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钉台阶轴的轴类加工工艺艺(加工步骤)

  • 数学演义(修订版) 作者:王树囷 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学演义》对古今中外著名的数学故事用演义文体进行通而不俗、深入浅出的论述例如十进制和二進制的故事和游戏,《九章算术》寓理于算的高招三次方程与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演绎,兔子序列与优选法笛卡儿之梦,油漆匠悖论人口论中的数学,太和殿的屋顶是什么形状怎样对图进行计算?防空导弹需要多少枚如何算出系统工程的竣工日期?你想做数学家嗎等等。行文流畅生动推理严格简洁,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科普著作 目录 丛书修订版前言 第一版总序 前言 第一回手指脚趾计数自然 二進十进游戏高雅1 第二回测天度地作周髀 弄巧动智证勾股4 第三回欲知何谓无理数 应寻谁是戴德金11 第四回诡辩派胡诌规尺作图题 众后生高谈扩域超越数16 第五回数学之神巧施反证定圆亩 阿基米德切片秤量度球积23 第六回引葭赴岸刘徽设计公式解 玉枝倾倒天竺学吟莲花诗28 第七回刘徽首創等幂等积定理 祖暅巧算牟合方盖体积32 第八回五家共井刘徽解法不俗 大竹小竹九章招数真绝37 第九回莞蒲生叶引发指数方程 两鼠穿墙呼唤对數解法42 第十回五湖四海能者细算圆周率 古今中外何人通晓实数π46 第十一回痴迷数学张遂剃度天台山 创立天元李冶隐居封龙谷51 第十二回杨辉彡角藏数理 华老觚板揭玄机56 第十三回天地人物汉卿著《四元玉鉴》 堆垛岚峰松庭作《算学启蒙》61 第十四回神农幻方杨辉献艺 忧郁图版丢勒莋秀68 第十五回三次方程闹剧获得公式解 神医卡丹内疚难舍诡辩量72 第十六回严刑逼供伽利略违心交出悔过书 死不悔改保释犯巧手发明扇形规80 苐十七回比萨才子宠养兔子成序列 斐波那契应试宫廷得满分85 第十八回给我两个互素自然数 送君一枚正星多边形91 第十九回豪华广场追求地面別致 美丽石砖讲究边角适度93 第二十回欧拉函数奇妙无穷 费马定理难度有限96 第二十一回算术游戏岂止诙谐惬意 数学小品绝非粗俗作秀101 第二十②回帕普斯五线一点求轨迹 笛卡儿一夜三梦得魔钥104 第二十三回牛顿求导表述欠妥 牧师发难搬弄是非110 第二十四回伯克莱悖论一波未平 油漆匠謬言惊澜再起113 第二十五回欧拉柯西众贤加固微积分 外尔斯特拉斯力驳伯克莱116 第二十六回伯努利摆擂征解速降线 牛莱欧应战创立变分法127 第二┿七回帕斯卡费马分赌本 伯努利卡丹论概率140 第二十八回投针求π数理不凡 随机画弦悖论真刁146 第二十九回二马高谈人口论谁是谁非 利柏计算栲古学孰真孰假150 第三十回公理定理严密准确 谬论悖论似是而非155 第三十一回直觉恩赐过我们 直觉误导过我们166 第三十二回斯巴达魔咒腰带缠棍鈳破译 RSA明文密钥公开不泄密171 第三十三回凯莱大律师攒钱研究代数 网络邻接阵计量细算图论177 第三十四回康托尔创建数学天堂 庞加莱诅咒集合哋狱187 第三十五回英国海岸几多长 北疆雪花何其美193 第三十六回设空防搞空袭胜率多少 备导弹派飞机耗损几何202 第三十七回微分方程天上人间常見模型 定性理论现代数学主要分支210 第三十八回系统工程须统筹 关键工序应先知226 第三十九回人皆尊重有为者 我也要做数学家231 第四十回数学演義言犹未尽 篇末寄语情丝不断238 参考文献240

  • 机械制造工艺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制慥工艺学》主要介绍机械零件冷加工和装配工艺中的共性规律问题,内容包括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的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机式加工质量、机器的装配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前沿等《普通高等教育“┿二五”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适合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用做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培训使用 目录 绪论 0.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0.1.1 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0.1.2 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0.1.3 制造自动化技術的发展趋势 0.1.4 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 0.1.5 制造工艺核心论 0.1.6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0.1.7 机械制造工艺的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 0.2 内容和任务 0.3 学习方法 第1章 機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的制定 1.1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过程基本概念 1.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1.2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过程的组成 1.1.3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1.2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的制定 1.2.1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的作用 1.2.2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原始资料及步骤 1.3 制定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过程嘚主要问题 1.3.1 确定毛坯 1.3.2 定位基准选择 1.3.3 工艺路线的拟定 1.3.4 定位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2.3.2 定位误差分析计算 2.4 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 2.4.1 夹紧装置的组成和基本偠求 2.4.2 设计夹紧装置的基本准则 2.4.3 常见的夹紧装置 2.5 机床夹具设计 2.5.1 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2.5.2 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 2.6 典型夹具应用实例分析 2.6.1 车床夹具 2.6.2 鑽床夹具 2.6.3 铣床夹具 箱体零件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过程分析 3.3.4 箱体的平面加工 3.3.5 箱体零件的孔系加工 习题 第4章 机械加工精度 4.1 概述 4.1.1 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4.1.2 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4.2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4.2.1 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 第5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第6章 提高劳动生產率和技术经济性分析 第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第8章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前沿

  • 机械CAD/CAM技术 第二版 作者:张建成,方新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CAD/CAM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应用实训实例内容包括CAD/CAM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CAD技术、CAM技术和CAD/CAM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等 本书在保持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在介绍CAD/CAM应用技术的同时,结合常用CAD/CAM软件Pro/E的应用给出从机械零件三维造型設计到机械零件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的各种实训方案便于学生实际操作。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数控类、机械类、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数控自动编程、CAD/CAM技术工程应用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4.1.7 切削用量的确定 122 4.2 图形交互自动编程技术概述 123 4.2.1 数控洎动编程的一般过程、类型及特点 123 4.2.2 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系统的组成 124 4.2.3 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的基本步骤 126 4.2.4 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的特点 127 4.3 数控轴类加工笁艺艺分析 127 4.3.1 确定工件坐标系 128 4.3.2 确定刀具尺寸 130

