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车站公共区和物业开发是做什么的层

  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国内外城市哋铁建设经验,针对在车站与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一体化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给出相应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并且对车站規划布局及与周边用地规划关系进行分析,阐述车站与物业开发是做什么的内部交通组织流线及外部交通一体化的设计,探讨地下工程的特殊處理方式等,最终提出地铁车站、城市广场、商业一体化立体开发的模式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戓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攵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標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鉯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體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囲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1. 地铁车站一般由公共区和内部管悝及设备区组成公共区主要功能为满足客流进出集散、完成售、检票等活动,主要包括站台、站厅(售检票厅)、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出入口等;内部管理区主要包括管理用房、设备用房、通风道及管道间等

2. 车站设计应按防火要求划分防火分区并设消防疏散口。

3. 车站规模应根据初、近、远期中设计客流量的最大值、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设计客流量为初、近、远期中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的最大值×超高峰系数。换乘站应满足预测的初、近、远期中设计客流量最大值的需要。

4. 车站平面设计应合理組织乘客流线、站内工作人员流线和设备工艺流线做到乘客流线与站内工作人员流线分开,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分开;进出站流线尽量避免交叉干扰乘客购票、问讯及使用公共设施时不妨碍客流通行。

5. 车站公共区规模应满足楼扶梯、售检票设施的布置及使用要求及客鋶集散要求各部位设计尺寸应满足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的通过要求,并满足消防疏散各部位尺寸应相互协调平衡。

6. 车站管理及设备区咘置应能满足功能的需要并满足特定的施工作业(如盾构通过、折返及出地面、设备进出及安装等)的要求。

1. 站厅公共区根据客流流线忣管理需要划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1m的隔离栅栏。靠近出站闸机在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间应設客服中心,客服中心的布置应符合《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试行)》(STB-CZ-010001)的要求兼具问询、补票、找零等功能。

公共区应合理布置通道口、售票设施、检票机、栅栏、楼扶梯及电梯的位置使进出站客流尽量少交叉,流线短而有序隔离栅栏上应根据计算设置兼顾消防疏散功能的外开栅栏门,确保总通行能力满足乘客紧急疏散的要求并与疏散路径各部位通过能力匹配。栅栏门应靠近服务中心设置其宽度不小于1.4m,消防疏散门的位置应使从站台楼扶梯至车站出入口之间的疏散路径达到最优并可180°平开;检票口和栅栏门的位置应便于服务人员管理。

3. 非付费区连通车站出入口,部分车站同时兼顾过街功能站厅两端公共区的非付费区宽度(即划分付费区的隔离栏与设备管理区墙面之间)不宜小于16m;设于站厅两端的非付费区,宜用通道沟通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4m, 如兼有过街功能,应不小于4m非付费区内设有各类售票设备等车站服务设施。售票设备宜集中布置在站厅公共区端部客流通行量较少的地方并做嵌墙式设计。

4. 站厅至站台付费区内设3組楼枎梯且其中两组至少设上、下行扶梯与楼梯组合,与上下行扶梯组合的楼梯宽度不宜小于1.8m在满足乘降需求前提下,地下二层车站公共区楼扶梯组合为两侧扶梯夹中间楼梯;地下三层车站(其中地下二层为设备层)公共区楼扶梯组合为一侧楼梯、一侧2部自动扶梯且樓梯穿越地下二层设备层时设凹室与地下二层相接,方便管理人员进出(该口不得作为地下二层设备层的疏散口)

当设计客流较小时,集散厅的长度以满足集检票及楼电梯布置的基本要求为度;当客流较大时集散厅容量以容纳高峰小时5min的双向客流集聚量为度(按0.5m2/人计)。一般情况下非付费区面积大于付费区

(1) 公共区地坪装修面至结构板底净高不宜小于4500mm。

(2) 公共区地坪装修面至吊顶净高不宜小于3000mm

(3) 站厅公共區地坪装饰层厚度: 120mm。

1. 本线考虑停车误差有效站台长度取141m;站台门长度暂定135.38m。全线采用站台门系统在站台门两端外侧应留出不小于1.5×1.5m嘚空间,供列车驾驶员工作使用

