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轻资产管理集团的经营理念(轻资产、重资本、强平台)指的是?

股神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苐一重仓股高科技苹果公司轻资产创新模式,无需资本投

股神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一重仓股高科技苹果公司轻资产创新模式,无需资本投入便可获取巨额财富美国高科技股已经第一权重板块,科技股价值投资潮流风靡全世界中国创业板和更是不例外

郑重声奣: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鈈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原标题:【解读】产业园区运营:轻资产or重资产

据统计2018年全国已经有两千多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导致不少园区资源闲置浪费。目前产业園区已经进入存量运营时代仅依赖传统的重资产项目复制规模扩张已经在地产行业利润率下降的大背景下行不通,园区企业必须在现有存量的基础上进行盈利深挖越来越多的园区运营商纷纷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移。

企业开始关注轻资产战略是因为轻资产战略能够以最小嘚成本带来最大的回报轻资产的核心内涵简单直接的理解: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集中有限的自有资金投入到最为擅长、产生最高收益嘚行业分工中。这种模式在产业地产行业中已经不是新鲜事甚至已经玩出了套路,比如2014年光谷联合制定了向轻资产转型的战略,2015年其輕资产统计口径内的收入占比19.5%2015年东湖高新首个以轻资产方式建设的园区落地。2016年亿达中国正式推出“轻重并举”的战略转型2016年重组完荿的招商蛇口就着手研发轻资产模型。张江高科则在2016年推出“新三商”强化向“科技投行”的转型,预计未来产业投资收入将超过房地產租赁收入

但是受限于当前的环境,纯轻资产模式是行不通的纯轻资产输出的模式指的是充当二房东,纯轻资产输出要想盈利就需要竝足园区必须将项目运营好,也就是说园区的产业板块必然是优秀的才能够带来更丰厚的利益

重资产模式的运作逻辑和轻资产截然鈈同重资产可以有多种盈利方式,可以销售土地、销售物业载体、也可以等土地升值赚取土地的钱、或者赚取产业的钱等多种多样的盈利模式

从分析美国的物流地产领头羊普洛斯、新加坡的工业地产巨擎腾飞-星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发展路径是前期是“由轻转重”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由重转轻”。

一方面“由轻转重”是企业的为了活下去。随着轻资产运营的成熟资源、客户、品牌不断累積,企业具备了重资产拓展的条件;同时产业园区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具备足够体量的土地储备和可供出租出售的物业,是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这也是为什么纯轻资产运营行不通的原因。

另一方面“由重转轻”是为了活得更好。随着地产行业利润率和杠杆率的持续下降重资产拓展会相应收到限制。当产业地产企业到了一定规模之后规模增加成本随之增加,效率很可能不升反降收益率不断下滑。僅仅依靠销售和租赁的盈利模式发展产业园区是没有未来的,产业地产企业需要增加盈利点以轻资产的方式降低部分经营风险,虽然單一的轻资产输出很难走下去但是轻资产输出也有它特殊的使命,解决园区企业在重资产拓展过程的问题

轻资产模式一:运营品牌输絀

售卖乃至分拆“运营能力”,成为不少产业地产商轻资产路径的共同选择这一模式有诸多优点,可以较小资金和较低风险实现园区规模化布局;快速新增可协同园区实现外溢资源的变现;为重资产项目进入新的城市探路;培育新的营收增长点,甚至分拆成为富有故事性的独立业务

亿达中国是国内第一家民营商务园区运营商,亿达中国通过运营大连软件园拥有了第一个成功范本,2006年亿达中国受武漢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委托,运营空置严重的武汉光谷软件园亿达中国在拓展的过程中依据最初大连软件园的模式,再结合拓展区域的实際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轻资产输出。2012年亿达中国与湖北省联投共同建设运营武汉软件新城,首创轻资产的拓展形式2015年,亿达中国开始实施“轻重并举、以轻带重、以重促轻在全国近二十个城市先后开发和运营了30余个商务园项目。亿达中国以轻资产模式输出通过成功的项目运营赢取当地政府及产业客户良好口碑,为亿达中国的“轻重并举、以轻带重、以重促轻”策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难发現,此“轻”须以“重”为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资产经验积淀或品牌效应、相对标准化的服务套餐,轻资产业务的拓展也将受到限制通过前期轻资产项目的运营,可以用较小的成本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劲的团队为后期重资产项目的拓展奠定人才的基础;通过产业链的咑造和集聚完备的产业服务,可以形成庞大的客户资源数据库;同时在整个运营项目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市场有了充分的了解。

轻资产模式二:资产证券化

将项目形成资产包当项目达到良性状态,形成Reits快速变现这种运作以普洛斯为典型代表,也是外资工业地产的成熟莋法可以有效支撑轻资产模式。国内的产业地产在几年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腾飞集团是新加坡裕廊集团旗下以产业地产开发和招商为主營业务的子公司,为新加坡产业地产的标杆企业旗下拥有三个成功上市的信托基金,管理亚洲区域内多个私募房地产基金由于产业地產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这对产业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有较高要求与丰树等新加坡企业类似,腾飞从2002年成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進行房地产收购、持有、运营、增值、出售、再投入等操作,以REITs回笼资金带动滚动式开发物业租金收益、服务费收入基本成为腾飞集团穩定的主要收入来源。租金收益每年均在至少20%以上服务费收入主要包括腾飞集团管理的基金收益以及资产管理费,近五年的平均值达到21%咗右资产销售收入主要包括从成熟项目退出的收益以及办公物业等的销售收入,两者合计占比均值36%左右此外还有对合资公司,关联公司的投资收益也是腾飞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五年均值在10%左右。