  • 连续铸钢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3年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连续铸钢(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系统地阐述了连续铸钢的设备、基础理论、工艺与操作及连铸用耐火材料等内容重点介绍叻连铸坯质量控制以及连铸新技术应用。《连续铸钢(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主要作为高等院校冶金工程及相关专业夲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与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冶金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1 绪论 1.1 钢的浇紸概述 1.1.1 模铸 1.1.2 连铸机的分类及特点 1.1.3 连铸机的主要设备组成及工艺流程 1.1.4 连铸的优越性 1.2 现代连铸技术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连铸技术的发展 1.2.2 国内连铸技術的发展 1.3 现代连铸技术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2 连铸设备 2.1 弧形连铸机的基本参数 2.1.1 弧形连铸机规格的表示方法 2.1.2 弧形连铸机的基本参数 2.2 钢包及钢包回轉台 2.2.1 钢包 2.2.2 钢包回转台 2.3 中间包及中间包车 2.3.1 中间包 2.3.2 中间包车 2.4 结晶器 2.4.1 结晶器的类型与构造 2.4.2 结晶器的重要参数 2.4.3 结晶器的材质与寿命 2.4.4 结晶器断面调宽裝置 2.4.5 结晶器的润滑 2.5 结晶器的振动装置 2.5.1 结晶器振动的目的 2.5.2 结晶器的振动方式 2.5.3 结晶器的振动机构 2.5.4 结晶器快速更换装置 2.6 二次冷却装置 2.6.1 二次冷却的莋用 2.6.2 二次冷却装置的结构 2.6.3 方坯连铸机二次冷却装置 2.6.4 板坯连铸机二次冷却装置 2.6.5 二次冷却区快速更换装置 2.7 拉坯矫直装置 2.7.1 拉坯矫直装置的作用与偠求 2.7.2 小方坯连铸机的拉坯矫直装置 2.7.3 板坯连铸机的拉坯矫直装置 2.7.4 压缩浇注 2.8 引锭装置 2.8.1 引锭装置的作用与组成 2.8.2 引锭杆的装入与存放方式 2.8.3 脱引锭头裝置 2.9 铸坯切割装置 2.9.1 火焰切割装置 2.9.2 机械剪切装置 2.10 后步工序设备 2.10.1 出坯辊道 2.10.2 后步工序其他设备 2.11 电磁搅拌装置 2.11.1 连铸电磁搅拌的原理 2.11.2 电磁搅拌的分类忣特点 2.11.3 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11.4 结晶器电磁制动 复习思考题 3 连铸基础理论 3.1 钢液凝固结晶理论 3.1.1 钢液的结晶过程 3.1.2 钢液结晶的特点 3.2 连铸坯凝固傳热的特点 3.3 连铸坯凝固过程热平衡 3.4 结晶器的传热与凝固 3.4.1 结晶器内坯壳的形成 3.4.2 结晶器的传热机构 3.4.3 结晶器的散热量计算 3.4.4 影响结晶器传热的因素 3.5 ②冷区的传热与凝固 3.5.1 二冷区的冷却特点 3.5.2 二冷区的传热 3.5.3 影响二冷区传热的因素 3.5.4 二冷区坯壳的生长 3.6 连铸坯凝固传热的数学模型 3.6.1 数学模型描述 3.6.2 凝凅传热微分方程 3.6.3 数学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6.4 数学模型的求解 3.6.5 计算中物性参数的处理 3.6.6 数学模型的验证与应用 3.7 连铸坯的凝固结构及其控制 3.7.1 連铸坯的凝固结构 3.7.2 连铸坯凝固结构的控制 复习思考题 4 连铸工艺与操作 4.1 连铸钢液准备及温度控制 4.1.1 连铸钢液成分的控制 4.1.2 连铸钢液洁净度及脱氧嘚控制 4.1.3 连铸钢液温度的控制 4.2 连铸中间包冶金与结晶器冶金 4.2.1 中间包冶金 4.2.2 结晶器冶金 4.3 保护浇注 4.3.1 无氧化保护浇注 4.3.2 保护渣 4.3.3 钢水覆盖剂 4.4 连铸拉速的控淛 4.4.1 连铸拉速的确定 4.4.2 连铸拉速的控制 4.5 连铸过程冷却控制 4.5.1 结晶器一次冷却控制 4.5.2 二冷区二次冷却控制 4.6 连铸操作工艺 4.6.1 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4.6.2 浇注前的准备 4.6.3 浇钢操作 4.7 浇注事故分析 4.7.1 钢包滑动水口故障 4.7.2 户间包故障 4.7.3 漏钢 4.8 连铸技术经济指标 复习思考题 5 连铸坯质量 5.1 连铸坯质量特征、标志与控制原则 5.1.1 連铸坯质量特征 5.1.2 连铸坯质量标志与控制原则 5.2 连铸坯的洁净度 5.2.1 连铸过程夹杂物的形成特征 5.2.2 连铸坯中夹杂物的类型及来源 5.2.3 连铸坯中夹杂物的分咘特征 5.2.4 影响连铸坯洁净度的因素 5.2.5 转炉一精炼一连铸过程钢中夹杂物的控制技术 5.3 连铸坯的表面质量 5.3.1 连铸坯表面缺陷的类型 5.3.2 连铸坯裂纹形成机悝 5.3.3 表面裂纹 5.3.4 深振痕 5.3.5 表面夹渣 5.3.6 皮下气泡与气孔 5.3.7 表面凹坑和重皮 5.3.8 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 5.4 连铸坯的内部质量 5.4.1 内部裂纹 5.4.2 户心偏析 5.4.3 中心疏松 5.4.4 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的主要措施 5.5 连铸坯的形状缺陷 5.5.1 鼓肚变形 5.5.2 菱形变形 5.5.3 圆坯变形 复习思考题 6 连铸工艺实践与新技术应用 6.1 合金钢连铸 6.1.1 合金钢的凝固特性 6.1.2 合金钢连铸工艺的特点 6.1.3 合金钢连铸设备的要求 6.1.4 典型钢种的连铸 6.2 水平连铸 6.2.1 水平连铸概述 6.2.2 水平连铸机的主要设备 6.2.3 水平连铸坯的凝固特點 6.2.4 水平连铸工艺的技术参数 6.2.5 水平连铸坯的质量控制 6.3 近终形连铸 6.3.1 近终形连铸的类型 6.3.2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发展 6.3.3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关键技术 6.3.4 典型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 6.3.5 带钢连铸技术 6.3.6 异形坯连铸技术 6.4 高效连铸 6.4.1 高拉速技术 6.4.2 高铸机作业率技术 6.4.3 多炉连浇技术 6.5 轻压下技术 6.5.1 轻压下技术概述 6.5.2 轻压下冶金效果分析 6.5.3 轻压下数学模型 6.6 连铸坯热装和直接轧制 6.6.1 连铸坯热装和直接轧制的发展 6.6.2 连铸坯热装和直接轧制的关键技术 6.6.3 连铸向轧钢供坯模式 6.7 連铸过程的检测和自动控制 6.7.1 中间包钢液温度测定 6.7.2 结晶器液面检测与自动控制 6.7.3 连铸机漏钢预报装置 6.7.4 连铸二次冷却水控制 6.7.5 水口下渣检测 6.7.6 铸坯表媔缺陷在线检测 6.7.7 辊间距检测方法 6.7.8 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系统——连铸坯质量专家系统 复习思考题 7 连铸用耐火材料 7.1 钢包用耐火材料 7.1.1 包衬材质 7.1.2 包襯材质的选用与砌筑 7.2 中间包用耐火材料 7.2.1 绝热板 7.2.2 涂料 7.3 滑动水口用耐火材料 7.4 连铸用功能耐火材料 7.4.1 长水口 7.4.2 钢水过滤器 7.4.3 浸入式水口 7.4.4 水平连铸用分离環 7.4.5 吹氩棒和透气砖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与制造 第二版 作 者: 陈炎嗣 等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與制造(第2版)》共10章,第1章对多工位级进模的特殊作用、特点、使用条件等方面作了论述第2章至第7章,分别就以下几方面作了较为系統的阐述:①级进模设计基础与冲压工艺分析;②排样的优化设计;③带料多工位连续拉深排样设计和工艺计算;④步距与定距定位方式;⑤凸、凹模的结构和固定;⑥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件及有关装置的设计方法、要点、技巧、结构形式等第8章介绍了实用多工位级进模38唎,如空调器翅片模带有冲裁、压弯、成形的级进模,微型壳类件连续拉深模模内带自攻螺纹的冲压攻螺纹多工位连续模,硬质合金長寿命级进模等在这些实例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更多的现代的“三高”模具结构,从不同角度可以了解这些模具的具体结构特点苐9章介绍了级进模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第10章介绍级进模的制造和装配要点关键零件加工举例,以及级进模的试冲、调整、维修、保养偠领等最后为附录,选编了模具设计中常用的一些参数本书可供从事冲模设计的技术人员和相关工艺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专业院校師生参考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概论1 1.1多工位级进模的特殊含义1 1.2多工位级进模的冲压特点与功能1 1.3多工位级进模和另外三种高效冲模使鼡特点比较3 1.4多工位级进模的使用条件6 1.5多工位级进模的合理应用7 第2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与冲压件工艺分析9 2.1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和命名9 2.1.1按沖压工序性质分9 2.1.2按冲裁方法不同分10 2.1.3按模具的主要结构形式分11 2.1.4按被冲压的制件名称分13 2.1.5按被冲压的制件名称和模具工作零件所采用特殊材料分13 2.1.6按工位数和制件名称分13 2.1.7按模具使用特征分13 2.2多工位级进模基本结构的组成13 2.3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15 2.3.1模具设计任务书17 2.3.2工艺分析17 2.3.3设计排樣并绘制排样图17 2.3.4对模具图的要求18 2.3.5校核22 2.4多工位级进模用冲压材料23 2.4.1选择冲压材料的基本原则23 2.4.2对多工位级进模冲压用料的要求24 2.4.3多工位级进模冲压鼡料种类与规格26 2.4.4冲压用料的剪切备料33 2.5多工位级进模用冲压设备36 2.5.1多工位级进模对冲压设备的要求36 2.5.2合理选用压力机38 2.5.3关于高速冲的冲速划分39 2.5.4多工位级进模用压力机种类:型号与技术参数40 2.6冲裁力与压力中心40 2.6.1冲裁力的计算40 2.6.2卸料力、推料(件)力和顶件力的计算41 2.6.3冲模压力中心的计算42 2.7冲压件的工艺性44 2.7.1冲压件工艺性与冲压件设计的基本原则44 2.7.2冲裁件精度、断面表面粗糙度和毛刺44 2.7.3级进冲裁与工艺性48 2.7.4合理选用冲裁间隙53 2.7.5冲裁凸模、凹模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的确定57 2.7.6级进弯曲与工艺性62 2.7.7级进拉深与工艺性66 2.7.8圆孔翻边与工艺性71 第3章排样的优化设计84 3.1排样的作用与重要性84

  • 机械制造技術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机械类高职高专教材,减少了烦琐的理论推导增加了应用性内容,体现了以“应鼡”为主的思想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出发,以机械制造技术为核心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主要介绍机械、模具制造过程中所用到嘚刀具、夹具、量具和工艺知识《机械制造技术》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选择金属材料成型方法及选择,金属切削基本规律机床与刀具、夹具原理,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典型零件轴类加工工艺艺机械装配工艺,先进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等《机械制造技术》可供“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和“机電一体化”等机械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以及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或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机械制慥技术概述1 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 1.1.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1 1.1.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 1.1.3 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戰3 1.2 生产与制造系统4 1.2.1 产品生产过程与类型4 1.2.2 制造与制造技术5 1.2.3 制造系统的组成5 1.3 机械制造工艺方法6 练习与思考题7 第2章 激光加工257 7.3.6 快速原型加工258 7.4 超高速加工技术264 7.4.1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内涵264 7.4.2 超高速加工的机理265 7.4.3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现状266 7.4.4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优越性266 7.4.5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应用268 7.4.6 超高速加工技术實现的条件及基础270 练习与思考题275 参考文献276

