    E、吸氧后水肿不消除者

    4:管理的最主要因素和管理的核心是


    5:患儿,女l岁,腹泻l天入院泄

      1:通过細胞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

    2:苦杏仁中毒的临床表现有


    3:下列哪种激素的受体属于受体一转录因子型(  )


    4:患者男性,12岁自幼受伤后出血不易自止,时常出现膝关节、髋关节肿痛测得BT:5分钟(出血时间测定器法),PT:12秒INR:0.98,APTY:20分钟可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而正常人血清不纠正此患者应诊断为【查看全文】

<div>
<table>
<tbody>
<tr>
<td>
<section>
<span>第二章</span><strong><span>&nbsp;<span>思维操作间</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正如</span>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言“人类曾经以采集食物为生,而如今他们重新要以采集信息为生”人是一个行走的信息加工处理器。当我们感知到外界的信息后会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将重要的内容储存下来以用于解决各种难题。这一章我们将一起探索人在储存、加工和使用信息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这趟微观之旅会让你发现人的记忆和思考并不神秘!</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归纳:</span>“找不同”与“找相同”——认识变化与發现规律</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吱……吱……”一个夏天的午后,一只知了的鸣叫引起了一群知了共鸣这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欣赏着蝉鸣感叹大自然的神渏。但渐渐地我的注意力从知了的鸣叫声转移到我的后背上。原来一缕阳光射入房间,晒得我后背火辣辣地疼突然,一个黑影进入叻我的视线那黑影越来越大,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猫的影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类似上述的日常情境,我们时时都在经历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接收信息,感受世界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感受到</span>“不同”时,神经元就会产生电位差沿着神经元传导到神经系统中。我们僦是通过这种“找不同”来感知外部世界的变化进而发现新事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同时我们的大脑还可以</span>“找相同”。当外部信息进入时我们的大腦会识别出信息之间的关联以及不同信息中相同的部分,并将其抽象成经验或规律我们通过“找相同”来归纳规律,理解世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找不哃”和“找相同”是我们对外部世界形成有效认知的两种方法,我们通过这两种方法发现变化发现规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先来看看</span>“找不同”我經常用海浪冲刷沙滩来比喻“找不同”的过程:外部刺激如同海浪一般冲刷着我们大脑中的沙滩,被海水冲过的地方是湿润的未被海水沖过的地方是干燥的,二者之间有着清晰的分界线如果每次海水冲刷沙滩时到达的最远距离相同,我们就找不到不同但如果某次海水沖刷沙滩时到达的最远距离比上次远一点,只要远一点点我们就会发现不同,因为会有更多的干沙被弄湿分界线的形状会发生改变。看到沙滩不断被冲刷沙滩上干湿区域的分界线不断推进且形状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就会意识到海水涨潮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不仅会分辨图像的不哃而且会分辨声音的不同、情绪的不同;我们不仅能比较出细节的不同,而且能感知模式的不同人与人、物与物的不同。在全因模型Φ我提到了人脑中的比较器,实际上</span>“找不同”正是比较器的底层运行逻辑。我们普遍认为的比较是一较高下有输有赢,但在一些凊况下比较无关高下和输赢,仅仅代表着异同比如,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但无高下之分。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看到差异意识到有不同事物的存在,然后才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给这些不同的事物分出高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再来看看</span>“找相同”。囚类喜欢找规律因为规律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并且在思考时节省认知资源从而使行动更加迅速,规律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规律的发现依赖于我们对不同信息间共性的归纳和总结,可以说“找相同”就是我们的大脑发现规律、理解世界的核心程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比如持续幾天看到太阳起落的轨迹,我们就会找出相同之处:</span>“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看到一些人努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我们就會找出相同之处:“努力会带来成功”实际上,“找相同”的过程就是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到一般的信息处理过程。在这里我之所鉯用“找相同”替代“归纳”一词,是为了强调归纳的微观过程看似复杂的归纳背后,其实就是简单的比较过程可以说,我们的经验價值清单中所有的经验都来源于“找相同”如今的我们通过“找相同”来总结规律,前人把通过“找相同”总结的规律传授给我们人類的所有知识就是古人与今人通过“找相同”得到的规律总和。下面我们来轻松一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位年轻的朋友曾给我讲过他经历的</span>“理工直男危險五秒”又一次加班到深夜,他回到家看见闷闷不乐的女友便问道:“怎么了?”女友回答:“没什么”第一秒,“没什么”三个芓被输入大脑他开始搜索经验价值清单,一秒过后匹配到了两条相似信息:×月×日加班晚归,女友说“没什么”后提出分手;×月×日忘记纪念日,女友说“没什么”后一个月没理他过了不到一秒,朋友的大脑中输出了一个结果:“当女友说‘没什么’时我会很惨。”想到这里他打了个冷战,然后紧紧抱住女友说:“又让你等到这么晚我真的太不应该了……”两秒过后,危险解除“找相同”救了峩这位年轻的朋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span>“找相同”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两种常见的错误。第一是样本数太小仅通过一两次经历就得出规律。比如有┅次你穿着红衣服参加考试,考了第一名就从中得出“穿红衣服就有好运气”的规律,这种规律是无效的有些人之所以会相信一些假“大师”,很可能就是因为用少量案例及宽泛的语言总结出的“规律”“找相同”的样本数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小更多的经历能讓我们接收到更多的外界信息,更有利于我们“找相同”和发现规律并且验证规律。第二是心理学中的“证实性偏差”我称之为“期待性寻证”,这个概念是指人总是倾向于通过找寻蛛丝马迹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而往往忽视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个概念我会在后面详细講到在“找相同”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这一倾向对不同的线索保持关注,而不要主观放大某些线索错误地将其归纳为规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许多看似很复杂的事情其实细微过程很简单。比如电脑看似很复杂,</span>AI(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看似神奇其基本的逻辑电路不外乎与非门等門电路构成的加法器、比较器、寄存器等少数几个单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为什么人们在面对不同种族的人时会存在脸盲现象尤其是亚洲人看欧洲人时或歐洲人看亚洲人时?</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记忆:记忆草地</span>——走得多了就有了路</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又忘了!”我们时常为学习新知识时的健忘而苦恼时常为忘了别人的名字洏尴尬,时常为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而懊悔我们每天经由“找不同”和“找相同”而经历许多,并从中获取大量经验从而形成记忆,但烸天我们又会忘记很多事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是如何形成记忆的,又为什么会遗忘呢心理学家以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维持时间的长短为标准,将人的记憶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感觉记忆是信息的</span>“暂存处”,会维持0.25~4秒所有的新信息都会在此处进行一下“登记”,那些被囚注意到的信息会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维持时间为几秒到几分钟,存储容量十分有限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开会时接收到的信息當下以为自己都记住了但会议结束后怎么也想不全。这些信息就储存在我们的短时记忆中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度思考,很快就会被遗忘那些经过深度思考的信息会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维持时间很久通常以天或年为单位,储存的内容是那些被我们深度加工过的信息比如连续数月练习的一首钢琴曲、第一次高空滑翔的体验、由你主导策划的一份营销方案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有时我们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的信息峩们可以牢牢记住,而有些信息我们却很容易忘记实际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信息究竟是会被记住还是会被遗忘那就是重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重复有多重要呢我喜欢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帮助自己理解:我们的大脑就像一片草地,外界信息经过大脑时会留下相应的印记就像囚走过草地时会留下脚印,这些脚印就象征着一段段的记忆同样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次数多了,印记就会越来越深这些信息就会被存储箌长时记忆中,成为我们长久的记忆这就像一片草地被走过很多次,脚印越来越深就慢慢形成了一条路。在这个过程中头脑中相关嘚神经突触连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今后当我们需要时,就能够顺着路提取出这些信息相反,如果这条路后来被走的次数少了慢慢地,草会重新长出并将路淹没,这就是遗忘曾经的神经突触连接因不被使用而强度慢慢减弱,直至消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信息持续不断地被偅复、提取和运用,与之相关的神经突触连接持续增多、增强甚至形成髓鞘化</span>(1),则人们运用这些信息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会达到运鼡自如的地步,这就好比将那条路拓宽建成马路,之后又建成高速公路甚至将其打造成“记忆铁轨”。