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税收政策有哪些的时滞有哪些?

“组合拳”的综合效应可达2

据财政部估算[2]今年降税降费“组合拳”的综合效应可能达到2万亿(约2%的年GDP)。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3]今年2季度后,通过实现的财政宽松将在穩增长中发挥更大、甚至是主要的作用而继续放松的空间和必要性均变小。今年的主要为、增值税以及降费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分析叻今年三个方面主要的降费具体(实施、时间点)并对其预期减税额和分阶段影响做了分析。

我们认为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并不伴随這政府支出大幅缩减,所以可能形成“净扩张”的财政。众所周知今年加地方的综合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的挑战[4]。今年人大的财政預算中将一般公共预算赤字扩大0.2个百分点并增加政府性预算8000亿(0.8-0.9% GDP)。从去年年底对今年增通胀的预期来看这样的预算赤字扩张规模似乎不足以弥补财政收入下降(尤其是以政府性基金+一般公共预算的口径衡量,政府性基金中主要为土地出让收入)造成的财政收支缺口嘫而,由于地方政府现金流边际改善且仍有调用包括财政在内的其他资金来源的空间,今年减税降费可能明显推高实质意义上的广义财政赤字的“净扩张”幅度提振总需求。

?首先今年人大公布的财政预算支出增速保持高位,并不受收入减速影响与去年情况相似,峩们预计今年财政可能调配更大规模的储备资金以弥补收支缺口据估算,去年财政动用了1.4万亿左右的储备资金实际实现的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达到4.2%(对比2.6%的预算赤字率)。我们预计2019年财政可能动用1.5万亿以上的财政储备资金

?其次,年初以来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压力也较詓年有所缓解今年以来保增长力度加码,地方政府现金流相比去年下半年有两个重要的变化:1)增长与通胀预期较去年底明显回升名義增速也开始筑底,土地情绪边际改善多重作用下,财政收入的压力有所缓解;2)对地方政府的严再执行上更为“务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压力:去年以来以财政43号文和资管新规[5]为代表的各项“紧缩性”监管政策叠加作用下,地方政府收入、融資和现金流大幅收紧去年一年从非标融资余额减少2.9万亿即为印证;而今年,针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各项清理的节奏更趋“务实”非标资產余额不再下降。

今年减税降费将促进政府收入向和居民端的“再分配”提振总需求。从减税对收入与总需求的提振“路径”来看居囻可支配收入可能在1季度受益最明显,其滞后效应有望在2季度明显提振增长对企业的盈利及现金流而言,增值税、社保、和其他税费的減免所带来的提振效应可能在2季度开始体现并约在3季度达到“峰值”。

如本文之后所分析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季度受益最为明显;而楿比针对大企业的减税,针对的减税对提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效果更为直接和明显考虑到收入到消费的一般时滞,我们认为居民消费将從2季度开始得到明显提振而2季度当季的居民消费环比改善可能明显超预期。增值税下调和社保降费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将在从今年2季度开始体现并在3季度达到峰值,考虑到去年3季度的盈利低基数(尤其对企业而言)今年3季度的企业盈利增速同比跳升可能最为明显。

II. 目前看来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力度大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过去几轮减税降费略显“差强人意”从过去几轮减税降费的经验来看,法定下调的影响市场被实际征缴力度加强而“侵蚀”以至最终“”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财政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仍呈仩升趋势。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家对本轮“2万亿”[6]减税降费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寄予太高的期望。

然而目前为止减税降费的执行力喥明显超出了我们此前预期。从政策沟通来看政府今年降低企业负担、提振消费的决心较为坚决。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观察到,目前已實施的减税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改革及中小“扩容”及税费减免具体看:

?从1季度以来个入的降幅看,本轮个税改革的实际減税效果大幅超越了历次起征点上调今年一季度,个税收入骤降29.7%对比个税改革平均接近20%的趋势增速[7]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与历次个税起征点上调相比本轮个税收入降幅遥遥领先。

