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老瞪阳上海话阴去阳去是什么意思思

我之前回答中最后讲到了上海话連续变调的问题由于比较长,现移到这里并将在原答案中留下链接,以方便学习者阅读


发现教上海话的帖子居然破百赞了,而我的答题结构还乱乱的Orz......评论中有朋友@ 希望我讲讲上海话连续变调的问题现在我在这里就先简单搬运、组织一下。首先要说的是上海话连读變调确实是初学者绕不过去的一个(变态的)问题,因为但凡是个词在语句中基本都会改变原有的调型,不像普通话除了“一”“不”囷第三声连读之外基本上都规规矩矩的那么上海人是不是真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非要强迫症般把本来声调放着不用而去用别的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 ̄)~

转折转折转折:其实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大家首先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声调真的必须以音节(字)为单位么?我们的普通话当中的确是只要有一个音节就有一个调而有两三个音节在一起的情况当然就是各有各的调了。这时候你应该鈳以脑洞一下会不会有种语言能让好几个连着的音节共同分享一个调?这时候上海话就要出场了铛铛铛铛~(当然还有不少别的汉语方訁以及其他语言也有这种现象,此处不表)

上例子前还是要先讲一点点理的上海话的连读变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规则变调这一类必须强记,像“老师”这样的单词就不是按照后文将要描述的规则去发音的;另外一种就是规则的变调了,我这里就先只讲规则变调这┅类在此我要引用港科大朱晓农教授的《》这篇文章开头部分。

这里很简练地把上海话的(两字词组)规则变调情况进行了介绍表中嘚数字是五度调值符号,1表示最低音5表示最高音,所以55代表该字自始至终是个高音14表示从最低升至半高,以此类推目前的上海话中┅共有5个单字声调,分别是阴平52、阴去34、阳平14、阴入34(短)和阳入14(短)

由于正文里面语音学概念较多,在这方面没什么基础的朋友看起来会很吃力下面我就用较通俗的方式来解释一下(希望这样不要距离原意太远):上海话的两字词组的规则变调,会按照两字中前面那个字的调型去展开而不需要管后面那个字本来是什么调。这就是声调向右边扩展的意义先看回上面表格,上海话阴平单字调是个高降调52我以“天”为例字,单念它就读 t?i 52;那么用“天”做首字的两字词组例如“天津”,后字“津”也是阴平字单念应该是 t?i? 52。接下来可就要尝试“让这两个字共享一个声调”了!

我们已经知道第一个字“天”是个高降调从最高的5一路降到半低的2,也就是说跟普通话的第四声是很相似的那么当我们需要把这样一个声调从一个字分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的选项其实并不多大致上就有这几种:

  1. 前芓跟后字平分盘面,各跌一半;
  2. 前字维持高位让后字慢慢去跌;
  3. 前字跌够了,后字只好低位盘整;
  4. 前字高位后字开盘就跳水触底...

事实證明上海人在降调方面大概属于乐观投资者,虽说终归总是要跌到套牢的但是还是希望至少先让梦再持续一会,放个“4x点就是牛市的起點”之类鼓舞人心的号召大家最后享受享受,完了漫漫熊市都随它去吧。于是首字阴平的情况下,就要选择第2种变调方式也就是湔字高平后字降,“天津”的实际读法就是 t?i 55 t?i? 31

活学活用,同样是首字阴平给定“生”读 s? 52,“活”读w?? 14两字词组“生活”应該怎么读?(提示1:a上加波浪线表示这是鼻化元音也就是带有鼻音,符号?是入声喉塞尾,实际就是元音短促;提示2:这玩意可是很多囚年少时候的家常小吃满满的回忆hiahia)

接下来讲首字阴去的情况。阴去在上海话中实际上包括了普通话上声和去声中的很多字像“等”“困”之类都是这个调,调值为34也就是从中间音高起音,音尾稍稍上扬到半高在这种小牛市的情况下,总体涨幅虽不是十分亮眼但仩海人却创造出了一种略带惊喜的浪漫型走势,前字在3的水平维持不变而后字突然跳涨直接蹦到4然后维持高度,小心儿跳跳可见无论現实怎样平庸,腔调总还是要有的嗯很够小资

举例说,假定前字是“起”单字念 t??i 34后字是“来”单念 le14,那么两字词组“起来”就要念成 t??i 33 le 44请始终记得这类规则变调是不需要管后字的本调的;so首字阴去的情况下大致就是前字中平后字高平

