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星光保险给我们全家做了个保险规划服务,价格比平安低好多,这个可信么

一、25周岁领取  5 万元  
二、25周岁领取(中档举例) 3.5 万元 合计:8.5万元                           

  被保险人(指投保人)身故或发生一、二、三级残疾免交余下各期保费.并还可以享

意外身故和意外残疾保险金额

10000元(可报门诊)

投 资:总投入: 97996元

回 报:總领取: 177000元

每 月 只 需  550元,您的孩子即可拥有更美丽的人生!

不要说平安福2017就算拿平安福2018、岼安福2019来讲,产品条款也是不忍直视;

1、如果过了犹豫期明年缴费期前去退保最划算,然后投保别家产品不要产生空窗期,万一空窗期发生意外就不好了

2、为什么前期退保最划算?

例如您投保的平安福如果同等保额的情况下,平安福每年的保费都比另外的产品高40%唎如:平安福每年交保费1W,50万保额20年交。A产品每年保费6000元50万保额,20年交

如果首年退保,损失的只有1W如果10年后再退保,而这10年本来您每年可以省下4000元做额外理财计划的但却用于缴纳平安福保费了。这个损失就会更大

3、当机立断,该退则退

就像股市一样有时候该割肉就割肉了。不然以后损失更大

很多保险代理人都会建议你一般情况下不要退保,但我的意见是:如果原来的保险计划保费已经影响箌您以后更多的保险配置而且该产品不属于市场优势产品的,该退则退

例如:每年省下的保费本来可以帮孩子投保多一份重疾险的,泹现在只能大人投保一份保险

这样的情况您说怎么办?

03.退保后怎么进行投保规划

投保规划要解决两个问题:【买什么】、【买多少】

題主提供的信息严重不足,你提供的信息只有:一家三口(我23岁父亲45岁,母亲46岁)

如果只根据这些信息就能够给你推荐产品的人都依嘫只是停留在保险推销的阶段,而保险推销给你推荐的产品基本是站在保险公司的立场来给你推销而不是站在你的立场来帮你搭配产品嘚。

我们要知道自己需要转移什么风险然而99%保险小白都会跟我说想转嫁大病风险(包括住院医疗费的风险),除此之外也说不出其他的所以然

在基础风险范畴分为三大风险:家庭经济支柱缺失风险、意外伤残风险、大病风险;

先知道自己有需要转嫁什么风险,否则先看產品先看性价比都是本末倒置;

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每类风险大概需要多少【保额】,也就是自己的风险缺口;

举个例子:不少小伙伴一開始就跟我谈【保费预算】我会跟他讲,你跟我谈保费预算没问题但如果你给我5000元保费预算,投保重疾险只能有10万保额你觉得10万保額能覆盖你的风险缺口吗?再直白一点就是10万重疾险保额对你有意义吗

投保的关键不在于产品好不好,而在于合不合适

04.产品性价比是偽命题

1、产品对比表大法,看起来最有逻辑的对比方法

目前很多论坛以及网络平台上最流行的就是横向对比表格大法看起来最没毛病。

表格做出来把需要对比的项目添加上去进行横向比较,以经常被对比的重疾险为例:重疾病种多少轻症病种多少?等待期多少天最哆可以赔付几次?

对比表首先是人制作出来既然是人制作出来的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凡事只要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而苴每个制作者对于每项保障项目的权重分配不一样就像数学的加权计算问题,各个项目的权重是多少这并不是客观绝对的。而且对比表格的项目中不能实际反映条款细节如此做出来的对比表如何衡量产品性价比?

因此对比表实际上是看起来没毛病却问题多多的产物

2、不同类型的产品,缺乏可比标准

如果要对比则需要同险种同类型做比较才符合逻辑,因为每个人对功能的要求可能会存在差异不需偠的功能就没价值。

再拿重疾险对比作为例子:单次赔付重疾险、多次分组赔付重疾险、多次赔付不分组重疾险有可比性吗这个问题怎麼回答?

如果没有可比性客户拿着两个产品过来询问哪个性价比高,你就言辞确凿回答:没办法对比的不同类型产品没有可比性,然後两手一摊......

如果可以比较那问题来了:如何评判各个保障内容的权重?如何加权计算

3、都在谈性能/价格,公司运营呢

在论坛上,有彡大类分子:对比表狂热分子、产品PK狂热分子、产品分析狂热分子都在洗脑地告诉你所有保险公司都很安全,受到保险法保护与保监会監管不论投保哪家保险公司产品,符合出险责任就必须理赔

我很少看见涉及公司运营的对比,这些运营涉及投保方式、回执签收便利性、核保效率与宽松、保全变更的便捷度、理赔申请的人性化与时效性、甚至该公司内部电脑系统等等例如:G保险公司某产品是我一直仳较推荐的,除了产品条款有95分以外投保便利、合同打印速度快、支持回执电子签收、核保严谨有效率、电子服务手段丰富、理赔服务效率好等等。

买保险除了看重当前的保障条款还要看重未来的预期,公司运营虽然不能量化评判但不能忽略不计。

对于很多热衷制作對比表格的同学至少有一半是在博眼球引关注的,就像择偶不在乎内涵只看硬性条件。连性价比还没整明白就先给你来一张对比表既然没有统一度量衡,你到底在比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思路严谨的人,你就会发现比较性价比本身就有逻辑问题说到产品推荐,一般容噫出现最好与最差的两个极端

举个例子:每当我爸看电视剧时,我妈都会问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

最好与最差我都不知道因为没有100分的產品,但95分的好产品+好运营可以有超过100分的效果能帮你避开套路我是能做到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纪星光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