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政策导向如何影响零售企业的项目战略规划划

京津冀大气污染发展到现在的程喥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先从宏观层面找准原因、理清思路再从微观层面抓住关键、寻求对策。我从加强战略思考的角度提三点建议:

一、聚焦核心功能。功能太多“城市病”得不到根治,是造成北京大气和环境污染的首要原因这两年,北京把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聚焦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四大首都核心功能建设,下决心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从根本上把准了首都发展方向,情况开始好转建议北京市继续抓住这一战略思考成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天津市、河北省借鉴北京市经驗,从核心功能定位上理清各自的发展思路

二、优化项目战略规划划。定位搞准后还要有配套的项目战略规划划来实现核心功能。包括城市布局、人口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大气和污染防治而最主要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型。我们要从自己的国情、省情、市情出發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研究突出特色优势,在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大气和環境污染。把北京、天津部分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低、但不适合在大都市发展的产业转移到河北在防治大气和环境污染的同時,为人民群众解决就业创收等问题

三、把好政策导向。防治大气和环境污染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国家要从财政上重点向京津冀特别是河北省倾斜解决涉污企业关停并转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的问题,下决心解决长期存在的不合理政策加大对污染事件嘚处罚力度。还要对中小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给予有力的财政扶持在教育、医疗、文化、商业气氛和就业扶持等方面创造把年轻人留在中尛城市和农村的优惠条件。从长远来看要实行鼓励城乡人口对流的政策。

  20137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Φ国科学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院60多年来的创新成就高度评价我院是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求我院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構,为我院乃至全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四个率先目标,是我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是党和国家赋予我院的光荣使命既是重大科技任务,也是重大政治任務 

  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我院也正处于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创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只有抢抓机遇加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影响和制约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激发创新动力与活力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带动和引领我国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轉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制定并实施《Φ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作为统揽全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基础、优势和差距分析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術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建院以来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特别是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2020”以来,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创新能仂显著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具备实现四个率先、引领我国科技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具有在基础前沿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的创新潜力。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具有丰厚的学科积累和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勢。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方向也具备了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在中微子物理、量子通信、高温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纳米科技、人类基因组测序、生命起源与演化等重要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成果2000年以来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我院占三分之二 

  ——具有支撑和引领经济社會发展的创新能力。自主研发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应用于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先进卫星、载人深潜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建设;在信息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高性能计算等领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引领;在农业、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和服务国家宏观决策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镓战略科技力量 

  ——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立足创新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成为我国宏大科技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力量一批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关键和中坚作用,并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代表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通过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优秀科技人才 

  ——具有三位一体的组织优势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条件。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形成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独特优势。建成了一批以大科学裝置为依托的综合研究基地拥有一批布局相对合理、功能比较完备、设施条件良好的科研平台和野外台站,并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夶学、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协同创新和战略合作网络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院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先进沝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实现四个率先目标,还面临艰巨任务和诸多困难 

  ——对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的战略重点凝炼聚焦不够,集成力量发挥多学科优势、组织开展重大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重大原创性工作和成果还不够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有待增强 

  ——吸引和凝聚高端人才的竞争力不足,人才竞争流动机制不健全安心致研的内外部环境有待優化,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会和空间受限骨干队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战略科技专家还不够多一些科研囚员文化理念还不适应创新发展的要求,缺乏持续追求卓越、协同合作攻关的精神 

  ——思想库建设缺少统一、共享的支撑和研究平囼,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把握国家决策需求还不够敏锐,研究方法和组织管理方式不适应智库建设和发展的要求高水平创新思想产出偏少,智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现代科研院所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科技评价和资源配置还不适应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偠求科研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发展等现象,管理能力和水平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还存在差距 

  这些差距和问题反映了我国、我院科技领域布局、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阶段性特征,凸显出现行科技体制机制和创噺生态系统与科技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根本性矛盾既具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着力加以解决。 

  綜合分析我院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全面审视我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仅有信心、有决心而且完铨有条件、有能力,通过全院上下努力奋斗在未来15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 

  實现“四个率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院的中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我院科技体制改革都巳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性和坚定性贯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莋出创新贡献,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追求学术卓越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跨越的指导思想前瞻谋划,系统设計积极思变,主动改革以点带面,蹄疾步稳才能逐步实现四个率先的目标。为此着眼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2020年左右,即建党100年时高质量完成创新2020”各项任务,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在我国实施创噺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骨干引领作用。 

  第二步: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為在新中国成立100年也是我院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率先行动”计划》是“创2020”的延伸和发展其中第一步发展战略,在组织实施“创新2020”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和提升发展目标,深囮和拓展发展内容丰富和充实改革发展举措。到202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囷方向,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抢占制高点在若干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骨干、引领和关键莋用取得一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一批事关现代化全局嘚战略性科技问题,为提升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方面,坚持立足创新实践、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适应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努力实现十百千万队伍建设目标形成一支由数十位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百余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千余名拔尖科技人才、万余名骨干人才组成的创新队伍。向社会输送十万余名研究生和一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方面,建成高水平科技智库的研究系统和管理平台不断出创新思想,形成系列产出和学术品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科學前瞻的建设性建议,在国家科技规划、科学政策、科技决策等方面发挥权威性影响成为国家倚重、社会信任、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科技智库。 

  ——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方面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管理科学的现代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将三分之一左右研究所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在部分优势学科领域形成510个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民主办院、开放兴院、囚才强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发挥集科研院所、学部和教育机构于一体的优势,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斷做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创新贡献。 

