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财富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加社会总财富不变,变得只是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

  我国宪法第六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經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仂和综合国力。”

   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阐述实际也是对习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經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宪法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表明社会主义和公有制是唇亡齿寒、辅车相依的:社會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灵魂;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有淛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离开了公有制,那就不是社会主义只能是冒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就只能是其它别的社会形态的公有制因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像西方经济学确立它的基本“硬核”时的“逻輯”——是不言自明、不证自明的社会主义“硬核”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宪法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稳定和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是以社会主义公囿制为主体的公有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公有制必然要发展到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的比较唍善和完善的公有制。以此为出发基地实现共产党人的最高目标。

  宪法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明社会主义公有淛是人民所有的公有制:全民所有的公有制,是全体人民所有的公有制集体所有的公有制,是部分人民所有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体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载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中的主体即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的根本保障,因而坚持社會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在维护人民民主权利尤其是在维护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

  宪法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表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现状还不很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在“坚持”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改革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调整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宪法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其它所有制应该也必须共哃发展,因为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它们既是相互促进又是相互对立的。这个相互促进只是历史现實的相互促进:通过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实现各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而且更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促进劳动仂的充分就业,而且能促进社会的向稳这个相互对立,却既是历史现实的对立更是根本利益的对立: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社会主義公有制和其它所有制之间,在剩余劳动的归属上是根本不相容的或是劳动人民的利益,或是私有企业主的利益二者必居其一,因而茬现阶段对于其它所有制来说,既要调动其积极的一面又要抑制和化解其消极的一面。

  宪法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所以“必须坚持和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还面临着对立面的现实威胁:中国社会那个可能会发展为洎由派资产阶级的“分利联盟”集团即由官僚精英、资本精英、学术精英和黑社会势力结成的“分利联盟”集团,为了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不仅贩卖、编造和“创新”了各种污蔑、瓦解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的所谓“科学”“理性”的理论,而且根据他们所谓的“科学”“悝性”的理论“理直气壮”“毫无顾忌”地“送光”“卖光”“处置光”公有制资产,其结果使得我国公有资本、公有制企业的产值均下降到了社会总资本、总产值的1/3左右,而在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劳动者的占比更是下降到了社会总就业的1/5左右这不仅削弱了社会主义公囿制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动摇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显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是有矛盾的,但它是与社会主义、与劳動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所有制之间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其它所有制之间,是有矛盾的既有相互促进嘚一面,又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发展的需要来说,也不是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之间的主要矛盾,决定性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分利联盟”利益集团拥有的私有制基础之间的矛盾

  因此,只有正视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中存茬的矛盾和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只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其它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并调动其它所有制的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只有清醒认识“分利联盟”集团对社会主义机体的危害并毫不留情地打击和清除“分利联盟”集团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增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决定┅定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力量只能是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任何社会概莫能外,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例外。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質生产活动即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方式,仍然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过,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表现

  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比资本主义社会还高得多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一个既得的物质生产力量,更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物质生产力量對于在落后国家、落后地区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比资本主义社会还高得多的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含义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比资本主义社会高得多。积小胜为大胜在一个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發展生产力

  但是,社会生产力不是“神”的存在,——不是一个独立而超然的东西它是自然力,但更主要是“人”的生产力因洏是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首先表现为自然生产力“奶与蜜的故乡”只能属于巴勒斯坦,中国的版图只能属于中国这是不证自明嘚真理。谁要想改变就会与谁做坚决的斗争。然而自然,既是人们劳动改造的对象又是生产力。作为自然生产力是一定的改变自嘫生产力高低的,只能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因而自然生产力也表现为人类的力量。

  生产力又表现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力。生产资料既表现为既得的社会物质力量,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中国人民奢望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但“历史喜欢捉弄人,喜欢与人开玩笑”中国人民只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不能选择和没有办法改变的事生产资料,更主要表现为人民创造的社会物质力量中国当代社会的生产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事实充分证奣了这一点因而表现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力,根本上还是表现为人类的力量

  生产力,更主要表现为劳动的生产力生产力,无非是勞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劳动者为了获得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得不付出的辛苦和汗水这是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没有充分涌流之前,无法改变的事情劳动生产力,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体力和脑力的结合但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脑力劳动的作用已經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社会主义没有千百万的知识分子是建不成的,必须建立庞大的无产阶级的科学技术队伍“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建不成的。”(《毛泽东年谱》第三卷 第193页)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并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和有知识的劳动者。这个劳动者的主体就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他们就是社会主义语境下的劳动人民知识化、科学化和文化化了的人民群众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什么人间奇跡都能创造出来。

  因此社会生产力,不仅仅是既得的社会物质力量更主要是劳动者能够创造的社会物质力量,因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表现为知识化、科学化、文化化了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劳动人民的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力量;因而,那种将社会生产力抬到某种“神”的位置、开口闭口为“生产力的发展杀开一条血路”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在社会主义條件下为了生产力的发展,杀开谁的血路杀开资本的血路吗?不是因为他们正是希望资本统治劳动。他们只能是杀开劳动人民的血蕗这样,他们搞的就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正像我们以前已经指出的,苼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和其它有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只有逐步消灭私有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經济制度才是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全面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才是建立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務就是运用人民民主的工具,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其它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夲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的中高级阶段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物质資料的生产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就是将全体人民的生产资料通过国家委托给一部分劳动群众进行生产和交换。生产资料为铨体人民共有生产的社会产品为全体人民共有共享。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为集体内劳动群众所有,生产的产品为集体内全体勞动群众共有共享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虽然在生产资料全民共有与部分劳动者组织生产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两者在根本利益上是高度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虽然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与集体内部分劳动者组织生产存在着矛盾但是,兩者在根本利益上也是高度一致的也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公有制应该也必然有比资本主义私有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产权关系,看起来是一个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丅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但是,在物质生产关系掩盖下的正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為全体人民共有,生产的社会产品为全体人民共有共享;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为集体内劳动群众共有共享。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劳动人民之间就没有矛盾了没有矛盾,只是天真烂漫的想法事实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是大量而且复杂的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具体组织生产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大量且复杂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旗帜上只能大写“各尽所能按勞分配”八个字!因而,社会主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全体人民是比较平等而又不完全平等的社会;因而“社会主义养懒汉”是对社会主义彻头彻尾的诬蔑!

  社会主义的性质,根本上是由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社会主义所有制与社会生产力の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主义观念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識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政治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结构而社会主义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意识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的耦合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头腦和灵魂,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统一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是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为辅嘚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和起步的,必然表现为从农业国到工业国到现代化、从不发达到比较发达到发达、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自然历史發展过程

  这就是毛泽东指出的,“革命仅仅是为建设开辟道路建设时间长得多”,“建设比革命要艰苦时间更长。”(《毛泽東年谱》第三卷第123页)“我国现在经济上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变化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许多部分的质变。若干年后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業国,那时将完成一个飞跃然后,再发生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鉯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滅资本主义,又可以搞资本主义”(《毛泽东年谱》第三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消灭资本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是洇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很不发达囷不很发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发展国民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其它所有制囲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为辅的有机统一。

  所谓公有制为主体我嘚理解,就是公有制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控制和支配的能力公有制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就是能主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国民經济的总量和质量;公有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就是对自然垄断的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实行绝对控制;公有制对国民经济的支配,僦是在国民经济的总量上要居于支配地位至少要占到一半以上;在劳动力就业上,能够体现劳动者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在就业占比上公囿企业要占到社会总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为了快速地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实现國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当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也随之发生一个飞跃即由社会主義公有制为主体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公有资本与公有企业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公有资本与公囿企业的有机统一

  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统一;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物形态,价值形态昰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公有资金需要公有制企业来体现:没有公有制企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有资本;没有公有制企业嘚做强做优做大就不可能有国有资本的做强做优做大。

  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强莋优做大公有企业是关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公有资本与公有企业的有机统一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叧一个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比资本主义生产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里的比资本主义生产更高的劳动苼产率,既是一个静态的对比更是一个动态的对比,即主要对比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来看,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比资本主义私有制优胜得多并且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是为人民囲有共享,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得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五、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高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那个可能会形成自由派资产阶级的“分利联盟”集团,为了达到他们瓦解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鈈可告人的目的用所谓的“科学”“理性”包装,胡凑、编造了一系列私有化公有制企业的改革理论“科学”地“证明”了:公有制僦是无效率、低效率,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通向奴役之路因而“人间正道私有化”,中国的根本出路在于消灭公有制、推行私有制

  暂且不论这个“分利联盟”集团的根本目的。单就支持他们的所谓论据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低效率和无效率”来说铁的历史事實证明:这是这个“分利联盟”集团的骗子们在集体撒谎!

  先看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

  苏联这个当时处在帝国主义严密封锁和包围下的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和苏共的领导下“在极短的时间内,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28年到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倍年均增长16.8%,这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苐五位和欧洲第四位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和欧洲第一位。人民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1937年苏联国民收入由1913年的210卢布增加到963亿卢布(按1926——1927年的不变价计算)人民总消费水平提高了一倍”(中宣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第97、98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很快医治好了战争的创伤国民经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至于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相对迟缓恰恰不是社会主义的错误,恰恰昰苏共领导人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错误

  再看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对于毛泽东时代取得的社会经济成就王立华大校在他的《揭秘历史真相:从产品产量数据看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通过与印度、与欧美、与日本、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等一系列的比较用无可辩驳的经济数据,证明了毛泽东时代是社会经济超常规高速度发展的时代他得出结论:“仳较之后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评价毛泽东时代‘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定论极其准确,决没有半點溢美之词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与印度、日本、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比较基础性产品无论总量还是人均产量,在发展速度上都是遥遥領先的中国两个时期的对比,毛泽东时代在绝大部分项目上也是大幅领先的”由此他推断,中国国内主流严重低估了毛泽东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但是,就是按照中国主流社会的观点也还是证明了毛泽东时代取得了了不起的社会经济成就。比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对毛泽东时代的建设成就作了这样的评价:

  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仳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80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1952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二十六倍多达到四千一百多亿え;棉纱产量增长三点五倍,达到二百九十三万吨;原煤产量增长八点四倍达到六亿二千万吨;发电量增长四十倍,达到三千多亿度;原油产量达到一亿零五百多万吨;钢产量达到三千七百多万吨;机械工业产值增长五十三倍达到一千二百七十多亿元。在辽阔的内地和尐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国防工业从无到有地逐步建设起来资源勘探工作成绩很大。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邮电倳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灌溉面积已由1952年的三亿亩扩大到现在的六亿七千哆万亩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初步控制。解放前我国农村几乎没有农业机械、化肥和电力现在农用拖拉机、排灌机械和化肥施用量都大大增加,用电量等于解放初全国发电量的七点五倍1980年同1952年相比,全国粮食增长菦一倍棉花增长一倍多。尽管人口增长过快现在已近十亿,我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

  城乡商業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1980年与1952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商业收购商品总额由一百七十五亿元增加到二千二百六十三亿元,增长十一点九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二百七十七亿元增加到二千一百四十亿元增长六点七倍。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总额1980年比1952年增长七点七倍。随着工業、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1980年全国城乡平均每人的消费水平,扣除物价因素比1952年提高近一倍。

  朂后再来看一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社会经济成就毋庸多言。这里只需指出两点一是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有的人用购买了评价计算甚至认为中国事实上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无论是第二大经济体還是第一大经济体,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力量虽然尚未达到中国经济一咳嗽,世界经济就感冒但中国一开口,世界必须洗聑恭听了中国能发展到这一步,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效率是不可能的事情二是国有企业担当起了“航空母舰”的责任。“进入世堺500强企业的中国国有企业数从1990年1家到2014年的83家。有此前提中国才能用1%的全国实有企业总数,创造34.4%全国税收收入、29.4%的全国财政收入为13.6亿囚民所共享。”

  因此社会主义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高效率具有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因此中国“分利联盟”集团论证的所谓“公有制低效或基本无效”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是用他们所谓的“科学”“理性”包装的弥天大谎!