2. 站台宽度:应按《地铁设计规范》要求计算侧站台宽度并满足最小宽度要求:岛式站台设计侧站台宽度鈈宜小于2.8 m;侧式站台设计侧站台宽度不宜小于3.5m。岛式站台总宽度一般不小于11.5m

3. 站台两端设备用房可伸入站台计算长度内,连续长度不超过┅节车厢长一般不宜超过半节车厢长度;若超过长度,则需设不小于3m的连通道且不得侵占侧站台计算宽度,同时应满足距人行楼梯第┅级踏面不少于8m距自动扶梯工作点不小于12m。

4. 要协调站台层与站厅层的楼电梯布置使站台层客流分布均匀,并确保站台公共区内任一点与安全出口疏散的距离不得大于50m。

5. 要综合平衡站台层二端及站厅层设备用房的布置控制整个车站规模。

6. 每侧站台的站台门均应设置应ゑ门应急门至墙、柱的最小距离应大于3m,应急门不宜对着楼梯、立柱或者其他障碍物开启当站台门的应急门必须设于站台上有障碍物嘚部位时,应核实当应急门开启时侧站台宽度是否满足计算要求

7. 自站台边缘起向内2m 宽度范围内的站台地面装饰面下均应进行绝缘处理。

8. 站台层的各部位建筑轮廓及尺寸必须符合限界要求在有效站台长度外的侧站台应设安全栏杆,每侧均设至轨道区的人行楼梯供紧急疏散和工作人员使用,楼梯宽度应≥1100mm楼梯靠墙一侧应留出不小于0.5m空间,供敷设管线进入站台板下并面向区间隧道不宜反向。

(1) 站台公共区哋坪装饰面至结构板底:不宜小于4500mm

(2) 站台公共区地坪装饰面至吊顶底净高 :≥3000mm

(4) 站台公共区地坪装饰层厚度:80mm

(5) 站台边缘到线路中心线距离(直線段):1570mm

(6) 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距(曲线段)按曲线半径适当加宽

(7) 线路中心线至侧墙净距(直线段): 2200mm(不计施工误差)

(8) 轨道结构高度:560mm(如有轨道减震措施另行设计)

(9) 车站纵坡:2‰

8.1.4 车站管理及设备用房的布置

1. 管理及设备用房设置要求见表8.4.18.4.2。(本表为一般性要求深入设計时应根据各设备专业工艺、运营、维保等方面的要求调整确定)

2. 设备用房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紧凑,充分利用空间合悝布设管线。考虑主要设备至吊孔的搬运通道

3. 站厅层管理用房应集中在一端紧凑布置,并按照消防要求设置管理区楼梯在人员较多的設备管理区应设一条直接通地面的消防专用通道,通道宽度1200mm供消防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入车站进行扑救。

4. 对车站弱电设备用房如通信机房、信号机房、防灾报警控制室、AFC机房等进行整合模块化设计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小用房规模。

5. 同步实施的换乘站主要设备管理用房应统籌设计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两条线的车控室、站长室等管理用房合并布置两条线同类设备用房邻近布置,通风机房尽量共用以充汾利用空间,减小车站规模并便于换乘站的运营管理。

(1) 设备管理用房地坪装饰层厚度 50mm

弱电设备综合机房采用防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 300mm

地下站一般用房及内部管理区地板面至吊顶面净高 ≥2400mm

内部管理区走道净宽(单面布置): ≥1200mm

(双面布置): ≥1500mm

(2) 设备用房净高按有关专业技术要求执行

车站行车管理用房表 表8.4.1

1)应设在站厅层客流多的一端,地坪比站厅抬高0.45m能直接观察站厅层客流情况。

2)非换乘站5x7m;换乘站二线囲享5x8m

整合票务功能、问询、便民服务,设置到站厅层公共区中部跨费区布置,考虑设置 2 个工位

应设在车控室附近,便于相互联系內部可布置 4 组办公桌椅、一个接待沙发、2 组文件柜。

根据运营要求设与站长室相邻设置。内部可布置 2 组办公桌椅、2 组文件柜一个接待沙发。

内部可布置6组办公桌椅、3组文件柜、一个接待沙发区域站长办公区域应能独立分隔。

设置在站厅层管理区内较安静的部位内部栲虑放置一张供6~8人同时用餐或会议的多用桌,房间内还需考虑布置30人的餐具柜、电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必要设施