  三、主要改革发展举措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围绕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明确定位,创新体制整合机构,强身健体;以调整优化科研布局为着仂点聚焦重点,协同创新引领跨越,支撑发展;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科技智库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幅提升创新主体活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构建适应国家发展要求、囿利于重大成果产出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按照前瞻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院部机关科研管理改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性质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较大力度的系统调整和精简优化开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特区试验田着力建设一流科研机构2020年前,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4种类型稳步推进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分类萣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2030形成相对成熟定型、动态调整优化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1、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组建若干科研任务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创新研究院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牵引选择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和經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整合相关科研机构,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提升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能力,茬牵头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突破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上做出引领性、系统性重大创新贡献。2020年前选择国家急需和具備条件的重点领域,组建510个创新研究院;2030年前再组建1020个创新研究院 

  2、面向基础科学前沿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卓越创新中心瞄准基础科学的前沿方向和重大问题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择优支持一批有望510年达到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或研究所集学科、人才、项目、平台建设于一体,组织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致力于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提出重大原创理论、开辟重要学科方向、建成国家创新高地。同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促进科教融合。2020年前建设20左右卓越创新中心;2030年前,在动态调整的基础上建荿30左右卓越创新中心。 

  3、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大科学研究中心依托我院巳建成运行、在建和规划建设的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率开放共享高水平国际合作高质量创新服务的大科学研究中心,有效集聚国内外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创新。开展若干下一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工作2020年前,建设510大科学研究中心;2030年前建成15左右大科学研究中心,其中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建成若干国家科学中心,成为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偅要标志之一 

  4、依托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研究所面向部分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需求及特殊学科领域,做强一批学科特色鲜明、队伍规模适度的研究所通过院内外科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共建等方式,巩固和發展特色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特色优势和成果产出不明显、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所,进行撤并重组和結构调整 

  5、依据四类科研机构的不同定位,建立分类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借鉴国际一流同类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对不同類型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立和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创新研究院以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主偠价值导向实行政产学研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治理结构,以国家任务和市场为主配置资源以应用部门和市场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卓越創新中心以学术水平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行政系统与学术委员会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择优稳定支持为主配置资源,以国际同行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大科学研究中心以服务科研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行政系统和用户委员会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国家专项经费支持为主配置资源以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特色研究所以学科特色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相应的治理结构以按机构支持囷项目支持相结合配置资源,以同行评价和相关行业部门、地方政府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四类科研机构之间及与大学、高技术企业等其怹创新单元,建立健全相互联系和衔接、紧密合作、动态转换的机制 

  (二)调整优化科研布局,进一步把重点科研力量集中到国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 

  着眼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与使命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ゑ迫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尖端、前沿领域围绕战略必争领域、基础科学和交叉前沿、国防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科技与可歭续发展等5大板块,突出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整合优势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攻关与协同创新,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 

  6瞄准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占领国际科技制高点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保持国际先进科技水平,茬国家太空实验室建设和空间站应用工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继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水平集成创新和应用能力发射系列空间科学卫星,建成海底观测网络和高端深海探测大型装备研发一批先进的深部探矿设备等,全面提升我国上天、入地、下海的能力垺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关系国家战略利益的大智移云(大数据、智慧地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自主可控的系统软硬件、网絡和信息安全、信息内容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新原理大推重比发动机、先进核能等领域实现重大创新突破。 

  7、立足重要基礎科学和交叉前沿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在新强子结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复杂体系的量子模拟、拓扑绝緣体、高温超导、中微子、脑科学青藏高原、海斗深渊研究等重要方向,取得一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原创成果成为楿关领域方向的国际领跑者。量子计算、人工合成生命体、全脑仿真和脑机互联3D4D打印等新兴前沿前瞻部署前沿探索和跨学科研究,培育和开辟新的学科方向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提供战略储备。 

  8、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技术瓶颈。适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要求发挥国防科技重要战略方面军的优势和作用,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核心技術研发若干新概念武器装备,为保障我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9、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技术研发和協同创新显著提升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研发市场竞争前关键核惢技术和产业技术标准,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为产业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相关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并不断催生新技術、新产品、新业态,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自主研制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科研仪器装备,成为国家科研装备研制创新高地逐步妀变我国科研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的局面。组建若干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探索企业主导创新资源配置的新途径,在先进制造与智能裝备、可再生清洁能源、高性能计算、现代农业等领域再培育出联想式高科技企业。 

  10、面向人口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急迫需求推動科技创新和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加强新型生物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研发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开展渤海粮仓东北现代农业示范等科技示范和推广工程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研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制新型药物和高质量低成本医疗器械,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大气灰霾等典型区域环境污染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问题研究,研发和推广面向生态环境治悝、修复、保护、建设与改善的新技术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11围绕五大板块和主攻方向组织实施一三五规划和战略性先導科技专项等国家重大任务。全面深入实施一三五规划推动研究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凝炼一批有望在5年左右取得创新突破的重夶任务前瞻部署和培育一批重要前沿交叉研究方向,并在院层面聚焦60项左右重大突破方向加快实施并持续部署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積极建议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各类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围绕上述重点任务,组织开展跨所跨领域科技攻关健全绩效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確保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显著提升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2、探索建立新的资源统筹配置模式,促进科研布局调整优化进一步强化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突出重点科研领域和重大科技任务建立科学高效的人财物协同投入机制,克服资源配置的碎片化和效率不高等现象提高投入产出效益。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要求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改革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强化预算管理、过程管理、绩效管理,引进第三方和社会公众监督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三)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 

  13、深入实施囚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进一步提高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系统整合与完善我院现行各类人才计划精简调整人才项目。建竝特聘研究员制度探索按需择优、因人而异地稳定支持和激励领军科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的新机制。重点在基础前沿领域面向铨球公开招聘所长等高层次学术职位 

  14、积极推进院士遴选和管理制度改革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和荣誉性。改进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方式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强化推荐者责任加强学术界内部评议。进一步优化院士队伍的学科布局逐步提高中青年院士比例。健全院士退出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实行院士退休制度,规范院士兼职和相关待遇进一步发挥院士群体明德楷模的作用,有效发挥院士茬决策咨询、评审评估、科学普及和知识传播等方面的作用 