下面再看首字阳去的阳詓这个调包括了普通话的第二声中大部分字,还有第四声中的一部分以及少部分第三声字具体分配规则一言难尽,先不展开了上海话陽去本调是个升调,而且是从最低处1升到半高的4位置在两字组变调的时候,上海人发现这个涨幅很凶啊要是开盘就涨大家肯定抓不住,中间跳太高估计有老人家心脏又受不了不如就搞成苦尽甘来的形式吧。于是首字阳去的变调就是前字维持在底部而后字步步高升

舉例:前字“老”单读 l? 14后字“人”单读 ni? 14,连起来就读 l? 11 ni? 14

最后是两个入声,其实首字阴入跟阴去的变调规则是一样的唯一不同僦在于阴入本身发音较短。同样地首字阳入跟阳去变调基本也一样。举例说常用词“结棍”(意为“厉害”“很棒”)首字是阴入,單字读 t?i?? 34(也可发作55不区分意义),“棍”单字读 kw?n 34两字连读 t?i?? 33 kw?n 44;“实在”首字为阳入读 z?? 14,后字“在”读 ze 14连读为

讲唍两字调值后,稍微延展一下三字调的规则变调情况实际上就是把两字调再拉长并且稍微做一点变通。例如说首字阴平那么“天门山”连读就是 t?i 55 m?n 33 se21,也就是高-中-降首字阳入也非常规则,例如“六点钟”读 l?? 11 ti 22 tso?24就是在中间插入一个“点”而已,可看作低-低-升首芓为阴去、阳去或者阴入的,就需要稍微做变通保持两字组时第一个字的调,将第二个字升高最后第三个字再降下来。例如“城隍庙”就是 z?n 11 ?uɑ? 55 mi?21即低-高-降;“八点钟”就是 pa?33 ti55 tso?21,即中-高-降

四字调的模式其实更好记,只需要在三字的模式上往第三个位置插进一個中平33比如“瞎七搭八”就是 ha? 33 t??i?? 55 ta? 33 pa?21。至于五字调其实本来也是有的但是现在的上海年轻人基本上全盘沦陷,都改为2+3或者3+2模式叻这里也就不去讲。

最后再说明下:第一这里我没有讲到不规则变调类型;第二我所使用的通俗化描述只是为了尽量方便各位学习掌握并无针对任何人群、机构的不敬之意。

粤语声调 可用音乐的简谱来表示洳下(粤语9声其实藏着完整的中国民族调式:宫1商2角3徵5羽6):  

粤语第1声【阴平】【例字:分】:3 or ↓ (↓=3~1)  


粤语第2声【阴上】【例字:粉】:7.~2 (注:这点是写在7的下面的因为打不出来)  
粤语第3声【阴去】【例字:训】:1  
粤语第4声【阳平】【例字:焚】:5.(注:这点是写在5嘚下面的,因为打不出来)  
粤语第5声【阳上】【例字:奋】:6.~1(注:这点是写在6的下面的因为打不出来。~是连音线)  
粤语第6声【阳詓】【例字:份】:6.(注:这点是写在6的下面的因为打不出来)  

粤语第7声【阴入】【例字:忽】=粤语第1声  


粤语第8声【中入】【例字:發】=粤语第3声  
粤语第9声【阳入】【例字:佛】=粤语第6声  

(口语存在【阴上入】【例字:笛dek2】=粤语第2声)  

*注:粤语第1声有高低两种读法,高=3(普语的第1声)低=↓(约等于普语的第4声,有人认为“无法用旋律表示”——其实可以当作3~1)

在上海過的人想必都會記得這種同音的現象會經常發生:例如“請問貴姓?”“敝姓王(黃)”。但是在上還會再問:啥個王(黃)”或答“三劃王”,或答“草頭黃”而且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可見上海姓氏同音現象實際上已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正常交際

眾所周知,研究和解決同音現象昰語言教學的任務之一同音現象可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受語境、上下文制約,一般不會引起歧義;另一類是姓氏(單姓)、名字和不知名的地名等這一類每一個字音都獨立存在,不能依賴於上下文語境來推斷解決這就可能影響正常的交際活動。本文將集中討論後一種的姓氏同音現象探究其形成原因與解決的辦法。

一.  上海方言同音姓氏的數量

據歷史文獻記載漢族單姓有3000多;古今變化很大,《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只收了現代漢族姓氏930多個除去好幾十個複姓,《現漢》所收單姓約為八百多個

我們查閱《現代漢語詞典》,收集了154組單音同音姓氏 (編為本文附表)這些姓氏約佔《現漢》單姓六成,亦即《現漢》中的單姓如用上海方言來讀,其中超過┅半是有同音的本文末的附表共收4909餘個單音節同音姓氏,(其中94%為國家標準所包含的常用字(3755))考慮到各層次的收集、統計會有遺漏故而這種同音姓氏實際上應將近500個。

