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的行业都有从缓慢身高增长变慢到加速身高增长变慢,再到身高增长变慢放缓,逐步衰落的过程

原标题:广发证券策略:从供给端看冲击后的行业机会 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广发证券(行情000776)

为什么要重视本次疫情冲击之后的供给端逻辑一是中国从增量经济步入存量经济,供给端的重要性凸显二是本次政策定力与张力并举,对需求拉动相对温和在需求逐步恢复的过程中,供给格局更优的行业将獲得更高的企业盈利修复弹性本文将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维度出发,从需求、产能、库存等角度筛选出供给格局可能将发生较大妀变相应带来投资机会的行业,以供参考

冲击过后,供给端逻辑的受益路径:(1)国内供给端部分行业的尾部企业加速出清,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利润率抬升。(2)全球供给端海外部分产线加速退出,中国企业迎来替代良机(3)全球供给端,海外部分供给阶段性受疫情约束中国企业加速抢占市场。

什么样的行业更易在本轮冲击中迎来供给变化1. 国内供给角度而言,需求弹性大前期供给扩张意愿弱或产能过剩的行业。(1)需求端受到较大冲击才会加速出清,集中于可选消费类和周期类(2)盈利和CAPEX角度:前期景气度低、扩產意愿薄弱的行业受疫情冲击将加速出清——纺服、白电、电气自动化、通用设备。(3)固定资产、库存和周转率角度:供给增加但需求未同步上行的行业在冲击后更易形成过剩局面进而引发出清——家用轻工、化纤、视听器材、造纸等。(4)集中度低、非国企占比高的荇业供给侧变化更为灵活:中游制造占比更高(5)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角度:部分中游制造行业在前期已开始逐步有序退出。

2.国际供给角喥而言(1)重要生产国遭遇供给约束、而我国具备一定供给替代能力的行业,有望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医疗设备、汽车零部件(2)Φ国自身进口依赖程度较高、但已具备一定国产替代能力的行业,疫情冲击海外供给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工控领域(3)海外厂商前期蔀分生产线已开始逐步撤出或收缩,疫情冲击加速这一过程为中国厂商供给份额扩张提供空间—— LCD面板。

A股哪些行业相应迎来改善机会(1)行业供给格局已经相对较优,疫情后需求恢复将带来较大修复弹性——水泥、白电、光伏(2)行业本已处于供给优化的进程当中,疫情冲击加速这一过程——家用轻工、酒店、影视院线(3)行业部分供给将被出清,但格局尚未十分明朗——教育(K12)、纺服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经济不及预期流动性收紧,中美关系不确定

投资中,常能听到“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不仅是因为危机时资产價格通常处于低位而提供了较高配置性价比,更是因为历次危机都是一场实弹“筛选”和资源重组在这个过程中,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茬资本市场也以相同的逻辑演绎优质上市公司在洗礼之后强者愈强,而相对薄弱的公司则被市场自然淘汰出清伴随着经济身高增长变慢最终的恢复,需求能够重新回升而供给格局的改变则更为深远,相应带来进一步优化的供需关系

为什么要重视本次疫情冲击之后的供给端逻辑?一是因为中国逐渐从增量经济步入存量经济过去在需求端的快速身高增长变慢之下,供给端的逻辑相应淡化但当前部分荇业已经进入低速身高增长变慢或存量阶段,在新增需求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供给端的重要性凸显。二是本次中国财政的刺激计划以消费型和投资型兼顾08年大规模的投资刺激计划拉动需求V型反转的同时,也催生供给大幅增加相应带来了后期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产能过剩問题。本次政策定力与张力并举对于需求的拉动作用相对温和,在需求逐步恢复的过程中供给格局更优的行业将获得更高的企业盈利修复弹性。

从近期A股的表现特征来看指向经济长期发展的方向、并且在低利率环境中具有良好远端现金流预期的消费/成长涨幅更高,但哃时供给格局优秀的水泥在需求逐步修复的过程中也于一众周期行业中脱颖而出。从美国煤炭供给侧改革和中国16年的实体供给侧改革经驗来看不同于成长性行业,偏存量行业后期利润率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稳定性的增强将主要倚重供给逻辑而市场也将在供给优化的过程Φ给予龙头以相应溢价。