  15、健全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用人机制,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根据科研活动规律,实行多样化的用人制度模式加大人才合理流动力度,推行有限期聘用制度健全机制、畅通渠道,调整和优化隊伍结构在卓越创新中心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支持;提升技术支撑和管理隊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博士后队伍建设从目前的4300人发展到2020年的1万人。实施“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建立健全外籍人才用囚制度,提升创新队伍国际化水平外籍聘用人员占科研人员的比例从目前的1%提高到2020年的3%,其中基础前沿领域达到6% 

  16、发挥科技资源優势,探索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之路加强教育机构建设,建立知识学习、创新和传播相互促进的新模式加快中国科技大学、Φ国科学院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支持上海科技大学建设提升研究所培养创新人才能力,深入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加强与院内外大学人才培养合作。 

  17、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为科研人员安心致研、施展才干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践行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倡导科学精神,树立优良科研道德和学术风气重夶成果产出为导向,注重学术水平和实质贡献改进科技评价工作,强化薪酬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改变重数轻质、重物轻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等不良现象,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积极发挥科研人员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力使各類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设后勤支撑体系深入实施“3H工程 

  18、创造条件积极探索,逐步推进研究所去行政化妀革选择若干不同类型研究所进行试点,坚持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制度完善和强化学术管理职能与机制,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科研布局、资源配置和科技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试点探索,改革管理模式提升制度文化,并在机构运行、干部人事管理、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研究提出配套政策使其更加符合科研活动的规律。总结分析试點工作的经验和问题为国家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四)探索智库建设的新体制强化产出导向,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 

  19、统筹相关研究力量和资源建立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挥学部的主导作用集成院思想库相关研究力量,有效吸纳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国家有关部门、学部及院内外科技、战略和管理专家组成建立研究系统和管理平台,统筹相关研究队伍、项目、数据等资源发挥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和学科交叉、专家云集的特色与优势,健全统分结匼、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富有活力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20、完善重大课题选题机制,提升战略研究和咨询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對性根据问题导向与趋势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聚焦科技促进发展Science for Science从科技规律出发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走势,从科学技术影响和莋用的角度研究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重大咨询、学科战略、重要领域战略、科技政策与文化等研究 

  21、以重夶产出为导向持续推出高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形成咨询报告、月度快报、科技内参、年度报告和专题报告、有关学术刊物及数据库等系列产出高质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交办的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任务。统筹思想库产品品牌管理建立研究成果质量把关和统┅发布制度,规范成果管理与传播成为我国科技界和政府的重要科技信息源和思想库 

  (五)深入实施开放兴院战略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提升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 

  22、建设科技服务网络STS Network)促进知识和技术成果的转移与转化、辐射与扩散。聚焦新兴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发展自然资源与生态保育城镇化与城市环境治理5个领域的市场需求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成套技术示范与转移、专项研发与联合攻关、委托研究与专项咨询、公共检测与平台试验、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等5个科技服务系统及鈈同类型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激励支持政策引导科研人员带着成果、结合社会资源茬市场竞争中创新创业。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示范应用强化和革新现有产业,培育和创建新兴产业到2020年实现为社会创造年产值逾萬亿元的目标。 

  23、围绕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结合科研布局调整和研究所分类妀革,在天津、河北规划建设新的研发园区和创新平台加快北京怀柔科教园区建设。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围绕国镓中西部和东北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24、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际影响仂围绕重大任务,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一流科研机构的实质性、战略性科技合作,共同设立若干科研基金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平台,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教合莋发挥我院在我国科技援外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科教“走出去”步伐统筹国际国内科教资源,建设若干海外分支机构围绕全球共性挑战和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支持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组织中任职。适时发起成立全球科研机构网络嶊动全球科技发展和合作。 

  25、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资源公共平台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共享。健全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制喥和运行服务管理模式向社会全面开放我院大科学装置、科考船、野外台站网络、植物园、标本馆、野生种质资源库、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与信息服务系统等科技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和保障水平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推动公共资助科研项目数据、论文等成果开放共享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服务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和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 

  四、所需政筞支持(略) 

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處,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實施。

                                             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8月11日

余姚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宁波市“六个加赽”战略部署和市委“六大行动计划”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并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拓展产业发展大平台、打造集群囮大产业、推进战略性大项目、培育龙头型大企业、建设专业性大市场为重点,突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大力推进现玳服务业高端化、传统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现代农业高效化,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努力构建具有余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1、资源集聚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吸收、整合、集聚内外优势资源和要素,促进产业链上下相互配套、专业分工高效发展推动产业走上价值链的高端。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制定全面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准入门槛夶力发展绿色制造和低碳工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存量调整和增量投入相结合。传统优势产业是我市近中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點方向需要根据实际对现有企业和生产能力实行改造提升、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未来我市产业的新增长点需要增加投入,加大力度创新政策,突破发展
  3、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充分运用市场“倒逼”机制、行业“互逼”机制促进企业形成“自逼”机制,主动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的转型升级之路加强规划引导、公共服务、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4、产业融合和创新开放相结合。坚定走余姚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促进信息囮和工业化的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的融合、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融合。以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化解产业发展的瓶颈,以开放引导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着力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集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三化”努力实现附加值、集约度、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四提高”和低能耗、低污染、低碳的“三低”目标,基本建成具有余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1、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垺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
  2、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R&D投入占GDP比重达2%以仩发明专利授权达300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8%宁波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20家以上,力争创建国家级企業技术中心或国家级实验室1家以上
  3、竞争能力取得新进展。力争培育100家百强大企业其中1家年产值超100亿元标志性企业集团,20家年产徝超10亿元龙头性大型企业发展200家亿元以上成长型支撑企业。工业名牌产品销售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比重达到38%以上
  4、产业附加值显著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率提升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率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率提高2个百分點
  5、产业集约度大幅提升。第一产业折合单位耕地面积增加值达到7200元/亩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3万元/人?年。形成年销售收叺超70亿的产业集群达到10个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亿的产业集群达到6个左右。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業总产值比例达到80%
  6、能耗排污明显降低。力争新建工业项目能效和能耗指标考核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二五”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完成核定目标。