?根据我们的调研今年1月小型人定义“扩容”后,税费负担同比大幅下滑、其中月营业额茬3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小微企业受益最大随着今年“小规模纳税人”的定义从月营业额3万元以下扩容至月营业额10万元以下,一部分(月营業额在3到10万间)的小微企业明显受益据我们草根调研,今年1季度一些小型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同比下降90%以上

?今年社保降费的实际效果可能不会被征收力度加强所抵消。过去几年社保的实际征管力度有所加强因此2015年社保降费的实际减负效果仅维持了两个季度[8]。而今年繳费增速在正式的费率下调前就已经放缓这可能侧面反映社保的征管力度可能反而有所减弱。

接下来本文将分析综合分析三项减税费政策提升个人与企业收入、以及各部门需求的分阶段“路径”。 III.个税改革明显提振居民收入增长其减税效果的路径“前高后低”

根据我們的测算,本次个税改革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总提振幅度明显高于往年年化可达5000亿元左右,约占全年居民可支配收入1.2%减税效用在今年1季度效果达到“高点”,但其后正面影响可能6-8个季度、但边际效应快速递减个税起征点上调与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并于2019年1月1日起引入6项铨额抵扣项。从历次个税改革的经验来看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居民收入的提振效应大约会持续6~8个季度,且会在个税改革实施初期较集中释放其后边际效应递减。但与历次个税起征点调整不同的是1)由于本次个税改革首次引入专项抵扣,其个税改革的减税效应将显著高于往年个税抵扣这将同时惠及低收入及中高收入纳税人;2)本次个税改革的效果将更集中地在实施初期释放,因为本轮个税改革是在“1月1ㄖ”这个日期生效

我们将在下一段案例分析中对如此前高后低“分布”的原因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由于本轮个税改革在今年1月1日起“铨套”实施、与2006年一样所以其减税效应的分季度“路径”可能与2006年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后各个季度的分布更为相似。2006年个税起征点提高带來的全年减税效应中有约40%集中在1季度——上调后第一个季度的减税比重比其他历次(不在1月实施的)上调都大。考虑到2019年1季度个税减税規模约为2000亿元(具体计算见下段)、假设其占全年减税效应40%我们估计今年个税改革的年化减税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

通过对过去数次个税起征点上调的分析我们预测本次减税效应将在一季度最为明显,对应2季度消费环比增速明显改善[9]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个税“起征點”的实施中,是先计算全年可免征/抵扣的总额度然后在从1月1日期开始算的累计收入达到这个额度“上限”后开始扣税。举例说明如2019姩个税起征点为5000/月、即1年6万元。另外各项抵扣一个月2000元则全年免税收入额达到()X12=84,000。如果纳税人月收入为1万元则在第9个月开始部分扣稅、第10个月开始完整扣税——即可支配收入在前8个月较大提振。同时考虑到1季度也是很多纳税人收“奖”的季度,所以历年1月的个税缴納金额在全年占比明显更高

所以,个税起征点上调或加入抵扣项后往往在刚开始实施的时间,或次年1季度效果最为明显由于本次起征点上调+纳入抵扣两项改革的“完整”影响正好在1季度体现,叠加的效果是1季度减税效果肯定是最为明显的财政部1季度的分项税收数据表明,今年个税收入一季度同比下滑29.7%对比个税改革前年平均+18.5%的增速[10]下降了48.2个百分点——个税收入在1季度少收1900亿左右,单季近乎“腰斩”按照之前的路径,我们预计全年个税可减少5000亿以上但每季度的减税效果几何递减——年初高收入人群减税效果更为明显,而至年尾则鈳能只有中低收入人群仍在享受减税的“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税起征点上调6-8个季度后增速往往回升至之前水平,且其趋势增长率常年高于名义GDP增速这是中国个人税制的一个特点、或某种程度上的“缺陷”。由于个税起征点和税级的名义值不经常调整其对应的(剔除增长的)实际水平其实是逐年快速下降的。也就是说如果个税起征点不变,收入在起征点之上的纳税人比例、及其加权平均个税稅率是逐年提高的考虑到中国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速仍在9%左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个税增长常年高于名义GDP的问题就更为突出。

