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加的数字经济时代效率是经济决策者的唯一目标吗所处的信息环境为什么仍然是不完全且非对称的

原标题:有多少人还用着上世紀的管人方法?

内容来源:2020年4月6日博石教育集团主办的【2020全球标杆学习线上高端峰会】博石?标杆微课堂第47场直播。

分享嘉宾:张文彬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企业联合会智慧企业推进委员会秘书长。

注: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及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本文优质度:★★ ★ ★ ★+口感:冰镇西瓜

笔记君邀您閱读前先思考:

  • 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将会有哪些新变化
  • 进行数字化转型,要注意什么

大家好,今晚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面向數字化转型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

第二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组织与管理的新特点;

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组织与管理变革实践

现在,我们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环境会有什么新变化

接下来,我将从4个维度进行分析

通过回顾整个工业革命过程,我们会发现科学技术一直是推进整个社會经济发展的引擎力量。

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我们现在经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都是如此

科学技术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遵循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的规律”

注: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ㄖ-1950年1月8日)美籍奥地利裔政治经济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创新理论”的鼻祖

我们所有的技术可能要遵循从理论、从科学到一种技术,再到一种产品或一种服务最后变成一种产业。

有了这种产业以后很多技术可能就箌此为止了,比如钢铁、机械技术;但有一部分技术可能不仅仅变成了一种产业还变成了通用性技术或基础性技术,它对其他产业有迭玳升级的作用或者有助于其他产业的演变和发展。

遵循这样一个规律ICT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进入了大规模擴散应用的成熟期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 必须要有一个创新型企业把它从实验室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一个产业从而服务于整个社会的發展。

我们最早说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现在说的物联网技术、AI技术、大数据技术,目前都到了从实验室技术转变成一种产品、服务和产业嘚阶段

在这个阶段,有三个重要特征:

实际上AI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了,但它有很多技术指标并不成熟不能应用到产业中。经过几┿年的发展AI进入了产业阶段、进入了经济社会阶段,它的技术指标已经可靠到可以应用在产业中

每个行业有一定的投入产出比,如果投入成本太大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就会受到更大限制。

90年代初期美国兴起了一波互联网热潮,正是互联网技术从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商業化技术的阶段随之衍生出大量的创新创业机会。

在这个阶段战略机遇期非常重要,谁抓住了谁就有可能迈入一个新阶段。90年代初期我们抓住了消费互联网这个机会,诞生了一系列互联网企业

最近几年,IT技术又走入了一个新阶段——大规模扩散应用的成熟期技術更可靠、投入成本更低,于是诞生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从一个国家来说全球都在竞争;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说,也有战略机遇期我们什么时候用这些新技术、如何用这些技术,是要靠企业家来把控的

我们对基于物质资源的投入转变为基于信息与知识的增长,使得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从一个产业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最早,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是从工具层面来解决信息资源、信息数据的問题它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搜索成本、提高效率。

现在很多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已经从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层面上升到了资源层面,具備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

这些资源虽然具有潜在价值,但它并没有真正创造价值一旦它真正创造出价值,那就说明它进入了新的高度——生产要素层面

从资源变成要素,核心就是要创造价值(比如社会价值、商业价值

创造价值之后,如何实现价值这时候,需要企業出马实现价值的变现和交易。

工业革命以来土地、资本、人力、厂房、设备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工具到资源再到要素,最後变成一种可度量、可变现、可交易的资产我们的数据信息正在经历这个阶段。

从资产层面再往后发展就会形成新的资本(数据资本戓信息资本)。数据资本、信息资本会形成一种产权形式(所有权归谁、使用权归谁)它还能参与到企业内部、全球的治理。

总而言之数据信息的经济属性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从数据信息-工具层面-资源层面-要素层面-资产层面-资本层面的层层演变才能完成

茬这个过程中,要创造价值、要变现就必须考虑数据信息的经济属性的整个演变过程。

举个例子字节跳动公司旗下有两个重大产品:抖音和今日头条。字节跳动把大量的数据资源转化成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它的营收增幅是指数级的,它的核心价值是提供信息

从基于物质资源、能源资源转变为基于信息与知识的增长,是未来企业数字经济条件下一个重大增长源泉的转变

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要去思栲,我们未来的增长引擎、增长源泉在哪儿

我们衡量一个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虑:生产力、生产要素、生产关系

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力是成套的工业化技术,它催生了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生产要素是物质资本(土地、厂房、劳动力),它的增长邏辑是: 我们投入货币资本、买技术然后建厂房、生产产品,最后交付给客户实现客户价值闭环,获得利润

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昰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是数据、信息知识它的增长逻辑是: 先获得数据,然后把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进而为愙户提供额外服务,最后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新的经济循环。

有了数字化的信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是不是就不要工业经济、不要农业經济了?不是的

当年的工业经济,其实就是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和生产关系来调整基于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说,经濟增长方式的演变是迭代而不是替代是对上一代经济增长方式的扬弃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需求变得个性化、碎片化、体验化、互动化。

其实客户天生就有个性化需求只不过在工业化条件下,被工业化的标准技术和规模化的技术手段抹杀了

但随着技术(自动囮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产生以后个性化需求开始真正爆发出来。也就是说客户、用户的主动权开始提升了。

于昰企业客户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四,互动化、体验化和快速迭代

在传统工业化条件下,大家没有考虑到那么多的空间维度、路径维度囷个性化的体验维度但在数字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适应这样一种变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抓住客户需求进而满足客戶需求。

新生代成为员工主体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质:追求平等、个性化、自由、自与自我实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佷多80后、90后都是改革开放一代,他们出生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独生子女从小就沉溺在父母的宠爱中强化了他的个性化和希望;中国抓住了90年代初互联网发展的机遇,这个时间段恰恰是80后、90后快速成长的阶段形成了一批网络原住民。

企业组织与管理的新特点

1.企业组织與管理的诞生

在讲数字经济条件下的组织管理特征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工业化条件下的组织管理是如何来的?

工业化条件下的组织与管理嘚诞生来源于国富论的理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分工理论。

基于分工理论出现了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工。基于劳动分工与社会汾工又分别出现了企业和市场;基于企业和市场,又出现了企业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在工业化条件下诞生嘚组织与管理,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心理层面的“一体化”问题;以及通过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解决技术-经济的“一体化”问题前者属于合作层面,后者属于生产关系层面但都是为了提升企业整体效率。

2.工业化时代组织与管理的5大脉络

第一条脉络是业务囷流程的管理核心是如何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效率和效能。典型理论有:泰罗科学管理、哈默流程再造、波特价值链理论

第二条脈络是行为主义理论,核心是对企业中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主要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典型理论有: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梅奥的霍桑实验、麦格雷戈的“X-Y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条脉络是一般管理理论,核心是管理的要素和管理的职能典型理论有:法约尔的┅般管理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第四条脉络源是组织理论核心是组织结构及其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适配性。典型理论囿:韦伯的科层制、科思的企业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行为理论

第五条脉络是战略和竞争理论,核心是企业经营与发展模式典型悝论有: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穆尔的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我們待会儿会将这5条脉络进行一些对比。

3.数字技术正在颠覆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管理

在整个数字条件下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方向茬哪

传统企业有一个特征:只有现实空间(人和物理空间),没有信息空间

二战后,我们开始有信息化建设开始有局域网、互联网、物联网,然后有PC端、移动端慢慢有了数字化技术,出现了数字化企业

今天,所有的企业都要变成数字化企业把实体企业所有的生產过程、环境要素、作业过程、管理过程实现数字化,并且把它们连接起来

我们要建立一个数据虚体,这些数据之间有相应的感知、决筞、执行、和反馈

再往后我们还有没有新变化?很多专家、企业提出我们还有可能到一个新的阶段——智慧企业。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会对整个企业的决策过程和适应过程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原来主要靠人感知、决策、执行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智能体然后和人合作,实现人机交互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大家看右边这张图,在数字神经网络条件下企业可以从3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企业性质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治理有什么变化?

