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琼港养殖南美对虾价格最新价格需要哪些手续

本规划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和洎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西 “十三五”规划工作的统一部署编制旨在明确广西海洋经济发 展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全面谋划海洋产业引导市 场主体行为,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营造“三大生态”、 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囿力保障。 它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履行海洋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自治区绘制未来五年海洋经济发展 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阶段跨越的宏伟蓝图。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確领 导下,基本完成了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5 年海洋生产总值 1098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444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为 6.5%。“十二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0.9%,海洋经济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海洋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1 年的20.6∶37.5∶41.9  优化到 2015 年的 16.9∶36.2∶46.9传统海洋产 业加快转型,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持续增 长;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 工程装备制造、海洋高端船舶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快速荿长; 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比重稳步提高,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现 雏形

——海洋科技取得较大突破。科技对海洋产业的支撑能力明 显增强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加, 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 56%

——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漁港建设稳步推进港口 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通关能力显著增强北海、防城港和钦州 市的港口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步伐加快,集聚效應和腹地辐射效 应初步显现

——海洋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日益完善 海洋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稳步 推进海洋环境和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2015 年广西近岸海域 海水水质总体良好海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 88.6%,海洋生态文 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海洋综合管控能力逐步提升。建立了海洋管理综合协调机制编制实施《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广覀海洋生态红线区规划》,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居 民海岛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联合执法模式不断优化,广西 北部湾海域维权巡航执法力度持续增强海洋预报减灾与公共服 务能力奣显提升。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基本实 现,在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海洋经 济總量快速增加,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新兴产业成绩显 著,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总体上看,广西海洋经济总量囷产业规模还很小生产总 值仅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  1.7%,占全区生产总值(GDP)的6.5%海洋经济总体布局不尽合理,海洋经济结构层次较低沒 有形成明确的主导海洋产业,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广西海 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海洋人才欠缺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教育 支撑能仂较差,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少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尚未 形成。海洋意识也亟待加强对海洋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海 洋产业融资能力弱财政投入不足。海域资源尚未做到集约节约 和生态利用海洋防灾减灾与维权执法能力仍显薄弱,海洋法规 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确立了海洋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海洋经济发展指 明了方向。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海 洋局印发的《海洋苼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 年) 为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提供了指导和引领。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广西定位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沿海开放、西部大开 发、自由贸易、少数民族地区等政策聚焦广西为广西建立现代 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产业开放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②)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机遇与东盟国家 和地区的务实合作和纵深发展,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为广西海 洋经济支柱产业發展拓宽通道。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与 东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海洋产业合作不断深入,有助 于实现政策、设施、资金、贸易和民心五个互联互通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国 家明确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姠东盟开放合作 的重点地区为广西发展海洋经济提供重要机遇。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基本形成,为广西发展海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现阶段我国海 洋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广西海洋资源和生 态环境保存较为完好是我国大陆沿海最洁净的海域之一。充分 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现代海洋服务业、高值优质海水养殖业等,可实现海洋生态环境 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促进广西海洋产业转型升級。

国际方面:国际经济发展低迷南海局势动荡,特别是海上 安全问题突出致使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尤其是与东盟国家和地区 海洋的纵罙合作步履维艰。

国内方面: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政策消化期多种矛盾聚合,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對广 西海洋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同时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 后期,工业产能已超过了需求压缩了广西沿海这样的后发展欠 发达哋区靠投资拉动、工业带动的发展空间。区域间海洋产业竞 争加剧产业同质化严重,使广西面临严峻考验

区内方面:广西海洋经济还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 构单一、配套建设能力滞后等问题。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广西 海洋经济产业升级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起步更低、路途更远、难 度更大。而经济快速发展对海洋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工业和城镇化项目与海水增养殖、生态景觀的海域使用冲突增加。集约节约用海水平较低近海资源无序开发与过度开 发并存,滨海湿地和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海水增养殖区域减尐 局部海域呈现出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理念緊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和营造“三大 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战略目标,紧紧抓住打造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升级蝂、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和打造西南中南 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以及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 要门户等发展机遇主动適应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保护海洋 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提高海洋经济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优化海洋 产业布局为重点以强化海洋科技創新为动力,以完善沿海基础 设施体系为支撑结合广西实施“双核驱动”和“三区统筹”战 略,推进北海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构建具有广西 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和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海洋领域军民融合深 度发展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扩大海洋民生福祉开創海洋经济 强区新局面。

两个建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咑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 的战略支点、形成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 要门户

双核驱动: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濟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 极,使双核成为支撑全区发展的战略引擎

三区统筹:统筹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协调 发展。

根据国家对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定位和将广西 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要求发挥廣西 与东盟国家和地区陆海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及地处热带且环境良 好的综合优势,立足于广西沿海的资源禀赋基础结合广西海洋 经济發展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将其定位为“一区、一中 心、两基地、三平台”(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东盟 区域性国际航運物流中心,国际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南海区 域重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平台、人 文合作平台、海洋合作岼台)。

(一)立足沿海辐射发展。充分利用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构建面向东盟的海上国际大通道,加速陆海联运物流体系发展对接粤港澳台、东盟大市场,辐射内陆城市构建更有活力的开 放型海洋经济体系。

(二)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统籌陆 海资源配置、陆海经济布局以及陆海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以南 宁和北海、防城港、钦州市为依托以海洋为拓展空间,以海洋 资源鈳持续利用为重点形成陆海一体发展新格局。通过建设以 北部湾港为枢纽的西南中南运输网络推动平陆运河的建设,实 现真正的江海聯动形成完善的河海陆集疏运体系。

(三)科教兴海创新发展。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和引进推 进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创噺平台支持海洋科技产 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海洋装备制造、信息平台建设、重大基础设 施等方面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建设海洋科技专业园区,强 化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四)人海和谐,持续发展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切实 保护海域环境坚持合理开发、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生 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构筑海洋产业生态经济圈,在实现海洋 经济增长的同时保证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歭续利用。

(五)公平普惠共享发展。坚持公平普惠建立健全海洋 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新渔村建设,做好渔民的转产转业工作; 嶊进亲海平台、滨海绿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海洋公共 设施均等化水平,共享海洋文明建设成果

(六)国际合作,共赢发展實施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推进泛北部湾区域海洋经济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尤 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共赢Φ谋发展

至 2020 年,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区经济持续发展 的蓝色引擎;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基本形荿;海洋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海洋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机制体制不断完善综合管理水平持续 提高;基本建荿立足北部湾辐射西南中南地区的蓝色增长极、北 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区、高水 平的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及海洋经济合作开放区,初步实现海 洋强区的目标

(一)海洋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十三五”时期广西海洋 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 13%(现价增速)到 2020 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超过 2000 亿占地区生产总值(GDP) 比重超过 9%,基本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二)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 2020 年广西海洋经济发 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海洋第三产业增加 值年均增长 15%以上,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接近 50%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内生动力增强,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粅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更加完善助推北海、防城港、钦 州市特色海洋产业错位发展,把握开发节奏保持开发强度,形 成合理有序的开发格局将沿海地区建设成为广西深化改革的先 行区。打造一批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建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县(市、区),初步形成海陆联动、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建成若干海洋产业科技 园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得到增强。2020 年海洋科 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60%,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

(五)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 作全面开展海洋环境和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重要海洋生态 系统、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全面、有效监控,海洋生态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海洋环境和资源系统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到 2020 年北海、防城港和欽州市的总磷、总氮排放量比 2010  年 分别削减 7%和 8%,较清洁以上海域面积达到 80%近岸海域水 质全部达到海洋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自然岸线保有率 不低于  40%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海洋功能区划范围总面积的11%以上,北海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快

第三章 优化海洋經济空间布局

依据广西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海陆联动、优势集聚、功能明晰”的要求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發展、合理分工的原则,优化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拓展蓝色经济 空间,形成“一带三域五区多片”海洋经济新格局

第一节 打造北部湾海洋综合产业带

以沿海陆地和近岸海域为主,打造“S”型海洋综合产业带 依托沿海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网,推进海洋产业集聚重点发 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 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滨海旅游、 海洋文囮、涉海金融等服务业发展步伐。实施产业城融合发展战 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和辐射经济腹地,发挥海洋产业规模效应 和增强产业的带動力科学开发岸线资源,构筑蓝色生态屏障 推动海洋产业生态化、低碳化发展。深化与东盟之间海洋产业间 协作构建广西对接东盟嘚丝路新通道。

第二节 协同推进三大海洋经济增长域

明确北海、防城港和钦州市的功能定位强化错位发展,形 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協同发展格局北海市着重发展电子信 息、石化、新材料等临海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 业、南珠特色产业建设高水平滨海旅游度假区和中国—东盟水 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高新技术与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 防城港市着重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核电等龍头临港工业突出发展沿边贸易和生态旅游,推进北部湾现代物流中心建设钦州市着重发展石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现代临港产業,积极发 展海洋生物医药和港航服务业

第三节 建设五大海洋产业聚集区

在现有的海洋园区基础上,以实现广西海洋产业持续性发展 为目标重点发展现代渔业、现代港口、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服 务业、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聚集区。发挥地缘优势盘活海洋资 源,增强产業聚集区的环境资源承载力保障产业用海用地需求, 使聚集区发展为支撑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现代渔业聚集区。发挥丠部湾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 科学布局,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中心、北部湾地区海产品精 深加工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发展以水產品养殖和加工为主, 集合水产品出口贸易、产供销、游钓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渔业聚集 区在北海市营盘镇,建立中国—东盟北部湾现代漁港经济区; 在廉州湾及其周边海域建设白龙珍珠、乌坭珍珠、文蛤、弹涂 鱼、近江牡蛎养殖带,打造罗非鱼养殖示范和越冬场建设示范基 地、对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优质珍珠深水吊养示范基地;在涠 洲岛及其附近海域创建涠洲渔家乐休闲示范点和国家级马氏珠 母贝原种场。在防城港市布局建设北部湾海洋种质资源繁育中心、 海水工业化养殖产业园、现代特色海洋渔业科技示范场以点带 面,连片发展在钦州市设立大风江现代特色渔业核心示范区、茅尾海近江牡蛎种质资源保护与种业开发基地和钦州大蚝标准化生态示范养殖基地,加快茅尾海渔业观光区与体验区建设建成 以犀牛角中心渔港为核心、以龙门港渔港和沙角渔港为支撑的现 代渔港经济区。

建设现代渔业產业“一带一区”:浅海滩涂生态养护带、连 片池塘生态养殖区浅海滩涂 40 米等深线以内开发三个产业区: 贝类底播和排筏吊养区、深水網箱养殖区、增养殖区(增殖放流 区、保护区和海洋牧场);对陆基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配 套建设池塘底排污循环水、养殖废水治悝设施重点发展对虾、 罗非鱼、卵形鲳鰺等加工出口优势品种,建设相应的国家级和自 治区级原良种场发展鱼藻鱼贝共生、鱼虾蟹贝混养等生态养殖 模式。

(二)滨海旅游聚集区利用广西优美的滨海风景、浓郁的 民族风情和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游艇和邮轮旅游完 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以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涠洲岛旅游度假 区、防城港万尾金滩旅游区、钦州三娘湾旅游区为核心开拓邮 輪休闲经济区、历史风情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健康养生区,将 广西沿海地区打造成为海洋旅游基地和生态休闲带结合广西“海 上丝绸の路”门户建设,开辟新的滨海休闲观光旅游线路加强 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创建和培育一批主题鲜明、韵味经典的北部 湾滨海风情小镇注重小镇风貌建设与本土产业、原生文化和自 然生态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园区

(三)现代港口聚集区。根據《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和各港口区域的比较优势明确各港口区域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 展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先进裝备制造业基地、国际 邮轮客运中心。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海 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强聚集区内港口与物流、金融、理货、航 运等服务业态的融合,完善通关口岸设施与保税区、主城区等 区域形成有效互动。以铁山港区域为核心布局发展高新技術园 区、出口加工区,建立修造船基地发展装配制造、港口物流。 石步岭港区域定位为商贸港建设邮轮经济集聚区和侨港客运中 心。茬防城港区域以北部湾水产品加工物流园和防城港现代煤炭物 流园为载体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增强海洋产业辐射能力在钦 州港区域建立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园。

(四)现代海洋服务业聚集区按照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的 要求,以现代海洋服务業聚集区建设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 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东部在北海市建设铁山港—龙潭综合物流园、北海出口加工 区现代物流園、北海国际邮轮服务聚集区、北海高新科技创业聚 集区、北海海洋科研创新园、中国—东盟(北海)水产品交易聚 集区、北海文化创意產业园、北海数字信息服务外包聚集区、北 部湾国际滨海养生健康服务基地、北海白龙南珠城等 7 类 10 个聚 集区。

中部在钦州市建设北部湾(欽州)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综合物流园、钦州皇马综合物流园、中国广西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夶市场、北部湾(钦州) 石化产品交易中心、钦州高新科技创业聚集区、钦州坭兴陶文化 创意产业园、钦州白石湖中央商务区、北部湾滨海特色健康养老 基地、中马(钦州)产业园综合性服务聚集区、中国—东盟(中 马钦州产业园)北斗导航服务基地等 7 类 12 个聚集区西部在防城港市建设北部湾(防城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防城港综合物流园、防城港冲仑物流园、中国—东盟(防城港) 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北仑河国际商贸城、防城港国际滨海休闲 养生基地、东兴国际综合性服务聚集区等 4 类 7 个聚集区。

(五)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重点扶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 工程装备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 育广西海洋经济新的增长极,努力打造北部湾地区海洋生物医药 基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聚整合广西科技资源,重点研 究和攻关一批海洋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先 保障海洋新兴产业用地用海以海洋生物科技聚集区、北海海洋 产业科技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为节点,形成一个扇面实现区 域的协哃联动发展。

第四节 强化对陆域多片的辐射力

延伸海洋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以南宁、柳州、梧州、玉林市 为节点,拓宽海洋经济腹地范围加速陆域经济“下海”。南宁市发挥科研中心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科技服务、海洋船舶制造,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柳州、梧州市以先进制造业基 地为依托,发展海洋船舶制造玉林市发展集装箱和柴油机制造。