上海話跟北京話廣州話和廈門話四種方言的單姓同音情況,可以從下列三方面進行比較

(一)  上海方言和其他三種方言同音現象總體比較:

上海方言有上述154組同音姓氏,其他三大方言就較少同音:北京話有53組廣州話58組,而廈門話僅為33組(見表)

(二)  四種方言中大姓同音的情況比較:

以“新百家姓”(據國家統計局資料編訂)的19個大姓來比較,其中每個大姓均超過人口嘚百分之一19個大姓合佔總人口的55.6%。該19個姓氏依次於上述四種方言同音情況列表如下:

上海話唯一無同音姓氏的大姓

上海話八個同音其怹方言則同音少

上海話同音多達十個而其他三地無同音

滬音吳胡何三大姓氏同音

9個大姓有同音(共包括22個姓氏)

除張以外,其他18大姓均有哃音(共包括102個姓氏)

12個大姓有同音姓氏(共包括28個姓氏)

7個大姓有同音而且僅各一姓同音(僅包括14個姓氏)

上海方言同音最多,廣州話北京話次之,而廈門話的最少

(三)  最多的同音姓氏組比較——上海方言同音最多:

1. 上海話:最多的有三組①(zi13)組共有11個同音:娰 慈 池 是  儲,(註:13為調值下同)其餘兩組都是10個同音),②(li13)李 黎 厲 勵利 酈 廉 濂 連 理③(?u13)組吳 何 和 賀 胡 狐 扈 巫 武。

2. 北京話:最多有27個同音的:①(lì)厲勵,利酈,立歷,栗

②(yǘ餘,魚虞,于俞,喻

3. 廣州話:最多的一組為6個同音,其餘二組各為4個同音:

①(yu11)余餘,魚虞,于俞,喻

②(kei11)祁祈,奇麒

③(xi55)施,司師,思

4. 廈門語: 最多的則只有四個同音:祁祈,奇麒

從上述三個不同角度的比較,顯而易見;同音姓氏現象廈門話較少,京粵居中上海話最多。

眾所周知由於多種不同的緣甴,造成漢族姓氏眾多同樣我們也可以說由於上海話的多種語音特點,比較集中地綜合形成同音現象眾多——當然也表現在姓氏的同音眾多而這些語音特點在其他各種方言則是少量分散的,僅僅各有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一)  滬語基本上無翹舌音:

滬語只有一個翹舌音節——el兒耳的文讀音。

漢語拼音的翹舌音聲母zh,ch,sh一概全無而北京話裡“兒化”以外的翹舌音就佔音節總數約兩成,如趙、曹;遲、慈;疏、蘇京音均有翹舌與否之別,而上海平舌、翹舌不分

中古時濁音,其他一些方言(如京粵兩語)已衍化為送氣清音和不送氣清喑而在上海話中則仍均保留為相同的濁音:如蒲,步;皮卞;滕,鄧;屠杜;陳,鄭;錢徐。

in,ing不分:如 金荊;林,淩;忻興;陰,應;

en,eng不分:如 陳程;甄,曾

(四)  介母、韻尾脫落,或保留了聲韻母造成同音:

1. 前字介母脫落而與後字同音:孫,申;莊嶂。

2. 前字鼻韻尾脫落與單韻母的後字同音:蕳,冀;連黎;年,倪

3. 保留了漢語入聲韻母:郝,赫黑;卓,祝;葉易。

中古音平仩去入四聲均有清濁聲而上海話一般歸併為陰平,陰去陽去,陰入陽入五種聲調。

部分三聲原由入聲派來這裡回歸是指其逆行洏已

①郭(陰平),國(陽平)谷(上),角(上)

②屈(陰平)麴(陰平),曲(陰平上),闕(去)

①陸路,鹿樂,祿雒,逯(北京話都變為去聲)

②席習,隰集,籍(北京話都變為去聲陽平)

上海話同音姓氏最多的如李組、何組、俞組,均各高達10個以上另有魏組和陳組也有8個,這些同音姓氏最多的6組均為濁音,陽去調而在上海話中“是”和“李”的同音字均各超過60個,特別哆究其源,皆因陽去是中古音陽平陽上和陽去三類陽聲(濁聲母)共同集中的結果,而其他清聲母所對應的陰平陰去和陰入,以及叧外的陽入就僅為一二類對應,為數自然就較少(參閱許寶華《上海市區方言志》149頁,)

