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试自己可以创业,还是更适合反驳老实人容易吃亏上班

&人参与 | 时间:日 15:25
*本文由TECH2IPO/创见 陈刚编译干货:对于一个而言,对产品的反馈非常重要,但是有时候这会让者掉进一个怪圈,用户反馈的数据并不能反应产品的真实情况。本文就是一个创业者的故事,他以亲身经历告诉你:用户的言语反馈有时候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因为他们的身体永远比嘴巴老实。两年前的今天,Peter(没错,这就是 Medium 专用的 Peter)和两个朋友共同开发了一款名为 Hitist 的 APP,Hitlist 是干嘛的呢?它可以帮你自动查询去往你想去的地方的廉价航空,并给出提示。至今,Hitlist 已经帮助 163 个国家的 25 万用户预定了廉价航班,数据非常漂亮。在 Hitlist 上线的头一年里,这个数据是 Peter 想都不敢想的。一时间,Hitlist 成为了媒体眼中的宠儿,用户不断发邮件给他们表达对 Hitlist 的喜爱之情。但是 Hitlist 走上了一条歧途,也许你会觉得莫名其妙,看完下面你就明白了。创业背景Peter18 岁的时候耗尽全身积蓄买了一张去巴黎的飞机票,自此,Peter 爱上了旅游,并且在一些巧妙的旅行小贴士的帮助下(如何搞到便宜机票等攻略)游历了四个国家。在他看来,旅游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周遭的世界,帮助它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于是,Peter 联合一帮朋友开发了 Hitlist,使得获取廉价机票成为一件容易事。他们提供的 APP 和 Chrome插件可以在当用户心仪的目的地有了廉价机票的时候提醒他们。他们开发的程序每天从数以百万的航班中找出最适合用户的那趟,并通过邮件或者推送通知用户,希望用户能够真正地踏上旅程,前往心仪的目的地,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2013 年夏天,Peter 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着手 Hitlist 开发事宜,他们都是创业新手,脑子里也没有什么想法,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准备在 12 月之前发布首个版本。第一版如期发布,广受好评!TNW、Lifehacker 等国外知名科技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而且在希腊一篇博文里收获了多达一万的下载量。接着,《纽约时报》也对 Hitlist 进行了报道,一切看起来 OK,Peter 的父母也非常高兴。(值得说明的是,《纽约时报》的刊登效果并不如 TNW 等媒体,报道后用户仅仅增长了 500 个,但是 TNW 报道后增加了将近 1 万)、其实,他们经常能够收到用户良好的反馈,感谢他们开发出了如此棒的产品!但是往往在好消息中,人们才更容易迷失自己,Peter 也不例外,他们为 Hitlist 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现在他们也得到的大量积极的反馈,按道理,这个产品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但是接着,问题来了,用户活跃度持续低迷。用户确实也会把这款应用告诉朋友,Hitlist 的下载量一时间也达到了峰值,但之后便没什么增长——一天能新增十几个新用户已经很不错了。而且,用户流失率也在持续走高。三个月后,月活用户数不到之前总的注册用户的 5%。有些资深用户告诉 Peter 说他们的产品就是一坨屎!作为对产品最熟悉的人,他他们自己都觉得这款产品很无聊。如果自己对产品都提不起一点兴趣,那么这款产品注定是失败的。在此之前,Hitlist 这款产品从来没有做过,其中有位投资人一直在敦促他们在 Facebook 上进行付费打广告,以促进用户的增长。但是其他更加明智的投资者指出在用户流失了 95% 的情况下仍投入大笔资金做宣传没有任何意义。先破后立迎来生机中国有句话:先破而后立。于是 Peter 和他的小伙伴们彻底抛弃了之前的工作,一切从零开始,他们从头改变了整个设计。他们采取了内容动态显示方式,根据用户的喜好做出相应的改变,用户使用应用的次数越多,那么推送的消息就越准确。同时,他们也引进了过滤机制,所以不是所有的廉价航班都会推送,仅仅会推送与你相关的信息。例如,如果预定的是 8 月份 7-14 天的假期,那么你只能看到这一时间段的航班信息。于是在 2014 年 8 月,他们上线了第二个版本。那么效果如何呢?用户一片恶评,之前争相报道的科技媒体和博客也对 Hitlist 失去了兴趣,认为还不如第一个版本。在数据方面,用户添加的城市数量从第一版平均 41 个降到了第二版的 5.6 个。但是他们仍然将用户添加的城市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在他们看来,用户想去去哪些城市的数据极具价值。但是,当他们深挖数据背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数据显示:用户真正确定购买的航班中,有一半左右并不在他们的喜好列表中,也就是说,用户之前加进列表里面的可能并不是最终的想法,从这个角度看,用户添加的城市数并不具备任何参考意义。