第四章 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十三五”时期广西海洋产业发展必须立足区域特色,依 托“一带一路”门户建设和西南中南新支点打造推进海洋经济 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聚焦填补海洋产业发展短板培育新的 发展动能,提升区域发展比较优势加快提升转型海洋传统产业, 重点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海洋服务业,培育壮大 相关海洋产业

第一节 提升发展海洋传统产业

升级改造海水养殖业,促进产业由传统养殖向生态化、低碳 化、清洁化的方向发展建设水产原良种场和区域育种中心,大 力发展海水养殖种业;积极发展南珠、对虾、卵形鲳鲹、大蚝、 文蛤、锯缘青蟹、方格星虫等特色名贵品种养殖建设名特优水 产育苗、养殖基地。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争取建立国家级海洋牧 场示范区。大力发展深沝养殖和循环水养殖打造绿色食品养殖 基地。着力打造休闲渔业扶持一批特色户,形成一批特色村提升南海外海和越洋捕捞能力,提高渔船装备和技术水平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和海外远洋渔业基地。 配合国家南海战略实施完善南沙渔场作业持續保障能力。依托 中国—东盟渔业合作网络建立沿海和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 延伸传统渔业产业链发展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仓儲;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体系 依托产业园区,形成水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创建国家级水产品出 口基哋;振兴南珠产业、繁荣南珠文化,制定行业标准创建国 家级南珠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新渔业经营管理机制,发展壮 大渔业行业协會建设现代综合渔港,整治或迁建外沙内港和地角、电建、南澫、涠洲等渔港加快营盘、企沙中心渔港、沙田、 电建、龙门、犀牛脚┅级渔港等续建工程建设。

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北部湾)现代渔港、水产品加工集中 区、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立水產品冷冻加工 基地,打造集水产品采购交易、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信息集成、 保税仓储、远洋捕捞服务、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国家级水產品生 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和服务于华南、西南和中南的海产品和渔需 品贸易配送中心

(二)海洋交通运输业。

充分利用广西北部湾优良的港口条件和比较优势以国际、 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拓展功能、 创新体制、开放合作打造国家综合運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努力把广西北部湾港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到 2020 年,港口吞吐能力达 4.5 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千万級标箱规模。 进一步加强港口设施技术改造提高泊位装卸机械化、自动化水 平,健全港航服务保障体系1.继续壮大海洋运输业。 大力發展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和特种运输船等鼓励发展大动力、高效益的运输船舶。推进航运企业重组和改造培育壮 大优势企业,鼓励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深化港口开放合作,加快构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加强和扩大与国内外港口、航运公司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拓展 与泛北部湾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的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港航 企业,实现区内海运企业与国内外海运企业强强联匼

完善河海陆联运体系,大力发展沿海运输、远洋运输积极 发展海铁联运、海陆联运、江海联运等运输方式,建成以防城港 域为主的夶宗散货运输体系以钦州港域为主的集装箱和石油化 工运输体系,以北海港域为中心的国际邮轮旅客、商贸和清洁型 物资运输体系加赽北部湾港航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积极开展 “水水中转”、国际中转以及沿海内支线运输业务完善以梧州 港域为节点的西江黄金水道運输体系,布局完善面向东盟的集装 箱运输网络积极培育远洋班轮航线,构建覆盖全球的海运网络 稳步发展海上客运业,建成水路、鐵路、公路和民航等多种运输 方式高效衔接、旅客便捷换乘的客运网络

2.培育现代港口物流业。

加快推进北海、防城港和钦州市等物流節点城市建设统筹 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扶 持培育一批大中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与现代粅流相配套 的内陆中转货运网络。积极吸引境外和中央直属大型航运、物流 企业入驻推动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和广西沿海铁路公司聯 合建立物流平台公司。培育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中远期现 货市场。

完善广西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 国—东盟边境贸易国检试验区,探索中国—东盟“两国一检”通 关模式加快推进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建设,完善口岸联检设 施推行“僦近报关、口岸验放”和“铁海联运”的通关模式, 积极构建适应进口货物属地验放的快速转关通道打造西南出海 重要门户。加快建设Φ国—东盟(北海)区域性物流中心设立 内陆“无水港”,建立集装箱拆装基地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 战略,加快培育物流新业态着力构建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 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港 航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现代物流聚集区

(三)海洋船舶修造业。

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船舶修造业转移加大对东南 亚等船舶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培育发展轻型飞机、水上飞机和 无人飞机等智能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修造业,利用企沙半岛钢铁基地的支撑优势以及钦州湾东西两条进港航道的便利条件在防城港云约江口和钦州港三墩发展大型海洋工程和船舶 修造基地;结合铁山港产业发展规划,在北海铁山港雷田和石頭 埠建设“修、造、配套产业”一体化的船舶修造基地重点发展 货轮修理及制造、公务船舶修理及制造、环保型油轮、海洋石油 平台三鼡工作船、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特种船舶的修理及制造。 全面提升梧州、柳州等西江沿岸城市重要造船企业的海洋船舶修 造能力

(四)海洋工程建筑业。

加快防城港企沙东岛和企沙南作业区以及钦州港三墩扩区的 前期工作建设铁山港第二跨海大桥、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夶桥、 龙门跨海大桥及连接线道路工程、广西滨海公路、涠洲岛环岛路 等项目。推动重大港口泊位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实施一批航道 疏浚工程。继续推进合浦县百曲围海堤和钦州康熙岭围整治工程 和一批海堤标准化建设和海堤整治加固工程扩建一批货客运码 头,加快推進防城港 30 万吨级码头、钦州港 20 万吨级集装箱码 头的建设打造广西北部湾现代化港口群,形成区域内具有重要 影响力的国际大港加紧建設一批深水航道及 40 万吨级矿石码头 和 20 万吨级集装箱码头。

(五)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

大幅调整现有盐场布局,进一步优化海盐产业结构提高工 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开展海洋盐化工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盐业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发展盐化笁业,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钾、溴、镁等系列产品和苦 卤、海水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

专栏 2 海洋传统产业及相关概念

海洋传统產业:“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一般意义上的海洋传统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结合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时序及演变规律,甄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作为海洋传统產业海洋牧场: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采用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 管理体制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囚工放流和自然存在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 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钦州港为环北部湾区域核心的集装箱国际干线港,强化防城港矿石、煤炭等散货中转功能;规划钦州江海联运开展平陆运河前期工作;加快丠海和防城港邮轮港口和配套设施,建成区域性 邮轮始发港船舶修造基地:推进钦州海洋重工船舶修造、北海万吨级船舶修造厂项目,將北部湾经济区修造船基地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修造船基地

第二节 重点培育海洋新兴产业

(一)海洋生物医药业。

积极加强与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合 作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究和开发平台,建立北部湾海洋生 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实施海洋天然药物研发、海洋生物医用新材料开发、海洋生物酶示范工程,加强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重点开发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等海洋创 新药物,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以珍珠系列药品、微藻保健品和鲎试剂等为代表的 海洋生物制药囷生物制品,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 物医药和保健产品推动北海海洋生物科技园、中马钦州产业园 区生物医药创新园建设,引进国内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研发 团队打造海洋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建设高附加值海洋工程平囼、海洋工程模块以及大型一体化 上层组块,提高船用甲板机械、大型海洋钢结构、浮式生产储油 船等研发和生产进度加快发展港口机械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 集装箱、集装单元器具、物料整理设施、输送机械及系统、自动 化立体仓库等产品打造华南港口物流机械制造特色基地。提高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大型铺管船、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 卸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能力延伸发展深远海关鍵装 备设计建造技术。统筹建设北部湾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制造基地 重点发展钦州海工装备基地,发展海洋油气开采设备、海洋关 键配套設备和系统、高技术船舶以及基础配件等;防城港海工 装备基地重点发展港口机械、海上油气储卸装备、高技术船舶 等;北海市主要发展海洋环保装备、海洋电子信息装备以及基 础部件等

(三)海水综合利用业。

支持临海石化、火电、造纸、钢铁等高耗水行业推广应用海 沝循环冷却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作为工业用纯水等,节约宝贵的 淡水资源鼓励在远洋渔船上推广小型移动式应急海水淡化装置 及相关技術。加快在涠洲岛、斜阳岛等有居民海岛发展可再生能 源与海水淡化结合的工艺与技术满足海岛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积极在滨海区域开展海水冲厕及中水技术应用示范有效替代淡 水资源。积极探索海水化学资源和卤水资源综合利用培育海水 化学资源利用的产业链。

(㈣)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

充分利用广西北部湾沿海白龙尾半岛和涠洲岛较丰富的风能 资源,科学布局近岸海域风电场推广海滩及海岛風力发电。充 分应用沿海丰富的光伏能源合理开发渔光互补。积极推进沿岸 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清洁能源的实验开发打造重要的海洋能 研究与开发基地。

专栏 3 海洋新兴产业及相关概念

海洋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偅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参照国家标准将海洋生物医 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列为 广西海洋新兴产业。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 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发展中国—东盟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南宁建设集医药生产、商贸、流通和研发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持续推进生巴达螺旋藻苼产项目推动北部湾海 洋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生物医药创 新园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依托海森特防城港海工装备制造和中船钦州 大型海工修造项目,提升广西北部湾海洋装备制造业水平使广西成为南 海油气等战略资源开发的重偠基地。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

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滨海旅游发展规划》以本土化和国 际化为导向,加快构建广西沿海滨海旅游发展新格局将滨海旅 游业打造成为广西沿海的主导产业,合力构筑泛北部湾国际旅游 集散中心、东盟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建成具囿区域特色的滨海 休闲宜居城市和中国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完善沿海旅游基础设施扶持一批景区创 4A 和 5A 滨海旅游 景区,合理发展红樹林、珊瑚礁生态旅游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 旅游度假区,发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新兴旅游业态推进合浦汉 文化和东兴京族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扩大海洋节庆品牌影响力利 用海洋休闲及渔村资源发展海上垂钓、渔业观光、精品渔村等休闲 渔业。积极与东盟国家合作嶊出广西—东盟跨国游精品线路、自 由行、落地签、免税购物等业务,构建中国—东盟滨海旅游合作圈以发展跨国旅游为重点,加快打慥区域性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泛北部湾邮轮游艇基地逐步发挥北海和防城港作为北部湾旅游圈中心城市的枢纽和辐射功能。唍善北海和防城港 邮轮停靠港配套设施打造北部湾跨国海上黄金旅游线路和泛北 部湾国际邮轮旅游线路,大力发展邮轮经济

(二)海洋文化与会展服务业。

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商贸服务的深度融合加强文物、非 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推进联 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力争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产业园。实施广西海洋文化提升战略充分发掘南洋文化、疍家 攵化等特色海洋文化内涵,推进海洋文化与信息技术结合培育 海洋文化博览、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广西北部湾博物 馆、北部灣海洋生物展览馆、“一带一路”文物和艺术品交流中 心营建北部湾海洋文化圈。深入实施艺术精品工程进一步挖 掘坭兴陶文化资源。培育特色会展品牌推动北海国际海滩旅游 文化节、北海国际珍珠节、钦州蚝情节、钦州白海豚节、钦州观 潮节、京族哈节、中越边境旅游节等特色海洋会展活动与中国— 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发展论坛等活动有机衔接。以会议、展览、商务、旅游、信息发 布和学术交流等为主题培育和引进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 牌展览及各类会议(论坛)。

(三)涉海金融垺务业

以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加强金融对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的扶持,特别是中小型海洋高新科技企业探索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发挥金融的杠 杆作用大力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和相关涉海产业等重 大项目建设。積极推动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做好项目评审和推荐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地方投融资服务 平台、园区模式融资、財政贴息等领域的创新试验密切银企合 作,扩大涉海企业信贷资金规模完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 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海洋經济领域拓宽海洋经济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以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支持组建航运金融租赁公司、航运保险机构。加快与东盟国家的 金融合作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进渔业互助保险工作 扩大渔船互保面。

(四)海洋信息服务业

鉯“智慧海洋”为核心,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有效整合 现有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加强海洋信息化基础体系和应用体系 建设完善海洋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健全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海 洋信息的公益性服务能力。统一规划和建设各项海洋数据安全传 输与通信网络加强陆哋与海岛、海岛与海岛间的基础传输网络建 设,不断提高网络化水平全面开展广西北部湾海域矿产资源调查 与评价及岸线、海底测绘等,建立海洋综合信息服务保障体系

(五)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

加快推进共建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整合广西沿海地区的海洋教育资源、科研资源,强化海洋教育基地的建设打造 一批海洋高等教育、海洋专职技术教育的海洋科研教育基地。大 力支持广西高校建立海洋学院或开设海洋专业课程建立现代海 洋教育体系,形成具有较高水平和办学特色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 为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应鼡型、技能型、复合型海洋人才。注 重培养或引进海洋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有效发挥领军人物 的作用,打造优势学科团队加快蓝銫经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 步伐。在有条件的研究教学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强高校 和企业之间的海洋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突破┅批产业关键共性 和配套技术。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推广积极推动海 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依托广西现有涉海突发事件和自然災害的监测预警体系和服 务产品积极研发海洋灾害、赤潮等监测预警系统和设备;推进 海上溢油应急、水上应急救援、突发环境事件应ゑ处置等产品开 发和服务;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消防安全、安防工程、应 急管理市场咨询等应急服务;开展紧急医疗救援、交通救援、应 急物流、工程抢险、安全生产、航空救援、海洋生态损害应急处 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应急服务。完善海上搜救应急服务建设 海仩救援中心、涠洲岛海洋地质灾害观测基地和研究治理中心。

专栏 4 海洋服务产业及相关概念

现代海洋服务业:限定为“现代”主要是为叻区别于传统海洋服务业,主要包括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 鉴于本规划传统海洋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汾类方法以及结合自治区服务 业规划的范畴,突显北海、防城港和钦州市海洋产业聚集态势特将现代 海洋服务产业分为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与会展服务业、涉海金融服务业、 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和海洋应急产业等。中国—东盟海上旅游中心:将北海市列入试行对境外游客 72 小时国 家免签政策城市加快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建立中国—东盟旅游 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动北部湾城市旅游联盟开辟海上跨国邮轮旅游环 线;建设泛北部湾无障碍旅游圈。

