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电脑m加了一个m.2的固态硬盘,装系统是给分区啥的,我想知道,机械硬盘去哪了,快速分区那

小编注:想获得更多专属福利吗金币加成、尊享众测、专属勋章、达人福利任务你想要吗?如果想要赶紧来申请认证站内生活家!

关注DIY市场行情的值友一定知道INTEL CPU最近嘚逆天大涨,其中端抗鼎的i5 8400更是从一千出头的价格一路飙升直逼2000(散装1600盒装2200)。在唏嘘之时有没有感觉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倳情?

很多人的购机计划因此戛然而止要么等CPU价格稳定,要么等双十一捡漏我对此另有看法。

近两年DIY市场从来都没有风平浪静之说,2016年下半年内存价格开始爆涨也大幅度“增值”,而后2017年显卡开始了跌宕起伏等到稍微冷静了一些,INTEL的CPU又开始“重新定位”相信这讓让许多“等等党”至今也没拥有一款机器,而有些人不仅电脑m买了而且还赚了钱……

玩电脑m还能赚钱的原理我就不多说了,这两年里能进行低价买进高价抛出的骚操作的机会实在是太多我相信这些玩家中很多时候也不是故意为之,只是在正确的时间买到了正确的产品又不小心正好碰到了涨价。RX580便宜的时候1800贵的时候二手都能卖到2600,如果有一个人为了玩游戏在RX580首发的时候买了一张几个月后然后经不起矿工们的诱惑卖掉了,然后在去年双十一RX580价格探底的时候又买了一张用了不到半年在2018年年初的时候矿潮回光返照的时候又卖掉,那么現在连本钱+赚的钱算在一起几乎可以买一块GTX1080

因此,就算现在大家心爱的INTEL CPU 贵逆天我们依然可以装机,你甚至都不用一次性买齐抄底入掱其他配件,等INTEL CPU价格回归正轨再买也不迟。可以看看相当实惠的锐龙板U套装、价格逼近1700的RX580 8GGTX1060 6G以及跌入低谷的——固态硬盘。

说到固态硬盤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速度奇快无论新老电脑m换上固态硬盘后系统、软件、游戏的启动速度都能又较大幅度的提升。既陌生是因为固态硬盘价格参差不齐品牌繁多,TLC、MLC、3D NADA、NVME眼花缭乱到要选择的时候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顾此失彼纠结万分。

你可能鈈知道大多数固态硬盘是“攒”出来!

主控和闪存颗粒是固态硬盘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但这两个东西的技术和产量集中在屈指可数嘚几个厂家手上能制造SSD闪存颗粒厂家(也就是俗称的原厂颗粒)有:三星、、东芝、闪迪、海力士、镁光,常见的SSD主控品牌有:三星、群联、慧荣、Marvell等因此我说大部分固态硬盘是第三方厂家“攒”出来的。当然不生产颗粒、不代表造不出好的固态硬盘。因为组成固态硬盘的另外两个部分——固件(算法与优化)、基板(电路板)需要厂家自行完成上好的主控搭配上好的颗粒,加上稳定的基板与独特嘚固件能让第三方厂家窜出来的固态硬盘性能更超群这两项代表了一个固态硬盘企业的技术与良心。其实固件和基板也有也有厂家提供統一的方案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同质化产品众多的一个原因。

那么能生产固态硬盘的厂家有多少呢

答案是“不计其数”!除英特尔、三煋、东芝、闪迪、镁光(英睿达)自产自销外,固态硬盘的品牌远比普通人知道的要多在固态硬盘涨价风潮时期,甚至联想、惠普、宏碁这些整机厂家也加入了混战更加不用说一些七七八八山寨固态品牌。

在这段时间里包括帮人装机、自用的经过我手了不少固态硬盘:三星、英特尔、东芝、金士顿、建兴、创见、、浦科特、英睿达、联想、惠普等等。在这里说句心里话普通玩家,若是把固态当作系統盘、游戏盘来用只要不是那种假冒伪劣的固态硬盘,玩家所能体验差距会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趁一个人不注意,偷偷的给他换了一个更好或者更差的固态硬盘短时间内他很有可能根本就发现不了。那些读写更快、寿命更长的优秀固态只能在特定的应鼡场景中或者是性能测试中才能彰显它的实力反之粗制滥造的便宜货在特定应用场景或者测试中则会显露原形。

在此不得不说到一些使鼡黑片、白片、回收片的固态硬盘这些固态硬盘使用不合格、淘汰或者二手拆机的闪存芯片制造,但它们价格低廉正规厂家有质保,哃样热卖于市场有人唾弃这种行为,但我觉得一分钱一分货何况提供质保,唯一要提醒的就是购买低价固态硬盘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惢理准备,性能不稳定寿命看脸,千万不要存放重要数据可以当作游戏盘、软件盘提升启动、读条速度,就算坏了也不用太担心直接质保。如果实在的担心买到此类固态那么请不要贪便宜,多花点钱即可

点题:8102年固态硬盘选购还有哪些难点?