以下的月活数也证明了这点:总而言之,用户真正踏上了旅程,而不是停留在愿望单里面。其中有 10% 的月活用户最终订购了机票,其中有些人一个月之内会购买很多次。与用户活跃度数据同样重要的还有用户的的流失率。一周以后,42% 的用户仍在很活跃地使用 Hitlist,第一代版本仅有 5%。于是 Peter 明白了在应用的初期,有两项指标非常重要:与流失率。用户增长也很重要,但这个是可以花钱搞定的(绝大多数无脑的投资人都这样干)。如果在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花钱推广「购买」用户,那么你仅仅是租了这一批用户,而不是真正拥有他们。现在,Hitlist 还没有到付费推广的地步,时机还不成熟。但是第二个版本让整个团队更加成熟,每天都在进步。那么,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首先,用户说的不一定对,但是他们做的一定具备参考价值。诚然,的言语反馈,但是要记住,身体永远比嘴巴老实。其次,不要盲目跟从媒体的观点。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你获得大批的用户,但是这并不意味这这批用户会一直留存下来。最后,也是重中之重:分析哪些对产品有价值的指标,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文章来源:Medium相关阅读:顶: 0踩: 0
1楼&& 15:17:32 peter,别搭理这些人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楼&& 10:36:24 说得不错。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3楼&& 07:27:16 怒赞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4楼&& 14:36:11 我擦。高级黑。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5楼&& 12:21:52 喜当爹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6楼&& 13:26:31 哈哈!好无辜的笑话啊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7楼&& 20:05:29 哈哈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8楼&& 18:27:58 呵呵,好笑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9楼&& 01:23:04 笑尿了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0楼&& 22:47:20 这让旁边的同事情何以堪。。。。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1楼&& 02:21:34 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是八音猫比较喜欢的一句话。现在很多同行喜欢抱怨,SEO不好做了啊,网赚不好做了啊。这种人八音猫特别鄙视,都没有努力去做,天天在那里瞎BB有什么用,其实SEO、网赚跟以前是一样的,不是不好做了,只是对手变强了,对手比你努力,而你还在那里抱怨,所以你觉得这不好做,那不好做。好了废话不多说,先来分享一下今天的主题:“一篇文章带来月入2000 的收入By八音猫”。把你们当用户,去看看喜不喜欢我的手表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2楼&& 09:05:42 多运动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3楼&& 09:51:28 用户的意见可以听听,但不能完全按照用户的想法来做,否则,会很悲剧的。我们现在做的 妈咪all 网站,就听取了很多妈妈们的想法和意见,也收集了很多妈妈们遇到的现实需要。但我们仅是收集这些信息,很少直接采用他们的建议。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4楼&& 13:08:32 互联网创业,唉。。。。。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5楼&& 10:25:02 感觉互联网就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学会数据分析才能掌握主场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6楼&& 10:01:44 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是八音猫比较喜欢的一句话。现在很多同行喜欢抱怨,SEO不好做了啊,网赚不好做了啊。这种人八音猫特别鄙视,都没有努力去做,天天在那里瞎BB有什么用,其实SEO、网赚跟以前是一样的,不是不好做了,只是对手变强了,对手比你努力,而你还在那里抱怨,所以你觉得这不好做,那不好做。