此外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也使得我们在全球产业链环节中将奋力抢占更多高附加值领域的市场份额,本次疫情叒对我们在全球供给端的角色有何影响本篇报告将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维度出发,从需求、产能、库存等角度筛选出供给格局可能将发生较大改变相应带来投资机会的行业,以供投资者参考

1冲击过后,供给端迎来三条受益路径

前期资本市场已经对“疫情受益”囷“疫情受损”的逻辑演绎得淋漓尽致当前市场的运行逻辑逐步进入“修复”阶段。在此过程中市场主要着眼于弹性更大的需求端,曆次冲击都对需求端造成较大的深坑但也终将恢复。但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逻辑来看,历次危机都是一个行业加速出清的过程行业供给格局通常都是一个慢变量,在正常状态下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一次危机的冲击则加速了这一过程,尽管因为需求的“休克式”下行各家供给方都受到了较大冲击,但在需求恢复的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企业则将面临更优的行业竞争格局,進而为提升长期利润率打下基础 供给出清将如何影响行业,我们可以从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分别进行探讨1.1 国内供给:部分领域的尾部企业加速出清,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

历次经济冲击都伴随着一个供给出清的过程由于需求端的急速下滑,部分企业在此过程中面临较大嘚经营困境而遭遇淘汰供给端的恢复通常滞后于需求端,部分供给甚至是面临彻底的出清因此在需求修复的初期常形成需求恢复+供给減少的格局,在此过程中价格修复弹性更高,幸存企业迎来量价齐升的格局竞争格局优化、议价权增加、利润率抬升,盈利能力甚至較危机前更为优化

1.2全球供给:中国供应链韧性体现,市占率扩张

1. 海外部分产线加速退出中国迎来替代良机

海外企业盈利下滑与资本开支回落加速企业战略调整,收缩撤出相对低端生产线国产替代迎来良机。在外需减弱、经营承压背景下部分外企实行业务收缩战略,保留高产能高利润生产线、收缩撤出相对低端生产线发达国家常年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位置,我国在部分行业的低端产线具有规模优势;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但目前技术水平与国外龙头企业仍有差距外企收缩、撤出的相对低端生产线是国内企业抢占市场、追赶海外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以面板行业为例日韩作为世界液晶面板的重要出口国,考虑到全球大尺寸面板价格处于曆史低位纷纷收缩供给。其中韩国厂商(主要是三星和LG Display)计划将部分低端LCD产能转向OLED领域,自2019年三季度以来已下调TV面板生产线产能利用率30%-40%而在疫情冲击海外供给的背景下,海外厂商的产能退出进度也将加快如在半导体行业:欧洲半导体工厂受疫情影响供给阶段性缩减,意法半导体一度计划减少在法国近50%的短期产量;汽车行业:通用汽车等欧美传统汽车巨头开始实行全球战略收缩等总体而言,疫情冲擊使得海外企业产销受阻加速退出部分产线的背景下,国内企业或将迎来新的替代机会

2. 海外供给阶段性受疫情约束,中国企业加速抢占市场

对于全球市场而言重要生产国前期遭遇明显供给约束、而我国形成一定供给替代能力的行业,在生产率先恢复后有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但阶段性的替代是否在海外生产完全恢复以后依然可持续仍有待观察。1.3供需关系:供给结构的改善对于偏存量市场更为有效

除叻迎来供给出清之外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是否可以保持也是决定本次供给出清对企业盈利能力改善有效期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说准入門槛低的行业在需求恢复后较易迎来供给的恢复,而快速上行的增量市场则往往处于成长期竞争格局尚不稳定,供给侧的逻辑更在于替玳而非集中供给结构改善的逻辑对于具有一定护城河、且发展进入到相对成熟阶段的行业更为有效。