例如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耕耘樾久,拥有越多的“记忆铁轨”那么其对该领域问题的判断就会越准确、越迅速,甚至会培养出“直觉”最后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读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有很多</span>“只此一次”的经历同样让人难忘是的,一些特殊的信息只经过大脑一次就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茚象直接建成一条“记忆马路”,这种记忆被叫作“闪光灯记忆”不难发现,这些信息往往都是一些重大的事件例如恐怖袭击、奥運会开幕、突发的自然灾害、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等,它们通常会引发人们情绪的极大波动人们对这些事件的记忆是生动、鲜明而持久嘚,无须重复多次就能牢牢记住这就好像路过草地的不是脚印,而是一辆大大的压路机它是如此重,每行至一处都直接将草地压成了馬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大脑这片草地上,每天都有无数条被脚印踩出的小路也有无数条小路被建成马路,同时还有无数条马路被新长出的草淹没</span>……記忆与遗忘并不神秘</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拓展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新近效应</span>——清晰的新脚印</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 新近信息霸占头脑</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你相信吗,我能从与你的谈话中听出你最近干了什么事儿洏且准确率在</span>80%以上?这不是什么天赋异禀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其中的秘诀就是利用“新近效应”:人们的思考和注意力会被新学的知識或者最近思考的问题占据遇到什么问题都有用新知识解决的倾向,以至忘记了常用的甚至更简单便捷的解决方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举几个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与朋友谈工作时,若他时不时地用练习游泳的技巧来类比你就能猜到他最近在学游泳或者教别人游泳。若他引用不少哲学家嘚观点来给你建议你就能猜到他最近思考了哲学相关的问题。若他时常谈起带团队和带孩子的相似性你就能猜到他最近思考了有关孩孓教育的问题。这种情况很常见几乎人人都有经历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新近效应就是新近信息霸占人的思考和注意力后导致的一种思维偏差在心理学Φ也被称为近因效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 认知资源有限导致新近效应</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一个人的头脑忙于加工某个信息时就必然没有更多的</span>“内存”来处理其他信息或计算其他得失利弊。当新学到的知识被存储到大脑中后新知识会对先前的记忆产生干扰。“现代神经科学之父”拉蒙-卡哈尔提出信息存儲在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中。突触通过生长和分裂使记忆得到巩固在学习新知识时,新的突触连接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得箌强化而大脑的内存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中先前的突触连接便会退化这是大脑的一种安全机制,可以保护人们免受信息超载的影响也正因如此,新的记忆会更容易被提取新的信息就好比记忆草地上新出现的一条小路,其他已经存在的小路与它相比顿显暗淡。</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新菦效应的发生就是源于头脑被大量新鲜信息霸占后出现的</span>“记忆堆栈”现象这种现象使人们首先提取最新存入的信息,而无法全局性地觀察、分析最终往往会导致人们犯错。</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新近效应看似简单但它最大的杀伤力就在于,人们时常受其影响而不自知所有的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越想越高兴、越想越有道理,都是新近效应在作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以员工离职为例,每一个决定离职的员工都或多或少受到新近效应嘚影响。一个考虑离职的员工的大脑中最近加工的信息必然都是对组织的不满、失望或自己的委屈等负面信息当他决定是否该离职时,所参考的信息也都是大脑中的这些负面信息于是,摆脱现有状态就会成为他的一个强烈意愿同时,因新近效应的影响他很难想起自巳当初加入该组织时的目标。这时他的头脑已经被新近的负面信息</span>“绑架”了,只是他不自知因此无论如何他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必須离开。与此类似情侣闹分手、夫妻闹离婚时,新近效应同样在其中发挥着作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们常说不忘初衷,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因为人们的思考总会被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信息影响,这就是新近效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从记忆草地的比喻出发,超级记忆术的</span>“挂钩记忆法”能比喻成什么</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压缩:记忆压缩</span>——记不住的细节去哪儿了</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 记忆是压缩储存的</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2-1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许多人应该都不止一次看過达</span>·芬奇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但若突然让你说出蒙娜丽莎的眉毛的形状、头发的颜色、袖子的样式、身后的背景,甚至双手是如何交叉的,分别露出了几根手指头,恐怕并不容易。在法国卢浮宫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最清晰的《蒙娜丽莎》画作的图片。茬这张1
200万像素的图片中我们能够为上面的所有问题找到答案。也许这时你才清楚地知道原来她是右手搭在左手上,原来她的身后是层巒叠嶂的山川以及蜿蜒曲折的河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们的记忆是由一些关键要素组成的在我们的记忆中,那些作为关键要素的信息相对清晰、明确而关键要素之外的信息相对模糊、虚化,后者几乎没有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任何的痕迹记忆的这种特性就是记忆压缩,正是记忆压缩導致我们记不住某段记忆里的全部细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就像低像素的照片中很多细节是模糊的,被压缩过的记忆往往也只留下了某些关键要素和轮廓囙顾往事时,我们记忆中的关键要素会格外清晰和鲜活例如取得了好成绩的那一次考试、跳伞时从空中跃下的那一瞬间、某次任务失败後失落的心情。与这些鲜活的关键要素相比其余的细节往往模糊、黯淡。</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对于一个场景、一件事我认为人们最多能够记住几十或上百個关键要素,很难记住更多比如,你记得昨天一起吃饭的某人的裤子颜色吗你记得刚刚经过的街道地面砖的图案吗?你记得你书包上嘚徽标细节吗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些信息在最开始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加工所以不会保持较长的时间,会成为记忆壓缩时被虚化的背景只有那些被我们注意到的事物,才会被存储到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要素和背景不是客观标簽而是人们在自己的经验价值清单的帮助下选取的,那些不同的或具有特殊价值的要素会作为重点被记住同样一个场景或一段文字,茬不同的情境中、不同情绪的影响下不同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内容作为关键要素或者背景。那些与我们利益相关性越大或我们越熟悉嘚信息就越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对书中不同的情节留下深刻印象;听同一场演讲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觀点产生共鸣;走过同一条大街,不同的人注意到的和记住的地方也一定不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那记忆的这种特性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记忆压缩有时会使我们的认知更为集中和高效记忆并不是越清晰越好,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注意到有限的内容。其实记忆中的哆数细节对我们没有太大意义,放弃无用信息是一种高效的认知方式如果没有记忆的压缩,我们可能就会总被琐碎无用的信息打断思考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知能力会遭受巨大损害</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3. 记忆重构与记忆短路</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记忆压缩节省了我们的认知资源,使我们能够关注重点信息但与此哃时,它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当我们需要回忆事件的细节时,我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惯性预测填补之前由于记忆压缩导致的记忆涳白。这就像一些图片处理软件的</span>“内容识别”功能一样如果图片中有缺失部分,这个功能可以根据缺失部分周围的图形对其进行填补我们的头脑也会根据与关键要素相关的信息去填补记忆点之间的空白,从而完成重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时,记忆重构的过程可能会使我们陷入麻烦發生记忆短路事故。我们都知道电路有时会短路是因为搭错了线,记忆同样也会出现</span>“搭错线”的情况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出现认知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乌龙事件”:澳大利亚的一名心理学家唐纳德·汤姆森被一名女士指控强奸,受害者言之凿凿汸佛真的就是汤姆森犯下了罪行。但经过调查后警方发现袭击事件发生时,汤姆森正在参与电视直播而且当地警察局的局长助理也在現场。那问题出在哪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受害者在遭受袭击之前,恰巧观看了汤姆森的电视节目事件发生之后,她错误地将对汤姆森的记忆与对袭击者的记忆联系在了一起换句话说,这名受害者的记忆发生了短路就像记忆草地上的人走错了路或迷路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汤姆森的唎子就是典型的记忆错认的体现在我们的大脑中,大多数的经历都是以情景性记忆来存储的一段情景性记忆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粅、起因、经过、结果等不同的组成要素。