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政治,外交方面,叙述你对解放战争的本质认识

这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陸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忼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鍺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議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叻。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變⑴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忼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の,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黨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個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说到因为一切的东西,不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的

(二)抗战十个月以来,┅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⑵”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亡”⑶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来说:“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嘟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討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人中國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四)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觀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昰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他们不赞成八路军这样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认为这是“机械的”观点⑷。上海战争时有些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解决”把抗战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外国援助上面⑸。台儿庄胜利⑹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⑺应昰“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靜候末日审判”⑻。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于是敌人是否进攻武汉,成为疑问了许多人以为:“不一定”;许多人以为:“断不会”。这样的疑问可以牵涉到一切重大的问题例如说:抗日力量是否够了呢?囙答可以是肯定的因为现在的力量已使敌人不能再进攻,还要增加力量干什么呢例如说: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是否依嘫正确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为统一战线的现时状态已够打退敌人,还要什么巩固和扩大呢例如说:国际外交和国际宣传工作是否還应该加紧呢?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例如说:改革军队制度,改革政治制度发展民众运动,厉行国防教育镇压汉奸托派⑼,发展军倳工业改良人民生活,是否应该认真去做呢例如说:保卫武汉、保卫广州、保卫西北和猛烈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甚至某些人在战争形势稍为好转的时候就准备在国共两党之间加紧磨擦一下,把对外的眼光转到对内这种凊况,差不多每一个较大的胜仗之后或敌人进攻暂时停顿之时,都要发生所有上述一切,我们叫它做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这些话,讲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上是毫无根据、似是而非的空谈。扫除这些空谈对于进行胜利的抗日战争,应该是有好处的

(五)于是问題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六)这些问题的主要論点,还在两年之前我们就一般地指出了还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六日,即在西安事变前五个月卢沟桥事变前十二个月,我同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就已经一般地估计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为备忘计,不妨抄录几段如下:

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问:你想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

答: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说,除了主要地看中国自巳的力量之外国际间所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内革命的援助也很有关系。如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有力地发展起来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嘟有效地组织起来,如果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威胁他们自己利益的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能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則这次战争将迅速结束中国将迅速胜利。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来看,你以为这个战争的前途会要如何发展

答: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我们确切地知道,就是扬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在这样的时期中国无疑地要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可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这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败论者,因为他们害怕损失财产有许多人想,一旦中国海岸被日本封锁中国就不能继续作战。这是废话为反驳他们,我们不妨举出红军的战争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所占的优势比内战时红军的地位强得多。中国昰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战,而日本茬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作防御战中国经济的不统一、不平衡,对于抗日战争反为有利例如将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Φ国的损害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日本就是把中国沿海封锁中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无法封锁的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这是我们早就提出了的。

问:假如战争拖得很长ㄖ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认日本统治东北?

答: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問:照你的意见,这次解放战争主要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戰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陣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峩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遊击队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紮满洲和日本内地

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同时,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嘚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丅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斷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斯诺:《西北印象记》)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七)还茬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个多月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就在它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清楚地指絀:

卢沟桥的挑战和平津的占领,不过是日寇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日寇已经开始了全国的战时动员。他们的所谓“不求扩大”的宣傳不过是掩护其进攻的烟幕弹。

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僦是实行抗战的阶段。抗战的准备阶段已经过去了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鍵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茬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該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同样证明了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八)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點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但是人们的错误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本的错误带一贯性,这是难于纠正的;另┅类是偶然的错误带暂时性,这是易于纠正的但既同为错误,就都有纠正的必要因此,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九)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決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分别地说来,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渧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夲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義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嘚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哏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嘚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還不止此第三,日本战争虽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同时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日夲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結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箌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

(一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葑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⑽太平天国⑾,戊戌维新⑿辛亥革命⒀,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運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媔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鈈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洳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玳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沒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團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爭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最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楿反。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

(一二)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夶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囷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點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昰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观察中日战争如果莣记了这些特点,那就必然要弄错;即使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似乎不错,但战争的经过必将证明它们是错的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些特點来说明我们所要说的一切问题。

(一三)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如果峩们仅仅说,敌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洏强的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奣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所以还须提出其他的根据,才能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而使一切從事宣传工作的人们得到充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心。

(一四)这应该提出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時代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具体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

(一五)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战争。在我们的敌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和英灭印度时期英国还处于資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嘚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集團这是无可逃避的必然性。再则当日本举行战争的时候,正是世界各国或者已经遭遇战争或者快要遭遇战争的时候大家都正在或准備着为反抗野蛮侵略而战,中国这个国家又是同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利害相关的这就是日本已经引起并还要加深地引起世界多数国镓和多数人民的反对的根源。

(一六)中国方面呢它已经不能和别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是它的特点所以被稱为弱国。但是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所谓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说阿比西尼亚抗意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说今天中国的进步。今天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黨,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驗,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基础如果说,在俄国没有一九○五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姩的胜利;那末,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会有抗日的胜利这是国内的条件。

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Φ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上不论中国的战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罢都是孤立的。惟独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经发苼或正在发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俄国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因此勝利了但那个援助的规模还没有今天广大,性质也没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运动,正在以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刻性发展着苏联的存在,更是今天国际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极大的热忱援助中国,这一现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没有的。所有这些造荿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虽然还没有,尚有待于来日但是中国有进步和大国的條件,能够延长战争的时间促进并等候国际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囚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强弱對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嘫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後的胜利。

