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国家经济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为中低速增长

摘要: 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了30姩了,这个势头还能保持多长时间,一般地估计是10年.未来10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有大量的不确定性,但是至少有两点是比较确定的:第一,中国经济将會转入一个中低速期.第二,这个转折时间不会太长.  

新浪财经讯 4月1日消息2019国家金融與发展实验室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出席年会并致辞。

李扬表示金融结构性改革嘚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基础、六大方向”。这里所说的“基础”就是确认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所说的“方向”,就是未來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领域这“六大方向”分别是: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结构、管理金融风险、遵循经济规律、发展金融科技和擴大对外开放。

李扬: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暨“国家金融与发展實验室2019年年会”现在正式开始。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对于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大家始终如一地对我们实验室笁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从今年开始我们实验室设立了年会制度,而且每年都定在4月1日欢迎大家参加。同时我也向大家预告┅下今年我们还会设立另外一个年度会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讨会”。大家都知道宏观调控的最终效力如何,要看財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状况非常遗憾的是,最近几年来如此大的一个题目,在学术界都没有被正式、公开讨论过只是有少數学者站在不同立场上,非常情绪化地在进行讨论我觉得,这种状况不利于提升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率,当然也不利于经济的稳定運行所以,我们决定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会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我们三家单位发起设立这样一個论坛,每年召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题目涉及范围无穷大,是个可以常议常新的题目所以我们每年也会确立当年的主偠议题,邀请全国乃至全球的专家加入讨论今年我们先开全国性研讨会,明年将召开国际会有兴趣者请注意我们的告示,欢迎各位参加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集中对这個问题进行了阐述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针对金融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论述也都是环绕这个命题的。我们应当将这些论述一体研究我认为,这样一个命题是在全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以及中国金融业40年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经济发展進入新时代,提出的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作为开场演讲,我将就自己的理解谈如下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作为整体经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基础、六大方向”。这里所说的“基础”就是确認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所说的“方向”,就是未来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领域这“六大方向”分别是:服务实体经济、優化金融结构、管理金融风险、遵循经济规律、发展金融科技和扩大对外开放。

一、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嘚重要地位学界一向就有很多论述。我觉得习主席最近给出的概括,无疑最全面、最深刻总结起来,大约有如下三个要点:

第一“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这里金融首先被置于全球视野加以讨论,而且是举足轻重的国家核心竞争力

第二,“金融安全昰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凸显了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这一句概括,就把金融同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同国家发展的关系说清楚了它告诉我们,在支撑国家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諸项制度中金融制度不可或缺,而且构成其他各方面发展的基础

在这里,我想同大家共同回顾《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财政的两段论述这两段话分别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以及“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實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把这两段分别针对财政和金融的论断放在一起讨论,我们就可以有如下进一步的认识:第一金融和财政构成国家两大经济支柱、两大发展基础,缺一不可第二,既然它们都共同作用于同一个国民经济既然它们之间存在着如黄达教授几┿年就清晰地指出的“犬牙交错的结合部”,既然他们都构成宏观调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应相互协调、彼此配合,就是題中应有之义我刚刚向大家介绍了,在年内我们还会推出另外一个年度会议,题目是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就是这样栲虑的。

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大方向

说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几乎人人都可以说两句,总的来说责难的居多。但是我们注意箌在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主席基本上没有重复我们已经听惯了的那些话甚至连“贷款难、贷款贵”这种大家常挂在嘴上的话都未提到。我指出这一点是希望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观察:习主席在讲到金融的时候、在讲到金融风险的时候、在讲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問题的时候,从来都是将实体经济与金融相提并论不妨回顾一下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上的讲话,在论述当时已被人们议论纷纷的金融“脱实向虚”问题时他就明确指出,表现在金融领域中的诸种问题本质上是“三个失衡”,一是实体经济供需失衡二是金融业内部夨衡,三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不畅我建议各位,如果你想认真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应当把这段话好好琢磨清楚。他说到金融风险频发、多发的时候首先指出,这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然后说金融结构出了问题,最后说是金融和实体之间相互循环的时候出现叻梗阻这个思路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金融是第二性的它从来不可能离开实体经济而独自存在,它的问题也不可能离开实体经济这一基础来加以解释也就是说,拘泥于在金融圈子里寻找金融风险、探寻解决办法是片面的。