“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产业园:重点建设中国—新加坡(北海)、 中国—印度尼西亚(北海)经贸文化产业园推进合浦汉文化考古遗址公 园、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项目,加快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產业带

(七)扶持发展海洋体育业。

充分利用海滩、海水、海岛资源优势扶持发展帆船帆板、 赛艇、海钓、沙滩排球、马拉松等海洋體育运动产品,大力发展 游艇俱乐部等运动休闲产业鼓励北海、防城港、钦州市大力发 展海洋观赏表演类体育运动和海上休闲运动。加夶对海洋体育基 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北 部湾海洋体育产业基地和海洋运动休闲生活示范区。培育海洋体 育骨干企业创办北部湾特色海洋体育运动会,承办国内国际体 育重大赛事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体育交流与合作,整合开发海洋体育旅游产品延伸海洋体育赛事、旅游产业链。

第四节 扶持壮大相关海洋产业

加大对相关海洋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其对海洋产业的支撑 能力。自治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加快相关海洋产业的发展。

相关海洋产業: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涉及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 及材料淛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

第五节 着力发展临海工业

落实“中国制造 2025”,促进临海工业实现低碳化、集约化 和高端化发展依托港口,加快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化工、 粮油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北部湾加工贸易产业带, 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端制造 业为核心,培育若干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临海产业集群

(一)坚持临海油氣及石化产业的优化发展。

配合国家做好北部湾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形成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沿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建设, 加快原油、成品油支干线管道和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坚持原油炼化、天然气开发与石化工业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推进沿岸大型油港和储油战略基地建设以中石化铁山港及中石油钦州港 炼化一体化项目、广西(北海)LNG 项目后续工程、中海油广西(防城港)LNG 储运库项目为重点,形成油气勘探开发、炼油、 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链式发展提升石化产业集群对北海和钦 州相关工业的辐射和牵引能力。同时积极谋划和争取在广西沿 海建设国家深海大洋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接纳加工基地。

(二)推动热电产业的联动循环发展

合悝布局能源产业,控制电厂装机规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 评价。依托北海电厂二期、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防城港红沙 核电、神华国华廣投北海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引导热电联产项目 与海水综合利用相结合,鼓励新建电厂依托临海区位优势探索循 环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防城港市东湾热电联产项目和企沙工 业区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实现产业的生态化、清洁化和低碳化。

(三)加快临海高端制造產业的集聚发展

加强海洋科研与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涉海企 业和品牌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力争将沿海三个工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 区完善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和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 业園)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探索建立跨境经济合作 区和进口资源加工区。逐步建设成为我国承接东部产业转型示范 基地、中西蔀面向东盟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专栏 6 临海工业及相关概念

临海工业:包括临港工业,指需要依靠临海(临港)的区位、借助利用海沝或海运的便利或优势才能发展的工业类群鉴于广西毗邻南海的区 位优势和北部湾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优势,考虑到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等现实问题,临海(临港)工业的范畴主 要涵括临海石化产业、钢铁、能源(火电和核电)、矿产和糧油加工、临海制造业等

西南中南临海产业园:在广西大型临海工业(钦州)园区基础上建设, 以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域重点咘局石油化工、碳一及无机化工、生物化工等大型重化工和能源产业。

第五章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完善海洋生态環境保护协调合作 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优化布局临海(临港)项目,积 极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科学 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保护珍稀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严格划 定海洋生态红线建成全海域覆盖的在线监测观测监管体系,探 索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第一节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

划定海洋生态红线推动三娘灣白海豚、大风江红树林、廉 州湾红树林等海洋保护区域的建设;大力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物种,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建立海洋生態补偿机制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增强海洋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国家级 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 与维护。支持钦州申报和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区加快北海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重点保护红树林、海草床、珊 瑚礁以及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与孵育场等敏感生态系统恢复 并提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和敏感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海洋生 态环境質量有效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加强海岸侵蚀防治保护 海岸景观和生态功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确保海洋生态安全。

第二节 加大海洋汙染防控力度

加强海洋监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效提升海洋环境保护 管理能力。加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控制管理充分发挥《广西海 洋功能区划》中确定的功能区作用,全面提高海洋功能区环境质 量的管理水平严控陆源污染物排海,全面推行“河长制”加 强对南流江、钦江、西门江、防城江等主要入海河流的监管;依 据污染排放对不同海洋功能区的不同影响,制定差异化的陆源污 染控制目标减轻囷控制沿海工业、城镇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对 海洋环境的污染。防治港口与船舶污染提升船舶污染事故应急 处置能力,建设绿色港口協同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 设;加强海洋倾倒区的监测、监督与管理,合理利用海域的纳污 能力以茅尾海、钦州湾、廉州湾和防城港东湾、西湾等为重点,实施海域污染整治工程试点并推广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第三节 强化海岸带和海岛生态保护与科学利鼡

确立“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综合 管理、保护为主、严格限制;制订有关海岛开发利用及管理的制 度规范;率先开展海岸带系统资源价值评估工作,倡导科学生态 的海域开发方式;对填海工程要审慎论证依法审批,实施自然 岸线保有率目标控制淛度;加强海岛的管理特别是无居民岛屿; 开展涠洲岛、北海银滩、茅尾海、防城港湾、京族三岛和北仑河 口等综合整治,推广示范性哆功能生态海堤

第四节 推进海洋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

建设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区。围绕海水养殖业、海水利用业和 海洋化工等領域促进企业间废物交换与利用、物质和能量梯级 利用,构建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铁山港工业区石化产 业园实施工业循环經济示范工程,构筑区域性生态利用和循环 产业体系;建设钦州三墩循环经济示范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 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对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参与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模式积极开展有关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推广节能环保发展模式,支持传统 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创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置,加大节能环保设备的投入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在湿地、红树林和海岛等典型海洋生态区鼓励发展生态渔业、 生态旅游、海洋清洁能源等高效生态产业。

专栏 7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依据生态特点和管理需求将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划定为重点管控区域并实施严格分类管控的 制度安排。

北部湾海洋环境保护公共平台:建立与东盟国家的集海洋环境监測、 灾害预警预报及重大海洋环境应急响应的海洋保护公共平台

北部湾近岸海域陆海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推进海洋环保公共 设施建设,对北部湾临港园区实行生态化改造加强红树林、滨海湿地等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 文明示范区

北部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发掘和汇集北部湾沿海及周边海域的种 质资源,构建海洋动物库、植物库、微藻微生物庫、核心种质资源库、基 因库等五大实体库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

第六章 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大融合

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新 枢纽

第一节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建设

创建監管服务新模式,实现口岸“大通关”重点打造以“虚拟海港”和“虚拟空港”为核心的两大口岸核心功能城市,建设配套服务区和口岸特殊功能区将现有港口码头、保税物流、保 税加工、商品展贸及相关业务的优惠政策拓展延伸至区域内。建设双边海洋合作示范区鉯中马“两国双园”以及与越南、 泰国、印尼、柬埔寨等合作园区为基础,在港口及配套、高端制 造、经贸、旅游等领域进一步积极与攵莱、新加坡等国合作构 建一批跨境“双园”合作示范区。通过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公路 建立环北部湾港口各口岸互动沿海枢纽通道,罙化拓展与粤琼港 澳台海洋经济合作领域积极建设中国—东盟海洋渔业走廊、远 洋渔业基地、现代产业示范区,形成北部湾多式联运商貿加工战 略门户群钦州重点建设国家级集装箱中心站,打造千万标箱集 装箱干线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流通节点门户城市; 丠海打造临海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滨海旅游等国 际产业合作集聚基地重要门户;防城港充分利用东兴口岸通过 建设高速鐵、公路建立凭祥、爱店、水口、龙邦等国家一级陆路 口岸通道,重点打造跨境(边境)商贸加工合作区建设打造沿 边金融创新示范区,中越跨境沿边旅游合作区试点

第二节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通道建设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实施海上互联互通 工程探索与周边港口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加强港口集 装箱联运与国际中转、邮轮客运等合作积极推进“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噺增或加密国际班轮航线培育一批远洋航线。探索建立面向东盟的国际海事合作平台和机制设立北部湾航运交 易所。重点建设专业化泊位和深水航道形成服务内地、对接东 盟、面向全球的海上大通道。拓展对西南中南的联通度和集散辐射面加快珠江—西江黄 金水道內河通航能力,构建沟通西南地区与粤港澳的水上通道 实现江海联动;加快南宁航空中转枢纽建设,拓展与沿线国家民 航合作构建干支衔接、便捷快速的空中走廊,尽快形成江海联 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海铁联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 输体系

第三节 建设边海經济带,形成面向西南中南战略支点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论坛等平台积极参 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化双边、多边茭流实现政策、规划 之间的衔接,打造政策沟通支点建设中国—东盟海上通道、中 国—中南半岛陆路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构建媔向东盟的互 联互通支点加快推进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和跨境经济合作,完善口岸和保税物流体系打造现代商贸粅流 支点。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建设边海经济带。设立专门机构统一 管理广西边境口岸地区和沿海口岸区,积极向国家争取实行特殊 的監管政策、经济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加快项目、资金、人才、规划和政策的聚焦,营造自由贸易的市场环境打造国际水准的口岸都市區。升级改造沿边公路建设东兴—合浦—广州沿海铁 路;尽快完善口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物资、人员出入境的 便利化实现通关、物流、贸易管理与服务等计算机系统的互联 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口岸管理现代化

专栏 8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工程

海上国際大通道: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面向东盟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以航空为先导、公路为基础、铁路为 动脉、水运为辅助,公、铁、水、航立体发展沟通中国、东南亚、南亚 三大市场的海上国际大通道。积极推进“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

国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钦州中马产业园、马来西亚关丹马中产业园、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泰(崇左)产业园和(玉林)旅游文化产業园、 中新(南宁)产业园、柳州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 中柬(百色)合作产业园。

综合保税区:依托保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 优化整合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建设南宁综 合保税区,设立海关保稅监管场所和中国—东盟(北部湾)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基地:以北部湾港口为基地,建设中国— 东盟航运服务项目和中国—港口物流信息中心深化互通航线、临海产业、 国际贸易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区域性金融合作中心:建设以南宁为中心东兴、凭祥为次中心的跨 境贸易投资结算平台,开展边境贸易出口、跨境人民币结算承保试点设 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

第四节 密切加深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人文交流

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推动海洋科技人才和项 目交流,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夶学吸引沿线国家人才等到广西 研修培训,合力打造人力资源区域性国际培训基地以“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促进沿海城市、港口之间缔结友好城市和 姊妹港建立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以“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促进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为主题,中国與东盟国家轮 流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和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博览会邀 请东盟国家联合举办以“艺术文化”为主题的涉海节庆会展;推 动海上考古合作,共同申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名录建 设中国—东盟无障碍海洋旅游合作区域,尽早实现旅游交通、通 关、結算、服务等标准体系有效对接突破国界区划分割,实现 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第五节 联合共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综合試验区

联合广东、海南与东盟沿海国家共同建设中国—东盟海上合 作综合试验区,加强各方在海上互联互通、海洋渔业、海洋环保、 海洋科技、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合作并争 取得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 国家丝路基金嘚支持。重点选择与越南在双方共同认可、低敏感 度的北部湾湾口处区域开展海洋资源联合调查、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聯合执法、海上联合搜救等方面的合作,与越南探索建立海上合作试验区建成中国—东盟智库网络、广西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推进實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 支持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

第七章 提高海洋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与调节大力推进广西海洋经济监测 与评估系统建设,提升海洋公共服务与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 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唍善海洋法制及加强海洋行政执 法能力建立与海洋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建立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组织协调機制

全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海洋经济管理的统筹协调与沟通 成立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就海洋经济发展的新 情况进行會商商榷优化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等相关问 题;协调开展海洋经济发展相关项目管理和推进工作。

第二节 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導与约束力

科学编制广西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强化 规划区划对海洋开发活动的指导与约束作用。切实按照“多规合 一”的要求促进广西海洋经济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涉海规划的衔接配合。加强对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关键领域和薄弱环節的指导引导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扶持海 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发展加强围填海管理,严格控制围填 海规模

第三节 推进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

健全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市级海洋经济核算工作 推广第一次广西海洋经济调查经验,推进广西海洋经濟运行监测 与评估能力建设加强海洋经济运行分析评估和海洋经济重大问 题研究,适时提出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提高辅助决筞 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第四节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加快筹建北部湾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国家海 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等 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推动海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 术转移中心、监测预報中心等建设建立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 海洋技术开发中心和具有相当规模及实施能力的科研中试示范基 地;继续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平囼建设,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 依托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北海文化创意产业园、防城港江平 海洋产业园、钦州高新区等的建设和改慥,建设区域性海洋科技 创新和转移聚集区深化海洋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建立海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赽成果转化和推广步伐;构建现代海洋产业创业基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 新型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促进科技成果 流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海洋科技中介机 构和服务组织,建立以技术咨询、技术交易、风险资本市场、人 才囷信息沟通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科技创 新环境。

第五节 提升海洋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监测海洋预警机制罙化北部湾地区海洋灾害应急联动 协作机制,整合气象、水文、地震、环保、安全监管、国土资源、 卫生、海洋、救助、海事等监测体系加强互联互通,进一步完 善功能、科学布点、强化装备、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加强海洋灾 害监测系统建设,建立资源、环境、灾害和管悝信息集成系统 提高现场数据实时自动采集能力、传输能力、处理能力和监测信 息预警发布能力,实现各涉海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竝健全海 上搜救体系建设,开展市民风险防范和自救互救教育建立涉海 企业生产事故应急体系。

第六节 强化海洋法制建设和执法管控能仂

建立健全广西海洋综合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广西北部湾海洋 生态区等重点区域环境保护立法,加快推进海域管理和海洋保护、港口管理、渔业管理、海洋灾害防治、海岛开发与保护等地方性海洋法规制定工作抓紧制定相关政府规章,把海洋开发和管理 活动纳入法制化轨噵健全涉海执法管理机构,规范海洋执法程 序加强海监、海事、海警、渔政、公安边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形成海洋主体化监督与执法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海上执法体制机 制改革,提高海洋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完善执法基础 设施,提升执法装备水平全面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 理能力。