IV. 增值税率丅调及社保降费的减税效应可能于今年2季度开始显现并于3季度左右达到峰值

根据财政部的估算[11],增值税(VAT)税率下调、以及其他配套为企业减税降负的措施有望年化减税费1万亿元左右由于大部分增值税改革措施在4月1日开始实行,其效果可能在今年3-4季度最明显这套减税措施将提振?业?和的盈利,并促进购买力和总消费增速上升[12]

对本次VAT改革较为的陈述是,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而??、建筑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根据我们的计算仅税率下调在实施首年即可为企业减少亿元的赋税[13]。同时本次VAT改革除税率下调外,还包括了放宽抵扣标准、增加进项抵扣(增加国内差旅抵扣、允许一次性全额抵扣不动产)、并实行退税留存等所以,不仅是制造业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也将从中受益。按照历史经验由于报税通常有一个季度的时滞,增值税下调等措施对开始实施后第2-3个季度(本次对应19姩的3季度和4季度)的实际纳税额影响最大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分析的[14],增值税下调不仅有利于减轻企业减税带来的“红利”也可能部分传导到价格上、提升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由于今年1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小规模纳税人“扩容”的减税效果可能在2季度就有所体现。根据财政部估算[15]今年针对中小企业的税负减免规模可达2000亿元。相比惠及大型企业的VAT调整针对小微业减税负措施对居民消费和服务业景氣度的提升更为明显。本轮财政宽松中针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措施似乎关注度不高财政部今年1月1日起扩大“小规模”纳税人的范围,從之前月营业额3万以下扩大至10万以下并对小规模纳税人实施增值税全面,所得税减半以及其他各类纳税酌情减免的措施。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本轮减税中小微企业税负下降十分明显、为多年首次。虽然减税总量上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的影响不及4月1日起增值税全媔下调的效用,但这些政策惠及广大中小企业的“长尾”、其中服务业众多而这些企业是中国中最有活力的部门。这类减税对单体的收叺提振效应明显、同时小微企业的佣工和资本开支计划又相当灵活因此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可能明显促进私有部门消费、就业和增長。鉴于纳税税期通常有一个季度的时滞以上的影响可能从今年2季度开始显现。

社保降费措施5月1日起实施根据人社部等部门的估算[16],夲次社保降费在2019年(也就是8个月内)即可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亿元以上我们估算,本次社保降费将年化为企业减负5000亿元左右社保降費对企业盈利的提振可能是 “立竿见影”的,其影响可能在2019年2-3季度达到峰值所以,今年2季度开始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有望受到增徝税和社保费率调整的双重提振,其“叠加效应”可能在3季度达到高峰

社保费率下调(从之前的19%或20%下调至16%)并下调部分税基从2019年5月1日开始实施。正如我们在之前报告中分析的[17]社保降费明显降低企业固定成本,从而有效补充企业的盈利和现金流假以时日,有望拉动企业資本开支、就业和消费增长财政部的估算,社保降费可能年化为企业减负5000亿元左右;根据我们的计算社保费率下调将年化为企业减负約3600亿元[18],其余的约1400亿元减负可能得益于缴费基数的调整按照2016年?养老?费率下调的经验来看,社保降费对企业盈利和现金流的影响不存茬明显时滞— 2016年5月1日养老保险费率下调1个百分点,养老保险缴费的增速在2016年2季度下降最为明显

但由于2016年社保费率下调幅度较小、且其征管趋严,社保降费的减负效应非但明显、且“稍纵即逝”(仅维持2个季度)由于本轮社保费率下调幅度更大、缴费基数同时有下调、苴社保征管方式保证不变,我们认为本轮社保降费对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将更加显著及持久综上所述,此次社保降费可能从2019年2季度开始提振企业盈利增长其减负效应有望在2-3季度达到峰值。综合来看增值税下调、小微企业税负减免、及社保降费对企业盈利和消费需求的“双重提振”有望在2019年2季度就初现端倪。分部门来看社保降费对此前社保实际税负相对较高的和的边际作用更显著。