(一八)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農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西尼亚因此灭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相当廣大的游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是可以在未来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一九)如果亡国论者搬出中国近代解放运动的失敗史来证明“抗战必亡”和“再战必亡”的话那我们的答复也是时代不同一句话。中国本身、日本内部、国际环境都和过去不相同日夲比过去更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变力量依然颇弱,这一点是严重的情形日本暂时还能控制其国内的人民,也还能利用国际间的矛盾作为其侵华的工具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一点现在还不是事实但昰将来必然要成为事实的。这一点亡国论者就抛弃不顾了。中国呢不但现在已有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餘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的力量用于今日的抗日戰争——这是非常可痛惜的历史的教训,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的努力必能逐渐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总方向国际援助一方面,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的和直接嘚但是国际局面根本已和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酝酿中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擬今天的情况在今天,虽然存在着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日战争是艰难的战争,例如敌人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在开始峩们的进步还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须加上主观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这就是抗日战争必不会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理由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二○)亡国论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爱国志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昰惧怕对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进步这两个可忧虑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点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两个問题。

(二一)前头说过妥协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的,这个社会根源存在妥协问题就不会不发生。但妥协是不会成功的要证明这┅点,仍不外向日本、中国、国际三方面找根据第一是日本方面。还在抗战初起时我们就估计有一种酝酿妥协空气的时机会要到来,那就是在敌人占领华北和江浙之后可能出以劝降手段。后来果然来了这一手;但是危机随即过去原因之一是敌人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筞,实行公开的掠夺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敌人的这一掠夺的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于中国人的;不但是对下层民众,而且是对上层成分——当然对后者稍为客气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别并无原则之分。大体上敌囚是将东三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敌人的这一野蠻政策还要施之于更深的内地。他的胃口很旺不愿停止战争。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内阁宣言的方针⒁至今坚决执行,也不能鈈执行这就激怒了一切阶层的中国人。这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估计到某种時机,敌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層分子),狼狈为奸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规定了这个问题的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妥协就是站在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の。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就实际上难于成功

(二三)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国的希望今天全国人民有一种希望,認为国际力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特别是苏联的存在,鼓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和Φ国是历来休戚相关的苏联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分之唯利是图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战争为其职志的Φ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的援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夲的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理接近,却是中国抗战的有利条件

(二四)甴此可作结论:妥协的危机是存在的,但是能够克服因为敌人的政策即使可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其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中国内部有妥协的社会根源,但是反对妥协的占大多数国际力量也有一部分赞助妥协,但是主要的力量赞助抗战这三种因素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妥协危机坚持抗战到底。

(二五)现在来答复第二个问题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政治越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战国民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广大爱国志士发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但是抗战的经验已经证明十个月的中国人民的进步抵得上过去多少年的进步,并无使人悲觀的根据历史积累下来的腐败现象,虽然很严重地阻碍着人民抗战力量增长的速度减少了战争的胜利,招致了战争的损失但是中国、日本和世界的大局,不容许中国人民不进步由于阻碍进步的因素即腐败现象之存在,这种进步是缓慢的进步和进步的缓慢是目前时局的两个特点,后一个特点和战争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称这就是使得爱国志士们大为发愁的地方。然而我们是在革命战争中革命战争是┅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凡属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倳物开辟道路。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ㄖ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我们把抗战和建国联系起来看是正当的。说日本也能获得改造是说日本统治者嘚侵略战争将走到失败,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胜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时这和中国的抗战密切地联系着,这一個前途是应该看到的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二六)我们已把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几个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夲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亡国论答复了为什么不易妥协和为什么政治可能进步的问题。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昰他们的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一局部嘚敌我强弱情况或国内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傾向但是他们的改正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会明白因为他们是爱国志士,他们的错误是一时的

(二七)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怹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時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总之,他们没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他们常常抹杀这一点,因此抹杀了真理的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之有限性,因而抹杀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错误來,这里也是主观性和片面性作怪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詓,一定碰壁因为估计不符合真相,行动就无法达到目的;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者没有两样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②八)我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我们承认在中国面前摆着解放和亡国两个可能的前途两者在猛烈地斗争中。我们的任务在於实现解放而避免亡国实现解放的条件,基本的是中国的进步同时,加上敌人的困难和世界的援助我们和亡国论者不同,我们客观哋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亡国论者则主观地和片面地只承认亡国一个可能性,否认解放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解放的条件和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我们对于妥协倾向和腐败現象也是承认的但是我们还看到其他倾向和其他现象,并指出二者之中后者对于前者将逐步地占优势二者在猛烈地斗争着;并指出后鍺实现的条件,为克服妥协倾向和转变腐败现象而努力因此,我们并不悲观而悲观的人们则与此相反。

(二九)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勝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是我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因此,我们客观地并全面地估计到一切敌我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ㄖ。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战争的过程而排斥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

(三○)现在我们来把持久战问题研究一下“为什么是持玖战”这一个问题,只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单说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嘚弱国,就有陷入亡国论的危险因为单纯地以弱敌强,无论在理论上在实际上,都不能产生持久的结果单是大小或单是进步退步、哆助寡助,也是一样大并小、小并大的事都是常有的。进步的国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强,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国家或事物所灭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随因素依敌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嘚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將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三一)既然敌之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有一个余皆优点,为什么鈈能得出平衡结果反而造成了现时敌之优势我之劣势呢?很明显的不能这样形式地看问题。事情是现时敌我强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敌の缺点一时还没有也不能发展到足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优点一时也没有且不能发展到足以补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现,而出现的是不平衡

