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说全面评价义和团运动动属“拳匪运动”,“是反对现代化的”,而孙中山则强调义和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彡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佳一中高三学年第五次调研考试试卷历史佳一中高三学年第五次调研考试试卷历史 一一、單项选择题(木题共、单项选择题(木题共 484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 ))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 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荿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在东漢各种碑刻中,以墓碑为大宗为墓主立碑颂德是当时丧葬活动的重要内容。自曹操 禁立私碑起曹魏、西晋均严格执行,碑刻数量锐减立于蔡前的碑为埋入墓穴的“墓志” 所替代,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社会动荡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信仰 B.当政者打击世族以稳固统治的目的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显著加强 D.统治者积聚财力以完成统一的夙愿 3.有学者认为 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 行政上皆承受於尚书省“有 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 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丅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地主防止佃农欠租的一种制度。佃农交纳押租以后一般照交正租,如 果欠租 地主就在押金中扣除, 地主不退押金: 押租租佃关系尚未满期 地主不能随意换佃。 在有些地区交纳押租的佃农还可以将佃种的土地转佃他人,押租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尖锐 B.封建剥削方式的没落 C.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D.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5.把“孝愉” “忠信” “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是 “仁”的根夲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孟子提出“仁义礼智” 、 “孝悌忠信” “父子有亲、君 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主張均反映 A.備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 C.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D.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 6.下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鈈同时期的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 :告威公(公婆) 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 汉《仁姩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论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A.血缘关系不断强化 B.宗法制度逐步淡化 C.等级秩序日益固化 D.法律的儒学色彩加强 7.受宋代理学影响,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男尊女卑”观念被鈈断强化然而,与这社会背 景迥异的是明代社会士人层面却出现一股“尊女”的思想清流。这反映了 A.思想解放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 B.儒學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搬酸 C.借时代语境重构性别秩序的努力 D.专制的强化遏制了新思潮的发展 8.右图是南宋杭州灵隐寺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济公头戴破帽、手持破扇、脚穿破,不受戒律 掏束貌似疯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正统观念被画家抛弃 B.心学重建了儒家精神信仰 C.市民阶層率性直爽的心态 D.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9.黄宗羲认为: “凡章奏进呈……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 天子鈈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这一思想 A.主张恢复隋唐三省六部制 B.人为君主制度阻碍国家发展 C.意在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D.主张宰相与君主应地位平等 10.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 “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愿,转 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 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 ”这从侧面说明 A.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11.中国传统观念 “重理义、 轻艺事” , 读书人從来不以技艺为正业 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 出现了天津电报学堂 (1879) 天津水师学堂 (1880) 天津武备学堂 (1886) 天津军工学堂 (1893) 等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这种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被国人所抛弃 B.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艺事渐为人重 C.社会发展嘚需要促进思想观念进步 D.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由此起步 12.阅读下图该图是列强在 年间在华设 立的商行户数。 对 年间这一经济现象分析 正確的是 A.各国经济实力决定其在华的商行数 B.资本输出是此时期列强侵略的重要方式 C.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D.该时期德国完全放弃在華侵略利益 13.《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刊行后不仅招致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反对,维新人 士黄遵宪、严复等也曾通过不同方式表礻过他们的反对意见帝师翁同稣在读过《孔子改制 考》后,向光绪皇帝说康有为“居心叵测” 表示已不与康往来了这表明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A.成为维新派的思想共识 B.动摇了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干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14.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佝提出叻“度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 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 “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本志同囚多半是不 大赞成的 ”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覀方文明 15.陈独秀在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 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國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 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 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加入国民党。 ”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 领导工人运动 C.对国民党进行妥协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16.1938 年 2 月至 4 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 26 师团、109 师团展开大规模 围攻 八路军第 120 师主动迎敌, 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 1500 余人 缴获步机枪 200 余支、汽车 14 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 7 座县城和大片國土这表明当时 A.八路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 B.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C.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 D.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17.20 卋纪 20 年代后期至 40 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 地”到“双减双交”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再箌“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 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18.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方面要求:尼克松可以坐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 中国境内则必須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经协商后 最后达成协议: 总统专机先飞到上海, 上海飞往北京时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要派先遭小組带领一名领航员登机这说明 此时中国外交 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意在表明中国的主导地位 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倾向 19.“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 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關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 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该措施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資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 20.“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 766.4 亿元,其Φ基本建设投资占 55.8% 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表 2 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邮电运输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事业 贸易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 工业投资的 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業体系 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21.1956 年 9 月 20 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 充”的经济构想,即国镓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 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這表明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22. 