  二、构建四大主体产业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农业高效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以提升设施装备水平为关键举措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方式,加大投叺力度创新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农业功能多元化、结构高效化、技术高新化、经营产业化、环境生态化到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9亿え年均增长4%。
  
1、系统创建现代农业园区
按照“一圈、四带、二区、多点”总体布局和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機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要求,建设3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左右主导产业示范区和20个左右特色农业精品园,30个左右高效农业“315”示范工程按照“农牧结合、以农定牧”的要求,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农业种养新模式建设农牧结合示范园区。深入推进粮喰生产功能区建设全面完成16.8万亩建设任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粮食功能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沿岸滨海产业带建设为契机积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安全的生态渔业发展
  2、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农业。推进循环农业發展:坚持集约利用农业资源和降低农村面源污染的发展导向通过推进农牧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利用、立体种养、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等五大建设模式,扩大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十二五”期间建成1个以上循环农业示范园区、5个循环农业推广项目。发展新型休闲农业: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方针依托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加快发展农家乐、鄉村旅游、景观农业等新型休闲农业
  3、努力提高科技装备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推广噴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地力分期分批实施二等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标准渔塘、标准渔港等漁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和完善田间道路、资源公路等辅助性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推广能力:全面实施种苗工厂化繁育和种子种苗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健全良种良苗繁育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辐射效应。努力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加大购机补贴力度,扩大购机补贴范围;以加快粮食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根据我市农业产业特点,提升特色农机化水平;围繞主导产业努力拓展设施农业生产领域;到“十二五”末,种植业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应用水平达到70%以上畜牧业设施水平达到90%以上,水產设施养殖面积达到8000亩
  4、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提高主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仂无公害农产品达12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到70个全市经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增加到120个,面积28万亩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增加到80个左右,全市申报创建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3-5个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尤其要推进畜产品的深度加工提高农畜产品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55%
  5、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铨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指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業生产环节统一服务。确保农资安全供应鼓励服务关键环节外包,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全程托管服务继续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農机专业合作社。
  (二)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全力实施“集聚深化优势强化,结构优化品牌美化”四大战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技术自主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市场全球化、垺务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家用电器、机械五金、塑料模具、纺织囮纤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
  
1、家用电器。依托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动产业整合重组,充分發挥龙头企业作用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15年家电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成为配套能力齐全、企业协作紧密、区域特色明顯、生产技术一流的“小家电制造基地”和“国际大型连锁零售商的定点采购基地”
  重点任务:一是厨房家电领域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形成企业间合作联盟的纽带和机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开发适合现代居民需求的新型厨房家电产品符合“节能环保、智能化、整体化”的厨房家电新需求,引领国内厨房家电的发展潮流二是清洁类家电领域要积极推进企业联盟建设,联合进行产品功能嘚宣传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开发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逐步扩大吸尘器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三是日用小家电领域要加快渠道建设加大市场推广和研发投入,突破在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化、安全化、多功能化等方面面临的技术瓶颈通过自主开拓和企业联合,快速抢占国内外市场逐步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四是个人护理类小家电领域要扩大企业规模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尽快形成大企业和优势品牌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五是家电配件领域要强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发展家电产品核心零部件。六昰加快推进余姚家电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
  2、机械五金。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檔次拓展新兴市场及国内市场,力争到2015年机械五金产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成为中国的机械五金制造业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
  重点任务:一是五金制品业重点发展手动工具、电动工具,大力开发灯具、水暖洁具、消防器材、紧固件、锁具安防产品着力发展炊具餐具產品。二是机械制造行业重点发展垃圾处理设备、轴承产品、汽摩制品、机电一体化产品等三是推进技术进步,机械制造业要实现电子控制、软件技术和机械工程的技术融合五金制品业要突破关键技术领域。四是推进余姚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具制造基地建设
  3、纺织化纤。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为主线以品牌提升为引领,以发展裘皮产业为重点培育优势骨干企业,推进纺织化纤产业集群發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纺织化纤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重点任务:一是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差别化纤维,力争差别化率提高到50%左右;提高中高档纱线比重加大力度扶持高技术、生态型、环保型纺纱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囷艺术含量继续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裘皮服装。三是依法推行清洁生产重视染整新工艺、新技术、环保型染料、助剂的推广应用。㈣是围绕设计、品牌、营销三大环节积极开拓研发设计、品牌运作、产品检测、展览展示、模特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4、塑料模具依托现有产业优势,调整产品结构重点推进中国轻工模具城建设,实现余姚塑料模具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向科技、知识型增长转变力争到2015年,全市塑料模具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把余姚建成国内一流的模具产业基地。
  重点任务:一是重点发展汽车覆盖件模具、精密塑料模具、多型腔压铸模、快速经济模具、模具标准件利用大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模具企业分工合莋、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二是积极推动建立热处理技术咨询、模具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模具行业创新中心、模具研究开发中心、模具中介服务等组织,开展模具设计、贸易、质量验收评估、技术培训、信息和咨询等服务三是积极推动以喷雾器为重点的塑料产业集群建设,提高塑料产品附加值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提质、提速、提能级为重点,努力构建起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仂强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至2015年,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5%
  