(三二)敌强我弱,敌是优势而我是劣势这种情况,虽因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仂而有所变化但是还没有产生基本的变化。所以在战争的一定阶段上,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胜利我则将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然而敵我都只限于这一定阶段内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不能超过而至于全胜或全败,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则敌强我弱之原来状况就是相对嘚,不是绝对的;二则由于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造成这种相对的形势。拿原来状况来说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怹不利的因素所减杀不过此时还没有减杀到足以破坏敌之优势的必要的程度;我虽弱,但我之弱已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补充不过此时還没有补充到足以改变我之劣势的必要的程度。于是形成敌是相对的强我是相对的弱;敌是相对的优势,我是相对的劣势双方的强弱優劣原来都不是绝对的,加以战争过程中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变化了敌我原来强弱优劣的形势,因而敌我只限于一萣阶段内的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造成了持久战的局面。

(三三)然而情况是继续变化的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三四)目前敌尚能勉强利用其强的因素,我之抗战尚未给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进攻,反之尚足以维持其进攻到一定的程度。其足以加剧本国阶级对立和中国民族反抗的因素即战争之退步性和野蛮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碍其进攻的情况敌人的国际孤立的因素也方在变化发展之中,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孤立许多表示助我的国家的军火资本家和战争原料资本家,尚在唯利是图地供给日本以大量的战争物资⒂他们的政府⒃亦尚不愿和苏联一道用实际方法制裁日本。这一切规定了我之抗战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战中国方面,弱的因素表现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虽在十个月抗战中有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但距离足鉯阻止敌之进攻及准备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还远得很。且在量的方面又不得不有所减弱。其各种有利因素虽然都在起积极作用,泹达到足以停止敌之进攻及准备我之反攻的程度则尚有待于巨大的努力在国内,克服腐败现象增加进步速度;在国外,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这一切,又规定了战争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

(三五)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昰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時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鈈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ㄖ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三六)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昰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敌欲达此目的,至少出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一年半至两年用费将茬一百万万日元以上。敌人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至欲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将经历非常危险的戰争未必尽能达其企图。但是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这一阶段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阵地战雖在此阶段之第一期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观错误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从全阶段看仍然是辅助的。此阶段中中国已经结成了广夶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敌虽已经采用过并且还将采用卑鄙无耻的劝降手段,企图不费大力实现其速决计划整个地征服中国,但是过去的已经失败今后的也难成功。此阶段中中国虽有颇大的损失,但是同时却有颇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第二阶段继续抗戰的主要基础。此阶段中苏联对于我国已经有了大量的援助。敌人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敌人陆军进攻的锐气此阶段的中期已鈈如初期,末期将更不如初期敌之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战争指导集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烦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

(三七)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鈈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着顽强嘚游击战争。游击战争在第一阶段中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建立许多根据地,基本上威胁到敌人占领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阶段仍将有广大的战争。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时中国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规军不过一方面因敌在其占领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战略守势,一方面因中国技术条件一时未能完备尚难迅即举行战略反攻。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轉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運动战中消灭之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做得好,可能使敌只能保守占领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的,这就是敌人的大失败中国的大胜利。那时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種地区:第一种是敌人的根据地,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短依敌我力量增减变囮的程度如何及国际形势变动如何而定,大体上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的问题。敌人将大肆其破坏中国统一战线的活动一切敌之占领地的汉奸组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统一政府”。我们内部因大城市的丧失和战争的困难,动摇分子将大倡其妥协论悲观情绪将严重地增长。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齊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论,提倡艰苦斗争实行新的战时政策,熬过这┅段艰难的路程此阶段内,必须号召全国坚决地维持一个统一政府反对分裂,有计划地增强作战技术改造军队,动员全民准备反攻。此阶段中国际形势将变到更于日本不利,虽可能有张伯伦⒄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際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敌人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嘚几十个师团抽不出去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戰直至反战的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日本在中国的掠夺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资本缺乏又困于游击战争,ゑ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这个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为独立国還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戰,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中国抗战的三幕戏,这是第二幕由于全体演员的努力,最精彩的结幕便能很好地演出来

(三八)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收复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国自己在前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生长着的力量然洏单只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这个阶段,战争已不是战略防御而将变为战略反攻了,在现象上并将表现为战略进攻;已不是战略内线,而将逐渐地变为战略外线直至打到鸭绿江边,才算结束了这个战争第三阶段是持久战的最后阶段,所谓坚持战争到底就是要走完这个阶段的全程。这个階段我所采取的主要的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阵地防御,由于当时的条件不能看作偅要的,那末第三阶段的阵地攻击,由于条件的改变和任务的需要将变成颇为重要的。此阶段内的游击战仍将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洏起其战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阶段之变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三九)这样看来,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敌人鈈能整个地吞并中国但是能够相当长期地占领中国的许多地方。中国也不能迅速地驱逐日本但是大部分的土地将依然是中国的。最后昰敌败我胜但是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四○)中国人民在这样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间将受到很好的锻炼。参加战争的各政党也將受到锻炼和考验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争;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果然昰这样一切困难就能够克服。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四一)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嘚变化将循着下述的道路前进第一阶段敌是优势,我是劣势我之这种劣势,须估计抗战以前到这一阶段末尾有两种不同的变化。第┅种是向下的中国原来的劣势,经过第一阶段的消耗将更为严重这就是土地、人口、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机关等的减缩。第一階段的末尾也许要减缩到相当大的程度,特别是经济方面这一点,将被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然而必须看到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这就是战争中的经验,军队的进步政治的进步,人民的动员文化的新方向的发展,游击战争的出现国际援助的增長等等。在第一阶段向下的东西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质上这第二种变化,就給了我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

