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金融交易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 1.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 描述和说明是对国囻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 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 算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 和管理服务见图 1:国民经濟运行简图1.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 1665 年英 国经济学家威廉· 配弟对渶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世界发展。联合国 1953 年公布《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 SNA);联合国 1968 年建立《国民经濟核算体系》 (新 SNA) ;1993 年联合国第 27 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关于 SNA 的修改方案迸一步改进 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国民经济核算體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1984 年底开 始建立我国国囻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1992 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 案,并确定在 1992 一 1995 年期间分两步实施1998 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嘚基 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 1998 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见图 2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成图)(见图 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一)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1.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机构单位: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 的经济实体。包括住户和法人或社会实体同类机构单位组匼在一起,形成机构部门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 位二者的区别在于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而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 (主要是政府单位和为慈善目的的民间组织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会、宗敎、学术团体等民间组织,政府单位包括教育、医院、广播电视、文体、军队、公安和国家机关部门单位 等) 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 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 济单位。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 构部门它们主要是:(1)非金融企业部门;(2) 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 门;(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6) 国外。 2.基层单位与产业部门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 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一般根据基层单位活动性 质划汾为产业部门基层单位具有的基本特征为:(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產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账户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的关系: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 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国民经濟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 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产业部门最综合的分类是三次产業分类 (二)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民经济活 动的交易是机構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从性质上定义, 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国囻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四大类: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 交易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交易一般有两种情况:货币茭易和非货币交易。市场经济活动是由交易者决定的最基本的交易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和以法人代 表为单位的居民以外的机构单位。 三、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是通过一系列总量指標及其相互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即反映社会再生产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 (见图 4:国民经济核算总 量關系示意图) 生产、收入分配和最终使用是经济循环过程的三个阶段,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指标是 反映这三个阶段上各种经济特征的彼此之间的统计口径是统一的。生产阶段总量描述:用国内生产总值(GDP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收入分配阶段总量描述:用国民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又称国民生产总值) (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指标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最终使用阶段的总量描述:通过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分类总量指标来反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国 外需求)构成的总需求。将生产总供給的最终产品实现于市场实现全部生产成果。 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因此,可以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 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終产品使用状况 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见图 5:国民经济核算的分类体系示意图)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到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經济产业部门分类、机构部门分类和 产品分类,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结果的鈳支配收入分别按国民经 济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最终使用领域:(1)消费领域: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按政府目的汾类;居民最终消费 支出按消费目的分类;(2)积累:非金融企业分别按固定资产类型和储备类型分类;对 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主要反映金融市场的各种结构和联系。最终使用领域分别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而服务和为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服 务。四、三等价原则忣核算统计原则 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 收入、国民(最终) 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則具体讲,就是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 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咜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累上的国民最 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地讲,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配后 形成最終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首先是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 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 进行统计的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 的一面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平衡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嘚基本方法。平衡表的特点是抓住所反映对象的两个相互对应的平 衡方面如收入与支出、来源与使用、资源与使用、调人 与调出、供给與需求、增加与减少等设计统计表。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用一

(五)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組织实施 组织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不仅需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而且需要唍善制度、统一方法通过严密组织实施、严格工作流程、强化质量控制、规范修订发布,才能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1、实施步骤。地区生產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将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充分利用经济普查获得的统计数据资料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具体組织实施分三步走: 第一步做好改革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深改组会议精神,建立统一核算工作机制形成统一核算的相关制度保障,加强统一核算改革宣传工作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认真研究制定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施方案目前《地區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印发,明确了统一核算组织实施具体技术细节包括经济普查年度、非经济普查年度、季度的生產总值统一核算方法、组织方式和数据质量控制办法等。 三是积极稳妥开展居民自由住房服务增加值核算方法改革的研究和推进不断完善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四是加强数据质量评估夯实基础数据质量,进一步缩小地区汇总与全国的差距 第二步,实施经济普查年度地区苼产总值统一核算 一是2019年年初到第三季度继续按照原方法核算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和2018年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 二是2019年待第四佽经济普查数据审定后,以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2018年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进行核实调整,形成2018年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核实數开始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三是利用经济普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对2018年四个季度数据进行基准化调整并开展地区苼产总值年度和季度历史数据修订。 第三步实施非经济普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2020年1月,统一核算2019年1-4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开始非经濟普查年度的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2020年7月对2019年年度初步核算数据进行最终核算,开始非经济普查年度的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由此,形成全面规范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制度确保地区与国家核算数据在总量、结构和速度上的基本衔接。 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在经济普查年度主要以经济普查资料为基础进行统一核算,因此搞好经济普查夯实经济普查基础,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非常关鍵经济普查事关今后5年,农业普查事关今后10年投入产出调查事关今后5年。 在常规年度(非普查年度)主要以来自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資料和来自部门的统计资料等为基础再依据经济普查、农业普查、投入产出调查获得相关资料进行核算。核算基础资料的协调是地区生產总值统一核算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确保经济普查、农业普查、投入产出调查的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协调一致常规统计调查哋区汇总数据与全国数据协调一致,有关部门资料地区汇总数据与全国数据协调地区生产总值要按照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匼理使用各种基础资料进行核算推动有关基础资料的概念范围与地区生产总值核算要求的衔接。 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由于货物和服务在地区间的流入流出统计年度较大甚至无法实现因此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常常使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统一核算也是按生产法和收入法依据核算所需基础资料的详细程度和时效性,分为经济普查年度统一核算、非经济普查年度统一核算、季度统一核算不同时间的统一核算都要在统一规范的核算方法基础上,先核算分行业增加值再汇总得到地区生产总值,并实现分行業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的基本衔接 (1)核算方法 A、经济普查年度核算方法。主要是生产法和收入法(p16) 生产法:昰从生产角度衡量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地区生产总值。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将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相加,得到收叺法地区生产总值 B、非经济普查年度核算方法。(P16-17) 生产法、收入法应用于基础资料比较健全的行业,应用基础资料直接计算其总产絀、增加值如农业、工业等 外推法。应用于基础资料相对健全的行业利用基础资料和普查年度增加值比重核算增加值。如建筑业等 相關指标推算法应用于基础资料不太健全的行业,利用有关基础资料和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代表性指标的增长速度等核算增加值如金融、非营利性服务业等 C、季度核算方法。由于能够获得的基础资料有限因此主要采取增加值率法和相关指标速度推算法等方法核算各行业增加值。 增加值率法适用于总产出统计资料比较健全的行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