以上均為語音本身的原因

(七)   從數學的角喥來理解,最根本的原因是上海方言同音多:

在漢語裡,一種方言其音節(帶聲調)越多,同音字就越少;反之同音字就越多,互成反仳北京話帶聲調音節量約一千三百,上海方言僅約八百約為北京話音節量的六成,即上海方言同音比北京話的多了40%

同音字多,但生活中不影響溝通因說話往往有語境和上下文,而且雙音節詞應用日益廣泛大大減少同音的可能性。但姓氏則個個獨立一般與語境、仩下文無關,所以無法推求出到底是哪個字;但姓氏只幾百個況且大都是常用字,所以還是有辦法區別開來的

(二)  約定俗成形成,幾種特定的表達法:

除了有時需要用話語來解釋或引用同姓的名人來說明之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採用下述拆字法以及結構特徵法解決哃音問題

左右分拆:如弓長張,走肖趙古月胡,言午許人可何,人兒倪女兆姚,木土杜魚包鮑耳東陳,奠耳鄭(繁體)雙朩林,江鳥鴻日月明,

②上下分拆:如木子李口天吳,四維羅(繁體)立早章, 加貝賀,西貝賈山佳崔,日曰昌白水泉;

③三分拆: 如方人也施,卯金刀劉(繁體)言西早譚。

上述鴻明,昌和泉等字作為姓氏雖少但在名字、招牌中則屬常見,亦同樣表達

上述汾拆簡單,但很多字仍拆不了下面就是用突出該字的結構特徵,如草頭黃有草花頭的音為黃的就是黃字,再如雙人徐可區別於錢

這類姓氏還有三劃王,圈吉周(普通話有三橫王框吉周),虎頭虞干鈎于,二馬馮雙口呂,雙口嚴禾木程,撇未朱草頭蔣。

這個草頭黃的表達是雅俗共賞全國通用的。廣東人受文言影響叫“江夏黃”,比較高雅但有些人不習慣的就可能聽不懂,而“大肚黃”則過於粗俗如用“黃色”又含貶的義項。

由於上海方言同音現象嚴重對上述二法需擴大應用,靈活變通(上述“新百家姓”的大姓中,前十四個均有適當表達

有時拆開來的偏旁不成字,在不會引起歧義的前提下上海人,也許還有外地人採用形體相似的常用芓來代替,這就是拆字法的變通簡化靈活運用。

:木易楊人則俞,人未余曲日曹,刀口邵車心惠,美女姜,子系(音“思”)孫;

楊字中的偏旁昜是古陽字,今已不用易形似昜,權且呼之作易。俞字人下一橫加一刖。刖音月是古酷刑名,今己廢之常用字“則”形似,且發音之開口度和響亮度均略大於是刖字“長”了雙腳就變則字,於是就叫“人則俞”

同理,“余”字中“未”不出頭,曲日曹的曲字又少了一橫而字中的上一半與   亦有差異,但靈活變通一律近似簡化呼讀之。而把“姜”字的“羊頭”擴展而雅訓成“美”字,因而成了美女姜神來之筆,確美女之妙

刀口邵為另一佳作。刀口所合成的召亦為漢姓之一但不常見;而邵姓常見,則取而代之就呼邵為刀口,以區別於走肖“趙”和曲日“曹”所用的則是結構特徵法了。

以上均為形似子系孫 “系” 之呼讀則音變為思。口語之中上海方言系字發音同死之白讀“子死”屬忌諱,而“思”音(聲調調值5不降)與“子”字讀音疊韻呼讀順口。

(三)  討論同音姓氏的意義:

教學上有作用:這個課題在上海話的教學上引出且已在教學中應用。主要是讓學生更好的讀準和表達各種姓氏

引起重視和加深對同音現象的認識:區別姓氏的同音與否有其特殊意義,因它不受語流制約個個獨立,尤為敏感有助於進一步研究同喑現象姓氏雖是一個局部——麻雀,不過是一個大麻雀因也有近千字。而上海方言的同音姓氏佔姓氏的大半——六成其絕對量比百镓姓總數——四百,至少多兩成

2.      對同音姓氏的呼讀(使用),有應用價值:比如人們會對於包括普通話和其他方言在內的同音姓氏會給予更多的注意。

政府和學界要求文字標準講究科學性。然而實用文字學偏重實用,比較超脫為我所用,上述的靈活變通的表達法簡明有雅俗共賞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實用文字學的上述表達法反過來又影響文字學的發展,例如“吳”的呼讀——口天,叒影響了簡體吳字的字形下半即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话阴去阳去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