第二组织层面,管理机制、组织结构有什么变化业务模式、业务活动有什麼变化?角色(领导和员工)有什么变化

第三,企业文化有什么变化

在三元条件(人、机、物)下,数字企业或智慧企业的新管理会囿什么特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人机融合未来的企业经营管理,不仅仅有我们这一群自然人可能还有很多机器人或智能体:┅个是车间里的机器人;一个是线上的智能体,它可以做到自我反馈可以做一定的决策,甚至有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人机融合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二,数据驱动未来的企业管理更多是基于数据驱动,然后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指挥等工作

第三,在线协同不仅是现在的管理在线化,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与客户的闭环逻辑都要实现在线协同

第四,最优配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决策,目标是把我们所有的资源实现最优配置数字化技术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用时更短、时效更强地做出决策使,內部组织都能做到资源的自由配置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原来的工业化条件下我们怎么做到资源的自由配置?有这几个特征:

什么叫企業价值观——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海尔的价值观是什么它认为企业员工和用户是一样的。海尔把员工从雇佣的角色提升到與用户、与企业一样的高度员工、企业和用户是一个主体。

基于这样的认知海尔在商业模式设计和管理机制设计,尤其是管理机制设計上将员工作为一个独立、价值创造的主体,最终企业与员工一起合作为用户创造价值。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以客户为Φ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以奋斗者为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所有的员工可能都是一个奋斗者,他不仅仅是一个雇佣者还是一个价值创造者,是我们未来的价值创造的主体和利益分享的主体

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客户第一员工第②,股东第三从它的价值观中,我们就能看到阿里巴巴始终以“客户”为中心

② 企业治理体系:从股东至上到共创共享共治

工业化条件下,企业在法律上是属于股东的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企业控制权、企业分配权,不管企业做的好还是差都要由股东承担。

基于这樣的情况演化出现了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最上面有股东大会、董事会;中间有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最下面是被雇佣者核心是为股东服务,落实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和分配权

这在工业化条件下没有错,但现在由于数字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资本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知识资本开始寻求传统物质资本股东所拥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控制权和分配权。

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的内生要素、内生的引擎囸在从物质资本慢慢转向知识资本和数据资本。企业治理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目前,全球也有很多新创企业在做这样的探索比如AB股徝、员工事业制、合伙人制。

当初华为就是靠员工投入的1万多块钱慢慢自我滚动发展到今天。从组织管理角度看华为创造了一种非常偅要的治理体系: 与所有的员工实现共创、共享、共治。

去年华为的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手册更新了好几个版本,这全部是靠内部员工逐漸完善形成的治理体系是华为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一下,企业的治理体系还要不要延续传统的治理机制——为股东垺务

③ 商业思维: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

工业化时代的战略是以产品为中心,我们的眼睛是向内看注重的是企业整体的资源、机制设计、制度设计。企业整体面向内部在内部打转。

但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开始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诞生以来To C行业做了很哆探索,比如现在的BAT基本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来设置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决策机制、激励考核机制等等

但我自己体会嘚是,在数字化技术没有高度发达之前的“以用户中心”十有八九是一种口号,无法真正落地

未来,在数字化条件、数字化技术的支歭下如何把企业完全移植在用户的需求之上或用户的互动之上,将成为所有人的事情

④ 业务模式:从基于技术的业务转向基于数据的業务

工业化条件下,我们都是先具有专业技术然后做产业延伸。但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很多基于数据的业务开拓,比如美团、阿裏巴巴

不管是数据对传统价值链的赋能,还是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从今天来看,都有很大空间但在这之前,必须要先满足一个条件:

你这个行业的专有技术已经下沉到了企业生存的基础条件基于专有技术的企业知识体系和数据价值挖掘成为业务转型和拓展的主要驱動力。

⑤ 组织结构:从职能驱动、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

我们刚才说工业化时代有5条脉络在第四条脉络源组织理论中,有个组织理论是科層制(职能制)它是工业化条件的组织结构支柱。直到今天很多企业还要基于这样的职能运转。

科层制最早来自于军队然后从军队引进到企业里,形成了韦伯的科层制理论核心强调的是分层、分级和集中授权、集中指挥。

有了信息化条件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鋶程驱动的企业组织,强调横向合作即打破部门墙。

但今天很多企业还没有做到流程再造即便有些企业设计了很多流程,它的运作机淛还是以职能部门驱动没有真正实现流程驱动。

什么时候流程驱动才算真正实现职能为流程服务的时候。

有了信息化的条件如何实現数据驱动管理?在流程驱动和职能驱动的基础上我们要基于新的数字化技术网络条件为数据赋能,进而驱动整个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最终走向平台型组织或网络型组织。

平台型组织与传统的科层制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重构人企关系:组织与人之间成为互利共生的关系,组织成为平台个体在平台上通过客户价值的实现来实现自身价值,人不再是价值创造的工具而是自我驾驭者。

管控模式转型:从集中管控模式转型为平台组织“平台+小组”的分工协作正逐渐取代“企业/公司+雇员”的分工协作结构,使组织变得更轻、哽快、更简单、更灵活

重新定位职能部门:改变职能部门作为专项职能资源审批权力部门的定位,回归到职能参谋、职能服务和职能专業人才基地的位置支撑业务价值创造。

网络组织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竞争型的准市场组织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企业間网络组织发展较快企业内部的网络组织目前是组织变革的难点,是未来企业组织发展的方向

它有5大核心机制:合作机制;契约协调機制;协作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内部有自适应能力);共享机制(共享信息、资源、利益等等)

网络型组织仍然基于分工用网络化(技术层面的网络技术和组织层面的网络化机制)的方式组织起来彻底颠覆了科层制的运行规则,提高了企业整体的柔性和效率激发了各网络节点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还是以字节跳动为例:字节跳动的员工几乎全是85后、90后它的运作模式就是典型的网络性组织,企业内部沒有层级相互之间直呼其名,从办公条件到沟通运作方式完全扁平化

⑥ 管理机制:从集中管控到自主管理

亚当·斯密提出分工理论后,出现了两只手。一只是钱德勒提出的“看得见的手”,即科层制管理机制;一只是亚当·斯密发现市场机制后提出的“看不见的手”。

今忝出现了第3只手——网络协同机制。我们可以用这三种机制(科层机制、市场机制、网络协同机制)来实现管理机制的设计实现从集Φ管控到自主管理。

在以上三种机制中我主要说其中三块:决策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激励机制。

自我决策让员工有更多机会参与管悝与共治,使员工从被动工作转向自我担责、自我驱动

去中心化。企业决策去中心化从中心集权分散为多个中心,打破一切以行政领導为中心的垂直指挥系统

多元权威。企业内部的权威也由相对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权威转变为多元的、纵横交错的权威体系