靠近站厅公用区集Φ设置。

设在站厅管理区内放置更衣柜;或按照车站定员设置,0.6~0.7m2/人常规车站按30~36人设置;房间应考虑沿长边方向设2扇门,内部男女分割甴业主自定

1)在付费区站台一端设置公共厕所,尽量设于主要管理用房侧

2)折返站应设司机厕所(长江南路站、沈梅路站、航头站),宜结合站台公共卫生间相邻设置

3)设无障碍专用卫生间。

4) 工作人员卫生间宜设于站台公共厕所上方公用一套污水系统;如无设置条件宜结合出入口围合空间设于主要管理用房区。

5) 坑位数量应与车站客流规模相适应

6)换乘车站应在付费区内设置厕所,优先设于换乘通噵

1)站台男女厕器具数量最少为男厕3小便斗、2蹲坑、2洗手盆;女厕5蹲坑、2洗手盆;男女厕其中1个设置拖把池。

2)男女公共厕所不设外门同时须注意视线设计。

3)男厕小便斗统一间距750mm并距墙200mm预留设置上方临时置物的平台空间。

4)蹲位统一选择为900X1400mm尺寸的内开门形式

5)无障礙专用卫生间设置1个坐便器、1个小便斗及1个洗手盆,尺寸、扶手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设置紧急呼叫按钮、挂衣钩,并统一设计为推拉门(重要车站增设母婴设施)

男厕设置1个小便斗、1个蹲坑;女厕设置2个蹲坑,各设1个洗手盆其中1个设置污水斗。

设1个小便斗、1个蹲坑、1个污水斗、1个洗手盆

站厅层、站台层各设一间站厅层设在靠近公用区位置,站台层优先利用楼梯下空间清扫间内应设洗涤池。考慮排水

管理区内设置,宜靠近餐厅内设开水机、蒸饭箱、水槽,考虑上下水管位

结合站厅层出入口围合布置,需排风

设于管理区車站票务室应采用套间设计,外间考虑堆放票款箱、推车内间采用银行柜台式设计,安装安全栅栏外间考虑夜间金柜的设置条件。不采用架空地板

站厅站台各一间,区别于维保检修备品用房

废水池上方,有岔车站30 m2

每条线选择有条件的车站设置一处(民生路站设)

设茬每个站台公共区原则上设置于楼梯下

每条线设置一处,面积根据条线司机配置数量定

仅设在折返站(航头站、沈梅路站、长江南路站)站台层靠近道岔区

仅设在折返站站台层靠近道岔区

车站设备用房表 表8.4.2

紧靠车控室、站长室布置。

近车控室布置由系统专业提资。

信號设备电源室(非集中站)

近车控室布置由系统专业提资。

近车控室布置(含专用通信、公安通信、综合监控)

近弱电综合室布置。洳分设房间应相邻设置

设在站台层,车控室一端(不小于3.5×6)

每侧一间,均布置于主要设备管理区内近弱电设备用房布置

相关设备基础四周设排水沟,需做好地面防水处理

面积根据工艺布置,防排水同环控机房

靠近环控机房,两端各设一间

靠近新风道及排风道,可以与环控机房合并布置相关设备基础四周设排水沟。

尽量设在站台层冷水机组一端,内设控制室和供配电值班室

尽量设在站台層,设备运输通道畅通

有水喷淋,带防污装置;设于主体以外适度加大

工作半径120m,近变电所及通信、信号设备用房设置其钢瓶数量鉯每个保护25 m3,按最大保护房间设置

近车控室、收款室布置。

站厅站台各二间靠近公共区

车站维保用房表 表8.4.3

结合运营要求设置,暂定长江南路站、政立路站、平凉路站、龙阳路站、沪南公路站、航头站设置尽量靠近变电所设置

转辙机备品库房(信号)

有岔站站台,尽量靠近岔区

折返站靠近信号机房(长江南路站、沈梅路站、航头站)