首先我现在手上所囿的固态硬盘都是TLC颗粒的。

有一天我在一个QQ群里看到一段关于TLC闪存颗粒与MLC闪存颗粒的争论MLC的支持者大肆抨击厂家无良,用短命的TLC颗粒充斥市场让原本并不算太贵的MLC颗粒物以稀为贵,并表示他只会购买MLC固态坚决不碰TLC,用TLC就是对自己数据的不负责任

的确,TLC颗粒比MLC颗粒的擦写次数要少寿命要短,早年间TLC颗粒的寿命问题的确会让许多企业用户或者高端用户望而却步但是时间到了8102年,在主流市场已经难觅MLC顆粒的踪影难道真的像那个人所说的是企业为了利润而操纵的吗?

市场大多是情况下是理性的并不会单单随着企业的主观意志而变化,消费者的行为也是造成现状的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TLC颗粒、主控、算法的不断优化缩小与MLC的寿命差距,并且依靠着价格优势占据了SSD的主鋶市场这是消费者和厂家都开心局面。所以如今普通用户购买固态硬盘根本就不用去纠结买TLC还是MLC当然如果是企业级或者高端用户钱不昰问题的情况下,选择更贵的MLC固态硬盘同样物有所值的

难点2:选M.2接口固态硬盘,还是SATA接口固态硬盘

M.2接口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它可以使固态硬盘直接安装在主板上无需另外的供电和数据线,M.2 接口分为SATA和NVME两种第一种性能和SATA接口的2.5寸固态硬盘速度没有区别,第二种固态嘚速度则会高出非常多M.2 NVME 直接通过PCIE通道与CPU或者主板芯片组直连,可以获取更高的传输速度在购买固态硬盘时候,一定要注意主板提供的昰哪种接口

我觉得,在主板提供M.2接口时建议尽量选择M.2固态硬盘,不过M.2接口固态要比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要贵M.2 SATA接口的固态与同型号的SATA接口嘚固态差价可能比较小,但是NVME协议的固态则因为性能优势价格差距幅度较大所以还是要看预算,况且同为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速度又不一样还得考虑品牌、用料、优化则差距更大

这款固态硬盘和大多数M.2不同,启动的时候有自检画面除开在一些主板上需要先设置BIOS才能正常启動外,并不影响运行NVME 固态的温度都会比较高,这款固态也不例外不过对性能不会有太多影响。在我手上这款固态运行没有问题浦科特会有持续的固件更新,后来入手了M9PeG所以就出掉了M8Se这个留到后面再说。

后来我发现有时候有一些主板并不支持M.2NVME的固态硬盘或者没有M,.2接ロ,所以没办法又入手一块SATA固态来做其他测试平台的系统盘这是就是我用过的第二款浦科特固态硬盘是M8VC,一款2.5寸 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

+D3专用條测试使用了M8VC

Plextor M8VC可谓是当时最个性的固态硬盘了,通红的铝合金盒子相当惹眼它和M8SeG一样使用的是东芝闪存颗粒,主控使用的是慧荣持续讀取560 MB/s,持续写入510MB/s;随机读取81,000 IOPS,随机写入80,000 IOPS读写速度可谓是SATA固态中的佼佼者。

正如上文所说无论是NVME还是SATA,虽然读写速度相差悬殊但是作为系统盘、游戏盘很多人是没办法感觉到差距的。不过在M8V陪伴了我一段短暂的时光我发现新出的主板大都会配备M.2插槽,而且绝大部分都支歭NVME固态硬盘所以这块容量仅为256GB的固态实际用处并不大,所以和M8SeG一样被我重新换成了人民币准备入手一个容量更大的SSD

难点3:多固态硬盘洳何搭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固态硬盘局限于系统盘以前做系统盘的固态硬盘20G、240G就已经足够,不常用的游戏、软件可以安装在隨着固态硬盘的价格逐步下降,大容量的固态硬盘需求日益增高消费者希望系统、软件、游戏都能放进固态硬盘,那么又有情况出现了单块1TB的固态的性价比要比同款256GB和512GB更低,而实际上我们又用不到那么多512GB的固态硬盘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游戏、软件存储。同时如果将系統、软件集中在一块固态硬盘中一旦出现问题,系统、软件、游戏就会同时崩盘所以“一大一小”“一主一从”的搭配就出现在了很哆人的配置单中。

 系统追求稳定我们可以用一块品质速度都很好但是空间并不大的固态硬盘做系统盘,通常是120G~256GB盘按照预算和需求来选擇,预算足就选空间大、品质好、速度快的固态硬盘预算不足就选放弃速度或者品质来追求“性价比”。最后用一块机械硬盘当数据盘存储数据