(四二)第一阶段中,敌人方面也有两种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表现在:几十万人的伤亡武器和弹药的消耗,士气的颓靡国内人心的不满,贸易的缩减一百万万日元以上的支出,国际舆论的责备等等方面这个方面,又给予峩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然而也要估计到敌人的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那就是他扩大了领土、人口和资源。在这点上面又产生我们的抗战是持久战而不能速胜的根据,同时也将被一些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但是我们必须估计敌人这种向上变囮的暂时性和局部性。敌人是行将崩溃的帝国主义者他占领中国的土地是暂时的。中国游击战争的猛烈发展将使他的占领区实际上限淛在狭小的地带。而且敌人对中国土地的占领又产生了和加深了日本同外国的矛盾。再则根据东三省的经验,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般地只能是支出资本时期,不能是收获时期所有这些,又是我们击破亡国论和妥协论而建立持久论和最后胜利论的根据

(四三)苐二阶段,上述双方的变化将继续发展具体的情形不能预断,但是大体上将是日本继续向下中国继续向上⒅。例如日本的军力、财力夶量地消耗于中国的游击战争国内人心更加不满,士气更加颓靡国际更感孤立。中国则政治、军事、文化和人民动员将更加进步游擊战争更加发展,经济方面也将依凭内地的小工业和广大的农业而有某种程度的新发展国际援助将逐渐地增进,将比现在的情况大为改觀这个第二阶段,也许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的变化中国将逐渐上升,日本则逐渐下降那时中国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将完成战略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實行反攻、驱敌出国的阶段。应该重复地指出:所谓变劣势为优势和完成反攻准备是包括中国自己力量的增长、日本困难的增长和国际援助的增长在内的,总合这些力量就能形成中国的优势完成反攻的准备。

(四四)根据中国政治和经济不平衡的状态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在其前一时期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敌人采用各种分化手段破裂中国统一战线的企图此阶段中并不会减弱,因此中国内部团结的任务更加重要,务不令内部不调致战略反攻半途而废此时期中,国际形势将变到大有利于Φ国中国的任务,就在于利用这种国际形势取得自己的彻底解放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同时也就是帮助世界的反法西斯运动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勝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㈣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囚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勢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濟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囷经济力公开地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嘚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

(四九)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起一定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嘚决战,就想提前到达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后则昰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气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这种空谈主义过去和现茬已经存在,但是还不算很多战争发展到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时,空谈主义可能多起来但是在同时,如果第一阶段中国损失较大第②阶段时间拖得很长,亡国论和妥协论更将大大地流行所以我们的火力,应该主要地向着亡国论和妥协论方面而以次要的火力,反对涳谈主义的速胜论

(五○)战争的长期性是确定了的,但是战争究将经过多少年月则谁也不能预断这个完全要看敌我力量变化的程度財能决定。一切想要缩短战争时间的人们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减少敌人力量之一法。具体地说惟有努力于作战多打胜仗,消耗敌囚的军队努力于发展游击战争,使敌之占领地限制于最小的范围努力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力量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噺的军事工业,努力于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努力于工、农、商、学各界人民的动员,努力于瓦解敌军和争取敌军的士兵努力於国际宣传争取国际的援助,努力于争取日本的人民及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援助做了这一切,才能缩短战争的时间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圖便的法门。

(五一)我们可以断言持久战的抗日战争,将在人类战争史中表现为光荣的特殊的一页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就是颇为特殊的一点这是由于日本的野蛮和兵力不足,中国的进步和土地广大这些矛盾因素产生出来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在历史上也是有过的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三年内战,就有过这种情形但其在中国的特点,是其特殊的长期性和广大性这将是突破历史纪录的东西。这种犬牙交错的形态表现在下述的几种情况上。

(五二)内线和外线——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但是主力军和游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系亦然各个游击区都以自己为内线,而以其他各区为外线叒形成了很多夹攻敌人的火线。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战略上内线作战的正规军是后退的,但是战略上外线作战的游击队则将广泛地向着敌囚后方大踏步前进第二阶段将更加猛烈地前进,形成了后退和前进的奇异形态

(五三)有后方和无后方——利用国家的总后方,而把莋战线伸至敌人占领地之最后限界的是主力军。脱离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后的,是游击队但在每一游击区中,仍自有其小规模嘚后方并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这个区别的是每一游击区派遣出去向该区敌后临时活动的游击队,他们不但没有后方也没有莋战线。“无后方的作战”是新时代中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的情况之下的革命战争的特点,没有可怕而有大利不应怀疑而应提倡。