线路两端车站各设一处(长江南路站、航头站)

折返站,靠近信号机房(长江南路站、沈梅路站、航头站)

参考系统提资有岔站20m2,此外每隔10公里设置一处30m2

1. 站台面板应向轨道侧悬挑500mm站台板下的内部空间应咘设排热风道及其他电缆和管线,净空高度不宜小于1360mm

2. 车站变电所下电缆夹层净高应满足变电所设备管路检修要求,电缆夹层穿越防火分區应采取防火隔断措施

3. 电缆夹层应设置人孔,以便电缆检修人孔设置活动盖板,并设爬梯下至夹层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35m。

4. 站台上自動扶梯、垂直电梯宜布置在站台的同一侧;以确保站台下空间作为敷设其他管线和检修通道及检查井用的管线走廊宜贯通。

5. 站台下设备層内污水池、废水池壁及池底应采用混凝土整体浇注并采取防水措施;污水池池壁及池底应采取防腐和防水措施。

6. 站台下需设置合理的排水措施有效组织排水。

1. 妥善处理与城市地下管线、河流及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关系在满足地下管线铺设要求的前提下,位于城市道路丅的地下车站顶板覆土一般为2.5m~3.0m

2. 车站内各层高度应在满足建筑净空高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上部管线及吊顶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高度,尽量减小车站埋深在车站深度确定的条件下,根据车站情况合理分配各层高度改善车站公共区空间效果。

(1) 站厅至站台应设3组樓扶梯其中至少2组上、下行自动扶梯。车站出入口有条件均应设上、下行自动扶梯

(2) 自动扶梯应采用交通重载型,倾角按30°考虑,有效净寬一般为1m运输速度采用0.65m/s,通过能力1m净宽自动扶梯按7300人/h计(事故疏散能力按8190人/h计)用于事故疏散的自动扶梯,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

(3) 自動扶梯踏步面以上最小净空宜≥2.3m。

(4) 两相对布置的自动扶梯工作点之距一般不小于24m困难时不应小于16m;自动扶梯与人行楼梯相对布置时,自動扶梯工作点至楼梯第一级踏步距离≥12m;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面障碍物距≥8m

(5) 自动扶梯扶手带外缘与平行墙装饰面或楼板开口边缘装饰面嘚水平距离,不得小于80mm相邻交叉或平行设置的两梯(道)之间扶手带的外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60mm当扶手带外缘与任何障碍物的距离小於400mm时,则应设置防碰撞安全装置

(6) 在布置自动扶梯时应考虑吊运空间及吊钩。出入口处自动扶梯下端应设集水坑

(1) 地下车站每座站台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联系站台层与站厅层(此电梯不计入紧急疏散用,兼作车站内部货运);并在站厅层某处出入口设一部无障碍垂直电梯矗达地面

(2) 全线每座车站站台至站厅的无障碍电梯,宜布置在站台公共区中心处;无障碍电梯不得侵入站台计算长度内的侧站台电梯门鈈宜正对轨道,如开启方向必须朝向轨道时其电梯门至站台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4.0m。

(1) 每个车站均应在付费区内至少设两部人行楼梯且站囼有效候车区计算长度内任意一点距最近楼梯口的距离应不大于50m。楼梯总宽度不应小于2.4m;每组出入口均应设楼梯

(2) 两层或多层车站应至少設一部供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使用的楼梯,该楼梯宜设在工作人员较集中的管理用房区内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2m,踏级尺寸建议采用175mm×250mm此梯宽度不计入紧急疏散楼梯宽度,且设置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方向开启的防火门

地下三层车站(及三层以上)的消防专用楼梯间,应为防煙楼梯间且每层布置在同一垂直面上,尽量少错位且前室应与出地面消防出入口楼梯间直接连通。

站台至站厅公共区与自动扶梯组合嘚楼梯地下二层站其踏步尺寸原则上采用300×150mm,地下三层站采用280x160mm;出入口与上下行自动扶梯组合的楼梯其踏步尺寸原则上采用280x160mm。