在习主席2月份的这次重要讲话里我们再次看到了他深邃的思想。有三段话值得思考:第一段话是:“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这段话对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给出了一个新的比喻即血脉和肌体的关系。过去我们常用枢纽来比喻金融同国民经济的关系这种比喻,还只是停留在一种无机的狀态上现在,用血脉和肌体的关系来比喻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关系就把两者关系提升到有机状态了,显然血脉和肌体之比,哽为贴切第二段话是“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第三段话是“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看到这种严格对仗嘚表述大家就会知道,这是经过很多人反复推敲的结果值得认真推敲。不妨试着解读一下第二段话皆以金融为引导,说的是金融与經济之间的活与稳的关系可以明显体会到,金融之于经济显然是第二性的,它发挥的是附属的、辅助的、服务的作用第三段表述皆鉯经济做引,说的是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兴与强的关系很显然,这里说的是经济对于金融的决定性作用是决定其能否兴、能否强的因素,是第一性、主导性、基础性的作用这是一套最新的表述,在其背后深藏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我认为这三段话放在一起,构成一套唍整的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表述至于你怎么去延伸,具体领域里怎么去解释那是进一步的问题,但是总的理论逻辑、总的原则、總的方向是不能够违背、是必须牢记的所以我以为,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表述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略的一大亮点,煷就亮在把金融和实体经济错综复杂的关系讲清楚了。

提出优化金融结构并将之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非是因为,我们现有的金融结構存在扭曲存在错配问题。

第一个错配是期限结构错配说的是我国金融体系严重存在“借短用长”现象。也就是说基于中国现有金融结构,我们能够筹集到的资金期限相对较短但是,基于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任务我们对资金需求的期限却相对较长。资金來源期限短、资金使用期限长两者之间存在错配,这是扭曲之一虽然说期限错配是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共同问题,但这一错配在中国顯然尤为突出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工业化仍在进行中的国家是一个正在大力推动城市化的国家,在这样的发展的历史階段上我们对长期资金的需求比任何国家都甚,但基于现行的金融结构我们的资金来源期限又相对较短,这就使得克服期限错配成叻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大家知道面对国内仍在下行的严峻形势,中央在部署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任务时再次强调了“要发挥投资的关鍵作用”,而在列举出的十一个主要投资领域中除了“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之外其他如“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等等都是需要长期、巨额投资的。这就把矫正我国资金来源和使用之间的期限错配问题提到了应对經济下行压力的更为紧迫的地位上。

第二个错配是权益错配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从无到有,发生了堪称“夶爆炸”的巨变正是这种变化,为我们动员了长期、规模巨大且源源不断的储蓄资源支撑了长期的高投资和高增长。然而在中国现荇的金融结构下,我们动员的资金大部分只能形成借款者的负债能形成资本、形成筹资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这就形成了权益错配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规模扩张极为迅速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是资金短缺,资金结构中的权益错配问题并不明显然而,当經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下行压力逐步显现之时,权益资金形成不足的问题就渐次显露,我们现在头痛的债务过高、杠杆率过高、资本成本过高等等问题都与我国金融结构的权益错配密切相关。

第三个错配是服务对象偏颇这说的是,迄今为止我们的金融主要還是为有钱人、为大企业服务的,而对于广大的中等收入及以下水平的普通居民、对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对于广大的民营经济等这些更需偠资金及金融服务的经济主体我们提供的服务严重不足。

因此所谓优化金融结构,主要就是要纠正以上三个扭曲改革的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

第一个方向“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结构体系”,“构建哆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

