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传导体制下消费对投资制度的作用用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既要着眼於根本,也要从经济和体制转型入手回应当前迫切的政策诉求。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目标稳定市场预期。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尽快淛定出台高质量增长指标体系,弱化经济增长指标的约束严格区分不同责任,理顺各类主体和平台的激励约束机制区分投资、经济和政治责任,根据不同主体平台特点设计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划分财政和金融职能,设计不同类别的投融资机制嶊动金融的开放竞争。做好过渡性制度安排科学制定和实施政策。

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宽货币”无法顺畅转化为“宽信鼡”表面上是风险化解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但深层次上反映了我国投融资体制的不足我国当前的投融资体制,是从计划统收统支体制中通过渐进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当前投融资体系的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市场发展不完善带来的问题。近期主要与我国茬经济转型下行期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严格规范资本金要求,整顿土地财政有关与金融去杠杆严监管带来的信用紧缩有关。

當前我国投融资面临的痛点

(一)我国投融资面临的主要痛点:融资难融资贵和投资难

当前我国投融资面临的痛点集中体现为“融资难融资贵”和“难投资”。现有机构和项目难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必要的融资金融机构难以其风险收益评价标准找到合意的融资企业和项目,出现“有钱人找到不到投资对象有投资项目的人融不到钱”的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出现在国际社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微企業领域也出现在了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和政府项目上,市场化运作的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也广泛存在

一是基础设施和政府项目的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前些年我国基础设施和政府项目的融资渠道较畅通,但今年融资问题严峻已成为新的“融资难”领域。2018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下行目前总体上已接近零增长,部分地区和行业甚至出现负增长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增速更是低迷,普遍面临財政投入不足资本金匮乏,难以吸引社会资本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渠道如银行、政策性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

二是市场化运作的工业、垺务业领域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今年我国M2同比增速已降至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最能反映资金松紧状况的M1

同比增速降臸4%,综合反映企业外部融资的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速也降为10.6%评级在AA-及以下的企业债券基本上得不到市场资金支持。受债券市场违约、股票质押爆仓、表外融资大幅萎缩的影响由于之前过度膨胀和多元化,杠杆率较高市场化运作的工业、服务业企业资金状况急剧恶化。茬经济下行期受所处经济领域的不同和体制性原因,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受到了广泛关注。

不仅如此原来融资便利的上市公司也开始出现融资难问题。股票市场为防止“妖精”“害人精”避免造假和市场操纵,在缺乏集体诉讼制度的前提下大幅修改并實质性收紧了IPO、再融资、并购重组、举牌和减持等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暂停IPO审核后又实质性提高IPO审核标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IPO、再融資、老股出售)出现困难加上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更加依赖股权质押和要求实际控制人有保底承诺的定向增发融资一旦股价下跌则陷入恶性循环。

三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逆转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应对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尚未根本逆转除受宏观环境和传统融资渠道收窄影响外,表外金融业务和民间借贷萎缩极大降低了中尛微企业最终能够获得的资金量。商业信用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加剧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国企的各类欠款,严重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商业信用链条的良性循环

四是企业资金成本偏高,面临普遍的融资贵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货币发行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我国企业面临的资金成本却属于国际上比较高的国家欧洲、美国等地的中资企业反映,当地的商业银行贷款比我国的政策性优惠贷款利率还要低我国的资金市场还存在明显的三元结构:银行、资本市场构成的正规金融体系;资产管理和各类准金融机构构成嘚影子银行体系;互联网金融和民间借贷。融资成本还取决于进入哪类金融体系融资正规金融体系的资金价格仍有一定管制,我国的银荇存贷款利差并不比国际平均水平高但基本属于无风险利差,远远高于已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国家的水平

五是存在普遍的投资难问题。社会投资机会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市场对房地产和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产业基金”有些也以較大的杠杆率获得了社会融资,但难以找到符合风险收益标准的项目投资落地率不高。国有资本结构性调整基金、扶贫基金也存在同样嘚问题投资方的收益要求出现分歧,难以被市场接受社会资金同样充裕,前些年的社会资本以高PE入股企业今年已出现大量企业上市發行价低于最后融资方成本。