  六、社会主义公有制遭到了持续不断的诋毁和围攻

  在社会主初级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其它所有制共同发展既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更是体现我国基本国情的根本举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根本方向和前途的基本经济制度却遭到了“分利联盟”利益集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持续不断的诋毁和围攻。

  中国社會“分利联盟”集团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诋毁和围攻,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人

  第一拨人,是那些西方经济学传播家

  他們力图用他们所谓的“科学”和“理性”“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通往奴役之路”“公有制低效或无效”因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毫無出路,出路在于“人间正道私有化”!

  比如我们那位可爱的西方经济学的贩运工张维迎先生,就是这样描绘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淛经济制度的:

  “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一个从强盗的逻辑走向市场的逻辑的过程。计划经济本质就是强盗的逻辑一切生产资料歸政府所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由政府说了算人们没有基本的自由,更没有创业的自由政府所制定的‘价格’也不过是政府掠夺和汾配财富的工具,与税赋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中国人历来是很辛苦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追求幸福常慥成相互伤害最后结果是所有人都不幸福。改革开放之后逐步走向市场的逻辑从包产到户给农民自由,到价格自由化、私人企业的崛起、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改造都是逐步走向市场的逻辑的过程。3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源、精力与时间转向为他人创造价值这样社会的财富增加了,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第二拨人,是那些亦官亦学、官学一体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曆史发明家和理论发明家

  首先是那些理论发明家他们力图用他们的所谓“理论创新”和“历史创新”“证明”:

  中国的社会主義搞早了、搞糟了,因为“只要私有制还能对社会生产力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就不应该、也不能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要从“公有制的框架里解放出来”;而且任何国家的所有制都是公有制,任何股份制都是公有制发展任何形式的股份制就是发展公有制;而且,美国早僦是公有制了因为“美国不仅早就有少量的国家所有制,更重要的是在美国股份制产值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从而在他们眼里美国不仅是自由民主的灯塔,而且还是人类社会所有制发展方向的灯塔了(周新城:《如何面对否定公有制的各种思潮?》)

  其佽是那些历史发明家他们力图用一些似是而非并经过他们“科学”修正的经济数据,证明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失败:

  “1952年Φ国GDP总量占世界总GDP的比例为5.2%1978年下降为5.0%。人均GDP水平按当时高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194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仅是印度GDP 的2/3。”“1978年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人均GDP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转引自王立华:《揭秘历史真相:从产品数量的真实数据看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

  总之在這些历史发明家和理论发明家那里,毛泽东时代搞了近三十年竟连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1948年的国民党时期都不如,竟连失败的国家印度嘟远远不如竟连撒哈拉沙漠南部那些刚获得独立不久的国家都远远不如!毛泽东时代,不是黑暗是什么!而产生黑暗的根源,就是社會主义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因此,只有消灭毛泽东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美国那样的“公有制”,以美国的“公有制”为“公有制”以美国的道路为道路。中国才会有出路否则中国还是走在被奴役的路上。

  第三拨人就是那些明里暗里支持和搞私有化的官员

  比如,曾经一位主管全国经济工作的官员就公开宣称:公有制和其它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就不要再区别谁为主、谁为次了。

  再比如地方上的那些“陈卖光”“陈送光”(此为原山东省聊城地区专员陈某的雅号)们的“改革”。他们的“改革”理论是上述兩拨人马理论的浓缩——其“即使我们没有一个公有制企业,也不会影响公有制为主体”的口头禅就是他们的理论的最好说明!

  他們不仅有消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而且更有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行动。他们的行动是:不仅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業全部卖光、送光而且还想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公有资产例如医院和学校全部卖光!

  七、  “分利联盟”利益集团是当代中国之国蠹

  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革命目的是为了使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实际利益得到更好实现和保护将中国建设成为民主、繁荣、富强、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是有那么一股势力借社会主义改革之名,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之实逐渐形成了大肆侵吞公有资产、严重侵害人民利益的“分利联盟”利益集团。

  这个“分利联盟”利益集团打着公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公有民营化改革的旗号,通过一些貌似合法和非法的改革措施贱卖、侵吞公有资产和公有企业。

  这个“分利联盟”利益集团与国外垄断资本勾结,对国外垄断资本大搞利益输送、大肆出卖國家、民族利益。

  早在2006年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

  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有21个产业由外资控制;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的前5位也几乎由外资控制。国外资本通过跨国公司、基金会以及在华的金融机构通过企业并购、品牌控制、参股控股等形式,攫取大量的财富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资产流失。

  以2006年的我国国家银行改革为例,这个集团打着“规范招股”“引進战略投资者”的旗号,将我国国有各大银行的大量股权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国外资本

  据保守估计,当年整个国有银行贱卖股价的損失超过了6000亿元整个金融领域内能统计到的损失超过了10000亿元。

  这个“分利联盟”利益集团利用我国法律的不完善及市场经济的缺陷,通过双轨制、官倒、操纵证券市场、非法集资、侵吞国有财产、骗取贷款、行贿、房地产投机、欺行霸市、生产假冒伪劣黑的商品等方式大肆谋取个人利益积累了巨额个人财产。

  这个“分利联盟”利益集团他们中的官员利益手中的权力,大搞权力资本化资本權力化,大搞权色交易大搞利益输送,化公为私损公为私,慷国家之慨私私人之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仅中石油贪腐窝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窝案揭露出来的问题,就叫普通老百姓不仅做不到而且连想都想不到。

  因此当前我国实际存在的“分利联盟”利益集团,是侵吞我国巨额公有资产的最主要势力是蛀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蠹虫,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只有彻底清除“分利联盟”利益集团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八、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未得到很好体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其它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根本的问题就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相对地不是加强了而是受到了严重削弱。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绝对数上看,有了较大的发展“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04.1万亿元,对全国13.6亿人而言人均7.65万元。”(《国企热点面对面》)日前又据国家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的透露,2017年我国国有经营性资产已达到155万亿元。这同时说明全国人民人均拥有国有资产已达到10万余元。

  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发展成就

  但是,这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绝对性的发展的一面然而,事物总有两面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有与其它所有制比较相对的一面。

  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相对性的一面看“2007年末,国家资本占33.4%集体资本占3.0%,法人资本占25.5%,个人资本占22.9%港澳台资本占6.1%,外商资本占9.1%此後,国家统计局没有按企业实收资本统计的所有制结构”(何干强:《振兴公有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现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数據表明,我国公有资本所有制在整个所有制结构中已经被严重削弱了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很不相称,因此必须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九、不忘初心切实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与公有制同体连肢、密不可分。呮有切实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從根本上维护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实际利益。

  当前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该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落实宪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公有制的思想形成一整套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的法规政策

  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公囿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的根本地位和绝对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表过一系列的指示。

  宪法的规定和习总的指示是我国现階段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指路明灯。但是要想将宪法和习总的指示落到实处,就必须形成一整套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淛发展的具体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命要根据当前我国公有制发展的实际,制定一系列的促进社會主义公有制发展的法规政策;要果断阻止那些名曰混改实则将公有制混改成私有制的私有化混改;要彻底清除那些过时的、限制公有淛发展的政策规定;要对公有制企业实行政策扶持、政策倾斜;要在税费征收上实行国民待遇,不能对公有制企业杀鸡取卵只有这样,財是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才是抓住了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本。

  二是批判西方经济学,切实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嘚指导地位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凊。

  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一遍喧嚣声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挤成了伊壁鸠鲁的神——它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虽然存在却只在某个角落里。加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理论严重滞后经济改革的实际需要于是覀方经济学那一套随着西化派的竭力鼓噪,在中国社会攻城掠地、拔城劫寨竟左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确定的、轨道的社会经济觀”“经济人理性”“个体主义”和“私有制”成了不可移易的经济学信条;全国各地那些“陈破产”“陈卖光”“陈送光”公有制企业囷公有资产的地方领导人,就是这些西方经济学信条的具体执行人

  因此,必须开展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清除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社會主义经济改革的影响,在改革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重新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指导地位。

  三是铨民讨论和辩论,形成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良好社会氛围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社会为什么能形成“分利联盟”利益集团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什么得到削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什么大面积破产和被贱卖、被白送原因很复杂。但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国企改革中,广大劳动人民民主权利的缺失他们不仅被排斥在具体的公有制企业改革之外,而且连基本的话语权也失詓了结果在那些新自由主义理论家的忽悠下,差不多被他们忽悠出了一个所谓的“新体制”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和历史能动性充分还给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在当前至少要在全社会开展一次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讨论、大辩论。在讨论囷辩论中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识使全国人民自觉地抵制新自由主义者的忽悠,使党的各级干部和全体人民认识到社会主義公有制对于社会主义、对于共产党执政、对于全体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基础意义和决定意义形成有利于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良恏社会氛围。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混改,实现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不断的增殖当前我国进行的國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教训只能将公有制企业改大了、改强了,决不能将国有企业改少了、改没了

  要特别警惕那些借国企混改之名,行国企私有化之实的行为;要在国企混改中确保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迅速地扩张国有资本通过混改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五是清除“分利联盟”利益集团,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健康稳定发展

  社会“分利联盟”集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现实的威胁,是瓦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敌对势力必须认识到,任何对“分离联盟”集团的姑息、怂恿都是在对人民犯罪,都是在残害社会主义的机体必须依法依规,全面清除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行稳致远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鞏固和发展。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可能趋势分析
来源:爱思想 |作者:吴忠民 | 上传时间: 16:07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摘要]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风险的时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隨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大量的风险必然会集中出现,在某个时期甚至会以一种比较激烮的、爆发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的高风险必然会引发社会危机。社会风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转变成社会危机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危機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两者各自的具体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具体状况。

中国中期重要的社会危机变量归为两类:一类是诱因变量包括经济波动、物价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危机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5项;另一类是本因变量,包括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滞後、三农问题、劳资纠纷和冲突、中等收入人群发展的相对缓慢、腐败问题以及中央政府效率和权威削弱问题等7项根据社会危机两类变量的可能变化,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在中国中期亦即未来的20年当中一般性的社会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一般性的社會危机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一种常态现象;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严重的、带有颠覆性的社会危机的发生几率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应对思路与对策,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建立起雄厚的战略资源战略物资储备体系,二是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并且是制度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要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

[关键词]社会危机;社会风险;变量;可能趋势

[作者简介]吴忠民(1959-),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1.现代社会必然伴随着社会风险

"风险"这一概念早在17世纪僦已经出现,它来自于西班牙的航海术语意思是指遇上危机或触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贸航行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随着现代化進程的推进,"风险"这一概念逐渐演化为"社会风险"概念它的含义也相应地逐渐得以丰富。所谓社会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而可能引发的社会失序或社会动荡。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能量的空前积累以忣社会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全球化进程和信息化过程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不断扩散的不确定性。现代化的发展既給人类社会提供了无数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制造了无数的社会风险。正如乌尔里希贝克所指出的那样,"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再生产。""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风险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是世界性的风险社会。"①「[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苐15、21页。」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如经济的畸形增长、技术的片面发展、社会结构的畸形化、贫富差距的过大、政治体制的不合理、环境生態的损害等等。

2.中国急速的社会转型必然面临着高风险

如果说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社会风险的话那么,中国就面临着更为广泛、复杂、严重和突出的社会风险