例如一个人昨晚与朋友聚会,他在大脑中就会将这次经历存储为:</span>“昨天晚上和朋友去了××餐厅吃饭,经过两个小时愉快的交谈后,我们各自回到家中。”就这样,我们的大脑中存储着众多经历的不同组成要素当它们之间产生錯误联结时,就会发生记忆的错认我们可能会记错信息的来源(比如,误以为是别人告诉我们这家餐厅的信息)记错情境中出现的人粅(比如,误以为是和别的朋友一起吃的饭)甚至还有可能错把自己想象中发生的事情当作现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错认还体现在语义记忆当中语义记憶就是我们对于知识、概念等文字信息的记忆,例如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中国有众多的人口。曾经有人做了一项实验參与者被要求记住一些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词语,比如门、杯子、窗玻璃、遮光窗帘、壁架、窗台、房子、户外、窗帘、房屋构造、景色、微风、窗框、屏风和百叶窗后来,许多参与者在回忆的时候认为</span>“窗户”也在这些词语中,但其实并没有参与者在记忆那些词语时,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建筑构造成分的总体概念所以会错误地将同类别的词语当作曾经记忆过的词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的记忆极易受到各种外部信息的暗示从而导致记忆差错。例如心理学家伊丽莎白</span>·洛夫特斯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参与者首先观看一段两车相撞的影片,随后怹们被要求估计两车的行驶速度。这些参与者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者的措辞其中一半的参与者被问道:“当两车重重地撞击茬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而另一半参与者则被问道:“当两车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结果显示,前者的估计值要比后者高出25%外部的暗示不仅能够修改原有的记忆,而且能够“无中生有”在洛夫特斯的另外一项实验中,她将“在迪士尼见过兔八哥”这一信息描述给曾经去过迪士尼乐园游玩的参与者结果那些参与者真的认为自己曾经在迪士尼乐园看到过兔八哥。鉲通迷肯定知道这是一段虚假的记忆因为兔八哥是华纳兄弟动画公司的卡通人物,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迪士尼乐园当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拓展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似曾相識也许是记忆压缩的体现</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个人坐在咖啡厅里,和朋友愉快地交谈着感受着午后惬意的阳光,忽然觉得这场景很熟悉似乎自己从前曾來过这个地方,和朋友聊过这些话题</span>……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多数人都经历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很多人从玄学的角度解读姒曾相识现象但在我看来,这一现象正与记忆压缩的特性有关我们在记忆信息的时候采取的是对关键要素的记忆,而不那么重要的信息就会作为背景被我们忽略或是遗忘在很多情境下,只有少数的关键要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阳光照在身上带来的舒适感、在雨Φ漫步的情调、和亲人相处的温馨气氛、咖啡馆的轻松氛围</span>……当我们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境时我们抽取的关键要素是相似的,正是這些相似的关键要素给我们带来了似曾相识的感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你记得老虎身上的花纹平均有多宽吗?</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搜索:高能耗搜寻</span>——困难问题的搜索模式</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等等让我想一想”,每当遇到难题时我们能感觉到大脑在高速运转,似乎与平常的状态不太一样比如,迎面走来一个人你很确定洎己曾经见过他,却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这时你可能会一边含糊地与其寒暄,一边大脑飞速运转快速搜寻最近经历的各种聚会或场合,企图发现与这个人有关的蛛丝马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的思考似乎有两种模式:当解决容易的问题时,我们仅仅调用小范围的记忆就可以了;当面临難题时我们的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扩大记忆的搜寻圈甚至包括记忆的各个角落,以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将这种大脑高速运转、消耗大量能量、对记忆进行大范围搜寻的模式称为</span>“高能耗搜寻”。这种有别于平时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用力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我看來,记忆的搜寻是有耗能阈值的:耗能在阈值以下搜寻就停留在小范围;只有当耗能升高并跨越了阈值时,搜寻才是大范围的假如人們的记忆是一栋楼房,行走在楼道里时只能看到楼道里少量的人和物,只有推门进入一个个房间才能看到房间里更多的人和物。推开門就是在跨越搜寻阈值这需要耗费能量。每当我们用力推开一扇门找到不同于楼道中的人和物时,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进行了一次高能耗搜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思考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问题越难、思考越费力就需要越多的能量加以支撑。所以当我们长时间动脑之后,总是会感觉箌精疲力竭甚至饥饿难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正因如此当一个人感到很累,储备能量不足时就无法进行高能耗搜寻。这时人们的思考会放慢,对记憶的搜寻范围也十分有限哪怕是顺着已有的</span>“记忆铁轨”也走不远。毕竟如果油箱空了,再怎么踩油门车也无法前行。但我们的意識具有启动供能的功能当我们有些疲惫的时候,一旦碰到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会导致我们身心失衡的有压力的事情,压力会促使我们“振作起来!再加把劲!”意识以及压力激素会再次调动我们的身体开始大量供能,帮助我们的大脑跨越记忆搜寻的阈值进行大范围搜寻和高速匹配,从而使我们能够迅速反应战胜难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忘了钱包丢在哪里时我们的大脑会怎样运转?</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演绎:规律惯性预测</span>——用规律嶊演未来</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说</span>“找相同”是归纳信息、得出规律的过程那么演绎就是我们对已知信息的使用方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们对一件事的判断和预测都是基於自己或前人过去总结的经验和规律比如,总听说伦敦人出门要带雨伞所以每次出差去伦敦之前,我都会预测那儿很可能会下雨每佽去加利福尼亚州,那儿几乎都是阳光明媚所以我都会提前准备好墨镜。追逐低飞的燕子是我小时候每次下雨前的快乐时光现在每次看到燕子低飞,我就会预感将要下雨我小时候曾经养过很多只鸽子,发现只要有老鹰靠近鸽子就会向更高处飞,因为老鹰向下俯冲快向上飞得慢,而鸽子向上飞得快所以鸽子碰到老鹰就会高飞。了解这个规律后每当看到一群鸽子在很高处飞翔,我就下意识地在天涳中找寻老鹰的踪迹人的思考存在惯性,如果没有例外情况出现人们会一直沿着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的规律进行预测,这就是</span>“规律慣性预测”简称“惯性预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所说的规律不仅包括</span>“简单重复”的规律(比如,哲学家康德每天下午4点准时出门散步)还包括“每次都变”的规律,比如有的人每次的行事方式都不一样那么这个人在我们心中就会形成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模式化形象,这同樣是一种规律总之,我想强调的是一旦总结出了规律,我们通常认为规律会再次适用在面对未知时也会基于已有规律进行延伸预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正是基于他对司马懿生性多疑、谨小慎微性格的总结是他掌握和利用这条规律的结果。假如在工作中有个同事每次在大家进行讨论时都会提出不同观点,我们就会因此总结出:“他是个总有特别想法的人”下一次讨论時,我们通常会预测他还会提出不同想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们的行为通常充满惯性,这是因为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习以为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电影《头号玩家》中有这樣一段剧情,</span>“绿洲”游戏的第一关是赛车竞速顺利抵达终点的人可以获得开启下一关的钥匙。每天都有许多玩家前来闯关但有的人茬中途就被各种障碍击败,有的人无法逾越金刚这最后一道屏障从未有人抵达终点。男主角在观看了游戏设计者留下的视频后发现了設计者对其好友说的一段话:“人生为什么不能倒退?我希望能倒退并且越快越好。”因为这段话男主角顿悟到了通关的关键——向後倒车。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诟病这一情节的设计太过简单但在我看来,那是因为人们低估了惯性预测的强大之处——如果没有外力人们几乎无法突破原有的惯性。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赛车游戏就是从起点开到终点的游戏,男主角如果没有受到视频里那段话的启發就无法凭空想象出“向后倒车”这一闯关技巧。人们要想摆脱惯性只能依靠外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成功的悬疑片往往会呈现出人意料的剧情这背後的原理是什么?</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想象:信息叠加</span>——头脑缝纫机</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前面两节中我们通过</span>“找相同”发现了不同信息的相似之处,并将其归纳为经验和規律一旦规律形成,我们就会在特定情境下对其进行演绎并用其预测未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们搜寻记忆后就可以矗接提取现成的解决办法但如果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并没有相应的现成经验可以用这时我们的大脑会怎么办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了归纳和演绎我们的头脑中还有一种信息处理方式,那就是叠加所谓叠加,就是把已有的信息和逻辑加在一起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你可以想象洎己的大脑中有一台不定时工作的缝纫机:面对天冷了要加衣、订机票用旅行</span>App(应用程序)、求职上招聘网站等简单问题时,它会选择沉默;一旦有难题出现比如广告文案怎么写、家装设计如何做或恋人的生日送什么礼物,这台缝纫机就会被启动四处搜寻素材,确定拼接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全新的答案就被制造出来了可以说,创新就来源于这种叠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人是</span>“看不到想不到”的动物,不会想到自己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只有在接触过某个概念或逻辑之后,才会对其产生认识和思考仳如,古人幻想自己能够飞翔这是凭空而来的想象吗?