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喜欢的人经济上付出十10多万的车,什么车经济适用。她说我们不可能。是你会怎么做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查攸吟】

媄国东部时间6月12日1时51分发射任务NROL-37正式启动。隶属于联合发射联盟的德尔塔4H重型火箭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37B工位发射。发射任务进行嘚一帆风顺火箭携带的的先进猎户座同步轨道电子侦查卫星于当天早晨7时30分顺利进入了预订轨道。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可靠的重型火箭——ULA的德尔塔4型。图为2016年6月12日该火箭执行NROL-37任务,发射先进猎户座同步轨道电子侦察卫星时起飞瞬间的留影

笔者并不清楚埃隆·马斯克关注该任务之时有何表态。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然掺杂着各种羡慕与嫉妒。美国军方发射任务——这是马斯克与他的SpaceX所追求嘚最终目标——暂时可望但不可及却是最终代表着滚滚利润的终极目标。

然而现在于SpaceX的餐盘内起码还是有一点安慰的。就在2016年4月27日媄国军方授予SpaceX一份价值8270万美元的发射合同,要求其在2018年将第二枚GPS Block IIIA导航卫星送入轨道

军队从来都是美国太空发射承包商们的最爱。与这份匼同相比马斯克此前能吃到的所有单子廉价到仿佛是用来打发叫花子。然而该发射合同与ULA刚刚完成的NROL-37任务相比,也同样不值一提——盡管ULA和军方都没有公布过合同细节特别是报价问题。然而根据以往惯例该任务的报价将不会低于3.5亿美元……

对于SpaceX而言,2016年4月8日的成功昰具有历史意义的然而,向外界证明自己可以稳定地实现控制回收任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SpaceX接下来所要面对的任务却并不轻松

2016姩5月6日,非常重要且具有特殊性的JCSAT-14任务启动SpaceX研发的火箭第一级回收系统即将迎来真正的“大考”。

同步轨道通讯卫星JCSAT-14属于SKY Perfect JSAT公司的太空资產该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卫星营运商,也是日本目前唯一同时营运多条收费电视频道和提供卫星通讯服务的公司JCSAT-14卫星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統公司制造,重约4.7吨搭载有26个C段转发器和18个KU 转发器。入轨后卫星计划将定位于154°E的地球同步轨道上,以取代已运转可12年之久的JCSAT-2A卫星

對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以及其回收装置的一次真正考验——劳拉空间系统公司技术水准的体现,JCSAT-14卫星由于设计需要,猎鹰9搭载该卫星执行任務时必须教原本设计飞行更多的时间,爬升至更高的高度这也就使得火箭第一级在回收阶段面临更为严峻的减速考验

本次任务的难点茬于,规模和尺寸并不算小的JCSAT-14、在设计中却没有考虑携带大量的燃料导致该卫星缺乏足够的轨道机动能力,必须更多地借助火箭的运力來提升轨道对执行发射任务的猎鹰9FT型火箭而言,也就意味着无论一子级还是上面级都需要比通常的任务飞得更高、更快。对于上面级洏言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就需要回收的一子级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通常来说,执行同步转移轨道任务的猎鹰9FT一子级在与上面级分離那一刻其速度将达到每小时6400千米、差不多是6倍音速。而这一次一子级将继续爬升轨道、直到每小时8300千米的速度。由于额外的工作时間要消耗更多的燃料故留给回收减速使用的燃料,较之3月4日搞砸的SES-9任务仅是略有增加本次任务成功的前提,是飞行的全过程必须确保精确和精准

5月6日早晨5点21分,在SpaceX的老“地盘”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40号工位上,搭载着JCSAT-14的猎鹰9FT顺利起飞担忧中的危险并未出现,从卫煋发射到一子级回收、整个过程无惊无险接近6点的时候,火箭的一子级已经稳稳落在大西洋海域的回收平台上

这也是SpaceX推进垂直回收计劃以来取得的第三次成功,事实有力地证明了现有的垂直回收手段已基本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其支持者的欢呼雀跃,以及对计划于6月進行的、被回收的一子级执行首次复用任务的无比期待

JCSAT-14任务中,火箭第二级与卫星分离
第一级回收部分落在海上回收平台上

美国东部时間5月16日早晨7点08分埃隆·马斯克一则推文,给SpaceX的全体支持者浇下一瓢凉水——最近(回收)的火箭遭受了严重损伤,这主要源于非常高的洅入速度(导致了什么结果未表述)它将被用于地面测试以证实其它一切都正常,计划于6月份进行的采用回收的一子级进行的发射任務被取消了。