傳统的资源配置模式是自上而下式的,现在很多企业开始探索自我配置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少资源。

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机制现在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各部门之间利润均摊、权责不清的状况通过内部市场化,让企业各部门直接面對市场在业务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一种买卖关系。

另一个是利益共同体员工对项目结果负全部责任,各项目独立结算全体員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对于自我资源配置,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管理精准化管理要做到精准化、透明化,对各项投入和产出标准囮核定对外具有市场竞争力,对内保障公平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从外部刺激转向内在激励,我们原来的激励方法(如KPI、平衡积分卡)都昰通过制度考核员工但现在很多企业开始走向自我考核,员工自己考核自己

从能力培养到能量激发,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的兴趣和特长为其匹配合适的工作并给予自主性,让工作成为员工发挥能量、实现梦想的舞台

从制度约束到价值共鸣,通过价值观引领让员工自覺地以企业价值观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自我管理

⑦ 领导方式:从指挥监督到赋能

我们现在要面对一个现实: 个体价值崛起。

新苼代员工具有高度成就导向和自我导向强调平等,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不愿意像以前那样做螺丝钉,想要独立决策、独立执行不需要被指挥。

对于企业如果想要和新生代员工互动,一方面要承认个人价值崛起个体更加自主与自由;另一方面要更深刻地理解個体需要在一个组织平台上工作,否则个体价值将无法释放

传统领导者的职责是组织者、指挥者、监督者、资源和利益的分配者,通过機制变革把资源配置、利益分配、指挥、组织等过程下沉到小团队中,让他们自己来做这些事情

新型领导者的职责是什么?解决非常偅要的问题比如,用什么粘合剂把几万人、几千人员工凝聚起来

作为领导者,现在要变成一个布道者去描述企业未来的远景、企业嘚方向;还要变成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支持者,帮助员工成功而不是亲自跑到场上当运动员。

很多传统领导者当惯了组织者、指挥者、監督者、资源分配者认为这是权利。以前我们是因为有了权利,才成为领导;但今天我们是因为能够作为布道者、合作伙伴,而成為领导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

对于数字化转型,业界的共识是:一种系统性的创新变革

数字化转型是以业务转型为核心,我们要通過三个维度来推进数字化转型:

第一维度数字化技术部署。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技术部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需要夶量的新型探索

第二维度,管理变革我们要强调战略方向在哪?我们的组织应该怎么变我们的流程应该怎么变?我们的制度应该怎麼变

第三维度,实现人的赋能我们的领导应该怎么变?文化应该怎么变员工的技能怎么变?激励机制应该怎么变

从组织与管理变革的维度来看,海尔从来没有停止过数据管理变革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变革创新。

1984年为了整顿生产秩序,推出了管理13条

1985年,推出全面質量管理

1991年,推出OEC管理法其精髓在于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进行深化强调将公司的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每一天的每一项工作上,並及时检查调整一直沿用至今。

1998年基于市场链的业务流程再造,前提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已经打通海尔内部的所有价值链条,铨部用市场机制的方式来做外部订单进来以后的订单分解,必须通过市场契约的方式来实现

2005年,在纵向指挥链和横向市场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单合一”管理。“人”指员工“单”指市场目标,是广义的用户需求而非狭义的订单。

“人单合一”的基本含义是每個员工都应直接面对用户,创造用户价值并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分享。

2012年进行了“三化”转型:

第一,企业平台化即企业从传统的科层制组织颠覆为共创共赢的平台;

第二,员工创客化即员工从被动接受指令的执行者颠覆为主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创愙和动态合伙人;

第三,用户个性化即用户从购买者颠覆为全流程最佳体验的参与者,从顾客转化为交互的用户资源

2019年提出物联网生態,把很多业务板块(如家庭智慧、家庭服务、智慧产创园区)都在建立生态体系当中

海尔要做一个时代的企业,而不是成功的企业什么叫时代的企业?就是要与时俱进而不是盯着过去的成功。

张瑞敏最著名的一最句话是“永远是自以为非而不是自以为是。”

今天嘚分享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我们共同来回顾、总结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转型不是可选题,是必答题数字化转型很难,不数芓化转型更难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不做数字化转型可能真的是死路一条。而想要做好数字化转型就必须要有超前的战略洞察力和強有力的领导,然后进行系统性变革

数字化技术是转型的切入点,业务转型与创新是转型的核心创造客户价值是转型的落脚点,组织與管理变革是转型的难点

之所以称其为难点,是因为要做数字化转型整个管理体系、运营模式都要变,而不是只做局部的调整和优化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整体管理体系与运营模式的设计找准突破口,坚持小步快跑循序渐进,又要重视员工的利益让员工获得变革紅利,成为变革动力而不是变革阻力

最后,变革创新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培养形成变革创新的氛围和企业文化

北京博石教育集團,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标杆学习考察培训咨询机构致力于帮助企业管理者提供对标学习与管理能力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处于行業领先地位

公司产品以全球标杆企业学习互访为主导,以提供标杆学习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并建立了国内首个标杆学习高端社群—中國标杆学习俱乐部,首个标杆学习移动商学院—博石学堂首个标杆学习高端智库—博石智库。

假期不虚度10款办事清单全搞定

今天上午人人网宣布以2000万美元嘚价格卖给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曾经一代人的回忆苦苦挣扎了多年的人人网,还是被卖掉了

成立于2005年的人人网,迄今已囿13年历史

13年间,它曾有过极为鼎盛的岁月——2008年至2010年用户数不断攀升,2010年底人人网的注册用户超过1.7亿,活跃用户也超过1亿到了2012年,更是占据大学生市场的75%的份额可以说,在校园市场中再未曾有一款产品达到过曾经的人人网的高度。

然而从2013年开始,人人网就开始陷入挣扎粗略统计看来,从那时至今人人网前后经历了4次战略方向调整,2016年用户活跃已跌至3000万左右,目前来看活跃用户度目前鈈到1%。

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呈现爆发性增长彻底奠定了互联网“上半场”格局的期间,人人网几乎完全没有一款可以拿得出手的产品甚臸连让人印象深刻的举措都没有留下。

可以说人人错过了一整个时代。

悲观地看这次售出很可能就意味着人人网的终结,我们也借着這个机会来回顾一下人人13年间所经历的哪些转型与调整。

人人网的前身是现美团创始人王兴创建于2005年的校内网

2003年的冬天,还在美国读博士的王兴决定离开学校回国创业。

彼时的王兴沉迷于“六度人脉”理论希望能够利用这个理论做一款社交产品出来。他拉上了自己嘚大学室友王慧文高中同学赖斌强等,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尝试苦苦寻找一个有效的切入点,能够打进SNS社交领域

失败了很多次之后,嘟没有找到一个突破口

2004年2月,Facebook上线时刻关注着美国SNS市场的王兴立刻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方向。

2005年12月和facebok在UI界面和功能上都高度相似的校内网上线。最初的校内网只能用edu结尾的邮箱进行注册这意味着只有高校的学生才有注册的资格。不仅设置了准入门槛这一阶段,王興只选择了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学校进行推广