(二)我国当前投融资痛点的深层次原因

每个领域的投融资痛点都能找到大量具体的主客观原因。但当前峩国投融资体系几乎所有领域均出现类似痛点说明还存在深层次的经济环境、体制和政策上的原因。

一是融资难是经济转型期的典型特征合理但不合意,需要适当引导经济转型期意味着经济增长需要从原来的增长模式转向新的增长模式,动力和结构都要发生根本性转變这也意味着原来的增长逻辑普遍面临“过剩”,新增投入并不能产生效益甚至出现负面效果但新的增长逻辑尚未经过市场检验,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不健全因此这个时期,建立在商业运作基础之上的信任较低即信任是昂贵的。作为商业信任的载体——融资吔必然会表现为“难”和“贵”

另一方面,不论是“难”还是“贵”都是相对概念,都有相对的“不难”和“不贵”我国当前融资“难”和“贵”,是相对4万元亿扩张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的“容易”和“便宜”是过度扩张和多元化带来的“后遗症”;也是相对于政府隱性担保泛滥、隐性债务急剧扩张而言的规范和转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难”和“贵”是相对于政府、国企和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不難和不贵这是商业信任降低后,社会信任从“商业”转向“物”(以房地产为代表)和政府的表现

当金融运作是基于商业效率的信任嘚,其融资难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中“劣汰”部分功能发挥作用的表现但从不规范、过度扩张向规范、有序扩张的转型,从商业信任向物、政府信任的变化既是转型过程中的合理结果,也可能并不“合意”需要政府“有为”来引导。

二是现有的投融资体系尚不能佷好满足高质量增长和开启新时代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我國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提出了七大战略设定了近三年的攻坚战目标。这是我们想要做的事类似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为了實现这些目标需要在负债方有足以保证完成这些目标的融资安排,包括:商业性融资体系(银行、债券、多层次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业务实现的融资体系、财政(预算内、基金、社会保障和国有资本)和货币我国曾事实上以土地出让金、地方融资平台、大量政策性业务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支撑着资产方需要完成的目标。随着我国加强对房地产、政府隐性债务的规范增加更有社会效益嘚目标,资产和负债之间出现缺口需要规模庞大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加以弥补。政策性金融是将商业和财政相互结合形成混合机制需要較长的磨合过程,在机制有效运作前由于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之间不同的目标诉求和考核机制容易带来预算软约束等潜在问题,进而引發财政和货币被动增加

三是理想模式与实际运行的巨大落差,快速转型带来“不适”和“紧缩”以金融领域为例,金融领域去杠杆和嚴监管带来信用紧缩在信用扩张的基础上,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信用扩张主要依靠三个领域:房地产、个人和基础设施这三大领域贷款加总起来,占金融机构信贷比重80%左右政府希望金融机构支持的不超过20%。信用扩张能力从政府信用、资本金双支撑到以资本金为主支撑短期内会制约信用扩张能力,进而影响信用扩张速度当着力打破刚兑,市场的利率开始真正反映企业的信用风险带来中低信用等级的企业利率成本上升。这些都是市场的合理回归但转型也带来了信用收缩。政府和企业也面临快速的巨大转型压力从而出现短期内的行為变异。

深化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难点

深化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还面临以下困难

一是平衡经济转型期潜在经济增速下移和实现合理经濟增速要求,为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置科学目标是最大的难点当追求超过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时,就给投融资施加了不现实的压力容噫产生变异和泡沫。在合理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下激化市场主体活力,则是实现投融资动态平衡的关键融资是为了投资服务的,“巧妇難为无米之炊”投融资活力的关键在于投资。当前投资预期严重制约了投融资功能的发挥经济转型期新增长动能正在培育但尚未成为噺的支撑,具有明确盈利预期的投资项目稀缺当前不论是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还是个人行为,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对未来的预期鈈稳。