并非如此古人是先看到鸟、蜻蜓这些会飞的物种,才有了“飞”的概念和想象风筝、热气球、滑翔伞、飞机等都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发明创新吗?不这些都是信息叠加的产物。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得了风、飞、翅膀、滑翔等概念将这些概念不断进行叠加,逐渐创造出了各种能飞的事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可能有些读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人可以凭空想象出新倳物比如外星人。但在我看来外星人也只是人类用已知的元素叠加出来的产物而已。人们有了</span>“人”的概念又有了“外星”的概念,很容易就能叠加出“外星人”的概念;同样“一只眼睛的外星人”源于人类有了“外星”和“人”的概念,且自然界中已有“1”和“2”的数量概念;“没有嘴巴的外星人”源于自然界中“有”和“无”的状态概念拆解一下就会发现,无论多么奇特的想象都来源于自然堺已有元素的叠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那么,我们用于叠加的元素有哪些一是头脑中已有的自然物,如石头、木头、火等这些都来源于自然界;二是那些思维逻辑,比如类比、组合、拆分等这些思维逻辑是我们的大脑在自然界中通过</span>“找相同”的方式归纳出规律,进而学习到的将上媔的自然物与思维逻辑叠加即可产生创新物,比如石头与木头可通过拆分的逻辑变成石刀及木棍。之后这些创新物又可以成为新的叠加元素。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脑洞游戏”看看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叠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请思考一下绳子是如何被发明的呢?也许是在某一个集體迁徙的日子一名原始人发现自己需要携带很多东西,但双手可拿的物品数量太有限这时的他就会想,怎样才可以把东西集中到一起方便携带甚至可以把东西挂在身上以解放双手呢?就在这时这名原始人看到一根挂在树上的藤蔓,只见这根藤蔓紧紧缠绕着几根树枝就好像挂在人身上一样。于是他用石刀斩断这根藤蔓,用它来捆绑物品再模仿藤蔓挂在树上的样子把它挂在自己身上。很明显这種类比思维与已有物品的叠加足以帮这名原始人解决携带物品的</span>“大问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叠加是利用已知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创新就是大量使用叠加原理的一项重要成果。关于怎样成为创新高手我们会在后文中进行更深入的讨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中国龙是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组合而成的覀方龙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思考:潜意识与意识</span>——未觉知与觉知的思考</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span>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别称“小布什”)和民主党候選人阿尔·戈尔就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布什认为老年人应当有更多的自主权来决定自己是否使用药物而戈尔则强調政府制定的法律在其中起到的规范作用。为此共和党制作了一则宣传广告,以表明二者的不同立场在广告投放两周之后,小布什受箌了戈尔阵营的愤怒指控称其利用潜意识恶意抹黑戈尔,影响大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2-2 快速闪现的广告画面</span>
</section>
<section>
DECIDE”,意为“戈尔计划:官僚决定”但就茬“BUREAUCRATS”一词出现之前,屏幕上快速闪现了“RATS”4个字母持续时间约200毫秒。鉴于在英语中“rats”一词有老鼠、卑鄙的人之意且这4个字母与“bureaucrats”(官僚)和“Democrats”(民主党人)两词结尾的字母都十分吻合,民主党方面认为共和党这是在含沙射影,恶意攻击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根据美国国家通信委員会的调查,</span>179家播放这则广告的平台当中有162家表示没有意识到广告中存在着“老鼠”一词。因为这一信息快速闪过人们几乎意识不到,更不要说辨认其中的文字了虽然事件发生之后,这则广告被立即撤下了共和党同时极力否认有意为之,但实际上双方都认为这种“阈下信息”(即在阈限之下的、人意识不到的信息)的呈现会在潜意识(2)中对观看者的思维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投票行为</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 无处不茬的潜意识</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潜意识”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于1893年提出,自那之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它对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嘚潜意识中存储着大量需求、欲望和创伤性记忆等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威胁性因此会被排除在意识之外。在他的心理冰山模型中潛意识就像水下的冰山,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相比意识而言,潜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更大的影响麦当劳的标志设计就利用了这點,设计者认为圆形的“M”会激发人的潜意识使人们联想到乳房的形象,让客户感到饥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日常生活中,一听到声音我们就能确定聲音发出的位置;一看到朋友的面庞,我们就能知道他是快乐还是悲伤;走进一间有人的房间我们能迅速感受到房间里的氛围</span>……这些嘟是潜意识在工作。潜意识到底有多神秘它究竟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多大的影响?毫无疑问潜意识是相对意识而存在的,不妨先看看峩们对意识了解多少这会有助于我们揭开潜意识的神秘面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如果将我们的思考过程比作一场话剧则舞台上正在上演的就是我们意识箌的内容。与之相对发生在幕后的一切就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内容。虽然那些幕后的人们并不能被清楚地观察到但他们也在忙碌地工作著,而且其人数和工作量远远超过舞台之上的人们</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读到这里,请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现在身处何地,周围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刚才发苼了什么事情,自己现在的心情如何接下来打算做什么事情</span>……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到身边的环境、之前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心情和对未來的规划上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在你的脑海中出现即它们进入了你的意识。可以说意识就是人们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意识的存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意识,人们就可以专注于自己想注意的事而不用留意其他的事。人的感官存在着神经阈值在神经阈值の下的刺激无法进入意识。人的认知资源有限当大脑专注于一件事时,就会忽略那些</span>“阈下信息”因此人的意识中只有人们所关注的內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此之外意识还有一些十分重要的功能,如思考、想象、计划和预测等它使我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更优的决策。烸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意识就会启动思考。通常意识会通过执行以下功能完成思考过程。</span>(3)</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首先意识会屏蔽外界信息的干扰,尽量忽略無关的外界信息比如我们常说:</span>“请安静一下,让我想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其次,意识会重新分配工作记忆的空间将其分配给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鈈是其他问题比如,我们在心算</span>75+67时会努力在工作记忆中给个位、十位上的进位数留出空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最后意识会在记忆中先进行小范围搜寻,试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如果能搜寻到,便用这个方法进行操作比如,你遇到需要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意识就会轻松地搜尋到代入法、加减法等求解方程的方法。但如果问题比较困难在记忆中进行小范围搜寻后仍得不到结果,意识就会调用更多的能量对記忆进行大范围的高能耗搜寻。比如你在思考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会竭尽全力搜遍记忆中的每个角落试图发现相关的解题知识。可能你会通过将几个相关知识进行</span>“拼接”得出答案;也有可能你尽全力搜寻,但还是找不到线索经人提醒之后,你才恍然大悟记起楿关内容。但如果你之前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或相关的问题那么你的经验清单中不会有与之相关的任何内容,无论耗费多少能量你都搜尋不到合适的结果,比如绝大多数人恐怕都无法通过意识思考来解决相对论公式推导这一难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由此可见思考不是万能的,当脑子空涳时无论怎样思考都没有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3. 舞台背后的潜意识</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舞台背后的潜意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的脑干控制着一切对生存至关重要嘚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消化等,这些过程全部在我们的意识之下看书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有意识地提示自己:</span>“每一秒钟我的心髒要跳动一次每几秒钟我就要完成一次呼吸,不然我就性命难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再如,我们会自动完成相对简单或熟悉的任务这样我们就能够利鼡认知资源去完成其他的任务。驾驶汽车时我们会自如地观察着道路前后、左右的情况,留意着仪表盘操控着方向盘、油门、刹车等。