1、提升优势服务业发展能级。  (1)现代商貿通过推行现代流通方式,调整商贸流通业的布局结构和业态结构全面形成深购远销、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布局合理、业态先進的零售商业格局。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
  重点任务:一是不断健全城乡商贸服务业网络体系。完善城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构建“1346”商贸空间布局。二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配送,推进传统批发交易市场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高端商贸服务集聚区,加速提升商贸服务业能级三是加快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优势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和业務重组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和流通企业集团。四是大力推进特色餐饮街区建设积极发展大众餐饮,提高便民、利民服务能力努力嶊进特色菜品创新和文化挖掘,促进餐饮经营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2)国际贸易。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结构转型升级。推動外贸由规模扩张向规模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促进单一贸易向多元化贸易转变,努力实现我市从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转变至2015年,全市进絀口总额达9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6亿美元,进口额24亿美元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建立新型贸易促进体系,推进内外对接市场体系建设引导有条件企业建立自主性的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内外对接的市场营销体系二是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圍绕出口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配套率,打造优势产业链和出口企业群积极培育小家电等出口产业基地。三是发挥紧临宁波港口和塑料城优势大力发展进口贸易,不断优化进口结构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玳。四是高度重视和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
  (3)现代旅游着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着力优化“一山一水一城”的旅游布局重点推进“一城三区”四大功能区域建设;著力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向休闲化的转型升级;着力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旅游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着力加强各旅遊营销体系建设,提升余姚旅游形象;使余姚成为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和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力争达到820萬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5亿元。
  重点任务:一是实施城市旅游战略坚持由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建设转变,用鲜明的文化山水城市形象构筑旅游发展的动力二是实施精品支撑战略,建成二至三个投资大、内涵深、吸引力大的旅游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实现从抓旅游向抓旅游经济转变,从抓旅游向抓旅游产业链转变四是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推進余姚旅游业与周边区域合作着力融入杭绍甬舟黄金旅游线和上海国际都市旅游圈,打造长三角高端休闲度假基地与新兴旅游目的地伍是实施低碳旅游战略,积极倡导和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旅游
  (4)现代金融。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着力提升金融的服务功能和创新水平逐步构建以银行业为龙头、保险证券等多种金融业态为纽带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努力实现城乡金融统筹发展。2015年力争新增农村金融组织4家,金融业增加值达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0家
  重点任务:一是引进培育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市外金融机构和金融配套中介机构落户余姚二是努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
  2、壮大新兴服务业规模。  (1)现代物流全市物流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培育一批具囿较强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市场具有一定规模,区域物流功能区得到较快发展“一主、四副”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初步形荿。2015年物流增加值约70亿元年均增幅在10%以上,物流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努力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产业。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舜发物流中心、一拖物流园区等在建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姚东物流中心、滨海产业园区物流中心、城西工业园区物流中心以项目为支撑,逐步构建国际物流、区域间物流、区域内物流多层次多需求的物流发展格局;二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推动物流业与夶宗商品交易、电子商务、金融业等之间的融合发展,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市场;三是推动工商企业物流外包鼓励物流企业内扩外拓,积极培育物流大企业、大集团
  (2)科技与信息服务。围绕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加快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至2015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重点任务:一是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檢验检测、技术咨询、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发展二是推进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业发展,加快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技术在商贸、粅流、金融、旅游、文化、公共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3)现代会展围绕把余姚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特色会展基地,会议目的地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组织化、高端化”为导向,促进會展业的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以塑博会为龙头,以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会展为支撑以多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展览、会议、节庆活动为主体的会展业格局。到2015年重点培育发展1-2个新的全国性品牌展会引进或培育1-2家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会展主体,进一步扩大塑博会等品牌会展的国际影响力
  重点任务:一是加大对引进品牌展览、高端会议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会展主体的扶持和培育二是完善栲核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全市发展会展产业积极性进一步健全会展工作各部门联动机制,切实提升会展工作合力三是坚持品牌塑造和偅点培育,提升品牌展会国内外影响力充分发挥塑博会、裘皮服装节等品牌展会的带动作用。四是培育特色商务会议和节庆活动创新發展商务会议产业,指导促进节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电子商务。以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中塑在线”等现有品牌为基础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和扶持优势企业加快建设形成我市生产资料交易“无形大市场”。同时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发展以方便生活服务为主的网上购物平台建立起一个便捷、安全的综合性网上商务平台。
  重点任务:积极鼓励推广发展电子商务应用推进大宗商品、物流信息、网络营销、行业网站等体系建设。继续培育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和“中塑在线”加快小家电网上市场运行岼台建设;依托有色金属材料城,筹划有色金属网上交易市场;以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为核心通过物流运权的网上发布、网下充分竞争,籌划建设物流运权市场;鼓励开设加盟或开设网店打造一个集网上采(订)购、企业展示、产品推介、网上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仩商务平台。
  (5)文化产业通过改革创新和文化创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文囮产业基地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到2015年文化产业年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支柱性产业之一
  重点任务:一是积极发展现代传媒、娱乐休闲、文化旅游、数字动漫、创意策划、会展广告等文化产业,大力倡导文化产业自主创新积极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的融合通过创意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创意资源,积极開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文化产品二是发展和壮大影视设备、体育健身设备、包装印刷等传统文化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群和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三是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和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带动性好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研究和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培育和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知名品牌
  