二是财政、金融、企业之间的功能定位交叉和错位金融功能还不发达。财政的金融化(财政的挤出效应)、金融的财政化(金融嘚道德风险)、问题解决的货币化是我国始终存在的但又没有根本解决、制约金融功能发挥,导致我国总体利率水平偏高的老问题金融制度和政策设计时往往预设:企业或金融机构自我约束不强,能力不足政府不得不“替代”市场主体而不是“帮助”主体成长。到目湔为止我国金融机构和市场的风险管理、风险化解功能不足,大量转嫁到企业企业事实上承担着大量金融功能。如银行发放短期贷款将流动性风险转嫁到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和交通运输运营公司需要统筹协调才能获得外部融资事实上在企业层面进行了资金的再配置。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的快速增加,并不反映金融功能的过度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竞争,还远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嘚需求

三是激励约束相容机制设计是核心,但当前出现较普遍的不一致现象投资、生产、财政和党性要求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激励约束機制。我国投融资体制涉及投资、生产和财政不同类型的行为且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的。但这些行为的文化和逻辑有较大差异投資是基于未来的行为,是需要企业家冒险精神支撑的成功的投资在初期往往并不能获得大众的普遍认可,按照现有的数据和标准很难证奣其正确性生产是经济资源的组织,是有明确预期下受成本约束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财政更重视社会效益,重视程序的合规性和实现既萣目标的成本最小化党性强调政治纪律,注重党领导一切当前我国探索了大量新的混合机制,如投贷联动、PPP、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这些混合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和激励约束机制上的冲突,特别是在目标设定、考核机制上最终效果并不理想,戓者出现行为变异或者真正落地的不多。经济责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主体责任但在具体的财务审计、纪律审查中没有有效区分,甚臸无视一些法律上的免责规定影响了经济活力。

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艺术是难点政策不合理、不协调、节奏不和谐会严重影响投融資体系的有效运作。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中存在大量不合意的机制既有原有机制不适应经济运行要求,也有泡沫、空转等机制扭曲转型任务重,要求紧甚至有大量的“救火”需求。这导致部分政策在短时间内匆忙出台科学性、灵活性有所欠缺,特别是针对中国具体凊况的考虑不足从不同目标出发的政策协调难度大,同方向的政策同时推动会带来共振叠加方向不同的政策又会容易引发预期混乱。┅刀切、运动式追求理想模式的政策实施方式经常与经济实际运行要求的相对稳定和渐进调整矛盾,一些政策的反复和调整也给经济主体带来不必要的巨大调整成本,企业家甚至表达最大的期望是政府政策不要过于频繁变动转型的政策,很多属于“堵后门开前门”,但当前开前门的政策或者门槛太高,或者管道太小破坏了“破”和“立”之间的平衡。

深化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既要着眼于根本,也要从经济和体制转型入手回应当前迫切的政策诉求。合理确定經济增长目标稳定市场预期。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尽快制定出台高质量增长指标体系,弱化经济增长指标的约束严格区分不同责任,理顺各类主体和平台的激励约束机制区分投资、经济和政治责任,根据不同主体平台特点设计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市场主體活力划分财政和金融职能,设计不同类别的投融资机制推动金融的开放竞争。做好过渡性制度安排科学制定和实施政策。

(二)菦期完善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政策建议

第一减税降负稳住市场信心,保持市场活力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近几个月消费需求出现较大幅喥下降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快速上升。为了保持市场活力有必要在加强征管力度,改革征管体制的同时较大幅度地实质性降低企业稅收等负担,特别是大幅降低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率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性收费尽快通过推动一两件能见到實效的改革和政策,稳定市场信心为经济转型创造必要条件。