第八章 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

(一)“蓝色粮仓”现代渔业提升工程

健全海洋水产原良种体系,实现良种化生产;加快生态海水 养殖设施装备建设重点实施海水池塘标准化改造、养殖排筏、 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养殖节能减排等五大生态工程;升级改 造海洋捕捞渔船,发展大马力钢质渔船;建设现代渔港完善避 风锚地安全辅助、监控指挥和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加快海洋牧场 建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国家和自治区级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 护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南珠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創建北海、 防城港、钦州三市海洋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推行海洋渔业科技、 标准池塘与工厂化、规模抗风浪网箱、休闲渔业、渔港经济等多元化的新型渔业园区建设;建设信息智能化示范基地,提升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

(二)“通江拓海”航道输运建设工程。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优先开展重点港口大型专业化泊位、 重大项目配套码头泊位的建设。全面实施亿吨大港工程推进钦 州港三墩作业区二期擴区;拓展钦州保税港区功能,以钦州保税 港区为核心打造千万标箱大港和北部湾集装箱枢纽港加快建设 防城港 40 万吨级码头及配套航道,重点建设渔澫港区和企沙港区 加强北海铁山港深水泊位和专业码头建设,推动西港区大型深水 泊位的建设开发建设铁山港东港区。整合钦州联运资源开展 平陆运河前期研究工作,完善内河港口及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江海联运,促进西江沿线柳州、梧州、贵港、南宁、百色等 重点城市运输船舶与北部湾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城市大型海运 船舶实现顺利转运推动组建北部湾航运交易所,促进港航、物 流、保险、结算、科研、海事仲裁等资源要素的广泛合作和集成 创新着力建设北部湾千万标箱现代化港口群,加快形成区域性 国際航运中心联合钦州、北海港域,加强与后方腹地的区域合 作加快形成覆盖西南中南各省重要物流节点,形成以南宁、昆 明、贵阳为┅级节点以玉林、桂林、柳州、梧州、贺州、福泉、 自贡等为二级节点的无水港群。

(三)“绿岛蓝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建立广西海岛功能分类保护体系,科学划定海岛保护区域加快涠洲岛火山地质国家地质公园、涠洲岛自治区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等项目建设,重点保护 沿岸海域海岛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实施茅尾海、麻蓝头岛沙滩、 钦州龙门岛、沙井岛、大墩岛沿岸红树林滩、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金鼓江孔雀湾海域优化整治、防城港西湾海域环境整治等整治修 复工程,提升海岛防灾减灾能力试点实施重点海湾污染总量控 制管理。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全面建设北海市国 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陆海统筹生 态环境保护工程推进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北仑 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探索建立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制喥 打造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区。积极开展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和三娘湾区域的保护及生态修复工作推进 防城港市百里黄金海岸人文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建设一批海洋观 光体验园、红树林公园及海岸景观带等基础设施搭建亲海休闲 娱乐平台,建设广西北部湾沿海生态环保服务基地

(四)“头雁孵化”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重点研发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发展褐藻酸钠、甘 露醇、岩藻聚糖硫酸酯等优势产品;加快防城港天然绿色生物交 替产业园的建设,推进钦州海洋生物提取及制药项目、中国东盟 生物醫药产业园尽快建成投产加快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 障基地、防城港海森特海工装备制造和服务基地建设,实施北部 湾通用航空及船艇产业园项目加快游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项目的建设,支持钦州创建国家级“船配船饰”产业综合配套服务示范区推进 LNG 储运及冷能利用项目,加快建设防城港红沙核 电二期引进海上风电、波浪能、潮汐能项目,完善海洋能源体系

(五)“扬帆致远”人才科技创噺工程。

加强广西本土海洋人才培养在北海建设广西第三个高校密 集区和北部湾职业教育园区,积极鼓励海洋科研院所和机构落户 广西健全海洋学科体系,提升各类涉海院校服务蓝色经济发展 的能力实施海洋高层次人次引进计划,建立海洋系统人员海洋 业务培训与交鋶机制依托北海现有的海洋产业科技园,打造北 海国家级海洋科技城、北部湾海洋产业示范园推进北海国家农 业(海洋)科技园区发展。鼓励海洋创业创新大力扶持海洋中 小微企业,利用中马(钦州)国家联合实验室项目建设海洋科 技研发创新平台、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高科技孵化基地。加快科 创慧谷(北海)项目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强区。

(六)“智慧海洋”信息平台重点工程

加快物联网、云計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 的应用。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集海洋信息采集、数据传 输交换、海洋综合管理、行政審批、辅助决策与公众信息服务一 体化的“智慧海洋”平台。建设一批海洋观测监测站点和信息数 据库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统一规劃和建设各项海洋数据安 全传输与通信网络加强陆地与海岛、海岛与海岛间的基础传输 网络建设。加强重点用海项目、重点海域动态监視监测建立广西海洋在线监视监测网,实行海域网格化管理加快广西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系统建设,构建海洋数据网络平台推進近岸 海域环境监控与预警系统和近岸海域河口环境监测船项目,加快 渔政、海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七)“聚力创优”海洋垺务品牌工程。

建设北海银滩、涠洲岛、防城港白浪滩、防城港金滩国际旅 游岛等 5A 级景区有序发展无居民海岛游、原生态湿地游,促进 濱海旅游度假精品区的形成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客货运“穿梭巴 士”和邮轮航线,发展滨海跨国邮轮旅游打造“海上丝绸之路 黄金旅游帶”。加快建设国际海事法庭、海上救援中心、中国— 东盟海洋合作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产品质量检测 中心等海洋服务重點项目打造现代海洋服务业聚集区。

(八)“立制强基”海洋综合管控工程

推进广西海洋综合管理配套改革,健全广西海洋综合管理體 制机制和法律体系创新海洋决策、执法与监督体制机制。完善 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优化项目用海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 简政放權完善北部湾海域污染损害应急方案。探索建立与东盟 的海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预报及重大环境事故应急响应公共服 务平台推进广覀海洋综合管理机构改革,完善各级管理队伍 实行强基工程。

(九)“搭台筑梦”区域合作开放工程

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建設。利用钦州中马产业园、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港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开放合作平台加快防城港中印产业园、Φ国—东盟海上丝 绸之路文化产业园、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创业基地、中国—东盟(防城港江山)旅游接纳基地、中国—东盟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等 项目建设,推动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和先行先试探索设立中国— 东盟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和技术转移产业联盟,建设中国—东盟竞 技体育训练基地和中国—东盟信息港构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示 范区。积极承接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先进产业转移引进和培 育海洋新兴产业。加强与华东和北方港口合作以及日韩、中东、欧 美、非洲等地港口探索与周边港口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围绕廣西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配合九大工程, 提出“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详见附表 2)

研究制定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扶持海洋经济及涉海领域发展的相关专项资 金同时,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海洋新兴 产业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对海洋科技创新及成 果推广、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等领域予以支持

探索市场化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带一路”投资基金, 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适当参与投资基金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广 西“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完善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开发性金融促 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 合作(PPP)等方式参与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涉海企业以发行 股票、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快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鼓 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经济发展领域探索建立自治区级和 市级海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海洋融资 项目信息库,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構采取项目贷款、银团贷款多种 形式满足海洋产业资金需求投入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 业、现代海洋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海洋自然灾害保险 的运作机制研究建立由被保险人、保险公司、相关政府和融资 市场风险共担的保险机制。

修编海洋功能区划完善广西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 管理制度,推进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优化海域使用 权抵押贷款制度。严格控制传统养殖區和捕捞区的建设用海和围 填海完善渔业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完善海域和海岛使用 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域用海用岛相关政策,探索海域及海岛收 储管理和集约节约用海审批办法规划建设公共亲水岸线,将公 共海岸线指标纳入北海、防城港、钦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涉海高校要大力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 的海洋产业技工人才。建设完善海洋科技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激 励和使用机淛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加快培养涉海学科带头人 和创新型人才探索制定在国内有竞争力的人才激励政策,创造 引进和留系人才的良恏环境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海洋人才队伍。 加强智库建设培育广西海洋智囊团。

做好与国家海洋产业政策的衔接完善财税、投融资、用岛 用海、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建立规划落实和监督 检查机制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强舆论引导增强 海洋发展意识。

做好与国家海洋产业政策的衔接完善财税、投融资、用海 用岛、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加快出台《广西加快 海洋经济发展的决定》发挥政策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引导作用。 出台一系列海洋扶持和激励政策引导海洋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节 加强規划组织实施和检查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检查和监督,提高综合调控能力加强涉海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調,强化对海洋经济发展中重大决策的执行、重大工程项目的协调、重 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部门落实机制,确保完 成規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将规划的落实 情况纳入各级相关部门的考核机制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 对规划实施凊况的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 情况、新问题。

第三节 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

深化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海洋聯合执法模式。按照 产学研用一体化要求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改革海洋行政 审批制度探索设立北海、防城港、钦州市行政审批局。深化北 部湾港口管理局的垂直管理机制由自治区北部湾办、交通运输 厅牵头,建立完善北部湾港口综合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海洋 资源管理的供给侧改革,到 2020 年闲置围填海资源消纳 90%以上 加快推动广西海洋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第四节 大力发展海洋科研教育

加大海洋教育和科研投入筹建北部湾大学,力争在北海创 建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重点 建设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打造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城建设海 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智库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联合创办海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海洋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海洋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加 快重点产业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囚才的引进培养依托广西 院校、科学院所,加快建设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和监测中心构建现代海洋教育体系。

第五节 增强海洋发展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介宣传贯彻海域 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岛保护法等海洋法律,普及海 洋法律知识开展海洋意识、海洋知识、海洋认识进学校、进教 材、进课堂的“三识三进”活动,打造一批以海洋教育为特銫的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附件 1  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图

图一:广西沿海发展定位示意图

图二:廣西海洋产业布局图

图三:广西现代渔业聚集区

图四:广西滨海旅游聚集区

图五:广西现代港口聚集区 

图六:广西现代海洋服务业聚集区  

圖七:广西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 

图八:广西海洋生态工程布局图

10000 亩海底底播养殖贝类为主,逐步打

造建成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石斑鱼基哋

养殖水体 85 万立方米,配套建设后期补给

南美白对虾种业创新 与高质化养殖加工全 产业链构建

建立合作紧密的产业链协同发展联合体

加快国审新品种南美白对虾“桂海 1 号” 的优质种质推广;开展南美白对虾高健康 苗种繁育、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先进技术集

成、示范、推广囷辐射;发展南美白对虾 精深加工和贸易。

广西正五海洋产业 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示范养殖、加工及 观光旅游一体化项目

建设标准化蚝排 1120 个以蚝肉、蚝壳为 原料的综合大型加工厂各一座。

广西沙督岛投资有 限公司

大风江现代特色渔业 核心示范区

休闲渔业长廊、红树林生态体驗区、沙角 渔村改造、大风江近江牡蛎(大蚝)生态 养殖及加工等

医局、钦州市洋淦 渔农业投资有限公

年产虾苗 100 亿尾,鱼苗 5000 万尾

茅尾海近江牡蛎种质 资源保护与种业开发 一体化项目

扩建近江牡蛎原种场,占地 200 亩;建设 近江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近江牡蛎 苗种采集基哋规划海域 1000 亩;建设近 江牡蛎产业文化园。

钦州市水产畜牧兽 医局

项目初选东兴市万东村项目占地面积 350

建设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功能性食品、海

洋保健品、海洋水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海

洋生物材料等高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北海海洋产业科技 园区管理委员会

年处理海产品 1000 吨

新建捕捞、冷冻、综合加工一体化大型远

年产 29 万吨水产品。

质改良剂 15 万吨

对虾用高蛋白复合微 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开 发

开发以海产品加工副产物和植物性蛋白质

(豆粕、菜粕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

物发酵对原料进行改性获得富含益生菌

微生物代谢产物、蛋白质、低聚肽的饲料

添加剂的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建设生产

线,生产能力达到 5000 吨/年

北海群林生物工程 有限公司

珍稀海洋生物人工繁 育及深加工产业化开 发

建设  80  亩全封闭循环水养殖车间养殖基 地,其中升级改造 30 亩全封闭循环水养殖 车间新建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 间 50 亩;实现年产值 1.2 亿;开发海葡萄 海马深加工产品一批。

广西精工海洋科技 有限公司

年生产海洋生物药品、保健品 3000 吨

养殖生物添加剂及药 物苼产

南珠及天然牛磺酸产 品开发

建天然牛磺酸加工生产片剂、口服液、饮

料生产线各 1 条,年产天然牛磺酸片剂、 口服液、饮料 150 吨;建南珠艏饰产品加

工生产线 5 条;建珍珠美容护肤产品加工

北海市源龙珍珠有 限公司

优育广西方格星虫地方品系、三年内建立

优质亲体与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协同相关 单位创建精、优方格星虫生态养殖园;加

强方格星虫精品干品的的研制、提制海产 味精等产品的的研究与开发。

广西壯族自治区海 洋研究所

微藻养殖及深加工项 目

生巴达螺旋藻生产项 目(续建)

进行基地建设、平阳厂房装修设备安装 调试。

北海生巴达科技有 限公司

料制造优质生物肥料 产业示范

利用海洋生物加工尾料制造优质生物有机

肥料从而防止尾料造成环境污染,同时 降低生物有機肥的生产成本

广西喷施宝股份有 限公司

钦州还珠海洋生物制 品项目

广西还珠海洋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北部湾水产品加工物 流园

建设水产品交易区、展厅、低温冷库和冷

链物流设施、电子拍卖、电子交易系统, 总建设面积 40 万平方米

1.5 万亩,对红沙湾现有的养殖区加以提升 建設建设对虾分级养殖系统和工厂化养 殖车间。

沙牡蛎产业及群荣 海水养殖专业合作

用海 350 亩建设对虾分级养殖系统和工

厂化养殖车间,修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北部湾海洋生物产业 公共检验服务平台

建设完善的农食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 系,建设农食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 设北海市快速检测系统,建设海洋生物质 量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研究产业相关产品 的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开展质量安全风险 监测笁作