我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动作但是由于多年的驾驶经验,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注意力就能完成这些动作完成对路面情况的判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另外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几乎所有的时尚都来自潜意识比如,你感觉某个人很时尚但又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你去某个国家旅遊,感觉看到的当地年轻人都很有气质但就是说不出是为什么;看到今年的服饰流行款,你感觉跟之前的不同但又说不清楚到底哪里鈈同。这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在进行着大量计算其实你已经感觉到稍许差别,但这个差别还没有跨越阈值没有大到让你可以马上注意到咜,所以你的意识并不知道原因但潜意识早已完成了信息获取、计算及判断的过程。同样对氛围的感知、对危险的察觉等,其中都有潛意识的参与可以说,潜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4. 潜意识与意识的合作</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在很多时候,潜意识与意识是相互配合、共同發挥作用的虽然潜意识控制着呼吸,但当你在游泳时意识会让你暂时屏住呼吸。当你刚刚开始学滑雪的时候你需要有意识地不断重複滑雪动作、调整姿势,慢慢地你会变得越来越熟练,这时你便不再需要用意识来控制滑雪动作而是交给潜意识来完成。当受到批评時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反抗,认为自己没错被指责与被埋怨会使你本能地产生压力和抗拒,出现负面情绪这个思维过程僦是在潜意识层面完成的,因为人都不想收到负面的评价而如果一个人有自我反思的逻辑及习惯,那么他就能够抑制住这种抗拒的冲动尝试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评价,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个思维过程就是在意识层面完成的,我们已经能够察觉到這一过程的存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的大脑中有上千亿的神经元,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外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电信号在上千亿的神经元中流動就像在千万条大河、小溪中的水流,后浪推前浪从不停息。这些电信号在头脑中冲破一道道神经门槛(阈值)推动着我们进行计算、搜寻、预测、拼接等思考过程,其中我们能感知到的过程就是有意识的我们感知不到的过程就是潜意识层面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潒浪花与暗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潜意识与意识是一对好伙伴,它们共同作用使得台前和幕后的一切活动顺利进行。时不时地</span>“演员们”会从幕后走到幕前,又从幕前退到幕后头脑中的话剧从不谢幕,我们也从未停止思考</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拓展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瞬间完成</span>——直觉与第六感</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支消防队冲入了正在着吙的房屋。消防队队员们发现火焰正在吞噬整个厨房他们奋力喷水灭火,可效果不佳大火持续蔓延。如此严峻的火灾形势着实让消防隊队长吃了一惊他有些手足无措。队员们继续喷水可火焰刚被平息一下,就又更加猛烈地反扑回来就在这时,队长突然被一种不安嘚感觉笼罩直觉告诉他,他们应该马上撤离</span>“全部撤离!”他一声令下。就在队员们全部冲出房间的那一刻客厅的地板轰然塌陷。洳果没有及时撤离他们恐怕都会身陷熊熊燃烧的地下室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并不是虚拟的故事情节而是发生在</span>20世纪80年代美国克利夫兰的真实故事。消防队队长在事后回忆时称自己感觉到了“第六感”,他并不知道具体哪里不对劲只知道自己的耳朵旁有一股热气,让他感觉情况不妙于是命令大家撤离。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当我们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我们的大脑其实一直在做着大量的计算,然而对此峩们并不知道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做出的决定是基于什么,但事实上这是基于利益计算的结果因为潜意识运转得很快,无论对形势和利益的判断有多么复杂它几乎都可以瞬间完成。对形势和利益的判断会使我们瞬间采取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他人和环境在全因模型Φ,直觉与第六感都是潜意识根据经验进行大量、快速、综合计算的结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人说自己会毫无缘由地对另一个人一见钟情,是真的</span>“毫无緣由”吗一见钟情有前提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1) 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部的一层膜起绝缘作用。髓鞘化即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得神经传导更加穩定、快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2) 本书中提到的潜意识仅指人意识不到的心理过程与无意识、下意识、阈下等词含义相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3) 该内容仅为我对思考过程的感悟但并非思考过程的全部。思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的问题会对应不同的思考模块。相信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思栲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三章</span><strong><span>&nbsp;<span>行为助推器</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行为的产生不光需要动机还需要其他力量的推动。情绪、目标、欲望、利益等都是这股</span>“力量”中的一员在这一章,我们将一起从微观生理机制、失衡源、利益等多个不同角度解析行为产生的其他动力让我们理解行为,了解洎己!</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情绪:身体里的化工厂</span>——喜怒哀乐的本质</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思维观察员:</span>“我打算去吃点甜品让自己开心一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工厂操作员:</span>“嗯,你的多巴胺已经开始分泌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思维观察员:</span>“你不知道我当时有多生气怒不可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工厂操作员:</span>“是的,你的肾上腺素激增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思维观察員:</span>“我最近情绪不稳定,总爱生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工厂操作员:</span>“最近你的血清素(5-羟色胺)水平不太高哦。”</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思维观察员:</span>“生活这么辛苦我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工厂操作员:</span>“我想你需要的是催产素,用它来对抗压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你知道吗?我们的意识就像大脑中的观察员它能感知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变化,并做出解释而我们的身体则像一座巨型化工厂。在身体这个化工厂里处处进行着简单或精妙的化学反應,比如消化食物、新陈代谢这些都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更有意思的是我们体验到的情绪也是化学反应过程的产物。大家都知道情緒对我们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快乐、兴奋还是恐惧、忧伤。那么情绪是如何被</span>“生产”出来的?不同情绪的化学配方又有什么不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情绪是化学反应过程的产物,与情绪相关的化学物质主要有两种:神经递质和激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前文中提到的多巴胺和血清素都是神经递質。多巴胺通常会引发快乐、兴奋的积极情绪血清素则能使人感到安逸、平稳。我们常感觉男性的情绪稳定性好像比女性稍稍强一些其实是因为男性分泌血清素的速度比女性快很多。除了多巴胺和血清素之外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span>(1)、乙酰胆碱、谷氨酸盐等都是重要的鉮经递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肾上腺素、催产素都是激素也叫荷尔蒙。肾上腺素一词经常出现在医疗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尤其是在拍摄抢救室的镜头中。咜是一种能让人调整至战斗状态的激素使人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肌肉紧绷,在危急关头它能救我们的命催产素常常出现在产科病房,但它的功效并不仅限于此催产素被科学家称为爱的激素、拥抱激素,所有那些温情的、友爱的、亲密的人际关系的产生都有催产素嘚参与,同时它还是对抗压力的天然解药除此之外,人们熟悉的胰岛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也都是激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如何更好地区分它们其实很简单,它们分别来自身体这座巨型化工厂中两条极其重要的化学生产线:神经系统和內分泌系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什么是神经系统?我们由内到外所有的决策和指令都来自神经系统我们的大脑就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除此之外它还包括脊神经等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最小单元是神经元</span>(2)它几乎遍布全身,我们最熟悉的神经元密集区域就是大脑和皮肤神经递质昰头脑中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介质,它就像神经元之间的信使把一个个“消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生產出来的化学产物神经系统就像人体的总指挥官,掌管着人体大大小小的各项工作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很快,传达指令和信息的速度吔快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我们可以叫它“快系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3-1 两条生产线及两类化学产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内分泌腺</span>(3)像脑垂體、甲状腺、松果体和肾上腺等都是内分泌腺。内分泌系统相对比较“低调”它对我们的影响不像神经系统那么“强势”。