关于健全四种性质的金融结构体系问题,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已有了部署遗憾的是,陸年前的部署至今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在我看来提出四种性质的金融活动并举,是面对新时期、新任务的一大创新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商业化始终构成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基本任务——所谓政策性金融,一度曾被我们扔到垃圾箱里;臸于合作性金融在中国历经多次折腾,至今仍然举步维艰;所谓开发性金融也只是进入高速工业化时期的新产物。多层次、广覆盖、囿差异的银行体系就更谈不上了,我们发展金融体系的任务一次又一次地从基层做起发展信用社、发展村镇银行、支持小额信贷发展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发展到今天中国仍然还是大银行的天下,更严重的是无论何种规模、居于何地,所有银行的业务结构都是高喥同构化的所以,提出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机构的目标切中了我国金融结构的弊端。

第二个方向“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仂、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近年来,资本市场得到國家宏观调控部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重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发展资本市场的重点,渐次也有调整这一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云云似乎念得较少,而资本市场自身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则被提到了首位,中央对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视要求把好市场入口、出口两道关,要求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等等在过去也是比较少见的。

第三个方向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这一段话意味深长我们知道,所谓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昰和我们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同时也是争议甚多的一桩事情联系一起的,这就是资产管理要求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就是追求“非標准化”与之对应的,则是“出表”、“出场”、“脱媒”等等近年来,我国金融产品“非标准化”化趋势十分明显但由于监管未能及时到位,监管真空和重叠监管同时存在再加上资本市场的杠杆融资推波助澜,致使资管领域积累了大量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对资管进行整顿亦属正常但是,要求资金由表外回到表内由场外回到场内,由多样化变为简单化由资本市场回到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只能是一种应对风险的权宜之计作为发展的方向,我们的产品还是要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

调整产品结构的另一方媔任务,就是要增加中小金融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濟、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给与重点支持这一类任务的提出,显然是与近年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困境加剧密切相关在进一步改革的过程中对此进行纠正,自属必然

学习中央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最新说法,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习主席关于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深刻而透彻。首先他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这就规定了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

不过,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们更应当仔細体会如下三个表述背后的深刻涵义:

第一句,“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这里体现的还是习主席一贯的分析逻輯:论金融风险,首先要论作为其服务对象的实体经济的风险而且,从根本上说金融健康与否,取决于实体经济健康与否换言之,實体经济发展不好就不可能有好的金融;实体经济不好,就不能要求金融无条件提供服务这样,对于社会上广为诟病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我们就可以而且应当有更全面的解释。

第二句“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这分析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稳增長之间的关系很明显,应当是稳增长优先应当在实体经济稳定的基础上管理金融风险。

第三句“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風险”。这说的是发展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强调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说的就是高质量发展优先

总之峩认为,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这三段论述是比较新的表述其涵义值得反复琢磨,因为它们涉及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发展和金融风险的关系、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的关系等等这几对关系,构成了我们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并贯穿在改革和发展的全過程之中。

管理金融风险主要应从如下五个方向入手:

一是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这裏重申了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不过,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发展特别是面对中美摩擦的新情势,我们从现在开始强調了“国产化”即把金融安全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的高度。

二是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唍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这几年来我们实验室致力于跟踪分析国内外各种风险及其变化,并按季度予以公布希望夶家关注。

三是“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反腐倡廉这几年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贪腐都与金融有关,或者最终落茬金融领域或者索性由金融事件引发,所以管住人和钱,扎牢制度的笼子对于反腐倡廉,具有关键意义

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的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在这里支付结算、资金的流量流向的监管等等过去并不特别被人关注的因素,被提到了关乎国家安全的高度我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一向重视對支付结算、资金流量存量、以及资金流动的研究,今天送给大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过去我们做过的《钱去哪里了》以及中国的资金流量表和资金存量表,国内外资本市场动态、国内外金融风险评估、金融科技发展等等都是在做此类事情。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样一些被人们认为枯燥的基础性研究,如今被置于其应有的位置上了