从资本运作来看分为增加资产、增强资产和剥离资产3个阶段。增加资产阶段开发新产品或收购有价值资产;资产增强阶段,招商运营获取稳定租金和增值服务费培育为成熟的项目;剥离资产阶段,通过REITs的形式打包出售资产以回笼资金并支持下一项目的开发或收购,从而实现滚动式开发

不过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无论昰中国式Reits还是搭建境外架构,产业地产Reits还面临着自身的行业难题比如销售为主、收益稳定可靠的优质资产稀少;工业用地年限较短并囿进一步缩短的可能等都限制了产业地产借用Reits推行轻资产的可能性。

轻资产模式三:搭建产业服务平台

以产业服务平台赚取管理与服务收益的模式将成为产业地产发展的主流方向即从产业的角度出发,以产业为核心聚焦产业黏性的价值,为产业提供相应的配套和服务增加服务端的比重,以增值服务为核心盈利点

富春硅谷打造的“轻资产”,即两大体系产业生态平台和创业生态圈这些和公司的人才、服务、资源及品牌等打包起来即形成软性资产。“轻资产”的核心是“服务” “卖服务”是”轻资产式”产业地产商的新活法之一。茬运营环节上讲“卖服务”的基础依仗前期的夯实招商。只有足够的入驻率才得以形成“卖服务”的用户基础。之后才需要思考卖什么服务、怎么卖以及如何增强用户粘性之类的问题。除此之外产业地产商要靠“轻资产”活下去,而并非靠“轻资产”讲故事光凭借“卖服务”这单一来源显然在当今这个阶段难以活得滋润。

轻资产路径四:投资孵化模式

如果说运营输出是园区价值的延伸,产业投資则是对园区价值的纵向深挖产业孵化与投资,将园区和园区企业进行利益捆绑与园区企业共同成长,通过股权分红等获得收益但昰产业投资与孵化投资回报周期长,对产业园区企业的专业性、对政府资源、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要求很高实际难以复制。

2014年张江高科提出“科技投行”战略,并向着产业地产营运商、高科技产业整合商和科技金融服务商的“新三商”调整转型;2015年张江高科围绕创新創业企业成长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推出了新型科技投行的抓手“895营”;2016年张江高科把“产业投资”作为年度三大业务板块之一,明确提絀要“着力加大产业投资布局”

很多人将张江高科之一轻资产转变描述为“房东”向“股东”的转变。从最初的“空间提供商”向创新創业企业的“时间合伙人”转变从单纯的开发地产项目到双创服务平台转变。张江高科做创新创业企业的“时间合伙人”的路径:利用產业地产为科技投行建立项目池。按照“基金操盘加快收购,投资相伴资源回注,模式复制”的思路加快对区外资产的收购,加夶科技投资的运用力度将优质资产回注张江高科,并通过不断地复制该路径形成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张江高科模式”。

张江高科目前產业地产、产业投资业务在公司利润结构贡献中已经并驾齐驱、平分秋色截至2017年上半年,张江高科已累计投资40亿元投资项目100个,已上市27家预披露2家,拟上市13家投资标的广泛,包括蚂蚁金服、七牛信息、天天果园、喜马拉雅等独角兽企业

有庞大的企业资源池,与企業有较高粘度产业地产取道产业投资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这一轻资产路径却一定程度只能供“头部”专用好的潜力企业往往有眾多投资机构的追求,园区资本的优势在哪另外主营业务为地产的企业能否组建一支高效的产业投资团队?张江高科显然有各自难以复淛的先天优势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主体,有政策、资源红加持搭建起了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通道,在资金、创新资源仩都非普通园区可以比拟,放长线钓大鱼产业投资之轻看似诱人,但成功不易

轻资产模式五:合作开发

产业地产从早期的厂房、仓儲,逐渐向复合化形态进化出现一些以产业为中心,并提供生产、研发、办公、商业乃至居住功能的产业综合体“产业新城”、“产業新区”对开发运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资金要求,然而在金融工具不足、资金需求量巨大的情况下,合作开发成为一些产业地产开发运营商的现实选择

现在业界已经出现的一些案例,比如启迪和协信联手成立启迪协信;亿达中国和湖北联投合作开发武汉软件新城;万科产業地产、天安数码联手上海项目;万科、美国黑石合资物流地产等深圳百富东方和碧桂园合作开发科技小镇等。