好了废话不多说,先来分享一下今天的主题:“一篇文章带来月入2000+的收入By八音猫”。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7楼&& 09:12:38 把你们当用户,去看看喜不喜欢我的手表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8楼&& 09:11:15 跟风下载的特别多,下载后,发现也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19楼&& 08:58:39 说的好啊,可以参考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0楼&& 20:06:00 用户意见可以听取,但不是一定要去实现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21楼&& 16:17:26 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到你把它呈现在他们眼前,用户立马就喜欢上了。
评论来自电脑端
顶: <ins data-digg="踩: <ins data-digg="
相关文章阅读更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98775',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TECH2IPO/创见
「 新生活 新科技 新零售」
致创业者:不要听用户瞎BB 他们身体永远比嘴巴老实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用户对产品的反馈有时候极具参考价值,但也仅仅局限于有时候而已。本文叙述的创业者就以亲身经历告诉你:有时候,用户纯粹就是瞎扯淡。
*本文由TECH2IPO/创见 陈刚编译创见干货: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用户对产品的反馈非常重要,但是有时候这会让创业者掉进一个怪圈,用户反馈的数据并不能反应产品的真实情况。本文就是一个创业者的故事,他以亲身经历告诉你:用户的言语反馈有时候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因为他们的身体永远比嘴巴老实。两年前的今天,Peter(没错,这就是 Medium 专用的 Peter)和两个朋友共同开发了一款名为 Hitist 的 APP,Hitlist 是干嘛的呢?它可以帮你自动查询去往你想去的地方的廉价航空,并给出提示。至今,Hitlist 已经帮助 163 个国家的 25 万用户预定了廉价航班,数据非常漂亮。在 Hitlist 上线的头一年里,这个数据是 Peter 想都不敢想的。一时间,Hitlist 成为了媒体眼中的宠儿,用户不断发邮件给他们表达对 Hitlist 的喜爱之情。但是 Hitlist 走上了一条歧途,也许你会觉得莫名其妙,看完下面你就明白了。创业背景Peter18 岁的时候耗尽全身积蓄买了一张去巴黎的飞机票,自此,Peter 爱上了旅游,并且在一些巧妙的旅行小贴士的帮助下(如何搞到便宜机票等攻略)游历了四个国家。在他看来,旅游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周遭的世界,帮助它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于是,Peter 联合一帮朋友开发了 Hitlist,使得获取廉价机票成为一件容易事。他们提供的 APP 和 Chrome 可以在当用户心仪的目的地有了廉价机票的时候提醒他们。他们开发的程序每天从数以百万的航班中找出最适合用户的那趟,并通过邮件或者推送通知用户,希望用户能够真正地踏上旅程,前往心仪的目的地,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2013 年夏天,Peter 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着手 Hitlist 开发事宜,他们都是创业新手,脑子里也没有什么想法,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准备在 12 月之前发布首个版本。第一版如期发布,广受好评!TNW、Lifehacker 等国外知名科技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而且在希腊一篇博文里收获了多达一万的下载量。接着,《纽约时报》也对 Hitlist 进行了报道,一切看起来 OK,Peter 的父母也非常高兴。(值得说明的是,《纽约时报》的刊登效果并不如 TNW 等媒体,报道后用户仅仅增长了 500 个,但是 TNW 报道后增加了将近 1 万)、其实比媒体更重要的是用户的反馈,他们经常能够收到用户良好的反馈,感谢他们开发出了如此棒的产品!但是往往在好消息中,人们才更容易迷失自己,Peter 也不例外,他们为 Hitlist 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现在他们也得到的大量积极的反馈,按道理,这个产品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但是接着,问题来了,用户活跃度持续低迷。