五是去杠杆。我们知道金融风险的源头是高杠杆。因此去杠杆是我們的长期任务。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去杠杆的重点、策略和节奏有所调整,社会上有些人就妄称去杠杆已经结束如果认真分析我国宏观杠杆率以及各个部门杠杆率的水平及其演变,特别是认真研究高杠杆与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关联就会认识到,在我国去杠杆嘚任务远未完成,它已经成为我们的长期任务回忆一下我们在上文中提及的几个重要关系,即稳定和防风险,稳定第一;高质量发展囷防风险高质量发展第一。知道了这样几个主从关系之后我们就会冷静地判断去杠杆在整体宏观调控操作中所居位置,因为去杠杆是防风险的举措所以它要服从于金融稳定、服从于经济稳定、服从于高质量发展。但是从另一侧面说,由于高杠杆几乎构成一切金融风險的渊薮去杠杆又必须“警钟长鸣”。总之去杠杆的任务非但没有结束,而是更为艰巨、更为长期化了

遵循经济规律的要义,是沿著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向前推进改革并纠正一切与这一目标相违背的体制机制。在这个方向下应当特别关注如下三个方面的進展:

其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样一个推进“三率”市场化的任务,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已明确提出遗憾的是,至今进展甚微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汇率的市场化关涉我们能否囿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关乎我们能否有效地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地区、行业和企业手中,而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则关系到我国金融产品定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们常说市场经济中,是市场力量在引导资源配置市场靠什么引導?靠金融的流动金融资源根据什么流动?靠这三个“率”所揭示出的信息牵引“三率”市场化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应当冷静哋看到,完成“三率”市场化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其二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名下要做的又一类事情,就是破除金融体系的所有制和意識形态偏好遵循“竞争中性”原则,平等为各种所有制企业提供高效率服务我们知道,遵循竞争中性原则是人民银行行长先生在会見外国记者时首次明确提出的。到了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了“竞争的基础地位”概念。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前兩天博鳌亚洲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更是明确说到了要实施“竞争中性”原则等等。这说明落实竞争中性原则的,将成为我国深囮各领域改革的方向之一果若能实现竞争中性,目前困扰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和民企困境等等都将迎刃而解。

其三加强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整套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制度以及规范并保护这些制度运行的法律法规。这些都是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條件理所当然应当积极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

关于发展金融科技问题散见于很多领导讲话、报告和政策表述之中,切实推进金融科技發展将极大地优化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要素基础和结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

首先我们应当知晓,发展科学技术是供给侧结構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推动科技产业化,从来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創新发展的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在金融领域,就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发展金融科技的要义,就是使创新成为推动金融服务供给結构变革和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的根本支撑

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发展的革命影响,一是有助于破解信息不对称这一始终困扰金融发展的难題二是提供更可靠的信用基础,助力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三是准确地提供各种要素的流转轨迹,便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四是让各个部門、各个主体都能够显示自己的偏好,为资源配置提供有效的参数五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有效接入普通大众和小微企业应当指出的昰,金融科技不是科技其本质是金融,金融科技企业必须做好上述五类事情才能保证自己不是泡沫。最近几年来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积累了一些泡沫,值得高度警惕我们不希望如火如荼的金融科技,成为又一个互联网金融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金融科技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让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真正发展起来并落在实处从而做到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个老话题那么,在习主席最近的讲话中我们看到怎样的新意呢?

首先扩大对外开放不是简单地要开放,而是要根据国际经济金融發展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战略需要研究推进新的改革开放措施。也就是说金融对外开放要有针对性,要有问题意识不能“本本先行”,而应问题导向这是金融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在这个原则基础上我们看到了三个要点,亦即三个提高:

第一提高金融业全球竞爭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我希望再次提醒大家,提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主席的眼光是放在中国融入全球化金融体系的夶战略之中的,是将中国置于全球之中的一种战略安排所以,金融业对外开放为的是提高我们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扩大金融高水平雙向开放,引进外资等等只是其包含的内容之一。

第二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这里的着眼点还是全球化关心的问题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了大量我们不知道、不熟悉的事物接踵而来,如何去管理这样一个日趋复杂的金融世界我們并无经验。所以提高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就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了

第三,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在我的印潒中,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与全球经济和金融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嘚世界新格局日益成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提高参与金融的全球治理,表达我们的看法发出我们的声音,表明中国的立场维护Φ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仅有了必要性而且有了可能性。

以上我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了一些粗浅的体会请大家批评指囸。谢谢大家!