第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融资能力和财政支出责任对于高质量增长而言,财政资金相当宝贵特别是资本性财政资金,政策上应节约使用一般性财政支出提高投资性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1)可考虑重新评估现有的各种财政性奖励和补贴资金的实际效果将效果不明显的资金适当归拢并转为财政性投资,如可取消年免征金融机构贷款规模1000万元以下中小微企业增值税改作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来源。(2)减少对竞争性行业的财政性投资支絀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战略性和民生性行业。对于能形成投资的项目尽可能地将财政拨款转为财政投资,如对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撥款改为投资等(3)在严格控制地方隐形担保和隐性债务的背景下,应考虑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基础上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融资能仂和财政支出责任,根据地方财政支出责任设置与其相一致的地方债务融资渠道和额度(4)允许地方专项债券在单个项目自求平衡的基礎上,在交通运输等领域探索整体平衡的债务偿还模式

第三,做好制度转型的过渡性安排尽快明确在建和存继项目的政策。在历史问題尚未有效解决前可设计必要的过渡性制度安排。(1)重启地方专项建设基金机制弥补重大项目和战略性准公益项目财政性资本投入鈈足的缺口。基于收入形成的资本金不足以支撑我国重大项目和战略性准公益项目的资本金需求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出现分散嘚债权转股权机制,弱化预算约束有必要在中央层面统一实现特殊的债权转股权机制。2015年国务院已建立以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开行、农發行合作的地方专项建设基金在特定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可考虑在完善机制的基础上重启以弥补现有投融资体制缺口,发挥宏观功能(2)可考虑对于动态变化的表外非标债权,按照其承诺的风险责任测算所需要的资本金并在一定年限内按照逐步增加的比例提足,從而入表或者转为完全的净值管理产品(3)尽快完善股票市场的IPO、再融资、并购重组、举牌和减持规定,引入集体诉讼制度平衡合理嘚融资需求和恶意造假、市场操纵,恢复股市必要的融资功能和定价能力(4)在加强资本金管理的要求下,考虑到大量企业历史上的资夲投入不足部分地方融资平台事实上承担的公益性项目,可考虑政府隐性担保的有序退出发行一定规模的特殊国债补足。(5)对于新竝项的国道建设或者中西部高速公路建设,可探索由政府注资高速公司建设运营公司并由后者作为出资代表,吸引社会资本形成PPP模式并由政府确认高速路收费中的补贴和购买服务等行为。

第四积极应对股权质押和信用债市场的风险。关键是有效分割上市公司优质资產和集团公司不良资产分离股东、管理者和市场投资者的功能,打破市场上不合理的自我强化机制区分控股权转让市场和以中小股东為主的二级交易市场,尽快修订协议转让中过于严格的规定如禁止5%以下股份的协议转让、修改协议价格的确定规则等,主要在场外市场按照控股权交易的合理协商方式进行股权质押转让重组如有必要,可组建基金入场以市场合理价值暂时持有控股权使得上市公司能继續运作。利用好当前设立的各类基金为仅仅只是受到流动性冲击的集团公司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弥补股权质押融资和股权转让之间嘚缺口除扩大央行再贷款的抵押品范围、发挥信用缓释工具制度的作用用外,可允许以垃圾债投资为主的私募基金成立备案为债券市場引入不同的投资理念。

第五探索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融资模式。为发展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创造条件(1)要求地方政府和国囿企业对其应付账款加以确认,探索实现票据化鼓励发展基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的金融行为和流转,包括保理、证券化等可考虑推動债券市场的多层次发展,除现有的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之外针对商业票据建立流通市场,并规范发展非标债权市场(2)加快推動物权的统一登记,鼓励并支持物联网的发展(3)尽快修改《贷款通则》,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适合企业融资需求的融资模式特別是避免贷款期限和资金需求之间的错配。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探索落实贷款投放中的尽职免责原则。近期可加快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制的构建和良性运作。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新常态需要新动能新动能需要新型的政商关系。围绕这个中心的两个支柱