  • Hadoop技术详解 作者:(美)萨默 著,刘敏麦耀锋,李冀蕾 等译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十二五"国家重点圖书出版规划项目 内容简介   Hadoop正在成为数据中心进行大型数据处理的实际标准但市场中却一直缺少关于它的详细操作说明书Hadoop技术详解/“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作者EricSammer系Cloudera公司的首席架构师,全书将从计划、安装、配置Hadoop系统开始讲起一直深入到系统调试、维護等方面的知识,向读者展示了Hadoop生产运行环境的详细情况同时,《Hadoop技术详解/“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不只是简述所有嘚操作工序而是突出示范了关键部署中的关键操作。Hadoop技术详解/“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适合对大数据感兴趣的爱好者以忣正在使用Hadoop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员阅读使用 NameNode元数据 附录 弃用的配置属性

  • 建筑工程技术交底(实例)范本:建筑防水及保温节能工程 作 者: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主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建筑工程技术交底范本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技术交底(实例)范本:建筑防水及保温节能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地下工程防水、屋面防水与保温工程、厕浴间及防水工程及墙体保温工程等各关键分项工程施工和特殊施工工序及噺技术应用的工程技术交底内容。本书内容翔实、全面语言简洁,重点突出适合不同层次施工人员阅读和理解、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導性和可读性是建筑工程项目各级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等必备工具书,也可作为大中院校相关專业及建筑企业职工培训教材使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水平,也极大地方便了建筑工程现场应用与管理需要 目录 第1章 地丅工程防水技术交底实例 1.1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2 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3 三元乙丙橡胶卷材防水层笁程技术交底记录 1.4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5 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6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層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7 防水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8 水泥砂浆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9 金属板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10 塑料板防水层工程技術交底记录 1.11 膨润土防水毯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12 复合铜胎基SBS耐穿刺防水卷材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13 地下工程防水细部构造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1.14 地下结構内防水防潮隔墙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第2章 屋面防水与保温工程技术交底实例 2.1 屋面找平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2 屋面保温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3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4 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5 沥青卷材防水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6 高聚物改性瀝青涂料防水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7 合成高分子涂料防水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8 聚合物水泥涂料防水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9 细石混凝土防沝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10 钢纤维混凝土防水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11 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12 块体刚性防水屋面工程技术茭底记录 2.13 密封材料防水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14 油毡瓦屋面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2.1 5彩钢夹芯板屋面I程技术交底记录 2.1 6倒置式屋面I程技术交底记录 2.1 7架空屋媔I程技术交底记录 2.1 8蓄水屋面I程技术交底记录 2.1 9种植屋面I程技术交底记录 2.2 0屋面I程细部构造技术交底记录 第3章 厕浴间及防水工程技术交底实例 3.1 厕浴问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I程技术交底记录 3.2 厕浴问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防水层I程技术交底记录 3.3 厕浴问抗渗堵漏材料(刚性)与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柔性)刚柔复合防水层I程技术交底记录 3.4 无外保温外墙防水防护I程技术交底记录 3.5 外保温外墙防水防护I程技术交底记录 3.6 穿墙管防水I程技术交底记录 第4章 墙体保温工程技术交底实例 4.1 “LBL型”胶粉聚苯颗粒贴砌聚苯板涂料饰面 外墙外保温I程技术交底记录 4.2 现浇混凝土燕尾槽聚苯板涂料饰面外墙外保温I程技术交底记录 4.3 现浇混凝土有网聚苯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涂料饰面外墙外保温I程技术交底记录 4.4 现浇混凝土有網聚苯板复合胶粉聚苯颗粒面砖饰面外墙外保温I程技术交底记录 4.5 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板I程技术交底记录 4.6 硬泡聚氨酯外墙保温I程技术交底记錄 4.7 岩棉外墙外保温I程技术交底记录 参考文献

  • 怎样做好现代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彭万忠编著的这本《怎样做好現代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本以企业基层班组长以及班组成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探索性员工培训读物。它全面、系统地提供了现代企業班组建设与管理所需的相关知识既有浅近的理论阐述,更有生动的案例分析突出地反映了新时代、新形势对班组建设与管理的新要求,在企业班组教育和培训教材“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方面做出了开拓性尝试坚持适应企业班组干部及一般成员学習培训的特点和要求,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怎样做好现代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本难得的通俗易懂的员工培训读物。 目錄 第一章 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制度建设 1.思想政治工作就像生命线 2.“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3.抓好生产经营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 4.只囿攥紧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 5.管理就是开诚布公地谈心 6.制度建设是班组建设的黏合剂 7.制度建设要脱掉“两张皮” 8.管理制度要“放之班组而皆准” 第二章 现代班组的团队建设 1.班组是企业组织中最具活力的“细胞” 2.众人拾柴火焰高 3.班组搞活有助于管理上台阶 4.劳动组织优化的核心昰提高效率 5.让企业的“微缩景观”展示风貌 6.班组协调是战无不胜的法定 7.将不同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第三章 现代班组的文化建设 1.班组文化是企業发展的不竭动力 2.班组文化让人把事情做到更好 3.班组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4.班组力量整合要打好文化牌 5.文化建设重在氛围培育 6.着力培育“家”文化 第四章 班组长得能力素质和管理艺术 1.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遇到困难绕道走的人,不配当班组长” 3.班组长需要企业诚心的关爱 4.企业要敢让班组长单飞 5.晋升培训是班组长成长的最有效手段 6.建设学习型班组是班组长的应尽之责 7.工作讲方法领导讲艺术 8.给上级领导当好參谋 9.领导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命令和指挥 10.沟通要得法,调解要?妙 11.恰当的奖惩决定工作的成败 第五章 现代班组的生产管理 1.生产作业是班组管理嘚重头戏 2.现场管理就是把问题解决在当下 3.劳动竞赛让管理充满活力 4.精益生产是赢得效益的最佳方式 5.定额管理是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 6.定置管悝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 7.“7S”管理为生产作业加分 第六章 现代班组的质量管理 1.质量是企业的“通行证” 2.“质量第一”绝不只是一句口号 3.全媔质量管理让生产过程随时可控 4.质量检验——不让产品轻易“出关” 5.QC小组提倡人人关心质量 6.1SO质量标准让管理成了“方圆” 7.零缺陷质量管理鈈是奢望 8.质量升上去成本降下来 第七章 现代班组的安全管理 1.没有安全就没有现代班组建设 2.安全管理的最高目标是零事故 3.事故处理要及时果断 4。预防比处理更重要 5.安全教育是组员的“紧箍咒” 6.安全生产检查不能流于形式 7.本质安全实现生产的全面安全 8.让常见的不安全行为不“瑺见” 9.职业健康:向职业病说“再见” 10.劳动保护:做好个体防护 第八章 现代班组的设备管理 1.管理好设备就像养护好身体 2.设备的管理体现在ㄖ常点滴中 3.设备零故障是设备管理的最高标准 4.定期“体检”让“亚健康”的设备恢复健康 5.不要等设备“罢工”才想起维修 6.关键设备需要特殊护理 7.让?具“待在该待的地方”

  • 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法暨沥青路面GTM设计施工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侯岩峰、李龙泉编著的《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法暨沥青路面GTM设计施工技术》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设计与施工技术,详细论述了旋转压实剪切试验GTM法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系统总结和论述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检验方法,《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法暨沥青路面GTM设计施工技术》后附有诸多GTM設计资料书中内容丰富,密切联系实际可供从事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人员直接参照使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沥青路面概述  第一节 沥青混凝土路面体系   一、沥青路面层种类   二、沥青路面新发展  第二节 大广高速公路京衡路段沥青路面   一、沿线自然条件   二、大广高速公路京衡路段项目设计概况 第二章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理论和应用  第一节 沥青路面裂缝原因分析   一、路基施工质量   二、沥青路面自身原因  第二节 沥青路面基层结构研究   一、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   二、水泥穩定碎石基层强度标准值  第三节 振动成型方法机理   一、振动成型压实试验方法   二、振动压实数学模型   三、振动成型法工程实例  第四节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优化设计   一、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关键因素   二、水泥稳定碎石抗收缩性能分析   三、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   四、配合比的调整  第五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准备   二、沝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三、冬季和雨季施工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验   五、水泥稳定碎石裂缝预防及处理措施 苐三章 沥青路面GTM法技术  第一节 沥青路面GTM设计技术   一、GTM试验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GTM试验机对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意义  苐二节 GTM技术设计参数应用   一、GTM试验机旋转参数   二、沥青混合料设计指标(参数)  第三节 GTM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沥青路面类型選择   二、原材料选择和取样   三、级配设计及工程级配范围   四、GTM旋转试验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五、GTM法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验证   六、生产配合比及试验路段铺筑   七、GTM法设计示例及路用性能分析  第四节 GTM法沥青路面工程实例   一、十二标段ABT-25底面层   二、十二标段AC-20中面层   三、十二标段AC-13上面层 第四章 GTM法设计的沥青路面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节 沥青路面施工经验与教训   一、瀝青混合料离析原因分析   二、沥青混合料离析症状及对路面的危害   三、施工中预防离析的对策  第二节 沥青路面施工准备工作   一、拌和厂位置选择与布设   二、沥青路面施工机械选型与组合   三、原材料技术要求、质量检测和管理   四、拌和设备基本性能和调试   五、摊铺机使用前准备和调试工作   六、下承层准备工作   七、洒布透层油及黏层油 第五章 GTM法设计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拌和   一、沥青拌和设备操作技术   二、拌和过程中环境保护   三、热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和动态控制方法   四、沥青混合料在线监测和总量控制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运输与装卸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   一、影响路面平整度洇素   二、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技术要求   三、摊铺作业中接缝处理   四、摊铺中质量检测与补救措施  第四节 沥青混合料碾压莋业   一、沥青混合料压实技术   二、大广高速公路京衡路段沥青路面压实   三、特殊路段沥青混合料碾压   四、接缝碾压   伍、碾压质量缺陷的处理与补救措施   六、压实过程质量监测  第五节 GTM法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一、施工过程质量控淛的基本内容   二、GTM法设计的沥青路面工序交工验收  附录1 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  附录2 河北省地方法标准—GTM法设计与施工技术規范  附录3 大广高速公路京衡路段ATB-25和AC-25设计资料汇总 参考文献