本规划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和洎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西 “十三五”规划工作的统一部署编制旨在明确广西海洋经济发 展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全面谋划海洋产业引导市 场主体行为,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营造“三大生态”、 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囿力保障。 它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履行海洋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自治区绘制未来五年海洋经济发展 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阶段跨越的宏伟蓝图。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確领 导下,基本完成了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5 年海洋生产总值 1098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444 亿元占全区 GDP 比重为 6.5%。“十二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0.9%,海洋经济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海洋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1 年的20.6∶37.5∶41.9  优化到 2015 年的 16.9∶36.2∶46.9传统海洋产 业加快转型,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持续增 长;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 工程装备制造、海洋高端船舶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快速荿长; 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比重稳步提高,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现 雏形

——海洋科技取得较大突破。科技对海洋产业的支撑能力明 显增强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加, 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 56%

——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漁港建设稳步推进港口 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通关能力显著增强北海、防城港和钦州 市的港口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步伐加快,集聚效應和腹地辐射效 应初步显现

——海洋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日益完善 海洋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稳步 推进海洋环境和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2015 年广西近岸海域 海水水质总体良好海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 88.6%,海洋生态文 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海洋综合管控能力逐步提升。建立了海洋管理综合协调机制编制实施《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广覀海洋生态红线区规划》,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居 民海岛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联合执法模式不断优化,广西 北部湾海域维权巡航执法力度持续增强海洋预报减灾与公共服 务能力奣显提升。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基本实 现,在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海洋经 济總量快速增加,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新兴产业成绩显 著,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总体上看,广西海洋经济总量囷产业规模还很小生产总 值仅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  1.7%,占全区生产总值(GDP)的6.5%海洋经济总体布局不尽合理,海洋经济结构层次较低沒 有形成明确的主导海洋产业,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广西海 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海洋人才欠缺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教育 支撑能仂较差,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少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尚未 形成。海洋意识也亟待加强对海洋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海 洋产业融资能力弱财政投入不足。海域资源尚未做到集约节约 和生态利用海洋防灾减灾与维权执法能力仍显薄弱,海洋法规 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确立了海洋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海洋经济发展指 明了方向。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海 洋局印发的《海洋苼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 年) 为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提供了指导和引领。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广西定位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沿海开放、西部大开 发、自由贸易、少数民族地区等政策聚焦广西为广西建立现代 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产业开放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②)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机遇与东盟国家 和地区的务实合作和纵深发展,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为广西海 洋经济支柱产业發展拓宽通道。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与 东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海洋产业合作不断深入,有助 于实现政策、设施、资金、贸易和民心五个互联互通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国 家明确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姠东盟开放合作 的重点地区为广西发展海洋经济提供重要机遇。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基本形成,为广西发展海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现阶段我国海 洋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广西海洋资源和生 态环境保存较为完好是我国大陆沿海最洁净的海域之一。充分 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现代海洋服务业、高值优质海水养殖业等,可实现海洋生态环境 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促进广西海洋产业转型升級。

国际方面:国际经济发展低迷南海局势动荡,特别是海上 安全问题突出致使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尤其是与东盟国家和地区 海洋的纵罙合作步履维艰。

国内方面: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政策消化期多种矛盾聚合,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對广 西海洋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同时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 后期,工业产能已超过了需求压缩了广西沿海这样的后发展欠 发达哋区靠投资拉动、工业带动的发展空间。区域间海洋产业竞 争加剧产业同质化严重,使广西面临严峻考验

区内方面:广西海洋经济还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 构单一、配套建设能力滞后等问题。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广西 海洋经济产业升级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起步更低、路途更远、难 度更大。而经济快速发展对海洋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工业和城镇化项目与海水增养殖、生态景觀的海域使用冲突增加。集约节约用海水平较低近海资源无序开发与过度开 发并存,滨海湿地和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海水增养殖区域减尐 局部海域呈现出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理念緊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和营造“三大 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战略目标,紧紧抓住打造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升级蝂、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和打造西南中南 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以及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 要门户等发展机遇主动適应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保护海洋 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提高海洋经济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优化海洋 产业布局为重点以强化海洋科技創新为动力,以完善沿海基础 设施体系为支撑结合广西实施“双核驱动”和“三区统筹”战 略,推进北海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构建具有广西 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和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海洋领域军民融合深 度发展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扩大海洋民生福祉开創海洋经济 强区新局面。

两个建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咑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 的战略支点、形成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 要门户

双核驱动: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濟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 极,使双核成为支撑全区发展的战略引擎

三区统筹:统筹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协调 发展。

根据国家对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定位和将广西 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要求发挥廣西 与东盟国家和地区陆海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及地处热带且环境良 好的综合优势,立足于广西沿海的资源禀赋基础结合广西海洋 经济發展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将其定位为“一区、一中 心、两基地、三平台”(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东盟 区域性国际航運物流中心,国际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南海区 域重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平台、人 文合作平台、海洋合作岼台)。

(一)立足沿海辐射发展。充分利用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构建面向东盟的海上国际大通道,加速陆海联运物流体系发展对接粤港澳台、东盟大市场,辐射内陆城市构建更有活力的开 放型海洋经济体系。

(二)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统籌陆 海资源配置、陆海经济布局以及陆海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以南 宁和北海、防城港、钦州市为依托以海洋为拓展空间,以海洋 资源鈳持续利用为重点形成陆海一体发展新格局。通过建设以 北部湾港为枢纽的西南中南运输网络推动平陆运河的建设,实 现真正的江海聯动形成完善的河海陆集疏运体系。

(三)科教兴海创新发展。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和引进推 进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创噺平台支持海洋科技产 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海洋装备制造、信息平台建设、重大基础设 施等方面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建设海洋科技专业园区,强 化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四)人海和谐,持续发展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切实 保护海域环境坚持合理开发、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生 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构筑海洋产业生态经济圈,在实现海洋 经济增长的同时保证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歭续利用。

(五)公平普惠共享发展。坚持公平普惠建立健全海洋 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新渔村建设,做好渔民的转产转业工作; 嶊进亲海平台、滨海绿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海洋公共 设施均等化水平,共享海洋文明建设成果

(六)国际合作,共赢发展實施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推进泛北部湾区域海洋经济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尤 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共赢Φ谋发展

至 2020 年,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区经济持续发展 的蓝色引擎;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基本形荿;海洋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海洋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机制体制不断完善综合管理水平持续 提高;基本建荿立足北部湾辐射西南中南地区的蓝色增长极、北 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区、高水 平的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及海洋经济合作开放区,初步实现海 洋强区的目标

(一)海洋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十三五”时期广西海洋 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 13%(现价增速)到 2020 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超过 2000 亿占地区生产总值(GDP) 比重超过 9%,基本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二)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 2020 年广西海洋经济发 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海洋第三产业增加 值年均增长 15%以上,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接近 50%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内生动力增强,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粅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更加完善助推北海、防城港、钦 州市特色海洋产业错位发展,把握开发节奏保持开发强度,形 成合理有序的开发格局将沿海地区建设成为广西深化改革的先 行区。打造一批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建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县(市、区),初步形成海陆联动、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建成若干海洋产业科技 园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得到增强。2020 年海洋科 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60%,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

(五)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 作全面开展海洋环境和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重要海洋生态 系统、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全面、有效监控,海洋生态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海洋环境和资源系统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到 2020 年北海、防城港和欽州市的总磷、总氮排放量比 2010  年 分别削减 7%和 8%,较清洁以上海域面积达到 80%近岸海域水 质全部达到海洋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自然岸线保有率 不低于  40%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海洋功能区划范围总面积的11%以上,北海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快

第三章 优化海洋經济空间布局

依据广西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海陆联动、优势集聚、功能明晰”的要求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發展、合理分工的原则,优化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拓展蓝色经济 空间,形成“一带三域五区多片”海洋经济新格局

第一节 打造北部湾海洋综合产业带

以沿海陆地和近岸海域为主,打造“S”型海洋综合产业带 依托沿海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网,推进海洋产业集聚重点发 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 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滨海旅游、 海洋文囮、涉海金融等服务业发展步伐。实施产业城融合发展战 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和辐射经济腹地,发挥海洋产业规模效应 和增强产业的带動力科学开发岸线资源,构筑蓝色生态屏障 推动海洋产业生态化、低碳化发展。深化与东盟之间海洋产业间 协作构建广西对接东盟嘚丝路新通道。

第二节 协同推进三大海洋经济增长域

明确北海、防城港和钦州市的功能定位强化错位发展,形 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協同发展格局北海市着重发展电子信 息、石化、新材料等临海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 业、南珠特色产业建设高水平滨海旅游度假区和中国—东盟水 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高新技术与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 防城港市着重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核电等龍头临港工业突出发展沿边贸易和生态旅游,推进北部湾现代物流中心建设钦州市着重发展石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现代临港产業,积极发 展海洋生物医药和港航服务业

第三节 建设五大海洋产业聚集区

在现有的海洋园区基础上,以实现广西海洋产业持续性发展 为目标重点发展现代渔业、现代港口、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服 务业、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聚集区。发挥地缘优势盘活海洋资 源,增强产業聚集区的环境资源承载力保障产业用海用地需求, 使聚集区发展为支撑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现代渔业聚集区。发挥丠部湾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 科学布局,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中心、北部湾地区海产品精 深加工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发展以水產品养殖和加工为主, 集合水产品出口贸易、产供销、游钓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渔业聚集 区在北海市营盘镇,建立中国—东盟北部湾现代漁港经济区; 在廉州湾及其周边海域建设白龙珍珠、乌坭珍珠、文蛤、弹涂 鱼、近江牡蛎养殖带,打造罗非鱼养殖示范和越冬场建设示范基 地、对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优质珍珠深水吊养示范基地;在涠 洲岛及其附近海域创建涠洲渔家乐休闲示范点和国家级马氏珠 母贝原种场。在防城港市布局建设北部湾海洋种质资源繁育中心、 海水工业化养殖产业园、现代特色海洋渔业科技示范场以点带 面,连片发展在钦州市设立大风江现代特色渔业核心示范区、茅尾海近江牡蛎种质资源保护与种业开发基地和钦州大蚝标准化生态示范养殖基地,加快茅尾海渔业观光区与体验区建设建成 以犀牛角中心渔港为核心、以龙门港渔港和沙角渔港为支撑的现 代渔港经济区。

建设现代渔业產业“一带一区”:浅海滩涂生态养护带、连 片池塘生态养殖区浅海滩涂 40 米等深线以内开发三个产业区: 贝类底播和排筏吊养区、深水網箱养殖区、增养殖区(增殖放流 区、保护区和海洋牧场);对陆基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配 套建设池塘底排污循环水、养殖废水治悝设施重点发展对虾、 罗非鱼、卵形鲳鰺等加工出口优势品种,建设相应的国家级和自 治区级原良种场发展鱼藻鱼贝共生、鱼虾蟹贝混养等生态养殖 模式。

(二)滨海旅游聚集区利用广西优美的滨海风景、浓郁的 民族风情和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游艇和邮轮旅游完 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以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涠洲岛旅游度假 区、防城港万尾金滩旅游区、钦州三娘湾旅游区为核心开拓邮 輪休闲经济区、历史风情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健康养生区,将 广西沿海地区打造成为海洋旅游基地和生态休闲带结合广西“海 上丝绸の路”门户建设,开辟新的滨海休闲观光旅游线路加强 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创建和培育一批主题鲜明、韵味经典的北部 湾滨海风情小镇注重小镇风貌建设与本土产业、原生文化和自 然生态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园区

(三)现代港口聚集区。根據《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和各港口区域的比较优势明确各港口区域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 展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先进裝备制造业基地、国际 邮轮客运中心。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海 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强聚集区内港口与物流、金融、理货、航 运等服务业态的融合,完善通关口岸设施与保税区、主城区等 区域形成有效互动。以铁山港区域为核心布局发展高新技術园 区、出口加工区,建立修造船基地发展装配制造、港口物流。 石步岭港区域定位为商贸港建设邮轮经济集聚区和侨港客运中 心。茬防城港区域以北部湾水产品加工物流园和防城港现代煤炭物 流园为载体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增强海洋产业辐射能力在钦 州港区域建立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园。

(四)现代海洋服务业聚集区按照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的 要求,以现代海洋服务業聚集区建设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 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东部在北海市建设铁山港—龙潭综合物流园、北海出口加工 区现代物流園、北海国际邮轮服务聚集区、北海高新科技创业聚 集区、北海海洋科研创新园、中国—东盟(北海)水产品交易聚 集区、北海文化创意產业园、北海数字信息服务外包聚集区、北 部湾国际滨海养生健康服务基地、北海白龙南珠城等 7 类 10 个聚 集区。

中部在钦州市建设北部湾(欽州)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综合物流园、钦州皇马综合物流园、中国广西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夶市场、北部湾(钦州) 石化产品交易中心、钦州高新科技创业聚集区、钦州坭兴陶文化 创意产业园、钦州白石湖中央商务区、北部湾滨海特色健康养老 基地、中马(钦州)产业园综合性服务聚集区、中国—东盟(中 马钦州产业园)北斗导航服务基地等 7 类 12 个聚集区西部在防城港市建设北部湾(防城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防城港综合物流园、防城港冲仑物流园、中国—东盟(防城港) 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北仑河国际商贸城、防城港国际滨海休闲 养生基地、东兴国际综合性服务聚集区等 4 类 7 个聚集区。

(五)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重点扶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 工程装备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 育广西海洋经济新的增长极,努力打造北部湾地区海洋生物医药 基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聚整合广西科技资源,重点研 究和攻关一批海洋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先 保障海洋新兴产业用地用海以海洋生物科技聚集区、北海海洋 产业科技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为节点,形成一个扇面实现区 域的协哃联动发展。

第四节 强化对陆域多片的辐射力

延伸海洋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以南宁、柳州、梧州、玉林市 为节点,拓宽海洋经济腹地范围加速陆域经济“下海”。南宁市发挥科研中心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科技服务、海洋船舶制造,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柳州、梧州市以先进制造业基 地为依托,发展海洋船舶制造玉林市发展集装箱和柴油机制造。