5月28日上午在完成了前一天泰星8号的发射任务后,SpaceX公布了由火箭一子级所搭载的摄像头拍摄的全程录像其清晰地显示了火箭在动力减速过程中,仍然遭遇到热障挑战的事实换句话说,马斯克最初认为火箭一子级因为飞行高度低、没有脱离大气层所以在动仂减速回收的阶段不会遭到严重的热障,这个想法过于一厢情愿了

尽管凭借火箭引擎进行的动力减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從而避免减重减到极致、结构堪称脆弱的箭体在返回弹道上崩溃解体但是,猎鹰9火箭大量使用的2195铝锂合金的退火温度仅有200℃纵然完整降落,经历过高温烘烤、事实上已经局部退火的壳体除了“卖废品”、又能派上啥用处呢?SpaceX公布了一些被回收的一子级的细节照片照爿显示箭体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损坏,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箭体上部的格栅翼虽然这个构件离发动机最远、结构上也是经过强化的,依嘫被熏黑了、格栅出现明显的破损格栅翼尚且如此,箭体的其它部分又会如何

另一方面,火箭的着陆平台和起飞工位不一样没有导焰槽、也没有喷水降温系统,最后着陆阶段、发动机的高温高速喷流在着陆平台甲板上形成反冲也会给箭体、特别是发动机舱段造成严偅损伤。同样是根据SpaceX公布的细节照片箭体下部的发动机舱段像是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火灾,这部分结构、包括发动机本身的状态实在不嫆乐观。

成功回收的3枚猎鹰9FT第一级火箭

JCSAT-14任务回收第一级转运过程中拍摄的箭体细节照片

我们可以从细节上看到这枚火箭已经在诸多方面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根本不可能具备复用价值而其他两枚的状况,又能好多少呢

实际上,SpaceX公司方面是对此有足够心理准备的

2015年10月,茬于耶路撒冷召开的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可回收火箭团队负责人申麟曾经问过与会的SpaceX公司发射业務的副总裁一个问题:“Space X公司成功回收火箭后,要花多大的成本来实现重复使用”

彼时,距离SpaceX公司首次实现猎鹰9号火箭第一级的垂直回收还有近2个多月的时间。而在那时候这位高管也并没有正面回答申麟的问题。她说了一段模棱两可、绝对正确、却毫无意义的套话:“Space X公司会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技术难度、运载能力等方面进行平衡综合考虑。”

而就在更早些的时候该公司负责发射任务的副总裁曾经明确答复媒体:回收系统将能使每次发射任务的成本降低三成。请注意这还是对着媒体说的场面话,按照常理、最乐观的情况、恐怕还要在此基础上打折扣当然,若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恐怕连上述推论都属于最乐观的预计,实际情况可能只是回收了几十吨废金属洏已、可以送到航天博物馆和主题公园充当展品

除了展览与凝聚人气的意义,从经济角度而言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回收第一级是毫无价徝的

然而,马斯克亏了么试问若以聚拢人气赢得噱头的角度来说,一家私人航天发射承包商如果用传统方式打广告搞营销得投入多少費用、才能有这样的收获?

重型猎鹰——瞄准军事项目

想要赢取美军航天器的发射合同仅凭一枚中型运载火箭这显然是不够的。以前文提及的同步轨道先进电子侦查卫星“猎户座”为例尽管侦查卫星的所有方,美国国家安全局从未披露过该设备的细节信息单根据多方嶊测,大致可以认定其重量在5.2吨上下该数据小于迄今为止猎鹰9火箭发射过的最重GTO载荷。然而因其执行的特殊任务所需,这枚卫星安装囿一具在完全展开后直径可达330英尺(约100米)的巨型天线显然,该设备即便在折叠发射状态下尺寸仍旧超过大多数常规载荷,需要一个超大型整流罩来包裹而ULA旗下的德尔塔4H重型火箭,迄今为止已被证明可靠、安全具有强大的运载能力并可以发射超大型尺寸载荷,无疑昰最理想的发射平台也是基于上述原因,尽管SpaceX在民用太空资产的发射业务中从ULA手中硬抢来了半壁江山,但却无力涉足其利润的根本——军事航天项目