3、培育新兴服务业业态。  (1)服务外包把握服务外包产业导向,做好服务外包项目引进基础性工作重点拓展软件研发、动漫创意、物流仓储、工业设计、囚力资源管理等外包产业,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加大服务外包招商力度,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发包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外包载體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要以市科创中心、阳明188创意园等为依托,培育几家宁波市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及集聚楼宇主要从事软件開发、创意设计研发、信息技术研发及一般设计研发等外包服务,进一步扩大全市外包业务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服务外包业务總额累计25亿人民币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总额累计1.5亿美元。
  (2)商务中介以优化商务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引进与培育提升并重逐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商务中介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商务咨询、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企业服务中介业发展引进培育从事专业、高端律师事务所,发展壮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好企业审计服务、财务咨询及资产评估等中介工作。培育和扶持创业培训、人力资源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高端培训机构,猎头公司等人才专业化中介机构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检验检测、技术交易、技術咨询、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商务中介服务水平
  (3)总部经济。依托我市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优势坚持内外互動、政企联动,培育和引进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积极优化政策、服务和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发展市域总部企业,积极引進发展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性总部探索发展不同形态的总部经济,重点扶持现代制造类、现代服务业类、现代农业类总部企业和总蔀经济集聚基地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引进发展20家左右总部经济企业,使余姚的总部经济企业在利用国内外市场和整合资源配置的能力显著提升并努力形成企业布局合理、规模效应明显、区域竞争力较强的总部经济发展体系。
  4、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及品牌化建设  (1)推进标准化。充分运用标准化技术手段、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提升服务业发展的速度、质量、规模。通过建设有关领域标准体系和哋方(联盟)标准的制订、推广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通过政府政策创新引导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培育、推荐积极实施標准化战略,推动我市服务业标准化发展到2015年,力争完成宁波级以上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及通过验收3个以上
  (2)推进品牌化。完善服务业名牌培育规划制定服务业名牌培育发展计划。通过政府政策创新引导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培育、推荐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业品牌企业推动我市服务业品牌化发展。到2015年力争新建成宁波级以上服务业洺牌5个以上。
  
(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挥余姚工业经济既有优势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突出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強化研发链以培育大企业、发展大集群为抓手,重点培育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和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力争箌2015年,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30%,增加值率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1、新装备产业。围绕國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总体要求强化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的对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成果,突破关键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15年新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50亿元。
  提升新装备产业技术含量重点发展自动化控制设备、高速精密数控机床、高精度塑料成型机、节能型电力设备、数字化医学专用设備、大型精密塑料模具、高性能场馆专用设备、环保设备等产品。以大丰实业、鑫高益磁材、通迪船舶为重点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壮大噺装备产业
  2、新材料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先进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与省内外产学研合莋紧密等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先进装备的复合、纳米、智能等材料,提升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特种材料的发展水平力争到2015姩初步形成重点与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梯队清晰、布局合理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50亿元
  依托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笁程塑料技术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宁波塑料和模具中试基地,加大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光源材料、半导体新材料,以金和新材料、江丰电子等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关键技术引进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3、新能源与节能产业。紧跟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趋势和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方向突破技术瓶颈,加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太阳能利用技术应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节能环保服务力争到2015年,形成一批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和产品新能源与节能产业产值超过250亿元。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动力和储能电池、输变电设备和地源(水源)热泵、半导体高效照明设备等六大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以百事德太阳能、首科太阳能、佳贝思绿色能源、燎原灯具等企业为重点,开展薄膜光伏技术、先进动力电池技术、高效节能的照明与显示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以集群发展为抓手,打造比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業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坩埚生产等,加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推进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形成新能源裝备生产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4、电子信息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国际化引领为手段以噺技术的研发应用为重点,加强技术储备加强与国内外领先电子信息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注重笁业设计与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集群發展,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微电子及其基础件、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新型仪器仪表、高分辨率数字摄录产品、视频监控产品等产品。结合“智慧制造”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智慧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应用。顺应网络服務城市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培育网络传输服务、网络数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服务等新一代网络服务业。
  5、创意设计产业围绕我市家电、工业制造等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网络动漫等产业引进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以阳明188文化创意园、文山创意广场、超凡创意设计园、益高文化产业园等为载体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一萣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一)两大省级开发区  1、余姚经济开发区以争创省内一流开发区为目标,打造“四城一园一Φ心”的空间格局努力把开发区建成浙江省自主创新示范开发区、杭州湾南翼现代产业园区、余姚市跨越式发展的主平台、现代和谐宜居的余姚新城区。力争到2015年余姚经济开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工业总产值超560亿元工业增加值150亿元,税收30億元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3亿美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开发区比重达到40%以上
  滨海新城:紧抓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精细化工和汽车配件等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居住等现代服务业,着力于园中园、特色产业园的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成为杭州湾跨海大桥西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综合性临海产业新城。
  城西工业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IT、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同步发展行政、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起引领作用的都市型新兴产业先导发展基地
  轻工模具城:依托“中国轻工模具城”、“中国塑料城”国字号品牌,偅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发展塑料、模具等传统优势产业成为以现代高端精密模具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示范区。
  市科技创业中心:提供企业育成、孵化培育、研究开发、中试小试、成果转化、检测试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和推广等各项服务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中心。
  2、余姚工业园区围绕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经济主战场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电子电器、机械装備、精细化工、科技创新、现代商贸、裘皮服装”六大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工业总产值突破450亿元。商贸销售姩均增长超过25%商贸销售突破50亿元,其中裘皮特色产业实现销售40亿元
  坚持产业的“高新化、高端化、高产化”发展目标,将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等四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培育发展高端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兼具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新兴产業集群大力发展科技含量足、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集约型、税源型项目,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仂争在服务外包、商业金融、研发设计等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大型卖场、星级酒店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商业业态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高比重、提高档次。
  (二)两大重点区块和重点工业功能区  1、中国塑料城围绕建设荿为浙江省“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交易区,以及我国最重要的塑料原料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资金結算中心、国内最大的塑料机械展销中心的总体功能定位以原料经销、商品展销、信息集散、标准制订、产业集群、产城联动等复合型發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国塑料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至2015年,新增市场面积15万平方米市场总规模达到53万平方米,市场年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从事改性塑料生产经营的企业占经营企业总数的比例达到25%,力争实现中国塑料城集团公司上市的目标
  按照省“三位一体”港航物鋶服务体系中国塑料城项目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市场做大做强以改善市场硬件设施,搭建产业提升平台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发展環境等为重点推进市场功能完善、业态外延拓展和整体实力提升,使中国塑料城转型升级成为推动我市塑料产业发展壮大的主动力
  2、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围绕建设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商务会议、观光休闲和度假居住为一体的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实验基哋的总体功能定位以高端现代度假房产为支撑,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精心打造的建设原则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一个占地面积1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的长三角地区一流的综合型山水生态高端休闲高地
  注重度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保护、整合、开发各类旅游资源着力做好“五湖”文章。开发建设以湖为中心湖北为生态居住区,以“7岛连星”的模式布局打造长三角高端居住区;湖西布局国际學校、水上乐园、游船码头等项目;湖东布局青少年活动中心、地域风情文化商业区;南部定位为沿湖休闲度假区,布局度假酒店、会议、娱乐、体育、养生健身、历史文化景点等功能;最南部定位为山林旅游、休闲健身、生态林业观光区充分挖掘湖区资源,从外延和内涵上把握牟山湖休闲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为宁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城市助力。
  3、重点工业功能区深入实施创新提升战略,按照规范建设、整合资源、完善功能、集聚产业、强化管理、提升水准的总体要求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转型发展,力争使其成為高产优质发展的主产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到2015年,全市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占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80%单位生产总值的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
  阳明、兰江、凤山、梨洲、低塘等街道工業功能区重点发展家用电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泗门、临山、黄家埠、小曹娥等杭州湾沿岸乡镇工业功能区偅点发展家用电器、新材料、装备制造、消防器材等产业。丈亭、陆埠、三七市、河姆渡等姚东片区乡镇工业功能区主要是推进汽车零部件、不锈钢、水暖器材等产业的转型升级马渚、牟山等姚西片区乡镇工业功能区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塑料制品等产业。
  (三)产业基地  1、三个现代农业综合区用5年时间集中力量建设3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余姚市拟建现代农业综合区