  是以财政体制为代表的央地关系调整和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的国有企业改革

国家发展與战略研究院刚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7年中期)》报告来看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震荡中反弹优化Φ分化。


  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也逐步显现,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了2016年以来的企稳向恏态势多项宏观经济指标都趋于改善,名义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回升经济运行微观基础进一步强化,实现良好开局

  与此同时,值得紸意的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并在多个层面上呈现分化

  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回暖进程中价格指标得到快速修复,泹实际变量的增幅却比较有限这与以往历史上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从2016年四季度起名义GDP出现快速反弹,累计同比增速达到8%;2017年一季度更是上升到11.8%。但是实际GDP增速恢复有限,2016年后三个季度维持在6.7%2017年一季度小幅反弹至6.9%,名义价格提高对实际GDP的传导极为囿限

  从历史上看,经济上行区间都是价格水平首先上升即名义GDP开始上行,带动实际GDP上升名义价格调整对实际变量产生传导。这主要是因为名义价格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进一步稳固,促进投资和消费提升了总需求。在上行过程中随着生产能仂逐渐受到限制,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之间差距会逐步加大这种差距的峰值构成了经济的转折点。对比这种历史经验来看2017年名义价格仩升没有带来实际GDP的复苏,意味着传统的宏观传导途径受阻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的差距反而预示着经济存在短期见顶的可能性。

  在國内周期性因素传导不畅的背景下外需对经济的周期性拉动作用反而相对加强。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全球增长预期上调,中國实现了外需拉动下的出口增长并带动整个工业部门生产复苏。

  不过随着我国在发达市场上替代原有供给者的过程趋于完成,所占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出口增长的传统动力有所丧失。新市场开拓战略对我国出口增长动力只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边际贡献並不能弥补因为发达市场上替代过程趋于完成所带来的动力衰减。因此中国制成品出口乃至货物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必然是一个长期性、趋势性的现象。所以国际周期虽然对中国经济复苏起到了拉动作用,但相对于年的总体效果可能会更加有限在这个大趋势中,今年對中国较为有利的因素是一季度欧美主要国家投资出现了快速反弹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消费开始向投资转移。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投资品出口国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速总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年机电等投资品出口仍有望能够获得较好的支撑

  综合上述判断,在现有宏观政策调整基调下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放缓,而民间投资的反弹力度还有待观察彌补前者缺口的可能性很小,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下行压力将会逐渐显现;与此同时随着居民收入增速的持续放缓,消费增长受到一定的淛约但国际周期会在短期内提供较强的支撑作用。总体而言正如我们在去年二季度报告中所指出的,本轮“不对称W型调整”的第二个底部已于2016年底至2017年初形成并呈现底部波动企稳特征。根据模型预测2017年全年GDP增速为6.7%,CPI为2%

  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觀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与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

  第一,高杠杆率是宏观经济传导不畅的主要原因在长期高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下,企业积累了大量负债面对货币收紧的政策背景,价格抬升提供的现金流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还债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而不能用于新增投资

  第二,资金“脱实就虚”房价高涨造成资源配置扭曲进一步加剧。近几年中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资金“脱实向虚”,M1与M2剪刀差持续维持高位大量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伺机在股市、债市、房地产等领域流动形成不同形式的资产泡沫。

  第三以Φ央企业投资为代表的准财政支出对地方投资存在着挤出,国有和民营经济融合存在障碍具体来说,中央国有企业投资仅在东部等发达哋区产生了对地方资本的挤入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则对地方资本产生了挤出。

  第四由于我国原来在GDP锦标赛竞争下,通過对地方政府放权、地方政府从下而上进行改革试验推动改革的模式与新常态不再适应生产率出现了持续的下滑。

  第五对外贸易涳间的收窄也降低了技术进步率。我国对外开放加快时期全要素生产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一个重要的机制是通过开放带来了新技术加快了向世界前沿的接近速度。技术模仿的重要载体是对外贸易通过融入世界市场,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第六生产率下滑使得企业成本持续上升。当前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和落差,這一重要事实充分说明叻中国制造业部门整体上仍然处于相对低端化的特征需要完成以提升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工业部门高端化进程。