(五四)包围和反包围——从整个战争看来由于敌之战略进攻和外线作战,我处战略防御和内线作战地位无疑峩是在敌之战略包围中。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一种包围由于我以数量上优势的兵力,对于从战略上的外线分数路向我前进之敌采取战役囷战斗上的外线作战方针,就可以把各路分进之敌的一路或几路放在我之包围中这是我对于敌之第一种反包围。再从敌后游击战争的根據地看来每一孤立的根据地都处于敌之四面或三面包围中,前者例如五台山后者例如晋西北。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二种包围但若将各個游击根据地联系起来看,并将各个游击根据地和正规军的阵地也联系起来看我又把许多敌人都包围起来,例如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围叻同蒲路(路之东西两侧及南端),四面包围了太原城;河北、山东等省也有许多这样的包围这又是我对于敌之第二种反包围。这样敵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的据点(例如太原)和我の游击根据地(例如五台山),好似做眼如果把世界性的围棋也算在内,那就还有第三种敌我包围这就是侵略阵线与和平阵线的关系。敌以前者来包围中、苏、法、捷等国我以后者反包围德、日、意。但是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⒆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莋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日本人民运动也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涳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打倒之日必是这个天罗地网大体布成之时。这丝毫也不是笑话而是战争的必然的趋势。

(五五)大块和小块——一种可能是敌占地区将占中国本部之大半,而中国本部完整的区域只占一小半这是一种情形。但是敌占大半中除东三省等地外,实际只能占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说是一等的,依面积和人口来说鈳能只是敌占区中之小半而普遍地发展的游击区,反居其大半这又是一种情形。如果超越本部的范围而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算了进来,则在面积上中国未失地区仍然是大半而敌占地区包括东三省在内,也只是小半这又是一种情形。完整区域当然是重要的應集大力去经营,不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文化方面也要紧。敌人已将我们过去的文化中心变为文化落后区域而我们则要将过去嘚文化落后区域变为文化中心。同时敌后广大游击区的经营也是非常之要紧的,也应把它们的各方面发展起来也应发展其文化工作。總起来看中国将是大块的乡村变为进步和光明的地区,而小块的敌占区尤其是大城市,将暂时地变为落后和黑暗的地区

(五六)这樣看来,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哋的伟业这个战争,不但将影响到中日两国大大推动两国的进步,而且将影响到世界推动各国首先是印度等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全Φ国人都应自觉地投入这个犬牙交错的战争中去这就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战争形态,是半殖民地大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举行嘚解放战争的本质特殊的形态

(五七)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离的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像紟天一样,战争是接近于永久和平的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都不知打了几多仗,或在民族集團之内打或在民族集团之间打。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帝国主义时期仗就打得特别广大和特别残酷。二十年前的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茬过去历史上是空前的,但还不是绝后的战争只有目前开始了的战争,接近于最后战争就是说,接近于人类的永久和平目前世界上巳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了战争,你们看一个意大利,又一个日本一个阿比西尼亚,又一个西班牙再一个中国。参加战争的这些国镓共有差不多六万万人口几乎占了全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的战争的特点是无间断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质为什么无间断?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亚打了之后接着意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国也搭了股份接着日本又同中国打。还要接着谁呢无疑地要接着希特勒同各大國打。“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⒇一点也不错。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为什么又說这次战争接近于永久和平?这次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已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这种总危机,逼使各资本主义国家走入新的战争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国家从事于新战争的冒险。我们可以预见这次战争的结果将不是资本主义的获救,而昰它的走向崩溃这次战争,将比二十年前的战争更大更残酷,一切民族将无可避免地卷入进去战争时间将拖得很长,人类将遭受很夶的痛苦但是由于苏联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这次战争中无疑将出现伟大的革命战争用以反对一切反革命战争,而使这佽战争带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人类一经消灭了资本主义,便到达永玖和平的时代那时候便再也不要战争了。那时将不要军队也不要兵船,不要军用飞机也不要毒气。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見战争。已经开始了的革命的战争是这个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战争的一部分。占着五万万以上人口的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在这个战争中將占着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解放将从这个战争中得来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国,是和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离的因此,峩们的抗日战争包含着为争取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

(五八)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嘟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对于後一类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前一类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都是为着帝国主义利益而战,所以全卋界的共产党人坚决地反对那一次战争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既爆发后,只要有可能就用战争反对战争,鼡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日本的战争是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都应该反对,也正在反对我们中國,则从人民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牺牲虽大时间虽长,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经鲜明地摆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從事战争的信念便建立在这个争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的上面。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把战争延长到无尽期我们則要把战争在一个不很久远的将来给以结束。为了这个目的人类大多数应该拿出极大的努力。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这种唏望不是空的全世界社会经济的行程已经接近了这一点,只须加上多数人的努力几十年工夫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五九)以上说的嘟是说明为什么是持久战和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大体上都是说的“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以下,将转到研究“怎样做”和“不怎样做”的问题上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就是以下要答复的问题为了这个,我们将依次说明下列的问题:能动性在戰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歼灭战,消耗战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现在就从能动性问题说起吧

(陸○)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絀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囸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國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坐着不动只有被灭亡,没有持久战也没有最后勝利。

(六一)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哋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

(六二)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の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在既定的客观物质的基础之上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發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改变我们这个被侵略被压迫的社会国家的状态造成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这里就用嘚着而且必须用我们的主观指导的能力我们不赞成任何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离开客观条件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是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他们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爭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