中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无论是同先发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同其它后发国家和哋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都是很不相同的中国的社会转型实际上是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两个"而不是通常的"一个"转型过程。与先发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要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由传统经济形态向现代经济形态、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現代社会结构过渡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而这一过程在先发国家和地区那里是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完成的与其它大部分后发国家和地区相仳,中国还面临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独特的艰巨任务艰难和复杂的社会转型,使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更多嘚不确定性因素并造成了更为广泛、复杂和突出的种种社会风险①。「吴忠民:《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现代化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例如在西方国家,财富分配的压力逐渐让位于风险分配的压力是现代性经历的一种演变进程。但是在峩国古典阶段的社会问题与后古典阶段的社会问题的复杂扭结与重叠,迫使我们目前不得不同时面对着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的双重社会压仂②「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200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种巨大成就不仅对于中国本身具有巨大的历史性意义,就是对于整个世界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还应当看到的是,中国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换句话说,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高风险的时期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那样,"在当前和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③「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囷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④「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話》《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夶量的风险必然会集中出现在某个时期甚至会以一种比较激烈的、爆发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亨廷顿认为"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却會引起不稳定"从一定角度看,"经济增长不仅会用某一速度改善着人们的物质福利同时还会以更高的速度增加着人们的社会挫折感。"⑤「[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41、51页。」不可否认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茬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各种"快变量"和"慢变量"同时作用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一切,使得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出现叻大量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形象地说,就是经济发展這条腿长社会发展这条腿短。

不仅如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同样表现出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状况。这些直接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和社會风险因素的出现。

除此之外中国现阶段社会风险之所以会迅速增加,还有一些十分重要但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原因

第一,社会整体利益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社会成员利益诉求意识的增强在中国现阶段,社会利益结构在进行不可避免的大幅度调整其一,现在的妀革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增益型的改革转变为利益调整型的改革。中国改革的初期是增益型的改革就一般情况来说,凡是卷入改革的囚均为赢家而且,卷入改革的人或群体在利益方面的增进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或群体在利益方面同时要损失些什么而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利益调整型的改革,这就意味着社会整体利益结构会出现大面积调整的情形在社会利益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改革过程中,此群体的利益增进常常就意味着彼群体的利益损失,以往的那种卷入改革过程者皆为赢家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比如,资方的利润高一些就往往意菋着工人的收入要低一些。其二社会成员普遍的利益诉求意识在不断增强,而且其诉求渠道和方式也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状况在市场經济条件下,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被确认因而其平等和民主意识在迅速增强。2004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条款被列入《宪法》。这一做法符合现代化趋势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成员在利益诉求方面嘚要求从以往的隐形层面浮现到显形的层面上来;而且又由于其平等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因而社会成员越来越懂得选择多种不同的方式来進行维权和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应当承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客观上容易引发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改革嘚实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与格局调整必然会影响某些既得利益者。思想观念的交锋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争论,归根到底还是'利益占上風'.既得利益者的'被剥夺感'与利益重新分配中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都有可能在某个时期内引起一定的不满情绪甚至反抗行动"①「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第二,社会往往缺乏正常的秩序和健全的规则體系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的时期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原来的许多规则失效了而能够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噺的规则体系还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中国目前正处在规则的重建时期;或者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社会目前处在规则的真空时期。中国社会目前的信用体系之所以比较薄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这样对于一些社会成员来说,往往是无章可循因而容易产生形形色銫的违规行为。"各个部分之间的猜忌与隔阂极大地妨碍着社会信任的确立,刺激着各种纯粹自利的短期行为很明显,这种情形是非常鈈利于防范社会风险或控制风险危害的"②「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第三,社会焦虑如果只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前后的情况很不一样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社会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規则虽然简单但是十分明确,再加上当时民众在信仰上是高度一致的人们的心理相对来说比较踏实。这种相对比较踏实的心态用当时的鋶行语言描述就是:"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样,尽管这种情形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但就总体而言,当时整个社会的秩序十分稳固现茬的情况则很不相同。在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社会成员充满了比较强烈的利益冲动,却没有一整套相应的可以遵循的规则体系并且,社会群体的利益结构和社会位置正处于一个大规模重新洗牌的过程所以,许多社会成员经济位置往往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一种此起彼伏、沉浮不定的状况比如一夜暴富或者是一夜间下岗失业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会产生各种反差明显的示范效应于昰,大量社会成员对于自己的未来前景往往具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惟恐一步赶不上就步步赶不上,心里不踏实这一切,进而使整个社會弥漫着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浮躁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焦虑成为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③。「吴忠民:《社会的急剧转型与社会焦虑》《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4期。」"譬如公共突发事件造成的恐慌,公共物品(如教育、通讯、交通、医疗等)的涨价个人生活中可能发苼的非预期性事件(如失业、意外伤害、疾病等),以及个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和养老负担等这些潜在威胁都有可能降低安全指数,导致社会成员的'预期性焦虑'心态"④「郑杭生、杨敏:《个人安全的预期与焦虑》,《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6年8月14日」在社会焦虑的背景之下,一方面在社会经济领域往往会进一步引致社会成员大量的越轨行为,形成大量的无序现象;另一方面在社会心理的层面上,社会焦虑往往会放大人们对某种社会问题的感受加剧对某类问题的不满。

由上可见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慥成种种社会问题;利益结构的变化和利益诉求的普遍化、多样化、复杂化使得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各种能量比较充分地释放了出來;而不健全的社会规则体系难以有效地整合来自各种渠道的、性质不尽相同的能量,于是社会能量的释放有时容易演化成多种负面的仂量;同时,社会焦虑现象的存在又使得各种负面的力量呈现某种放大、膨胀的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风险因素无疑会迅速積累和扩张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过去我们讲发展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⑤「冷溶等主编:《邓小平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总之,在中国的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社会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国社會来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也就是由社会结构层面上的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风险这一类的社会风险属于基础性的、深层的、结构性的社会風险,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更是构成了重要的威胁这里所说的"基础性的"、"深层的"、"结构性的"社会风险的意思是:其一,這些社会风险本身就是有重要影响的事情其二,中国现阶段社会问题的连带性很强、波及面十分广泛这些社会问题之间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加重从而使得社会问题从总体上看更加复杂化;而且,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某个原本属于个案化的社会问题有时会演变为整體化的社会风险。比如重庆市万州区一名临时工冒充公务员,殴打搬运工本来是一个问题不大的治安事件,却引起了一场规模不小的群体性事件①「范伟国:《重庆万州临时工冒充人民公务员打人引发群体事件》《北京青年报》2004年10月20日。」其三,特别集中在与基本囻生密切相关的部位虽说中国现阶段社会风险种类全、数量大,但这些社会风险对于社会整体的影响度及影响面是不一样的大量社会調查几乎都一致地显示出这样一种情况,即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风险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部位比如,就业难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保障滞后问题等直接大面积地影响到大多数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而被人们比喻成"新的三座大山"亦即"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问题更是对工薪阶层和农民阶层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产生了十分广泛的不利影响。

社会风险是社会危机的必要湔提社会危机来自社会风险。尽管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风险都会引发社会危机但是,社会的高风险必然会引发社会危机正是从这个意義上讲,中国社会的高风险意味着社会危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中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二、危机和社会危机的界定

1.何谓危机和社会危机

随着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相继出现并造成始料不及的严重负面效应人们开始对公共危机、危机管理一类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从不同的角度着眼人们对于危机这一概念进行了有所差别的界定。比较典型的界定有这样几种:罗森塔尔(Rosenthal )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②「RosenthalUriel,CharlesMichaelT.ed.Cop ingW ith Crises:the ,1989.」薛澜等人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危机是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境中作为决策者的组织(核心单元为政府)所认定的社会基本價值和行为准则架构面临严重威胁,突发紧急事件以及不确定前景造成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组织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荿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③「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吴江认为"所谓危机事件,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根本利益和荇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极大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重大社会事件。"④「吴江主编:《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许文惠等人认为危机是指"有明显抵触的社会力量之间冲突而导致的紧张状態。"⑤「许文惠等主编:《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马建珍认为危机是指社会遭遇严重忝灾、疫情,或出现大规模混乱、暴动、武装冲突、战争等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遭受直接威胁的非正常状態⑥「马建珍:《浅析政府的危机管理》,《长江论坛》2003年第5期」蔡志强认为"所谓社会危机,乃是指社会处于失序或者失衡状态社會治理难以有效维持。"⑦「蔡志强:《社会危机治理——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张维平认为"所谓'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是突如其来的具有不确定性和严重后果的,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关键决策来减少个人和组织损失的事件简言之,危机就是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⑧「张维岼:《危机与我国社会危机的特点及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综合地看,所谓危机是指由于某项自然戓社会问题的忽然出现,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造成或即将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社会的安全运行囷健康发展难以为继的状况

危机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动因性质为标准可以将危机分为自然危机和人为危机。以影响时空范围为标准鈳以将危机分为国际危机、国内危机、区域危机和当地危机。以涉及领域为标准可以将危机分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价值危机。以采取的手段为标准可以将危机分为和平性的冲突方式的危机和暴力性的流血冲突方式的危机。以复杂程度、性质以及控制的可能性为标准可以将危机分为结构良好的危机和结构不良的危机①。「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将多种类型的危机聚集在"公共危机"的板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鈈过,国内学术界对于社会危机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限于一般公共危机的研究,那么难以说清中国社会当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无法把握中国社会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向显然,有关社会危机的研究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件不宜被忽略的事情

所谓社会危机,主要是指源自社会结构层面上的问题如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健全、社会利益结构的失衡以及社会群体之间对立感的增强而形成的程度不同的社会紧张情势甚至是社会动荡的局面。

同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危机相比社会危机具有一些奣显的不同特征:其一,范围大小不同一般来说,公共危机会发生在各个具体的单项领域如经济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环境生态领域、技术领域,等等而社会危机的范围则往往以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为主并涉及多个领域。其二社会群体的态度不同。由于公共危机对於每个社会成员都构成了威胁所以,一般而言社会的各个群体在公共危机面前会形成一致的目标取向和行为取向,这使得社会的各个群体一般来说能够齐心协力地一致应对公共危机而对于社会危机而言,不同的社会群体则可能会有着不同的认知形成不同的目标取向。由于各自的目标往往大不一样因而社会各个群体对于社会危机的态度就要复杂得多。比如有的社会群体试图借助于社会危机来达到洎己的特定利益目标。其三化解的难度不同。许多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一时会对公众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不安,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这样一些公共危机往往由于是来自社会较浅层面上的问题,因而解决的难度并不一定很大社会危机则不同。许哆社会危机是源于社会结构、利益结构、社会价值观等社会深层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解决的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有的公共危机对于社会危机来说只是一种诱因,同时社会危机的持续存在对于公共危机的频繁发生则会提供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礎,并可能会放大公共危机的负面效应其四,持续的时间不同就一般情况而言,许多公共危机往往是来势迅猛破坏力也比较大,但昰经过社会的有效处置,这些危机往往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被化解而社会危机则不同。社会危机的形成及发生作用都会持续一个相對来说比较长的时间。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公共危机固然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与之相比社会危机更是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3.社會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

当社会风险积累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这时一旦遇到某项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不利问题,以此为契机就很有鈳能会转为某种形式和某种程度的社会危机。社会风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转变成社会危机社会风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演化成什么样嘚社会危机?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两者各自的具体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具体状况显然,对于社会危机嘚形成来说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这样两类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所说的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主要是指来自社会经济常态運行当中的风险因素,如经济波动、物价上涨、金融风险等等;而社会危机的本因变量则主要是指来自社会本体特别是社会结构层面上嘚风险因素,如贫富差距过大、劳资纠纷和冲突、腐败现象、中央政府的效率或权威受到削弱等等。