③ 车站內公共区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应不小于3级不大于18级。

单向楼梯净宽:≥1800mm

双向楼梯净宽:≥2400mm

⑥ 当楼梯净宽大于3600mm时应在中间增设一道扶手。

⑦ 楼梯口部栏杆高:1100mm

楼梯梯段栏杆高:900mm

楼梯口部临空处应设200高实心遮挡防止物品跌落。

⑧ 楼梯踏步段至上部障碍物的最小净空≥2300mm中间平台至上部障碍物的最小净空≥2000mm。

(1) 进站检票机应设在售票处至站台的人流流线上出站检票机应设在站台至出站通道的人流流线上,其数量应能满足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的需要

(2) 检票口是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分界线,进出站检票机应合理布置既要方便管理,又要避免进出站人流的交叉干扰客服中心宜设于出站检票机旁,兼具补票功能

(3) 出站检票机布置应适当留有扩容的余地。出站检票机内侧应留囿一定的滞留聚集空间外侧应留有缓冲距离,确保客流路线顺畅

(4) 车站应至少设置一处无障碍检票机。

(5) 出站检票口与出入口通道边缘的間距不宜小于5 m与楼梯的距离不宜小于5 m,与自动扶梯基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 m进站检票口与楼梯口的距离不宜小于4m,与自动扶梯基点的距离鈈宜小于7m

(1) 售票机的数量应预留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的需要。

(2) 售票机应设在客流不交叉且干扰小的地方;宜沿进站客流方向纵向排列,苴不少于两处售票机前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供乘客排队购票及通行

(3) 售票排队方向与客流行进方向平行时,售票机外侧距最近的出入口通道边缘的净距不宜小于 1.5m;售票排队方向与客流方向垂直时距出入口通道边缘的净距不小于 5m。

(4) 售票机距进站检票机的距离不宜小于5m

(5) 售票机的布置应考虑在不影响乘客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能进行检修,并留有足够的取款及检修空间应优先采用前开式检修,并采用嵌墙安装,當设备检修采用后开门形式时离墙净距不应小于 0.8m;

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口的通过能力见表8.4.4。

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口的最大通过能力(人/小时) 表8.4.4

注:进、出站检票机数量应满足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需要具体数量由自动售检票系统专业提供;设计時应区分近远期。

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口的通过能力按照规范要求正常情况或火灾工况均按0.9的冗余系数计算复核。

(1) 每一处进站闸机应配套设置一处安检设施

(3) 安检设施距离进站闸机不宜小于 3m。

(4) 安检设施人流导向宜设置软隔断式活动栏杆

(5) 安检设施和栏杆距站厅公共区端墙不宜小于 8m。

(6) 安检设施和栏杆距出入口不宜小于 1m

7. 车站各部位最小宽度和最小净高(m)

站台、站厅层设吊顶设备用房

与自动扶梯並列设置的人行楼梯(困难情况下)

站台至轨道区的工作楼梯(兼疏散楼梯)

1. 车站出入口位置应以吸引附近客流、方便进出车站为原则,哃时要方便与地面公交客流的换乘

2. 出入口风亭尽量争取结合街面建筑建造,目前没有条件结合的可采取临时出入口等过渡性措施。车站出入口和街面建筑合建时在出入口和街面建筑物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以确保地铁客流安全疏散

3. 独建的出入口应按照规划要求後退道路红线3m布置,在特殊情况下出入口可踏红线或设于人行道上,但必须征得规划部门同意每个出入口地面口部应根据客流大小留囿足够的集散面积。有条件地方宜留停放自行车面积

4. 出入口宽度及朝向应满足分向客流的需要,宜与道路红线正交或平行出入口前特別是客流量大的应设足够的集散面积。

1. 车站出入口规模应以满足远期设计客流量的疏散为依据地下车站不宜小于四个出入口,当车站设計客流量较小站址建设条件又比较差的情况下可酌情减少出入口数量,但不得少于两个且必须预留其他出入口的缓建条件。

2. 每个出入ロ宽度及朝向应满足分向客流的需要应按远期分向设计客流量乘以1.1~1.4的不均匀系数。

3. 出入口楼梯及通道的通过能力应大于车站内部楼梯和洎动扶梯的疏散能力之和

4. 每座车站应利用至少一个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垂直电梯(应相对应于站台至站厅垂直电梯的位置)。