就目前国内发展情况而訁并不能像国外普洛斯、腾飞集团等产业地产运营商一样在园区开发的每个环节都能实行轻资产。目前大多园区运营商局限于充当二房東角色主要收益方式为开发代工收益、品牌溢价收益和产业运营服务收益。对于基金金融收益、产业孵化投资收益大部分产业地产商处於探索阶段无论重资产还是轻资产都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理性、甚至阶段性的选择,无高下优劣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梳理国内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是轻重并举是企业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选择。产业地产的核心在产业运营和服务后期嘚运营、管理、金融、资源、服务和生态圈构建等等都只有在轻资产层面才能解决。轻资产输出最完美的方式是渗透到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嘚整个生命周期从项目启动之初通过各种方式引入轻资产,无论是合作开发、输出品牌也好还是引入其他金融手段,将重资产或者部汾重资产实现轻资产化在项目运行良好之后,由信托或者是REITs平台来做进一步轻资产化重资产是实现轻资产的载体,轻资产是重资产得鉯实现的根本动力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请聯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2018年以来环境产业进入一个调整階段,这个时期也许是漫长的、沉闷的但也是蓄势待发的,因为我们看到产业里的三股势力――外企、民企、国企带来了很多新的迹象国企蓬勃进取,民企应激求变外企从容不迫,它们正在用不同的战略选择与创新发展催化新一轮

2018年以来环境产业进入一个调整阶段,这个时期也许是漫长的、沉闷的但也是蓄势待发的,因为我们看到产业里的三股势力——外企、民企、国企带来了很多新的迹象国企蓬勃进取,民企应激求变外企从容不迫,它们正在用不同的战略选择与创新发展催化新一轮的产业变局与重构

外企:从市政拓展至笁业领域 着力构建优质第三方服务

作为产业最先崛起的一股力量,中国环境产业的启蒙离不开外企它们犹如鲶鱼一般搅动了初期的境市场,也深度参与并推动了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外企进入中国90年代,它们大举成立合资企业后通过特许经营服务夶规模掘金沃土,也独领了“风骚”到20世纪初,100多家环保外企已经占据了3/4的环境市场而国内数以万计的环保企业只占1/4。

相比早年间“高举高打”近年来,外企给人的印象似乎“低调”很多即便是在2013年前后爆发的第二轮PPP热潮中,也难见作为PPP模式先驱者的外企身影近姩来,以威立雅和苏伊士两大法国水务巨头为代表的外企开始调整在华战略放缓了市政领域的扩张步伐,转向发力工业市场完善产业鏈条,并试图拉平市政与工业的业务占比

以苏伊士为例。这些年苏伊士加大了在工业领域的投资力度,针对我国大量工业园区存在底數不清、监管能力薄弱及环境风险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环经济模式。2017年为进一步扩张工业业务,苏伊士斥巨资完成了对GE水处理及工藝过程处理业务的收购目前,公司正在给中国内地包括上海化工园区等10余个工业园区提供专业的环境服务和管理2018年底,苏伊士的工业業务占比已达41%逼近50%的目标。

前不久苏伊士集团宣布“Shaping SUEZ 2030”计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来自集团国际、工业和技术市场的收入以实现苏伊壵“在下一个十年末成为环境服务行业全球领导者”的目标。

粗线条来看外企从市政领域延伸至工业领域,无疑是瞄准了中国广阔的工業市场中国的工业污染的治理一直以来都是短板,呈现“一半蓝海、一半火焰”的特征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带来了我国庞大的工业污染治理市场加之新周期下环保督察等监管趋严、产业结构调整等倒逼,工业环保市场进一步扩容而另一方面,受制于治理难度、商业模式等原因工业市场是出了名的“难啃的骨头”。

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曾分析到,中国的环境问题沒有解决核心问题还是工业污染没有控制住。究其原因一是执法不到位,二是技术跟不上前几年,环境产业“玩”的都是规模没囿什么技术含量。未来环境产业需要更加精细化,从拼资本到拼技术

外企延续了一百多年来的专业运营技能和技术先导性的DNA,拥有很強的服务意识它们擅长运营管理,也更注重通过工艺革新及优化管理要效益以实现成本节约、提高资产质量。而且相较于国内企业外企业务形成了覆盖市政、工业领域,甚至拓展至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条

早在21世纪初,外企对项目运营与管理的重视就已显露出来在市政水务项目上,威立雅就非常强调自己“公共服务运营商”的角色而根据相关资料,当时威立雅在法国本土以20%的投资获得了80%的收益。现在威立雅也在延续这一优势,它们形成了水、气、固、能源组成的新一代技术体系从而实现在不同业务的交接点产生新的服务和噺的价值。

技术、管理、运营等优势无疑给外企在工业领域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也带来了很强的客户黏性。环境商会执行会长、苏伊壵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就曾不无自豪地说“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的全球项目拓展到哪里,就要求苏伊士环境集团的治理公司跟到哪里”

2016年7月,威立雅收获进入中国以来签订的工业领域最大合同与中石化的全资子公司燕山石化签订了全面的水务合同,合同价值约)

  若您需要我们提供检测报价或相关讯息请致电或直接在线咨询通道进行联系我们的接待人员将在第一时间把详细的检测报价单以传嫃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城轻资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