用户确实也会把这款应用告诉朋友,Hitlist 的下载量一时间也达到了峰值,但之后便没什么增长——一天能新增十几个新用户已经很不错了。而且,用户流失率也在持续走高。三个月后,月活用户数不到之前总的注册用户的 5%。有些资深用户告诉 Peter 说他们的产品就是一坨屎!作为对产品最熟悉的人,他他们自己都觉得这款产品很无聊。如果自己对产品都提不起一点兴趣,那么这款产品注定是失败的。在此之前,Hitlist 这款产品从来没有做过付费推广,其中有位投资人一直在敦促他们在 Facebook 上进行付费打广告,以促进用户的增长。但是其他更加明智的投资者指出在用户流失了 95% 的情况下仍投入大笔资金做宣传没有任何意义。先破后立迎来生机中国有句话:先破而后立。于是 Peter 和他的小伙伴们彻底抛弃了之前的工作,一切从零开始,他们从头改变了整个设计。他们采取了内容动态显示方式,根据用户的喜好做出相应的改变,用户使用应用的次数越多,那么推送的消息就越准确。同时,他们也引进了过滤机制,所以不是所有的廉价航班都会推送,仅仅会推送与你相关的信息。例如,如果预定的是 8 月份 7-14 天的假期,那么你只能看到这一时间段的航班信息。于是在 2014 年 8 月,他们上线了第二个版本。那么效果如何呢?用户一片恶评,之前争相报道的科技媒体和博客也对 Hitlist 失去了兴趣,认为还不如第一个版本。在数据方面,用户添加的城市数量从第一版平均 41 个降到了第二版的 5.6 个。但是他们仍然将用户添加的城市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在他们看来,用户想去去哪些城市的数据极具价值。但是,当他们深挖数据背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数据显示:用户真正确定购买的航班中,有一半左右并不在他们的喜好列表中,也就是说,用户之前加进列表里面的可能并不是最终的想法,从这个角度看,用户添加的城市数并不具备任何参考意义。以下的月活数也证明了这点:总而言之,用户真正踏上了旅程,而不是停留在愿望单里面。其中有 10% 的月活用户最终订购了机票,其中有些人一个月之内会购买很多次。与用户活跃度数据同样重要的还有用户的的流失率。一周以后,42% 的用户仍在很活跃地使用 Hitlist,第一代版本仅有 5%。于是 Peter 明白了在应用的初期,有两项指标非常重要:转化率与流失率。用户增长也很重要,但这个是可以花钱搞定的(绝大多数无脑的投资人都这样干)。如果在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花钱推广「购买」用户,那么你仅仅是租了这一批用户,而不是真正拥有他们。现在,Hitlist 还没有到付费推广的地步,时机还不成熟。但是第二个版本让整个团队更加成熟,每天都在进步。那么,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首先,用户说的不一定对,但是他们做的一定具备参考价值。诚然,产品团队应该注重用户的言语反馈,但是要记住,身体永远比嘴巴老实。其次,不要盲目跟从媒体的观点。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你获得大批的用户,但是这并不意味这这批用户会一直留存下来。最后,也是重中之重:分析哪些对产品有价值的指标,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请后参与评论【图片】十年经验之谈:你该老实上班还是开始创业?【职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2,281贴子:
十年经验之谈:你该老实上班还是开始创业?
创业或是上班,只是对人生不同道路的一次选择,而不是最终选择。作者:Dufresne,来源:知乎有一位“准创业者”在知乎上提问“如何确定自己可以试着创业,还是更适合老老实实上班?”,引来一位创业10年以上最近却准备回去上班的创业者现身说法,获高票点赞。创业不是逃避现状作为一个长期创业(10年以上) 最近却在考虑上班的同学,感觉自己有点发言权,先占个位。首先,创业与上班殊途同归,强调的都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体现后获得的回报。但是上班和创业对人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表现如下:创业要求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和自控能力。当你的积蓄已经无法支撑下月工资的时候;当你拼命到尿血业务却没有丝毫进展;当你辛苦工作的时候员工却在偷懒;你确信你能抗的住?创业意味着自己当老板,意味着没有人要求你去工作。在这种状态下,个人的自控能力就尤其重要了。如何在想看电影的时候克制住自己去工作;如何在需要陪孩子玩的时候还要想着下一步工作怎么办; 如何在疲惫期还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你能做到吗?创业还需要很强的领袖气质。是不是能够将事业的蓝图规划的宏伟且可行;是不是能够拥有一帮吃糠咽菜还能同甘共苦的兄弟;是否能发掘每个人的长处并加以发挥;是否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一句话就给小伙伴们无穷力量。
职场心态,「职Q」智联招聘旗下1.57亿用户,与你共建职场人脉!职场心态,上「职Q」专业求职社交平台,各类职场热门话题等你参与,职场问题专业解答.