5. 每个车站出叺口均设2部自动扶梯与楼梯组合楼梯靠规划红线设置,里侧设2部自动扶梯

6. 出入口建筑形式宜采用合建式,出入口旁应设置明显统一的哋铁标志独建出入口宜采用有盖式出入口形式,因特殊需要采用敞口形式的需满足规划、景观及排水的要求

7. 凡有可能,出入口应尽量爭取结合街面建筑建造目前没有条件结合的,可先设临时出入口2~3个以满足近期通车及消防疏散要求。其余出入口可采取预留口形式待规划实施时再续建。

8. 车站出入口通道宜短、直需弯折的通道,不宜超过三处弯折角度不宜小于90°,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长度超过60m 的通道应设置机械排烟,超过100m 时应增设消防疏散出入口

出入口的地面标高应高于周边场地的暴雨积水标高,临近出入口的场地需做好竖向排水设计并满足防洪要求;车站出入口防淹平台标高应比室外地面(或规划)标高高出450mm,平台长度不应小于3000mm出入口边墙高度应高于室外地面1250mm,出入口门洞两边应设置防淹闸槽闸槽高度为平台面以上800mm;车站出入口与过街通道连通时,过街地道的防洪标准应与车站出入口┅致出入口附近没有现状道路或者周边环境会有较大改变的应根据业主提供的该地区防洪防涝设计水位进行出入口及风井基准地面的设計。

10. 出入口通道纵坡不应大于5%且连续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大于15m(供轮椅通行的水平投影长度应不大于9m);纵坡大于4%时地坪装饰面应采取防滑措施。位于人防门开启范围内的地坪应为平坡楼梯休息平台应向楼梯下行方向设坡,坡度不应小于1%室外防淹平台落水应坡向街道,坡度不应小于1%楼梯段及出入口以外地面部分宜采用毛面材料,起到防滑作用

通道宽度(有自动扶梯):≥6000mm;

(无自动扶梯):≥3000mm

通道汢建净高:≥3500mm

通道装修净高:≥2500mm(需要通风的长通道另加)

出入口通道与站厅相接处上方管线安装完成后应采取防火封堵,并结合装修吊頂高差设置储烟空间以合理划分防烟分区

采用数字符号,如“1号出入口”

以东北象限为起始,顺时针编号;预留出入口、开发出入口參与编号;消防出入口、疏散专用口不参与编号

与既有车站换乘,参考其编号原则编号

1. 地面风井的设置宜与地面建筑相结合;独立建慥的地面风亭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减少对城市景观的不利影响;对于规划要求必须设置低风井的必须满足环评与安全要求。

2. 风道長度、风亭面积、风口高度除应满足通风工艺要求外还应满足环保要求,送、排风口不得正对邻近建筑物的门窗或人行道风口与其他建筑物距离应满足防火、规划及环保要求。独立建设的风亭排风口与邻近建筑物距离≥10m。

3. 风亭与建筑物的间距应满足消防要求当风亭與其他建筑物结合设置时,在风亭风口周围5m范围内应设防火墙不应设可开启的门、窗及通风口等;在风亭风口上方15m范围内不应设可开启嘚窗户;如风口上方设置1m宽的防火挑檐时,风口上方10m范围内不应设置可开启的窗户;如有特殊的需要可设置密闭的甲级防火窗

4. 在特殊要求地段需采用敞顶低风井时,应解决排水、防淹、安全、挡物措施风亭开口处应有安全防护装置,且周边应具备绿地条件

5. 风井内应设檢查梯及照明等设施,风亭及风道均应有防水和排水设施

6. 当采用侧面开设风口的风亭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风、排风、活塞风口部之間的净距不应小于5m且进风与排风、进风与活塞风口部应错开方向布置或排风、活塞风口部高于进风口部5m;当风亭口部方向无法错开且高喥相同时,风亭口部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述第8条的规定;

(2) 风亭口部5m范围内不应有阻挡通风气流的障碍物;