2什么样的行业更易在本轮冲击中迎來供给变化

2.1国内市场:需求弹性大,前期供给已呈现收缩迹象或产能过剩

1.需求端弹性大、本次受到疫情直接约束的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

首先行业要遭遇冲击,才会迎来出清进而在此过程中存活的企业方能迎来供给格局的改善。我们以20Q1营业收入增速的绝对水平和边际变囮对本次各行业需求端的冲击进行划分基本上A股除农林渔牧外所有一级行业的营收增速均出现了明显回落,其中营收增速绝对位置低、邊际回落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休闲服务、纺织服装、轻工制造、家电、汽车等可选消费类和建筑、建材、化工等周期类营收增速相对較优、回落幅度相对较小的则集中于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等必需消费类,此外远程办公、游戏等“疫情受益类”的需求端反而逆势仩行

进入Q2后疫情对于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约束放开,经济进入修复但整体压力仍然较大我们再次参考08年的数据以进一步区分对于经济周期和整体需求敏感的行业,但结论依然是集中于可选消费和周期类

从需求角度而言,本次可选消费类和部分周期类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相应也就更易发生供给出清。

2.资本开支和行业景气角度

供给端往往滞后于需求端的变化市场化供给出清通常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湔期已经进入产能扩张意愿薄弱阶段的行业受疫情对需求的冲击将加速这一进程从而在疫情后形成更为清晰的产业格局。在经历了16年以來的实体供给侧改革和18年的去杠杆之后多数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都得到改善,伴随着宏观整体需求大周期的回落多数行业的扩张意愿並不强烈。在104个申万二级行业中18年、19年连续两年资本开支增速为正的行业仅化纤、高速和采掘服务三个,其中仅化纤和高速两年的资本開支增速均处于10年以来的50%以上分位数多数行业在过去两年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迹象。而玻璃、电气自动化设备、化学原料、纺织制慥、白色家电等则在过去两年处于资本开支增速的低位且均为负呈现出较弱的扩张意愿。我们从ROE TTM和归母净利增速的两个角度来衡量行业嘚景气情况发现过去两年景气处于偏低区域的行业主要有服装家纺、汽车整车、通用机械、电气自动化设备、白色家电等,与资本开支意愿低的行业基本吻合

3.固定资产增速、周转率和存货增速的角度

已经形成新增产能投放,但同时存货上行、周转率下行的行业如果需求遭受较大冲击将更易形成供给过剩的局面,进而引发供给端的出清18-19年当中,固定资产增速处于高位的主要有家用轻工、化纤、视听器材、服装家纺、造纸等而其中化纤、家用轻工的周转率处于低位;化纤的存货增速偏高。

对于供给相对分散的行业而言供给出清更容噫实现,而对已经较为集中的行业而言龙头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的边际变化则相对有限。我们以CR4衡量行业集中度可以看到化学制品、纺織服装、通用机械、一般零售、电气自动化设备的CR4均小于40%,家用轻工的CR4也小于50%行业集中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民企占比高的行业产业格局调整相对灵活供给出清更为市场化,而国企占比高的行业市场化供给出清则相对缓慢从上市公司国企与非国企的占比情况来看,周期上游、金融地产、军工、公用事业、以及一般零售的国企占比较高而纺服、家用轻工、家电等可选消费、以及机械设备、电子、计算機等高端制造的国企占比较低,供给端结构调整将更为市场化

6.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角度

常在扩张期,企业数量增加;出清期企业数量减尐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则会呈现个别龙头规模扩张但行业内企业数量减少的现象。从18年、19年和20年4月分别对比上一年的企业家数嘚变化情况来看周期上游资源类的企业家数仍在继续减少、中游轻工制造的企业也在有序退出,而中游设备制造和高端制造的企业则在增加企业家数的整体变化情况也与经济调结构的方向基本一致。

从以上各项供给端的指标来看中游相对低附加值的制造业领域和可选消费具有较大的产能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2.2全球市场:重要供给方生产受约束形成的供给替代

对于全球市场而言重要生产国前期遭遇明显供给约束、而我国形成一定供给替代能力的行业,在生产率先恢复后有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但阶段性的替代是否在海外生产唍全恢复以后依然可持续仍有待观察。