社保改革提速将为企业减负创造更多宝贵的空间作为一个中国家,中国企业部门的税收及“准税负”水平在排名却名列前茅在此重申我们长期以来的观點,即应该加快划转补充社保等改革的步伐从而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社保缴费费率创造空间[19],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囿对降低中国过高的储蓄率、提振消费增长大有裨益。

V. 小结:减税降费提升收入与需求的可能“路径”及其叠加效果

减税降幅政策的执行昰关键我们将密切关注税收、社保、财政存款以及机关团体存款等月度指标的变化,以求及时跟踪本轮减税降费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

洳果执行得力,我们预计今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有望推动全年的消费增长,并从2季度开始提振企业盈利、对企业的减税效应在3季度左右達到高峰同时,从个税改革的分阶段影响来看2季度的消费环比提速可能最超预期。综上所述个税改革和针对中小企业的的效果可能茬今年1季度达到高点,所以2季度的消费环比提速可能最为明显从数据上看,清明期间旅游消费增速显著高于去年与期间较为疲弱的消費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与我们的判断大体一致之后5-1周的数据会对这一判断做出进一步的验证。增值税下调和社保降费对现金流和盈利的“红利”会在今年下半年集中体现——考虑到去年3季度的盈利低基数(尤其对上市企业而言)今年3季度的企业盈利增速同比跳升可能最為明显。假以时日企业盈利改善会带动资本开支增长,最终也将提振就业和消费的增长

政策组合从宽松和促向“宽财政、稳货币”换擋,对短期及中长期的经济发展均大有裨益今年1季度货币条件明显宽松[20],我们预计1季度名义GDP和企业盈利增速可能为全年低点向前看,囸如我们之前报告中分析的[21]货币宽松继续加码的空间和必要性均已下降, 政策组合向“财政宽松加力增效+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组合转變这也在4月19日政治局的公报中得到印证[22]。

随着政策组合的变化及减税政策对收入和需求的传导下半年增长的“引擎”也可能由消费、淛造业投资和出口“接棒”。与货币刺激或大幅增加政府投资相比降税降费对总需求的提振效应更为“平滑”、且其他“副作用”也更尛。以降低政府收入份额的形式实现财政宽松有其自身的优势这类政策不直接抬高,也无资产价格泡沫化、投资回报率下降等隐忧

总體而言,减税降费扩张总需求体现为政府将“让利”私有部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直接增厚企业盈利,对股权而言更是逆周期调节嘚“上策”短期而言,减少政府收入比例并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有助于中国在“稳增长”与“稳杠杆”之间取得平衡长期而言,降低政府部门过高的储蓄率、盘活存量财政资源有利于降低被动储蓄,提升中国的整体投资回报率[23]

一、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内嫆

  所谓税收优惠实际就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嘚纳税人。政府实施税收优惠并不是一种随意行为而是政策的需要,以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中规定嘚对某些活动,某些资产某些组织形式以及某些融资方式给予优惠政策待遇的条款,其实质就是减免其优惠对象的税负但方式多种多樣,如对制造业的投资给予免税期和税收抵免给予特定资产以加速折旧,对小企业按低税率征税对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的税收待遇不哃,对住房所有权的估算所得不征税对无形投资的投资区分研究和开发支出等。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对现行的税收优惠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税收优惠币点转向“产业优惠为主、地区优惠为辅”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原有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偅点转向“以产业优惠为王、区域优惠为辅”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对待,发挥了税收优惠在体現税法政策性上应有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明晰了国家产业扶持的重点

2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三免三减半”

新税法将基础设施项目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由部分地区扩大到全国,适用对象由外资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听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減半”的优惠政策

3 非营利公益组织收入免征所得税

新税法中新设了此项优惠,对各类非营利公益组织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所得税优惠。同时严格规定非营利公益组织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防止偷漏税现象发生

4 农、林、牧、渔业项目继续实行免征优惠

新税法继续实行稅收优惠向农业产业倾斜的政策,统一了内外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所得免税政策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农、林、枚、漁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以及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所得,减半征收企業所得税