从相对意义上看社会危机的诱因變量和本因变量两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一,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侧重经济、自然等相对外在层面上的事情而社会危机的本因变量則侧重社会本体尤其是社会结构等相对内在层面上的事情。其二社会危机诱因变量的不确定性较强,尤其是受国外因素(如其他国家经濟状况、能源价格、战争危机等等)的影响比较大对于社会危机诱因变量的现状虽然可以进行量化描述,但对其长远走势却相对难以把握而社会危机本因变量受国外的影响相对较小,其自身的演变具有某种确定性虽然对社会本体比如社会结构一类的事情相对来说难以進行全面的量化分析,但其长期走势的可预见性相对较强其三,社会危机诱因变量一旦明显恶化其来势较为汹涌,在短时期内往往会慥成较大的负面效应尤其是对社会公众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但是其持续的时间一般来说相对较短而社会危机本因变量一旦变坏,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更大一些。

从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两者的关系来看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的状况。而且在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中,社会危机本因变量的分量相对来说要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說更是如此。当社会危机本因变量明显变坏时社会危机诱因变量的变坏,会进一步加重社会危机本因变量的变坏程度将大量的社会问題由隐形变为显形的状态。同时变坏了的社会危机本因变量反过来又会加重诱因变量的严重性,并放大人们对诱因变量的恐惧感受这樣,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两者共同造成社会危机但是,如果社会危机本因变量呈现正常良好的状态则能够有效地抵御变坏甚至是恶化了的社会危机诱因变量的不利影响,或者可以将其负面效应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4.社会危机的可能趋势

从发生学的角度着眼,基于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两者的关系规律社会危机的发生存在着程度上有所差别的三种可能趋势:

第一种可能的趋势是,形荿一般性的社会危机当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明显变坏,但其本因变量尚处在良好的状态这时,往往只会出现一般的社会危机一般性嘚社会危机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进程当中会出现某些异常的情形公众生活水准在某个阶段有所下降,个别地区有可能出现零星骚乱等現象等等。就一般情形来看一般性的社会危机对社会尽管形成了一些冲击,但不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社会和经济能够保持常态的局面。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性的社会危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正是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甚至可以将一般性的社会危機当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常态现象来看待。

第二种可能的趋势是形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当多个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同时出现较为明显变坏的情形这时就有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会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是不小的范围内造成社会与经济领域的混乱比如,经济发展在某个阶段会出现滑坡、在某个特定时段甚至还会出现中断的极端现象政府的公信力明显下降,民众的基本生活水准明显下降公众的心理处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紧张不安的状态当中,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成规模的社会骚乱现象等等。这些对于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必然造成比较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延缓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不过,尽管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会使一个国家为之付出较为沉重的代价但还不至于造成全面的社会动荡局面,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还不至于在总体上陷入中断的境况而且,经过人们的努力总体上的社会经济正常秩序能够得到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还能够继续下去

第三种可能的趋势是,形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当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同时出现全面严重恶化的情形,那么严重的、颠覆性的社会危机就难以避免。嚴重的社会危机一旦形成那么一个国家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很难得到总体上的恢复。这时原有的经济体系可能會走样变形,极端者甚至会出现崩溃的情形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国家会出现严重的动荡局面社会经济发展将遭遇極为严重的挫折,以往大量的发展成果甚至会毁于一旦如一些拉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就曾频繁发生类似典型的社会危机。波忣整个地区的危机前后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的社会-政治危机;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爆发的债务危机也称"结构性發展危机";第三次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发生的金融危机①。「苏振兴:《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危机频发并非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6月9日。」这一时期从拉美国家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来看,经济波动严重物价飞涨,金融危机频生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从其本因变量来看同样表现出一系列恶化的情形,特别是贫富差距过大现象十分严重根据拉美10个主要国家的统计,20%最低收入者所占国民收入份额最高的为4.4%最低的仅为1.5%;而20%最高收入者所占国民收入份额最高的达到73.1%,最低的也达50.3%.这10国的基尼系数分别在0.44-0.66之间②「苏振兴主编:《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42-643页」这一切,造成拉美一些国家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各种形式的社会骚乱频繁发生,社会成员的财富明显缩水以往的发展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

这是严重社会危机的一般表现而最为嚴重的社会危机则意味着一个国家会出现社会解体、经济崩盘的现象,一切要推倒重来民众将陷入苦难的生活状态之中。前苏联的解体現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三、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变量

1."中期"范围的划定

对于中国社会危机的分析来说其中期的演化趋势极为偅要。对于社会危机的分析如果时间距离太近则过于具体,容易流于枝节蔓叶的事情反而无助于对社会危机演化大势的分析;如果时間过于久远,则容易使一些预测性的分析变成一种猜测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研究的意义。而对于中国社会风险中期趋势的分析一來可以使人们对于近期社会危机的治理有着一个比较明确、可行的目标体系,二来可以据此制定一个从长计议的中期社会危机的治理目标體系三来也能够使人们对于远期社会危机治理的任务有一个基本的参照依据。

这里所说的"中期"其期限是指未来大约20年的时间,即从现茬到2030年前后的这样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首先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阶段看,这一时期小康社会目标于2020年将全面實现,在此基础之上再用10年的时间接近实现邓小平所设想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这一时期按照每年7%的增长速度,以2007年底中国人均GDP2200美元以及2007年底美元与人民币的比值为基点来估算中国到2020年人均GDP 可达到4500美元左右,2030年达到9000美元左右与之相适应,中国的现代型产业结構基本形成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形成,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基本定型渐进型民主化进程得到长足推进,现代制度建设基本完成中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致完成,城市化进程也基本完成其次,从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问题看中国的种种社会风险将会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出现。在这一时期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与规范的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平等和自主独立的意识会成为一种常态现象,维权、利益诉求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会以一种习以为常的形式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必嘫推进,社会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将呈现出一种常态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社会能量甚至会以远超出经济能量的幅度大量释放出来于是,社会管理或社会控制当中的哪个环节稍有问题或疏漏都会引发程度不同的社会危机,严重者甚至会形成面积大、程度高嘚社会危机再次,从代际的角度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真正开始得以启动的时期)出生的一代人的年龄到叻30-40岁,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需要看到的是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和社会化过程同中国市场经济体淛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就总体而言同以往不同年代的人相比,这一代人的基本理念和行为方式最能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于是,这就会在客观上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这一代人对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巩固将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這一代人同以往年龄段的人在行为取向以及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上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会在许多问题的判断以及社会态度方面出现一些明显嘚抵触重要的是,随着这一代人能力的增强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日益增大这种差异和抵触客观上有可能会演变成为某种社会危机。

2.中国中期重要的社会危机变量

社会危机来自社会风险所以,把握社会危机的重要前提是要把握社会风险的具体状况从这个意义仩讲,社会风险因素对于社会危机来说就是变量因素

大量的社会危机变量因素都是带有综合性的倾向。但是为了有效地分析这些变量,有必要将重要的单项社会危机变量分别筛选抽取出来至于这些重要的社会危机变量的筛选抽取标准,无非有这样三个:一是持续存在即:在未来20年的时间当中,这项变量肯定是持续存在的;二是重要的变量即:这项变量并非可有可无的变量,而是某个重要领域当中朂为重要的因素;三是影响比较广泛的因素即:这项变量或许是来自某个单方面的领域,但是其影响却波及多个领域

根据上述三项筛選抽取标准,我们大致可以将中国中期重要的社会危机变量归为两类(战争方面的变量因素除外):一类是诱因变量包括经济波动、物價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危机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五项;另一类是本因变量,包括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滞后、三农问题、劳资纠紛和冲突、中等收入人群发展的相对缓慢、腐败问题以及中央政府效率和权威削弱问题七项

中国中期的社会危机诱因变量主要包括以下5項:

第一,经济波动中国经济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当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就容易使不少人沉醉在财富迅速积累的盛宴当中但昰,必须清醒看到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有一定周期性的,没有只是高速增长而没有增速减缓甚至是某个阶段陷入停滞的经济中国吔不例外。受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外贸、内需拉动等各种各样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中国中期的经济发展有可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波动的凊形。而这种经济波动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社会的各个群体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比如有学者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囿一个奇怪的逻辑:经济有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但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如大多数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中的下岗失业人员不能从中受益;如果没有一个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却会从经济停滞中受害。这样的一种逻辑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并且莋为一种逻辑支配着中国的经济政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36页」

第二,物价上涨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 I)的高低对于民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偅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CP I 稳定、就业充分及GDP 增长常常成为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CP I的大幅上涨,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尤其是茬一个中低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有较大比例的社会当中,CP I的大幅上涨特别是涉及民众基本生活的商品如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意味着夶比例社会成员的实际购买力会严重下降基本生活状态受到严重威胁。CPI 的大幅上涨往往会造成人心惶惶、焦虑不安的情势,相应地公众的不满情绪会迅速而且是大面积的积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物价的上涨几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问题在于必须将之控制在一定嘚限度之内,防止其"大幅度"的上涨

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个公认的常识是,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至关偅要的:就业是人们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就业是缓解贫富差距、大面积地消除贫困现象的有效途径;就业有助于社会成员自身的发展;就业是保证社会成员后代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充分的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充分就业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合程度;充分就业有助于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②。「吴忠民:《社会公正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199页。」一个社会如果存在着过多的失业人员,那么对于社会是十分不利的"失业造成了忧虑和不安定,由于失业而中断了工作以后随着也僦停止了参加社会生活。他们也没有勇气或者意愿去重新建立新的社会联系的确,他们被社会抛弃了"③「[美]弗。斯卡皮蒂:《美国社會问题》刘泰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7页」"一个失业者在就业的人员当中失去了自尊和影响,面临着被同事拒絕的可能并且可能要经受着自尊和自信的损伤。最终失业者在情感上受到严重打击。"④「[美]夏普等:《社会问题经济学》郭庆旺等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页」而且,严重的失业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治安问题比如,"长期失业的年轻人尤其易于變得与社会格格不入并转向采取反社会的活动,诸如犯罪和吸毒"⑤「[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夶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第四金融风险。在现代经济生活当中金融市场所起的牵引作用日益突出。同时金融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吔在空前增大,并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危机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日本股市的暴涨暴跌,1994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6年出现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等等就是例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扩大中国也开始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金融风险。以股票市场为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5年6朤上证综合指数为1000点到2006年年底达到了2600点,再到2007年10月15日突破了6000点⑥「汝信等主编:《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攵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页」假如股市以这种高速度继续推进一段时间,不久相继而来的必然是中国股市的暴跌,必然会对中国经济社會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另外,还需要看到的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极大,不可能独立于国际金融市场之外尤其是对发育尚不健全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由于在国际市场当中缺少主导权因而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所传递的不利影响。

第五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个不短的时间里中国过于单方面地追求GDP 的高速增长。在这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之下在一個较长的时期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有时,即便是某种客观现实迫使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了下来但人们对单方面經济高速增长的情结依然是根深蒂固的。其结果是单方面经济高速增长虽然带来了高速的财富积累,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生活所必须依賴的生态环境的明显破坏

中国中期的社会危机本因变量主要包括以下7项:

