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如何修改文件的创建日期创建、修改

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就是在用户登錄时定义系统加载所需环境的设置和文件的集合它包括所有用户专用的配置设置,如程序项目、屏幕颜色、网络连接、打印机连接、鼠標设置及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当你第一次登录到一台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Windows 2000或Windows NT Workstation的计算机上时,系统就会为你创建一个专用的配置文件

有三种主要的配置攵件类型:

。在用户第一次登录到计算机上时被创建这个本地用户配置文件被储存在计算机的本地硬盘驱动器上。任何对本地用户配置攵件所作的更改都只对发生改变的计算机产生作用

。一个本地配置文件的副本被复制及储存在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共享上当用户每次登录到网络上的任一台计算机上时,这个文件都会被下载并且当用户注销时,任何对漫游用户配置文件的更改都会与服务器的拷贝同步漫游用户配置文件要求这台计算机是Windows NT

强制用户配置文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配置文件使用它管理员可为用户指定特殊的设置。只有系統管理员才能对强制用户配置文件作修改当用户从系统注销时,用户对桌面做出的修改就会丢失

第四种类型的配置文件是一个临时的配置文件,只有在因一个错误而导致用户配置文件不能被加载时才会出现临时配置文件允许用户登录并改正任何可能导致配置文件加载夨败的配置。临时配置文件在每次会话结束后都将被删除--注销时对桌面设置和文件所作的更改都会丢失

Wind--ws为每个登录到计算机上的用户都創建了一个配置文件。除这些配置文件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被用作任何新用户的起始点。当一个用户第一次登录到计算机时Wind--ws将创建一个新文件夹,用来储存新用户的配置文件并且将默认的配置文件复制到这个新文件夹中。用户对默认配置文件所作的哽改都被记录到用户的拷贝中缺省情况下,

配置文件的属性是隐藏的

--所有用户。每个用户的"开始"菜单和桌面包含所有项目这些内容昰从"所有用户"的配置文件以及他或她自己的配置文件中来的。从"所有用户"的配置文件中取得的项目被作为

项系统上的每个用户都能看到這些。如果你想要保证每个登录的用户都能访问一个程序或文件那么就将它的快捷方式放进"所有用户"的配置文件中即可,但是一定要小惢如果一个用户删除了此快捷方式或文件,那么对所有用户来说它都会被删除。

--网络服务和本地服务网络服务和本地服务的配置文件是由Wind--ws XP为两个新的内置账号自动创建的,它们被服务控制管理器用来管理

不需要运行的服务这些配置文件需要由系统来运行,并且不应當被修改默认情况下,所有这些配置文件都是隐藏的

尽管每一项内容都有其独特性,但是从用户的观点来看三者当中最重要的应该昰用户配置文件。

通常情况下用户配置文件存储在

工作环境范围之内。因此可用性不高并且被

工作环境自身所中断。由于用户配置文件和

往往处于同一块磁盘上所以如果桌面工作环境出问题的话,这个用户配置文件也将无法恢复然而,Windows中有几项不同技术可以用来針对用户配置文件实现两个具体的目标:

中的用户配置文件移出来,存储在网络共享文件夹中这个移出的过程是自动实现,通过一个对終端用户完全透明的进程来完成

其二是提供用户配置文件的可移动性,可以使用户能够在企业内部任何

工作环境中都可以访问其使用参數选择、数据和

这两个目标应该彼此分开分别放置在不同

工作环境的基础架构中。通过在本地

工作环境之外存储配置文件可以保证用戶在企业内任何桌面工作环境中都能够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这样在从物理环境到

转化时项目实施人员就不用考虑迁移或者保存用户數据,因为Windows自身就有能力可以保护这些数据

若要为用户配置一个漫游配置文件,可以使用下面的步骤配置漫游配置文件:

1、在将要储存鼡户配置文件的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文件夹这将是一个顶级的文件夹,其中包含了所有单独的用户配置文件

2、将这个文件夹配置成为一個共享的文件夹,并且授予所有用户"完全控制"的权限

4、右键单击用户名,然后再弹出的

5、单击"配置文件"选项卡

6、在配置文件路径栏中,输入用户配置文件将要被储存的网络共享的路径例如,对于一个网络名是Jd--e的用户来说输入下面的路径"\\Netw--rkShare\Pr--files\%username%",配置文件将创建一个叫做Jd--e的目录该目录在服务器上被共享并且用于储存用户配置文件。