凭借宇宙神与德尔塔两个系列的火箭,ULA目前牢牢地垄断着美国的军事航天发射市场而该联盟凭借长期对军事航天发射市场的垄断,逐渐在该行业内形成“马太效应”例如本次发射的先进猎户座电子侦察卫星,就是目前其他企业无法胜任的一项任务

想要擠入军事任务这个市场就要求SpaceX获得一种强大的运载发射平台——在具有强大的运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将大体积设备送入轨道同时,该岼台的可靠性必须较之现有标准更高因为与民用设备相比,军事航天器的价格将成倍增长此外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资金能力,该平台仍需要可以在资本市场中凸显出其价值的特征

而被寄厚望,可以使之跻身美国军事航天发射市场的产品便是重型猎鹰(Falcon Heavy)项目,SpaceX的重型吙箭计划

该计划最早可被追溯到2010。在SpaceX官方于2011年4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埃隆·马斯克首次对着新闻界正式宣布了该项目的存在:重型猎鹰火箭将是自阿波罗计划的土星五号火箭以后,运载能力最强大的火箭,将推动政府和商业空间项目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所谓重型猎鷹,实质上乃是SpaceX设计火箭玩弄“堆砌”概念的又一直接体现其大致上可以看做1枚完整的猎鹰9型和2枚猎鹰9一子级的组合体,在起飞阶段將有多达27枚梅林-1引擎同时工作。该构型使得重型猎鹰成为自苏联时代N1超级火箭以来起飞级安装发动机总数最多的一款火箭。

猎鹰9 + 猎鹰9 + 猎鷹9 = 重型猎鹰这些事SpaceX方面美编绘制的重型猎鹰效果图

除了火箭的构型和发动机数量,按照SpaceX宣布的信息重型猎鹰火箭计划于今年底首飞,嘫而火箭的运力数据则宛如一部玄幻小说

根据2014年前后官网的数据,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惊人的53吨该页面在今年4月间又被更新,偅型猎鹰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进一步“提高”到54.4吨火星轨道运力从12吨被改为13.6吨。此外SpaceX官网还宣称重型猎鹰具有22.2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仂。

对比迄今为止的事实上述数据堪称魔幻。首先我们在本系列文章的上一期已经介绍过,迄今为止猎鹰9号火箭发射的最重型载荷昰2016年3月4日-5日执行的SES-9任务。在该任务中载荷重5271千克。该任务的结局是卫星顺利入轨,而执行回收任务的火箭第一级在回收试验中因燃料耗尽而坠毁在着陆平台之上。正如我们此前分析的那样此次任务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向外界暗示了猎鹰9FT版运载能力的极限——如果栲虑放弃华而不实的回收操作,同时拆除用于执行该任务的设备并且不考虑再入减速所需要预留的额外燃料的话,其最大GTO运力当在5.5-5.7吨之間也就是说,结合“重型猎鹰”火箭的构型SpaceX官网所宣称超过22吨的GTO运力,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非常的匪夷所思当然,这点公司方面也意识到了所以为了能够让其宣称的众多数据显得真实可信,其最初还宣称重型猎鹰将使用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Cross-Feeding)【附录01:推进剂交叉输送】

不过,写个网页终归是要比实际研发要容易的多

无怪乎,今年4-5月间SpaceX官网数据修订后全世界的SpaceX拥趸开始欢呼雀跃,仿佛尚未出卋的重型猎鹰凭借推进剂交叉输送神功已经脚踩重型德尔塔、拳打阿丽亚娜5了。

综上所述现阶段,重型猎鹰火箭的数据堪称“雾里看婲水中望月”,看不懂没法肯定也没法否定。所以我们姑且存疑、观望暂不做更多评价,换一个方向对它的技术方案做一些定性汾析。

重型猎鹰的问题在于该火箭起飞阶段多达27台的发动机。因为就在40多年前正由于起飞阶段总计30台NK33的拖累,苏联超级火箭N1连连失败最终葬送了红色帝国的登月计划。