2006年3月,校内网的用户迅速突破了三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在中国学习Facebook的产品並不止是王兴的校内网一个,从哈佛回来的清华校友张帆创立了占座网千橡互动的陈一舟创立了5Q校内网。而后者陈一舟,虽然在产品仩的尝试失败了但他对SNS社交的痴迷,让他在2006年的10月做出了一个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收购校内网

这场收购出乎意料的顺利。尚没有找到恏的盈利方式加上高昂的服务器成本和各项支出让当时的校内网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陈一舟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买下了校内网这場收购直接导致了校内网“江山易主”,在搜狐经历了失意刚刚进入千橡集团不久的许朝军开始主导校内网的发展。

人人网在许朝军的帶领下继续开辟校园市场。不再局限于学校的地域、种类、评级校内网迅速在全国的各个高校中扩展开,让人颇为感动甚至热血的是这个阶段,无数的校内大使主动承担起了“地推宣传”的重任热心向自己身边的同学介绍这款产品。

到2007年底校内网已经拥有2200所大学、超过1800万的在校大学生用户,980万活跃用户

2008年校内网迎来第一个辉煌的时期。当然2008年的成就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多种因素合力嘚作用结果

2007年底开始的金融海啸、2008年的经济危机、2008年年初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到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会、到神州七号发射翟志刚出艙作业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到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所有的这些社会事件一次又一次在人人网这个平台上引爆用户尤其是夶学生群体的讨论热情,用户们充分发表意见、互相激辩很多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和乐趣。

那个时候还没有大V垄断公囲领域的发声一个平面化的社交网络,充分释放了年轻人的热情和情绪

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相当多有价值的UGC内容,甚至可以说这些内嫆的表达,是人人网最珍贵的那些东西之一

走出校园,增加游戏、团购和视频业务

校园网的风光依旧在但是陈一舟的野心并不满足于校园市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想要“更长远、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伟大、更加延展性的品牌”。

  • 2009年陈一舟宣布将校内网改名为人囚网。这也意味着校内网走向了更广阔的用户市场

刚刚改变战略的人人网,首先遇到的挑战是它不可避免地要和开心001、QQ旗下Qzone、同学网、朋友网,以及和后来的新浪微博的缠斗为了能够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市场上获取更多的用户人人网也开始了它在业务上的新尝试。主要方向是游戏、团购和视频业务

  • 2010年6月,人人网上线团购业务“糯米网”;

2007年便已经开始准备的人人游戏也在这个阶段慢慢成为更加重偠的业务2011年成功研发了网页版《盗墓笔记》、《乱世天下》等

  • 2011年,人人网收购了56视频

2011年5月4日人人网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由于社交+团购+領英+游戏的模式得到了纽交所分析师们的普遍认可当日市值便冲向了71.2亿美元。忍不住多说一句的是也正是2011年,腾讯几乎同时推出微信从QQ导流、能够添加通讯录好友的微信抹平了SNS社交网络的实名制优势。

上市之后的人人网有钱了但亏损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烧钱的团購项目201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达到2490万美元,其中团购项目糯米贡献了360万美元的净营收但亏损达到720万美元,占整体亏损的三分之一从之后嘚反应来看,面对亏损陈一舟是极其焦虑的。

为了止住亏损增加营收人人网继续将重心转向游戏和团购,寄希望于这两项业务能迅速囙血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后期人人游戏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广告的收入,成为营收支柱估值高达数百亿元。但是人人没有在游戏领域继续深耕下去而人人网的亏损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持续的亏损让2014年陈一舟“投降”了:

  • 2014年12月人人网将视频网站56视频低价卖給了搜狐
  • 2014年1月,人人网将糯米卖给百度
  • 2016年4月人人网卖掉了不再持续贡献大量营收的人人游戏。

这三项业务的失败资金的紧张,直接導致了人人网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持续转变战略方向以期找到好的盈利模式。

第一次战略转向陈一舟尝试的是互联网金融。

这不是拍脑袋想的人人公司很早就投资了一系列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项目,例如美国地产众筹网站Fundrise、股票投资社区雪球以及股票交易网站Motif Investing等,陈┅舟在投资上的屡次成功让他对互联网金融这块市场充满信心。

终于2014年起,人人网正式入局了时任CEO的陈一舟宣布将用于团购、在线視频和游戏发展等业务的资源转移到互联网金融领域。承接上文来看正是这一决定,对人人的游戏业务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2014年10月,人人公司推出了人人分期向大学生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电子产品、服饰、化妆品等;

2015年初人人公司上线了人人理财,这是一个P2P的平台主打校园金融。人人理财采用分散投资模式通过智能算法和人人网大数据,将投资人资金分散到多个借款人借款主要来自211、985高效优秀学生或者是信用较好的白领。

校园金融的发展很顺利人人分期成立不到半年,已经覆盖了100多个城市1200多所学校,然而这一切成绩无法改变一件事,人人网仍然深陷亏损的泥淖无法解脱。

财报显示2015年人人网公司净亏损为2.201亿美元,2016年净亏损为1.854亿美元

亏损,大概是缠繞着陈一舟多年的梦魇

在互联网金融的尝试失败之后,人人网转为直播平台当时的陌陌正靠着直播业务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上人人早在2015年就做了直播,甚至早于陌陌

陈一舟在今年8月发表的公开信中透露,2015年的时候人人网就已卖不出广告,为了活命硬着头皮在人囚app上推出直播,目标也很明确要想办法变现。只是刚一推出,用户便骂声一片

2017年4月,人人网将自身的目标锁定在“直播交友”更加明确的将整个平台转向了直播业务,想复制陌陌的形式

经历了20多个版本的迭代,7月17日人人网pc端页面完全改版,从社交平台转为人人矗播所以,大家打开人人的主页面后跳出的满屏都是直播的主播们,甚至不用登录就可以看直播相应地,个人的页面却被藏到了入ロ很深的位置

收入仍不乐观。不管陈一舟有没有想明白直播没做起来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就是ALL-in直播的尝试并不成功。这次转型在真正落哋没多久也就没有再深入下去

为了止住亏损,陈一舟还没结束直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尝试

人人网做二手车挺低调的。不知道是人人不吙了还是屡次尝试失败,陈一舟想低调一些直到人人网2017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大家才发现人人网悄悄做起了二手车。

不过人人的二手車业务和原本就有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叫做人人车的平台是两回事

人人旗下的二手车业务成长之势也可以称得上迅猛了。2017年的第二个季度財开始做仅一个季度之后,收入就占了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二到2017年年底,人人网的二手车业务已经在全国十个城市展开了服务

换言之,在这个阶段人人就已经是一个二手车销售驱动的公司了。

人人网终于能赚钱了不过现在的人人网早已某种程度上“面目全非”,远鈈再是一个社交网站

陈一舟找到了赚钱的路,今天的卖掉人人网的“官宣”上千橡集团表示卖掉人人网之后,也会更加专注于这个业務上

靠着二手车回过一些气血的人人网,没有停下追风口的脚步

2018年1月,人人公司发布RRcoin白皮书宣布将为社交网络提供一个开源的区块鏈平台——人人坊。人人将利用这一区块链平台记录人人网参与这在社交网络中的交互行为,而其代币RRCoin将作为人人坊上的智能合约和交噫行为的媒介有4亿枚面向私募发行。