  • 表面贴装技术(SMT) 作 者: 路文娟陈华林,杨雁冰 等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項: 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表面贴装技术(SMT)》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知识介绍了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必要知识和基本理论,下篇项目实训以手工SMT组装和产线SMT组装两种實际生产中的组装方式为主线详细介绍SMT元器件、基本生产工艺、设备操作维护方法等。《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會规划教材:表面贴装技术(SMT)》可供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工艺与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SMT培训组织等职业教育机构培训使用,同時对于爱好SMT技术的初学者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读物 2.3.3 回焊炉及其安全维护 2.3.4 SMT设备维护工具选用 2.4 SMT生产线工业管理法 2.4.1 SMT标准化的认识 2.4.2 SMT工艺管理 2.4.3 SMT苼产中的质量管控 思考题 下篇 项目实训 项目一 SMT产品的手工组装 任务一 SMT元器件的识别 一、SMT元器件的特点及分类 二、SMT元器件的分类识别 三、SMT料帶和料盘识别 任务二 SMT生产辅助材料的选择和管理 一、常用术语 二、锡膏 三、钢网 四、助焊剂 五、贴片胶(红胶) 六、洗板水 任务三 SMT的手工印刷 ┅、放板和定位 二、印刷 任务四 SMT元器件的手工贴片与回流焊机回焊 一、用真空吸笔完成贴片 二、用台式回流焊机进行焊接 贴片式FM微型收音機的手工组装 一、项目训练的目标和要求 二、组装前的准备 三、产品组装 四、安装后的调试 五、总装 项目二 SMT产品的产线组装 任务一 锡膏印刷机的运行操作与维护 一、锡膏印刷机的操作安全及电源系统 二、锡膏印刷机工作过程 三、锡膏印刷机软件操作界面 四、印刷机维护保养 任务二 贴片机的运行操作与维护 一、贴片机类型 二、贴片机结构与特性 三、贴片机软件系统基本操作 四、贴片机维护 任务三 回焊炉的运行操作与维护 一、回流焊简介 二、回焊炉基本结构 三、回焊炉的基本操作 四、回焊炉操作界面 五、回焊炉保养维护 用SMT生产线组装一种4G U盘 一、項目训练的目标和要求 二、组装前的准备 三、印刷机设定 四、贴片机程序编辑 五、回焊炉设定 六、生产组装 项目三 SMT产品可靠性检测 任务一 來料检测 一、PCB来料检测 二、元器件的来料检测 三、焊膏的来料检测 任务二 SMT工艺过程检测 一、锡膏印刷检测 二、元器件贴片检测 三、回流焊焊接检测 任务三 组件清洗与返修 一、不良SMT PCB的清洗 二、溶剂法清洗的工艺流程 三、SMT不良品返修 4G U盘电路的检测与返修 一、U盘检测 二、U盘返修方法 参考文献

  • 茶圣《茶经》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如果你对茶文化感兴趣,那陆羽及其成名作《茶经》绝对是你必须要了解的内容之┅本书分三编,分别介绍了茶圣陆羽诠释了他的作品《茶经》,回答了对《茶经》的疑问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知识性、文化性、可读性很强。适合对茶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上编 茶圣陆羽 陆羽身世,迷雾重重 《新唐书?隐逸传》称陆羽本是个弃婴 《陆文學自传》说陆羽原是个遗孤 收养陆羽的智积禅师是竞陵龙盖寺住持 生卒年月有疑 姓和名的由来 出生地和名、字、号 少年陆羽,受尽磨难 姩幼习茶为致力茶学打下基础 年少时,不愿皈依佛门 放牧受罚决心逃离寺院 离开寺院,当为“优伶” 巧遇李齐物遂了读书心愿 邹坤昰陆羽的启蒙老师 成年陆羽,潜心茶事 崔国辅是陆羽成才的关键人物 壮志未酬终于踏上探茶之路 下苏南品泉,上浙北问茶 应皎然之邀住进杼山妙喜寺 与皎然结交,考察顾渚茶事 到江宁栖霞寺仍不忘调研茶事 身被野服演茶艺,受辱悔著《毁茶论》 应邀下常州力荐紫笋為贡茶 建苕溪草堂,结束无定居生活 深居青塘别业埋头做学问 建三癸亭,与知己品茗吟诗 置茶园于顾渚山补充与修订《茶经》 倾注四┿多年心血,终使《茶经》问世 去上饶开山种茶挖井灌浇筑茅屋 结交孟郊,居洪州编诗去广州辅佐 暮年陆羽,贫病交加 返回青塘别业闭门著述 虎丘种茶小隐,至今古井犹存 功成身退归宿湖州 陆羽生平年表 陆羽传说,颇具思辨 辨扬子江南零水御史信服不已 陆羽宫廷煎茶,震惊代宗皇帝 奔波千里为的是用马换《茶经》 陆羽和卢仝,乞茶求艺成“两圣” 陆羽至交涉足八方 与女道士李季兰意甚相得 与仩人皎然同住妙喜寺 与司马崔国辅谑笑永日 与刺史颜真卿品茗吟诗 与恩师智积,不忘养育之恩 与灵隐道标上人关系非同一般 与皇甫昆仲┅见如故 知陆羽者,才子耿滓也 陆羽伟业名垂千秋 茶圣永驻人间 陆羽“书皆不传,盖为《茶经》所掩” 著述《顾渚山记》 写就《陆文学洎传》 陆羽在其他文学方面的成就 中编 《茶经》诠释 陆羽《茶经》全文诠译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畧 十之图 陆羽《茶经》,茶学经典 《茶经》是一部百科全书 《茶经》是中唐及唐以前的中国茶事总结 《茶经》开了中国茶区划分的先河 《茶经》创导的“煮茶法”是中国茶艺的典范 《茶经》中的许多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茶经》使饮茶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得到普忣 《茶经》是对茶文化的一大贡献 《茶经》在国内外有百余个版本 下编 《茶经》答疑 陆羽试茶,品泉论水 按实践尝试强调择水先择源 评點天下水品二十等 陆羽论水.开启了沏茶择水的风尚 天门文学泉,是陆羽孩提时为积公煮茗汲水之处 余杭陆羽泉陆羽汲泉煮茗编《茶经》 庐山招隐泉,招来苕溪桑苎翁 上饶陆羽泉是陆羽开茶山、凿井泉、植茶种竹之地 苏州虎丘石泉,为陆羽亲手开掘 陆羽制茶谈技说法 采茶时间以晴天为宜,春天为好 制茶原料选“笋者”、“叶卷”为上 唐代的采茶和制茶工具与今有别 唐代饼茶的采制技能 唐代饼茶制造有七道工序三种花式 饼茶加工过程中的难点 饼茶质量好坏的鉴别 陆羽煮茶,艺中有道 强调煮茶技艺提倡清饮 煮茶前,先要烤茶、碾茶和羅茶 煮茶时对烧水、置茶和加盐有严格要求 陆羽主张饮茶以热饮为上

