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钢钱中国超级钢是假的吗

钢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几乎各行各业都会运用到钢材,说钢铁是现代工业的筋骨也不为过。

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消耗国的中国,在全球钢产量的排名中也霸占了前三名。第一名:中国(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中国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名: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瞒报产量)。

虽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还难以称之为钢铁强国,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研发能力,中国仍需进口大量的高端钢铁。不过这个局面,在前段时间有了重大转机。

2017年8月,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刊文称: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屈服强度高达2200MPa的“超级钢”并实现了批量生产,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一般在国际钢铁行业引起了巨大轰动。

超级钢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在金属领域,材料的强度与延展性通常是难以兼得的。而中国研制出的超级钢,拥有2200兆帕的屈服强度和16%的均匀延伸率,完美结合了最优的强度和延展性。

目前家用轿车的承载式车身的主要结构部位都会采用高屈服强度钢材,不过900兆帕以上的屈服强度就已经算是

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时间晚,二战结束后,美国和前苏联就开始了对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材的研究。美国1968年研制出的HY130钢材,被运用在海狼级核潜艇上,屈服强度达890兆帕,成功将海狼级潜艇送至610米水下,是目前美国下潜深度最大的潜艇。

俄罗斯的AB7A型钢材,屈服强度超过1000兆帕的惊人水平,让亚森级核潜艇下潜至水下600米。九十年代起,日本开始研制NS110钢材,屈服强度达到了1080兆帕,成就了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苍狼级核潜艇。

没法研制出高屈服度的钢铁,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在需要运用超高强度金属材料的航空及国防工业领域,我们只能进口他国的钢材。

我国的094级核潜艇使用的就是日本产的NS110钢材,我们自己的钢强度不够,导致我们的潜艇在外壳制造上面,不敢把它做成平的,只能用壳型的,被外媒嘲笑为“大龟背”。

几十年前曾有日本媒体宣称:“中国由于特种钢材技术落后,常规潜艇只有200米左右的潜深,核潜艇的潜深也不会超过300米,远远不是潜深可以达到500米的苍龙级的对手。”

这样看来,研制超级钢其实是关乎国防安全的重要项目了。就是在这样落后的局面下,我国研究人员努力攻克超级钢技术。本世纪初,量产了屈服强度为785兆帕的980型特种钢材,主要用于早期的093/094型核潜艇,使其潜深达到了400米左右。

2011年宝钢集团突破了屈服强度为1100MPa的特种钢材生产能力,标志着我国的潜艇用钢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如今“超级钢”的横空出世,更是让中国站在了领跑者的位置,解决了我军新一代航母核潜艇研制生产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超级钢是在压轧时把压力增加到通常的5倍,并且提高冷却速度和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开发成功的。其晶粒直径仅有1微米,为一般钢铁的1/10~1/20,因此组织细密,强度高,韧性也大,而且即使不添加镍、铜等元素也能够保持很高的强度。

在750摄氏度下施加压力,这种超级钢组织内部的微粒不变形,而会斜向滑动,因此两块钢板表面的微粒能够相互渗入,密切接合,呈现2倍于一般钢铁的超可塑性。这种技术叫做“扩散接合技术”。与现在使用的高温焊接技术相比,其优点是没有焊接痕迹,没有因此而发生的强度劣化现象。这将大大提高各种钢铁加工产品的质量。   据报道,“超级金属技术开发计划”将在2001年内把超级钢的晶粒直径缩小到0.5微米,让它在650~700摄氏度的温度下呈现超可塑性,从2002年开始,进行“扩散接合技术”的工业化试验.

超级钢的开发应用已经成为国际上钢铁领域令人瞩目的研究热点。微晶钢具有其它任何钢材都不具有的优异性能--超强的坚韧性,故被视为钢铁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超级钢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其它国家的超级钢尚未走出实验室。超级钢是通过各种工艺方法将普通的碳素结构钢的铁素体晶粒细化,进而使其强度有大幅度提高的钢材.超级钢是20世纪90年代末为更好地利用钢铁材料在使用性能上的优势,并进一步改进传统钢铁材料的一些不足,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耗而研制的新材料 ,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钢铁材料在强度、寿命上的不足.同传统钢铁材料相比,超级钢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

 2012年,央视《创新中国》栏目报道,我国的微晶钢(超级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超级钢的特点是:低成本、高强韧性、环境友好、节省合金元素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被视为钢铁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超级钢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超级钢尚未走出实验室。 