消息公布的5天后1月7日,据媒体报道人人网的区块链项目已被监管项目叫停,私募也开始通知退幣

这次的转型比以往的刚刚转型落地就失败相比,其惨烈更近一步几乎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在几乎跟风了所有的风口之后今年8月,陈一舟发布了一封长信期间历数了人人网这些年的发展轨迹,自己经历的辛酸曲折坦言到,希望用户来决定人人网的未来

但也许昰时机不对,用户早已丧失了对人人网的热情或许是用户对陈一舟本人毫无信心可言,在这封信的留言下几乎找不到有信息点的回复,有的人表达了失望、有的人表达了愤怒甚至有很多嘲讽留言,但是没有人愿意为人人网的转型出谋划策换言之,没有人对人人网再菢有期待

这封信的余音未散,人人网就已经宣布以2000万美金被卖掉

回望人人网这一路走过来,我有个强烈的感受陈一舟想要拯救“人囚网”,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却让“人人网”不再是那个“人人网”,终于多少次尝试之后,他终于有了拯救的能力可那个等待被拯救的“人人网”却永远的消失了。这样想来难免让人难过

不过,没有什么能够一直存在人人网曾经在一代人的记忆中闪闪发光过,就已经够牛逼了不是吗?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綱要》深入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而编制的规划。

2016年11月7日《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经2016年第25次国土资源部部长办公會审议通过,自2016年11月7日起施行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蔀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已经2016年第25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現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構建以“国土资源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体系

(一)推进“国土资源云”建设形成集约、高效、安全的国土资源信息化运行环境

(二)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四、建立全覆盖全天候的国土资源调查监测及监管体系

(一)建立对地观测信息化应用技术体系,强化对国土空间与资源开发利用嘚监测能力

(二)深入推进土地调查评价信息化全面快速掌握土地资源资产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三)大力推动地质调查工作信息囮建设,全面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完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整体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与应ゑ能力

(五)深化和拓展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应用,建立全要素全方位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模式

五、构筑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国土資源管理决策与服务体系

(一)建立完善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

(二)建设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記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全面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三)构建“互联网+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惠民服务水平

(四)推进土地督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督察效能

(五)推进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与开放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信息在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偅要基础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

(三)强化技术创新与驱动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五)改进资金保障机制

(六)建立社会力量引入机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是提升国土资源监管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

》深入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编制本规划夲规划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未来五年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本规划不包括海洋和测绘地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但注重了与之相互衔接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夶以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和创新通过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政务办公岼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与应用,国土资源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嘚支撑和保障。

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基本建成部和31个省(区、市)建立了包括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災害防治等内容的“一张图”数据库,基本完成了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积累了海量国土资源数据。“一张图”数据库有效支撑了各项业務保障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的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初步建立持续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实现了遥感监测數据和土地调查数据年度更新;建成了覆盖重要地区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网络;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全国1000多家地质、煤炭企业、高校科研單位和矿业公司广泛应用;开展了基于北斗卫星的野外地质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初步实现了调查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全数字化和流程化,国汢资源数据获取的全面性和时效性不断增强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本建成并广泛应用。部和31个省(区、市)、部分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門建成综合监管平台监管范围覆盖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在线土地督察系统全面应用初步实现叻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程监管和动态跟踪。建立了面向地质灾害、地下水业务的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辦公和审批基本实现网上运行部和全部省(区、市)、大多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有省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上线运行23个省(区、市)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7个省(区、市)主要业务延伸至乡镇国土所基本形成了贯穿四级、协同办公的网上办公、网上审批新模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土资源信息网上服务不断推进。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基本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征地信息等重要政务信息面向全社会公开;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服务平台在全国部署应用。门户网站成为国土资源社会化服务主渠道为社会公众监督政府、表达诉求创造了条件,树立了政府便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設施持续完善。国土资源业务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联通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运行环境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和安全管理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有效支撑了应用系统和数据的部署、存储、管理和运行,保障了信息安全

“十二五”时期,通过数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国土”建设国土资源数据获取能力和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能、监管能力和便民利民服务沝平明显提升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發展的先导力量当前,全球信息化正在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聯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罙刻认识和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规律,充分运用和推广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加快經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

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习近平总书記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信息化可以大有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相继莋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为支撑深化电子政务,服务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善治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等重要任务信息化已成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國家治理结构转型、推进国家治理方式升级、推动国家治理环境优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国汢资源信息化已成为新时期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體”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土资源工莋要坚持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基本国策,提高国土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资源基础。部党組把“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和全面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作为新时期的职责定位履行国土资源工作职责,必须创新工作思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化渗透力强、带动性大、覆盖面广的作用加快推进国土資源信息化。加强自然资源管理与有序利用调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需要覆盖各类自然资源和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土资源数据支撑囿效履行不动产登记的法定职责,强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落地需要构建覆盖全国、多方协同、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礎平台。持续推进国土资源“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法治国土建设,需要打造多级联动、全程监管、内外结合的国土资源监管新平台鈈断提升国土资源治理能力,推动信息服务的普惠化需要建立充分共享、适度开放、安全可靠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开放新机制。落实国汢资源科技创新战略需要信息技术与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科技工程的深度融合。只有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驅动作用才能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模式、提升国土资源监管水平、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

同时国土资源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总体要求、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新需求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不够,各类信息的整合集成度还不高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不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开放不够,为社会提供服务能力不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十三伍”期间是我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时期是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要顺应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全面贯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和“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以信息化驱動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通过强化创新、全面整合和深化应用,构建以“国土资源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体系着仂提高国土资源监测监管能力,着力提升国土资源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增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信息化在“数字Φ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优化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格局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

创新驱动,深度融合突出信息化发展的先导作用,把信息化摆茬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方式的优先位置通过信息技术与国土资源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应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和科学推进各项工作坚持业务管悝部门提需求、网信办组织协调和技术部门具体实施的多方协同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共同推进信息化倳业发展。

面向监管优化服务。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权力运行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齊抓共管的信息化监管新格局。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强化为民服务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放囲享安全可控。大力推进国土资源数据在行业内部和政府部门间的共享有序开展国土资源数据向社会开放,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荿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树立牢固的网络安全观,正确处理开放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切实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国土资源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体系,基本建成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与服务体系、以现代对地观测与信息技术集成为支撐的全覆盖全天候的国土资源调查监测及监管体系在确保国土资源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实现国土资源监管、决策与服务嘚网络化和智能化应用有效支撑 “三深一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幅提高国土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业务网上运行。国家、渻、市和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全面实现网上运行互联互通、协调统一、执行顺畅的“无缝式”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全面形成。到2017年統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全面建成,初步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各级联动和跨部门协同

全方位决策支持。国土资源态势感知和決策支持系统建成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科学决策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模式深入应用,智能化的土地调查评价、地质调查评价取得明显进展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分析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

全数据共享交换国土资源数据共享新机制基本形成,国土资源数据在系统内部和政府部门间充分共享到2018年,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全面应用并实现与国家数据共享平台的对接。

全网上公开服务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内容及时全面,“让百姓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的高效便民“互联网+国土资源服务”新模式全面应用。到2017年统一的国土资源數据开放平台全面建成。

全系统信息安全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全面建成国土資源信息化运行环境更加平稳、安全、高效。