很多公司死在合伙上创业还要求你是个多面手,什么CEO/CTO/CIO/COO/BD/PR要有思想准备自己一肩挑,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扮的了霸道总裁当的起开心大娘;抓的起业务搞的了思想。亲,感觉如何?有的小伙伴又会说,我们有合伙人啊,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我们三观一致,决心一起奋斗一辈子。泼盆冷水,恰恰好多创业公司都是死在了共同创业上了。可以一起吃糠咽菜却不能共享富贵,没死在战壕里却死在了温暖的床上,你以为你是乔老爷?开掉合伙人都不带眨眼的?在这点上一定要提醒各位准备合伙创业的小伙伴,在开始做之前先把所有有关商业的事情说清楚,拟合同、签字、按手印,不要怕没面子、坏感情,会避免很多很多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至于有些小伙伴因为上班受约束太多、办公室政治、各种不自由、领导瞎指挥等理由选择创业,我只能送你一句“呵呵”了。创业比上班艰辛的多,创业绝不是替代上班的好选择。创业强调的是直面人生,绝不是逃避现状的出路!创业强调的是直面人生,绝不是逃避现状的出路!创业强调的是直面人生,绝不是逃避现状的出路!重三已出,请认真思考。
认清自己,再做选择前面写了一些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不是给小伙伴泼冷水,而是希望大家在决定创业前多点思考,认真分析下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真分析下自己解决了哪个痛点,自己的差异化在什么地方。在创业之前分析清楚,做到冷静的头脑+激情的行动,比单纯满腔热血,自我说服,闭门造车要有效率的多,成功的机会也会大的多。关于创业的书籍、培训、政策非常多,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自我,所谓“不忘初心”强调的是保持自我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跟风上道。一旦决定了,请坚持,事真不可为,请及时止损。这两点看似矛盾,其实也是出于自我对事物的判断。如果问心无愧,已经感觉努力到了极致结果却并不美好,请一定停下来好好反思,不要留恋,不要不舍。创业只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只知道蒙眼拉磨的驴儿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成功人士最喜欢跟别人讲要努力,因为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人脉、平台、时机对于他们的成功才是更重要的。努力就成了唯一可以跨平台、跨人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判断标准随之也变得简单而粗暴,成功了就是努力了,失败了就是你不够努力。如果创业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那还哪有什么失败可言?记得,认清自己是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没有之一!加冠军实训基地交流群,验证码21611,里面有很多各行业的大咖教你如何选择合伙人和认清自己的现状。
工作生活,要分得清说点题外话,记得小的时候,我的姥爷跟我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本人不才小学也通读过三大名著(红楼父母不让看),从小就有做一个士大夫的理想,不卑不亢,外圆内方,知行合一也是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标。自从创业后,现实就把一个个的大耳光打在了我的脸上,“让你装读书人,让你傲骨,让你清高”。记得有天晚上陪XX人员喝第三场酒的时候,我一下子仰倒在马路上了,当时内心的悲哀无可附加,你的理想呢?你的坚持呢?你的目标呢?然并卵,明天洗洗还是要继续啊!创业过程中最煎熬的不是应酬,不是资金压力,不是团队管理,而是各种压力给你带来的烦躁、不安、焦虑以及其对正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你的生活质量会变得很差,你的脾气会变得暴躁,你的家庭关系会紧张,这和我们追求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变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创业的小伙伴们请尽量做到工作和生活分隔开,不然影响太大了,切记。所以啊,小伙伴们,创业是条艰辛的路,没有咬碎牙也要坚持下去的精神,就不要玩耍了,把浪费掉的时间、精力、财力用来提升自己,做个真正强大的人要靠谱的多。创业绝大部分属于商业行为,那么就要符合正常的商业规律。作为创业者的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精明、算计、谨慎、内心坚强,轻易不会被打动。但是,请一定要在内心中保留一块温柔的领地。可以被一首老歌打动,可能为一篇引起共鸣的文章潸然泪下,也会为了弱者的境地伸出自己援助的手。
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作为他坚持的理念,到现在仍然具有惊人的魅力。图:稻盛和夫做一个能帮助他人的人,做一个愿意帮助他人的人,不要让自己沦为一个冷酷的商业机器。如果再能善于发现生活乐趣,你会获得很多意外的惊喜。创业当然也会给人带来很多的进步与提高,具体如下(先列大纲,再补充内容):大局观分析问题的立场更高换位思考团队管理主动学习其他。。。创业之后,回去上班上班已经4天,有不适应,有感触,有方向。关于上班的感悟是第一次回答的时候写的,如果只是对创业感兴趣就不用往下看了。等我真去上班以后有了感悟,再更新上班的部分。上班首先意味着团队,然后是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可能更大的发展平台,有的时候这些不是创业能够获得的。如果能够在更大的平台发挥自己全部的能力,很多时候是会比创业收获更多。究其根本,创业或是上班,只是对人生不同道路的一次选择,而不是最终选择。待续...作者:Dufresne,来源知乎,创伙伴经授权转载。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天老实上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