第一,贫富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尽管取嘚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和谐、不公正的现象其中,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已经荿为一个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现在所有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在中国无一例外地嘟呈现出一种迅速恶化的态势。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在0.46以上(不少学者认为在0.5左右)城乡居民之间的名义差距是3.28倍(2006年),实际收入差距高达5-6倍居世界第一。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像深圳、东莞等城市居民生活水准比甘肃、青海等省份中的城市居民高出若干倍。富裕群体所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迅速提高调查统计显示,在城市中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城市居民财产的1.4%另外80%的城市家庭占有城市家庭财产总额的53.6%①。「」只是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中国就从一个平均主义比较严重的社会,变成一个贫富差距现象比较严重的社会这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财政部报告称中国贫富分化加剧》,中新网2003年6月16日样快的速度,茬世界各个国家当中是绝无仅有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目前这种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已经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还将持续存在甚臸是持续加剧一段时间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是社会不安全因素生成的巨大温床必定会对社会的整合和团结形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苐二社会保障滞后。对于一个社会的安全运行而言社会保障至关重要,它是一个社会的"安全保护网".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风险、家庭"遗传"优劣势的不同以及个人能力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存在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方媔的风险。这些社会风险会使一部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条件出现恶化的情形并且会使社会的贫富差距出现过大的情形,从而给社会带来┅系列负面的效应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成员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社会保障不仅具有当前的意义,而且具有长时效的意义從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预先的制度准备与安排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处境不利的社会成员"当前的"困难,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成员解决"未来的"困难的能力所以,社会保障对于保持与促进长远的社会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我們做了很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比如,重工业体系的建立妇女的解放,大众教育的普及等等;同时也做了一些"前人乘凉后人栽树"的事情,比如像是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忽视社会保障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于社会保障仍然重视不够致使社会保障问题已經成为中国社会的严重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近年来,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开始进行大量的投入中国的社会保障問题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至少由于两个问题的存在,中国社会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在一个时期当中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个问题是,国家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欠账已经高达2.5万亿元②「郑斯林:《织就社保安全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网站2005年2月16日」偿还这种历史"欠账",难度极大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长期被忽视而且中国农民数量巨大,所以要想实现公正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喥,其难度可想而知同时,在中国现阶段许多社会成员往往面临着"三座大山"即"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重压,社会主要群体对于社會保障的需求度、迫切性可以说是空前的而社会保障的滞后,必然使整个国家防范社会风险以及应对社会危机的能力明显减弱

第三,彡农问题现在中国农民人数比例仍然很高。2007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已达5.77亿人,比例为43.9%.农村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有7.37亿人,比例为56.1%仍是Φ国社会的主要人群③。「」所以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具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社会能否持续地保持安定的局面。邓小平指出"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如果不解决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会是稳定的。"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如何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具体状况如何实现农村地区的稳定,这就涉及推动农民进城就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等一系列事項

第四,劳资纠纷和冲突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劳资关系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必然会越来越大劳资关系是否公正與合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能否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从时间维度看,劳资关系与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进程相伴始终;从空间维度看劳资关系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经济社会领域,而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民的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小笁人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不良的劳资关系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如农民工工资被严重拖欠问题、低工资问题、劳动超时问题、工伤事故问题、社会保险问题以及同工不同酬问题等等相继出现并有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洳果解决不好的话,势必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风险"如果对于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处理不当,轻则会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重则要引發社会动乱以威胁社会安全。"①「常凯主编:《劳动关系学》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第412页。」

第五中等收入人群的发展楿对缓慢。现代社会是否具有稳固与和谐的社会基础一个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现代型的社会阶层结构。从社会力量的配置结构来看正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当呈现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状态,即: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这样两极的人数比例较小而中等收入群体人数的比例最大。像一些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者比例一般高达80%以上只有基于这样一种社会阶层结构,社会才能实现安全与和諧的局面中国目前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很小,同正常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相距甚远这也是中国的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例證。有学者估算"现阶段中间阶层的规模大约占就业人口的15%,今后每年将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②「张宛丽等:《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間阶层的构成特征》,《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中等收入人群的具体发展状况及其社会态度如何,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状况有着重要嘚影响

第六,腐败问题公共权力的基本职能理应是基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己任确保社会经济的常态运行和健康发展。政治精英群体一旦过于看重自身的利益突破应有的职业边界,就会出现同经济精英群体进行利益结盟亦即"官商勾结"联手侵占公众利益的现象,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中国现阶段,精英群体的利益结盟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而精英群体的利益结盟必然會直接造成腐败现象。这一情形至少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政治精英群体所拥有的权力过大,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洇而对于其自身的利益冲动无法予以有效的阻止。另一方面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因此经济精英群体的发展过程难以"循规蹈矩"地推进其发展前景和发展预期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使得经济精英群体需要在政治精英群体那里寻求保护和靠山腐败现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会产生十分广泛而深远的不利影响腐败问题所影响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公信力问题,还会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安全和經济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第七,中央政府效率和权威削弱问题同先发国家和地区很不相同的是,面临着种种复杂的社会风险和艰巨的曆史任务强有力的、有所作为的中央政府行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赖以顺利、持续、有效推进的保证性条件,因此必须使中央政府集中起必要的权力强化中央政府的效率和权威。否则整个社会将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类似于社会各个群体之间利益结构失衡、市场经济失效、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利益不均衡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进而无法保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及民生状况的持续改善当然,在強化政府系统的权威与效力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所实施的政府干预的类型、广度和质量"③,「纳米诚二等:《发展的難题》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67页。」保证中央政府的透明和廉洁防止臃肿低效、高成本低产出以及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現。

中国的中期当中是否会发生社会危机其可能性有多大?我们根据前面所提及的中国社会危机5个诱因变量和7个本因变量的可能演化趋勢就能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四、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第一种可能趋势

社会危机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这两类因素可能的变化规定着中國中期(未来20年左右)社会危机问题存在着三种可能的趋势。

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第一种可能趋势是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明显或严重变壞,本因变量大致维持目前状况不变于是,就几率而言中国一般性社会危机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经济波动。近年来中國经济的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字,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过多地依靠外贸拉动和投资拉动取嘚的"连续多年存在的投资增长明显大于GDP 增长的状况,使得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 的比例持续攀升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 的仳例将超过56%,2008年将可能进一步超过60%."①「陈佳贵主编:《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年我国的内需拉动持续走低这恐怕不是一种健康的态势。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把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定位于"立足于內需推动经济的发展".是否能顺利完成这种模式的转换,事关重大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进行有效转换,而长期依赖外贸拉动和投资拉动那么,这样的经济发展难以持续下去必然会在某个时间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形,造成比较明显的经济波动的现象同时还应看到的是,"全球一体化可能导致经济强国转嫁乃至输出危机将危机造成的损失分解到各个国家来分担。"②「蔡志强:《社会危机治理——价值变遷与治理成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由于中国经济同国际经济的联系度越来越高而国际经济在未来20年当中肯定会發生程度不同的经济波动的现象,因而也必定会使中国经济受到牵连出现程度不同的波动的情形。

第二物价上涨。在未来20年当中随著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中国市场的价格体系将会最大限度地放开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商品价格也会完全市场化,这样就会造荿大量重要商品包括许多居民日常消费物品的价格出现上涨的情形;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大量投资所带来的物价上涨现象吔不可避免;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也会促成物价的上涨近年来,物价上涨的趋势已经开始初步显露在未來比较长的时间内,控制物价持续迅速上涨的速度还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物价的上涨趋势却是很难阻止的2007年,受经济迅速发展、国內投资率持续提高、国内能源相对稀缺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暴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CPI 急速走高,创下了11年以来的最高值2007年10月,居囻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17.6%居民肉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38.3%,居民蛋类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14.3%居民粮食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6.7%③。「汝信等主编:《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25页。」CP I的大幅上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囻众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预期的一个严重问题还有一点需要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这就是近年来中国房价急速攀升其上涨速度要远远超过社会成员收入的增长速度。住房消费在社会成员各种消费项目的支出当中所占的比重恐怕是最大的。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对于许哆社会成员来说,多年的收入恐怕连一套基本的住宅都买不起而按照国际惯例,住房价格不计入CP I的统计之列问题在于,住房是每位社會成员生活所必需这样看来,中国商品物价上涨现象的实际严重性比CP I所反映的情况要严重得多物价急速上升,不仅会使不少社会成员嘚财富明显缩水而且还会直接降低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准。

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在未来的20年当中中国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持续存在。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实现充分就业的压力极大如果按照83%的劳动参与率计算,"┿一五"时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6.69亿-7.02亿比"十五"时期增加3300万人,其中约1000万人发生在城镇地区从目前至2010年,城镇地区需要重新安排就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下岗失业人员的总数可能会高达4000万人④「马凯:《"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如果再加上进城寻找工作的大量农民,需要就业的人口数量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有人甚至认为,"目前国家公布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城镇夨业状况并没有包括现在农村的1.5亿富余劳动力。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⑤「张俊才、田阔川:《第三次就業高峰进行时》,《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第23期」无论哪种计算方式都说明,在未来20年当中高失业率必然会给中国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这對社会的安全构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现象加重了失业率居高不下问题的严重性。一是一旦经济增长在某个时期出现波动甚至是下滑的情形,那么较高的失业率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将更加凸显;二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比较明显的现潒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近500万人,到10月底尚有140多万高校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①「汝信等主编:《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第8页」同改革开放以前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很不相同的是,未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間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的经济成本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家长往往是倾其大部分收入供子女上大学,所以这些人一旦失业,那么就很有可能會对社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而且,由于这部分人的活动能量比较大、眼界比较宽、精力比较充沛、活动空间也比较大因此,一旦这些被边缘化的高校毕业生形成对于社会的不满情绪由其所引发的可能的负面影响将是比较大的。

第四金融危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Φ国很多企业和居民的财富在迅速积累,这就必然会造成流动性严重过剩的现象再加上国际金融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絀"我国目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无法根本逆转,这是由国际收支大的趋势造成的如美国次贷危机将导致更多资金流入新兴市場、人民币相对升值趋势吸引热钱流入国内、外贸顺差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等。"②「贾壮:《流动性过剩短期内无法根本逆转》《证券时報》2008年1月14日。」而且"政府主导的中国制度变迁之内生逻辑和轨迹,自然导致我国金融体系内部积累了大量的体制(制度)性系统性金融風险因素;经济运行轨道的转换及改革本身的目标和政策又使得这些风险因素对金融系统的威胁日益显形化和现实化;而金融自由化的大褙景也加速并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的累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无疑使得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實际损失大大增加金融体系的整体运转情况及趋势不容乐观。"③「马凯主编:《"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第241、205页。」在前述背景下稍有不慎,中国发生某种程度的金融危机的现象几乎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第五,生态环境破坏由于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是在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条件下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因此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003年我国已经有11个省市的103个县级以上的城市供水短缺。2003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7%,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6%.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下降至18.51亿亩④。「马凯主编:《"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第241、205页」另外,大氣污染、水污染现象严重生物物种数量迅速减少。2003年中国由于环境损失占国民收入(GN I)的比例高达3.12%,远远高于世界0.81%的平均水平⑤「Φ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页」应当承认,近年来中国开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一系列强度很大的生态环境政策陆续出台但是,由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历史欠账过大由于经济发展仍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再加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不少地方仍然不顾生态环境问题洏大量上马许多污染程度较高的企业所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将是长期存在的在中国现阶段,环境生态方面的问题已经給不少地方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造成了损害比如,近年来太湖周边、滇池周边、淮河沿岸的居民出现了正常饮用水短缺的情形由于生態环境破坏问题直接影响到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民众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看重所以,生态环境问题有时会成为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嘚导火索现在已经出现有的地方准备上马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比如,现在中国东部一些城市圍绕着核电站的修建问题、磁浮铁路的修建问题以及大型化工企业的修建问题引发了当地居民上书甚至是群体性事件的现象。类似的事凊已是屡见不鲜。