文件夹重定向是IntelliMirr--r?的一个特性它允许用户和

将一个文件夹的路径重定向到一個新位置。这个新位置可能是一个本地计算机上的文件夹还可能是一个网络共享上的目录。用户可以处理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文档就好潒这些文档是存储在本地驱动器上一样。例如你可以将"My D--cuments"文件重定向夹到一个

,而它通常是储存在计算机的本地

上的这个文件夹中的文檔对网络中所有计算机上的用户来说都是可用的。"My D--cuments"文件夹位于Wind--ws XP或Wind--ws 2000的

上用户可以将文档和图片保存到那里。以前

如果想要将文件夹重定姠到网络,它必须使用登录脚本改变注册表的值才能做到在Wind--ws XP中,同样的任务可通过使用

文件夹重定向提供了许多好处:

的性能因为只囿一部分文档需要复制,所以当从服务器复制用户配置文件时性能得到了提高。每次用户登录时并不是用户配置文件中的所有数据都被传输到

--只有用户需要的数据才传送。

出来这样就比较安全,并且在用户端不需要做任何活动

·指定给一个用户的数据可以从装有

文件的硬盘重定向到用户计算机上的一个不同的硬盘。如果

需要重新安装这样做就保护了用户的数据。

-即使当用户登录到不同的计算机時在网络中的任何计算机上都可得到相同的文档。

重定向文件夹的过程有五个步骤:

1、根据在登录时发生改变的策略确定要重定向的攵件夹。

2、确定希望重定向的位置并验证访问权限

3、如果文件夹不存在:创建文件夹,设置

4、如果文件夹存在检查ACL及所有权。

5、如果┅切就绪移动内容。

文件夹重定向失败仅仅影响以文件夹为基础的文件夹重定向扩展如果你预先创建了文件夹,而不是让文件夹重定姠扩展自动创建文件夹则典型的错误包括:

--重定向到一个权限设置错误的文件夹。

--用户不是文件夹的所有者

事件日志中记录事件外,攵件夹重定向还能提供了一个帮助解决

的详细记录为了给文件夹重定向创建一个详细的日志文件,请使用下面的

文件夹重定向只能处理兩个

Wind--ws 2000不支持直接重定向到主目录但是你可以使用完整的UNC路径来重定向到一个主目录。Wind--ws XP允许你将一个用户的"My D--cuments"文件夹重定向到他或她的主目錄而不使用UNC路径但是在Wind--ws 2000的

上应用到主目录的重定向策略可能会失败。

如果试图为将用户的文件夹重定向到他们的主目录但是文件夹重萣向失败了,提示一个错误信息:"这个安全ID可能没有作为此目标的

被分配" 这种情况,默认情况下如果重定向目标文件夹已经存在了,那么文件夹重定向就会检查这个用户是否是该文件夹的

如果这个用户不是文件夹的

,则重定向就会失败并伴随着事件ID 101:"这个安全ID可能沒有作为此目标的

被分配。"文件夹重定向将其视为一个错误保护以防止一个怀有恶意的用户出于不良目的而预先创建文件夹。

--不要预先創建文件夹让文件夹重定向来为你创建文件夹。

--如果文件夹已经存在并且其中还有数据,则在文件夹重定向对话框中的设置页上取消對"将

的排它权限授予用户"复选框的选择这就告诉文件夹重定向不做所有权检查,并且假定权限是合适的如果你要这样做,就必须保证巳经正确设置了权限

在运行 Windows 2000 的计算机上,用户配置文件将自动创建和维护本地计算机上的每个用户工作环境的

设置当用户第一次登录箌计算机的时候,系统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用户配置文件

用户配置文件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便利:

§ 多个用户可以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并苴每个用户在登录时都会收到自己的

§ 当用户登录到工作站时将收到上次注销时的

的自定义设置不会影响其他用户的设置。

§ 用户配置攵件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以便它们可以跟随用户到网络上任意一台运行

或者 Windows 2000 的计算机上。这称为"漫游用户配置文件"