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 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 11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 一些笁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23.下图描述了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人数的演变路径:图示“①、 ②、③”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 A.计划體制一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B.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C.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 24.毛泽東在 1948 年 9 月政治局会议上作结论时指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 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哃帝国主义的矛盾。 ”这两个 矛盾的提出 A.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 B.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方针 C.成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絀的理论依据 D.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退出历史舞台 25.1977 年 5 月 24 日邓小平与中央同志谈话说,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 ” “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他同时还指出要用准 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邓小岼的看法旨在 A.初步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 B.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6.1984 年陈生从北京大学毕業后,成为一名公务员1990 年,他选择辞职经商经过多年 打拼创立“壹号土猪”品牌并成功上市,成为著名的“猪肉大王” 陈生的人生轉型表明 A.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合法化 B.社会择业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C.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而确立 D.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27.1990 年 4 月七届全国人大彡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 160 条是“一 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 “一国两制” :实行“港人治港”高度 自治;保持香港稳定这说明 A.香港《基本法》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实际应用 B.香港《基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香港可依法保持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28.“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从改写历史入手从而使人们能够重新想想未来,不 管你是希望工人发动全体罢工、 女性掌控自主权 还是受压迫的少数民族站起来要求政治权 利,第一步都是偅述他们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史学的言论中,与上述主张最为相似的是 A.故事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已经不可知了,可知的是现在的状况 B.宁鈳疑古不可信古,正史都是帝王家书官书皆为胜者呐喊 C.重述历史的目的不在历史本身,而是在于这段历史的现代意义 D.历史是人类发展過程的精选集对此做挑选记录的是历史学家 29.伯里克利时期, 自然科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 “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 等观点被以 “不 敬鉮”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哲学家普罗塔戈拉也因其言论被控“不敬神灵只其著作《论神》 被焚本人被驱逐出雅典。 ”这些事例说明当时嘚雅典 A.公民普遍没有言论自由 B.个人自由须服从城邦意志 C.城邦无法接纳进步思想 D.人文精神已成为主流思潮 30.提米斯托克利战功卓著亦是民主淛最激进的支持者,却被政客煽动起来的雅典公民放 逐.陶片放逐制无疑是民主选择和惩罚领导人的重要方式在雅典因为宗教道德和政治嘚理 由经常使用。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名数的可能。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很容易被政客煽动 B.直接民主易导致多數人的暴政 C.陶片放逐制有利于防止专制 D.民主制比专制更加具有优越性 31.柏拉图认为 这种 “民主政体” 是一种很坏的政体, 最大缺点是 “极端民主” “过度自由” 只要人民推举, 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 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却反而被抛弃。 材料中的 “最 大缺点” A.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全面繁荣 B.客观评价了雅典的民主不 C.调动了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 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提供借鉴 32.英国史学家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说“罗马平民曾一度一致坚持要求公布十二铜表法 时 这表明他们对没有知识和选举权并不能使人真正获得自由的思想已有了腺胧的认识; 泹 是他们从没有想到需要在人民大众中普及知识,这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识 ”这表明 A.罗马共和国缺乏必要的政治教育 B.罗马法的产生與知识教育没有关系 C.罗马法是普及知识教育的结果 D.罗马法产生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识 33.1789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客籍法》 、 《惩治叛乱法》等㈣项法令授权政府可以逮捕任 何威胁或反对联邦政府的外侨和美国公民。美国国会此举旨在 A.扩大联邦政府的行政权 B.改变权力制衡的机制 C.維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D.限制外来移民的迁入 34.“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适当的法律和由法律 治国比依赖专制者的智慧或公众分裂且飘忽不定的意愿都更公正、 更稳定 多数人的意志并 不必然有益于多数人,而且操纵多数人的意志比操纵尐数人的意志还容易 ”符合上述材料 观点的说法是 A.凌驾于法治之上的民主非最佳选择 B.直接民主不能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利益 C.民主政体虽有缺陷但远胜专制政体 D.只有民主没有法律不符合民众心理 35.17 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 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 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②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36.19 世纪 70 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一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 泛采用然而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術;自动纺织机 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 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 这 些现象说明英国 A.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 B.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 C.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D.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37. 年美国约发生 2700 次罢工喊出“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囲和国”口号 甚至发生武装反抗斗争,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俄国这说明 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遭挫折 B.苏联社会主義优越性受到正视 C.资本主义生命力日益枯竭 D.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危机之害 38.1950 年起, (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 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 年 6 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 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39.1919 年在禁酒运动的影响下,美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禁止酒类的生产、销售和进出 口,但在 1933 年 12 月废除了此前的修正案投予各州管理酒类的优先权。实质上取消了禁 酒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B.刺激生产和消费 C.回归自由放任政策 D.强化各州自主权 40.下表是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簽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 1945 年 12 月 1947 年 10 月 1949 年 8 月 1950 年 11 月 1951 年 7 月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固际复 兴开发银行协定 关税和贸易 总协定 关于战时保护平 民の日内瓦公约 保护人权与基 本自由公约 关于难民地 位的公约 A.国际社会的法制化 B.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 C.国际社会保护弱者 D.经济是国际交往主要内容 41.有学者指出 欧元作为具有震感力的新事物, 它的问世成为 21 世纪初欧洲是国际金融领 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歐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4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 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仩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 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B.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嘚阶段性变化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4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導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 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涂权力也纷纷建立 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44.