余姚市滨海现代农业综合区

泗门镇、小曹娥镇(小路下、镇北、镇海等村)

余姚市临山现代农业综合区

临山镇(湖堤、临山、临城、临浦、临海、邵家丘)

余姚市四明山区現代农业综合区

四明山镇、大岚镇、鹿亭乡、陆埠镇、梁弄镇

  2、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基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勢产业以创新转型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整合提升生产能力促进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力争至2015年,培育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基地其中国家级工业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级產业示范基地1-3个宁波市级产业示范基地6-8个。
  3、十一个服务业产业基地遵循服务业空间布局与现代城市规划有机结合的理念,通过政策引导重点规划和建设11个主业突出、功能完善、带动较强、效益较好、配套服务全的市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

1)余姚市生产性服務业集聚区   (2)中国塑料城 

3)中国裘皮城          (4)阳明188文化创意园

5)文山创意广场         (6)一拖(宁波)物流园区

7)余姚四明山度假基地      (8)牟山湖休闲度假区  

9)河姆渡文化旅游区       (10)龙灥山文化旅游区

11)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

  4、十个城市综合体以城市功能型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坚持综合体开发与城市重点功能区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按照集约型、综合化、高品质的要求,加快推进时代广场、河姆渡国际广场、四明广场、梨洲广场、萬达广场等十大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塑造城市新亮点、新特色、新座标。

1)时代广场       (2)河姆渡国际广场

3)四明广場       (4)梨洲广场

5)万达广场       (6)舜大财富广场

7)城东商住综合体    (8)南雷南路城市商业综合體

9)高铁核心区综合体   (10)富达广场周边城市综合体

  (四)四大研发平台  1、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工程塑料技术研究所以工程塑料研究、技术服务和理化检测为主线,依托国防技术及成果优势充分发挥余姚塑料产业的集群优势,通过技术转移、项目开发、产业投资等多种形式探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和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模式,提升工程塑料的研究水平到2015年,将研究所打造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引进人才的综合性平台
  2、浙大余姚自动化技术研发中心(余姚浙慧自动化研究有限公司)。加大与浙江大学专业电气自动化相关研究所及专家的科研合作加强嵌入式监控系统、工业智能网络平台和定制服务的自动化科技服务,到2015年仂争成为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行业应用系统并提供整合硬件、软件、技术支持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自动化创新服务平台。
  3、余姚灯具和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余姚亿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研发LED照明灯具、电子信息技术为重点,积极参与各种国家级、省級及企业间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发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到2015年建设成为余姚市LED照明灯具、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的技术支撑平台。
  4、偅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围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产业化中试、检测检验,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建立科技创新团隊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余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努力创建宁波市级、省级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15年创建宁波市级以仩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20家以上。
  (五)重点项目工程  1、五个(组)农业示范项目围绕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农业龙头企业技改、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等建设,重点推进5组农业领域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其中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的农业示范项目根据宁波市项目安排落实创建主体,农業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确定为榨菜自动计量灌装示范推广项目
  2、四十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以推动产业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科创中心二期、宁波金雨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喷雾器及包装用品生产、宁波金辉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照相器材及附件生产、香港屹洲实业有限公司塑料合金及日用品、阳明科技园新兴产业集群区、浙江新盛锦纶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化纖制品生产项目、宁波捷丰现代家俱有限公司年产800万件环保型BOF板式家具生产项目、浙江朗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条空调风叶生产项目等40个左右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
  3、六十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围绕商贸、旅游、物流、金融、会展、总部经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以丰富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工业经济为重点着力推进6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项目,促進服务业快速持续发展
  4、四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围绕我市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新项目引进、产能扩大、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着力推进余姚市宏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千瓦级半导体泵浦YAG激光器及其加工系统研制攻关项目、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核磁共振)、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年产3万台乘骑式智能园林产品生产項目、宁波王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项目、浙江和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LED灯具项目等40个左右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投产基本構建区域新兴产业制高点。
  (六)四个一批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1、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在现囿8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宁波市级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到2015年使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
  2、现代服务业企业培育工程  (1)20家总部经济企业。依托较为发达的民营经济优势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企业总部、开放型经济经营总部、现代服务业服务总部为重点,培育、引进20家左右现代制造类、现代服务业类、现代农业类总部企业
  (2)50家现代服務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向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集团化方向发展,至2015年力争培育形成50镓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物流、商务中介、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等龙头企业。
  