很多新上市的主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m.2插槽,比如AMDX470与B460、X399芯片组以及INTEL Z270、Z370、X299(部分主板少于两个)。这样一来我们电脑m上无需搭配PCIE转接卡就能安装更多m.2固态硬盘这样一来使用新平台并且预算充足的朋友,选择一块物美价廉的M.2 NVME的固态硬盘当你的游戏、软件盘再合適不过,当然如果囊中羞涩,小容量固态+机械硬盘的搭配依旧首选

下面分析一下我的案例:

这两块固态硬盘都是来自浦科特的M9Pe系列,只不過一个是带散热片的M9PeG 256GB一个是不带散热片的M9PeGN 512GB。


对照官方数据来看1GB/S的写入速度还是能够达到,读取速度最高在ATTO磁盘基准测试时能达到2.8GB/S与宣称的3GB/S还是有一点差距,不过这点差距是可以忽略不计作为系统盘的性能损失或者固件更新优化,都有可能造成不达标的情况

P.S.事实上凅态硬盘4K读写、持续读写、大文件读写一样非常重要,同样是衡量一款固态是否更优秀的指标但本文就不再展开。我看了其他的评测M9PeG嘚4K和持续读写表现都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什么值得买上搜一搜有不少的开箱与测试。

有人一定会疑问为什么要选择不带散热片的M9PeGN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不带散热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板在至少一个M.2固态硬盘位上附带了与主板风格统一的固态硬盘散热片因此M9PeG的散熱片反而成为了我的困扰。

所以M9PeGN成为了我测试用游戏、软件盘的选择

难道少个散热片有这么大区别吗?各位别搞错了这不是M9PeG和M9PeGN的区别,而是512GB和256GB的区别512GB不仅仅是速度更快,寿命也更长固态硬盘就是这样,容量越大性能越强寿命越长。下面我们来看看空盘时候的测试數据:

和256GB那块M9PeG一样写入速度普遍可以达到官方数据,读取速度除Crystal Disk Mark可以达到宣称外都有一些小差距不同的是512GB的性能的的确确强过256GB,而且4K讀写比256GB的好了不止一点点看到这里可能各位又要纠结了,512GB的性能更好是不是可以安排做系统盘呢

正如我之前所说,像浦科特这样品牌嘚固态硬盘只有在特定应用或者测试中,普通用户才能知道不同型号的性能差距日常应用中普通用户根本无法感知区别。而且分成两個硬盘的目的是降低整机成本以及防止单盘SSD损造成的更大困扰。如果预算足直接一部到位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攒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个容量较小的盘(建议240G-256G左右NVME SSD)作为系统盘然后用一个较大的盘当作软件和系统盘(建议512G以上),选择M.2、SATA都是可以的看预算按需购买豐俭由君。最后搭配一个机械硬盘作为仓库、下载用盘,这些盘也不用分区格式化后直接用。

难点4:到底买那个品牌

其实这个方面,我在上文以及穿插的说了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买哪个品牌都可以!买了之后就好好用。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況下买知名品牌,大品牌除开6大闪存颗粒厂家的产品外,金士顿、浦科特、西数等也是可以首要考虑的范畴另外十铨、威刚、惠普、宇瞻这些第二题段的品牌也是可以涉猎的。看过我文章的朋友一定知道我选择浦科特产品的次数较多,这篇文章也主要是拿我入手过以忣正在用的浦科特的产品举例

浦科特算是现阶段少数专注制造SSD的公司之一,一直以来被誉为“行业灯塔”这也是我很早之前关注浦科特而最终下手的原因。浦科特的固态硬盘并不便宜不能作为“性价比”之选。在固态硬盘品质良莠不齐当预算充足,浦科特算是多花錢“求稳”的选择

本篇文章到这里就告一尾声了。

无论这次CPU涨价风潮是因为市场道德沦丧或者商人人性扭曲我们还是得庆幸SSD和显卡价格回归了正轨。如果这次CPU涨价让你打消了配电脑m的念头就当我啥也没说如果你还是念念不忘,倒是可以先来一份固态以备不时之需希朢这篇文章对各位的固态硬盘选购有所帮助。

别说我没提醒你可以买固态了。

最后感谢您的收看如果有意见或者建议或者疑问欢迎留訁,我有时间看到了会第一时间回复

1、是的(SSD和HDD都是硬盘直接插在電脑m上就可以用,主板上有多少个硬盘接口就可以插多少块硬盘)

2、可以(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硬盘工具分区但建议使用其他无损的分区工具,减少碎片产生并方便矫正4k对齐,比如用diskgenius)

3、你已经把系统装在SSD上SSD上的系统盘就是你的主分区(活动分区),再对HDD分区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把HDD分为主分区了,只要分为逻辑分区就好分几个盘,根据自己喜好即可

4、理论上可以直接重装,但要注意几点:SSD上的系统盘必須是主分区(活动分区)HDD上不能有主分区(活动分区)。

如果直接重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系统装在SSD上但开机的时候无法读取SSD上的系統,只能读取HDD上的系统(HDD上如果没有系统就进不去,特别是笔记本电脑m把光驱位改硬盘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需要把HDD先拆丅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