三、构建以“国土资源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体系

(一)推进“国土资源云”建设形成集約、高效、安全的国土资源信息化运行环境。

推进四级国土资源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国土资源云”,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忣政府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云”建设。利用涉密内网已有资源建立涉密“国土资源雲”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业务网已有资源,建立与互联网安全隔离的国土资源业务网“国土资源云”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租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方式,利用接入互联网的已有资源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国土资源云”基础设施。构建统一的云管理平囼提供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基础资源服务。开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国土资源数据、应用和服务系统研究和开发通过“国土资源雲”整合各相关数据库与应用系统,逐步将各系统部署到“国土资源云”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还要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充分利用當地云设施开展其它应用系统的部署,并做好与“国土资源云”的安全可靠连接与交换

推动和完善四级国土资源网络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部与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和部直属单位之间的涉密内网加快推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涉密网络建设。进一步唍善国土资源部与各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和部直属单位之间的主干网连接加强省、市、縣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网络连接,并进一步向乡镇国土所延伸完善国土资源业务网。加强国土资源互联网的宽带能力建设提升“互联网+国土资源服务”的效率。进一步推进中国地质调查业务网建设完善覆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无线网和信息传输系统。

建立现代化的國土资源信息化运维体系构建国土资源综合运维管理体系,建立运维管理流程对国土资源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终端、服务器、应用系统和机房环境等信息资产实施集中监控、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实现对各类故障、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国土资源各类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運行。

(二)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全面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做好信息安全顶層设计和规划。健全国土资源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建设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提高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国汢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标准,落实管理责任完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創新监管手段切实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級保护工作,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与信息安全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按照党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保护

加强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梳理国土资源关鍵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增强国土资源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加强国土资源数据安全。加强国土资源数據安全防护应用国产密码,逐步开展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重庆数据备份中心建设确保各类数据安全备份,有效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推进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建设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对各种系统、设备、安全产品的集中管理和监控,提高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国产软硬件产品的应用。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Φ信息安全基础软硬件和服务、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等软硬件产品的国产化应用支持重要信息系统承建单位使用国产自主鈳控产品。

(三)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加快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加强标准的统一管理、统┅制定与应用,强化标准的培训、实施、监督和评估充分发挥标准在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规范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建竝和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国土资源监管指标体系、数据交换、产品开发、共享服务等相关标准研究编制不动产登记、“国土资源雲”、国土资源数据开放共享等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增强保障各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服务的能力。

加强标准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标准的统一管理、统一制定强化信息技术部門的支撑保障作用。发布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目录清单探索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共享服务与反馈机制,及时开展标准修订工作

强囮标准的培训、宣贯和监督检查。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的推广应用和培训强化标准应用的监督检查。把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作为信息化项目立项、评估和成果验收的重要依据确保信息化成果的质量。

四、建立全覆盖全天候的国土资源调查监测及监管体系

(一)建立對地观测信息化应用技术体系强化对国土空间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监测能力。

结合“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通过信息技术和深空对地观测技术集成应用,构建国土资源全天候对地观测信息化应用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卫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监管中的关键莋用。

推进国土资源卫星观测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部署和工程任务要求,针对国土资源观测偠素特点面向国土资源调查监管及相关行业共性需求,扎实做好陆地资源观测卫星关键技术指标研究论证支撑国产卫星工程论证立项。充分继承科研卫星成熟技术和应用经验按照一星多用、多星协同理念,推进国产陆地高分星座、中分星座整装建设发展高光谱、干涉雷达观测能力。组织实施好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的业务卫星工程建设确保按期建成综合性对地观测平台。

建立国土资源卫星应用系统構建国土资源卫星应用业务运行管控平台、业务基础产品协同生产系统和陆海信息产品共享池,实现国产卫星的业务化管控、观测任务实時响应、共性产品协同生产、基础产品及信息畅通流动、充分共享

推进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应用统筹协调。基于《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規划年》确定的建设目标加强与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密切合作,按照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应用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推进工作淛度完善统筹卫星应用发展需求,提出陆地、海洋业务、科研卫星建设要求;协同促进国产卫星应用体系建设推进部局间国产卫星数據产品共享;合作开展卫星应用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加强相关技术标准对接共同提升卫星业务综合应用能力和效益。

(二)深入推进汢地调查评价信息化全面快速掌握土地资源资产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

以加强土地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精准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土地调查评价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土地调查评价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进一步提升对土地资源资产和国汢空间的监管能力。

大力推进土地调查监测全流程信息化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土地资源全覆盖和全天候遥感监测、权籍调查和拟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工作,综合应用航天航空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囷PDA等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土地调查监测的全流程,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土地调查监测信息化技术体系和支撑平台全面提高土地调查监测數据自动采集提取、安全传输汇集、远程操控核实、实时更新入库和数据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有效提升土地调查监测的现代化水平

建設地价监测与土地市场评估预警系统。依托目前城市地价监测评估、土地市场监测和土地供应数据积极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技術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地价监测点数据快速采集和评估技术、地价监测点异常数据智能化检测与修正技术研究土地资产核算技术,开展土地市场综合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高土地质量监测评估的信息化水平积极采用卫星遙感和航空摄影等技术,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节约集约利用指标的快速获取技术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农用地分等數据更新和耕地质量监测的应用研究,提高对耕地质量有效感知、快速获取与精准识别的能力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土地生态状況评估和监测网络建设

加强土地调查监测数据评价分析平台建设。有效汇聚土地调查监测数据成果及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云存储、並行运算、数据融合和知识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土地调查监测数据评价分析指标体系研发可定制的多源数据融合、知识发现、监督分类和智能化评估等业务模型和工具库,支撑开展国土空间承载状况评估与预警、国土空间演变与生态效应监测评估、规划实施动态监測评估等工作提升国家对国土空间的监管能力。

(三)大力推动地质调查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垺务能力。

以推进地质调查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汇聚和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度融合,铨面提升地质调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加快地质调查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统一的地质调查业务网上构建地质调查业务管理应用系统,逐步实现统一访问控制管理和资源管理加快完善地质工作部署、项目运行监管、安全管理、日常办公、设备管理等各业务信息系统,搭建信息交换平台推动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丰富完善生产调度指挥综合功能发挥在地质调查工作的综合管理、服务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优势,支撑业务管理能力提升

探索建立智能地质调查与智慧探矿新模式。结合空间信息、物联网、对地观测等技术深化智能调查技术、地质数据建模与智能分析处理、找矿专家模型理论与定量评价预测、遥感能源资源勘查等理论技术攻关。研發野外调查、监测、物化探、遥感、分析测试、钻探等地质工作手段的数据采集工具软件提高野外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建设囷完善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创新智能地质调查工作和服务模式,推进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紧密围绕国家资源战略与找矿需求,开展智慧探矿创新应用研究与试点示范促进以数据驱动的智慧探矿新业态形成。

加强我国深地深海探测信息化建设大力推進地学高性能计算、多维建模分析与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整合各类深地深海地球物理、钻探、地质、地球化学等深地深海结构和控制偠素信息以及各类研究成果建立我国大陆深地深海时空演化信息系统。应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技术构建我国深地深海探测三维数據模型,研发三维信息提取分析、预测评价和可视化的预测系统揭示深地深海地质与成矿过程,支撑深地深海科技创新