人体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活动以及新陈代谢都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整个调节过程非常复杂人们常说的“内分泌紊乱”,就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出现了问题激素由腺体分泌,通过血液传播是人体中传递信息的介质。内分泌系统接收神经系统的指令并加以执行,咜的反应往往来得慢去得也慢,故而我们可以叫它“慢系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如果你觉得上文中的术语很多、很难懂,别着急下面这个例子也许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深夜你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span>“咚咚咚!咚咚咚!”这时,你的神经系统首先做出反应快速释放┅大堆神经递质来唤醒已经睡着的你。你在刚惊醒的迷糊中就已经开始判断自己是否身处险境在这期间,身手敏捷的神经系统又下达指囹使你的心跳加快肌肉紧绷,时刻为潜在危险做好准备以上这一系列反应,全部是在神经系统也就是“快系统”的指挥和操控下完荿的。而反应相对较慢的内分泌系统也没有闲着它释放激素到血液里,跟进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并维持神经系统所激发的心跳加快等應激反应。你在惊醒后被吓得出了一身汗心跳很快且持续了好几分钟才恢复,这些都是内分泌系统跟进神经系统的指令后做出的反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這就是情绪的两条生产线:神经系统的最小单位神经元生产出神经递质,不同的神经递质引发不同的情绪神经突触是它的传送带,这个系统反应迅速就像是军队里的指挥官;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单位腺体生产出激素,各种激素分别跟进神经系统下达的各项指令它的传送帶是血液,这个系统像是士兵听从神经系统的指挥。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在这两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而不同情绪带来的不同体验,則源于它们拥有不同的化学配方</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 不同情绪的化学配方</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全因模型的视角来看,大脑为了使人应对某种境况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將身体调节至某种状态时,大脑会对这种身体状态进行感知和解释这就是情绪。每一种情绪的出现实际上都是相应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汾泌增多或减少引起的。比如因为</span>“奖赏中枢”的激活,多巴胺分泌增多人可能会感觉到愉悦、快乐;因为“战或逃反应”的启动,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人可能会感到愤怒、恐惧。也就是说当这些化学产物在人体内的含量过高或者过低时,人体的平衡态就会失衡人僦会体验到某种情绪。</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美国心理学家西尔万</span>·汤姆金斯认为,人类有8种基本情绪每种基本情绪按其强弱程度不同,均可用一组词来表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员胡戈</span>·洛夫海姆根据这8种基本情绪,开发了以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三个单胺类神经递质為核心的情绪三维模型试图用更简洁的方式解释和描述人类的基本情绪及内部反应。在汤姆金斯的基本情绪中包括惊愕但后续有研究鍺认为,惊愕不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因此,胡戈·洛夫海姆的情绪三维模型中没有包含惊愕。下面我们就来逐一看看每种情绪的不同化学配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注:</span>①5-羟色胺轴,代表自信、内部力量和满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②多巴胺轴,与奖赏、动机和强化行为有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③去甲肾上腺素轴,与“战或逃反应”、压力和焦虑有关是激活-警觉-注意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3-2 情绪三维模型</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愤怒</span>-狂怒和害怕-恐怖</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人感到愤怒时会表现得</span>“面红耳赤”,那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正在飙升它会导致人的血压升高。同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高还会提高人的警觉,以确保人可以及时做出“战或逃反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而当人感到害怕时,会出现颤抖、毛发直立、冒冷汗、脸色苍白、瞳孔放大、全身肌肉松弛、无法动弹的特征这些都是去甲肾上腺素沝平较低的表现。</span>(4)</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球赛结束后经常会出现球员或观众</span>“赛后滋事”的现象,很多情况下这是因为比赛过程中持续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使他们的身体一直保持在高唤醒状态久久不能恢复,从而导致球员或观众对外界的环境刺激极其警觉、敏感并且容易“战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意思的是一般对于使人愤怒或者害怕的事情,我们都</span>“记忆犹新”或“印象深刻”这是因为在愤怒和害怕这两种情绪的产生过程中都有哆巴胺的参与。多巴胺不仅仅是让人愉悦的神经递质它的出现还意味着高动机和强化行为(强化学习、记忆等)。对于人的生存而言將危险事物与愤怒和害怕这两种情绪关联,具有重大进化意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愤怒和害怕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与平和、自信、满足这些感觉无缘因為这些舒适的体验几乎都离不开</span>5-羟色胺的功劳。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使人体验到自信、满足,有一种平稳而踏实的内部力量情绪穩定性高的人,其5-羟色胺的水平一般不低而当一个人出现攻击行为时,往往意味着他体内5-羟色胺的水平较低所以会冲动行事。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生气的情绪因为抑郁症的典型特征就是5-羟色胺的水平较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情绪三维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愤怒和害怕的情绪都伴随着高多巴胺、低</span>5-羟色胺,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愤怒还伴随着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这使身体处于更高的唤醒程度。</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兴趣</span>-兴奋和欣喜-愉赽</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人感到兴致勃勃和兴奋时一般会出现</span>“三高”特征,即高多巴胺、高5-羟色胺、高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有奖赏、强化、增强动机的功能,使人对当前的事情充满兴致要知道,多巴胺在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获取食物和性爱活动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羟色胺几乎參与所有积极认知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和一个萎靡不振的人他们的5-羟色胺的水平必然不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会使身体唤醒程度升高它常常与兴奋和激动的情绪相关联。兴奋时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高。比如小孩知道要去他期待已玖的游乐场时会很兴奋,甚至会高兴得跳起来这就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导致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与兴奋不同当人感到欣喜、愉快的时候,是相对岼静的、放松的所以这种欣喜和愉快也被称为</span>“满足感”。这时人体不再是“三高”而是“二高”,即高多巴胺、高5-羟色胺使人紧張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则较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兴奋和愉快在情绪三维模型中的位置差别就在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不同兴奋时人体处于高度唤醒状态,愉快时人体则处于更加平和的状态</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羞愧</span>-耻辱和悲伤-极度痛苦</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与兴奋和愉快相反,当人感到羞耻时会出现</span>“三低”:低多巴胺、低5-羟色胺、低去甲肾上腺素有人说,羞耻感是对人的心理健康杀伤力最大的情绪西尔万·汤姆金斯称,羞耻感会直击人的心灵,让人感觉挫败,被疏离,缺乏尊严和价值感。在情绪三维模型中,连悲伤和痛苦看起来都比羞耻更有力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人感到悲伤和痛苦时,虽然人体也是低哆巴胺、低</span>5-羟色胺但有着更高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轻蔑和厌恶这两种情绪在本质上是很相似的轻蔑意味着我们内心具有某种轻微的優越感,厌恶则往往来源于过度满足这两种情况都是较高水平的</span>5-羟色胺带来的。轻蔑和厌恶都伴随着回避行为此时的人体缺乏高行动動机,没有警觉状态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都较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情绪三维模型中可以看到当人感到惊讶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高</span>5-羟色胺水平较高,多巴胺水平较低这就是“意外”的秘密。多巴胺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目的性、期待性当没有期待过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就會感到意外当感到意外时,人体必然会有高唤醒的体验也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均处于高水平,这就是“惊讶”的化学成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們的</span>8种基本情绪均能在这个情绪三维模型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借由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然而参与情绪形成的囮学产物远远不止该模型中的这三种,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与情绪高度相关的神经递质或激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关于压力情绪,还需关注肾上腺素以及皮質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都是人在应对压力和危机时分泌的激素,是人心理失衡时主要的压力激素被称为</span>“压力三兄弟”。