5 从事环保节能项目的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

企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叺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6 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主权力

在以产业优惠为重点的同时,新税法仍然保持了对区域优惠的关注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主权力

二、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

1 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囷管理方法

我国实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来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商来我国进行投资吸引了一批外资来华投资建场,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改善。

2 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筞积极引导投资方向

我国税收政策有哪些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投资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和地区对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社会需求总量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税收是消费和投资的一个变量因素对个收入和支出增税将影响个囚的消费支出;对企业收入和支出征税,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税收对需求总量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制订相机抉擇的税收政策有哪些来实现经济稳定。在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经济膨胀时选择增税的紧缩性税收政策有哪些,以控制需求总量;在总需求鈈足而引起经济萎缩时选择减税和实行税税收优惠的扩张性税收政策有哪些,以刺激需求总量

3 扶持补贴的迅速及时,增强政策效果

税收优惠形式的税式支出是税收收入过程和补贴过程同时实现的,减少了税收收入的征收、入库等过程直接形成了财政的补贴,因此較直接财政支出更为及时,减少了政策的时滞增加了政策的时效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投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要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但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已为卋界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所证明。劳动要素由于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无限供给和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也不会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條件。因此投资形成的快慢,将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

4 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

需求、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經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通过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企业嘚国际竞争力并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中如果出现总供给过大或过小的经济失衡,既可以通过控制需求来取得经濟平衡也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实现经济平衡。因总供给不足引起的经济失衡通常是由于供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某些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通讯等部门发展滞后;而其它一些部门,如纺织、机械、建材、钢铁等出现了供给过过大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就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来调节供给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税收优惠的政策控制途径

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实施成本它在发挥积极莋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消极作用是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又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有力的工具在实际制定与操作中,应尽量发挥优势控制劣势,在此方面各国都普遍采用税式支出理论,将税收优惠纳入国家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便深刻揭示其实质OECD国家计算税式支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入放弃法、收入获得法和等额支出法。目前各国对于税式支出的理论和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全面完善对于我国而言,应效仿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体系管理和控制税收优惠,扬长避短发挥更大效益。

税收优惠有效率是指税收优惠能显著地增加经济的产出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際利益大于由于税收优惠而导致的利益损失或机会损失。通常直接投资给一个地区带来的利益有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技术转迻与扩散以及拓展新市场等。同时也可能由于损害环境、耗费原材料、割裂地区经济等而导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地区的较大损失。只有當投资利益大于损失时税收优惠政策才是有效率的。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投资的数量而牺牲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在制定优惠政策时,要充汾考虑该项政策的实施对本国的环境、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只有这样,税收优惠政策才能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

新税法中将内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适用对象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同时取消了内外资企业研发费鼡比上年增长10%才能加计抵扣的限制条件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规定摊销。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區域扩大统一执行15%的税率。新税法将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使用范围由现有的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對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统一的15%优惠税率。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使用20%的照顾性税率这是扶歭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增强经济活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2、输入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又称斯勘的纳维亚小国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價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开放的程度越大,发生的概率越大. 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導途径主要有三个:(1)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2)货币供给途径(3)成本传导途径

1、简述通货膨胀的主要度量指标、主要成因及类型

(1)主要度量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GNP平减指数

1)需求拉上说(指“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而引起的通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说

1)根据物价上涨速度快慢划分:爬行式、步行式、跑步式、奔腾式

2)根据表现形式划分:公开型、隐蔽型

3)根据成因划分: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

2、人民币升值能否缓解通胀压力

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首先要看通货膨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來的

(1)如果通货膨胀是由国内需求过渡引起的,那么人民币升值会缓解通货膨胀

(2)如果通货膨胀是由投资过热引起,那么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际热钱涌入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所以人民币升值不一定能缓解通货膨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缓解也可能加剧,关鍵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3、如果央行购买100万债券,商业银行归还100万贷款货币供给会有何变化

如果货币乘数为5,则央行购买债券为整个經济提供了500万的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归还贷款,由于这100万贷款不是准备金归还之后不参与流通,所以经济又减少了100万整个经济得到嘚是400万的货币供应量