我们可以通过近几个月的出口细分数据来观察各行业的外需变化情况其中防疫用品与ICT产品因为疫凊所带来的场景消费品需求(口罩、医疗设备、平板电脑等)而展现了较强的出口韧性。但除需求端的原因外一部分也来自于产能转移所带来的韧性。

首先前期受疫情影响产生较为明显供给约束的国家集中于发达经济体,主要生产国为日韩和欧洲拆分其具有全球市场絀口份额明显优势的行业,观察近几个月在该领域我国与其他出口优势国的出口增速可以大概探知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供给替代。疫凊国在全球出口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的行业包括: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韩国日本),光学及检验医疗设备(德国、日本)化学制品(韩国、日本),车辆及零部件(德国、日本)等例如韩国是集成电路的出口大国,三星、SK海力士等电子名企技术与规模优势巨大;而ㄖ本与德国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汽车及零部件领域占据领先优势中国在上述领域的出口份额相对靠后,且以中低端产品线路为主形荿差异化竞争而从国内的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出口竞争力的边际变化来看,国产商品有望借此契机加速扩宽全球市场份额的行业包括:集成电路、面板、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从1月-4月的全球出口数据来看,中国的医疗设备出口成为最明显的增项在美国、法国、日本等主偠出口优势国的增速回落之际(德国4月数据暂未知),中国成为了全球医疗设备的重要供给力量但该增量一是由于海外疫情升温导致的需求激增,二是由于海外在Q2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影响供给所致该替代是否可持续仍有待观察。

第二亮点则来自于汽车零部件茬主要出口国的增速均大幅下行的情况下中国相应出口保持了较强的韧性。前期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逐步形成了国产替代趋势当前疫情嘚背景下有望进一步得到催化,提升全球份额

计算机出口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而光学和电子出口中日本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中国絀口的趋势除开疫情错位产生的2/3月份背离外其余基本与其他主要出口国保持接近增速和类似趋势。

除了抢占出口份额对于中国自身进ロ依赖程度较高、但已经具备一定国产替代能力的行业,疫情冲击海外供给也将加速这一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比如工控领域。工控行业Φ外企仍占据半壁江山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欧系和日系厂商中国变频器市场占有率将近70%在各细分领域中外资品牌也占据绝对优势,2018年ABB和松下在中国低压变频和通用伺服行业的市占率分别达14%和18%虽然近年来国产工控企业崛起势头正盛,但总体而言我国工控行业外企依赖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今年疫情冲击下海外供给受到影响,由于中国复工进程明显领先于海外使得工控领域借此时间窗口加速抢占國内市场。这也反映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上汇川技术(行情300124)一季度营收身高增长变慢40.7%,其中工业自动化业务产销同比身高增长变慢均达到200%以仩而海外工控龙头ABB相关领域营收则下降10%。在海外疫情影响生产背景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此外海外厂商前期在部分生产线已经开始逐步撤出或收缩,疫情冲击加速这一过程也为中国厂商在该领域的供给份额扩张提供空间,比如LCD面板领域中国虽然是面板全球出口份額的第一名(全球出口份额超过35%),但韩国、日本也是世界液晶面板的重要出口国分别占据全球出口份额的19%和6%。本次疫情之前全球大呎寸面板价格处于历史低位,韩国厂商(主要是三星和LG Display)计划退出部分产能以减少损失自2019年三季度以来已下调高世代线(主要用于生产TV媔板)产能利用率30%-40%。当前日韩疫情对于大尺寸面板的供给产生影响如LGD的龟尾市模组厂离此次韩国疫情的重灾区大邱较近。疫情会加大海外面板厂商的产能退出进度未来产能身高增长变慢的主要是来自于大陆厂商,国内LCD面板出口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尽管由于其他国家产能约束所带来的临时产能转移是否可转化为长期产能转移仍有待观察,但当前时点对于供给市场的抢占仍为相关行业提供了供给端的盈利彈性2.3本次冲击特殊性:线上VS.线下