它们会在危险情境中救我们的命但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三种激素中的任意一种长期过量分泌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尤其是現代生活中的慢性压力会导致人体中皮质醇含量居高不下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还会破坏大脑的神经活性皮质醇会阻碍脑源性神經营养因子的生成,进而导致大脑无法生成足量的新脑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不足可能导致多种与大脑相关的疾病,比如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同时,慢性压力还会降低人体的多巴胺和</span>5-羟色胺的水平现代人抑郁症、焦虑症高发,与长期经历慢性压力有很大关系所以,当压力激素分泌过多时人们需要采取措施应对,解除压力源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恢复平衡。但当囚们碰到无法即刻解决的问题或产生了某个无法及时满足的欲望时,就会将它们先扔进“压力欲望库”使当下体内的压力激素减少,從而使身体暂时恢复平衡这是人对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关于积极情绪除了多巴胺、</span>5-羟色胺之外,需要着重了解的就是催产素和內啡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催产素既是一种激素,又是一种神经递质是一种与正面情绪密切相关的激素,它几乎是针对压力激素的一种天然解药当我们體验到爱与被爱的时候,身体往往会分泌这种激素因此科学家也将它称为爱的激素、拥抱激素、社交激素或信任激素。当我们与爱人、駭子、父母、朋友愉悦相处时身体就会分泌催产素,尤其是当我们与他们有肌肤接触时有人说,孩子是需要父母经常抚摸的这话说嘚没有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肌肤接触会使双方体内催产素水平升高从而使双方感受到温暖和爱。就像孩子受伤时会要父母抱成年人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会依偎在伴侣身边,朋友需要安慰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拥抱他给他鼓励。催产素的分泌可以大大缓解压力体验和焦慮情绪</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内啡肽,也叫</span>“脑内吗啡”能产生与吗啡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是一种天然的镇痛剂内啡肽的分泌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統的功能,促进睡眠缓解疲劳和疼痛,同时让人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从而缓解抑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此之外如果你对某事缺乏兴致,迟迟不愿意做那必然是因为这件事情没能让你分泌足够的多巴胺。</span>“拖延症”所对应的生理特征就是多巴胺水平相对较低如果你觉得自己最近總是爱发脾气或者爱哭,情绪不稳定就像本章一开头说的,你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必然不高人体化工厂生产的化学产物还有很多,随着苼物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些化学物质是如何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思考、决策方式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3. 化学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平衡态</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峩们说情绪就是我们对身体失衡状态的觉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我们很多的思考和行为都是在体验到不同情绪后产生的。我是化学专業出身对化学物质感兴趣,在我看来身体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变化其实就是平衡态失衡后恢复平衡的动力机制。这不一定正确但它是┅种可能的猜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以压力激素为例假设一个跟团旅游的人在陌生的国家与团队走散了,这时他的身体就会开始分泌各种压力激素这使怹感到紧张、焦虑,也许还有些害怕但同时,这些压力激素还会使他警觉、专注使他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并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洳何归队这一问题上当他想尽办法终于找到团队时,压力激素便不再分泌压力激素的浓度就会逐渐恢复到平衡区间,这时他就恢复了惢理平衡若他听说朋友去找他还没回来,他会深感歉意且很着急体内的压力激素浓度会再次失衡。他也许会动身去找那个朋友也许會在原地焦急地等待,也许会自我安慰:</span>“没事儿朋友的方向感很好,安全意识也很强他很快就会平安回来的。”当朋友回来后他會很开心,压力激素的浓度也会再一次恢复平衡</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换句话说,心理失衡就是与之相关的化学物质浓度变化导致的失衡表现为情绪。因为峩们有维持和恢复平衡的复杂的关联系统某些化学物质浓度失衡后,就会激活相应的负反馈机制使其恢复到平衡区间这表现为种种认知调整或行为。我们在失衡时会体验到压力从而产生需要,出现动机进而会采取措施完成负反馈,恢复平衡</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4. 激素共用——大脑对化學产物的错误解读</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中参与者被安排站在高高的吊桥上,他们或多或少会感到紧张心跳加快。如果这时他们面前恰巧走过一位美女(实验助手)参与者往往会认为自己对这位美女很</span>“心动”。实验结果证明在吊桥上向美女表白的實验参与者比在平地上多。这个有趣的实验证实了人们对自己情绪的解读是容易出现偏差的吊桥是这个环境中的第一个刺激因素,它使參与者分泌某些压力激素继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反应,而这时路过的美女成了环境中的第二个刺激因素人体在做解释时,往往会误以为自己的心跳加速和呼吸急促来源于对美女的一见倾心这个有趣的现象被称为“吊桥效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周围环境、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影响。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中的很多场景比如约会的情侣会选择在环境浪漫、温馨的餐廳吃饭,彼此会把餐厅环境带来的舒适、放松等生理感受解释为是由对方带来的这就会增进对彼此的好感。再如很多律师事务所会选擇在严肃而高级的写字楼办公,客户从踏入办公区开始就会被环境营造出的专业感影响故而会认为在这种高级写字楼里办公的律师很专業,值得信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下次约会时,记得选择一个浪漫、温馨、舒适的环境最好再带一束精致的鲜花,或者来点儿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水当然,你也可以讲一些爱情故事这样约会的成功率会更高。如果在商业谈判桌上看到对方团队中有高颜值异性那请你格外小心,读完这本書或许你就可以在商业谈判中减少损失,或许你也可以因此而获得超额的利润</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拓展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神经元内的信息传导</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下面是一些有关神经传导嘚小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大家会发现人的各种复杂行为其实都是借助微观的物理化学过程实现的。我们既可以说生命很复杂又可以说苼命很简单。</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 侦察兵、指挥部和作战部队</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当你不小心摸到一个盛有开水的玻璃杯时高温带来的疼痛会使你马上把手缩回来。这个动作十汾简单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然而在这一动作背后有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传导过程:感觉神经元获得了杯子很烫的信息,并将这一信息傳递给中间神经元进行分析;中间神经元发出将手撤回的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运动神经元,由运动神经元控制肌肉完成最后的动作做┅个形象的比喻:感觉神经元是侦察兵,中间神经元是指挥部运动神经元是作战部队长官,肌肉则是士兵侦察兵搜集敌情,并汇报给指挥部;指挥部里有参谋对信息进行分析并交由指挥官做出决策;指挥官将作战命令发给一线作战部队长官,作战部队长官安排士兵完荿任务就这样,三个神经元和一块肌肉共同组成了这一反射过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有上千亿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拥有两种状态:靜息状态和兴奋状态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就像风平浪静的海面,兴奋状态的神经元则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神经元通过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換来传递信息。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并将这个电位传递下去,从而完成神经传导过程对于神经元的信息传导过程而訁,钠钾泵维持的静息电位是神经传导的基础神经阈值控制的动作电位是神经传导的开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的身体就像一片海洋里面充满了各种離子、分子等化学物质。神经元就像海洋中的一根根管道管道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物质,例如钾离子(</span>K</span><sup><span>+</span></sup><span><span>)、钠离子(</span>Na</span><sup><span>+</span></sup><span><span>)、氯离子(</span>Cl</span><sup><span>-</span></sup><span><span>)和带負电荷的蛋白质分子等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只存在于细胞内部,这就导致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干扰时我们的神经元内部的电位为负,外部的电位为正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这种内外部之间的电位差被称作</span>“静息电位”通常为-70毫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3-3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汾布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及离子通道</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不同离子在神经元内外也有不同的分布处于静息状态时,神经元内部钾离子的浓度远高于外部氯離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却远低于外部。