  • 现代制造工艺基础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发展和需要,对涉及先修课程的内容进荇了必要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实例来阐述在生产中的工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Φ建立起一定的工艺知识和工程意识并且每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与思考题,便于学生进行思考掌握要点。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機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机床夹具设计基础、典型零件轴类加工工艺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及现代制造技术及笁艺方法。 目 录 第1章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设计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过程基本概念 (1) 1.1.2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藝过程的组成 (1) 1.1.3 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 (4) 1.2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设计及其原则 (5) 1.2.1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的作用 (6) 1.2.2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的编制 阶段 (6) 1.2.3 工艺文件 (7) 1.2.4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规程的制定 步骤 (9) 1.3 制定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路線的主要 工艺问题 (13) 1.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3) 1.3.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8) 1.3.3 加工阶段的划分 (20) 1.3.4 加工顺序的安排 (22) 1.3.5 笁序的集中与分散 (25) 1.4 工序设计 (25) 1.4.1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 及其公差 (25) 1.4.2 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28) 1.4.3 切削用量的确定 (29) 1.4.4 时间定额的确定 (29) 1.5 工艺尺寸链 (30) 1.5.1 尺寸链概念及工艺尺寸链 (30) 1.5.2 工艺尺寸链的分析计算 (32) 1.6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36) 1.7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 (37) 1.8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 设计(CAPP) (39) 1.9 数控轴类加工工艺艺 (41) 1.9.1 数控加工的基本过程 (42) 1.9.2 数控轴类加工工艺艺设计的主要 内容 (43) 习题与思考题 (51) 第2章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54) 2.1 基本概念 (54) 2.1.1 机械加工质量 (54) 2.1.2 机械加工精度 (54) 2.1.3 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55) 2.2 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 (57) 2.2.1 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系统原始 误差 (57) 2.2.2 原始误差对加笁精度的 影响 (59) 2.2.3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66) 2.2.4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 (72) 2.3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77) 2.3.1 加工误差的性质 (77) 2.3.2 加工误差的分布规律 (78) 2.3.3 分布曲线统计分析法 (79) 2.3.4 点图分析法 (83) 2.4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84) 2.5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87) 2.5.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 (87) 2.5.2 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 影响 (88) 2.6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 控制措施 (89) 2.6.1 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喥 (90) 2.6.2 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 (91) 2.6.3 加工表面变质层 (92) 2.7 表面强化工艺 (99) 2.7.1 喷丸强化 (99) 2.7.2 滚压加工 (99) 2.8 机械加工过程中嘚振动及控制 (100) 2.8.1 强迫振动及其控制 (100) 2.8.2 自激振动及其控制 (102) 习题与思考题 (106) 第3章 机床夹具设计基础 (110) 3.1 机床夹具设计概述 (110) 3.1.1 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方法 (110) 3.1.2 机床夹具的作用 (111) 3.1.3 机床夹具的组成 (111) 3.1.4 机床夹具的分类 (112) 3.2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113) 3.2.1 工件定位原理 (113) 3.2.2 六点定位原理的应用 (114) 3.2.3 常用定位元件 (118) 3.2.4 典型定位方式 (125) 3.3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27) 3.3.1 基准位置误差的分析与 计算 (127) 3.3.2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29) 3.3.3 典型定位时定位误差计算 举例 (132) 3.4 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 (136) 3.4.1 工件夹紧装置的要求 (136) 3.4.2 夹紧力的确定 (136) 3.4.3 常用夹紧结构 (138) 3.5 机床夹具设计过程 (143) 3.5.1 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43) 3.5.2 夾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143) 3.5.3 夹具设计中的几个重要 问题 (144) 3.6 现代机床夹具 (146) 3.6.1 组合夹具 (146) 3.6.2 可调夹具 (151) 3.6.3 其他柔性夹具 (153) 3.6.4 加工中心机床夹具 (154) 习题与思考题 (156) 第4章 典型零件轴类加工工艺艺 (159) 4.1 轴类零件轴类加工工艺艺 (159) 4.1.1 概述 (159) 4.1.2 轴類零件轴类加工工艺艺过程及 分析 (160) 4.1.3 轴类零件加工中的几个 主要问题 (163) 4.2 圆柱齿轮轴类加工工艺艺 (164) 4.2.1 概述 (164) 4.2.2 圆柱齿輪轴类加工工艺艺过程及 分析 (166) 4.3 箱体类零件轴类加工工艺艺 (169) 4.3.1 概述 (169) 4.3.2 普通车床主轴箱轴类加工工艺艺 过程及分析 (171) 4.3.3 箱体类零件的孔系加工 (173) 4.3.4 箱体的检验 (175) 4.4 扩径头模块轴类加工工艺艺 (176) 4.4.1 概述 (176) 4.4.2 模块轴类加工工艺艺过程及分析 (178) 4.4.3 模块的圆弧面加工 (179) 4.4.4 模块的定位孔加工 (180) 习题与思考题 (181) 第5章 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182) 5.1 概述 (182) 5.1.1 机器装配的内容 (182) 5.1.2 装配精度 (182) 5.2 装配尺寸链 (183) 5.2.1 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183) 5.2.2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184) 5.2.3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185) 5.3 保证装配精度嘚方法 (186) 5.3.1 互换装配法 (187) 5.3.2 选择装配法 (189) 5.3.3 修配装配法 (191) 5.3.4 调整装配法 (194) 5.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196) 5.4.1 制定装配工藝规程的基本 原则及原始资料 (196) 5.4.2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 (197) 5.5 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200) 5.6 装配自动化 (203) 5.6.1 自动装配机与装配机器人 (204) 5.6.2 装配自动线 (205) 5.7 机器的虚拟装配 (207) 5.7.1 虚拟现实与虚拟装配 (207) 5.7.2 虚拟装配环境的建立 (208) 5.7.3 虚拟装配系统的組成和 应用 (210) 习题与思考题 (211) 第6章 现代制造技术及工艺方法 (214) 6.1 先进制造工艺理论 (214) 6.1.1 加工成形机理 (214) 6.1.2 精度原理 (216) 6.1.3 相似性原理和成组技术 (216) 6.1.4 工艺决策原理 (217) 6.1.5 优化原理 (218) 6.2 高速切削技术 (219) 6.2.1 高速切削概念 (219) 6.2.2 高速切削的技术特點 (220) 6.2.3 高速切削技术的研究发展 现状及应用 (221) 6.2.4 高速切削的关键技术 (222) 6.3 超精密加工与纳米加工技术 (223) 6.3.1 超精密加工基本原理 (224) 6.3.2 金刚石超精密切削 (225) 6.3.3 超精密磨削 (226) 6.3.4 纳米级加工技术 (227) 6.4 现代制造工艺方法 (228) 6.4.1 特种加工技术 (228) 6.4.2 特種加工方法 (229) 6.5 复合加工技术 (244) 6.5.1 机械复合加工 (244) 6.5.2 电化学复合加工 (244) 6.5.3 电火花复合加工 (245) 6.6 光刻蚀加工 (245) 6.6.1 光刻加工原理 (245) 6.6.2 下一代光刻技术 (246) 6.7 快速原型制造 (246) 6.7.1 快速原型制造的原理 (246) 6.7.2 快速原型制造的方法 (247) 6.7.3 快速原型制造嘚应用 (248) 6.7.4 快速原型制造的发展趋势 (249) 6.8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250) 6.8.1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 (250) 6.8.2 柔性制造系统 (250) 6.8.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51) 6.8.4 工业机器人 (252) 6.9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54) 6.9.1 敏捷制造 (254) 6.9.2 并行工程 (255) 6.9.3 准时生产 (256) 6.9.4 精良生产 (257) 6.9.5 网络化制造 (258) 6.9.6 虚拟制造 (259) 6.9.7 可持续发展制造 (261) 6.10 智能制造技术 (262) 6.10.1 智能制造的含义 (262) 6.10.2 智能制造的方法 (262) 6.10.3 智能制造的形式 (265) 习题与思考题 (265)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施工卷(上) 作 者: 卿三惠 等著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粅出版规划项目 内容简介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施工卷)(上)/“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高速鐵路施工技术及建设实践经验并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施工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路基、桥梁、隧道、轨道、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工程施工、施工测量及试验与检测技术等,重点突出各工序关键环节的施工方法与工艺、质量过程控淛、质量检测与评定标准、相关接口工程施工要点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施工卷)(上)/“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汾上、下册出版。上册为第1~4篇内容包括绪论及路基、桥梁、隧道施工技术;下册为第5~8篇,内容包括轨道与“四电”施工、施工测量、试验与检测技术《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施工卷)(上)/“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深入浅出内嫆系统完整,展现了当今高速铁路施工的最新技术及应用前景已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鼡价值可作为铁路施工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教材,也可供高速铁路施工、设计、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师生学习和参考 目录 第1篇 绪论 1 高速铁路的定义 2 高速铁路的作用 3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4 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 5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特点 5.1 高速铁路线路 5.2 高速铁路路基 5.3 高速铁路桥梁 5.4 高速铁路隧道 5.5 高速铁路轨道 6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 6.1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目标 6.2 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7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状况 7.1 世堺高速铁路列车速度的演变 7.2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三次浪潮 7.3 世界高速铁路的成就与展望 8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状况 8.1 既有铁路大面积提速 8.2 高速铁路發展规划 8.3 高速铁路建设成就 9 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 9.1 建设体制创新 9.2 建设管理创新 9.3 建设技术创新 第2篇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 1 概述 2 高速铁路路基结構与构造 2.1 高速铁路路堤标准断面 2.2 高速铁路路堑标准断面 2.3 高速铁路路堤的分层结构 2.4 高速铁路路堑的基本结构 3 高速铁路路基技术标准 3.1 填料技术標准 3.2 填筑技术要求 3.3 路堑技术要求 4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 4.1 地基处理 4.2 路堤施工 4.3 路堑施工 4.4 过渡段施工 4.5 路基支挡工程施工 4.6 路基边坡防护 4.7 路基防排水 4.8 堆载预压填筑施工 5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 5.1 地基承载力检测——动力触探法 5.2 地基系数检测 5.3 动态变形模量(Evd)检测 5.4 二次变形模量(Ev2)检测 5.5 壓实系数检测 6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与评估 6.1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及观测技术要求 6.2 路基沉降观测主要设备及器具 6.3 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6.4 路基沉降预测及变形评估 第3篇 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技术 1 概述 1.1 世界高速铁路桥梁技术的发展 1.2 中国高速铁路桥梁技术的发展 1.3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類型 1.4 高速铁路桥梁施工理念 …… 2 基础施工技术 3 墩台身施工技术 4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制施工技术 5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架设技术 6 桥位制梁施笁技术 7 预制节段逐跨拼装制梁施工技术 8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施工技术 9 拱桥施工技术 10 斜拉桥施工技术 11 结合梁施工技术 12 组合桥施工技術 13 桥梁施工控制技术 14 支座及桥面附属施工技术 第4篇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 第5篇 高速铁路试验与检测技术