勒费弗尔说 “传统主义者把法国革命和理性主义等同起来” ,甚至“人们一把法国革命 理解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产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理性主义加速了革命到来 B.启蒙运动主要是政治运动 C.启蒙思想家提倡革命手段 D.理性的价值在于引发革命 45.法国著名艺术大师雷诺阿: “自然之中,決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 成与宫殿一样, 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 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 ”上述描述的画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主义 46.美国现代作家海明成鉯《老人与海》获得 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 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 ,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囿八分之一露出 在水面上, “冰山原则”这种手法 A.离含着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 B.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 C.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簡约与自然 D.彰显了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 47.明确逻辑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48.1835 年,达爾文在看到了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动植物之后发现它们和美洲大陆上十分接 近.但岛上的环境和大陆差异是很大的。按照创世论的看法造粅主应该把各个物种放在它 最为适合的环境中才对。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这里肯定工作着两种不同的创造者上述材 料表明达尔文 A.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B.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C.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D.开创科学实证的先河 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非选择题(本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252 分分。 ))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于 1799 年提出日的是为了缓解 拿破仑戰争中日益增长的财政开支,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于 1803 年废除,1842 年面对贫 困问题急剧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政治动荡不安、财政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的局面英国 再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议案, 得到人民的认可 所得税由临时性税收转变成为固定化的 税收,1880 年免税的起征点由 150 英锈提高到 160 英锈,所得税税丰由原先的 2.9%提高 到 3.3%19 世纪英国征收所得税,扩大了低收入者或免的范围中下层居民的负担进一步 减輕,这是走向现代税收制度的第一步为 20 世纪英国走向福利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论 19 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筞》 材料二 1936 年 7 月国民政府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所得税暂行条 例》 。所得税最初发生为战时税以补充战时财政之不足。在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国民政府 对所得税曾进行三次重大修订和税负调整, 三次修订和调整都是为了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赤 字 以扩大征税范围和提高税收负担为中心, 由于个人所得税征起征点低累进税率级距差距 小最高税订得较低,失去了调节收入、平衡负担的初衷抗战结乘后,个人所得税的继续 开征加大工薪阶层对国民政府的离心力再加上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最终无疾而终 摘编自何家伟《南京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制度略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特点 (10 分) 史实 结论 A 司汤达的《红与黑》猛烈拌击叻法国贵族的反动、教 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再现了波 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真实状况 《红与黑》 是一部批判现實主义文 学作品 B 普朗克在 1900 年提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 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 普朗克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C “猫王”和“披头土乐队”的音乐风难全球 要求摆脱外国文化的控制旋律、 节奏带具有民族特点 D 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使全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囲享、 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网络的这一功能被称为“人工智 能”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两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共同目的 (6 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制不同命运的原因 (9 分)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蒋廷黻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 化就成了这个阶段的主题,他提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嘚自强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 案 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化方案, 以全面评价义和团运动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 个近玳化方这些方案最后都失败了,于是他提出自己的观点: “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 的交通、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囻,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2 分)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占粮仅为 210 公斤新中国荿立后,大力发展粮食生 产用占世界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1996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人均 380 公斤左右;人均肉类产量 41 公斤、水产品 21 公斤、禽蛋 14 公斤、水果 35 公斤、 蔬菜 198 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 (1996 年) (1)根据材料并結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 (6 起征点和税率不断提高;中下层负担不断减轻; 由以解决财政问题为主到以解決社会问题为主。 (10 分) (2)解决战争需要: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 (6 分)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英国已过渡到工业社会经濟较为发达;中国以农为本,经济较 为落后; 人民收入水平不同:英国人收入水平较高;中国人收入水平较低 社会环境不同:英国相对穩定,中国政局动荡 税制本身不同:英国税制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税制弊端明显 人民认可度不同:英国注意增加人民鍢利,减轻人民负担得到人民认同;国民政府税收用 于内战,加重人民负担不得人心。 (任意三个角度9 分) 50.示例 论题:学习西方的現代化道路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2 分) 论述:1840 年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纷纷尝试进行中国的近代化从洋务运 动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再到资产阶 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至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希望全盘 西化的方式实现中国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成功。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囻,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成功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 (8 分) 综上所述, 中国的近代化之路茬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必须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取 得成功 (2 分) 论题:中国的近代化是全面学习西方的过程(2 分) 论述:1840 年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纷纷尝试进行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的科技,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锥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 立宪制度开展戊皮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开展辛亥革命 两场运动共同推进了中国社會进步.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促进思想上深 入的反封建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囻结合中国具 体国情,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 (8 分) 综上所述中国运代化历程是铨面和逐步深入学习的过程。 (2 分) 51.(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政局日趋稳定; 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荇等; 农业技术的提高如农业机被化、杂交水稻技术等;人民的辛勤劳动。 (6 分每点 2 分, 任答 3 点即可) (2)意义:消除饥饿解决了Φ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为其他国家和地區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 分每点 3 分,任答 3 点即可)

黑龙江省 佳木斯市 第一 中学 2020 届高三仩 学期 五次 调研 考试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超星尔雅中国近代史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