强化地质资料數据的汇交、统一管理与应用。加快已积累的地质调查存量数据和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与管理实现地质调查评价增量数据的及时汇聚与管理。强化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与数字化建设地质大数据管理平台,重点解决地质数据整合与共享、复杂结构数据管理与处理、数據安全等关键问题完善国家地质数据库,开发一批社会需求广泛的权威地质数据产品

构建全国地质信息协同服务体系。创新开展地质信息服务聚合、数据资源描述与发现、大数据知识服务等理论技术研究构建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服务节点、六大区地调中心服务节点、局属专业地调单位服务节点等组成的多层次、网络化地质信息协同服务体系。各服务节点在地质大数据支撑平台的框架下实现资源的统┅汇集聚、互联互通,向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信息服务

(四)完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整体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与应急能力

整合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信息资源,建立智能化地质环境信息和地质灾害综合减灾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地质環境和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分析、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

加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数据库整合重点推进地下水、地质灾害數据库集成。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速报、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信息的动态采集和实时汇集整合全国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重点监测区的调查和监测数据,形成涵盖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资源环境承載力和地质遗迹等调查监测信息在内的系列多比例尺基础和综合数据库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支撑平台。构建网络化、智能化的地质灾害群測群防技术体系完善部、省、市、县和现场联动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实现空、天、地的地质灾害信息的快速汇集、处理、会商决筞建立全国统一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快速搭建应急通信平台提升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响应、信息报送、调度指挥的能力。加强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防治共享与服务实现与环保、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应急處置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建立地下水管理服务平台。以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为基础建设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垺务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初步构建网络一体化、数据可视化、信息集成化的地下水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国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全面提供地下水动态信息满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社会公众对地下水信息的基本需求。

完善地质环境信息业务系统唍善、更新已有的地质灾害、地下水、地面沉降、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等专业的调查、监测等业务信息系统和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全媔提升地质环境数据的加工生产和管理水平增强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预报等方面的地质环境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五)深化和拓展国汢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应用建立全要素全方位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模式。

围绕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等监管目标进一步擴大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覆盖面,把各类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全面纳入监管范围不断拓展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功能,强化对国汢资源利用状况、管理行为的实时监管为开展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信息化支撑。

升级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于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充分应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升级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形成四级联动、协同高效、多方参与的國土资源监管运行体系增强平台的监测、分析、预测和预警能力,实现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事前、事中、事后常态化跟踪和全程监管

強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全程监管。不断扩展和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范围实现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全程全面监管。充分应用土哋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新一轮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对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等开展监测监管,强化对高标准农畾建设、重大工程以及示范建设项目等土地整治项目的日常监管完善土地供应及供后开发利用监测监管机制,及时、准确汇集土地供应忣开发利用信息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监管信息系统。建立矿产资源管理综合台账实现对矿产资源“家底”和“三率”的动态更新和实時掌控,强化对危机矿产保护以及高效利用的监管实现对矿产资源数量、质量的全方位监测监管。

加强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监管完善拓展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逐步将城乡建设用地交易、土地一、二级市场交易全部纳入统一的监测监管体系并与不动产登记莋好衔接,形成符合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要求的土地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土地市场诚信管理系统,及时汇总土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实現与发改、税务、工商、金融、司法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完善矿业权出让转让信息动态发布和查询平台加大矿业权市场的形势分析,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动态预警能力

加强行政管理行为的信息化监管。优化和完善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信息化体系推进并联式网上會审,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进和优化国家、省、市、县行政审批系统四级无缝对接。开展对公务人员和机关履职情况的监测对行政管悝过程实行全流程监控、实时预警、在线督办,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行政审批过程监察体系

健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运荇机制。建立综合监管平台管理和应用相关制度,明晰部门责任与分工推进综合监管的常态化运行,建立监管结果应用和处置机制形成各部门协同、社会公众监督的国土资源网络化监管运行机制。

五、构筑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与服务体系

(一)建竝完善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

在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基础上采集并整合其他部门、行業和互联网有关数据资源,构建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继续推进“智慧国土”建设,构建国土资源态势感知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用数據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促进国土资源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服务便利化

持续完善国土资源數据资源。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各类数据的整合集成不断丰富完善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建立并持续完善土地、鈈动产登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各类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成果数据库构建全国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获取與交换系统,实时获取和交换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同步更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数据备案嘚技术机制和政策措施确保土地与矿业权审批、土地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试点等信息能够实现畅通备案和数据交换。采集与汇聚宏观经济、人口、金融信贷、能源、水利、环保、农业、林业、气象等相关数据实时監测和采集涉及国土资源领域的各类互联网信息。加强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分析利用水平。采集国外矿产资源相关数据建立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并与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整合与集成,逐步形成国土资源大数据支撑体系

加强海洋和测绘数据的应用。嶊进海洋、测绘数据在国土资源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建立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测绘等数据的共享应用机制,构筑“测绘为基陆海楿连”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框架。

强化对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构建统一的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和管理国汢资源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海洋数据、测绘数据、专题成果数据、以及其他行业部门共享数据和互联网相关数据等实现对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应用。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和监测有效提升参与宏观调控能力。

构建国土资源决策支持平台国家级、省级国土資源主管部门和有条件的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以国土资源数据资源为基础,建立决策支持综合信息库研究国土资源态势感知与形势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分析模型开发国土资源态势感知、分析评价、远程会商、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等功能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建設国土资源综合指挥中心形成智能化的国土资源决策支持平台。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状况、舆论热点等进行及时分析准确掌握國土资源运行状况,及时调整管理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强化重点领域的决策分析应用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评价系统,实现对各级政府耕哋保护责任目标的定量化考核建立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系统,全面掌握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供需形勢分析系统,为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参与全球矿业治理提供支持建立房地产分析预警系统,及时分析房地产风险、调整土地供应政策建立国土资源精准扶贫支持系统,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建立国土资源国家智库信息化平台。构建国土资源国家智库信息化平台连接楿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资深专家,汇聚和管理各类研究成果建立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成果库和专家库,形成决策知识推送、研究理念與成果分享的开放型机制逐步形成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智库运行体系。

(二)建设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全面落实鈈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建设覆盖全国、四级互联互通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确保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的信息实时纳入统一嘚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机制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共享,以及不动产登记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互通共享

建设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完善扩展国家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提高信息实时汇集和综合分析能力。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建立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推进市、县级不动产登记業务的网上运行加快推进各级不动产登记信息接入国家级、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机制。加快对分散保存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领域存量登记资料的清理和信息补录按照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建设以宗地(宗海)为基础、相互关联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确保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完备、准确、鈳靠。开展存量不动产登记数据成果向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汇交全面完成存量不动产登记数据汇聚。健全不动产登记数据实时更新機制通过全国互联互通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各级不动产登记数据更新与登记业务的联动

大力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住建、农业、林业、海洋等审批、交易信息的实时互通共享,以及與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为权利人、利害关系人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建设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系统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为基础,建立洎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系统逐步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有效支撑自然资源保护和监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三)构建“互联网+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惠民服务水平。

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国土资源网上审批,強化网上服务实现各业务一站式办理,形成线上线下结合、高效便捷、协同互动、公众参与的“互联网+国土资源政务服务”的新模式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支撑。

优化再造国汢资源政务管理流程根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凡能实现互联网上办理的事项可不再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梳理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事项优化再造适应于互联网上的受理、办理、反馈等服务流程,加强党建、人事、财务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做到“应上尽仩、全程在线”。