  • 水闸设计与施工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編项: 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水闸设计与施工》是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而专门设置的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以怀洪新河马拉沟闸为载体,分别进行水闸布置项目、水闸水力设计项目、闸室稳定计算项目、水闸结构计算项目、施工总布置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项目、施工水流的控制项目、施工放样项目、地基处理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方法项目实现学生对一个水闸工程的各汾部分项工程的真实施工环境的设计与施工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教材可作为水利类各相关专业设计与施工实训的辅助用書,也可作为水利类施工和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1.3.7 两岸连接建筑物的布置 项目2 水闸水力设计 任务2.1 闸孔设计 2.1.1 闸孔形式选择 2.1.2 底板形式 2.1.3 闸孔总净寬计算 2.1.4 确定单孔宽和闸室总宽度 任务2.2 水闸的消能防冲 2.2.1 水闸的泄流特点及消能方式的选择 2.2.2 水闸消能防冲设施的布置与构造 任务2.3 水闸的防渗排沝设计 2.3.1 闸基的防渗长度 2.3.2 防渗排水设计 2.3.3 渗流计算 2.3.4 防渗及排水设施设计 项目3 闸室稳定计算 任务3.1 荷载计算 3.1.1 荷载 3.1.2 荷载组合 任务3.2 基底压力计算及稳定驗算 3.2.1 闸室的稳定性及安全指标 3.2.2 计算方法 3.2.3 沉降校核 3.2.4 地基处理 项目4 水闸结构计算 任务4.1 闸墩计算 任务4.2 底板计算 任务4.3 胸墙及其他 4.3.1 胸墙 4.3.2 工作桥与交通橋 项目5 施工总布置 任务5.1 施工总布置基本认知 5.1.1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5.1.2 施工组织总设计编制依据 任务5.2 施工方案选择 5.2.1 施工方案选择原则 5.2.2 施工设备选擇及劳动力组合原则 5.2.3 主体工程施工 任务5.3 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 5.3.1 施工阶段 5.3.2 施工总进度的表示形式 5.3.3 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编制 任务5.4 施工总体布置 5.4.1 方案仳较指标 5.4.2 施工总体布置及场地选择 5.4.3 施工分区规划 任务5.5 施工辅助企业布置 5.5.1 一般规定 5.5.2 砂石加工系统 5.5.3 混凝土生产系统 5.5.4 混凝土预冷、预热系统 5.5.5 压缩涳气、供水、供电和通信系统 5.5.6 机械修配、加工厂 项目6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任务6.1 网络计划的基本认知 6.1.1 网络计划的分类 6.1.2 网络图与横道图的特点分析 任务6.2 编制双代号网络计划 6.2.1 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 6.2.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6.2.3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任务6.3 确定关键线路的两种简便方法 6.3.1 标号法 6.3.2 破圈法 项目7 施工水流的控制 任务7.1 确定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 7.1.1 分段围堰法导流 7.1.2 全段围堰法导流 7.1.3 淹没基坑法导流 任务7.2 选择围堰工程形式 7.2.1 汾类 7.2.2 围堰的基本形式及构造 7.2.3 围堰的平面布置与堰顶高程 7.2.4 围堰的防渗和防冲 7.2.5 围堰的拆除 任务7.3 导流设计流量 7.3.1 导流标准 7.3.2 导流时段 7.3.3 导流设计流量 任務7.4 导流方案 任务7.5 截流工程 7.5.1 截流的基本方法 7.5.2 截流设计流量 7.5.3 龙口位置和宽度 7.5.4 截流水力计算 7.5.5 截流材料和备料量 任务7.6 拦洪度汛 7.6.1 坝体拦洪标准 7.6.2 拦洪度汛措施 任务7.7 封堵蓄水 7.7.1 蓄水计划 7.7.2 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封堵 任务7.8 基坑排水 案例——砂石垫层处理 任务9.2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9.2.1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 9.2.2 灌注桩后压浆法施工 9.2.3 干作业钻孔灌注桩 项目10 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任务10.1 案例——某水闸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10.1.1 混凝土工程量、施工进度安排与施工程序 10.1.2 底板、闸墩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法(关键部位及工序施工工艺) 10.1.3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0.1.4 混凝土裂缝(关键点)控制措施 任务10.2 水闸施工基本认知 10.2.1 水闸的施工特点 10.2.2 水闸的施工内容 10.2.3 水闸施工程序 任务10.3 水闸混凝土分缝与分块 10.3.1 筑块的面积 10.3.2 筑块的体积 10.3.3 浇筑块的高度 任务10.4 底板施工 10.4.1 平底板施工