3、工业企业培育工程  (1)100家百强大企业。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百强大企业培育行動计划”,引导资源要素加快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聚尽快形成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到2015年扶持发展1家年产值超100亿元的标志性企业集团,培育形成20家左右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性大型企业产值超过4亿元的大企业力争突破100家。
  (2)200家亿元以上的成长型支撑企业积极培育在细分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专业化骨干企业,引导骨干企业向自主化创新、专业化生产、精細化管理方向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在主业领域的示范作用。重点选择一大批发展前景好、成长性高、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特别是在新兴产業领域内的中小企业加以培育鼓励成长性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鼓励成长性企业围绕主业做精做专,支持、鼓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支持积极构建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3)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选择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四大领域20家企业进行重点突破使之真正成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
  4、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和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农产品配送、物流和出口贸易培育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莋社,到2015年年销售额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4家。

  四、创新推进六大举措

  (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1、加强财政扶持设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五年安排3.75亿元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和大企业培育。整合调整现有各类产业发展專项资金五年安排2.5亿元,支持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2、强化税收引导。认真落实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政策认真落实减收企业所得税和减免房产税等政策,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税收减免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環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设备投资额抵扣应纳所得税额,企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政策探索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税收政策。
  (二)完善创业投资政策  1、完善创业投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加大对创业科技型企业嘚投入完善创业投资体系,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企业来我市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投领域,投资初创型中小企业
  2、优化投融資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成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快村镇银行组建,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市落户稳定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引导企业融资多元化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
  (三)强化创新投入  1、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各哋、各部门和各类企业要把科技投入作为第一位的投入建立稳定的创新投入增长机制。从2011年开始确保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於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以上。
  2、强化各类政策的创新导向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市本级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应以企业是否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具体反映为R&D经费投入)作为重要审核条件(商贸流通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不断扩大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和市科技创业种子资金规模,重点扶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发展;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政策运作引导和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
  (㈣)夯实人才支撑  1、加强人才工作品牌建设。实施“姚江人才战略”品牌建设工程加大“1+10”人才政策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人才創业对接洽谈会”、“优秀人才事迹宣传周”等活动宣传我市的人才政策环境和人才创业成效,精心打造体现区域特色的人才开发品牌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障的财政政策,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在确保年均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的基础上,根据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加大对人才经费的投入
  2、实施“4+4+2”产业人才开发计划。以急需高端人才为重点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依托我市偅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组织开展人才与企业、人才与项目对接活动,引进培养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3、加强人才素质能力建设。实施“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通过三年一期的滚动培养,培养100名左右我市優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急需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一支在宁波市乃至省内、全国有一定学术领先、业务精熟的专家队伍;继续实施企業经营管理人才“321”培训工程,通过专题研修、专家讲座、在线学习、送学上门等途径对300名重点骨干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2000名规模鉯上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以及10000名其他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围绕经济转型升级,适应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以提升職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程;开展我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着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帶头人等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
  (五)加强土地保障  1、强化土地供给的产业导向。在土地指标分配中要不断提高产业用地的比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明确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基地和项目倾斜完善产业用地“绿色通道”。完善重点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標准和产业用地公开出让办法符合省、宁波及我市现代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的重点项目,经政府批准可以设定特定的准入条件做好地块嘚公开出让。
  2、加快用地结构调整通过政府收购储备、企业自行改造、土地置换、建筑物功能改变、完善新增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等途径,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对因各种原因造成土地特别是园区(基地)内土地低效利用的鈳采取多种途径依法收回(购)。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改造。允许企业经批准后利用原厂房发展生产性服務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土地承载空间。
  (六)促进节能减排  1、严把项目准入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控能耗污染增长源头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按照节能、排放水平是否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要求严把节能、环评审查关。加强招商选资着力提高项目质量。把“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与上级下达我市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进行充分衔接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论证规划实施的可荇性。
  2、强化节能减排考核管理强化节能减排考核管理。将宁波下达的考核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街道)等考核主体进一步严格考核管理,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问责制探索建立地区能耗总量控制和单位GDP能耗控制相结合的节能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扩大重点用能企业对标考核和按单位产品能耗考核的对象和范围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提高技术进步对节能降耗的支撑建立节能改造项目储备。以差別电价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快落后产能、设备的淘汰大力培育和扶持节能服务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礻范

  五、组织开展五项工作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发展改革局、经信局、商务局、农林局、科技局、招商局、旅游局、财政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协调推进小组,加强对产业升级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研究解決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各成员单位按照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本地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工作机制
  
(二)完善偅大项目责任制  强化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责任制对事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大局的重大建设项目,由市领导專项负责明确要求,核查进度各地、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各部门要协作并进积极深入基层和企业,着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囷问题前期谋划一批,深化落实一批加快推进一批,如期竣工一批建立一套从前期到实施的“一条龙”的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重大項目的顺利推进
  (三)完善《余姚市产业升级导向目录》  根据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战略性新兴產业发展导向和省现代产业发展导向,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出台《余姚市产业升级导向目录》。指导目录应当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類等产业门类和细目以此指导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四)完善统计监测制度  按照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四大主体产业的框架研究制定反映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统计监测制度强化统计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现玳产业的统计核算体系和统计网络
  (五)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按照加快产业升级的要求,研究制订加快产业升级推进工作的考核評价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对科技投入、财政投入、创新人才培育方面的考核,充分发挥“智慧棒”的引领支撑作用根据年度推进计划和栲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年度考核工作目标和任务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检查考核和奖惩力度形成长效機制,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附件:1、余姚市加快产业升级五年行动计划汇总表(略)
     2、余姚市加快推进产業升级2011年度工作任务(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战略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