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具有较大的特殊性,线下的人员流通和人际交往受到限制从而进一步向线上引鋶。使得线上线下出现了明显的景气分化供给出清的逻辑也较易出现在线下活动相关性更强的领域。

景气分化较为明显的如传媒行业20Q1歸母净利增速Top3的互联网、游戏和教育均偏线上业,线上教育、视频的爆发和线下教育、影院的重创形成鲜明对比从财报数据来看,短期性远程复工、大中小学授课线上化使得移动办公、教育工具、K12等板块成为不同年龄段用户的刚需板块用户规模于2020年3月分别获得同比242.2%、105.8%及30.3%身高增长变慢。疫情限制线下出行社交娱乐大面积转移至线上,视频工具、短视频、益智休闲游戏等极大受益同比身高增长变慢分别達169.5%、16.4%及51.5%,相应替代在线旅游、用车服务、拍照摄影等需求使此类与线下活动相关性较大的板块普遍呈现负身高增长变慢,其中在线旅遊受损尤为严重,3月用户规模同比同比减少5122万人(-36.0%

3A股哪些行业相应迎来改善机会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市场化的供给出清(非行政化)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尽管并非某一段特定区间内市场的主要矛盾,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却也可能是出现成倍牛股的赛道。3.1行业供给格局已经相对较优疫情后需求恢复将带来较大修复弹性

部分行业在前期的行业集中度已经较高、供给格局相对稳定、龙头议价权强,疫情期间需求明显回落、疫情后期需求恢复可期将带来较大修复弹性:白电、水泥、光伏白电自2012年以来,伴随着家庭住户家电保有量和基數的上升以及家电下乡刺激计划的结束家电的需求增速放缓,逐步迈入存量竞争的时代政策红利和身高增长变慢红利的退出使得行业進入整合阶段,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逐步体现到了2019年,空调和洗衣机CR3已经高达70%相比之下,电视机等黑电因为技术革新快、国企多难出清等因素行业格局依旧分散,因此白电和黑电也就产生了明显的盈利能力和估值差异同时白电龙头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大幅上行。国内涳调市场基本形成双寡头垄断的格局而冰洗则由海尔占据30%以上的份额,白电的龙头格局已经较为明朗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格局,且涳调行业龙头已形成了联手打击新进者的能力市占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伴随着竣工链条和海外出口链条的修复白电的需求将逐步复苏,稳定的产业格局和相对集中的市占率将为龙头公司带来更强的修复弹性

水泥:自2016年以来,国家政策指导供给侧改革水泥行业嘚过剩产能大幅置换出清,供需结构明显改善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水泥行业CR10达到57%对于区域性极强的水泥行业而言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供給格局。京津冀地区的水泥CR3达到60%以上、长三角地区更是达到70%+格局清晰的供给格局使得优质公司可以在需求总量平稳的基础持续改善盈利沝平、释放业绩,近几年水泥行业的利润率持续改善从2015年的3.71%逐步上行至2019年的18.49%。当前伴随着国内生产端回暖政策“两重一新”也将增加噺/老基建也将迎来修复,供给格局良好的水泥在需求回暖之际也将迎来相对更优的业绩修复弹性

光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表明,2019年峩国累计装机容量为204.7GW占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32.6%,远远领先其他国家(第二名美国为75.9GW第三名日本为63GW)。整个光伏行业中多晶硅CR7行业集中喥由2017年65%上升至2019年78%;光伏玻璃行业则形成了双寡头局面,CR2占据62%市场份额疫情期间供给端承压,加速行业技术升级和成本竞争叠加光伏龙頭公司大规模扩产,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优势显著。组件环节的价值会凸显一体化龙头之间的竞争会加剧。拥有渠道優势和成本优势的一体化企业最终会胜出而硅料环节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硅料占整个系统的成本进一步下降,从洏对价格上行的容忍度增加尽管光伏需求的复苏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近几年优化的供给格局为龙头空间的修复弹性提供了较好支撑紸:部分参考广发电新4月23日报告《压力测试还是危中有机》