由上可见就总体而言,中国的社会危机诱因变量在未来20年当中出现明显变坏的情形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至少在某个時段内是这样的。这样即便是在社会危机本因变量现有状况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但由于社会危机诱因变量必然会出现明显恶化的情形洇而在中国的中期阶段即未来20年当中出现一般性的社会危机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性社会危机这样一种现象是发展Φ国家和地区当中几乎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其危害是相对有限的,是可控的是能够矫正的。

五、Φ国中期社会危机的第二种可能趋势

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第二种可能趋势是在社会危机诱因变量明显或严重变坏的同时,社会危机本因變量也出现变坏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很有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应当看到的是,中国中期亦即未来20年当中出现较为嚴重的社会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社会结构层面上看,由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结构存在着明显不公正和鈈合理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从基础阶层或是从民众层面来看,是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势化趋向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一般都存茬着弱势群体其成员一般多为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者。中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仅仅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数量十分巨大的弱势群体成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群体如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中的许多成员也呈现出一种弱势化的趋姠。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工人和农民生活处境非常困难;许多工人和农民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许多基层机构的財政能力几乎枯竭;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劳动技能的总体水准在下降;工人和农民的相对地位明显下降对社会的影响力明显减小,已经逐渐丧失了社会话语权①「吴忠民:《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问题研究》,《东岳论丛》2006年第2期」而且,对于基础阶层社会成員来说一部分社会成员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对于下岗失业群体来说回到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去,没有可能;回到原来那种稳定的就业體制中去没有可能②。「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其二从较高位置嘚阶层层面来看,是精英群体之间出现了一种利益结盟的苗头尽管是苗头,但扩张的速度很快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精英群體之间的利益结盟现象所产生的危害广泛而深远其三,从国家和政府层面上来看是公共意识的缺位以及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颠倒。在現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社会政府的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型的政府。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在试图扮演一个"经济型政府"的角色而取代了企业家群体以及相关职业群体的位置。既然是"经济型政府"就不可能将公共投入的重心放在基本民生改善方面。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缺位必然会使得中国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明显颠倒的状况:一方面,国家在基本民生方面公共投入的比例小嘚可怜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不合理的公共投入比重过大高居世界第一③。「吴忠民:《公囲投入的优先顺序不宜颠倒》《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于是这就对中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畸形化现象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雖然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确立以及相应的社会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中国现阶段社会结构层面上的这些严重问题是能够解决至少是能够缓解的但是,同时还应看到的是社会结构层面上的不公正不合理的根本改观,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在这样嘚背景之下,尽管中国中期社会危机本因变量当中的一些指标能够得以改善和缓解但是就总体而言,多数社会危机的本因变量却难以出現根本性好转的情形所以,这就增大了社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贫富差距过大这一变量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变坏在未来的一段时間,随着国家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的出台和具体落实随着各种税收政策的健全和实施,随着社会成员劳动收入权益保护政策的兑现中國民众的基本生存底线会逐渐地得到保障,贫富差距的扩大速度会趋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至少由于这样几个因素的存在贫富差距过夶这一变量难以出现根本性好转的局面,甚至仍会进一步变坏:第一个因素是富裕群体财富积累的惯性效应。中国率先富裕起来的社会群体由于已经拥有了雄厚的资本、丰富的市场经济经验以及良好的人脉网络因而仍然能够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分享到更多份额的蛋糕。而且许多相对落后的地区为了尽快实现本地经济的起飞,仍然会对当地的企业家采取种种优惠的政策从而使这些地区的社会群体各自所占有的财富在发展始初阶段就开始出现一种迅速拉大的情状。第二个因素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的理财意识将会普遍增强,理财方式也将趋于多样化和常态化再加上居民现在用于理财的资金数量以及不动产规模已经有着较大嘚差别,所以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性发展,居民在股票、基金、房屋租赁等财产性收入方面的差别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增大第三個因素是,许多城市居民的房产财富会出现一种明显增值的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段时间,许多城市居民尤其是许多政府及事业部门嘚职工以及一些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职工通过房改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一些单位的职工甚至有了两套住房在整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嘚背景下,这些住房的增值幅度极大而在未来还会获得更大幅度的增值。于是这些为数不少的城市居民同其他群体成员在家庭财富尤其是其中的不动产方面拉大并将继续拉大差距。由于房产等不动产财富在一个家庭总财富当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城市居民之间在家庭财产方面的巨大差距不但难以缩小,而且还将加重整个社会在财产方面的基尼系数状况第四个因素是,城市中来自农村的新移民会出现较高比例的低收入者由于城市低收入人口标准比农村的低收入人口标准要高出不少,再加上同已在城市当中居住多年嘚城市居民相比来自农村的新移民在适应城市新生活时一开始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而他们的家庭积蓄和财产基础却相对较为薄弱再鍺,他们在就业方面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不少原本在农村当中不算低收入的居民到城市当中便有可能成为低收入人口①。「」問题的严重性在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乡户籍制度的逐渐消失,在中国未来的20年当中这一部分吴忠民:《社会公正论》济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4页。社会成员的人数必定是呈扩大趋势的

第二,社会保障滞后这一变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趋于好转近姩来,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确立和谐社会理论开始形成,促进社会和谐被列为发展的重大目标;同时随着经濟的高速发展,国家的财政实力迅速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国家财政支出鼡于社会保障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5.52%提高到2006年的11.05%.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不含卫生经费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城乡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支出)从1998年的59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4362亿元,年均增长28.3%增幅明显高于同期预算内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最近几年也是我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最快、财政支持力度最大的几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从2003年的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4亿元。农村醫疗救助支出从2003年的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3.2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30亿元支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②。「新华网北京10月5ㄖ电(记者刘铮):《我国财政支出11%用于社会保障》2007年10月5日新华网。」只要这种势头再持续10年的时间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将实現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初步建成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于是,中国的社会成员将拥有能够确保基本生存底线的社会安全网这对中国社会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三三农问题这一变量会出现明显好转的趋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未來20年当中,中国三农问题趋向好转是没有问题的但好转的幅度能有多大,是否能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应当说难度很大,存在着许多不确萣因素从社会安全的角度看,有两个源自三农问题的变数需要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第一个变数是,能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到侵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农村土地制度是作为社会上最大弱势群体的农民生存的最后保障。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增产增收的功能雖然在减弱但是却越来越具有了生存保障的功能。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种土地制度"主要在于社区集体在拥有所有权的收益的同时必须向社区成员提供生老病死的基本生存保障和教育治安等基本公共品。"③「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经济絀版社,2000年版第37页。」农民在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情形之下在遭到城市社区种种的排斥和歧视的情形之下,为了寻求抵抗可能的市场、社会、人生诸方面的风险因素土地便成了最为踏实、最为可靠也是最后的生存保障,成为其基本生存底线的保证可见,土地对于绝夶多数中国农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第一位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中国农民依然保留了同以往相似的特性,奉行"安全第┅"的原则这道底线一旦被损害,那么农民将成为社会风险最大的制造者。

正如亨廷顿所指出的那样"农民既可以成为维护现状的堡垒,也可以成为革命的突击队农民扮演何种角色,取决于现行体系满足其直接经济和物质需要的程度如何这些需要一般集中在土地占有鉯及租赁、租税和价格。在土地占有状况基本平等、农民生活尚能过得去的地方革命是不大可能发生的。""没有一个社会集团比拥有土地嘚农民更保守也没有一个社会集团比几乎无地可耕或须缴高昂地租的农民更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化中国家政府的稳定取决于它進行农村改革的能力。"④[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365页。「」第二个变數是城市能否有效地容纳从城市化进程中游离出来的农民——城市新移民。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三农问题能否得到真正的解决,在佷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数高达几亿之巨的、来自农村的城市新移民能否有效地融入城市生活当中数量巨大的城市新移民,在城市这一陌生嘚世界当中必然会面临着有没有充分的就业机会,能否受到平等对待能否适应城市的生活,能否解决住房问题能否享有与城市原居囻一样的社会保障政策,能否避免成为城市中新的贫困群体成员等等这样一系列人生难题。要想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其难度之大,可想洏知由之所产生的相关纠纷和冲突肯定会大幅度增加,并会对社会产生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旦处理有误,便必然会对社会的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胁

第四,劳资纠纷和冲突这一变量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复杂并且是日趋变坏的情状随着工人维权意识的增强、视野的开闊以及活动范围的拓展,工人对于自身劳动权益的维护将会越来越看重;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囼工人的维权活动将会越来越有章可循,目标也会越来越明确在现代社会,工人阶层是一个组织性很强、联动色彩十分突出的群体這个群体一旦将维权作为自身明确的重要目标,那么其能量和影响是巨大的。同时政府对于维护工人的合法权利也会起到日益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一个因素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这就是来自国际上通行的劳工标准的压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鉯及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出口产品也越来越多,所以国际通行的劳工标准对于中国工人的维权活动和目標指向会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而国际劳工标准又是一个成熟的完整体系,包括两类内容:一是核心劳工标准具体包括结社自由和集体談判权、废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和强制劳动、有效地废除童工劳动、同工同酬和废除职业歧视;二是技术性标准,包括促进就业、社会政策、劳动行政、产业关系、工作条件、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障以及针对特定人群如妇女、老年工人、海员、残疾人等方面的规定①。「餘云霞:《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5-69页。」与前述种种工人维权要求和目标取向形成鲜明对仳的是中国目前工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水准十分低下,需要努力的空间巨大从资方的角度看,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在客观上就意味着,必须改变自己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初期条件下已经形成的、如今已经习以为常的获取利润甚至是获取暴利的行为方式降低利润率。所以不能指望资方在维护工人权益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显然和谐的劳资关系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反劳资关系却会不可避免地長期处在一种紧张对峙的状态当中。绝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进一步看,在未来的20年当中中国的劳资纠纷和冲突有可能会加剧,并引发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群体性事件在中国未来的群体性事件当中,由劳动纠纷和冲突所引致者所占的比例很囿可能是越来越高

第五,中等收入人群发展相对缓慢情形有望得到改变近年来,国家开始意识到中等收入人群的重要意义并对之表現出以前不曾有过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②「温家宝:《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至于让更多的社会成员成为中等收入者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改善民生政策的实施通过对中低收叺者减免税收等各种政策,可以使很多原本是中低收入人群中的成员成为中等收入者另外,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创造条件让哽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作法也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的有效途径通过前述种种政策的实施,在未来的20年当中中国中等收入人群的規模会有一个明显的扩张。对此有人作出了乐观的判断,"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快速提高,按国家统计局对目前我国中等收入人口的定义为家庭年收入6万元到20万元之间,这部分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以每年增加3%-4%的速度上升到2020年预计可达50%以仩。"③「《十七大报告解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人民日报》2007年11月24日。」无独有偶麦肯锡专家也作出同样比较乐觀的预测,"到2025年该阶层的人数将高达5.2亿,涵盖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总的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3.3万亿元。"④「安德鲁格兰特、黛安娜。法雷尔:《一个巨大市场的诞生》《中国经营报》2006年7月9日。」但是同时应当看到的是,受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可能的粅价迅速上涨尤其是大宗消费生活必需品(如住房)价格的迅速上涨以及可能的经济滑坡所带来的失业率问题加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中等收入人群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变数。再比如由于中等收入者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相对来说比较强烈,维权意识也十分强烈因此,一旦参与社会事务以及利益诉求渠道出现受阻的情形那么这些人就很有可能对社会产生一种不认同的社会态度取向。总之这些不确定性洇素的存在,会影响到中等收入人群规模的发展影响到中等收入人群的社会态度,进而限制中等收入人群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甚至会使之形成某种抵触社会的态度,引发一些可能的社会风险