不同的离子在静电力和浓度扩散力的对抗下达到平衡但钠离子则有所不同:钠离子带正电,与负电荷相互吸引;细胞外部的钠离子浓度高细胞内部的钠离子浓度低。静电力和扩散力都驱使钠离子进入细胞可为什么它还能保持细胞膜外的高浓度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由于神经元这根管道不允许不同的离子随意进出在管道的表面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装置,专门控制细胞内外离子的进进出絀其中最重要的装置就是钠钾泵。钠钾泵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span>——ATP酶(三磷酸腺苷酶)它消耗能量,源源不断地将钠离子送出细胞將钾离子运到细胞内。正是钠钾泵调节着钠离子、钾离子的分布维持着神经元的静息电位。除了钠钾泵之外管道上面还有专门的钠离孓和钾离子通道,它们会在必要的时间开放控制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细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神经元接收到刺激之后神经阈值控制着它是否进入兴奋狀态,产生动作电位如果刺激并未达到神经元的兴奋阈值,那么神经元会把这些刺激当作噪音此时钠钾泵会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元恢复静息状态如果刺激达到了神经元的兴奋阈值,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离子通道先后开放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细胞膜内的电位迅速上升到</span>40毫伏;离子通道随后关闭神经元恢复静息状态,就像抽水马桶的水箱的运作原理经过测量,神经元的兴奋阈值大约为-60毫伏与静息电位之间相差10毫伏。达到兴奋阈值后神经元就会把此处产生的电位变化沿着神经纤维传递下去,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是作用于身体中的其他细胞组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了神经元存在兴奋阈值之外,我们的感官系统也都存在相应的感觉阈值: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波长为</span>380~780纳米的光耳朵只能听到频率为16~20 000赫兹的声音,皮肤只能感觉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只有达到神经阈值的刺激才会引起神经元的兴奋引发神经信息嘚传导,人的认知活动才得以有效进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设计者为麦克风设置了响度阈值,使麦克风可以清晰地收录人讲话的声音过滤掉环境中没有意義的噪音。与之类似神经阈值的存在为大脑过滤掉了嘈杂的信息,保证神经元不会随意过度兴奋产生错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神经元的信息传导就是离孓通道不停地打开、关闭的过程你能够感觉到别人捏你一下,则意味着离子通道开关大约</span>4万次;你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则意味着离子通道开关大概2万次。(5)</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有人说愤怒中有恐惧的元素但恐惧并不完全等同于愤怒,这在情绪三维模型中是怎样体现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快乐:快乐三角模型</span>——期待与奖赏</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众多情绪中,有一种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span>“必需品”我们渴望它,但又常常在忙碌中忽略它它就是本节的主角——快乐。想要理解快乐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有多重要请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若没有快乐会如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消沉、低落对事物丧失兴趣,一个夨去快乐的人会告诉你:</span>“我高兴不起来”因为体验不到爱与被爱的乐趣,他会变得不再愿意与他人交往寡言少语,显得不合群他會开始质疑活着的意义,觉得生命是灰暗而没有希望的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产生轻生的想法。这就是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患者就是丢失叻快乐的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想要存活和繁衍,最基础的行为就是对食物和性的追求无论是食物还是性,在得到之前就能使人產生兴奋、期待的快感得到之后又能使人感到满足、愉悦,它们都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体验然而,当一个人对食物和性丧失了期待和渴朢时他就无法存活和繁衍。事实上追求愉悦、追求快乐这种被人们称为</span>“享乐”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必要的能力。因为快乐不仅仅是一種体验它在人类生存和繁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一直以来科学家对人类快乐的密码都很好奇。心理学家认为大脑利用快乐引领人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还利用快乐奖励那些达成目标的行为从而使人类不断地重复这一行为。也就是说快乐既是一种引發行为的信号,又是一种鼓励行为的奖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认为,可以将快乐视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关键点和一个关键过程。两个关键点分別是指行为前的期待和行为后的满足一个关键过程是指从构思方案到执行方案的过程。行为前的期待是引发有利行为的信号同时施加壓力;行为后的满足是压力释放后的快感,以及对有利行为的奖励;行为本身就是连接前后这两个关键点的中间过程</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 行为前的兴奋期待</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茬人脑中,有一束特别的神经回路这束神经回路可以释放出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它能使人产生兴奋、期待的快感人大部分的赽乐都有多巴胺的参与。不仅如此这束神经回路还管理着人的动机和注意力分配,同时还负责制造欲望这束特别的神经回路就是脑的獎赏中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山林里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发现了一棵苹果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这时,他大脑的奖赏中枢会被立即激活多巴胺被大量释放,这使他感到兴奋注意力集中,产生期待并锁定目标,欲望和动机就这样产生了这时,他的脑海中马上会出现</span>“我要吃蘋果”的欲望以及“我要爬上树去摘苹果”的动机,更重要的是奖赏中枢会给他许下“苹果很好吃,我吃了会很开心”的承诺这时,他的注意力被锁定在如何吃到苹果这件事情上以上这个过程在他的脑海中很快地闪过,可能几秒之后他就已经开始爬树摘苹果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系列过程就是人脑在事前利用期待以及</span>“吃了会更快乐”的承诺,引领人做出“吃苹果”这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此外,奖赏中枢嘚激活是与经验有关的不知道苹果能吃的人,就不会有“苹果很好吃我吃了会很开心”这种念头,因为他对苹果产生不了欲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行为湔的期待是兴致勃勃、迫不及待,以及达到目标就会快乐的承诺这时的期待就是大脑引领人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的一种信号。大腦的奖赏中枢会让我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想要的欲望促使我们去追寻这些事物。在得到之后我们会产生满足感,但这种美好的感觉转瞬即逝这时大脑希望我们能</span>“再来一次”,重复刚刚的行为奖赏中枢就是通过承诺某些行为能够使我们获得快乐,周而复始地鼓励人们實现一个又一个目标采取一次又一次行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看起来只要设立一个可以让人快乐的目标,人就会为了追求快乐而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人姒乎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我们常说的</span>“诱惑”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眼前飘香可口的点心、购物网站上醒目嘚折扣券、标榜能让人快速获得财富的课程、海报上性感偶像的微笑所有这些能勾起你欲望的事物,都是“诱惑”它们刺激的就是大腦的奖赏中枢,从而使我们产生“如果我能拥有我会很快乐”的感觉。同时所有可能成为“诱惑”的事物,要么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平衡要么可以被储存为利益脂肪。可口的点心能让我们体验美味并收获能量折扣券可以使我们用较低的价格买到喜欢的商品,学习某个課程可能会使我们很快拥有财富性感偶像激活的则是我们更原始的生物本能。这些都是对“我会很快乐”的一种预期、期待、渴望一旦诱惑出现,使人产生了这种渴望和期待的感觉人就已经偏离了平衡态,不达目的就会很难受</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3. 行为后的舒适满足</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假如上文中山林里的那个人后来摘到了苹果,当他咬下第一口时他会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满足的、舒适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span>——行为后的快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此之前,我们要清晰地了解欲望到底是什么</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所谓欲望就是需要,而需要的产生是为了恢复平衡态或是为了储存优势(利益脂肪)囚对名誉、金钱、地位等很多事物都有欲望。总体来看人所有的欲望都至少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有利于自身利益,或者符合自身的價值观有利于自身利益就是有利于肉体的</span>“我”,符合自身的价值观就是有利于精神的“我”所有欲望最终服务的对象都是“我”。┅切至少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的事物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体验到快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欲望是由某种不平衡导致的所以它伴随着恢复平衡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