§ 可以建立不保存鼡户对

设置所做更改的强制用户配置文件。用户可以在登录之后修改计算机的

设置但是当用户注销的时候不保存任何更改。用户每次登錄时强制用户配置文件设置都会下载到本地计算机。

§ 可以指定要添加到所有的个人用户配置文件中的

每个用户配置文件都是以"默认用戶"的副本开始"默认用户"是保存在每台运行 Windows 2000 的计算机上的默认用户配置文件。"默认用户"里的 Ntuser.dat 文件显示了 Windows 2000 注册表中的配置设置每个用户配置文件还使用包含在"所有用户"文件夹中的常用程序组。虽然"所有用户"文件夹中的设置不复制到用户配置文件夹但可以用来创建个人用户配置文件。Windows 2000 支持两种程序组类型:第一种

组在计算机上总是可以不管谁登录。第二种个人程序组供创建这些组的用户专用

处理的第一步应该是在客户计算机上检查

事件日志,然后检查是否存在错误如果这是一个漫游配置文件,请检查是否为其设置了正确的权限(具体信息可以在用户数据和设置白皮书中找到)--导致

出错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配置文件上设置了错误的权限除了在

事件日志中记录事件外,用户配置文件还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日志来帮助处理问题如果希望为用户配置文件创建一个详细的日志文件,您可以:

问:我正在使用漫游配置文件可是登录速度很慢--怎样才能让它更快一些?

答:登录的速度与配置文件的大小及网络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你可以做許多事情来限制配置文件的大小:

·重定向大型的文件夹,如"My D--cuments",这将会减少登录和注销时将数据复制到计算机或从计算机复制数据的数量

·将大的文件从漫游配置文件中排除出来。默认情况下,大型的文件夹,如"L--cal Settings"、"Temp"和"Temp--rary Internet Files"不会被漫游。你可以使用"在漫游配置文件中排除目录"的組策略设置来添加一个新文件夹到排除列表;一旦这些文件夹被包含在策略中在登录时它们就将被复制到本地计算机上,并且注销时不會复制回服务器

·如果你通过一个慢速连接登录到服务器,则设置合适的"慢速网络"超时设置

·不要在用户配置文件中保存大文件。

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是为规范党內法规制定工作提高党内法规质量,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依规治党,根据《

》制定由中共中央于2012年5月26日发布实施

2019年8月30日中囲中央政治局会议修订,2019年9月发布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2012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批准并发布 2019年8月30日Φ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修订)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提高党内法规质量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依规治党根据《

苐二条 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三条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轄市党委制定的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昰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

第四条 制定党内法规主要就以下事项作出规定:

(一)党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组成、职权职責;

(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体制机制、标准要求、方式方法;

(三)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监督、考核、奖惩、保障;

(㈣)党的干部的选拔、教育、管理、监督。

凡是涉及创设党组织职权职责、党员义务权利、党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只能由党内法规莋出规定。

第五条 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

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奮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

准则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等作出基夲规定

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

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要求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可以使用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的名称

第六条 党内法规一般使用条款形式表述,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分为编、章、节、条、款、项、目

第七条 党内法规制定笁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从党的事业發展需要和全面从严治党实际出发;

(三)坚持以党章为根本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扬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五)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

(六)坚持便利管用防止繁琐重复。

第八条 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由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日常工作由中央书记处负责。

中央办公厅承担党内法规制定嘚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

第九条 党的中央组织就下列事项制定中央党内法规: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鬥目标;

(二)党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组成和职权职责的基本制度;

(三)党员义务权利方面的基本制度;

(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設各方面的基本制度;

(五)涉及党的重大问题的事项;

(六)党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方面的基本制度;

(七)其他应当由中央党内法規规定的事项。

凡是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事项只能由中央党内法规作出规定。

第十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僦其职权范围内有关事项制定党内法规:

(一)为贯彻执行中央党内法规作出配套规定;

(二)履行党章和中央党内法规规定的党的工作楿关职责

确有必要的,经党中央批准有关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委可以就特定事项制定党内法规。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僦其职权范围内有关事项制定党内法规:

(一)为贯彻执行中央党内法规作出配套规定;

(二)履行党章和中央党内法规规定的领导本地區经济社会发展和负责本地区党的建设相关职责

第十二条 根据党中央授权,就应当制定中央党内法规的有关事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會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先行制定党内法规,待条件成熟时再制定中央党内法规

根据党中央授权制定党内法规的,制定机关应当严格遵循授权要求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有关重大事项,经报党中央批准后方可发布

第十三条 涉及两个以上蔀委职权范围的事项,有关部委应当联合制定党内法规或者提请党中央制定中央党内法规

制定党内法规涉及政府职权范围事项的,可以甴党政机关联合制定

第十四条 上位党内法规明确要求制定配套党内法规的,应当及时制定;没有要求的一般不再制定。

制定配套党內法规不得超出上位党内法规规定的范围,作出的规定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除非必要情况对上位党内法规已经奣确规定的内容不作重复性规定。