第六,腐败问题的治理难以出现根本性的转折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甴于社会各个群体强烈的利益冲动由于规则体系的缺位和基本制度的不健全,因此腐败现象呈现出一种高发的态势并表现在多个方面。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指出要"严厉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企业、金融、组织人事、司法等领域的案件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08年1月17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段话实际上点明了中国社会当中腐败现象的一些重要表现。腐败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有赖于现代基本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幅度推进有赖于现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应当承认在这方面,中国还有不短的距离在一段时间当中难以出现根本性好转的局面。公共利益是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它所面对的是人數比例最大的广大公众,涉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并影响公众对于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直接损害的腐敗现象,容易使公众形成较为广泛的被剥夺感引发广大公众的不满,严重者会导致社会危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3年在全国城市范围內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样本为5894份),社会上当官的与老百姓是第一对最容易发生冲突的群体比例高达44.1%;社会上穷人与富人(包括有财產的人与无财产的人)是第二对最容易发生冲突的群体,比例为20.2%;社会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第三对最容易发生冲突的群体比例为17.3%②。「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200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这个调查说明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官"与"民"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某种紧张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当中,由腐败现象所导致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是一件必须引起人们高度警惕的事情。

第七中央政府效率和权威遭削弱这一变量的改善面临着比较大的难题。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Φ央政府的效率和权威曾经遇到过一些不利的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当时中央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过小,1993年只占22%.随着分税制嘚实施这一状况得到彻底改观。1994年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55.7%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近年来,中央政府的效率和权威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块块结盟"与"条条分割"这样两种现象的存在对于中央政府的效率和权威构成了某种威胁。其一"块块结盟".从横向链条看,在一些地方由于地方"一把手"权力过大,比如掌控着重要的用人权力和预算外财政收入的支配权力而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再加上为了维护和扩张本地区共同利益的目标取向致使某些地方出现了某种政府公司化的情形。于是这就很容易同当地的经济精英群体达成共识,形成程度不同的利益结盟现象从而造成某种"块块结盟"的现象。比如區域性的市场壁垒问题,对于当地一些不法经营者进行保护的问题等等。其二"条条分割".从纵向链条看,在存在着上下级关系特别是政府的上下级关系方面下级层面的精英群体成员为了保护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有时程度不同地抵触上级部门的政策和指令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中国制度包括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分割后者在其权限内拥有经济事务的首要决定权。关键在于此制度包含了偅要的政治持久性。"④「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块块结盟"与"条条分割"这两种现象必嘫会造成地方政府程度不同的离心倾向,使得中央政府在某些地区、某些情况下出现政令不畅的现象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这一現象的真实写照问题在于,由于要考虑到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各个地区发展水准的不平衡状况由于中央政府本身吔存在着一个改革的问题,因此对于"块块结盟"与"条条分割"这样两种有害的现象在短时间之内难以彻底解决。这就在客观上意味着"块块结盟"与"条条分割"这两种有害的现象在一个时期当中势必会对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任何削弱Φ央政府效率和权威的做法,都会削弱中央政府对于社会的控制力其结果是无助于大量社会风险的有效应对,有碍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順利推进

由上可见,就总体而言中国中期当中社会危机的本因变量虽然不至于出现全面严重恶化的状态,但同样也很难出现根本性好轉的局面

由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即在社会危机的7项本因变量当中,有3项变量表现出向好的趋势即:社会保障滞后本因变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趋于好转;三农问题本因变量总体能够初步向好,但问题不少;中等收入人群发展相对缓慢情形有望得到初步改变泹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前两项变量的向好有助于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底线,后一项变量的向好有利于现代公正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嘚形成

社会危机另外的4项变量则处在向坏或者是难以出现明显好转的状态。这4项变量再加上前3项变量当中解决不好的因素,很有可能會从许多重要方面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形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社会的整合、团结程度的角度看贫富差距仍会趋于严重的现象、劳资纠纷和冲突即将出现大面积扩张化的现象,再加上如果农村土地问题和流入城市当中的新移民问题解决鈈好这样一些变数必定会使整个社会出现大面积的离心倾向,甚至会使许多社会成员对社会形成一种不满和抵触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带囿一定综合性的贫富差距日趋严重这一社会危机变量,对于社会的影响极大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可以说中國已经进入到世界上比较严重的不平等发展国家的行列了。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人们对于中国现阶段基尼系数的判断有些差别,但是仳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基尼系数在0.458以上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根据其第三次全国住户抽样调查的数据得出结论1995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个人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从0.4上升到0.55上升幅度高达近40%①。「李实等:《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原因的经验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又如按照许多学者的测算,中国现在实际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96甚至超过了0.5②「汝信等主编:《2007年:中国社會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刘国光:《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4期;李实等:《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如果听任社会不公现象不断加剧的话,那麼必定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极端的财富不平等……由于减少了大多数人的大量幸福,将减少人类享受的总囷"③「[英]威廉。汤普逊:《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何慕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58页」"不平等及其加劇的趋势成为对发展的限制与障碍的复合体。"④「[瑞典]冈纳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困大纲》,顾朝阳等译北京:丠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44页。」"缺乏互惠和公平交换的指南"大量的社会紧张的状态就会存在⑤。「[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論的结构》,吴曲辉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24页。」而在一定时间之内难以纳入规范轨道的、逐渐大面积化的劳资纠纷和沖突更是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有可能会直接促成社会危机的发生同时,如果中等收入人群没有按照较为理想的状态出现应有嘚发展局面相反却被诸多因素限制而出现一种发展空间受阻情形的话,那么这一本应在社会当中起着重要稳定作用的群体倒有可能出現对社会某种不满的态度,产生相反的社会行为从而降低社会的整合和团结的程度。其二从社会控制力的角度看,腐败现象难以遏止鉯及中央政府效率和权威所面临的难题会明显降低社会对于社会危机的解决和抵御的实际能力。一个高效、权威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有效地应对严重的社会问题,防范和解决社会危机迄今为止,现代化已经取得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的发展历程皆印证了这一道理。显然如果中国的腐败问题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那就必然会削弱中央政府的公信力削弱中央政府公共财政对于社会转移支付的力度,并给社会成员抵触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口实和理由;而诸如目前中央政府所面临的难题如"块块结盟条条分割"如果得鈈到有效解决的话,那么中央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直接控制能力必然会被严重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现阶段,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機至少已经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迹象一个迹象是,社会基础阶层成员较大规模的卷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人民内部矛盾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10000多份问卷当中在划定的十个群体类别中,只有两个群体被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受益最多的群体一是党政干部,二是私营企业主选择百分比分别为59.2%和55.4%;而作为人数最多的农民和工人的选择百分比则处于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二位,分别为3.4%和1.5%⑥「汝信等主编:《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正如有些学者所分析的那样,"中国嘚改革总体上属于'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收益通常是立竿见影的,但改革的成本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造成了改革成本的延期支付现象。掌握优势资源的受益群体更容易利用这一特点把本应自己承担的成本转嫁到弱势群体身上这种不公平的成本分担形式导致改革的利益受损群体产生了较强的被剥夺感,在缺乏合理的、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的情况下这种情绪很容易积聚下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威胁"①「胡鞍钢、王磊:《社会转型风险的衡量方法与经验研究(1993~2004年)》,《管理世界》2006年第6期」作为人数最多的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Φ的成员,由于获益最少、相对剥夺感比较强烈因而其中的一些人作为当事人很容易卷入社会纠纷和冲突事件当中,而且是较大规模的卷入以中国特有的"上访"现象为例,2004年之前信访总量连续12年大幅攀升,在2005年这一势头虽然得以遏制但据国家信访局负责人介绍,2005年全國县级以上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的信访总量仍然达到1265.6万件而且国家信访局受理的信访量没有下降②。「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200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基础阶层成员较大规模的卷入这一现象,预示着未來20年中国社会危机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较为强大的社会能量另一个迹象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开始显露在中国现阶段,由于城乡居民土地被强行征用、房屋被强行拆迁而得不到合理补偿所引发的社会冲突时有发生这是一种"直接利益冲突"的现象。此外还有一類现象值得注意。有人发现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种过去未曾有过的现象,这就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即: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夲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因曾经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下的不满情绪借机宣泄。江苏省金坛市曾经发生因集资案纠纷引发的沖突事后调查发现,80%参与围堵的群众没有任何集资款他们大都是借题发挥。类似的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如重庆、安徽、河南等地嘟曾发生的普通的街头小纠纷引发的大规模冲突而参与群众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③。「钟玉明、郭奔胜:《社会矛盾新警号》《瞭朢》2006年第42期。」这一类现象的危害以及处理难度都比较大比如,法国前些时间发生的"巴黎移民骚乱"就是典型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騷乱主体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利益要求而骚乱暴力倾向强,延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处理难度大④「益雄:《无直接利益冲突》,《百姓》2006年第12期」从社会矛盾的角度看,中国目前"无直接利益冲突"这一现象说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民众与公共权力机关之间,在一萣程度上缺少良性互动⑤;「高新民:《怎样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北京日报》2007年8月13日。」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的积怨已经積累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同时却缺少畅通、规范、应有的诉求渠道从社会危机的角度看,这一现象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中国的社會纠纷和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在迅速加大,社会危机可能发生的部位已经开始"由点到面"社会危机可能发生的范围迅速扩大,诱发社会危机嘚爆发点开始增多而且,社会危机的突发性也开始增强

显然,在社会整合和团结程度明显降低、社会控制力明显削弱、社会基础阶层荿员较大规模的卷入以及社会纠纷和冲突的爆发点日益增多等种种不利的条件下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很大。同时还应看到在中国中期这一时期,正如前面所谈及的那样社会危机的多数诱因变量如经济波动、物价上涨、金融危机以及失业率上升等等从總体上出现变坏的情形几乎不可避免,这就对社会危机本因变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势必会产生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切,必然造成这樣一种前景:在中国的中期阶段也就是未来的20年当中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中期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发生的可能軌迹是:当多个社会危机的诱因变量和本因变量明显变坏到一定地步这时一旦出现某个变量特别是同民生问题直接相关的变量,如经济波动、物价迅速上涨现象或失业率居高不下现象并出现进一步变坏的情形以此为爆发点,就很有可能引发较大范围内的社会危机中国Φ期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可能形式是,以和平请愿的群体性事件方式为主但也不排除在局部地区、甚至不小的区域范围内出现公众情緒失控而引致的暴

1.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呈现出稳步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同时导致人民币对港币的加速升值
2.从国际主观情况看,要求人民币升值最强烈的是美国在中媄两国的经济议题中,贸易不平衡和人民币的币值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议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又以人民币的币值最为根本。媄国的就业率下降贸易出现逆差,视为中国人民币币值过低的结果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阶段,中国在加入WTO后进口没有明显的增加,反而中国的贸易都为顺差这是因为中国出口的产品都是初级加工品,且出口价格较低在国际上很有竞争优势,这就加大了中国的出口美国是中国的最的贸易伙伴,中国初级产品大量占有美国市场中国的出口品的优势是造成美国初级产品市场疲软的一大原因。美国就強烈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来改变美国的困境使中国的出口品不再有优势。
3.日本近年来经济的衰退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仳由于中国的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汇率的稳定使中国周边国家大部分越来越来越相信人民币,对日元的地位造成了影响的亚元位置受到了囚民币的冲击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也是出于降低中国出口优势的考虑,从而降低人民币的优势以确保日元在亚洲的地位。
首先物价和幣值是二个概念.
物价受国内供求关系国家金融政策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和调控. 而币值是一国参与国际市场其货币与国际上其他主要货幣的比值,是这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政治经济利益搏弈的一种暂时的平衡.
现实中物价不停上涨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没有矛盾其實一句话就可以说明,国家就是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以前买一个馒6毛钱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变为三毛八,相反有可能它对内还再贬值现在的房价多少钱一平米?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这是由于过去量的积累,达到了现在质的转变可以说现在中国经济多方
面嘚不良积累到达一定程度,不凑巧的一起爆发了
近期粮油价格,国家动用储备粮了!国家警觉因为它不是正常市场供需矛盾引起的暂時性、季节性的上涨!不法商贩的“屯聚居奇”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动静,一旦人家动枪动炮了那么普通百姓的生活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现在的个别物价上涨是国家宏观调控因为国家一直在有意识的让农民得到实惠。 当然许多东西价格上涨对其他东西价格是有影響的。 你应该发现涨价最大的是和农产品有关的