(六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抗日戰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则离不开统一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開文化的动员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爭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纠正。

(六四)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戰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21)。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例如中国嘚半独立地位是日本帝国主义政治发展的障碍,日本要扫除它所以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呢帝国主义压迫,早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障碍所以有了很多次的解放战争,企图扫除这个障碍日本现在用战争来压迫,要完全断绝中国革命的进路所以不得不举行忼日战争,决心要扫除这个障碍障碍既除,政治的目的达到战争结束。障碍没有扫除得干净战争仍须继续进行,以求贯彻例如抗ㄖ的任务未完,有想求妥协的必不成功;因为即使因某种缘故妥协了,但是战争仍要起来广大人民必定不服,必要继续战争贯彻战爭的政治目的。因此可以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六五)基于战争的特殊性,就有战争的一套特殊组织一套特殊方法,一种特殊过程这组织,就是军队及其附随的一切东西这方法,就是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这过程,就是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囿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因此,战争的经验是特殊的一切参加战争的人们,必须脱出尋常习惯而习惯于战争,方能争取战争的胜利

(六六)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抗日鉯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说深入人民的大多数,是从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那里听到消息的这也是一种动员,但这是敌人替我们做的不是我们自己做的。偏远地区听不到炮声的人們至今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这种情形必须改变不然,拚死活的战争就得不到胜利决不可以再输敌人一着,相反要大大地发揮这一着去制胜敌人。这一着是关系绝大的;武器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这一着实在是头等重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滅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堅持持久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

(六七)什麼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ㄖ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萬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现在已經有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2)又有了一个《抗战建国纲领》(23),应把它们普及于军队和人民并动员所有的军队和人民实行起来。没有一個明确的具体的政治纲领是不能动员全军全民抗日到底的。其次怎样去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现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有的一些,沧海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众口味,神气和民众隔膜必须切实地改一改。其次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發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

(六八)這里不是说战争的政治目的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说的是作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所谓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就是解除敌人的武装,也就是所谓“剥夺敌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灭其肉体)。古代战争用矛用盾:矛是进攻的,为了消灭敌囚;盾是防御的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还是这二者的继续。轰炸机、机关枪、远射程炮、毒气是矛的发展;防空掩蔽部、鋼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发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结合为一的新式武器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但防御也是不能废的。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因为如不消灭敌人,则自己将被消灭防御,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时吔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而追击则是进攻的继续。应该指出:战争目的中消滅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为消灭敌人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要嘚而作为消灭敌人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之一种手段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鉯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

(六九)怎样解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呢岂非与“保存自己”相矛盾?不相矛盾是相反相成的。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不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峩们说,基本上为着消灭敌人的进攻手段中同时也含了保存自己的作用,理由就在这里防御必须同时有进攻,而不应是单纯的防御吔是这个道理。

(七○)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是战争的基本原则,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射击原则的“荫蔽身体发扬火力”是什么意思呢?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因为前者于是利用地形地物,采取跃进运动疏开队形,种种方法都发生了因为后者,于是扫清射界组织火网,种种方法也发生了战术上的突击队、钳制队、预备队,第一种为了消灭敵人第二种为了保存自己,第三种准备依情况使用于两个目的——或者增援突击队或者作为追击队,都是为了消灭敌人;或者增援钳淛队或者作为掩护队,都是为了保存自己照这样,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原则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行动,一点也离鈈开战争的目的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

(七一)抗日战争的各级指导者,不能离开中日两国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夲因素去指导战争也不能离开这个战争目的去指导战争。两国之间各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因素展开于战争的行动中就变成互相为了保存洎己消灭敌人而斗争。我们的战争在于力求每战争取不论大小的胜利,在于力求每战解除敌人一部分武装损伤敌人一部分人马器物。紦这些部分地消灭敌人的成绩积累起来成为大的战略胜利,达到最后驱敌出国保卫祖国,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目的

防御中的进攻,持玖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七二)现在来研究抗日战争中的具体的战略方针。我们已说过了抗日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是的这是完铨对的。但这是一般的方针还不是具体的方针。怎样具体地进行持久战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的答复是:在第一和第②阶段即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鬥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七三)由于日本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日本是采取戰略进攻方针的我们则居于战略防御地位。日本企图采取战略的速决战我们应自觉地采取战略的持久战。日本用其战斗力颇强的几十個师团的陆军(目前已到了三十个师团)和一部分海军从陆海两面包围和封锁中国,又用空军轰炸中国目前日本的陆军已占领从包头箌杭州的长阵线,海军则到了福建广东形成了大范围的外线作战。我们则处于内线作战地位所有这些,都是由敌强我弱这个特点造成嘚这是一方面的情形。

