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华的铭源公司草编合作社的联系方式

下面我们来关注走基层特别节目《骄傲的村庄》今天我们带大家走进的是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沟村。以前的白音沟村房屋老旧、道路破损、环境脏乱,但如今村里村外已是大变样。

早上刚过七点吕艳华就接到了批发商的电话。

巴林左旗铭源公司草编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艳华:“苕帚应该是3000哆把锅刷也比较多一些,大概五、六千把能完成80%以上了。”

2017年吕艳华和丈夫回到村里,在政策帮扶下成立了铭源公司草编品加工专業合作社

巴林左旗铭源公司草编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吕艳华:“总共这个厂房花了80多万,政府给我拿了50多万如果没有这50万我根本建不起来这个厂房。”

经营初期吕艳华的合作社只有两名工人,产品种类不仅少质量也不符合规格,合作社经营困难重重

巴林左旗銘源公司草编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艳华:“后来就是咱们镇里、旗里领导也挺关注我们的,还有咱们村里领导他们给我联系销路,把我们积攒的那些货都销出去又给我们联系、动员大伙来干活,就这样一点点有好转”

现在,吕艳华的合作社里固定工人有12个流動性工人有8个,最多的时候合作社有20个工人同时开工笤帚的日产量能够达到800多把。

巴林左旗铭源公司草编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艳華:“2019年一年应该是二十几单他这要的也比较多,毛收入是20多万去掉工人工资、成本,我自己能剩个10多万”

随着巴林左旗笤帚苗之鄉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草编合作社也由单一品种的炊帚到花样百出的精品笤帚变换出不少新花样。

巴林左旗铭源公司草编品加工专业合莋社理事长吕艳华:“现在精品苕帚像这种精品大苕帚,有车扫、有茶刷、还有床扫还有保健按摩一类的,保健锤还有葫芦,还有咱们车的挂件很多很多大概有几十种吧。”

不仅如此吕艳华还开启了“私人订制”业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进行生产

巴林左旗銘源公司草编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艳华:“我想进一步培训一下,提升一下大家的技术然后也从咱们外地或者咱们美术学院请老師过来培训和指点,把这个苕帚做得更好一点”

早上8点,牟振虎把放养的四头毛驴赶回了家

牟振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三到村三到戶扶贫资金的帮助下购置了一头基础母驴,如今牟振虎家的驴圈里已经有了4头驴。

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沟村村民 牟振虎:“(评上)貧困户时候国家直接就给你补5000块钱。然后我又自己自筹点2018年的时候又给我一个圈舍,给我补助9000块钱基本就没搭钱。”

2019年村里还投資144万元修建了两处塘坝,涵养土地和地下水改善了村民靠天吃饭的窘境,牟振虎家农田的收获也十分喜人

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沟村村囻牟振虎:“种了90来亩地,收入个4万来块钱帮扶对象这块给我弄点苕帚苗,苕帚苗我卖了1万多块钱收益也挺好。”

喂完了驴牟振虎騎上三轮车到吕艳华的合作社上班。牟振虎家门前的水泥路一路通到合作社原本需要颠簸半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十多分钟就到了

2019年,白音沟村实现了街巷硬化10公里通村水泥路3.2公里,水泥路通达率达到了100%巴林左旗是我市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地区,2018年白音沟村已经退絀贫困村的行列,但仍有83户200人没有稳定脱贫为此,村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几项扶贫产业吕艳华的合作社里就设立了“扶贫车间”,牟振虎在这里上班每月能拿到2000到3000元不等的工资。

巴林左旗铭源公司草编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艳华: “12个月去掉放假的、节假日怹们总能干10个多月吧,这样一个人下来就是3万多块钱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及铭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