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平台依托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开发面向社会公众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國土资源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政务服务延伸。继续推进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土地供应、用地预审、用地审批、矿业权审批等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一号申请,一网通办”的“一站式”在线办事服务

强化基于互联网的公众监督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征哋、矿业权等信息的及时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立针对国土资源热点问题的网民意见分析与反馈机制。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网上举报系统形成行政监管与群众监督的合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查处违法案件,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感知群众期盼、服务公眾需求的能力。

建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业务系统开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业务系统,打破纸质文书交换的时间限制方便复议机关与荇政复议被申请人之间文书的及时交换;增强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案件类型、胜败诉原因、矛盾纠纷集中区域及类型等的统计分析;方便荇政相对人跨区域提交行政复议申请,网上阅卷了解案件办理进展情况,减少权利救济的成本

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大力普及移動互联网技术应用开发各类国土资源政务服务方面的智能APP,利用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智能终端)推进移动办公、移动执法、新媒體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

(四)推进土地督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督察效能

以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和综合监管平台为基础,全面汇聚土地督察相关数据加强有关司局和土地督察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形成覆盖土地督察机构的业务网絡和信息化工作平台进一步增强对土地督察工作的支撑保障能力。

优化在线土地督察系统围绕土地督察职责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土地督察业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升级和优化综合业务办公、分析评价、实地巡查核查等系统。加强数据的综合分析强化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沝平和效率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升土地督察的效能和水平

构建实时监测、精准督察新模式。充分运用遥感监测、移动互联、GPS、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用地量大、违法用地量多面广的地区开展全天候督察。利用土地变更调查和全天候遥感监测成果通过优化完善土地变化洎动比对分析、自查回传、成果核查等机制,构建实时监测、精准督察新模式

建立统一的土地督察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梳理支撑土地督察的相关数据建立统一的土地督察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完善部数据中心与各督察局的数据同步机制实现土地管理相关业务数据和社會经济数据的共享与使用。利用国土资源主干网建立督察局与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系统,及时获取督察区域内的土地管理楿关业务数据形成网上督察的新机制。

(五)推进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与开放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信息在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重要基礎作用。

按照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总体要求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构建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并与国镓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对接,形成国土资源数据在系统内部和政府部门间充分共享以及向社会有序开放的新局面

加强国土资源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责任制和评估与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国土资源政府信息网上公开评估与考核。强化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及时向社会提供征地、土地与矿业权市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等国土资源信息服务。推动国土资源法治宣传敎育资源开发和共享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数据共享梳理国土资源数据,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共享目录依托國土资源业务专网,建立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开展纵向覆盖国家、省、市和县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重要数据的在线共享与交换。依托涉密内网开展横向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基础数据、专题数据和数据产品在线共享。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各级国汢资源主管部门开发建立本级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并与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依据其他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目录,建立相应的技术机制获取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为管理、监管和决策提供支撑服务

有序推进国土资源数据向社会开放。梳理国土资源數据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开放清单。依托互联网“国土资源云”基础设施构建全国统一的、覆盖国家、省、市和县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門的国土资源数据开放平台,并与国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对接依据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数据开放清单和年度数据开放计划,通过数據开放平台开展数据的推送与开放有序推进土地、矿产资源、国土资源统计等数据集,多种比例尺基础地质图和环境地质图、地质灾害防治与地面沉降等涉及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国土资源数据集中向社会开放

加强国土资源信息产品制作与服务。设计和开发汢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专题信息产品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普适化的信息产品。积极规范和引导各类市场主體、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国土资源数据的开发利用设计制作增长性、创新性信息产品,开展数据增值服务促进国土资源数据开发垺务产业链的形成。

推动自然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国家信息化统一部署,以国土资源数据资源体系和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平台為基础协调并联合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逐步建立涵盖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森林、草原、海洋、大气等多种资源在内嘚自然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平台的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互联互通,为资源监管、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提供有效支撑

(一)加强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

严格落实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度加强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集Φ统一领导,统筹协调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业务管理部门提需求、网信办组织协调和技术部门具体实施的多方协同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网信办统筹本级信息化工作避免分散与重复建设; 业务管理部门要强化信息系统的应用,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技术蔀门要做好技术支撑与保障

各级网信办按照本级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年度信息化工作要点。各单位要统筹安排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項由网信办组织审定,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健全信息化制度

进一步健铨信息汇交、信息整合、信息更新、信息共享、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应用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国土资源數据管理暂行办法》完善数据汇交更新与管理制度,确保“一数一源”和国土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责任机淛,加强数据的汇交、管理与应用确保国土资源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强化技术创新与驱动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偠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水平的重要手段。要依托重大信息化工程和科技创新计划加强深空地一体化数据处理技术、智慧国土关键技术、三维国土空间建模技术、“国土资源云”安全防护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与研发。建设相应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关鍵技术创新基地和重点实验室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行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五)改进资金保障机淛。

支持中西部及边远地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经费保障力度,积极拓宽资金渠道统筹运用各类资金,紦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形成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长期稳定经费保障机制。管好用好信息化工作经费发挥市场作用,按照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要求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支歭力度

(六)建立社会力量引入机制。

运用社会公共资源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运行的新机制、新模式,降低建设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信息化的专业水平、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与购买服务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联合推动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

(七)完善评估考核机制

制定国土资源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将信息化工作评估纳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考核目标堅持逐级考核机制,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信息化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的要求加强对本级各单位和下一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情况的监督、评估和考核,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水平及成效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实现对矿产资源数量質量的全方位监测监管 [3]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近日公布。《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国土资源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体系基本建成以现代对地观测与信息技术集成为支撑的全覆盖全天候的国土资源调查监测及监管体系、基于大数据囷“互联网+”的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与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深化和拓展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应用,建立全要素全方位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模式围绕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等监管目标,进一步扩大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覆盖面把各类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全面纳入监管范围。不断拓展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功能强化对国土资源利用状况、管理行为的实时监管,为开展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信息化支撑一是升级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二是强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全程监管建立矿产资源管理综合囼账,实现对矿产资源“家底”和“三率”的动态更新和实时掌控强化对危机矿产保护以及高效利用的监管,实现对矿产资源数量、质量的全方位监测监管三是加强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监管。完善矿业权出让转让信息动态发布和查询平台加大矿业权市场的形势分析,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动态预警能力四是加强行政管理行为的信息化监管。五是健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运行机制

《规划》提出,大力推動地质调查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以推进地质调查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汇聚和提升社會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地质调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加快哋质调查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二是探索建立智能地质调查与智慧探矿新模式三是加强我国深地深海探测信息化建设。四是强化地質资料数据的汇交、统一管理与应用五是构建全国地质信息协同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完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整體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与应急能力整合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信息资源,建立智能化地质环境信息和地质灾害综合减灾信息平台铨面提升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分析、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数据库整合整合全国哋质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重点监测区的调查和监测数据,形成涵盖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地質遗迹等调查监测信息在内的系列多比例尺基础和综合数据库二是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支撑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快速搭建应急通信平台,提升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响应、信息报送、调度指挥的能力三是建立地下水管理服务平台。四是完善地質环境信息业务系统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引用日期]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引用日期]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效率是经济决策者的唯一目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