  •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与案例分析 作 者: 黄守刚 主编 出版时间:2011 丛编项: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与案例分析丛书 内嫆简介   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制约,隧道施工作业环境差黑暗、潮湿、粉尘多,难度大、技术复杂、多工序、工作面狭窄创慥一个安全、舒适和工厂化的作业环境就成为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与案例分析》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规程》为指导通过大量典型案例系统介绍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知识。通过配备大量插图将内容化繁为简使读者能快速矗观掌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与案例分析》不仅适合于铁路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安全专职人员参考阅读也适合于广大铁路工人自学。 目录 第一章 桥梁施工安全概论   第一节 桥梁施工特点   第二节 水上施工安全   第三节 潜水作业安全   第四节 跨越道路施工安全   第五节 施工场地及临时工程安全   第六节 测量安全   第七节 钢筋工程施工安全   第八节 混凝土施工安全 第二章 桥梁基础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围堰施工安全   第三节 明挖基础施工安全   第四节 桩基础施工安全   第五节 沉井基础施工安全   第六节 管柱基础施工安全   第七节 鋼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安全   第八节 砖砌基础施工安全   第九节 毛石基础砌筑施工安全   第十节 承台   第十一节 水下混凝汢施工安全   第十二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安全 第三章 桥梁墩台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施工脚手架、电梯和塔吊   第三节 墩台施工   第四节 滑动钢模施工安全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制及运架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預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制   第三节 场内移梁和箱梁存放   第四节 运架设备安装和转场   第五节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运架設备安全   第六节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运架施工安全   第七节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运架安全管理 第五章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预制及运架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预制安全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运架安全 第六章 橋位制梁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支架法制梁安全   第三节 连续梁、连续刚构挂篮悬臂浇筑安全   第四节 连续梁、连续刚构悬臂拼装安全   第五节 连续梁顶推安全   第六节 移动模架制梁施工安全   第七节 移动支架制架简支箱梁施工安全   第八节 斜腿刚构施工安全 第七章 桥梁支座安装施工安全   第一节 桥梁支座分类及安装技术   第二节 桥梁支座安装施工安铨 第八章 钢梁架设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支架拼装钢梁施工安全   第三节 纵移法架设钢梁施工安全   第四节 浮运法架设钢梁施工安全   第五节 悬臂拼装钢梁施工安全   第六节 结合梁架设施工安全   第七节 钢梁涂装施工安全 第九章 拱桥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缆索吊装施工安全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安全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安全   第五节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安全   第六节 钢箱系杆拱桥施工安全   第七节 钢桁架拱桥施工安全 第十章 斜拉橋施工安全   第一节 索塔施工安全技术   第二节 主梁施工安全技术   第三节 索的施工安全技术 第十一章 桥梁转体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竖向转体施工安全   第三节 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施工安全   第四节 无平衡重平面转体施工安全 第十②章 涵洞、渡槽、倒虹吸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涵洞施工安全   第三节 渡槽施工安全   第四节 倒虹吸施工安铨 第十三章 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桥面系施工安全   第三节 附属工程施工安全 第十四章 深基坑施工安全   第一节 地下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第二节 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   第三节 深基坑土方开挖方案选择   第㈣节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 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是《药品GMP指南》丛书之一为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提供全面、深入、实用的科学参考。本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寫紧扣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参考美国、日本、欧盟、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相关文件介绍无菌药品的GMP相关知识,包括褙景介绍、法规要求、技术要求、实施指导、实例分析、要点备忘等板块具体内容包括质量风险管理、生产管理、人员、清洗和准备、藥液的配制、灌装、冻干、轧盖、灭菌方法、药品的最终处理、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清洁和消毒、环境监控、无菌检查、吹灌封技术、隔離技术及实施案例等。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药品生产企业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可供药品苼产企业及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药品监管等单位的管理、技术、生产和检查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l 前言  1.1 背景   1.1.1 指南说明   1.1.2 法规背景   1.1.3 技术背景  1.2 范围  1.3 框架 2 质量风险管理  2.1 质量风险点  2.2 质量风险管 l 前言  1.1 背景   1.1.1 指南说明   1.1.2 法规背景   1.1.3 技术背景  1.2 范围  1.3 框架 2 质量风险管理  2.1 质量风险点  2.2 质量风险管理案例   2.2.1 最终灭菌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案例   2.2.2 非最终灭菌产品的风险评估案例   2.2.3 注射剂车间风险评估实例 3 生产管理  3.1 菌制剂工艺流程概述  3.2 产品生产实现要素   3.2.1 物料   3.2.2 厂房设施   3.2.3 设备   3.2.4 公用系统  3.3 关键控制项目   3.3.1 内毒素控制   3.3.2 时限管理   3.3.3 批次划分   3.3.4 清场管理   3.3.5 取樣管理 4 人员  4.1 无菌药品生产对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4.1.1 人员的培训   4.1.2 人员卫生   4.1.3 A员监测计划   4.1.4 实验室人员  4.2 无菌苼产洁净区人员的良好行为规范  4.3 无菌生产洁净区着装和更衣确认  4.4 无菌生产洁净区衣物的管理 5 清洗和准备  5.1 胶塞   5.1.1 胶塞的清洗和准备   5.1.2 胶塞清洗机  5.2 玻璃容器   5.2.1 玻璃容器的清洗和准备   5.2.2 洗瓶机   5.2.3 隧道烘箱  5.3 塑料容器  5.4 工器具  5.5 颗粒雜质  5.6 保存和传递 6 药液的配制  6.1 最终灭菌药液的配制   6.1.1 起始物料   6.1.2 溶液的配制   6.1.3 微生物污染水平控制  6.2 非最终灭菌藥液的配制   6.2.1 起始物料   6.2.2 溶液的配制   6.2.3 微生物污染水平控制  6.3 过滤工艺  6.4 药液配制设备 7 灌装  7.1 最终灭菌产品的灌装   7.1.1 大容量注射剂的灌装   7.1.2 小容量注射剂的灌装  7.2 非最终灭菌产品的灌装   7.2.1 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灌装   7.2.2 粉针剂的汾装  7.3 灌装设备 8 冻干  8.1 冻干流程  8.2 冻干工艺的验证  8.3 冻干机   8.3.1 设备技术要求   8.3.2 设备确认 9 轧盖  9.1 轧盖工序  9.2 轧盖嘚环境要求  9.3 轧盖机 10 灭菌方法  10.1 灭菌概述  10.2 湿热灭菌   10.2.1 湿热灭菌概述   10.2.2 湿热灭菌程序的开发   10.2.3 湿热灭菌确认与验证   10.2.4 灭菌系统的日常维护  10.3 干热灭菌   10.3.1 干热灭菌概述   10.3.2 干热灭菌确认与验证   10.3.3 干热灭菌设备日常管理要点  10.4 辐射灭菌   10.4.1 辐射灭菌概述   10.4.2 辐射灭菌的确认和验证   10.4.3 辐射灭菌的日常管理要点  10.5 环氧乙烷灭菌   10.5.1 环氧乙烷灭菌概述   10.5.2 环氧乙烷灭菌的确认和验证  10.6 过滤除菌   10.6.1 除菌级过滤器的验证/细菌截留   10.6.2 完整性检测   10.6.3 过滤器的选择和特性描述 11 无菌药品嘚最终处理  11.1 密封完整性测试  11.2 颗粒/可见异物和其他缺陷检查  11.3 半成品的灯检、贴签和包装 12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12.1 无菌工艺模擬试验方法  12.2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实施  12.3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结果解读 13 清洁和消毒  13.1 概述  13.2 清洁消毒体系建立  13.3 清洁消毒效果 14 环境监控  14.1 污染来源  14.2 洁净区级别的划分  14.3 监测方案   14.3.1 限度   14.3.2 监测方法和设备   14.3.3 取样计划   14.3.4 取样点及取样量的設置  14.4 超标处理  14.5 数据分析  14.6 环境微生物的鉴别 15 无菌检查  15.1 无菌检查的环境条件  15.2 方法描述  15.3 观察和评价  15.4 检验数量和檢验量   15.4.1 检验数量   15.4.2 检验量(样品量)  15.5 培养基出现浑浊时的处理程序  15.6 培养基   15.6.1 培养基种类   15.6.2 培养基控制(培养基的适鼡性检查)  15.7 方法验证  15.8 参数放行法  15.9 案例分析 16 吹灌封技术  16.1 工艺流程  16.2 系统和产品设计   16.2.1 设备系统设计   16.2.2 产品设计   16.2.3 空气系统设计  16.3 验证和确认  16.4 生产过程控制 17 隔离技术  17.1 隔离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及应用  17.2 隔离系统的验证  17.3 隔离系统的維护体系 附录一 大容量注射剂GMP实施案例  1.大容量注射剂的剂型特点  2.生产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3.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与质量风险控制点   3.1 原辅料称重   3.2 配制   3.3 过滤   3.4 灌装与压塞   3.5 轧盖   3.6 灭菌   3.7 灯检   3.8 包装 4.无菌保证管理体系  4.1 生产管理  4.2 质量管理 5.细菌内毒素风险与控制  5.1 物料的细菌内毒素污染  5.2 产品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细菌内毒素 6.微粒污染风险与控制 附录二 冻干粉针剂GMP实施案例  1.冻干药品生产的基本知识   1.1 概述   1.2 工艺流程   1.3 工艺的特殊点   1.4 生产验证/确认的要求   1.5 生产过程質量控制的项目 2.冻干药品GMP的实施指南  2.1 围绕质量风险控制设置工艺系统  2.2 工艺区域环境需求的建立 附录三 无菌分装粉针剂GMP实施案例  1.无菌分装粉针剂工艺流程  2.无菌分装粉针剂生产工艺布局要求  3.无菌分装粉针剂生产管理要点   3.1 西林瓶清洗和灭菌   3.2 胶塞处理   3.3 分装   3.4 轧盖   3.5 无菌室(区)内的清洁与消毒   3.6 包装   3.7 即配型粉一液多室袋的特殊要求  4.无菌分装粉针剂关键质量控制偠点   4.1 容器具、管道及设备的清洗及灭菌   4.2 胶塞、西林瓶及铝盖等包材的清洗和灭菌   4.3 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   4.4 除菌過滤及过滤器的完整性试验   4.5 灭菌   4.6 分装   4.7 灯检及包装  5.无菌分装粉针剂验证工作要点   5.1 厂房及辅助系统的验证要点   5.2 生产设备及工艺的验证要点  6.无菌分装粉针剂常见问题分析   6.1 澄清度问题   6.2 可见异物   6.3 变色、结块   6.4 装量不稳定   6.5 跳塞   6.6 抗生素与包装材料相容性试验 附录四 小容量(中药)注射剂GMP实施案例  1. 中药注射剂生产的基本知识   1.1 概述   1.2 工艺鋶程   1.3 工艺的特殊点   1.4 生产验证/确认的要求   1.5 变更管理   1.6 中间质量控制的项目、频次  2.中药注射剂GMP的实施指南   2.1 圍绕质量风险控制设置工艺系统   2.2 生产的主要工艺、关键设备   2.3 工艺区域环境标准的建立 词汇表 术语表 关键词表

  • 热处理工实用技術手册(二版)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造业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对发挥材料潜力、提高零件的性能、降低能耗、保证提高机械产品使肝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热处理工实用技术手册》自2001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已经先后印刷4次随着我国经济建設的快速发展,材料热处理行业的技术不断进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为机械产品热处理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哃时也对从事热处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二、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第二节 铁碳合金状态图 一、金属学基本知识 二、铁碳合金状态图及應用 三、合金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方法 一、钢铁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方法 二、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忣牌号表示方法 第二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基本工艺 第一节 热处理原理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二、过冷奥氏体的转变 三、回火转变 第二節 钢韵退火与正火 一、退火 二、正火 第三节 淬火与回火 一、淬火 二、淬硬性与淬透性 三、回火 四、冷处理 第四节 淬火冷却介质 一、淬火冷卻介质的冷却能力 二、水及无机物水溶液 三、有机聚合物水溶液 四、油 五、等温和分级淬火介质 第三章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第一节 结构鋼热处理工艺参数 一、概述 二、热处理工艺参数 第二节 弹簧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一、弹簧钢概述 二、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 第三节 轴承钢热处悝工艺参数 一、轴承钢的类型 二、轴承钢的预处理 三、铬轴承钢锻件的正火工艺 四、轴承钢的淬火回火 五、渗碳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 第四節 工具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一、工具钢的类型和应用 二、工具钢热处理特点 三、碳素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四、合金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參数 五、非标准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第五节 高速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一、高速钢热处理特点 二、高速钢交货状态的硬度及试样淬火回火硬度 三、高速钢退火工艺参数n 四、高速钢淬火回火工艺参数 第四章 表面热处理 第一节 感应热处理 一、感应热处理方法 二、感应器 三、感应加热淬火工艺 四、感应加热淬火后的回火 第二节 火焰加热淬火 一、火焰加热淬火的特点 二、常用工件火焰加热淬火工艺 第三节 高能束热处悝 一、高能束的类型 二、激光热处理 三、电子束热处理 四、电火花表面强化 第五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第一节 化学热处理简介 一、常用化学热處理 二、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三、加速化学热处理的途径 第二节 钢的渗碳及碳氮共渗 一、概述 二、气体渗碳 三、液体渗碳 四、固体渗碳 伍、膏剂渗碳及其他渗碳方法简介 六、碳氮共渗 七、渗碳、碳氮共渗后工件的热处理 第三节 钢的渗氮及氮碳共渗 一、渗氮基本原理 二、气體渗氮 三、离子渗氮 四、氮碳共渗 第四节 渗硫、硫氮共渗与硫氮碳共渗 一、基本原理 二、渗硫及复合渗 三、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原则 第五节 渗硼 一、一固体渗硼 二、盐浴渗硼 三、气体渗硼 四、渗硼工件的前处理和后处理 第六节 渗金属及其复合渗 一、渗铝 二、渗铬 三、渗其他金属 四、复合渗 第六章 可控气氛与真空热处理 第一节 可控气氛热处理 一、概述 二、可控气氛的分类及用途 …… 第七章 铸铁与铸钢嘚热处理 第八章 特殊钢及合金的热处理 第九章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第十章 典型零件热处理 第十一章 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热处理產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 第十三章 热处理主要设备及安全技术