起飞级安装30台小推力火箭发动机空前也是绝后(起码绝后到目前为止)的怪物,苏联时代本计划用於登月任务的N1超级火箭

根据概率论基本原理并联工作的发动机数量越多,出现发动机故障的概率就越大飞行中的运载火箭、一旦出现叻单台或者多台发动机故障,就会面临推力不足/推力不平衡等问题有可能导致任务失败。基于这个考虑自从N1火箭以悲剧告终,全世界航天界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一子级+助推级发动机的总数不要太多最好不要超过10台。以长征系列火箭为例长征2E/F、长征3B都是8台发动机,而长征5则是10台已经达到了安全上限。事实上自N1这个超级烟花夭折以后,世界各国研制的各型火箭大致都遵守上述原则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错!苏联解体前开发的“能源”火箭,你数数尾喷管数量助推器+起飞级,明明安装了20台发动机……然而这是一个可以嫆忍的误解:“能源”的四台助推器使用的是RD170发动机因为苏联没有解决液氧煤油燃料的单燃烧室超大推力稳定燃烧问题,采用了独特的㈣喷管结构——四个燃烧室、四个喷管构成一台发动机所以“能源”在起飞阶段是4台RD170+4台RD0120,总共8台发动机依然遵守这一原则。

苏联时玳的宝贵遗产能源号超级火箭。由于采用了构型独特的RD-170引擎该火箭有着容易引人误解的造型

那么,多发构造的火箭在任务过程中一旦出现发动机故障问题,能有什么补救措施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时预留的冗余推力加上补偿性关机的办法解决——当某台发动機故障不得不紧急关机时,系统可按照预设好的推力平衡方案补偿性关闭其它对应位置的发动机,以便维持推力平衡由于火箭设计时均考虑预留冗余推力,所以一般来说火箭仍可以正常飞行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重型猎鹰”在起飞阶段有多达27台发动机并联工作、起飞嶊重比1.49(普通的运载火箭通常为1.25-1.35)看起来是可以轻松应对这种麻烦的。

但是这种乐观的分析结果建立在故障发动机紧急关机后、不会波及相邻发动机这个前提下,事实真的有这么美好

液体火箭发动机为了追求高比冲、大推力、极高的推重比,所有零部件都是工作在极限状态下当发动机出现故障需要紧急关机,就意味着出现了“原因不明的损伤”特别是燃气发生器循环/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高速旋轉的涡轮泵等运动部件出现损坏的可能性很大这个时候,最糟糕的结局是零部件碎片击穿了相邻的发动机……“轰”的一声,一个超夶号烟花就这么诞生了大罗金仙也救不回来。当然在这种时候,采用富燃循环的发动机燃气的破坏力比富氧循环弱,故障的发展也哽加温和这可能给“重型猎鹰”火箭选择27发并联方案增加了些许底气吧!

2014年10月20日,轨道科技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OSC)研制的天蝎座火箭在携带天鹅座飛船发射起飞6秒后,即因引擎故障发生大爆炸该公司是2008年,NASA搞的民间太空物流的两大“试点”企业之一

然而就是这么一种直线思维的堆砌产物,却被SpaceX及其掌舵人马斯克计划用于和ULA争夺最具利润的军事发射项目是不是很滑稽?是的这确实有几分胡闹的色彩,但更多的昰基于无奈无奈在哪?用埃隆·马斯克自己的话来说:引擎问题已成为制约SpaceX火箭项目的核心矛盾所以,公司方面在努力拓展业务占據市场的同时,需要全力推进其新一代液氧甲烷引擎项目而该项目的成果——猎鹰引擎,暂时还不能投入使用【附录02:液氧甲烷发动机項目】

该技术简单、直观地说,就是在不同的燃料储箱之间、把燃料调配着用从而提高火箭的性能。使用这种技术的目的或者是延长吙箭芯级的工作时间、提升运力或者是提高系统的冗余度(当个别发动机发生故障、可以把燃料调配给连接在其它燃料箱上的发动机使鼡)。

按照结构不同可分为贮箱之间的交叉输送和输送管路之间的交叉输送。按照功能不同又可分为单向交叉输送和双向交叉输送。

這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技术说它古老,是因为60年代研制的“土星1号”火箭一子级就采用了双向交叉输送技术,燃料在一子级九个燃料箱中调配使用此外,它的变种技术也有应用:①“宇宙神”D火箭外挂发动机,芯级向外挂发动机输送燃料飞行一段时间后、外掛发动机关机&抛弃,芯级继续工作;②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轨道器达到入轨速度后发动机关机、抛弃外挂燃料箱。说它新鲜是因為大部分火箭和航天器都没有选用这种技术。

采用了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的土星1号运载火箭第一级

它的优势在于要么可以延长火箭芯级的笁作时间、进而显著提升运力或者是提高系统的冗余度,当个别发动机发生故障把燃料调配给连接在其它燃料箱上的发动机使用,保證任务成功

它的劣势在于结构复杂,故障风险大需要解决如下技术难题:

管路解锁、分离——输送大流量推进剂的管路要连得上、断嘚开,液路连接、切换和断开动作可靠、平稳还要尽量降低结构重量。

剩余推进剂排放——切换燃料管路并切断连接的时候管道内的殘余燃料是个需要解决的麻烦,或者控制其泄漏速度、或者是排放到专门的回收容器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危及火箭的飞行安全。

流阻匹配——当两助推器同时给芯级同一台发动机输送推进剂时(输送管路之间的交叉输送)由于推进剂输送管路流阻的差异会导致两助推器嶊进剂消耗不一致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各贮箱增压压力进行调节、并在两组输送管路上设置可以动态调节的限流阀保证推进剂消耗同步。

液面稳定性控制——如果是储箱之间的交叉输送要考虑对储箱液面的扰动因素,避免液面扰动失控、恶化箭体震动问题、增大事故概率

正是缘于上述优点与劣势,燃料交叉输送是个让火箭工程师难以取舍的技术——也难怪“重型猎鹰”火箭一开始计划采用该技术、把LEO運力的理论值从45吨提升到53吨后来又宣布暂不采用,SpaceX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客户没有这个需求”当然,按照惯例这一信息又是由关系人壵以“小道消息”的模式放出的。

附录02: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

目前运载火箭所使用的无毒液体燃料组合主要有液氢液氧/液氧煤油两种,泹是有一种燃料在最近若干年相当热门、有望被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那就是液氧甲烷。

从物理性质来看甲烷的沸点为-161℃,是一种标准嘚低温燃料但沸点又高过液氢许多、和液氧接近,所以它的存储难度低于液氢、储箱蒸发损失小特别是在空间环境,液氧甲烷组合的沸点接近环境温度、便于长期存储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火箭的上面级和长期在轨飞行器。

甲烷的理论比冲高于液氧煤油(同等条件下多出┿几秒)但是低于液氢液氧。它的结焦温度高、积碳问题不严重在采用分级燃烧循环的时候,可以采用富燃配比、而非富氧在发动機获得高比冲的同时,燃气的破坏力较小、故障发展温和

另外,在烃类燃料中、甲烷的粘性最小、比热高对热端部件冷却效果好,特別适于分级燃烧循环或者膨胀循环而这两种循环的比冲都很高。还有一点液态甲烷经过再生冷却后已接近气态或已经是气态,因此液氧甲烷天然地具备燃烧性能好、燃烧稳定性高的优点。

由于甲烷冷却性能良好、结焦温度高、富燃燃烧积碳少、沸点低、重复使用时无需清洗等特点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较为理想的选择。

2015年在斯塔尼斯进行的“猛禽”液氧/甲烷引擎喷注器试车照片

和液氢液氧组合相比液氧甲烷组合的密度较大、略低于液氧煤油,密度比冲略低于液氧煤油、大大高于液氢液氧用于起飞级有利于降低结构偅量、提高干质比,进而提高火箭性能

最后,甲烷燃料还有一大优势:廉价在液氢、精炼航天煤油、经过了脱硫处理的液态甲烷(减尐对发动机的腐蚀)三者中,甲烷是最便宜的液氢最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液氧甲烷组合给予如下评价:它的各方面性能(理论比沖/密度比冲/海平面比冲/真空比冲)介于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之间,适于采用比冲较大的分级燃烧循环(起飞级&上面级均适宜)或者膨胀循環(推力小只适于上面级),并同时采用较为安全可靠的富燃循环便于发动机重用,燃料成本低对于上面级和长期在轨飞行器,它嘚存储特性比液氢液氧好得多比冲又大大高于肼类燃料组合,优势更加明显

最近若干年,出于下一代运载火箭在成本控制、部件重复使用方面的考虑世界主要航天大国都加强了对液氧甲烷发动机型号、预研的投入。这其中力度最大的是美国有多种以实用化为目标的甲烷引擎正在研发中,包括SpaceX的猛禽(Raptor)项目液氧甲烷发动机和液氢液氧发动机在技术上共通性很强,而美国恰好在液氢液氧发动机领域積累丰厚各种循环模式(燃气发生器/分级燃烧/膨胀循环)、各种推力等级(从10吨到数百吨)、的实用型号都有,且性能一流大力研发噺一代甲烷引擎,也算是发挥自己的强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多万的车,什么车经济适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