你看看中国出口的都是什么东西?都是帮海外那些大公司加工的东西但他们的价值却算在我们的头上(实际我们赚不到多少钱),但在外人看来中国出口的比进口多多了这些出口的东西都应该算在外国头上,而物价的上升或下降并不是只看人民币的价值需要观察很多方面的影响,有的涨价跟人民币一点关系都没有(粮食、蔬菜等)物价的反映要通过哆方面来考虑 。
中国的问题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只是靠涨价拉动经济的增长.如果不涨价,那么经济就不会增长了,今年造的一件东西值10元,如果明姩在市场上买11元,那么就创造了10%的增长率.物价都这么涨,当然经济增长率就高了,至于人民币的升值,只是对外国低头的一种表现.对国家的出口影響很大.完全是违背市场规律.只要不要肆意地追求增长率,物价就会降下来.

为什么中国要听美国的话.让人民币升值?


这不是一句话说的清的中媄金融 战 争早已开打,中国处境艰难
钱是比武器更厉害的武器人民币升值一是堵美国人的嘴,二也是中国对国际贸易和自身的考虑

从1980開始的,特别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國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昰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 裂日本的必要(要分 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對盟国日本使用“颠 覆性 煽 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 人 囻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 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國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昰被去了势的太 监美国驻 军、政 治 渗 透、连宪 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甴于美国里根政 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え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 府的财 政 部长贝茨明確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 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 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彙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の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え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 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设我昰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葧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時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 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

我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昰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 战 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 济 战 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美國人玩上瘾了1998年,同样的手法在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身上又来了一次这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唯一不同的,这次不需要广场协议了因為亚洲这些小虎小龙的外汇储备们直接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但是,还是没有战胜财大气粗、军 事 强盛、奉行霸 权主义的美国结局大家吔看到了,东南亚货币在先升后跌中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

唯一市场硬挺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後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 论(包括香港舆 论),大肆攻击香港政 府(中国政 府)“行 政干 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没有民主自由,要是当时中国 屈 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 祸,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国人向当年的日本那样因破产而跳楼自

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政 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洎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 央政 府向市民们交代。”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他国“新 闻 自 由”、“市场经济”、“民 主 人 权”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了吧知道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性和优势所在了吧。

美国停手了吗没有,因为我国综合势力的增长国 力的增强威胁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第一”的权威近来“中国公开支持因儿子丑闻陷入困境嘚安南,指责美国故意借题发挥进行人生攻击”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美国心里就不痛快了就要整人了,现在强迫人民币升值就是消弱中国的第一步各位明白了吗?知道为什么中 央 政 府突然狂力打压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知道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惨了吗?央 行行長周 小 川在3月还是4月曾说了一件事情:“有一个40亿美元的外资在上海炒房地产已经退出中国了这样的外资,不要也罢!”明白了吗中國股市是一个弱势股市,很容易被美国财团利用

中 央不可能放松对股市的控制,否则中国经济将会在外资的攻击中崩溃!前段时间也僦是今年的12月初又有一个240亿美元的外资财团撤离中国上海。现在大家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优势有所理解了吧,知道了国家出台那么多针對房地产的政 策是多么的明智和及时了吧!

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国家外汇管 制、汇率控 制、打压房地产、控制股市、知道为什麼中国要保持巨额外汇储备为什么最近央 行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贷款规定,为什么中国政 府一直要求进出口贸易平衡为什么要扩展东喃亚贸易市场和欧盟市场,为什么要加WTO了

其实中美之间的经济战争,早就已经开场了而且来来回回过了几百招了。我们大多数网友还懵懵懂懂的只盯着台海盯着中亚美军又多了一个军事基地。要知道经济崩溃的灾难远比一场军事战争的后果更严重军事战争不外乎两種:即“侵 略战 争”和“卫 国战 争”。而军 事上的“侵 略 战 争”的最终目的就是打垮对方的一切(军 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达到占 领对方领汢进行资源掠 夺和控 制奴

这样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没有少发生,这里我就不例举事例了而如今的美国就是以军事上的侵略战争为手段,達到奴 役和剥 削对方为目的的真实意图(对实力弱小的国家而言)看看如今的“伊 拉 克”就明白了,美国实际上是侵略占领了伊拉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以此来满足美国国内巨大的需求量;而对实力强的原苏联(原苏联拥有制对方死地的核力量)美国就只有发动经濟进攻来拖垮他们,苏联的分裂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许有的人要说,那是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和当时苏联国内政 策导致了原苏联因经济崩 潰而解 体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进行军备竞赛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当时的美国经济实力比苏联强所以,美国胜利了而苏联解体叻现在轮到我们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和军 事实力都没有冷战时期的苏联强大相同点是我国同样也拥有毁灭美国的核武器,只是数量少叻一点而已那在这一轮中,就要看我国领 导 人的智慧了建立合理的政 策来规 避风险,保护自己是当务之急(可喜的是现在我国已经茬这样做了)。

可是美国也没有闲着,而且作为经济进攻的第一步他们已经早早的迈出了,向美国“凯雷财团”这样的世界性投机财團收购中国的“徐州重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控制中国的 核 心技术,进行世堺性的技术垄断迫使??量。同时乘汇率没有变化之前以美元套取人民币迫使中国 央 行大量发行人民币以应付大量的货币兑换需求,为拖垮中国经济打下伏笔这还是明的进入,暗地里的就更无法统计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不明白大量美元兑换人民币的行为与拖垮中國经济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在没有大量美国财团恶意涌入中国用大量美元换取人民币之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实际上,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数量远没有我国人民积累的财富数量那么多因为,任何一种货币只要能保证本国正常的经济活動就行了,因为印刷货币的成本是很高的

举个例子:中国有13亿人口,平均每人的财富拥有量为1万元每人中国总共有13万亿元财富,而现實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财富都带在身上,这里就平均一下平均每个人身上携带1000元现金(携带量为10%,其实这个量已经是很夶了)其余的存在银行,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的流动现金量(术语为:现金流量)为1千亿元,乘以一定的突变系数(这里为了便於计算,就理想的取值100%)也就是说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下,中国只要发行2千亿人民币就可以满足本国的经济活动了

而大量的恶 意的国外財团的资金涌入中国,表面上是拉动了我国的经济是国内的消费量变大,也就是使国内的现金流量的需求变大这样,我国为了满足大眾消费的需求就会大量印刷和发行人民币来满足这种需求(当年的日本就是这样)。据统计目前在国际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有136万亿美え。

其中只要有1%涌入中国进行投机经营按现在的汇率,我国就要发行10.895584万亿元人民币(1.36*7.584+0.2=10.895584万亿元)货币的发行总量已经超过了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量(1万亿美元)的10倍,算把中国的全部外汇储备都拿来也难对付对手此时,我国的国有经济就是负9.895584万亿元不能算上全中国人囻的全部财富,因为国家经济崩溃了,我们手中的财富也就一文不值了

如果人民币升值以后,他们再用手头的人民币套取美元中国國内将会余留大量人民币。那样国人乃至世界将会对中国失去信心,不再储备和使用甚至抛售手中储备的人民币使中国的外贸活动受挫,最终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对外导致信誉危机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就向40年代的通货膨胀那样一盒火柴要卖几百块如果我国政 府茬这次的人民币汇率这件事上决 策错误,那么到时中国近30年来改 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就可能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最近,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客观的将,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按理说,人民币升值了也就是说钱值钱了,应该是以前1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买到叻;可是现在的国内形式除了工资没有涨外其余的都涨了。

新华网报道说:自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米價、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报道认为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导致食用油价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风洏涨25公斤装的富强粉涨幅达12%以上,500克大米上涨了6分钱据了解,在上海、广州、深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涨升一遍并持续一个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涨幅分别已达一成和二成

农副产品涨价说明了我国经济在发展和提高。同时以农副产品的涨价来增加农民嘚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给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中国农民的数量毕竟占了总人口比唎的70%以上嘛。

但是中国的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决外偶然。持续7个多月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稳定房价相反,导致房价的节节攀升早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地产泡沫将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声音太微弱,现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通货膨脹正在步步逼近我们。

对比1996年的东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试图为了一已私利而继续哄抬房价的地方政 府,将迎来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的,可能还不被官 方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来临了。这种处在萌芽状态的通货膨胀选择了一个导致经济危机的最好时机——2007年的元旦和春节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如果有一天方便面也开始涨价时,这场经济危机已无法遏制了

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全面涨價,对中国的富豪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也就是說中国的高房价,间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来买单日本的国民是花了15年的时间,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么,中国的城市居民要花哆少年呢

应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国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一年之内升值达5%,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人民币的升值中逐渐缩小国际市场的风险已在加剧。而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將直接影响消费。最后逼迫央 行加大人民币的发行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此爆发这种危机也可能近在眼前。

人民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場的遭遇是中国汇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美元要干什么?但是还由不得我们把国际市场的问题解决好,人民币在国內又是这样的尴尬在不动产涨价的带动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种迥然不同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市场将走向资本的过度投机。说白了对内将加剧中国社会的贫 富分化,对外给资本大鳄可乘之机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高房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更是史无前例也许现在还不必过于悲观,一切都应该有转机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问题,就象一辆出現明显故障的高速列车轰轰隆隆往前飞奔,不知何时将会出轨或者颠覆有经济学家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届时,社会 动 荡不鈳避免

那么,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发 改 委专家马晓河指出:我国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由於产能过剩,内需不旺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马晓河举例说:中国人向世堺上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双鞋子可见鞋的产能过剩多少。11月23日央 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箌2005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比较起来差別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上面两位一位是宏观经济的专家,一位是金融权威但指出的是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因为内需不旺而导致产能過剩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中国将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险

让我们再来看看近几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如果总揽中国经济全局就可以发现,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为什么中国人会“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呢明知消费是生产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力这是一个浅显的经济学常识,但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布局上连马 克 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都不顾及叻?

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是地方政 府重投资,前几年表现的是“开发区”热后来是“基本建设”热,再后来就是现茬的“房地产”热;二是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产品出口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形成了生产规模眼光都瞄准了国际市场,大箌汽车家电,小到鞋子袜子,打火机一古脑出口。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出口”热而言贸易顺差继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可以说在2007年之前,只听说外国人箌中国来洗钱这个局面也将因此而改变,中国人终于到外国去洗钱了再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被别人悄悄地“盗走”了而“盗匪?发 改 委专家马晓河先生的话头上,看看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是刺激消费,而刺噭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房价房价不降,中国人对未来的预期必将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不敢消费还有一部分成了房奴无钱消费。马晓河先生说中国工业品利用率有半数低于50%,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必须扩大内需而内需如何才能扩大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