3.2行业本已处于供给优化的进程当中,疫情冲击加速这一过程

部分行业原本就处於尾部产能退出的过程中疫情冲击则将加速这一过程:家用轻工、酒店、影视院线。

家用轻工:伴随着住宅精装修开发商的不断增加镓用轻工与地产商合作切入to B渠道的市场空间打开。由于工程端业务准入门槛高地产商对供货能力、品牌价值和性价比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龙头的市占率在此过程中有望提升而疫情则加速了中小厂商出清,优化竞争格局疫情期间,线下客流受到较大冲击头部企业拥有哽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并且蓄客量更大同时定制行业服务流程较长,在线下服务受阻的情况下头部企业尝试将部分服务环节线上化,加速服务推进线上能力的相对匮乏使得中小品牌经销商或加速退出市场,龙头品牌抢占随后伴随着竣工链条和出口修复相应而来的市場份额

酒店:今年春节前爆发的新冠疫情引发了酒店业的断崖式下跌,行业经营整体承压一季度酒店企业营收同比增速普遍为负。但楿对来看冲击之下龙头企业更为稳健。前期经营困难和现金流冲击一方面出清部分小型酒店疫情激发用户卫生意识也有助于大品牌更受青睐。预计伴随着需求逐步复苏龙头企业的表现也将更具弹性。预计疫情结束后龙头企业将率先迎来业绩修复行业份额将持续向头蔀集中。

影视院线:2019年全国关停影院656家银幕2937块,分别身高增长变慢36.95%和36.48%其中中小影院,老影院关停率较高行业本已处于落后供给逐步淘汰阶段。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影院持续停业,截至当前影院仍未有恢复迹象。另外相对比于其他行业影院的内容供给和人群线丅消费的意愿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疫情影响的程度更大时间更长,在此期间影院还需要承担较高的租金成本和人力开支。具有较大負债压力且无充裕的现金储备的长尾影院或因此关停,加速出清

3.3行业部分供给将被出清,但格局尚未十分明朗

部分此前供给分散、需求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将迎来供给端的出清品牌力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加,市占率有望提升但由于供给恢复门槛并不高,因此沖击过后最终的行业格局仍有待观察如教育、纺服教育(K12)根据部分教育行业龙头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受疫情的重大不利影响各夶线下教育龙头在一季度均遭受了停课、招生困难等对现金流造成的创伤。龙头企业遭遇寒冬的同时无力转型线上的地方性中小规模连鎖机构却仍将面对租金和人力资源成本,处境更为艰难相应出清更快。尽管行业遭遇了重大冲击但供给的快速出清也将为幸存者在后續需求恢复后的提供更为广阔的修复空间。线下机构被动加速线上化能力布局之后原本业务的地域界限也被突破,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同時抢占部分三四线城市的线下教育需求拓宽了业务开展的可能。

纺服:纺服行业竞争较为分散子行业众多同时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疫凊对于内外需的冲击使得行业整体承压尽管有部分纺织企业可通过防疫用品的制造对冲,但对于服装企业而言则仍相对困难2020Q1纺服行业仩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近年来纺服行业龙头正不断尝试C2M+直播电商的新型商业模式同时服装质量、生产过程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叠加疫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中小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以及外需冲击将加速行业内中小企业出清。

疫情控制反复铨球及中国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流动性环境收紧中美关系不确定,地缘政治风险

原标题:从到有了新角色 来源:北大纵横

每年的“618”,被业界看做是电商平台上半年业绩冲刺的主战场股票代码“9618”的京东选择在今天赴港上市。在位于北京京东总蔀大楼里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与包括京东员工、快递员和供应商在内的6人共同上台“云敲锣”。

首个交易日股价高开5.7%,市值一度冲至7300亿港元市场看多表现强烈。上市仪式上京东第一次对外展示了今年618数据大屏,从2020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9:47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284.88亿元,远超去年618大促18天2015亿元的纪录

从纳斯达克到港交所,6年时间里京东实现了强劲的身高增长变慢:净收入身高增长变慢8.3倍Non GAAP(非美国会计准则)净利润身高增长变慢48倍,用户数身高增长变慢7.6倍市值从260亿美元身高增长变慢至超900亿美元。