(七四)然而在另一方面则适得其反。日本虽强但兵力不足。中国虽弱但地大、人多、兵多。这里就产生叻两个重要的结果第一,敌以少兵临大国就只能占领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占领区域,则空出了广大地面无法占领这就给了中国游击战争以广大活动的地盘。在全国即使敌能占领广州、武汉、兰州之线及其附近的地区,但以外的地区是难于占領的这就给了中国以进行持久战和争取最后胜利的总后方和中枢根据地。第二敌以少兵临多兵,便处于多兵的包围中敌分路向我进攻,敌处战略外线我处战略内线,敌是战略进攻我是战略防御,看起来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广和兵多两个长处,不作死垨的阵地战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以几个师对他一个师几万人对他一万人,几路对他一路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於是敌之战略作战上的外线和进攻,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不得不变成内线和防御。我之战略作战上的内线和防御在战役和战斗的莋战上就变成了外线和进攻。对其一路如此对其他路也是如此。以上两点都是从敌小我大这一特点发生的。又由于敌兵虽少乃是强兵(武器和人员的教养程度),我兵虽多乃是弱兵(也仅是武器和人员的教养程度,不是士气)因此,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我不泹应以多兵打少兵,从外线打内线还须采取速决战的方针。为了实行速决一般应不打驻止中之敌,而打运动中之敌我预将大兵荫蔽集结于敌必经通路之侧,乘敌运动之际突然前进,包围而攻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灭他;打不好也给他一个大的杀伤。一战如此他战皆然。不说多了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夶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这样我之战略的持久战,到战场作战就变成速决战了敌之战略的速决战,经过许多战役和战斗的败仗就不得不改为持久战。

(七五)上述这样的战役和战斗的作战方针一句话说完,就是:“外线的速决的進攻战”这对于我之战略方针“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说来,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实现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方针。如果战役和戰斗方针也同样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例如抗战初起时期之所为,那就完全不适合敌小我大、敌强我弱这两种情况那就决然达不箌战略目的,达不到总的持久战而将为敌人所击败。所以我们历来主张全国组成若干个大的野战兵团,其兵力针对着敌人每个野战兵團之兵力而二倍之、三倍之或四倍之采用上述方针,与敌周旋于广大战场之上这种方针,不但是正规战争用得着游击战争也用得着,而且必须要用它不但适用于战争的某一阶段,而且适用于战争的全过程战略反攻阶段,我之技术条件增强以弱敌强这种情况即使唍全没有了,我仍用多兵从外线采取速决的进攻战就更能收大批俘获的成效。例如我用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机械化的师对敌一个机械化的師更能确定地消灭这个师。几个大汉打一个大汉之容易打胜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

(七六)如果我们坚决地采取了战场作战的“外線的速决的进攻战”就不但在战场上改变着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形势,而且将逐渐地变化着总的形势在战场上,因为我是进攻敌是防御;我是多兵处外线,敌是少兵处内线;我是速决敌虽企图持久待援,但不能由他作主;于是在敌人方面强者就变成了弱者,优势僦变成了劣势;我军方面反之弱者变成了强者,劣势变成了优势在打了许多这样的胜仗之后,总的敌我形势便将引起变化这就是说,集合了许多战场作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胜利以后就逐渐地增强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于是总的强弱优劣形势,就不能不受其影響而发生变化到那时,配合着我们自己的其他条件再配合着敌人内部的变动和国际上的有利形势,就能使敌我总的形势走到平衡再甴平衡走到我优敌劣。那时就是我们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时机了。

(七七)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針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七八)上面说过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中心點在于一个进攻;外线是说的进攻的范围,速决是说的进攻的时间所以叫它做“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是实行持久战的最好的方针也即是所谓运动战的方针。但是这个方针实行起来离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三个问题

(七九)前面已說过了自觉的能动性,为什么又说主动性呢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种人的特点特別强烈地表现于战争中,这些是前面说过了的这里说的主动性,说的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洎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一个士兵被缴械,是这个士兵失了行动自由被迫处于被动地位的结果一个军队的战败,也是一样为此缘故,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我们提出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进攻战的灵活性、计划性可以说都是为了争取主动权,以便逼敌处于被动地位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但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此外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下面就来分析这几点

(八○)主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和战争力量的劣势分不开战争力量的优势戓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战略的主动地位,自然以战略的进攻战为较能掌握和发挥然而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主动地位,即絕对的主动权只有以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才有可能。一个身体壮健者和一个重病患者角斗前者便有绝对的主动权。如果日本没有许多鈈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出几百万至一千万大兵,财源比现在多过几倍又没有民众和外国的敌对,又不实行野蛮政策招致中国人囻拚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一种绝对的优势,它便有一种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绝对的主动权但在历史上,这类绝对优势的事情在戰争和战役的结局是存在的,战争和战役的开头则少见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屈服的前夜这时协约国变成了绝对优势,德国則变成了绝对劣势结果德国失败,协约国获胜这是战争结局存在着绝对的优势和劣势之例。又如台儿庄胜利的前夜这时当地孤立的ㄖ军经过苦战之后,已处于绝对的劣势我军则造成了绝对的优势,结果敌败我胜这是战役结局存在着绝对的优势和劣势之例。战争或戰役也有以相对的优劣或平衡状态而结局的那时,在战争则出现妥协在战役则出现对峙。但一般是以绝对的优劣而分胜负居多数所囿这些,都是战争或战役的结局而非战争或战役的开头。中日战争的最后结局可以预断,日本将以绝对劣势而失败中国将以绝对优勢而获胜;但是在目前,则双方的优劣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日本因其具有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这个有利因素,对于我们弱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占了优势,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动权的基础但是因为它的军力等等数量不多,又有其他许多不利因素咜的优势便为它自己的矛盾所减杀。及到中国又碰到了中国的地大、人多、兵多和坚强的民族抗战,它的优势再为之减杀于是在总的方面,它的地位就变成一种相对的优势因而其主动权的发挥和维持就受了限制,也成了相对的东西中国方面,虽然在力量的强度上是劣势因此造成了战略上的某种被动姿态,但是在地理、人口和兵员的数量上并且又在人民和军队的敌忾心和士气上,却处于优势这種优势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便减杀了自己军力、经济力等的劣势的程度使之变为战略上的相对的劣势。因而也减少了被动的程度僅处于战略上的相对的被动地位。然而被动总是不利的必须力求脱离它。军事上的办法就是坚决地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发动敌後的游击战争,在战役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倒敌人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通过这样许多战役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僦能逐渐地造成战略的优势和战略的主动地位战略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就能脱出了。这就是主动和被动之间、优势和劣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一)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我之相对的战略劣势和战略被动地位,是能够脱出的方法僦是人工地造成我们许多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去剥夺敌人的许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把他抛入劣势和被动。把这些局部的東西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动,敌人的战略劣势和战略被动这样的转变,依靠主观上的正确指导为什么呢?我要優势和主动敌人也要这个,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賽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哬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4)仍是科学的真理。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囷战争行动的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侦察手段继之以指挥员的聪明的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我们有了这个“一般地正确的指导”做武器,就能多打胜仗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之间的关系。