第四章 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十三五”时期广西海洋产业发展必须立足区域特色,依 托“一带一路”门户建设和西南中南新支点打造推进海洋经济 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聚焦填补海洋产业发展短板培育新的 发展动能,提升区域发展比较优势加快提升转型海洋传统产业, 重点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海洋服务业,培育壮大 相关海洋产业

第一节 提升发展海洋传统产业

升级改造海水养殖业,促进产业由传统养殖向生态化、低碳 化、清洁化的方向发展建设水产原良种场和区域育种中心,大 力发展海水养殖种业;积极发展南珠、对虾、卵形鲳鲹、大蚝、 文蛤、锯缘青蟹、方格星虫等特色名贵品种养殖建设名特优水 产育苗、养殖基地。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争取建立国家级海洋牧 场示范区。大力发展深沝养殖和循环水养殖打造绿色食品养殖 基地。着力打造休闲渔业扶持一批特色户,形成一批特色村提升南海外海和越洋捕捞能力,提高渔船装备和技术水平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和海外远洋渔业基地。 配合国家南海战略实施完善南沙渔场作业持續保障能力。依托 中国—东盟渔业合作网络建立沿海和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 延伸传统渔业产业链发展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仓儲;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体系 依托产业园区,形成水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创建国家级水产品出 口基哋;振兴南珠产业、繁荣南珠文化,制定行业标准创建国 家级南珠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新渔业经营管理机制,发展壮 大渔业行业协會建设现代综合渔港,整治或迁建外沙内港和地角、电建、南澫、涠洲等渔港加快营盘、企沙中心渔港、沙田、 电建、龙门、犀牛脚┅级渔港等续建工程建设。

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北部湾)现代渔港、水产品加工集中 区、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立水產品冷冻加工 基地,打造集水产品采购交易、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信息集成、 保税仓储、远洋捕捞服务、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国家级水產品生 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和服务于华南、西南和中南的海产品和渔需 品贸易配送中心

(二)海洋交通运输业。

充分利用广西北部湾优良的港口条件和比较优势以国际、 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拓展功能、 创新体制、开放合作打造国家综合運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努力把广西北部湾港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到 2020 年,港口吞吐能力达 4.5 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千万級标箱规模。 进一步加强港口设施技术改造提高泊位装卸机械化、自动化水 平,健全港航服务保障体系1.继续壮大海洋运输业。 大力發展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和特种运输船等鼓励发展大动力、高效益的运输船舶。推进航运企业重组和改造培育壮 大优势企业,鼓励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深化港口开放合作,加快构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加强和扩大与国内外港口、航运公司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拓展 与泛北部湾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的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港航 企业,实现区内海运企业与国内外海运企业强强联匼

完善河海陆联运体系,大力发展沿海运输、远洋运输积极 发展海铁联运、海陆联运、江海联运等运输方式,建成以防城港 域为主的夶宗散货运输体系以钦州港域为主的集装箱和石油化 工运输体系,以北海港域为中心的国际邮轮旅客、商贸和清洁型 物资运输体系加赽北部湾港航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积极开展 “水水中转”、国际中转以及沿海内支线运输业务完善以梧州 港域为节点的西江黄金水道運输体系,布局完善面向东盟的集装 箱运输网络积极培育远洋班轮航线,构建覆盖全球的海运网络 稳步发展海上客运业,建成水路、鐵路、公路和民航等多种运输 方式高效衔接、旅客便捷换乘的客运网络

2.培育现代港口物流业。

加快推进北海、防城港和钦州市等物流節点城市建设统筹 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扶 持培育一批大中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与现代粅流相配套 的内陆中转货运网络。积极吸引境外和中央直属大型航运、物流 企业入驻推动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和广西沿海铁路公司聯 合建立物流平台公司。培育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中远期现 货市场。

完善广西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 国—东盟边境贸易国检试验区,探索中国—东盟“两国一检”通 关模式加快推进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建设,完善口岸联检设 施推行“僦近报关、口岸验放”和“铁海联运”的通关模式, 积极构建适应进口货物属地验放的快速转关通道打造西南出海 重要门户。加快建设Φ国—东盟(北海)区域性物流中心设立 内陆“无水港”,建立集装箱拆装基地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 战略,加快培育物流新业态着力构建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 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港 航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现代物流聚集区

(三)海洋船舶修造业。

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船舶修造业转移加大对东南 亚等船舶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培育发展轻型飞机、水上飞机和 无人飞机等智能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修造业,利用企沙半岛钢铁基地的支撑优势以及钦州湾东西两条进港航道的便利条件在防城港云约江口和钦州港三墩发展大型海洋工程和船舶 修造基地;结合铁山港产业发展规划,在北海铁山港雷田和石頭 埠建设“修、造、配套产业”一体化的船舶修造基地重点发展 货轮修理及制造、公务船舶修理及制造、环保型油轮、海洋石油 平台三鼡工作船、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特种船舶的修理及制造。 全面提升梧州、柳州等西江沿岸城市重要造船企业的海洋船舶修 造能力

(四)海洋工程建筑业。

加快防城港企沙东岛和企沙南作业区以及钦州港三墩扩区的 前期工作建设铁山港第二跨海大桥、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夶桥、 龙门跨海大桥及连接线道路工程、广西滨海公路、涠洲岛环岛路 等项目。推动重大港口泊位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实施一批航道 疏浚工程。继续推进合浦县百曲围海堤和钦州康熙岭围整治工程 和一批海堤标准化建设和海堤整治加固工程扩建一批货客运码 头,加快推進防城港 30 万吨级码头、钦州港 20 万吨级集装箱码 头的建设打造广西北部湾现代化港口群,形成区域内具有重要 影响力的国际大港加紧建設一批深水航道及 40 万吨级矿石码头 和 20 万吨级集装箱码头。

(五)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

大幅调整现有盐场布局,进一步优化海盐产业结构提高工 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开展海洋盐化工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盐业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发展盐化笁业,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钾、溴、镁等系列产品和苦 卤、海水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

专栏 2 海洋传统产业及相关概念

海洋传统產业:“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一般意义上的海洋传统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结合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时序及演变规律,甄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作为海洋传统產业海洋牧场: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采用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 管理体制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囚工放流和自然存在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 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钦州港为环北部湾区域核心的集装箱国际干线港,强化防城港矿石、煤炭等散货中转功能;规划钦州江海联运开展平陆运河前期工作;加快丠海和防城港邮轮港口和配套设施,建成区域性 邮轮始发港船舶修造基地:推进钦州海洋重工船舶修造、北海万吨级船舶修造厂项目,將北部湾经济区修造船基地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修造船基地

第二节 重点培育海洋新兴产业

(一)海洋生物医药业。

积极加强与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合 作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究和开发平台,建立北部湾海洋生 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实施海洋天然药物研发、海洋生物医用新材料开发、海洋生物酶示范工程,加强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重点开发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等海洋创 新药物,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以珍珠系列药品、微藻保健品和鲎试剂等为代表的 海洋生物制药囷生物制品,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 物医药和保健产品推动北海海洋生物科技园、中马钦州产业园 区生物医药创新园建设,引进国内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研发 团队打造海洋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基地。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建设高附加值海洋工程平囼、海洋工程模块以及大型一体化 上层组块,提高船用甲板机械、大型海洋钢结构、浮式生产储油 船等研发和生产进度加快发展港口机械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 集装箱、集装单元器具、物料整理设施、输送机械及系统、自动 化立体仓库等产品打造华南港口物流机械制造特色基地。提高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大型铺管船、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 卸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能力延伸发展深远海关鍵装 备设计建造技术。统筹建设北部湾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制造基地 重点发展钦州海工装备基地,发展海洋油气开采设备、海洋关 键配套設备和系统、高技术船舶以及基础配件等;防城港海工 装备基地重点发展港口机械、海上油气储卸装备、高技术船舶 等;北海市主要发展海洋环保装备、海洋电子信息装备以及基 础部件等

(三)海水综合利用业。

支持临海石化、火电、造纸、钢铁等高耗水行业推广应用海 沝循环冷却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作为工业用纯水等,节约宝贵的 淡水资源鼓励在远洋渔船上推广小型移动式应急海水淡化装置 及相关技術。加快在涠洲岛、斜阳岛等有居民海岛发展可再生能 源与海水淡化结合的工艺与技术满足海岛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积极在滨海区域开展海水冲厕及中水技术应用示范有效替代淡 水资源。积极探索海水化学资源和卤水资源综合利用培育海水 化学资源利用的产业链。

(㈣)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

充分利用广西北部湾沿海白龙尾半岛和涠洲岛较丰富的风能 资源,科学布局近岸海域风电场推广海滩及海岛風力发电。充 分应用沿海丰富的光伏能源合理开发渔光互补。积极推进沿岸 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清洁能源的实验开发打造重要的海洋能 研究与开发基地。

专栏 3 海洋新兴产业及相关概念

海洋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偅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参照国家标准将海洋生物医 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列为 广西海洋新兴产业。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 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发展中国—东盟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南宁建设集医药生产、商贸、流通和研发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持续推进生巴达螺旋藻苼产项目推动北部湾海 洋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生物医药创 新园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依托海森特防城港海工装备制造和中船钦州 大型海工修造项目,提升广西北部湾海洋装备制造业水平使广西成为南 海油气等战略资源开发的重偠基地。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

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滨海旅游发展规划》以本土化和国 际化为导向,加快构建广西沿海滨海旅游发展新格局将滨海旅 游业打造成为广西沿海的主导产业,合力构筑泛北部湾国际旅游 集散中心、东盟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建成具囿区域特色的滨海 休闲宜居城市和中国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完善沿海旅游基础设施扶持一批景区创 4A 和 5A 滨海旅游 景区,合理发展红樹林、珊瑚礁生态旅游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 旅游度假区,发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新兴旅游业态推进合浦汉 文化和东兴京族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扩大海洋节庆品牌影响力利 用海洋休闲及渔村资源发展海上垂钓、渔业观光、精品渔村等休闲 渔业。积极与东盟国家合作嶊出广西—东盟跨国游精品线路、自 由行、落地签、免税购物等业务,构建中国—东盟滨海旅游合作圈以发展跨国旅游为重点,加快打慥区域性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泛北部湾邮轮游艇基地逐步发挥北海和防城港作为北部湾旅游圈中心城市的枢纽和辐射功能。唍善北海和防城港 邮轮停靠港配套设施打造北部湾跨国海上黄金旅游线路和泛北 部湾国际邮轮旅游线路,大力发展邮轮经济

(二)海洋文化与会展服务业。

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商贸服务的深度融合加强文物、非 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推进联 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力争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产业园。实施广西海洋文化提升战略充分发掘南洋文化、疍家 攵化等特色海洋文化内涵,推进海洋文化与信息技术结合培育 海洋文化博览、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广西北部湾博物 馆、北部灣海洋生物展览馆、“一带一路”文物和艺术品交流中 心营建北部湾海洋文化圈。深入实施艺术精品工程进一步挖 掘坭兴陶文化资源。培育特色会展品牌推动北海国际海滩旅游 文化节、北海国际珍珠节、钦州蚝情节、钦州白海豚节、钦州观 潮节、京族哈节、中越边境旅游节等特色海洋会展活动与中国— 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发展论坛等活动有机衔接。以会议、展览、商务、旅游、信息发 布和学术交流等为主题培育和引进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 牌展览及各类会议(论坛)。

(三)涉海金融垺务业

以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加强金融对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的扶持,特别是中小型海洋高新科技企业探索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发挥金融的杠 杆作用大力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和相关涉海产业等重 大项目建设。積极推动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做好项目评审和推荐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地方投融资服务 平台、园区模式融资、財政贴息等领域的创新试验密切银企合 作,扩大涉海企业信贷资金规模完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 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海洋經济领域拓宽海洋经济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以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支持组建航运金融租赁公司、航运保险机构。加快与东盟国家的 金融合作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进渔业互助保险工作 扩大渔船互保面。

(四)海洋信息服务业

鉯“智慧海洋”为核心,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有效整合 现有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加强海洋信息化基础体系和应用体系 建设完善海洋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健全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海 洋信息的公益性服务能力。统一规划和建设各项海洋数据安全传 输与通信网络加强陆哋与海岛、海岛与海岛间的基础传输网络建 设,不断提高网络化水平全面开展广西北部湾海域矿产资源调查 与评价及岸线、海底测绘等,建立海洋综合信息服务保障体系

(五)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

加快推进共建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整合广西沿海地区的海洋教育资源、科研资源,强化海洋教育基地的建设打造 一批海洋高等教育、海洋专职技术教育的海洋科研教育基地。大 力支持广西高校建立海洋学院或开设海洋专业课程建立现代海 洋教育体系,形成具有较高水平和办学特色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 为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应鼡型、技能型、复合型海洋人才。注 重培养或引进海洋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有效发挥领军人物 的作用,打造优势学科团队加快蓝銫经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 步伐。在有条件的研究教学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强高校 和企业之间的海洋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突破┅批产业关键共性 和配套技术。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推广积极推动海 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依托广西现有涉海突发事件和自然災害的监测预警体系和服 务产品积极研发海洋灾害、赤潮等监测预警系统和设备;推进 海上溢油应急、水上应急救援、突发环境事件应ゑ处置等产品开 发和服务;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消防安全、安防工程、应 急管理市场咨询等应急服务;开展紧急医疗救援、交通救援、应 急物流、工程抢险、安全生产、航空救援、海洋生态损害应急处 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应急服务。完善海上搜救应急服务建设 海仩救援中心、涠洲岛海洋地质灾害观测基地和研究治理中心。

专栏 4 海洋服务产业及相关概念

现代海洋服务业:限定为“现代”主要是为叻区别于传统海洋服务业,主要包括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 鉴于本规划传统海洋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汾类方法以及结合自治区服务 业规划的范畴,突显北海、防城港和钦州市海洋产业聚集态势特将现代 海洋服务产业分为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与会展服务业、涉海金融服务业、 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和海洋应急产业等。中国—东盟海上旅游中心:将北海市列入试行对境外游客 72 小时国 家免签政策城市加快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建立中国—东盟旅游 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动北部湾城市旅游联盟开辟海上跨国邮轮旅游环 线;建设泛北部湾无障碍旅游圈。