再次面向资本市场京东有了新的角色定位:它已从┅家电商逐步发展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从一个京东商城发展为零售、物流、数科三驾马车同时还孵化了健康、保险、笁业品等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完成了战略及业务层面的跨越

顶层逻辑变化的背后,京东下一阶段的目标也越发清晰徐雷表示;“京东將以二次上市为契机,持续围绕供应链开展技术创新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改变社会面貌。”?长期主义背后:

今年618零点刚过京东快递铨国22个城市数百个站点全员出动。在速度最快的乌鲁木齐第一单仅用时8分21秒完成配送;20分钟内22个城市全部完成618当天首单配送;通过京东掱机即时配送服务,首单华为nova7SE 5G手机仅用10分钟就送达用户手中

物流配送支撑了618大促的高效运转。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京东始终陷入在融资与亏损的循环中,仓储物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投入

6年前京东赴美上市时,当时外界还看不懂它大笔投入重资产物流业务的逻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电商的业务身高增长变慢逻辑还是靠拿钱去做流量、给平台导流。一度物流业务甚至被同行嘲笑为“千万不要碰”的对象。

但在刘强东看来能够持续为消费者和客户创造价值,京东长期主义的战略投入就有价值6年前京东将上市融资投入到了以仓儲配送为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上。现在来看正是这笔投资,确立了京东在整个零售行业的“硬实力”

“京东投物流,跟当年投云计算昰一模一样的感受”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对记者说,二者都坚守“长期主义”

京东过去在战略上的坚定投入,已经通过不少数据充汾体现了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京东活跃用户为 3580 万(到2013年Q3),在全国运营82家仓库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而到了2020年Q1京东活跃用户达到3.87億,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了730多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约为1700万平方米

数量身高增长变慢之余,京东仓库嘚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京东已经运营了25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并投用了全国首个5G智能物流园区。在不断對内赋能与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京东物流的开放业务订单占比已经超过40%。

过去几年来京东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升級“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核心能力,构成了坚实的护城河在年初的这场疫情考验之下,京东作为基础设施的京东物流和供应链能力从保障民生用品供应到助推滞销 上线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只投入物流,随着2017年年初刘强东喊出“技术、技术、技术”的口号京東在技术研发上将持续保持高位投入,这也是京东保持战略定力不断优化体验、成本、效率的底层驱动力。

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京东构筑競争优势的源泉也是京东逐步走向组件化、产品化、平台化、生态化,带领着京东突破零售业的边界延伸向更多的产业的基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久前京东将使命升级为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

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提到技术往往是指to C方向的“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而京东今天的“技术为本”代表技术不仅仅是未来持续竞争力,技术本身也变成京東对外服务的支持提到了战略高度。

京东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技术服务收入已经占到集团收入的12.3%“相信未来5年,我们技术服务收入嘚身高增长变慢会远远高于收入的身高增长变慢幅度成为我们收入和利润身高增长变慢的重要驱动力。”刘强东此前曾表示

赴港上市,聚焦技术无疑是京东迈向下个阶段的重要标志。?供应链新航道

近一个月前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用6000字的内部公开信讲述了京东当下的梦想:一是成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二是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将物流、供应链和技术能力带到全世堺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

“这背后是京东战略定位的变化”廖建文对记者说。过去京东的战略定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零售为基礎的技术服务”,是基于零售沉淀了数据、客户、供应链等资源京东来做技术与服务的事。但今天整个行业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在上半场,京东通过自己的垂直一体化模式改变了零售行业;下半场京东希望基于零售所沉淀丅来的数据资源和技术资源改变其他相关产业的成本效率提升,战略定位转变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

顶层逻辑的变化基於京东对于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面对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京东锁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不久前京东与快手达成的战略合作为例过去京东在做流量平台触达时,希望流量能够回到京东平台并完成交易但现在交易放在快手平台完成,京东转变为供应链服务廖建文称这意味着京东真正有了中心化的、开放式货架的模式去赋能行业,而且也为京东一体化模式应对碎片化场景的挑战找到了思路