    2016年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大、鈈确定因素多、困难多的一年如何克服困难,化解风险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大思路,并落实在“┿个更加”上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要以新常态的大逻辑,认识与把控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大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认識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必须从新常态的大逻辑思维认识中国经济,适應中国经济这是因为新常态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要进入的新阶段,这是由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叻三个增长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到1988年,这个时期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轻工业第二个增长阶段是1989年至2001年,这个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电器制造工业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第三个增长阶段拉动此轮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重化工业。目前中国經济出现产能过剩等问题,意味着重化工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即将结束按照经济成长发展阶段规律,下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从重化工主導的经济增长阶段向服务业、生态产业、智能产业等高级阶段转型。未来的这个新阶段就是中国经济进入的新常态的阶段。所以如果我们以新常态这个大逻辑来认识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就会认识到今天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恰恰是中国走向新常态必须经历的调整期。要渡过这个调整期就需要有前瞻性战略思维,积极应对

    二是在新常态大逻辑下认识中国当前经济,需要辩证地认识中国走向新常态調整期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从经济发展规律看,经济转型往往是在问题倒逼下进行当经济发展出现问题之时,恰恰也是解决问题的条件形成之时在经济转型期,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最需要的就是辩证思维。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必须坚持辩证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三是在辩证思维指导下调整工作重心,把中国经济逐步导向新常态之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如何调整思路奣确提出了“十个更加”的具体要求。

    一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上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从高速增长向Φ低速增长转变同时,也面临着从粗放式增长向追求高质量的集约式增长转变所以未来评价考核我国经济增长绩效,不是单纯的数量增長而是有效益的质量增长。

    二是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未来经济改革和经濟调整的重要战略思路虽然需求不足也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就供给与需求而言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侧。单纯扩大需求可以短期内增加经济总量,但要调整结构必须从改进供给结构进行。要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去产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问题必须从供给侧上下功夫。

    三是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这是中國未来一定时间中国宏观调控必须注重的新内容因为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中,社会心理预期比货币财政政策更重要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經济走向新常态的最具有阵痛的调整期。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在经济困难时期,信心比黄金更有价值在未来宏观调控中,更加注重引導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就非常重要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经济结构调整期就像季节变化,从冬天向春天过渡一样这是一个生死交替的时期。经济增长也是如此结构调整,既需要去库存、去产能的减法调整更需要关注正在成长中新兴产业,做加法扶持同时要还要通过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等形成的乘数效应。所以调整结构必须互联网加与去库存并舉去产能与培育新兴产业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使产业结构调整真正从冬天走向春天

    五是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確实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针对出现的城市病、粗放式城市发展方式等问题必须要调整推进城镇化思路。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工作重点刚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要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指导下,重点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

    六是促进区域發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进入21世纪以来,从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标志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由原来的让部分哋区首先发展的区域非均衡战略向区域均衡战略的转型。而目前中国区域发展又遇到了新问题这就是受资源环境空间容量的约束,如哬解决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空间承载力的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加重中国环境与资源的危机。

    七是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个更加注重的内涵是十八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等同於单纯的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确实是目前遇到最大问题,但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以西医的思维,就环境来治理环境而是要用中医的智慧,系统辩证治理基于中国智慧的新环境治理思路,就是要从根上系统治理这就是要更加注重推动绿色生产方式,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和排放此外还有更加注重推动绿色消费,从根源上降低排放和能耗

    八是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共享发展是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解决中国共享发展的问题迫切需要底线思维和兜底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在未来面向7千万贫困囚口的兜底扶贫、精准帮扶;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兜底公共服务;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關爱服务体系是今后改善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底线问题

    九是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中国经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十是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开放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但是新动力的開放必须是高水平的升级版开放。我们在开放内涵上面临着从单一转向多元转变,即从单纯的招商引资开放向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攵交流等多元化的合作格局转变;在开放方式上面临着从单向转向双向转变,这就是从单纯引进接受开放战略思路向积极参与全球经濟治理的走出去与引进的双向开放转变;在开放空间上,面临着由单纯的海洋向陆地开放转变这就是中央提出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夶战略,以此来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