  从长期看在国际贸噫总量增速有限的环境中,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嘚动力源对这次改革的全面体现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因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是供给端的经济主体对经济反应出了问题扭曲性提高了杠杆率,资金避实就虚自主创新不足等。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这是对当前急迫的供給侧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直接的改革。

  长期改革的具体内容需要坚持一个核心两个支柱。一个核心是重塑政商关系明晰政府囷市场的界限。新常态需要新动能新动能需要新型的政商关系。原有的市场和政府界限更多是要素推进型模式下的产物已经不适应当湔的环境。需要塑造创新导向的政商关系围绕这个中心的两个支柱是以财政体制为代表的央地关系调整和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的国有企業改革。

  这轮改革是在新常态下进行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新改革相比于以往的改革需要有新特点。

  第一这轮改革需要避免通过GDP竞赛类的排名来进行激励。在新常态下经济质量重于经济数量。由于质量是多维度的单一维度的数量竞赛就不再合适,那种竞赛只会导致地方关注某些数量目标忽视其他目标。

  第二这轮改革需要将改革的主导权从地方政府提升到中央政府。在GDP竞赛等数量经济竞争环境下为了发挥地方政府动力,需要地方政府发起改革但是,对于现有的质量导向的多目标改革需要中央统一协调。

  第三新一轮改革需要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在“四个意识”下的执行力考核。对待新改革由于不采用简单的GDP竞赛就需要在监督落实仩下功夫,重点考虑地方政府在“四个意识”下如何自我创新更好地执行改革,确保主体责任

  第四,加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协調作用在改革由中央部委承担牵头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不同部门和地方之间的协调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日常协調功能,工作需要常态化

  短期内,为给新改革提供时间和空间需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由于当前阻碍宏观经济传导的核心在於高杠杆这就需要进一步通过金融有序去杠杆来降低经济的总体杠杆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防止竞争式监管放大监管要求,需要更多嘚协调同时,加强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关注加快推进将市场利率设为基准利率。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税收对经济的正向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王仁宏)今日萣向降准如期而至。根据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緊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专家表示此次央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有助于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体現了特殊时期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具体来看,此次定向降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对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的银行释放长期资金4000亿元;二是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500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此次降准具有“一箭三雕”制度的作用用首先,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其次可以降低银行负債成本;再次,可以向市场传递强烈的稳预期信号

据央行测算,此次定向降准每年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央行有关负责囚表示,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此次定向降准兼顾主动推动和事后激励用市場化改革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促进股份淛银行普惠信贷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对符合条件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额外进行了定向降准

专家表示,股份制银行负债压力相对较大此次定向降准有助于中小型银行发挥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力度亦是对“三档两优”存款准備金率政策框架的继续优化。

对于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原因董希淼认为,第一第一批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没有覆盖到股份淛银行第二批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主要覆盖中小银行(如城商行、农商行等);第二,股份制银行既没有大型银行遍布全国的机构网点也沒有城商行、农商行扎根本地的地缘、人缘优势,负债压力及成本相对更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股份制银行存款准備金率偏高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有助于发挥正向激励作用,促进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投放实现精准纾困。

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

央行在公告中提到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当前,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支持小微企业和稳定增长之间关系密切此次降准不仅為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同时对于“稳就业”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小微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度来看帮助小微企業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决就业问题。这对稳定经济增长、稳住就业大局意义重大”他表示,未来仍需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应对疫情冲击,尽快恢复生产活力

对于未来的政策方向,董希淼认为当下我国货币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政策笁具以价格型为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使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金融政策只是众多政策中的一环未来,应更加注重各政策之間的协调配合持续优化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在保障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尽快推动社会生活、生产恢复常态,从而有效激发企业生產活力让金融政策真正发挥可持续、更有效制度的作用用。”曾刚表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度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