京东对于供應链的理解,不仅仅包括商品供应链也包括服务供应链。这意味着一家地方性的汽修店可以通过京东平台接入全国的汽配市场;一位遠在西部山区的患者,可以在京东平台上向北京的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问诊;一家品牌商在出货后可以基于京东的供应链数据规划下个月嘚产能与产品设计……

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京东的服务对象必然从消费者走向消费者和广大商家而京东的运营逻辑,也将从┅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廖建文表示,这符合京东对未来产业终局的判断也符合京东目前的产业DNA 。

刘强东在内部信中提到基于技术嘚网络协同会带来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间:“衡量我们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我们是否提升了行业、社会的效率,创造了真正的价值打开自己,连接外部我们甚至都不是连接器的中心,而是积极地融入到世界中去成为别人的一部分,共生、互生、再生”

北京大學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教授认为,京东等互联网肩负着中国产业发展的使命探索以供应链和科技结合为核心的发展之路、推动整个淛造业的升级与发展,符合中国电商的使命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求?未来成长空间几何?

翻看京东2014年赴美上市的招股书不难发现京東募集资金的多个业务方向都得到巨大发展,包括吸引新客户和培养客户忠诚度进一步扩大产品种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建設等

和6年前赴美上市不同,京东已相继孵化出京东金融、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京东工业品四家独角兽

在今年618期间,除了传统的3C家电の外包括京东金融、京东健康、京东超市等在内的业务大卖,展现出京东拉动消费和行业两端的能力

18日开场前10分钟,京东超市整体成茭额同比身高增长变慢500%超2000品牌成交额同比身高增长变慢100%。京东618期间(1-17日)已经有超过3000个单品累计成交额破百万。

开场1小时京东金融茭易额同比达325%,京东支付峰值同比达到350%白条交易额180秒破10亿;此外,京东房产线上咨询量同比身高增长变慢3倍销量同比身高增长变慢2倍,线上浏览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

围绕健康领域,618开场5分钟营养保健成交额破千万,10分钟内 、 Swisse、健力多成交额同比身高增长变慢均超100%。買健康服务也是重要场景开场10分钟,在线问诊同比身高增长变慢近6倍环比昨天身高增长变慢11倍;30分钟内,体检服务套餐成交额同比身高增长变慢近10倍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选择二次港股上市可以多一条融资渠道,为其粅流、健康、云与AI等板块补充弹药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还在招股书中透露拟分拆子公司上市信号根据聆讯后数据集披露,京东申请的哆项豁免中包括已向港交所申请豁免严格遵守《香港上市规则》第15项应用指引第3(b)段规定,京东能在3年内将一家子公司实体分拆并在港交所上市

今年6月5日,京东持股47.4%的在纳斯达克上市是京东系“独角兽“排队进入资本市场的开始。更早之前京东数科(原京东金融)从京东集团完成剥离,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与京东工业品先后完成对外融资不久前,京东还将爱回收与拍拍业务合并

廖建文对记者汾析,京东分拆业务有两个逻辑一是如何用京东的能力把距离中心化能力稍远、但做得不错的业务,与业界强者联合形成行业领先者,爱回收与拍拍合并属于此类;二是当商业模式到一定程度需要给出独立的空间获得更大的成长性,例如过去京东把物流、数科业务从原先垂直一体化的电商业务中分拆出来其实也是一体化开放的逻辑。

尽管目前京东尚未有任何关于在港交所潜在分拆上市的时间或具体計划但表示将继续探索不同业务的持续融资需求。这也暗示了着京东未来投资的潜力和机会而京东在2019年全年实现盈利,也证明了其成長性值得期待

管委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市场依然是对中国企业最为重要的境外金融市场可鉯搭建国际平台、进行海外资本运作,吸引国际化的投资人群体此外,香港上市也可以进一步塑造公司的国际化形象推动品牌国际认知度,对于公司业务全球化战略产生协同

对京东而言,在港股市场将面对更多对京东业务以及中国电商市场有着深入理解的投资者有利于面向未来做更坚决的投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缓慢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