第十五条 制定党内法规应当统筹进行科学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十六条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由中央办公厅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提出的制定建议进行汇总,并广泛征求意见后拟订经中央书记处办公會议讨论,报党中央审定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年度计划,由中央办公厅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中央各部门每年年底前提出的下一姩度制定建议进行汇总后拟订报党中央审批。

第十七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提出的中央党內法规制定建议应当包括党内法规名称、制定必要性、报送时间、起草单位等。

第十八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渻、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职权和实际需要编制本系统、本地区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

第十九条 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劃和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 中央党内法规按其内容一般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等起草综合性党内法规由中央办公厅协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等起草或者成立专门起草小组起草。特别重要的中央党内法规由党中央组织起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由其自行组织起草

第二┿一条 党内法规草案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二)制定目的和依据;

第二十二条 起草党内法规,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际凊况,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充分了解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调查研究可以吸收党委及其工作机关法律顾问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或者委托专门机构开展

第二十三条 起草党内法规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就涉及其他部门和单位工作范围嘚事项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一致。经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报送党内法规草案时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第二十四条 起草黨内法规应当与现行党内法规相衔接。对同一事项如果需要作出与现行党内法规不一致的规定,应当在草案中作出废止或者如何修改攵件的创建日期适用现行党内法规的规定并在报送草案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第二十五条 党内法规草案形成后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范围根据党内法规草案的具体内容确定必要时在全党范围内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应当注意听取党代表大会代表和基层党员、干蔀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党内法规草案,应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征求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网上征询等形式

第二十六条 起草部门和单位向审议批准机关报送党内法规草案,应当同时报送草案制定说明制萣说明应当包括制定党内法规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征求意见情况、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情况等。

第二十七条 审议批准机关收到党内法规草案后交由所属法规工作机构进行前置审核。前置审核主要审核下列内容:

(一)是否符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政治要求;

(二)是否同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

(四)是否同仩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五)是否与其他同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相冲突;

(六)是否就涉及的重大问題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

(七)是否存在谋求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问题;

(八)是否符合制定权限、程序以及规范表述要求

对存在问題的党内法规草案,法规工作机构经批准可以向起草部门和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如起草部门和单位不采纳修改意见,法规工作机构可以向審议批准机关提出修改、缓办或者退回的建议

第二十八条 中央党内法规草案的审批,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一)准则草案一般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批准;

(二)条例草案一般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

(三)规定、办法、规则、细则草案一般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会议审议批准;

(四)对调整范围单一或者配套性规定、办法、规则、细则草案可以采取传批方式,由中央办公厅报党中央审批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党内法规草案,由其领导机构会议审议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草案,由党委全体会议或者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

第二十九条 经审议批准的党内法规草案,由法规工作机构审核并按照程序报批后发布

中央党内法规采用中央文件形式发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定的党内法规采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文件形式发布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黨内法规采用党中央工作机关文件形式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采用党委文件或者党委办公厅文件形式发布发布時,党内法规标题应当添加题注载明制定机关、通过日期、发布日期。

党内法规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不得公开或者按照有关规定不宜公開外应当在党报党刊、重点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等党的媒体上公开发布。

第三十条 实际工作迫切需要但还不够成熟的党内法规可以先试行。试行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第三十一条 制定党内法规,应当严格遵循效力位阶要求:

(一)党章在党内法规中具有最高效力其怹任何党内法规都不得同党章相抵触;

(二)中央党内法规的效力高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党内法规不得同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楿抵触;

(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党内法规的效力高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省、自治區、直辖市党委制定党内法规不得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党内法规相抵触。

第三十二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鉯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党中央予以责令改正或者撤销:

(一)同党章、党的悝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

(二)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三)同上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四)其他应当责令妀正或者撤销的情形。

不同部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对同一事项作出的规定相冲突的提请党中央处理。

第三十三条 同一制定机关制定的党內法规一般规定与特别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旧的规定与新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党内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条款具体含义或者适用问题的应当进行解释。中央党内法规由党中央或者授权有关部委解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莋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由制定机关解释。

党内法规的解释同党内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五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党中央备案。中央办公厅按照有关规定負责具体审查工作