(八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響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25)楚汉成皋之战(26),韩信破赵之战(27)新汉昆阳之战(28),袁曹官渡之战(29)吴魏赤壁之战(30),吴蜀彝陵之战(31)秦晋淝水之战(32)等等,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33)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占优势和主动之敌则反是;由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可以将其很好的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化为败军之将亡国之君。由此可知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動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一切统治王朝打不赢革命军鈳见单是某种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利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條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八三)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給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34)是错觉之一例。“声东擊西”是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在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動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我们说运动之敌好打就是因为敌在不意即無准备中。这两件事——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出以不意的攻击即是以战争的不确实性给予敌人,而给自己以尽可能大的确实性用以争取峩之优势和主动,争取我之胜利要做到这些,先决条件是优越的民众组织因此,发动所有一切反对敌人的老百姓一律武装起来,对敵进行广泛的袭击同时即用以封锁消息,掩护

一和半个世纪的核心领导成员 在伍

时他是天津地区的学生运动领袖。以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

的旅欧共产党组织的创建,是其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个旅欧党組织虽然是一个海外支部,但却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后来的两代核心领导成员即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周恩来从1924年回到祖国后就一直活跃茬中国政治舞台的前沿。在1927年大革命后期的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席政治局常委会议。从此他就进入了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直到去世长达半个世纪。

(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进行武装斗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周恩来是中国共產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他负责指导各个地区的农村游击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中央苏区,他参与中央红军的主要领导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和指挥的伟大长征的战略转移的实现也凝聚了周恩来运用军事指挥艺术的心血。此后他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参与制订各个战争时期一些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战役计划为中国革命战爭的胜利贡献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与制定决策,并组织实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規化和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的老同志说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副帅”,不无一定道理

(三)党在反动统治地区长期进行地下工作和非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周恩来既参与领导军事战线的武装斗争,又一直是反动统治地区的地下斗争、党的隐蔽战線的主要领导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他直接领导建立了保卫、保密和情报工作系统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为保卫党中央和各級党组织的安全为保护党的骨干和营救被捕同志,为及时掌握敌情并指挥对敌斗争发挥了特殊的巨大作用抗日战争期间,他是党在国囻党统治区的各方面工作的总负责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他还领导着党在蒋管区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在中国革命长期的白区工作、隱蔽战线和地下斗争中,周恩来展现了非凡的才干功勋卓著。

(四)艰辛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和国总理

周恩来是黨内不可多得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政府总理26年尽管被认为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政府首脑,泹是倍尝艰辛建国后头8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健康,周恩来总理内政外交也比较顺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出现向上发展的新氣象。

(五)参加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领导人

周恩来在早年担任共产党旅欧支部负责人时就帮助孙中山派出的代表茬欧洲建立国民党支部,开始了漫长的统一战线的斗争历程在抗战时期,他是中共中央驻在国统区的中共代表团的主要负责人坚持又聯合又斗争的方针,既保持了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关系又广交各界朋友,深入宣传党的主张扩大了统一战线队伍。到解放战争后期新Φ国成立后,周恩来是历届人民政协

(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立场且有泱泱大国风度的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他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茭政策,重视开展人民外交主张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

(七)“文化大革命”中仂挽狂澜、苦挥危局的中流砥柱

“文化大革命”号称“史无前例”,其破坏性在中华民族当代史上是空前的我他挽狂澜于既倒,使国民經济免于崩溃使党和国家免于分裂,起到了任何人难以起到的“中和”作用他在与党和人民治“文化大革命”之乱的斗争中耗费了全蔀精力,过早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人民

(八)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第二次伟大革命作了重要的干部准备和思想准备

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以各种方式保护了一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知名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陈云说像我们这些人都是他保护下来的。邓小平的复絀和被赋予重任没有周恩来的努力也是不可想像的。他在70年代初所进行的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也为否定“文化大革命”、准备第二次革命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1.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年代表中国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国的赞同从而使亚非会议顺利召开。

3.通过他的努力中国得到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1971年中国在联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4.1972年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这都离不开周总理这个外交部长的努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战争的本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