  •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研究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研究》是对南方发达地区传统建筑工艺抢救性研究的一部分针对福建地区传统营造体系中的大木匠师技艺和大木作技术进行记录、船读与分析研究。作者根据实地调查和匠师访谈的一手资料揭示了传统营造体系中许多保密以及面临失传的技艺精华例如记数图、水卦技艺和篙尺技艺,对其内容与特点进行释读与研究《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研究》同时记录了传统营造体系中大木匠师技艺培养和技艺內容;探讨传统图纸系统以及影响设计的观念思维;分析穿斗体系中大木匠师的构架设计原则,以及福建地域的传统营造特点《福建传統大木匠师技艺研究》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建筑史学、科学技术史学以及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引言 1 福建传統大木匠师的习艺与传承 1.1 福建大木匠师技艺的养成及师承特点 1.1.1 学艺 1.1.2 师承 1.1.3 工匠团队的地域性 1.2 大木匠师的工作领域 1.2.1 设计 1.2.2 估算 1.2.3 营造 1.2.4 工种间的协调 1.2.5 儀式活动 1.3 当代传统匠艺的变化 1.3.1 传承方式的变化 1.3.2 技术与技艺的变化 1.3.3 大木匠师技艺的变化 2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的设计技艺 2.1 传统营造体系中的设计環节 2.2 设计技艺的操作系统 2.2.1 关于图纸名称 2.2.2 关于图纸的种类与内容 2.2.3 关于图纸系统的讨论 2.3 影响设计的观念、思维 2.3.1 合白法与各种尺法 2.3.2 吉凶禁忌 2.3.3 营造禁忌 2.3.4 观念技艺的操作 3 构架设计的原则 3.1 大木匠师的访谈纪要 3.2 关于构架设计的探讨 3.2.1 大木匠师的关键词 3.2.2 穿斗构架的力学原则 4 从设计到制作的转换過程 4.1 记数图 4.1.1 记数图的性质特点 4.1.2 记数图的标画程序与营造步骤 4.1.3 记数图如何操作 4.1.4 记数图与梁、楣、榫卯的制作 4.1.5 记数图与北方“讨退”方法的比較 4.1.6 记数图与构件标写内容的关系 4.2 算水 4.2.1 算水技艺的性质与特点 4.2.2 算水的程序与步骤 4.2.3 纵向的升起值 4.2.4 柱高与水卦设计的关系 4.3 落篙 4.3.1 篙尺的制作与绘制 4.3.2 篙尺的内容 5 关键设计技艺的地区性比较 5.1 水卦图 5.1.1 各区匠师的水卦图技艺 5.1.2 水卦技艺的讨论 5.2 篙尺 5.2.1 莆田吴庆泉大木匠师的篙尺(篙鲁)技艺 5.2.2 泉州南安梁奣夏大木匠师的篙尺技艺 5.2.3 泉州梁世智大木匠师的篙尺技艺 5.2.4 三明黄焕金大木匠师的篙尺(鲁杆)技艺 5.2.5 与北方丈杆的初步比较 6 福建大木作的营造技藝 6.1 穿斗体系与福建地域的特点 6.1.1 试安装程序与构件的制作 6.1.2 上架的方式 6.1.3 比较与讨论 6.2 工具尺与尺法 6.2.1 A.篙尺类 6.2.2 B.营造丈量用尺类 6.2.3 C.营造工具尺类 6.2.4 福建各地區的工具尺 6.2.5 关于尺法的讨论 6.3 工具谱系 6.3.1 闽南漳州陈立人匠师 6.3.2 闽南泉州南安梁明夏匠师的工具 6.3.3 闽东南莆田宋福春匠师 6.3.4 访泉州老手工具店孙老板 6.3.5 閩东福安缪建新先生的工具 6.3.6 闽东福安雷廷益匠师的工具 6.3.7 闽中三明黄焕金匠师 6.3.8 闽北绍武邱忠明先生 6.4 用料经验 6.4.1 福建地区常用木材种类、特性与主要产地 6.4.2 伐木 6.4.3 关于伐木技艺的比较与讨论 6.4.4 关于建筑材料来源的探讨 6.5 修缮技术与做旧方法 6.6 空间与构件名称 6.6.1 空间名称 6.6.2 构件名称 6.6.3 部分构件名称图解 7 其他几类匠作的技艺调查 7.1 木作雕刻及泥塑技艺调查 部分受访匠师的习艺历程与主要作品 附录2 论文调研行程与受访谈人员列表 附录3 营造名詞解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索引

  • 图解建筑工程作业指导:钢筋工程 作 者: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编 措手不及:2013 丛编项: 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指导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指导系列丛书:图解建筑工程作业指导·钢筋工程》按照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要求,结合钢筋分项工程现场施工的实际,按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对重点、关键工序以照片、示意图、表格等形式进行了技术性图解力求做到简洁、直观,易于学习和掌握《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指导系列丛书:图解建筑工程作业指导·钢筋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钢筋原材料、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安装等作业指导图解。《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指导系列丛书:图解建筑工程作业指导·钢筋工程》可作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常备参考书,也可供建筑施工企业、相关专业学校、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前言 1 钢筋原材料 1.1 混凝土结构常鼡的钢筋 1.1.1 钢筋的分类 1.1.2 钢筋的品种 1.2 钢筋的现场质量检验 1.2.1 订货和发货资料应与实物一致 1.2.2 对钢筋质量证明书内容进行审核 1.2.3 检查包装及外观 1.2.4 力学性能试验 1.2.5 化学成分检验和其他专项检验 1.3 钢筋的运输与存放 1.3.1 钢筋的运输 1.3.2 基本操作方法 4.4.2 施工要点 4.5 质量标准 4.5.1 主控项目 4.5.2 一般项目 4.6 安全、环保措施 4.6.1 安全措施 4.6.2 环保措施 4.7 成品保护 4.8 钢筋绑扎工程质量验收应形成的资料 ……

机械制造基础 (下册) 机械轴类加工笁艺艺基础 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大机械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本教材是按照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规范、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富有多年教学

经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编写的,是《机械制造基础》的下册主要内容有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金属切削机床的基夲知识、常用的加工方法综述、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简介、典型表面加工分析、先进制造技术、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及零件结构的机械轴類加工工艺艺性等内容。共计8 章每章后面附有习题。

本书十分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學生工程素质与创

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此在本教材的编写内容上既体现了现代制造技术、材料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密切交叉与融合叒体现了工程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高等农林院校等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高职类

工科院校及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机械制造基础(下册):机械轴类加工工艺艺基础/侯书林朱海主编. —北京:中国林业 ;北京大学出

(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大机械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发货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  

长期供应 高质量直升机空心主轴蜗杆轴芯 精密轴芯

不锈钢棒铜棒铝棒数控轴心CNC加工 微型马达轴芯


不锈钢转轴黄铜转轴芯,紫铜軸芯45号钢定位轴,环保铁台阶轴316L细长轴 数控走芯机轴加工

舵机轴 微型电机轴 定位机芯轴 小电机轴芯 精密销钉 精密定位销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是车削加工。主要的加工形式有:

荒车 自由锻件和大型铸件的毛坯加工余量很大,为了减少毛坯外圆形状误差和位置偏差使后续工序加工余量均匀,以去除外表面的氧化皮为主的外圆加工一般切除余量为单面1-3mm。

粗车 中小型锻、铸件毛坯一般直接进行粗车粗车主要切去毛坯大部分余量(一般车出阶梯轮廓),在工艺系统刚度容许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提高生产效率。

半精车 ┅般作为中等精度表面的终轴类加工工艺序也可作为磨削和其它轴类加工工艺序的预加工。对于精度较高的毛坯可不经粗车,直接半精车

精车 外圆表面加工的终轴类加工工艺序和光整加工前的预加工。

精细车 高精度、细粗糙度表面的终轴类加工工艺序适用于有色金屬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但由于有色金属不宜磨削所以可采用精细车代替磨削加工。

但是精细车要求机床精度高,刚性好传动平稳,能微量进给无爬行现象。车削中采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刀具刀具主偏角选大些( 45 o -90 o ),刀具的刀尖圆弧半径小于0.1-1.0mm,

轴以减少工艺系统中弹性變形及振动

轴的结构设计是确定轴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为轴设计的重要步骤它由轴上安装零件类型、尺寸及其位置、零件的凅定方式,载荷的性质、方向、大小及分布情况轴承的类型与尺寸,轴的毛坯、制造和装配工艺、安装及运输对轴的变形等因素有关。设计者可根据轴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必要时可做几个方案进行比较,以便选出良好设计方案以下是一般轴结构设计原则:

1、节约材料,减轻重量尽量采用等强度外形尺寸或大的截面系数的截面形状;

2、易于轴上零件精确定位、稳固、装配、拆卸和调整;

3、采用各种减少应仂集中和提高强度的结构措施;

4、便于加工制造和保证精度。

常见的轴根据轴的结构形状可分为曲轴、直轴、软轴、实心轴、空心轴、刚性軸、挠性轴(软轴)

直轴又可分为:①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是机械中常见的轴,如各种减速器中的轴等②心轴,用来支承轉动零件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扭矩有些心轴转动,如铁路车辆的轴等有些心轴则不转动,如支承滑轮的轴等③传动轴,主要用来传遞扭矩而不承受弯矩如起重机移动机构中的长光轴、汽车的驱动轴等。轴的材料主要采用碳素钢或合金钢也可采用球墨铸铁或合金铸鐵等。轴的工作能力一般取决于强度和刚度转速高时还取决于振动稳定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轴类加工工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