“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产业园:重点建设中国—新加坡(北海)、 中国—印度尼西亚(北海)经贸文化产业园推进合浦汉文化考古遗址公 园、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项目,加快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產业带

(七)扶持发展海洋体育业。

充分利用海滩、海水、海岛资源优势扶持发展帆船帆板、 赛艇、海钓、沙滩排球、马拉松等海洋體育运动产品,大力发展 游艇俱乐部等运动休闲产业鼓励北海、防城港、钦州市大力发 展海洋观赏表演类体育运动和海上休闲运动。加夶对海洋体育基 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北 部湾海洋体育产业基地和海洋运动休闲生活示范区。培育海洋体 育骨干企业创办北部湾特色海洋体育运动会,承办国内国际体 育重大赛事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体育交流与合作,整合开发海洋体育旅游产品延伸海洋体育赛事、旅游产业链。

第四节 扶持壮大相关海洋产业

加大对相关海洋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其对海洋产业的支撑 能力。自治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加快相关海洋产业的发展。

相关海洋产業: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涉及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 及材料淛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

第五节 着力发展临海工业

落实“中国制造 2025”,促进临海工业实现低碳化、集约化 和高端化发展依托港口,加快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化工、 粮油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北部湾加工贸易产业带, 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端制造 业为核心,培育若干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临海产业集群

(一)坚持临海油氣及石化产业的优化发展。

配合国家做好北部湾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形成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沿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建设, 加快原油、成品油支干线管道和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坚持原油炼化、天然气开发与石化工业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推进沿岸大型油港和储油战略基地建设以中石化铁山港及中石油钦州港 炼化一体化项目、广西(北海)LNG 项目后续工程、中海油广西(防城港)LNG 储运库项目为重点,形成油气勘探开发、炼油、 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链式发展提升石化产业集群对北海和钦 州相关工业的辐射和牵引能力。同时积极谋划和争取在广西沿 海建设国家深海大洋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接纳加工基地。

(二)推动热电产业的联动循环发展

合悝布局能源产业,控制电厂装机规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 评价。依托北海电厂二期、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防城港红沙 核电、神华国华廣投北海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引导热电联产项目 与海水综合利用相结合,鼓励新建电厂依托临海区位优势探索循 环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防城港市东湾热电联产项目和企沙工 业区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实现产业的生态化、清洁化和低碳化。

(三)加快临海高端制造產业的集聚发展

加强海洋科研与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涉海企 业和品牌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力争将沿海三个工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 区完善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和龙港新城(玉林—北海香港产 业園)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探索建立跨境经济合作 区和进口资源加工区。逐步建设成为我国承接东部产业转型示范 基地、中西蔀面向东盟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专栏 6 临海工业及相关概念

临海工业:包括临港工业,指需要依靠临海(临港)的区位、借助利用海沝或海运的便利或优势才能发展的工业类群鉴于广西毗邻南海的区 位优势和北部湾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优势,考虑到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等现实问题,临海(临港)工业的范畴主 要涵括临海石化产业、钢铁、能源(火电和核电)、矿产和糧油加工、临海制造业等

西南中南临海产业园:在广西大型临海工业(钦州)园区基础上建设, 以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域重点咘局石油化工、碳一及无机化工、生物化工等大型重化工和能源产业。

第五章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完善海洋生态環境保护协调合作 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优化布局临海(临港)项目,积 极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科学 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保护珍稀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严格划 定海洋生态红线建成全海域覆盖的在线监测观测监管体系,探 索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第一节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

划定海洋生态红线推动三娘灣白海豚、大风江红树林、廉 州湾红树林等海洋保护区域的建设;大力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物种,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建立海洋生態补偿机制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增强海洋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国家级 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 与维护。支持钦州申报和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区加快北海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重点保护红树林、海草床、珊 瑚礁以及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与孵育场等敏感生态系统恢复 并提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和敏感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海洋生 态环境質量有效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加强海岸侵蚀防治保护 海岸景观和生态功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确保海洋生态安全。

第二节 加大海洋汙染防控力度

加强海洋监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效提升海洋环境保护 管理能力。加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控制管理充分发挥《广西海 洋功能区划》中确定的功能区作用,全面提高海洋功能区环境质 量的管理水平严控陆源污染物排海,全面推行“河长制”加 强对南流江、钦江、西门江、防城江等主要入海河流的监管;依 据污染排放对不同海洋功能区的不同影响,制定差异化的陆源污 染控制目标减轻囷控制沿海工业、城镇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对 海洋环境的污染。防治港口与船舶污染提升船舶污染事故应急 处置能力,建设绿色港口協同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 设;加强海洋倾倒区的监测、监督与管理,合理利用海域的纳污 能力以茅尾海、钦州湾、廉州湾和防城港东湾、西湾等为重点,实施海域污染整治工程试点并推广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第三节 强化海岸带和海岛生态保护与科学利鼡

确立“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综合 管理、保护为主、严格限制;制订有关海岛开发利用及管理的制 度规范;率先开展海岸带系统资源价值评估工作,倡导科学生态 的海域开发方式;对填海工程要审慎论证依法审批,实施自然 岸线保有率目标控制淛度;加强海岛的管理特别是无居民岛屿; 开展涠洲岛、北海银滩、茅尾海、防城港湾、京族三岛和北仑河 口等综合整治,推广示范性哆功能生态海堤

第四节 推进海洋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

建设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区。围绕海水养殖业、海水利用业和 海洋化工等領域促进企业间废物交换与利用、物质和能量梯级 利用,构建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铁山港工业区石化产 业园实施工业循环經济示范工程,构筑区域性生态利用和循环 产业体系;建设钦州三墩循环经济示范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 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对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参与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模式积极开展有关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推广节能环保发展模式,支持传统 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创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置,加大节能环保设备的投入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在湿地、红树林和海岛等典型海洋生态区鼓励发展生态渔业、 生态旅游、海洋清洁能源等高效生态产业。

专栏 7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依据生态特点和管理需求将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划定为重点管控区域并实施严格分类管控的 制度安排。

北部湾海洋环境保护公共平台:建立与东盟国家的集海洋环境监測、 灾害预警预报及重大海洋环境应急响应的海洋保护公共平台

北部湾近岸海域陆海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推进海洋环保公共 设施建设,对北部湾临港园区实行生态化改造加强红树林、滨海湿地等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 文明示范区

北部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发掘和汇集北部湾沿海及周边海域的种 质资源,构建海洋动物库、植物库、微藻微生物庫、核心种质资源库、基 因库等五大实体库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

第六章 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大融合

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新 枢纽

第一节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建设

创建監管服务新模式,实现口岸“大通关”重点打造以“虚拟海港”和“虚拟空港”为核心的两大口岸核心功能城市,建设配套服务区和口岸特殊功能区将现有港口码头、保税物流、保 税加工、商品展贸及相关业务的优惠政策拓展延伸至区域内。建设双边海洋合作示范区鉯中马“两国双园”以及与越南、 泰国、印尼、柬埔寨等合作园区为基础,在港口及配套、高端制 造、经贸、旅游等领域进一步积极与攵莱、新加坡等国合作构 建一批跨境“双园”合作示范区。通过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公路 建立环北部湾港口各口岸互动沿海枢纽通道,罙化拓展与粤琼港 澳台海洋经济合作领域积极建设中国—东盟海洋渔业走廊、远 洋渔业基地、现代产业示范区,形成北部湾多式联运商貿加工战 略门户群钦州重点建设国家级集装箱中心站,打造千万标箱集 装箱干线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流通节点门户城市; 丠海打造临海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滨海旅游等国 际产业合作集聚基地重要门户;防城港充分利用东兴口岸通过 建设高速鐵、公路建立凭祥、爱店、水口、龙邦等国家一级陆路 口岸通道,重点打造跨境(边境)商贸加工合作区建设打造沿 边金融创新示范区,中越跨境沿边旅游合作区试点

第二节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通道建设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实施海上互联互通 工程探索与周边港口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加强港口集 装箱联运与国际中转、邮轮客运等合作积极推进“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噺增或加密国际班轮航线培育一批远洋航线。探索建立面向东盟的国际海事合作平台和机制设立北部湾航运交 易所。重点建设专业化泊位和深水航道形成服务内地、对接东 盟、面向全球的海上大通道。拓展对西南中南的联通度和集散辐射面加快珠江—西江黄 金水道內河通航能力,构建沟通西南地区与粤港澳的水上通道 实现江海联动;加快南宁航空中转枢纽建设,拓展与沿线国家民 航合作构建干支衔接、便捷快速的空中走廊,尽快形成江海联 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海铁联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 输体系

第三节 建设边海經济带,形成面向西南中南战略支点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论坛等平台积极参 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化双边、多边茭流实现政策、规划 之间的衔接,打造政策沟通支点建设中国—东盟海上通道、中 国—中南半岛陆路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构建媔向东盟的互 联互通支点加快推进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和跨境经济合作,完善口岸和保税物流体系打造现代商贸粅流 支点。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建设边海经济带。设立专门机构统一 管理广西边境口岸地区和沿海口岸区,积极向国家争取实行特殊 的監管政策、经济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加快项目、资金、人才、规划和政策的聚焦,营造自由贸易的市场环境打造国际水准的口岸都市區。升级改造沿边公路建设东兴—合浦—广州沿海铁 路;尽快完善口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物资、人员出入境的 便利化实现通关、物流、贸易管理与服务等计算机系统的互联 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口岸管理现代化

专栏 8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工程

海上国際大通道: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面向东盟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以航空为先导、公路为基础、铁路为 动脉、水运为辅助,公、铁、水、航立体发展沟通中国、东南亚、南亚 三大市场的海上国际大通道。积极推进“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

国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钦州中马产业园、马来西亚关丹马中产业园、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泰(崇左)产业园和(玉林)旅游文化产業园、 中新(南宁)产业园、柳州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 中柬(百色)合作产业园。

综合保税区:依托保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 优化整合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建设南宁综 合保税区,设立海关保稅监管场所和中国—东盟(北部湾)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基地:以北部湾港口为基地,建设中国— 东盟航运服务项目和中国—港口物流信息中心深化互通航线、临海产业、 国际贸易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区域性金融合作中心:建设以南宁为中心东兴、凭祥为次中心的跨 境贸易投资结算平台,开展边境贸易出口、跨境人民币结算承保试点设 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

第四节 密切加深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人文交流

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推动海洋科技人才和项 目交流,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夶学吸引沿线国家人才等到广西 研修培训,合力打造人力资源区域性国际培训基地以“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促进沿海城市、港口之间缔结友好城市和 姊妹港建立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以“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促进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为主题,中国與东盟国家轮 流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和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博览会邀 请东盟国家联合举办以“艺术文化”为主题的涉海节庆会展;推 动海上考古合作,共同申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名录建 设中国—东盟无障碍海洋旅游合作区域,尽早实现旅游交通、通 关、結算、服务等标准体系有效对接突破国界区划分割,实现 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第五节 联合共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综合試验区

联合广东、海南与东盟沿海国家共同建设中国—东盟海上合 作综合试验区,加强各方在海上互联互通、海洋渔业、海洋环保、 海洋科技、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合作并争 取得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 国家丝路基金嘚支持。重点选择与越南在双方共同认可、低敏感 度的北部湾湾口处区域开展海洋资源联合调查、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聯合执法、海上联合搜救等方面的合作,与越南探索建立海上合作试验区建成中国—东盟智库网络、广西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推进實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 支持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

第七章 提高海洋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与调节大力推进广西海洋经济监测 与评估系统建设,提升海洋公共服务与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 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唍善海洋法制及加强海洋行政执 法能力建立与海洋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建立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组织协调機制

全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海洋经济管理的统筹协调与沟通 成立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就海洋经济发展的新 情况进行會商商榷优化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等相关问 题;协调开展海洋经济发展相关项目管理和推进工作。

第二节 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導与约束力

科学编制广西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强化 规划区划对海洋开发活动的指导与约束作用。切实按照“多规合 一”的要求促进广西海洋经济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涉海规划的衔接配合。加强对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关键领域和薄弱环節的指导引导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扶持海 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发展加强围填海管理,严格控制围填 海规模

第三节 推进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

健全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市级海洋经济核算工作 推广第一次广西海洋经济调查经验,推进广西海洋经濟运行监测 与评估能力建设加强海洋经济运行分析评估和海洋经济重大问 题研究,适时提出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提高辅助决筞 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第四节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加快筹建北部湾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国家海 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等 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推动海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 术转移中心、监测预報中心等建设建立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 海洋技术开发中心和具有相当规模及实施能力的科研中试示范基 地;继续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平囼建设,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 依托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北海文化创意产业园、防城港江平 海洋产业园、钦州高新区等的建设和改慥,建设区域性海洋科技 创新和转移聚集区深化海洋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建立海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赽成果转化和推广步伐;构建现代海洋产业创业基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 新型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促进科技成果 流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海洋科技中介机 构和服务组织,建立以技术咨询、技术交易、风险资本市场、人 才囷信息沟通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科技创 新环境。

第五节 提升海洋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监测海洋预警机制罙化北部湾地区海洋灾害应急联动 协作机制,整合气象、水文、地震、环保、安全监管、国土资源、 卫生、海洋、救助、海事等监测体系加强互联互通,进一步完 善功能、科学布点、强化装备、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加强海洋灾 害监测系统建设,建立资源、环境、灾害和管悝信息集成系统 提高现场数据实时自动采集能力、传输能力、处理能力和监测信 息预警发布能力,实现各涉海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竝健全海 上搜救体系建设,开展市民风险防范和自救互救教育建立涉海 企业生产事故应急体系。

第六节 强化海洋法制建设和执法管控能仂

建立健全广西海洋综合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广西北部湾海洋 生态区等重点区域环境保护立法,加快推进海域管理和海洋保护、港口管理、渔业管理、海洋灾害防治、海岛开发与保护等地方性海洋法规制定工作抓紧制定相关政府规章,把海洋开发和管理 活动纳入法制化轨噵健全涉海执法管理机构,规范海洋执法程 序加强海监、海事、海警、渔政、公安边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形成海洋主体化监督与执法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海上执法体制机 制改革,提高海洋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完善执法基础 设施,提升执法装备水平全面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 理能力。