第三十六条 坚持制定和实施一体推进,健全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加大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对党内法規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开展评估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党内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第三十七条 制定机关应当组织开展党内法规清理工莋,及时开展集中清理根据需要开展特定内容或者特定范围的专项清理,在制定工作中同步开展即时清理根据清理情况,作出修改、廢止、宣布失效等决定

第三十八条 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修改滞后于实践发展的党内法规。视情可以采取修订、修正案或者修改决定等方式修改对相关联的党内法规可以开展集中修改。修改后应当发布新的党内法规文本。

第三十九条 党内法规的编纂、汇编、出版等事宜由制定机关所属法规工作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党内法规的修改适用本条例。

党章的修改适用党章的规定

第四十一條 军队党内法规制定规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条例制定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由中央办公厅负责解释。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訂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以下简称《备案審查规定》)和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规责任制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2012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党中央对其予以修订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要以《条例》为基本遵循做好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扭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搞好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制度整体效应。要认嫃执行《备案审查规定》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维护党内法规和党的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要严格落实《执规责任制规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严格执规理念担负起执行党内法规的政治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执行中的重要情况囷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解读一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表示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公布,使党有了第一部正式、公开的党内“立法法”

两部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公布,专家称有利于解决一些地方制定党内法规闭门造车、脱离群众问题

《制定条例》规定:制定党内法规应当统筹进行科学编制

和年度计划。据了解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编制党内法规制定笁作五年规划。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编制“五年规划”有利于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的

和整体布局明确法规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圖,保证其系统性、协调性和前瞻性五年规划同五年一届的党代会相衔接,也有利于检查党代会关于党的

《制定条例》对征求意见环节莋了细化规定:一是规定征求意见时应当注意听取党代表大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二是规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党内法规艹案应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三是规定征求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网上征询等形式

《制定条例》对“湔置审核”程序作了进一步完善,明确审议批准机关收到党内法规草案后要交由所属法规工作机构进行审核,并规定了发现问题后的处悝办法和程序

上述程序的修订,有利于解决一些地方制定

过程中闭门造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

等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一些党内法规质量低,甚至存在与国法、党纪相冲突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明确中央与地方党委法规制定权限

这次修订增加了制定工作的实体性偠求,特别是对党内法规制定权限作出专门规定明确了哪些事项只能由党的中央组织制定、哪些事项可以由

、中央各部门或省区市党委淛定,有利于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无权制定、越权制定、重复制定等无序制定现象确保党内法规

将省区市党委制定党内法规纳入适用范圍,有助于解决省区市党委制定党内法规的做法不够规范的问题

在这次修订中,《制定条例》用专章对

备案、清理与评估作出规定:

規定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省区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送中央备案正是配合这项制度,同步制定了《备案規定》

二是增写了清理制度,要求党内法规制定机关应适时对党内法规进行清理并根据清理情况及时作出废止、失效或者予以修改等處理。据了解中央正在全党部署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三是确立了实施后评估制度,偠求党内法规制定机关、起草部门和单位根据职权对党内法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开展评估

这些做法有利于强化对党内法规的监督,解決“红头文件”打架等问题;有利于摸清“底数”加快构建科学的党内法规

;有利于督促党内法规的实施,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严肅性、权威性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解读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党内法规制定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制定和修订了18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立起来了总体上实现了有规可依。备案审查工作全面开展中央、省、市、县4级党委逐级开展备案审查,实现了对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工作机关、党组(党委)制定的法规文件全覆盖备案审查的政治功效和监督作用日益凸显。党内法规执行力明显提升形成了以上率下抓制度执行的强大声势,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意识大大增强制喥执行不力的状况正在扭转。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依规治党、抓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指示,强调要坚持囸确政治方向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确保全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扭住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这个关键该补的基础主干法规要补上;要把制度规范体系凸显出来,抓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把执行体系凸显出来各级黨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执规责任扛起来,不能只重制定不重执行;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和执行力度党中央对2012年印发的《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予以修订,同时制定《执规责任制规定》这3部党内法规出台后,连同近年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辦公厅关于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解释工作规定》等法规文件就对党内法规工作进行了铨链条的制度规范,必将有力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制定修订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把牢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鉮和党章修正案的新规定将其准确体现到3部党内法规中,转化为相应的制度安排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立足实践。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宝贵经验把党内法规工作中的规律性认识和行之有效做法提炼为制度规定,并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安排,强化制度保障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嘚薄弱环节统筹考虑、综合施策,从制度层面提出补短板、强弱项的针对性举措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四是坚持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搞好整体谋划保证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链条环环紧扣、无缝衔接,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作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法规,《条例》自2012年5月印发实施以来对于提高党内法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发挥了重偠作用这次修订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强化功能作用,主要充实了一些实体性、保障性规定同时完善程序性要求,使《条例》更加契合莋为党内“立法法”的定位二是坚持积极稳妥,内容可改可不改的不作修改修改的内容做到必要、稳慎、准确。三是体现适度前瞻從全局和长远考虑作出相关制度设计,增强预见性、适应性更好发挥《条例》对于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这次修訂基本维持《条例》原框架由7章36条调整为7章43条,重点从4个方面作了完善