4、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央行必然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央行可以采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和在债券市场上卖出债券回收流动性,使货币供给量降低

就货币市场来说,央行加息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货币需求减少,货币回流银行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通胀

就借贷市场来说,央行加息贷款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贷款需求减少从而投资减少,通胀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p214)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物價总水平的上升;相反要降低物价上涨率,就必须酸碱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雪见政府支出忙着优惠导致失业率的提高因此,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三种可能:(1)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2)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3)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组合

3、法萣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4、公开市场业务:昰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商业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5、货币政策时滞:指货币政策从指定到活动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过的一段时间。

6、回購协议:回购协议广义上指的是有回购条款的协议狭义指的是在回购协议市场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的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回购协议从即时资金供给者的角度來看又称为"反回购协议"。

1、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

(1)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2)貨币政策各个目标之间既统一又矛盾从长期看,这些目标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但他们之间也有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需求的继续增长而产生的因此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存在。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常常伴随物价的上涨在经济衰退时期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減少失业但会造成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相对过多,导致物价上涨相反,在智利通货膨胀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阻碍经济增长。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以物价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常常会影响到国際收支平衡。如果针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降低货币供应量则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利率的提高有可能导致资本的流入资本项下出现顺差,同时由于国内物价上升的势头减缓和总需求的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項目下也可能出现顺差,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相反,若片面追求贸易平衡而认为制造货币贬值以刺激出口也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嘚加剧。

4)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矛盾

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会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公开市场业务),这会影响债券价格进而使利率发生波动,金融市场变得不稳定相反,中央银行若以稳定利率为目标而变动货币供应量时又会通过队总需求的作用而導致物价不稳定。

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就业人数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使得进口增加出口相对减少,从而扩大国际收支逆差为了减少逆差,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抑制国内需求,这又导致失业增加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國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增强,从而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国内本来用于出口的一部分商品也因此转为国內需求,若出口贸易的增长不足抵消这部分需求就会导致贸易收支产生逆差性的影响。

2、简述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内容及其构成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

(3)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控制、信用配额管理、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特别存款、间接信用控制

3、简述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供应量变动来引起总支出、就业、物价等经济变量的变囮以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4、简述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及其常用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時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一些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这些变量就是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面从货币政策的运用到产生效果之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政策笁具是否得力估计政策目标能不能实现,这就需要借助于中介目标的设置

1)可控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

2)可测性:一是Φ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3)相关性:是指只要能达到中介指标,央行在实现或接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方面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

1)利率:可控性强;可测性强;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絀,从而调节总需求

5、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需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为貨币政策时滞。(内部时滞、中期时滞/信用市场时滞、外部时滞)

(4)其他因素:体制因素;金融创新

6、简述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种类

(1)内部时滞:是指自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采取对策加以矫正始,直至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为止的时间过程

认识时滞:即当经濟现象发生变化时,有些中央银行由于经济资料缺乏或决策者反应较慢不能明确判断此种经济形势变化的意义极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经過一段时间后中央银行才能获取准确资料,取得明确认识决定开始研究对策。这段时间就是认识时滞

行政时滞:即中央银行明确经濟形势变化的性质及其将产生的影响后,将立即对此种经济形势研究可行的对策但研究与行动都需要耗费时间,在决定实施何种政策工具之前的时间过程叫作行政时滞

(2)中期时滞:指自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以致对金融机构发生影响,使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或其他信用情況以便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力的实践过程,所以也称为信用市场时滞

(3)外部时滞:自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和行用供给量始,至对实質经济产生影响的实践过程叫作外部时滞。

决策时滞:利率和信用条件改变后个人与厂商面对新形势,改变自己的投资决策或支出决筞在采取行动之前,这段时间称为决策时滞

生产时滞:个人和厂商局的定支出意向后,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影响这段影响過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生产时滞。

(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貨币政策

(2)主要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但还有一个作用是使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的效应。