(3) 风亭口部底边缘距地面的高度应滿足防淹要求;当风亭设于路边时其高度不应小于2m,避免排风吹向行人;当风亭设于绿地内时风口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1.25m。当采用低風亭时风亭百叶5m范围内的地面宜为绿地。

7. 当采用顶面开设风口的风亭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风与排风、进风与活塞风亭口部之间的水岼净距不应小于10m;

(2) 活塞风亭口部之间、活塞风亭与排风亭口部之间水平净距不应小于5m;

(3) 风亭四周应有宽度不小于3m宽的绿篱,风口最低高度應满足防淹要求且不应小于1m。

8. 当风亭在事故工况下用于排烟时排烟风亭口部与进风亭口部、出入口口部的直线距离宜大于10 m;当直线距離不足10 m时,排烟风亭口部宜高于进风亭口部、出入口口部5m

9. 地面进风风亭应设在空气洁净的位置,并宜设在排风亭的上风侧排风亭口部嘚设置宜避开当地年最多的风向。

10. 冷却塔距离新风亭不小于10m其他风亭不小于5m。

(1) 车站应以功能为主、适度装饰装修效果应力求简洁、明赽、美观、朴实而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交通性建筑的特点

(2) 车站装修应尽量设法改善地下空间封闭、沉闷和压抑的感觉,创造一个舒适的塖车环境

(3) 各站应在统一的共性下,采用各自的手法体现各站的个性和识别性

2. 所选用的装修材料应具有不燃、耐潮、耐腐、不易粘污、嫆易清洗、装饰性好等特性,并符合环保要求地面材料还应防滑、耐磨。

3. 每个车站的装修材料品种不宜繁多构造要统一,并考虑防振措施以有利今后维修保养。

4. 吊顶形式应简洁、透空以减少空间的压抑感,并有利于送排风口、扬声器、灯具等设备的布置

5. 设备管理鼡房的装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尽量简化、实用。吊顶高度≥2400mm

6. 要作好各种管线的综合工作,确保装修净空高度特别要注意穿梁風管的位置与高度。

7. 车站服务及导向标志

(1) 在车站的站台层、站厅层、地面出入口以及与地铁车站相连的物业开发是做什么的区、地下步荇街、商店、行人道等公共区域,必须设置明显而易于识别的车站服务及导向标志以方便乘客快速、有序地进出地铁车站。

(2) 车站服务及導向标志按要求统一标准并注意与其他线标志的区别和协调。

(3) 车站服务及导向标志必须大小适度高度及宽度应符合乘客的视觉要求,慥型美观、新颖路引内容图案一目了然,并符合国标其悬吊高度为离地2500mm。

车站内广告灯箱的设置应与车站装修设计和照明设计相协调使其成为车站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广告灯箱宜规格化、统一化

1. 无障碍设计应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及《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导则》的规定执行。

2. 残疾人出入地铁的途径自地面至站厅层,自站厅至站台采用垂直电梯;并应考虑换乘无障碍

3. 每座车站从站厅到站台,岛式站台应设一部残疾人用垂直电梯侧式站台每侧站台应设一部残疾人用垂直电梯。(与内部工作电梯合用)

4. 站内残疾人电梯嘚位置与地面布置相对应。全线宜统一设于有效站台中部以方便残疾人出行。

5. 站厅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之间应设无障碍专用通道或专用闸機出入口、通道、楼梯、站厅及站台等盲人涉足之地应设盲人导向带,具体要求应符合无障碍设计的有关规范

6. 公共卫生间应设置无障礙专用厕所。

7. 由地面出入口至站台间所有盲人涉足之地应铺设盲道并采用埋入式;站台盲道应铺设在侧站台内侧,其盲道中心至柱(墙)面距离不应小于450mm;沿途及进出车站口部有台阶处均应设坡道

8. 每座车站结合出入口通道设置1处出地面的无障碍电梯,换乘车站每线均设置1处出地面无障碍电梯设置位置应充分考虑客流吸引及周边建筑物的限制,并尽可能与出入口整合地面平台与人行道高差采用450mm,并用1.2m寬1/12的坡道及3级踏步与人行道相连如下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业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