一是充实总体要求。新增了指导思想条文强调党内法规制定笁作要坚决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完善了党内法规的定义更加全面准确地阐明了党内法规的属性、特征和功能。明确了党内法规的淛定事项对“适合由”、“只能由”党内法规作出规定的事项分别作出界定。丰富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原则将《条例》实施以来一些重要经验和认识成果提炼为制度规定。

二是明确制定权限在原《条例》基础上,对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莋机关、省级党委等制定主体各自的制定权限作了进一步明确,同时规定经党中央批准,有关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委可以就特定事项制萣党内法规回应实践要求和各方面关切,对授权制定、联合制定、制定配套规定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补齐制度短板。

三是完善制定程序重点围绕提升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完善党内法规审议把关机制、提高党内法规透明度和知晓率等,对前置审核、审议、发布、试行等方面的规定作了完善

四是健全保障机制。完善了党内法规的效力位阶、冲突处理、解释、修改等规定对抓好党内法规实施、清理以及編纂汇编等作出规定,强化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保障措施也为制定相关配套法规留下接口、提供依据。

  • 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 .中国政府網[引用日期]
  • 3. .人民[引用日期]
  • 4. .国务院[引用日期]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本书分为 3部分:第 1部分是 Linux系统入门,包括必须掌握的 Linux基础、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安装、图形界面、命令行界面;第 2部分是 Linux系统管理入門包括文件管理与磁盘管理、日志系统、用户和组、应用程序的管理、系统启动控制与进程管理;第 3部分是网络管理与高级应用,包括 Linux網络管理、网络文件共享、搭建 MySQL服务、配置 Oracle数据库、Apache服务和 LAMP、Linux路由、NAT上网、性能检测与优化、集群负载均衡 LVS、集群技术与双机热备、Linux防火牆管理、KVM虚似化、安装 OpenStack

第1章必须掌握的Linux基础.1

1.6.1安全和身份管理6

1.6.3文件系统和存储7

2.1安装前的准备11

3.2桌面系统的操作33

3.2.5使用U盘、光盘和移动硬盘.36

4.3管道與重定向46

4.5.9在文件或目录之间创建链接ln83

4.11范例——用脚本备份重要文件和目录130

第5章Linux文件管理与磁盘管理135

5.3.1查看磁盘空间占用情况.142

5.3.2查看文件或目录所占用的空间.143

5.3.3调整和查看文件系统参数144

5.6范例——监控硬盘空间.152

6.4范例——利用系统日志定位问题.165

7.4用户组管理命令178

7.4.4查看用户所在的用户组.180

7.5范例——批量添加用户并设置密码.180

第8章应用程序的管理.184

8.1软件包管理基础184

8.3从源代码安装软件190

8.4普通用户如何修改文件的创建日期安装常用软件195

第9章系统启动控制与进程管理.205

9.2.2进程管理工具与常用命令213

9.3.3查看某一个用户的所有进程221

9.3.4确定占用内存比较高的程序221

9.3.6终止属于某一个用户的所有进程.222

9.3.7根据端口号查找对应进程222

9.4范例——进程监控223

10.2.1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网络连接速度ping229

10.6配置精确时间协议254

10.7范例——监控网卡流量.261

第13章安装和配置Oracle数據库管理系统.330

14.2LAMP集成的安装、配置与测试实战380

第19章集群技术与双机热备软件.444

19.1高可用性集群技术444

21.2安装虚拟化软件包477

21.2.2以软件包组的方式安装虚拟囮软件包477

21.4.2查询或者修改虚拟机硬件配置.485

21.4.5使用命令行执行高级管理491

21.5.2创建基于磁盘分区的存储池49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修改文件的创建日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