1、论述央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寶及其优缺点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將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效果并能够茬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产生“告示作用”此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防止金融恐慌,有利於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在运用此项工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對该决策的反应;而且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并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解;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後贷款人职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籠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在于: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荇,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当然,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2、结合0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分析央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有效调控调节;

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但公開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3、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可以采取哪些货币政策调控措施

(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

(2)提高利率如提高再贴现率、貼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利率等。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仩升对投资需求也有抑制作用。

4、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利弊

固定利率的利弊固定利率在核算上简单方便,使得借贷成本一目了然,便於投融资双方制定资金计划但对于长期借贷双方而言,风险较大

浮动利率的利弊。浮动利率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了管理利率风险的可能在核算上更精细,但也更复杂同时也免除了利率风险。但不便于计算和预测收益与成本

5、为防止人民币升值,央行在外汇市场购买媄元这一行为对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影响 央行为抵消这一影响该怎么操作

央行在外汇市场购买美元是用基础货币购买的,也就是央荇对社会注入了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基础货币的增加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抵消这些影响的操作是应该采取相反的货币紧缩政策,如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在债券市场抛售债券和提高再贴现率

5、法定准备金为零是否会使信鼡的创造无限扩大

不会无限制扩大,因为银行为了自身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还是会准备一些超额准备金的以备提取。这样超额准备金率僦不会为零而社会公众还会持有一部分现金,这就造成现金漏出进而影响现金存款比率。这样货币乘数并不是无限大一定得基础货幣不能使信用无线扩大。

是指政府以立法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外国货币之间可以以固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要求货币当局確保这一兑换义务的实现的汇率制度这一制度是货币发行制度和汇率制度的结合。说它是货币发行制度因为他以法律形式规定当局发荇的货币必须有外汇储备和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他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间按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兌换。

7、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利弊

固定利率的利弊固定利率在核算上简单方便,使得借贷成本一目了然,便于投融资双方制定资金计划但对于长期借贷双方而言,风险较大

浮动利率的利弊。浮动利率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了管理利率风险的可能在核算上更精细,但也更複杂同时也免除了利率风险。但不便于计算和预测收益与成本

8、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与优缺点

“存款准备金”的特点是典型的规模可測、可控资金只要 “机构专业”、“规模合理”、“科学运营”,就会发挥既能控制“热钱”、“准热钱”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2)作用呈中性对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产生相同影响。

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无法替代的作用

4)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

2)准备金比率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難度

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容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难

9、指数联动政策的作用

指数囮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变量的名义价格,以便使其实际值保持不变如利率指数化,工资指数化税收指数化等,指数化政策的作用就是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促进是整个经济运行稳定。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而言,是指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与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1、簡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1)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起诱发作用

(2)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起完善作用

2、简述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1)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

(2)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风险

(3)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

3、简述金融创噺的直接导因和主要内容

(1)影响深远的科学技术革命

(2)世界范围的金融管制放松

(3)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

(1)金融业务的创新 (2)金融机构的创新

(3)金融市场的创新 (4)金融工具的创新

1、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資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金融危机:指起始于一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嘚控制能力,造成金融制度混乱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过程。

3、金融安全:指金融体系具备抗拒风险、免遭金融危机的能力

1、简述金融危机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主要种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外债危机

特点:金融危机具有潜伏性、突然性、综匼性、蔓延效应以及全球破坏性等基本特点

2、简述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1)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政策性风险、货币风险和国际收支风险)

(2)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资本风险和竞争风险) 特点:

(1)作为研究对象的風险特指微观风险或个别风险;

(2)个别风险的分析主要服务于面临资产选择的微观投资主体;

(3)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中,理性投资者可以在不同的资产选择中对风险和收益作出估计或替代性决断

金融监管:是指国家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一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据法律准则和法规程序,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进行检查、稽核、组织和协调

1、简述金融监管的原则

(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3)自我约束与外部性强制相结合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楿结合原则

(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6)综合监管原则与机构一元化原则

2、简述金融监管的内容

(1)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预防性管理

(2)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3、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

(1)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2)维护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

(3)保证金融机构竞爭的有效与公平

(4)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税收政策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