  以细晶粒、高强度、低成本、环境友好为特征的超级钢,自本世纪初在宝钢、鞍钢、本钢等实现工业生产之后,在钢铁企业掀起一阵阵超级钢旋风,各厂竞相开发超级钢板带材、棒线材等产品,超级钢产量由最初的几千吨试制品迅速飙升到数千万吨。超级钢的技术思路已经深入人心。目前,已由企业个别行动升级为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  超级钢:挺起和平发展脊梁  “30年后,将是‘超级钢铁’的时代。” 我国轧钢领域的著名专家东北大学刘相华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于超级钢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2012年,央视《创新中国》栏目报道,我国的微晶钢(超级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超级钢的特点是:低成本、高强韧性、环境友好、节省合金元素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被视为钢铁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超级钢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超级钢尚未走出实验室。  刘相华表示,目前的钢铁材料还远未达到强韧性的理论极限,“超级钢铁”研究还将继续下去,这几年我国陆续出现的第三代汽车钢、高品质特殊钢等就是例证。  超级钢发展的另一个着眼点是废钢的再利用,30年后我国将有更多的钢铁陆续退出服役期成为废钢,废钢的循环利用比用铁矿石炼钢简单廉价,到那时超级钢因其成分简单而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刘相华介绍,2012年我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了7.16亿吨,产值超过3万亿元,只要把其中的超级钢比例提高1%,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增量就会超过。

刘相华说,开发超级钢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98年,那时我国钢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品种质量与国外差距很大。科技部分别在1998年和2001年启动了973计划:《新一代钢铁材料研究》和863计划:《500MPa碳素钢先进制造技术》。在这两个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东北大学与宝钢、一汽等企业合作,2002年成功地实现了超级钢的工业生产并用于汽车制造,这标志着我国超级钢开发应用走到国际前列。  在这两个重大项目结题之后,作为国家层面的超级钢开发整体上告一段落,超级钢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作为超级钢标志性成果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在全国遍地开花。  “开发超级钢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思路,十多年来一直影响着钢材品种开发和质量提升的发展趋势。” 刘相华说道。  近年来已经把超级钢低成本、高强度的思想升级为低成本、高性能。除了强度这个重要的指标之外,在经历一系列破坏性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之后,人们更加关注钢材的屈强比、抗震性、耐火性等关乎人类生命安全的钢材技术指标。“超级钢的技术指标体系中,不再是‘强度’一枝独秀,而是强度、塑性、韧性以及抗震性和耐火性等使用性能全面提升。” 刘相华说。  随着我国超过美国成为汽车产量第一大国,汽车用钢品种质量发展迅速。刘相华介绍,汽车用钢的主导产品的强度等级正在由200—400MPa向500—800MPa的方向发展,个别部件甚至超过了1000MPa。低成本、高性能的技术路线,取得成功。  贯穿超级钢开发中低成本、高性能的思想,不仅可用于提升材料内部的性能,也可以外延用于优化钢材的形状尺寸。这方面,刘相华教授领导的东北大学差厚板课题组近几年在变厚度轧制方面的科研实践取得了成效。  据统计,差厚板用于汽车制造减重效果可达10—40%。刘相华表示,令人兴奋的是,今年3月7日上海汽车集团召开了“连续差厚板自主技术国内首次成功量产应用总结会”,标志着变厚度轧制技术已经由实验室进入大生产。给超级钢产品插上变厚度的翅膀,将开辟出钢材节能减排的一片新天地。

原标题:中国独有的一项“超级钢”,不怕钻头丨我差点就信了

最近看到机械行业某专业的学机械微信公众号上分享了一段央视拍摄的超级钢的视频,看后顿感头晕目眩,这TM是对我们热处理行业黑的最惨的一次,美女马笑舒就像一个幼儿园阿姨,把热处理说的神经兮兮的,顿时小编有种在看光头强动画片的感觉。

友情提示,建议在wifi下欣赏。

热处理就这样被妖魔化了一把

凭这种专业水准的节目登堂入室播放给全国的观众

你们让我们如何期待热处理被高度重视的那一天

还是看着钻头在哪里傻傻的笑一笑吧

搞热处理宣传,还得靠我们这些专业的媒体人

下面这个是我们9月中旬在上海组办的失效分析培训班

邀请的都是全国一级的技术专家

保证比《原来如此》《不虚此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纹钢刀能造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