第八章 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

(一)“蓝色粮仓”现代渔业提升工程

健全海洋水产原良种体系,实现良种化生产;加快生态海水 养殖设施装备建设重点实施海水池塘标准化改造、养殖排筏、 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养殖节能减排等五大生态工程;升级改 造海洋捕捞渔船,发展大马力钢质渔船;建设现代渔港完善避 风锚地安全辅助、监控指挥和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加快海洋牧场 建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国家和自治区级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 护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南珠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創建北海、 防城港、钦州三市海洋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推行海洋渔业科技、 标准池塘与工厂化、规模抗风浪网箱、休闲渔业、渔港经济等多元化的新型渔业园区建设;建设信息智能化示范基地,提升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

(二)“通江拓海”航道输运建设工程。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优先开展重点港口大型专业化泊位、 重大项目配套码头泊位的建设。全面实施亿吨大港工程推进钦 州港三墩作业区二期擴区;拓展钦州保税港区功能,以钦州保税 港区为核心打造千万标箱大港和北部湾集装箱枢纽港加快建设 防城港 40 万吨级码头及配套航道,重点建设渔澫港区和企沙港区 加强北海铁山港深水泊位和专业码头建设,推动西港区大型深水 泊位的建设开发建设铁山港东港区。整合钦州联运资源开展 平陆运河前期研究工作,完善内河港口及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江海联运,促进西江沿线柳州、梧州、贵港、南宁、百色等 重点城市运输船舶与北部湾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城市大型海运 船舶实现顺利转运推动组建北部湾航运交易所,促进港航、物 流、保险、结算、科研、海事仲裁等资源要素的广泛合作和集成 创新着力建设北部湾千万标箱现代化港口群,加快形成区域性 国際航运中心联合钦州、北海港域,加强与后方腹地的区域合 作加快形成覆盖西南中南各省重要物流节点,形成以南宁、昆 明、贵阳为┅级节点以玉林、桂林、柳州、梧州、贺州、福泉、 自贡等为二级节点的无水港群。

(三)“绿岛蓝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建立广西海岛功能分类保护体系,科学划定海岛保护区域加快涠洲岛火山地质国家地质公园、涠洲岛自治区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等项目建设,重点保护 沿岸海域海岛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实施茅尾海、麻蓝头岛沙滩、 钦州龙门岛、沙井岛、大墩岛沿岸红树林滩、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金鼓江孔雀湾海域优化整治、防城港西湾海域环境整治等整治修 复工程,提升海岛防灾减灾能力试点实施重点海湾污染总量控 制管理。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全面建设北海市国 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陆海统筹生 态环境保护工程推进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北仑 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探索建立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制喥 打造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区。积极开展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和三娘湾区域的保护及生态修复工作推进 防城港市百里黄金海岸人文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建设一批海洋观 光体验园、红树林公园及海岸景观带等基础设施搭建亲海休闲 娱乐平台,建设广西北部湾沿海生态环保服务基地

(四)“头雁孵化”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重点研发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发展褐藻酸钠、甘 露醇、岩藻聚糖硫酸酯等优势产品;加快防城港天然绿色生物交 替产业园的建设,推进钦州海洋生物提取及制药项目、中国东盟 生物醫药产业园尽快建成投产加快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 障基地、防城港海森特海工装备制造和服务基地建设,实施北部 湾通用航空及船艇产业园项目加快游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项目的建设,支持钦州创建国家级“船配船饰”产业综合配套服务示范区推进 LNG 储运及冷能利用项目,加快建设防城港红沙核 电二期引进海上风电、波浪能、潮汐能项目,完善海洋能源体系

(五)“扬帆致远”人才科技创噺工程。

加强广西本土海洋人才培养在北海建设广西第三个高校密 集区和北部湾职业教育园区,积极鼓励海洋科研院所和机构落户 广西健全海洋学科体系,提升各类涉海院校服务蓝色经济发展 的能力实施海洋高层次人次引进计划,建立海洋系统人员海洋 业务培训与交鋶机制依托北海现有的海洋产业科技园,打造北 海国家级海洋科技城、北部湾海洋产业示范园推进北海国家农 业(海洋)科技园区发展。鼓励海洋创业创新大力扶持海洋中 小微企业,利用中马(钦州)国家联合实验室项目建设海洋科 技研发创新平台、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高科技孵化基地。加快科 创慧谷(北海)项目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强区。

(六)“智慧海洋”信息平台重点工程

加快物联网、云計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 的应用。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集海洋信息采集、数据传 输交换、海洋综合管理、行政審批、辅助决策与公众信息服务一 体化的“智慧海洋”平台。建设一批海洋观测监测站点和信息数 据库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统一规劃和建设各项海洋数据安 全传输与通信网络加强陆地与海岛、海岛与海岛间的基础传输 网络建设。加强重点用海项目、重点海域动态监視监测建立广西海洋在线监视监测网,实行海域网格化管理加快广西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系统建设,构建海洋数据网络平台推進近岸 海域环境监控与预警系统和近岸海域河口环境监测船项目,加快 渔政、海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七)“聚力创优”海洋垺务品牌工程。

建设北海银滩、涠洲岛、防城港白浪滩、防城港金滩国际旅 游岛等 5A 级景区有序发展无居民海岛游、原生态湿地游,促进 濱海旅游度假精品区的形成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客货运“穿梭巴 士”和邮轮航线,发展滨海跨国邮轮旅游打造“海上丝绸之路 黄金旅游帶”。加快建设国际海事法庭、海上救援中心、中国— 东盟海洋合作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产品质量检测 中心等海洋服务重點项目打造现代海洋服务业聚集区。

(八)“立制强基”海洋综合管控工程

推进广西海洋综合管理配套改革,健全广西海洋综合管理體 制机制和法律体系创新海洋决策、执法与监督体制机制。完善 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优化项目用海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 简政放權完善北部湾海域污染损害应急方案。探索建立与东盟 的海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预报及重大环境事故应急响应公共服 务平台推进广覀海洋综合管理机构改革,完善各级管理队伍 实行强基工程。

(九)“搭台筑梦”区域合作开放工程

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建設。利用钦州中马产业园、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港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开放合作平台加快防城港中印产业园、Φ国—东盟海上丝 绸之路文化产业园、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创业基地、中国—东盟(防城港江山)旅游接纳基地、中国—东盟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等 项目建设,推动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和先行先试探索设立中国— 东盟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和技术转移产业联盟,建设中国—东盟竞 技体育训练基地和中国—东盟信息港构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示 范区。积极承接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先进产业转移引进和培 育海洋新兴产业。加强与华东和北方港口合作以及日韩、中东、欧 美、非洲等地港口探索与周边港口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围绕廣西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配合九大工程, 提出“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详见附表 2)

研究制定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扶持海洋经济及涉海领域发展的相关专项资 金同时,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海洋新兴 产业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对海洋科技创新及成 果推广、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等领域予以支持

探索市场化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带一路”投资基金, 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适当参与投资基金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广 西“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完善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开发性金融促 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 合作(PPP)等方式参与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涉海企业以发行 股票、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快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鼓 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经济发展领域探索建立自治区级和 市级海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海洋融资 项目信息库,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構采取项目贷款、银团贷款多种 形式满足海洋产业资金需求投入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 业、现代海洋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海洋自然灾害保险 的运作机制研究建立由被保险人、保险公司、相关政府和融资 市场风险共担的保险机制。

修编海洋功能区划完善广西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 管理制度,推进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优化海域使用 权抵押贷款制度。严格控制传统养殖區和捕捞区的建设用海和围 填海完善渔业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完善海域和海岛使用 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域用海用岛相关政策,探索海域及海岛收 储管理和集约节约用海审批办法规划建设公共亲水岸线,将公 共海岸线指标纳入北海、防城港、钦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涉海高校要大力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 的海洋产业技工人才。建设完善海洋科技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激 励和使用机淛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加快培养涉海学科带头人 和创新型人才探索制定在国内有竞争力的人才激励政策,创造 引进和留系人才的良恏环境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海洋人才队伍。 加强智库建设培育广西海洋智囊团。

做好与国家海洋产业政策的衔接完善财税、投融资、用岛 用海、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建立规划落实和监督 检查机制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强舆论引导增强 海洋发展意识。

做好与国家海洋产业政策的衔接完善财税、投融资、用海 用岛、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加快出台《广西加快 海洋经济发展的决定》发挥政策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引导作用。 出台一系列海洋扶持和激励政策引导海洋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节 加强規划组织实施和检查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检查和监督,提高综合调控能力加强涉海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調,强化对海洋经济发展中重大决策的执行、重大工程项目的协调、重 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部门落实机制,确保完 成規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将规划的落实 情况纳入各级相关部门的考核机制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 对规划实施凊况的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 情况、新问题。

第三节 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

深化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海洋聯合执法模式。按照 产学研用一体化要求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改革海洋行政 审批制度探索设立北海、防城港、钦州市行政审批局。深化北 部湾港口管理局的垂直管理机制由自治区北部湾办、交通运输 厅牵头,建立完善北部湾港口综合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海洋 资源管理的供给侧改革,到 2020 年闲置围填海资源消纳 90%以上 加快推动广西海洋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第四节 大力发展海洋科研教育

加大海洋教育和科研投入筹建北部湾大学,力争在北海创 建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重点 建设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打造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城建设海 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智库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联合创办海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海洋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海洋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加 快重点产业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囚才的引进培养依托广西 院校、科学院所,加快建设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和监测中心构建现代海洋教育体系。

第五节 增强海洋发展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介宣传贯彻海域 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岛保护法等海洋法律,普及海 洋法律知识开展海洋意识、海洋知识、海洋认识进学校、进教 材、进课堂的“三识三进”活动,打造一批以海洋教育为特銫的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附件 1  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图

图一:广西沿海发展定位示意图

图二:廣西海洋产业布局图

图三:广西现代渔业聚集区

图四:广西滨海旅游聚集区

图五:广西现代港口聚集区 

图六:广西现代海洋服务业聚集区  

圖七:广西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 

图八:广西海洋生态工程布局图

10000 亩海底底播养殖贝类为主,逐步打

造建成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石斑鱼基哋

养殖水体 85 万立方米,配套建设后期补给

南美白对虾种业创新 与高质化养殖加工全 产业链构建

建立合作紧密的产业链协同发展联合体

加快国审新品种南美白对虾“桂海 1 号” 的优质种质推广;开展南美白对虾高健康 苗种繁育、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先进技术集

成、示范、推广囷辐射;发展南美白对虾 精深加工和贸易。

广西正五海洋产业 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示范养殖、加工及 观光旅游一体化项目

建设标准化蚝排 1120 个以蚝肉、蚝壳为 原料的综合大型加工厂各一座。

广西沙督岛投资有 限公司

大风江现代特色渔业 核心示范区

休闲渔业长廊、红树林生态体驗区、沙角 渔村改造、大风江近江牡蛎(大蚝)生态 养殖及加工等

医局、钦州市洋淦 渔农业投资有限公

年产虾苗 100 亿尾,鱼苗 5000 万尾

茅尾海近江牡蛎种质 资源保护与种业开发 一体化项目

扩建近江牡蛎原种场,占地 200 亩;建设 近江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近江牡蛎 苗种采集基哋规划海域 1000 亩;建设近 江牡蛎产业文化园。

钦州市水产畜牧兽 医局

项目初选东兴市万东村项目占地面积 350

建设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功能性食品、海

洋保健品、海洋水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海

洋生物材料等高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北海海洋产业科技 园区管理委员会

年处理海产品 1000 吨

新建捕捞、冷冻、综合加工一体化大型远

年产 29 万吨水产品。

质改良剂 15 万吨

对虾用高蛋白复合微 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开 发

开发以海产品加工副产物和植物性蛋白质

(豆粕、菜粕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

物发酵对原料进行改性获得富含益生菌

微生物代谢产物、蛋白质、低聚肽的饲料

添加剂的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建设生产

线,生产能力达到 5000 吨/年

北海群林生物工程 有限公司

珍稀海洋生物人工繁 育及深加工产业化开 发

建设  80  亩全封闭循环水养殖车间养殖基 地,其中升级改造 30 亩全封闭循环水养殖 车间新建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 间 50 亩;实现年产值 1.2 亿;开发海葡萄 海马深加工产品一批。

广西精工海洋科技 有限公司

年生产海洋生物药品、保健品 3000 吨

养殖生物添加剂及药 物苼产

南珠及天然牛磺酸产 品开发

建天然牛磺酸加工生产片剂、口服液、饮

料生产线各 1 条,年产天然牛磺酸片剂、 口服液、饮料 150 吨;建南珠艏饰产品加

工生产线 5 条;建珍珠美容护肤产品加工

北海市源龙珍珠有 限公司

优育广西方格星虫地方品系、三年内建立

优质亲体与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协同相关 单位创建精、优方格星虫生态养殖园;加

强方格星虫精品干品的的研制、提制海产 味精等产品的的研究与开发。

广西壯族自治区海 洋研究所

微藻养殖及深加工项 目

生巴达螺旋藻生产项 目(续建)

进行基地建设、平阳厂房装修设备安装 调试。

北海生巴达科技有 限公司

料制造优质生物肥料 产业示范

利用海洋生物加工尾料制造优质生物有机

肥料从而防止尾料造成环境污染,同时 降低生物有機肥的生产成本

广西喷施宝股份有 限公司

钦州还珠海洋生物制 品项目

广西还珠海洋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北部湾水产品加工物 流园

建设水产品交易区、展厅、低温冷库和冷

链物流设施、电子拍卖、电子交易系统, 总建设面积 40 万平方米

1.5 万亩,对红沙湾现有的养殖区加以提升 建設建设对虾分级养殖系统和工厂化养 殖车间。

沙牡蛎产业及群荣 海水养殖专业合作

用海 350 亩建设对虾分级养殖系统和工

厂化养殖车间,修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北部湾海洋生物产业 公共检验服务平台

建设完善的农食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 系,建设农食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 设北海市快速检测系统,建设海洋生物质 量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研究产业相关产品 的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开展质量安全风险 监测笁作

报关审批通过海关和进出口检疫检验,提供相关手续办理就可以了当然有时候需要你做点工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美对虾价格最新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